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温州话软件下载翻译有声在线

温州话 神奇翻译
温州话 神奇翻译视频无法播放点这里分享到:更多精彩,尽在配音秀客户端扫一扫下载本视频来自于配音秀客户端,内容由用户自创作且纯属娱乐,如有问题请联系:show@show-mobi.com客服微信公众号:peiyin-show
或直接搜索“配音秀”
关注有礼广告合作QQ:商务媒体合作QQ:近现代吟诵文献索引(初编)
作者:王霄蛟
一、本索引所收文献的起讫日期为1894年至2009年。
二、索引以出版、刊行先后为序,先列单行专著及博、硕士论文,次列单篇论文。
三、索引共分为五大部分:前三部分为大陆所见资料;第四部分为台湾吟诵的相关文献,主要参考了台北古亭国中杨维仁先生的文章《古典诗词吟唱教材与资源简介》,在此向先生表示感谢;第五部分为日本吟诵的相关资料。
四、因为时间仓促,此文献目录尚有不完善之处,故名之曰“初编”,恳请通人硕学多予补正,使之日臻完善。
一、原始资料与研究专著
(一)音像资料
1、唐文治《读文唱片》,上海:华东电气公司,1934年
据《茹经先生自订年谱》,唐文治先生于甲戌年(1934年)七十岁高龄时,分别在五月底和十月中旬两次赴华东电气公司录制读文唱片,第一次“读文四篇”,第二次“讲演‘孝’‘弟’‘廉’‘耻’及读《诗经》《左传》法”。
2、唐蔚芝先生读文传播会,《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10张LP唱片),上海:大中华唱片厂,1948年(附《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说明书》)
下面是唱片目录,前方数字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的唱片编号:
1362&第一片上&唐文治述:唐蔚芝先生读文法讲辞
1363&第一片下&唐庆诒述:唐谋伯先生英文介绍辞
1389&第二片上&唐文治读:欧阳修《秋声赋》
1406&第二片下&唐文治读:欧阳修《丰乐亭记》
1407&第三片上&唐文治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上)
1408&第三片下&唐文治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下)
1396&第四片上&唐文治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397&第四片下&唐文治读:范仲淹《岳阳楼记》
1392&第五片上&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上)
1393&第五片下&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下)
1394&第六片上&唐文治读:诸葛亮《前出师表》
1395&第六片下&唐文治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390&第七片上&唐文治读:《诗经·鸨羽》《诗经·卷阿》
1391&第七片下&唐文治读:欧阳修《泷冈阡表》
1384&第八片上&唐文治读:《诗经?常棣》《诗经?谷风》《诗经?伐木》
1385&第八片下&唐文治读:岳飞《满江红》
1388&第九片上&唐文治读:《楚辞?九歌?云中君》《楚辞?九歌?湘夫人》、苏东坡《水调歌头》
1387&第九片下&唐文治读:《左传?吕相绝秦》
1386&第十片上&唐文治读:唐若钦《迎春诗》《送春诗》
1364&第十片下&唐文治、唐庆诒合唱:昆曲《长生殿?小宴》(第一段)
3、唐蔚芝先生读文传播会,《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通用集》(5张LP唱片),上海:大中华唱片厂,1948年(附《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通用集说明书》)
下面是唱片目录,前方数字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的唱片编号:
1448&第一片上&唐庆诒述:英文介绍辞
1449&第一片下&薛桂轮述:英文总说明
1392&第二片上&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上)
1393&第二片下&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下)
1395&第三片上&唐文治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396&第三片下&唐文治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390&第四片上&唐文治读:《诗经?鸨羽》《诗经?卷阿》
1450&第四片下&唐文治读:苏东坡《水调歌头》(冠以唐庆诒英文翻译)
1451&第五片上&唐文治读:岳飞《满江红》(冠以唐庆诒英文翻译,并由薛桂轮宣读)
1364&第五片下&唐文治、唐庆诒合唱:昆曲《长生殿?小宴》(第一段)
4、赵元任古诗词文吟诵录音,1971年,刘君若录音
1971年4月时,赵元任先生在美国“中国演唱文艺研讨会”会上,介绍我国古诗文吟诵,并作了示范。该“研讨会”会员,明尼苏达大学刘君若教授为之录音。现该录音带保存在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又见秦德祥编:《赵元任、程曦吟诵遗音录》,商务印书馆,2009年,待出。
5、《华夏诗声吟诵会》(录像带),1988
收入周谷城、赵朴初、臧克家、文怀沙、钱昌照、周一萍、霍松林、苏仲翔、周笃文、侯孝琼等人的吟诵。
6、王恩保《古诗文吟诵集粹》(2盒磁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收入古诗词名篇近50首,配录音磁带,方便读者了解吟诵古诗文如何以声音形象来表达诗文的内容与情感。
7、姜嘉锵、于淑珍《古诗吟唱》(2盒磁带),浙江少儿出版社,1998
8、《中国诗词名家吟诵集锦》(录像带),北京语文音像出版社
收入何瑞澄、王永义等人吟诵。
9、《宋词三百首》(典藏版)(1张光盘),“芝麻开门”系列软件,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收入黄加灏、刘操南两位先生的吴语吟诵。
10、新媒体文化遗产出版公司,《墨心花影诵唐诗》(1张光盘),温哥华:新媒体文化遗产出版公司,1999
收入叶嘉莹、张雍、黎沃文、周宝莲、施淑仪、谢作麟等人的唐诗吟诵,共20首。
1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3张光盘),江苏音像出版社,2001
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松教授用传统方法吟诵古诗文,由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朱贵钰根据吟诵调子和作品意境创作伴奏曲,乐队用多种民族乐器演奏。所吟作品分诗、词、文三类,共63首。
12、秦德祥编著《吟诵音乐》(1张光盘),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收入常州丁彦士、史曼倩、史肇美、陆汝挺、钱璱之、羊淇、羊汉等人的吟诵,分诗、词、文、赵元任《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共四部分。
13、陈炳铮《陈炳铮吟诵曲选·福州方言吟诵调》(5张光盘),福州:出版社不详,2006
本书由陈炳铮先生自行印制,包括自作录音(5张光盘)与复印曲谱。陈先生钻研吟诵艺术50余年,已经谱写1000余首吟诵曲,本书精选92首,由他本人与姜家锵、李元华、于淑珍等专业演员吟唱,供吟诵爱好者欣赏。
14、徐健顺《吟诗调资料壹集》,数据盘,2008
搜集20小时吟诗调录音及其他资料。
(二)研究论著及其他
1、黄仲苏著《朗诵法》,开明书店,1936
2、黄慰平编《古诗词吟唱曲》,百家出版社,1989
3、王恩保等编辑《古诗文吟诵集粹》,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4、茆家培主编《中国古诗词吟诵曲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5、陈少松著《古诗词文吟诵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陈少松著《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劳在鸣作曲《古典诗词吟唱曲谱》,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劳在鸣谱曲,刘仁安等撰文《古典诗词吟唱曲谱》,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徐培均主编《唐诗吟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8、盘石作曲《李白诗词吟诵曲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
9、秦德祥编著《吟诵音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10、陈炳铮著《中国古典诗歌译写集及吟诵论文》,作家出版社,2003
11、梦梨作曲《古韵新唱:古典诗词文吟唱集》,学林出版社,2003
1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4
13、《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4
1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5
15、《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5
16、《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6
17、《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8
