出现英语怪像

清代英语教材曝光:“音标”似乱码 发音特奇怪
13:04:49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大中小
摘要:1840年到1895年,英语教学得到了发展,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西式学堂,在一本美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中,开始用音标为英文字母标注读音。
  咸丰十年英语教材曝光不是乱码是“音标”  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 to do with my friend  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  “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这些毫无逻辑的文字叠加一起,让不少人都以为是乱码,而在没有复读机的晚清,英语发音全靠这些“乱码”。  2日,成都市民尧先生展示了收藏的一本印有“咸丰十年”字样的英语教材中,上面“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分别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To do with my friend”。据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从这本书的印刷和字体、内容上推断,英语书应该是真实的,属于清朝晚期,不过,由于暂时没有看到实物,不能推断出具体年代。一些近代史研究专家则表示,汉字注音学英语的现象在近代非常普遍。  汉字标注读音 清朝人学英语“自揣摩之”  七八年前,成都市民尧先生从重庆的旧书市场淘回一堆旧书,其中一本没有封面的繁体字书籍引发了他的兴趣。“繁体字下面还有英语字母。”尧先生告诉记者,这本书共有四五十页,开始的几页里面有“咸丰十年”(1860年)的字样。  开篇“英话注释目录”后标注着,“地理门”、“君臣门”、“师友门”、“宫署门”、“五金门”等门类,在书中,画了12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最下面是汉语注音,这些注音都是用汉字代替音标。  一些用汉字标注的英文读音,现在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比如“减一半就是了”翻译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英标用汉字标注为,“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尧先生表示,按照这样的读音读出来,外国人肯定听不懂。  在教材开始还有一段“使用说明”:“汉字从右至左读、英字从左至右读”……而作者也在开篇友情提示学习诀窍,“唯学者自揣摩之”。  发音非常奇怪 标注汉字应是晚清“普通话”  在看过书籍的照片后,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彭老师表示,应该是清朝晚期的书,不过具体时间无法判断。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专家也表示,根据书籍照片,从外观和内容上推断这应该是属于清朝的书,不过因为没有接触到纸张和实物,所以还不能判断这本书是善本还是后来复制的。“清朝时期已经陆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书。”据专家介绍,善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如果是善本,那么这本书就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按照这些汉字标注的读音来读这些英语短句,读起来发音显得非常奇怪。那么,究竟该如何读这种汉字注音呢?  精通语言学的四川大学教授雷汉卿认为,这种汉字注音主要还是出现在不太正规的教材中,教的人会在声调上进行指导,而教材的汉字主要还是给初学者的提示。“晚清时也有自己的‘雅言’、‘国音’(相当于普通话)。”雷汉卿推断,因为定都北京的原因,当时的标准话应该接近北京话读音,从一些溥仪讲话的录像也可以得知,读音差别不算大。也就是说,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还是能够听懂当地人说话。  【长知识】  清朝人把英语叫鬼话  老外:他们发音很糟糕  事实上,用汉字为英文注音的学习方法,在近代曾长期、大量存在。中英贸易之初还要靠会讲广东话的葡萄牙人或者会讲葡萄牙语的中国人作为中介来进行沟通,当时广州流行一本叫《鬼话》的小册子,其中就用“曼”代替“man”的发音、today 注为“土地”。美国传教士卫三畏评价这些小册子所标注的英语“发音很糟糕”。  1840年到1895年,英语教学得到了发展,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西式学堂,在一本美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中,开始用音标为英文字母标注读音。第三阶段则是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这一时期开始引入一些原版英语教科书。
责编:刘国民英语中七个怪异词的历史故事&&
如果你可以像大英博物馆馆长麦克·格瑞格一样,用一百个名词来讲述世界历史,那你或许也可以用类似数量的词语来讲述语言的历史。但是,说到名词,它本身并不够有趣,必须是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这一个个名词的故事就组成了英语的历史。&&
在选择词汇的时候我有自己的标准。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年代顺序。&英语的历史传统上被分为以下时期:古代英语(从公园449年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至公元十一世纪),中古英语时期(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现代英语早期(从15世纪到18世纪),现代英语时期(18世纪至今)。用这种方法来选择代表历史的词语是很重要的,藉此我们可以对社会历史有一个真实的认识。&&