18、《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8
二、专著中的章节论述
(一)诗词格律、诗词鉴赏类
1、涂宗涛著《诗词曲格律纲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第二节&小令、联套、吟诵谱&第132-136页
2、沙地著《萨氏诗词格律ABCD》,知识出版社,1990
丁、“双平相连主调”和当代中国与日本的唐诗吟诵&第112-116页
3、朱承平编著《诗词格律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七章&第一节、古典诗歌的吟诵&第225-228页
4、周啸天著《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第六章&吟诵&第199-218页
5、荀运昌著《诗词及楹联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七节&近体诗的吟诵&第79-86页
6、谢桃坊著《诗词格律教程》,巴蜀书社,2006
关于古典诗词的吟诵问题&第203-212页
7、王世朝主编《中国诗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二、谙熟——从吟诵说起&第282-286页
8、柳村著《古典诗词曲格律研究》,百家出版社,2007
三、旧体诗词曲吟诵语调&第86-93页
(二)音乐类
1、孙玄龄、刘东升编《中国古代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吟诵调&第161-166页
2、黄允箴、王璨、郭树荟编著《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二)吟诵调&第18-19页
3、张晓农著《中国古代声乐艺术》,中华书局,2003
第七章&吟诵调演唱艺术&第123-145页
4、杜亚雄、王同主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第二章汉族声乐;第八节汉族文人歌曲;三、吟诵音乐&第36-37页
(三)其他相关论著
1、唐文治著《国文大义》,无锡国学专修馆,1920
2、唐文治评选、邹登泰评注《读文法》,天一书局,1924
3、刘复著《四声实验录》,群益书社,1924
4、唐文治编《国文经纬贯通大义》,无锡国学专修馆,1925
5、唐钺著《国故新探》,商务印书馆,1927
6、赵元任作曲《新诗歌集》,商务印书馆,1928
7、夏丏尊、叶圣陶合著《文心》,开明书店,1934
8、朱谦之著《中国音乐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5
9、萧友梅编《朗诵法》(1938年9月,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所编教材,待访)
10、赵元任著《现代吴语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56
11、洪深著《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
12、任半塘著《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3、杨荫浏著《语言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14、郭绍虞著《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5、朱自清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16、杨荫浏著《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17、郭绍虞著《照隅室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8、郭绍虞著《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9、朱光潜著《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0、黄翔鹏著《传统是一条河流》(音乐论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1、杜伟东著《朗诵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22、赵元任著《赵元任音乐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社,1994
23、唐文治著,刘露茜、王桐荪编注《唐文治教育文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24、洛地著《词乐曲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5、赵元任著《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赵元任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26、朱乔森编《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7、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8、冯胜利著《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9、管林著《中国民族声乐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30、张颂著《朗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1、冯胜利著《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2、黄翔鹏著《乐问》,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33、吴洁敏、朱宏达著《汉语节律学》,语文出版社,2001
34、张颂著《朗读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5、栾桂娟著《绿叶与根的对话——栾桂娟音乐学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36、唐文治著,王桐荪、胡邦彦、冯俊森等选注《唐文治文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7、赵元任著《赵元任全集》(第11卷),商务印书馆,2005
38、王力著《汉语诗律学》(第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9、冯胜利著《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0、沈立岩著《先秦语言活动之形态观念及其文学意义》,人民出版社,2005
41、庄捃华著《音乐文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42、陆正兰著《歌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3、沈亚丹著《寂静之音:汉语诗歌的音乐形式及其历史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4、杨晓霭著《宋代声诗研究》,中华书局,2008
(一)吟诵研究
A、博硕论文
1、胡立华《论吟诵的音乐价值——从音乐的角度进行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尹小珂《传统吟诵调的艺术价值与当前生存状况——有关部分现存吟诵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7年
B、期刊、报纸论文及论著中的相关论述
1、唐文治《读文法笺注序》,载唐文治《茹经堂文集》卷四,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349-353页
2、陈延杰《朗诵法之研究》,《东方杂志》,1924年第24号
3、采真《文学底诵读与赏鉴》,载采真译《怎样认识西方文学及其他》,朴社,1927年
4、黄仲苏《朗诵法》,《华年》,1932年第26期
5、俞平伯《诗的歌与诵》,《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4年第3期
6、钱基博《黄仲苏先生朗诵法序》,《光华大学半月刊》,1935年第3期
7、唐文治《论读文法》,《国专月刊》,1937年第5期
8、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载叶绍钧、朱自清著《精读指导举隅》(商务印书馆,1942),后收入《叶圣陶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朱自清《论朗读》,载叶绍钧、朱自清著《国文教学》,开明书店,1945年
10、陈士林、周定一记《中国语文诵读方法座谈会纪录》,原载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国文月刊》社编辑《国文月刊》,1947年第53期,第1-7页;后收入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前期语文教育论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876-885页
11、朱光潜《在中国语文诵读方法座谈会上的发言》,载《朱光潜全集》(第九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
12、杨荫浏《谈谈未被注意的民间音调》,《人民音乐》,1955年第6期;又收入《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13、黄兰波《略谈旧诗的诵读》,《语文学习》,1956年第4期
14、赵元任《中国语言里的声调、语调、唱读、吟诗、韵白、依声调作曲和不依声调作曲》,载《中国音乐》,1987年第2期,又载赵元任著《赵元任音乐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社,1994年【此为译文,原文见:Chao, Yuen Ren:Tone,Intonation,Singsong,Chanting,Recitative,Tonal Composition,And Atonal Composition In Chinese,原载The Roman Jakobson:Essays on the Occasion of His Sixtieth Birthday,11 October 1956, M. Halle, H. G. Lunt, H. Mclean, and C. H. Van Schooneveld (Eds),(The Hague: Monton, 1956):52-59.】
15、周采若《对于古诗读法的一点意见》,《文艺学习》,1957年第2期
16、郭绍虞《关于诗的朗诵》,载《语文教学》,1957年第4期
17、赵元任《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载《庆祝董作宾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4种,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0);又载《中国音乐》,1986年第1期
18、朱光潜《谈诗歌朗诵》,《诗刊》,1962年第6期,又载《朱光潜全集》(第十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
19、任半塘《唐代“音乐文艺”研究发凡》,载[唐]崔令钦著、任半塘笺订《教坊记笺订》,中华书局,1962年
20、张喆生、潘荣淑《谈“吟咏”》,《江苏教育》,1963年第16期
21、怀清著、范秀珠译《越南的诗体及其吟诵法》,《诗刊》,1964年4月刊
22、公木《歌诗与诵诗——兼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文学评论》,1980年第6期
23、华钟彦《发扬古典诗歌传统拯救古典诗歌危机》,《中州学刊》,1981年第2期
24、陈炳铮《谈古典诗歌的吟诵》,《中国音乐》,1981年第3期
25、徐应佩、周溶泉《讽诵吟咏&觅取诗趣——漫谈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之四)》,《名作欣赏》,1981年第5期
26、傅庚生《谈文章的诵读问题》,载傅庚生著《文学赏鉴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7、薛良《吟唱和咏唱》,《中国音乐》,1982年第2期;又载薛良《歌唱的方法》,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
28、陈炳铮《介绍古诗词吟诵曲〈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沈阳:《音乐生活》,1983年第12期
29、屠岸《吟诵的回忆》,载《万叶散文丛书》第二辑《丹》,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
30、陈炳铮《谈吟诵》,《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4期
31、张文波《谈谈唱读和吟诵》,《语文教研》,1984年第8-9期
32、华钟彦、李珍华《唐诗吟咏的研究》,《中州学刊》,1985年第5期
33、陈炳铮《漫谈吟诵》,沈阳:《音乐生活》,1986年第5期
34、卞之琳《哼唱型节奏(吟调)和说话型节奏(诵调)》,载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下编》,花城出版社,1986年
35、何瑞澄《关于古典诗词的吟唱》,《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36、宙浩《古典格律诗的吟诵》,《江南诗词》,1988年第2期
37、陈炳铮《谈福州传统吟诵调》,载福建中华诗词学会编《福建诗词》(第一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
38、东明《从日本人的汉(唐)诗吟唱论唐诗与音乐的关系》,《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39、左健《古诗鉴赏吟诵论》,《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40、汪平《苏州吟咏诗文的乐调》,《方言》,1992年第1期
41、赵琴《访赵元任兼谈词曲的配合》,《中国音乐》,1992年第1期
42、盘石《吟诗与歌曲创作》,《音乐研究》,1993年第2期
43、钱茸《吟唱调在民歌分类中的归属》,《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
44、叶嘉莹《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台北:《中外文学》21卷11期,1993年4月;又载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冰茧彩丝集》,成都出版社,1994
45、傅雪漪《中国古典诗词的吟与唱》,《音乐研究》,1994年第3期
46、陈少松《“因声求气”说与古诗文吟诵》,《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47、王恩保《吟诵与音韵》,《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
48、范子烨《晋人吟诗与“洛生咏”》,《文史知识》,1995年第2期
49、王永义《怎样吟诗?》,载王永义编著《格律诗写作技巧》,青岛出版社,1995年,第62-63页
50、赵双之《“知言”须“知音”——汉语语言与音乐的关系管窥》,《天津市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51、羊淇《提倡中华传统诗歌的吟诵》,《常州工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52、王轻鸿《吟诵:民族化的诗文审美方式》,《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53、胡佑章《美在诵读吟咏中——论读书应读兼及读之魅力探寻》,《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54、黄炳辉《泉州方音与唐诗吟咏》,《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55、王轻鸿《吟诵:民族化的艺术审美方式》,《文艺研究》,1997年第1期
56、陈少松《“声与诗”之我见》,《学术月刊》,1997年第12期
57、张白山《关于七言绝句——病榻琐谈》,《文学遗产》,1998年第1期
58、王恩保《吟诵文化漫议》,《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2期
59、陈炳铮《读诵吟唱》,《中国音乐》,1998年第3期
60、秦德祥《赵元任与吟诵音乐》,《中国音乐》,1998年第3期
61、钱璱之《话说“吟诵”》,《常州工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62、顾耿中《音乐与诗词》,《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63、夏利娜《咏诵艺术的探宝者》,《今日中国》(中文版),1998年第4期
64、王宁《吟与唱》,《文史知识》,1998年第10期
65、江江《中国的吟诗调与西洋和声:赵元任〈小诗〉词曲及和声配置》,《音乐艺术》,1999年第1期
66、张亚伶《谈谈吟诵对声乐学习的益处》,《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67、华锋《论古典诗词的吟咏》,《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68、陈少松《让传统走向现代——弘扬古典美文吟诵艺术断想》,《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1期
69、秦德祥《吟诵音乐与天宁寺唱诵》,《龙城春秋》,2000年第1期
70、彭会资《方言与民间审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71、华锋《也谈七言绝句的吟诵——与白山老商榷》,《中州学刊》,2000年第4期
72、谢桃坊《关于古典诗词的吟诵》,《文史杂志》,2000年第5期
73、徐中玉《学习吟诵》,《中华读书报》,2000年8月9日,第7版
74、王小盾《中国音乐学史上的“乐”“音”“声”三分》,载《中国学术》,2001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2001)
75、李西安《汉语诗律与汉族旋律》,《音乐研究》,2001年第3期
76、秦德祥《常州吟诵音乐的采录与初步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77、秦德祥《赵元任的〈小诗〉与中国吟诗调——与江江先生商榷》,《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8、周华胜《吟咏诗词有益健康》,《健身科学》,2002年第1期
79、秦德祥《音乐母语教育与诗词吟诵音乐》,《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80、秦德祥《“尾腔”——吟诵音调的标记性特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81、秦德祥《作者答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82、吕君忾《诗词吟唱与南派唱腔》,《岭南文史》,2002年第1期