但是,在任何时候,英语在其风格、文体、方言各方面都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那些文不对言的词汇。事实上,说非标准英语的人要比说标准英语的人多得多,因此,这些词汇的故事也应该讲一讲。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每天都用的日常词汇,比如说俚语、黑话、禁语等。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语言学家,这些都是不容略过的。那些粗话也是我们语言历史的一部分。&
还有就是那些与法律、医药、宗教、学术或其他历史分支有关的专业词汇。在英语里上百万的词汇中,有三分之二是属于科学和技术的各个领域的。而且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有其代表性。现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在用英语,其产生的结果之一就是国际性方言的出现,每一种都带有当地的词汇特色。这一过程首先开始于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分流,自那之后又有很多变体如澳大利亚英语,加勒比海英语和非洲英语。&&
当然,作为一本词汇书,也不能忘记词是如何形成的。词汇是一个有关词语的构造也是词语的使用的问题。&英语中大部分词是通过加前缀和后缀,或者结合其他语言中的元素,或者缩略、组合等方式形成。而且我们也会将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的词来构词。英语是一种可供赏玩,充满创意的语言。其使用者乐于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创造词汇。他们在创造词语的时候对组合规则或者打破规则乐此不疲。&&
将我的完整的100个词往下看,最使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些词所表现出的多样性。这也是上千年来英语世界的政治文化历史丰富性的反映。世界各地的英语使用者定是将自己的语言当做真空吸尘器一样使用,当看到其他语言中有有用的东西时就急忙借用过来。如果让一个今天的博士穿越到公园449年,那一年,第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了大不列颠,他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被人视作异域的魔鬼,而是要怎么样让那些盎格鲁-撒克逊人理解他的外星语。&&
大卫克·莱斯托是《英语一百词故事》的作者[圣马丁出版社]。&
1、Fopdoodle(笨蛋)
那些消失了的词语常常使人着迷,尤其是像Fopdoodle(笨蛋)这样的词。该词最早在十七世纪被人们使用。‘fop’意思是笨蛋,‘doodle’意思是傻子,所以‘fopdoodle’就是二傻子,又二又傻。农村的乡巴佬会被称作‘fopdoodle’。但是那些时尚的人也有可能担上这个名号,因为‘fop’一词的意义后来发展成了“虚荣的花花公子”。
‘fopdoodle’属于那种让人一听它已经消失了就会觉得遗憾地词。《强生博士词典》中收录了一些不再为人所使用词,这着实令人高兴。他告诉我们“smellfeast”过去是寄生虫的意思,是栖身在好的桌子上的。“worldling”是指追逐利益的凡人。‘curtain-lecture’指的是妻子在床上对丈夫说的责备之词。这些词可能消失了,但其所包含的意义我们还会用。&&
2、gaagle(鹅群)
人们喜欢创造集体名词,比如说很多一群(gaagle)鹅(geese)。这是一种古老的消遣方式。《圣奥尔本斯之书》是最早(1486)印刷的英文书之一,书里面有大概两百个这样的名词。其中有一些是传统的表达法,像“herd(兽群)”。但是很多都是后来创造的。因此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这样的表达:一群(muster)孔雀,一雀跃的(exalting)百灵鸟,一群(unkindness)乌鸦,一群(watch)夜莺,一群(charm)金翅雀,等等。但这些词不仅限于动物,我们还找到像一个(diligence)快递员,一个(superfluity)修女,一些(doctrine)医生,一系列(sentence)判决。500年来这些都没什么变化。最近,我还遇到了一丛(crash)软件,恼人的(annoyance)手机,一些个(bond)英国特工。&&
3、bagonize(行李折磨)
有机会创造新词,人们乐此不疲。报纸和杂志在“应该在语言中使用而未被使用的词”的问题上颇有争议。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喜剧演员Rich
Hall在他的戏剧《不一定都是新闻》中创造性地杜撰了‘sniglets’这么一个词。这个词后来被广泛使用。戏迷们也将自己创造的新词拿出来,出版了多本合集。就我个人来说,我可以证实这一游戏的普遍性。因为在我做得BBC第四电台的节目中也有类似的游戏,而且让听众们竞争投票。我看到有上千个新词的参与,这比我们任何其他的比赛的参与者都要多。Bagonize(行李折磨)就是这些词中的胜利者之一。它的意思是说“在机场时焦急地等待你的行李箱的在行李传送带上出现”。&
4、watergate(水门)
水门事件造成的政治影响可谓不小,但其在语言学上的影响更为长久。“-gate“这个后缀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语言特征。媒体们用来指称那些真实的或者所谓的丑闻和掩饰,包括政治等各方面。这一语言形式用起来非常方便,简短又切中肯綮。用来做新闻头条可谓再完美不过。
大部分带“门”的词都不会用很久,当丑闻不再是新闻了,这个词也就消失了。现在有谁还记得1991年的&'Baftagate'事件指的是什么事呢?“伊拉克门”事件、“BP门”等又可以在公众视界停留多久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其他新的某某门正在等着取代前面的“门”。
用地名来构造一个新词是很普遍的。告诉某人一首打油诗(limerick),开豪华轿车(limousine),拥有一条阿尔萨斯(alsatian)或者拉布拉多犬(&labrador),打羽毛球(badminton)或者橄榄球(rugby),跳玛祖卡舞(&mazurka)。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地名会往何处发展。&&
5、机器人(robot)
<span STYLE="FonT-siZe: 16 Line-HeiGHT: 28 FonT-FAMiLY: KaiTi_GB年,Karel
Capek的戏剧罗苏姆万能机器人在布拉格首映。他需要为故事里这些工厂制造出来的向人的工人起一个名字。于是他选择了一个老的捷克语中的词“强迫的劳动”也就是“机器人”(robota)。至此,robot一词诞生了。它简洁有力的声音激发了公众无尽的想象。因为仅仅五年内,它就被用于任何可以完成复杂运动的机器之中。