83、伏俊琏《汉译佛经诵读方式的来源》,《敦煌研究》,2002年第2期
84、陈宏《絮谈古诗文的吟诵》,《学语文》,2002年第4期
85、刘淦《抢救吟诵绝学&开创艺文新篇》,《中华诗词》,2003年第1期
86、刘伟《审美吟诵论》,《东岳论丛》,2003年第2期
87、秦德祥《传统吟诵的用谱与传承方式》,《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88、伏俊琏《谈先秦时期的“诵”》,《孔子研究》,2003年第3期
89、梦梨《门外曲谈》(序),载梦梨作曲《古韵新唱:古典诗词文吟唱集》,学林出版社,2003年
90、吴宗济《试论汉语的声调和节奏——从胡乔木的提问谈起》,原载《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八辑,又载《吴宗济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46-266页
91、杜亚雄《数川汇流处探索何惧难——〈吟诵音乐〉一书读后》,《中国音乐》,2003年第4期
92、刘占泉《归来兮,吟诵之教风》,《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4期
93、白林、竹笛《民族的气度&凝重的情感——从盘石先生的〈李白诗词吟诵曲选〉说开去》,《人民音乐》,2003年第7期
94、廖亚瑄《吟诵——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5、李欢喜《吟诵艺术初探》,《内蒙古艺术》,2004年第1期
96、王安国《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吟诵调》,《音乐研究》,2004年第1期
97、秦德祥《吟诵音乐的节奏形态及其特征——以六首〈枫桥夜泊〉的吟诵谱为例》,《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98、秦德祥《吟诵音调与平仄声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99、秦德祥《20世纪吟诵音乐的嬗变》,《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0、杜亚雄、秦德祥《“腔音”说》,《音乐研究》,2004年第3期
101、李炳海《论楚辞体的生成及其与音乐的关系》,《中州学刊》,2004年第4期
102、张国靖《空谷幽兰艺坛奇葩——介绍吟诵学家陈炳铮》,《学会》,2004年第7期
103、游庆学《古诗词吟唱例谈》,《美与时代》(下半月刊),2004年第10期
104、秦德祥《吟诵音乐五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第1期
105、张亚伶《谈谈声乐学习中的吟诵方法》,《艺术教育》,2005年第1期
106、陈少松《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一)》,《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1期
107、陈少松《近体诗的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二)》,《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2期
108、陈少松《古体诗的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三)》,《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3期
109、陈少松《古文的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五)》,《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5期
110、陈少松《词的歌唱与吟诵——漫谈古诗词文吟诵(四)》,《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4期
111、陈少松《吟诵腔调——漫谈古诗词文吟诵(六)》,《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6期
112、黄澜《浅谈古典诗词的吟诵》,《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13、路庆平《以声求“气”——古诗文朗诵与“文气”解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14、韩建立《诗歌吟诵与唐代的诗歌写作训练》,《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
115、[英]傅熊《〈诗经〉吟诵之歌》,《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16、杜桂萍《吟诵与案头杂剧的文本构成》,《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
117、秦德祥、钟敏、柳飞、金丽藻《赵元任、程曦的诗文吟诵》,《方言》,2006年第2期
118、秦德祥、钟敏《赵元任海外遗音录(一)》,《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期
119、秦德祥、钟敏《赵元任海外遗音录(二)》,《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120、秦德祥、钟敏《赵元任海外遗音录(三)》,《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121、尹小珂《秦德祥先生与〈吟诵音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22、尹小珂、宋兰萍《“吟诵”及其当代意义》,《文教资料》,2006年第13期
123、施榆生《漳州方音诗词吟诵初探》,《闽台文化交流》,2006年第3期
124、金中《日本首次汉诗朗诵会追记》,《文化月刊》(诗词版),2006年第5期
125、王毓新《在讽诵和吟唱中感悟积累》,《江西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22期
126、胡俊林《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祥起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27、胡俊林《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展轨迹》,《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28、胡俊林《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达因素》,《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29、刘梦芙《略谈传统诗词的吟诵》,《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
130、吴健《赵元任对汉语和音乐关系研究的贡献》,《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131、钱锡生《论唐宋词的吟诵传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32、赵敏俐《歌诗与诵诗:汉代诗歌的文体流变及功能分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33、康锦屏《论复兴传统吟诵学》,《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34、陈以鸿《唐文治:讲国学铿锵悦耳》,载《上海交大报》第1223期,2008年3月10日,第4版
135、邵卫兰《朗诵与“文气”解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36、李力、石锋《日本汉诗吟诵记谱举例》,载陈洪、张洪明主编《文学和语言的界面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137、王小盾《论汉文化的“诗言志,歌永言”传统》,《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138、周有光《吟诵·文化·家史》,《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
139、金中《诗词朗诵与吟诵的配合——记日本第二次“汉诗朗诵会”》,《诗词月刊》,2009年第5期
140、李奚溪《歌唱音乐与诗词吟诵》,《黄河之声》,2009年第6期
(二)吟诵教学
A、博硕论文
1、徐华《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吴春华《论古典诗歌吟诵教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4、张树强《滨州市普通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B、期刊、报纸论文
1、张韬、建国《高低?强弱?缓急——浅介诵读的声调和符号》,《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1年第12期
2、曹玉忠、成远方《试论继承古诗文吟诵教学传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3、郑小龙《其声琅琅其乐滔滔——诗歌美读教学尝试》,《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第4期
4、刘文彬《朗读中的审美再创造》,《云南教育》,1994年第9期
5、曹云芳《吟诵入境迁移表象激活联想——古诗文审美教学三题》,《河南教育》,1995年第1期
6、韩烈文《文言文教学重在吟咏》,《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7、王珏《诵读:传统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年第16期
8、朱佳《关于昆腔谱唱古诗词曲问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吟诵涵咏”方法初探》,《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徐卫东《低吟浅唱弦乐曼舞——古典诗歌综合性学习例谈》,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6期
10、王丽《吟诵,让文言教学如此美妙——运用吟诵法教学〈与朱元思书〉》,《语文建设》,2007年第2期
11、闫永平《论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吟诵和解读》,《时代人物》,2007年第11期
12、陈树宝、郑伟元《吟诵·品味·体验——也谈现代诗教学》,《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3、毛永柱《文言文中的诵读教学》,《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14、杨冬青、薛华挺《吟诵诗词曲赋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5期
15、张慧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与吟诵》,《教育导刊》,2008年第5期
16、黄燕《浅析吟诵在诗歌教学中的价值》,《文教资料》,2008年第16期
17、荆仙玉《吟诵法在古文教学中的作用》,《文学教育》(下),2009年第2期
18、任正霞《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教学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
19、杨定明《吟诵 知意 悟情——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9年第5期
四、台湾吟诵资料[1]
(一)音像资料
1、许世旭、张清治《中国古典诗之韩国吟诵法:载弹载咏》(录像带)[大雅清音系列讲座],台北:中正文化中心主办,1989年
2、罗镝楼《诗声》(1盒磁带),台北:广文书局,1991年
3、李炳南等曲、吴荣桂等吟唱《诗乐演唱专辑——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十周年纪念》(4盘磁带),台中:佛教莲社,1996年
4、魏子云《诗经吟诵与解说》(CD),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1998年
5、洪泽南,林孝璘:《大家来吟诗》(录音带),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1999年
6、王正来、蔡孟珍、赵坚《词曲选唱》(录音带),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7、貂山吟社《貂山吟》(CD),台北县貂山吟社,2001年
8、潘丽珠《雅歌清韵》(CD),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1年
9、邱燮友《唐诗朗诵》(CD),台北:东大出版社,2001年翻制版(1976年初版)
10、邱燮友《诗叶新声》(CD),台北:东大出版社,2001年翻制版(1978年初版)
11、邱燮友《唐宋词吟唱》(CD),台北:东大出版社,2001年翻制版(1979年初版)
12、卓圣翔,林素梅《清商歌咏——春江花月夜》(VCD+CD),高雄:乡音出版社,2000年
13、杨青矗《唐诗赏析台语注音读本》,台北:敦理出版社,2001年
14、杨青矗《唐宋词赏析台语注音读本》,台北:敦理出版社,2001年
15、卓圣翔,林素梅《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VCD+CD),高雄:乡音出版社,2001年
16、林勤妹《客语诗词吟唱扬芬芳》(CD),作者自制,2001年
17、林勤妹《客语诗词吟唱永芬芳》(CD),作者自制,2002年
18、台北市孔庙诗学研究会《客家诗人古诗吟唱集》(CD),台北市孔庙诗学研究会,2002年
19、台北市孔庙诗学研究会《周植夫先生古诗吟唱纪念集》(CD),台北市孔庙诗学研究会,2002年
20、黄冠人《唐诗天籁》(CD),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2年修订版
21、林凤珠《台语诗词吟唱精选》(录音带),台南:久成出版社,2002年
22、刘珠《台语古诗词吟唱》(CD),台南:久成出版社,2002年
23、罗悦玲《客家语文之美——唐诗宋词吟唱出来》(附1CD),台北:宝岛客家广播电台,2002年
24、黄冠人《唐诗正韵》(CD),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3年
25、莫月娥《大雅天籁——莫月娥古典诗吟唱专辑》(CD),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3年
26、张锦云《古典诗词吟唱教学》,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27、邓丽君《淡淡幽情》(CD),台北:歌林唱片(后转宝丽金唱片公司发行),1983年
1、潘丽珠《古韵新声》
潘丽珠老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一向对于推广古典诗词吟唱教学不遗余力。由幼狮出版社在2003年9月出版《古韵新声——潘丽珠吟诵教学》一书及CD一片,内含唐宋诗16首、元散曲小令16首,由潘教授以自度曲调的方式吟诵,林子弘老师采记简谱,非常便于学习。坊间有关散曲吟唱的有声教材相当罕见,潘丽珠老师吟唱的16阕散曲小令令人倍觉珍稀。
2、黄冠人《唐诗正韵》
黄冠人老师现任传统诗学会的常务理事,并担任各社区大学及诗社的诗学讲座,对于推广河洛汉音吟诗,有极大的成就与声望。“河洛汉音”即是俗称的闽南语或台湾话,因为其中保存较多的中原正韵和河洛古音,因此更能表达古典诗的抑扬顿挫与平仄韵律。《唐诗正韵》由万卷楼图书公司于2003年5月出版,此专辑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套,每套又各包含四片CD,其中以黄老师吟诗为主,王孟铃等五位老师为辅。每首诗都详细标注音标与平仄、诗韵解说,这总计两本教本以及八片CD,实在是一组难能可贵的河洛汉音教材!
3、莫月娥《大雅天籁》
传唱百年,影响最广的台湾传统吟诗曲调“天籁调”首度出版吟唱专辑,由目前台湾诗坛最负盛名的吟唱诗人莫月娥老师吟唱。莫月娥老师现任传统诗学会副理事长,《大雅天籁——莫月娥古典诗吟唱专辑》由杨维仁制作,万卷楼图书公司2003年1月发行,内容包含“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片CD。一般吟诗教材多吟唱近体绝句律诗,《大雅天籁》则收录古体诗廿一首,包括《短歌行》(曹操)、《木兰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赠卫八处士》(杜甫)、《寒食雨》(苏轼)等其他教材罕见的名作。另一片CD则收录近体诗52首,除包含历代诗作外,也包括台湾本地诗人(含莫老师自己)名作,可谓是此一专辑的另一特色。
4、以文吟社《客家诗人古诗吟唱集》
一般母语吟诗都以俗称的闽南语为主,客家语吟诗较为少见,台北市孔庙诗学研究会在2002年9月出版《客家诗人古诗吟唱集》CD一片,内容包含律诗绝句共廿八首,由桃园中坜以文吟社黄坤桢、吴余顺、邱锦福三位耆老以客家语吟唱。此一CD所收录的客家传统吟诗方式,也很能表达近体诗的平仄抑扬,尤其在入声的短促激昂表现相当清楚,的确是一项颇有价值的客语教材。
5、周植夫《周植夫先生古诗吟唱纪念集》
周植夫先生(1918~1995),基隆名诗家,屡在各单位社团讲授中原古音及汉诗,现今基隆、台北传统诗坛多人出自门下。先生兼长管弦,造诣殊深,因有“顾曲周郎”之雅称。台北市孔庙诗学研究会将周老师生前讲课之录音带转制为CD,于2002年教师节发行此一纪念专辑,内容包括历代名作及周老师本人诗作之吟唱和讲述,并附简谱。其中收录清朝王渔洋诗多首,曲目颇异于其他诗词教材。
6、黄冠人《唐诗天籁》
这是汉学名家黄冠人老师出版的第一张吟诗专辑,万卷楼图书公司2001年3月初版,2002年8月修订版。此一专辑标榜“中原正韵、河洛古音”,因此吟诗以河洛汉音(俗称台语)发音,每首诗并加注音标及说明。《唐诗天籁》的名诗吟唱以黄老师的清吟为主,也收录洪泽南、王孟铃等名师的吟唱,包括律诗绝句总共35个曲目。
7、潘丽珠《雅歌清韵》
万卷楼图书公司2001年1月初版《雅歌清韵——吟诗读文一起来》,随后在2002年6月出版修订版。《雅歌清韵》包括两片CD,其中一片为古典诗文吟唱,以潘教授自度曲调的方式吟诵;另一片则是现代诗文朗诵,古典与现代并呈是此一有声教材的特色。
8、林凤珠《诗词吟唱精选》
林凤珠老师,高雄名诗人,现任春晓台语诗词吟读学会会长,兼各电台及社区大学汉学讲座。台南久成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诗词吟唱精选》上、下两集,每集均含一本教材与三卷录音带。可惜录音带在教学或学习的效果上不如CD便利,据说闻林老师正在录制唐诗三百首的CD,我们且拭目以待。
9、貂山吟社《貂山吟》
台北县双溪乡旧名貂山,自日据时期便有诗会的活动,“貂山吟社”据传已有八十余年历史,迄今仍持续古典诗创作,并指导双溪乡民及学生学习作诗与吟唱。貂山吟社在2001年9月出版《貂山吟》CD一片,由貂山吟社社员吟唱古典诗词30首,因为这张CD仅是该社发行纪念性质,所以属于非卖品,并未在坊间出售。
10、范李彬《关山月》
范李彬老师现任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系专任讲师,专长古琴与声乐。《关山月》专辑由范老师本人亲自弹奏古琴,并以国语或客家语演唱,此片CD内含15首歌曲,其中前10首属于古典诗词,其曲调多根据古代琴谱,古典的韵味相当浓厚。《关山月》由风潮唱片再2000年6月发行,并荣获金曲奖最佳民族乐曲专辑奖,音乐水准深受肯定!