科幻小说家最早将‘robot’一词缩写成‘bot’,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词会被如此广泛地使用。一个‘bot’就是运行一个自动任务的一个软件。后来‘bot’也发展成了一个词缀,其中‘bot’在词中有它具体的意思,比如说‘searchbot’,‘infobot’,‘spybot’。现在,任何人的不加思考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冠上‘bot’的标签。我记得09年就曾看到过‘obamabots’这样的词,指的是那些对奥巴马一无所知却坚定地支持他的人。&&
6、matrix(矩阵、黑客帝国)
你问任何一个年轻人“matrix”是什么,他们都能回答你。它是电脑模拟的现实,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束缚人的大脑,而且它还有一个首府。这些都是基努里维斯于1999年主演的科幻系列电影。电影里面的情景就像圣经一样遥远,但是从语言学上看,它和现实有联系在那儿。“matrix”一词最早被使用可以确定是在威廉·廷代尔于1525年翻译成英语的圣卢克福音书里。
人们常常说没有什么书对英语词汇的影响要大于圣经。这一点我不反驳,只要我们将这里的圣经定义为从古至今所有的翻译成了英语的《圣经》版本。从1382年约翰·威克里夫的手写版本到1611年詹姆斯金的翻译。想想“busybody”“castaway”,“broken-hearted”,“long-suffering”和“stumbling-block”这些词,最早都是记录在廷代尔的圣经里的。&
7、doohickey(窍门)&&
当你想不起来那个控制电视机的东西叫什么的时候,你会管它叫什么呢?‘Doobry’
('doobery,'&'dooberry,'
'doobrie,' 'doobrey'天知道该怎么拼写这个词呢)这个词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英语中出现。几十年前,人们对其有&doodah,'
'doofer,' 'doodad,' 'doings,' and
'dooshanks.'等多种使用方式。在美国英语之中,流行的拼写有&'doohickey,'
'doojigger,' and 'doodad.' 这样几种。
这类即兴出现的词语在演讲中非常有用。比如说当我们为了措辞绞尽脑汁而又不想中断演讲的时候,即兴词可以帮我们一把。又或者在我们不知道或者一时忘记了该如何指称某一事物的时候,它们可以当救命符用。而且在我们觉得某个东西没必要说太清楚或者要追求模糊的表达效果的时候,这类词都可以拿来用。事实上几百年来,人类创造的这类即兴词数量颇为可观。
转自:lalasnowby的译言空间&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94
:<img STYLE="BorDer-riGHT: 0 BorDer-Top: 0 MArGin: 0px 10px 0px 0 BorDer-LeFT: 0 Line-HeiGHT: 28 BorDer-BoTToM: 0 max-width: 100%" ALT="美女赏析模块代码复制 - gzbopai - GZ博派"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img548.ph.126.net/Q9c3Qk__y4mfeViIVq54Rw==/359206.gif"
TITLE="英语中七个怪异词的历史故事&&"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韩国出现从美国名牌大学留学回国后重学英语怪象 -中新网
韩国出现从美国名牌大学留学回国后重学英语怪象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8月12日报道,即使获得海外名牌大学毕业证书,回国后依旧热衷于参加托福、托业考试的留学生正在逐年增加。
  这类留学生不顾在海外一年间数千万韩元的学费;金融危机以后,认识到海外就业的困难变大于是重新把目光放回了国内。根据调查,暑假期间首尔江南区的语学堂中有相当多的留学生。
  知情人士接受报纸采访时说道:“学生在美国用的都是生活用语,所以很多人为了学习专业的商务英语而来。暑假期间,一个80-100名学生的班级中一半是留学生的情况很多。”像这类U turn(回归国内)留学生假期里,在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在做简历为面试做准备。
  据报道,江南区的某咨询学院明码标价:就业商谈费一小时15万韩元,修改自我介绍一次28万韩元,模拟面试三次76万元。即便面对如此高额的学费,蜂拥而至的学生使得学院不能负荷。
  某留学生父母接受采访时说:“和国内的大学生相比,留学生对于国内就业环境不了解、人脉又不够,所以不得不扎堆在培训机构。金融危机后在美国,就算是毕业于东部常青藤大学的学生现在都难找到工作。”(实习编译:王静)
【编辑:叶士春】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英文翻译...应该是英文吧 有点怪怪的_百度知道
英文翻译...应该是英文吧 有点怪怪的
Should get what kinds of bean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ing M Jhonggua get melons, types of beans and you get beans! I do not do not get what kinds of beans, of my friendship, I evergreen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的友谊没有得到什么常绿的种类的豆子。额,我总觉得你这个英语的结构很乱,不过应该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吧在清明节之前和之后应该得到什么种类的豆子
采纳率:23%
一看就是用翻译软件把中文翻译成的英文,狗P不通,你就得到豆子了,别学在清明前后应该种些什么豆子呢, 种瓜得瓜,种豆嘿嘿
应该在清明前后种些豆子,Jhonggua种了瓜和各种豆子,你只种了豆子,我却连豆子都没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英文翻译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怪盗基德头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