11、邱燮友《唐诗朗诵》
邱燮友教授的《唐诗朗诵》,原本是东大出版社在1976年所发行的吟诗录音带,应该是台湾最早流通于坊间的诗词有声教材,邱燮友教授当年奔走于全台各民间诗社,编采台湾各诗社著名诗人的吟调,并收录学院教授的吟诗曲调,集合成此一专辑,其中一部分吟诗附有五线谱。2001年9月,东大出版社再以当年录音带翻制为CD,重新出版此一专辑。因系近卅年前的录音带翻制,其声音品质自然无法与现代科技录音产品相提并论,然而此教材对于采集民间吟调,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
12、邱燮友《唐宋词吟唱》
1979年10月,东大出版社继续出版邱燮友教授所制作的《唐宋词吟唱》录音带,内容包括唐五代词、宋词共32阕,由当年的师大南庐吟社吟唱,吟调多译自古书古谱,并附五线谱及说明。2001年9月重新翻制为CD。
13、吴玲玲《千里共婵娟》
南管音乐家卓圣翔与林素梅制作,吴玲玲演唱的《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专辑,于2001年6月由高雄乡音出版社发行,内容包括VCD和CD各一片、教本一册。教本不但对于所收录的十六首诗词加以注释赏析,并且还附上每首诗词的工尺谱、五线谱以及平仄标示。对于民俗音乐者爱好而言,这是一份绝佳的南管影音教材;对于诗词文学爱好者而言,这也是另一种不同吟唱方式的体验。
14、林素梅《春江花月夜》
2000年9月乡音出版社出版的《清商歌咏——春江花月夜》专辑,由卓圣翔作曲,林素梅演唱,是一份综合南管音乐内涵和唐诗宋词意韵的影音出版品,此一专辑内含教本一册、VCD和CD各一片,这应该是坊间正式出版发售的第一片诗词吟唱VCD,可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只可惜这一片VCD制作颇为简单,画面只有风景图片的转换,如果能够在VCD画面中呈现演唱者、甚至伴奏的南管乐团,想必会有更好的效果。
15、洪泽南《大家来吟诗》
《大家来吟诗》由台北市立复兴高中洪泽南老师撰稿,林孝璘老师主讲,于2000年9月由万卷楼图书公司图书公司出版。这套教材包括教本一册以及录音带四卷。这是一套很有系统介绍台湾传统吟唱的有声教材,同时也对于母语教学有很大的助益。这个教材的第一单元是“吟诗讲义”:详细介绍吟调、平仄、四声、八音、句法、文音、勾破、韵目、转调。第二单元是“吟调练习”:分为入门篇、基础篇、渐进篇循序渐进,各篇分别作吟读示范和吟调练习。第三单元则是“名篇吟唱”,邀请台湾北部老中青三辈吟唱家吟唱历代诗词名作,其中收录李伯臻、张国裕、莫月娥、黄冠人、施胜隆、陈祖舜、蔡秋金、杨郑素玉、王孟玲、洪泽南等诗人的吟唱,是学习诗词吟唱者很好的示范。
16、魏子云《诗经吟诵与解说》
魏子云教授的《诗经吟诵与解说》一书(含CD一片),1998年9月由万卷楼图书公司出版,收录《诗经》名篇《关雎》、《蒹葭》等十四首诗,采用魏教授自创的吟唱曲调,并附吟诵解说及曲调简谱。市售的诗词吟唱教材大抵以唐诗宋词为主,此一教材则完全为《诗经》之吟诵,颇具特色。
17、邓丽君《淡淡幽情》
虽然没有经过正式的统计,但是以《淡淡幽情》专辑的发行量想必超越所有的诗词吟唱相关教材。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淡淡幽情》专辑,1983年1月由歌林唱片出版,后转由宝丽金唱片发行。专辑内含五代词和宋词共十五阕,采歌现代谱曲、歌唱的形式表现,虽然出版至今已逾二十年,但是专辑中“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等曲目,至今依然脍炙人口。
18、各版教科书之辅助有声教材
自从教科书开放民间版本之后,各书局编辑的国文教本都制作了不少辅助教材,配合诗或词的课文,大多制作了诗词吟唱有声教材,有需要者可以向各出版社索取或购买。
(二)学术专著
1、邱燮友《唐诗朗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1年
2、赵秀琴编著《诗歌吟诵教学指引》,苗栗县:苗栗县国民教育辅导团,1983年
3、陈永宝编著《古典绝律诗的吟唱法概述》,台中县雾峰乡:编者,1983年(《中台医专校刊》第22期抽印本)
4、冼佩贞《学吟读唐诗》,台北:白马书局,1985年
5、赖桥本《元曲吟唱》,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6、苏友泉《诗歌吟诵教学之研究》,台北:台湾省政府敎育厅,1988年
7、李炳南《诗阶述唐》(《李炳南老居士全集》第13册),台中市:青莲出版社,1989年
8、邱燮友《品诗吟诗》,台北:东大出版社,1989年
9、邱燮友《美读与朗诵》,台北:幼狮出版社,1991年
10、萧兴华《中国音乐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11、陈新雄《诗词吟唱与赏析》,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12、梁炯辉《闽南语浅释唐诗三百首语曲吟唱》(近体诗部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13、南庐吟社《南庐诗谱》,台湾师范大学南庐吟社自印本,1996年增订版
14、高嘉穗《台湾传统吟诗音乐研究》,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年
15、黄冠人《名诗吟唱》,台北:樟树出版社,1997年
16、魏子云《诗经吟诵与解说》,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1998年
17、洪泽南《大家来吟诗》,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1999年
18、陈万鼎《中国古代音乐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19、潘丽珠《古韵新声——潘丽珠教授吟诵教学》,台北:幼狮出版社,2003年
20、张锦云《古典诗词吟唱教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三)研究论文
A、博硕论文
1、胡佩玟《多元文化态度与音乐偏好——以族群为面向之桃园县国小学童调查研究》,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2、郑芳郁《二十五史中声情观念探究》,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3、彭菊英《现代诗声情艺术探究——以朗诵为主》,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4、许玉君《穆斯林社群在台湾的仪式及聚会中之吟诵经验及音声运用》,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
5、邹依霖《现代诗音乐性及其与声情关系之美学研究》,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6、郑美玲《现代诗团体朗诵教学研究与实作》,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7、黄心仪《由“和声”与“常州吟诵”论赵元任之中西音乐融合》,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8、吴正修《古典诗歌吟唱教学之现况探讨——以台北县几所国中为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9、游新欣《高职朗读教学研究——以台北县某私立高职一个班级学生为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B、期刊、报纸论文及论著中的相关论述
1、李殿魁《从词曲的格律探讨诗词的吟唱》,载杨荫浏、李殿魁等著《语言与音乐》,台北: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6年初版,1988年再版
2、颜文雄《中国语文的音乐特质及教学上的运用》,载《第二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分论文集?教学与应用篇》(上册),台北:世界华文出版社,1990年
3、邱燮友《歌尽桃花扇底风——词的音乐与吟唱》,《国文天地》71期,1991年
4、叶嘉莹《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中外文学》21卷11期,1993年4月
5、潘丽珠《诗歌“吟、唱、诵、读”的观念及要领》,《国文天地》107期,1994年4月
6、施炳华《用闽南语吟诵古诗》,《成功大学中文学报》3期,1995年5月
7、秦德祥《亟待抢救的民族文化遗产——诗词吟诵音乐》,《中国文化月刊》217期,1998年4月
8、王更生《陈少松和他的〈古诗词文吟诵研究〉——总往代绝学,开吟诵新运》,《国文天地》172期,1999年9月
9、赖桥本《曲的吟唱技巧》,《诗词曲教学辅导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中等教育辅导委员会出版,2000年6月
10、尤信雄《中国古典诗的音乐功能及其吟唱方式》,《诗词曲教学辅导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中等教育辅导委员会出版,2000年6月
11、简明勇《诗歌吟唱教学》,《国文天地》193期,2001年6月
12、潘丽珠《古典诗歌声情艺术及其美学义涵》,《国文学报》30期,2001年6月
13、潘丽珠《论“诗庄词媚曲俗”的审美旨趣及文化义涵》,《中国学术年刊》23期,2002年6月
14、潘丽珠《古典诗歌声情的建构教学》,《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76期,2002年12月
15、陈贵麟《如何用现代汉语吟诵古典诗》,《中国技术学院学报》25期,2003年7月
16、莫月娥《古典诗吟唱经验谈》,《乾坤诗刊》27期,2003年7月;又载《大雅天籁——莫月娥古典诗吟唱专辑》,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3年1月
17、陈贵麟《如何用现代汉语吟诵古典诗》,《中国技术学院学报》25期,2003年7月
18、蔡玲婉《国小唐诗教学探析》,《花莲师院学报》(教育类)18期,2004年4月
19、张丽美《漫谈诗词吟唱》,《乾坤诗刊》31期,2004年7月
20、王建华《如何指导学生对诗歌吟诵与习作》,《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第16卷第1期,2005年6月
21、潘丽珠、杨君仪《从阅读者的立场谈诗歌吟诵的客体论》,《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第16卷第3期,2005年10月
22、张清泉《诗歌吟唱教学的理论与实务》,《国文学志》11期,2005年12月
23、潘丽珠、苏照雅、连育仁《诗声琅琅——影音交互式网络独立学习平台设计》,《国文学报》40期,2006年12月
24、陈茂仁《闽南语吟诗发音初探》,《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第37卷第1期,2006年5月
25、陈茂仁《闽南语吟诗论析——谈谐韵改音》,《中国语文》,第99卷第1期,2006年7月
26、陈茂仁《吟诗概念——谈平长仄短》,《国文天地》第22卷第3期,2006年8月
27、陈茂仁《闽南语吟诗论析——谈吟音之断与连》,《国文天地》第22卷第9期,2007年2月
28、陈茂仁《古典诗歌入声字之吟法》,《台北大学中文学报》2期,2007年3月
29、杨湘玲《浅探台湾传统吟诗调的音乐结构——以“天籁吟社”莫月娥所吟七言绝句为例》,《台湾音乐研究》4期,2007年4月
30、陈茂仁《闽南语拟调吟诗前之要项及拟调吟诗步骤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第38卷第2期,2007年11月
31、陈茂仁《闽南语吟诗探析——谈平仄声调之高低》,《国文天地》第23卷第12期,2008年5月
32、洪惟仁《诗吟新论》(下),《国文天地》第23卷第9期,2008年2月
(四)网络资源
由于网际网路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古典诗词欣赏或创作的网站为数渐多,而且各个诗词网站的内容也日趋多元化。以下简介一些网路上关于诗词吟唱的资源,这些网露资源对于诗词吟唱的教学或欣赏,相信能有不少的裨益。
1、网路展书读http://cls.hs.yzu.edu.tw/
“网路展书读”由元智大学中文系罗凤珠老师所主持,是一个架构相当庞大的中国文学网站,历来广受各界好评。这个网站里“古典诗词馆”内的“诗词吟唱”单元,收纳“诗吟”、“词唱”、“王更生教授吟唱”、“许介彦教授吟唱”、“诗词吟唱点播系统”等许多有声资源(包括mp3和midi档案),网友可以在荧幕上点选诗词题目,便能直接在网路上聆听或学习吟唱。“古典诗词馆”内另有“大家来吟诗”单元,收录洪泽南老师《大家来吟诗》有声书(万卷楼图书公司出版)部分内容,网友也可以利用此一管道直接在网路上学习母语吟诗。
2、艺文聚贤楼http://bise.idv.tw/poem/
彰化陈耀东先生所创设的“艺文聚贤楼”是一个以古典诗词创作为主的网站,其中的各项诗词相关资料相当丰富。“艺文聚贤楼”获得台北县貂山吟社的授权,将貂山吟社发行的《貂山吟》CD,制成三十个mp3档案放置在网站“相关下载”单元内,提供网路诗友在线上聆听或下载。
3、古典诗圃http://www.ktjh.tp.edu.tw/yang527/
“古典诗圃”是由台北市古亭国中杨维仁制作一个以古典诗创作为主题的网站。本站除了古典诗创作理论与实务外,另设有“诗词吟唱介绍”单元,内含“诗词吟唱教材推荐”、“诗词吟唱网站链接”、“貂山吟社授权《貂山吟》mp3下载”、“莫月娥老师《大雅天籁》介绍”以及相关文章。
4、台湾语文学会http://140.138.168.50/02/c/00.asp
台北市孔庙诗学研究会出版的《周植夫先生古诗吟唱纪念集》CD,系由周老师生前讲课之录音带转制。周植夫先生也曾任教于台湾语文学会,台湾语文学会经过台北市孔子庙诗学研究会授权,把这片CD内吟诗的内容放置于前述网页上,并附上台语音标,相当方便诗友欣赏与学习。
5、台湾自然生命http://www.naturelife.org/phpBB2/
目前网路上有不少提供诗友发表诗词创作的网站,使得古典诗词创作者不致有孤芳自赏的遗憾,而“台湾自然生命”则更进一步提供诗友发表诗词吟唱,有意者可以免费加入网站会员,然后再以上传的方式把自己的录音档案发表在“诗文吟诵”单元内,便能使八方诗友都能听到自己对诗词的声情诠释。王庚春先生所架设的“台湾自然生命”是一个综合性网站,其中“诗文吟诵”单元提供网路诗友发表吟唱,在台湾可说是创举。
6、台湾古调http://donsiau.net/tw/
廖锦栋先生的“台湾古调”网站介绍台湾传统的音乐与旋律,其中“吟诗”单元介绍台湾传统的吟诗方式,从“吟诗”单元点选“视听区”,可以在线上聆听汐止滩音吟社李春荣诗老、瀛社已故诗人卢坤先生以及庄德川先生、廖锦栋先生的诗词吟唱。
7、半线吟风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index.htm
“半线”是彰化的旧称,2002年12月彰化县国学会承办“半线吟风”诗词吟唱活动,之后并将此次活动制成此一网页。内容包括“彰化国学会”、“彰化学士吟诗社”、“南投玉风诗乐社”等社团成员的诗词吟唱,从这个网页可以一窥目前彰化、南投地区传统诗社的吟唱方式。
8、凉井山庄http://mail.hchs.hc.edu.tw/~pong/
“凉井山庄”是新竹高中彭元岐老师的个人网站,其中的“诗词吟唱”单元收录了彭元岐和李丽惠客语诗词吟唱,并且还可以参阅彭老师编辑整理的“客语诗词吟唱音标凡例”、“诗词吟唱——古典诗词的声情之美”、“诗词吟唱与赏析”、“《诗经·蓼莪》篇四县客语标音”等资料。
9、中华经典学会http://www.classics.com.tw/index1.htm
“中华经典学会”网站内设有“试听区”单元,收录高雄春晓台语诗词吟读学会林凤珠老师、台南县竹桥国中刘珠老师的台语诗词吟唱,林、刘两位是台湾南部擅长吟诗的名师,也都曾经由久成出版社发行个人吟诗专辑,对于古典诗词吟唱颇具功力。
10、高雄寿峰诗社吟诗MP3 http://kaing.net/new_page_3.htm
高雄寿峰诗社苏崇宫先生制作。
五、日本吟诵资料
(一)图书
1、酒井勝軍:『英詩朗吟法』,東京:太平洋館,1903
2、茅原崋山:『青年と詩吟』(收入『明治期刊行物集成』第1期,文学·言語編),東京:日高有隣堂,1905
3、片岡茂:『詩吟教範』,東京:博文館,1918
4、大野久磨夫:『吟詩入門』,京都市:政經書院,1936
5、古川太郎:『詩吟法大觀』,東京:輔仁社,1936
6、木崎愛吉、頼山陽:『詩吟の山陽詠史』,東京:章華社,1936
7、角光嘯堂:『新制詩吟教範』,東京:盛林堂書店,1937
8、四宮月洲:『詩吟音譜付吟じ方』,大阪:巧人社,1937
9、Yamada, Sekizen: Watakushi no shi no ginjikata, To?kyo?:Iwamoto Shobo?, 1937
10、Uryu?ta, Kimiko: Gin’ei shu?, Kumamoto-shi:Kumamoto Ko?un Ginsha, 1938
11、潮田朗風:『詩吟と劍舞:これ丈は知らねばならぬ』,東京:大同出版社,1940
12、木村岳風、本宮三香共編:『略符及註解附聖戰漢詩の吟じ方』,東京:桑文社,1941
13、野村政夫:『朗読研究』,大阪:日進社,1944
目次:朗読の目的(兼常淸佐)
言葉といふもの(坂井二朗)
文学の朗読(坪內士行)
脚本の朗読について(河內繁俊)
朗読の条件と方法(三津田健)
国民詩朗読の要訣(榊原美文)
声に出さう(丸山定夫)
正しい詩の吟じ方(鈴木凱山)
和歌朗詠法(古川浩晟)
朗読の仕方——日本文学報国会朗読研究会の記(野村政夫)
14、渡辺岳神:『名诗朗吟集』,東京:大同出版社,1955
15、今村國泰編集:『吟詠教範』,大阪市:日本国風流詩歌連合会本部,1958
16、大野恵造:『吟詠の扉』,川崎:新邦楽社,1962
17、妻木正麟:『本で覚える:詩吟の上達七日間』,東京都:日本文芸社,1964
18、榊原帰逸:『吟詠舞踊の踊り方:詩舞』,東京:邦楽と舞踊出版部,1967
19、『吟道編』,東京:邦楽と舞踊社出版部,1969
目次:古代及び中世の吟詠(田辺尚雄)
近代吟詠史槪說(長谷川文雄)
俳句?短歌?現代詩の吟詠(大野恵造)
詩舞道について(榊原帰逸)
剣舞について(大野正一)
漢詩について(野村信二)
吟界の現況(佐々木虎方)
吟道家名簿
20、根岸晴凰:『詩吟の習い方:習いよく覚えやすい』,東京都:金園社,1969
21、日比野雷風:『詩呤と剣舞』,東京:鶴書房,1970
22、高田茂登男:『現代の朗詠:漢詩の心をうたう』,東京:三一書房,1974
23、日比野雷風、関根峰子:『剣舞と詩舞:図解コ-チ』,東京:成美堂出版,1974
24、Takada, Motoo:Gendai no ro?ei,Tokyo San'ichi Shobo?,1974
25、那波鳳翔:『吟詠の心:詩吟法入門』(増補改訂版),東京:霞ヶ関書房,1975
26、大野正一:『吟詩の歷史』,松山市:大野,1977
27、戶室淸山:『詩吟の完全独習』,東京:日本文芸社,1977
28、O?take, Sho?do?:Shigin no tame no Nihon Kanshi sen,Tokyo : Nitchiu Shuppan, 1979
29、日本詩吟学院岳風会編:『吟咏敎本』(汉诗篇)(全三巻),東京:笠間書院,93
30、日本詩吟学院岳風会編;有吉保監修:『吟咏教本』(和歌,今様,俳句,新体詩篇),東京:笠間書院,1980
31、榊原帰逸:『詩吟道大鑑』,東京:金園社,1981
32、渡辺呤神:『詩呤独習』(基礎篇),大阪市:ひかりのくに,1981
33、廣青隴:『詩吟芸術の本質と表現』,大阪市:書藝界,1982
34、平塚皎宇山:『吟詠と音の関係について』,岐阜市:新日本音楽出版社,1982
35、八嶋溪風:『詩吟表現の技術』,東京:オリジン出版センタ-,1983
36、Smith, Rosalynd E. J,Gin-ei Japanese poetry recitation,Thesis (Ph. D.) Monash University, 1983.
37、広青隴:『詩吟道を探る』,京都:京都市詩吟文化連盟,1984
38、『吟道範典』,東京:日本詩吟出版局,1984
39、雨宮國風:『吟心』,東京:コロムビア音楽出版,1984
40、安食師風、石川啄木:『短歌に親しむ朗詠法と啄木のうた朗詠集』,上山市:知歌朗詠研究会,1984
41、竹内日出男、後藤石韜:『吟詠の系譜:漢詩詠唱の源流をたずねて』,東京:吟濤社,1985
42、上野貞紀:『漢詩と吟詠』,東京:教育社,1988
43、国立国会図書館編:『国立国会図書館所蔵明治期刋行図書マイクロ版集成』(芸術?諸芸. 琵琶?詩吟?剣舞,CEJ),東京:丸善,1991
44、国立劇場編:『催馬楽·朗詠·東遊』,東京:日本芸術文化振興会,1991
45、室田岳東:『漢詩の詩吟は中国語で:日中永遠の友好を夢見て下』,東京:近代文芸社,1997
46、青柳隆志:『日本朗詠史』,東京:笠間書院,1999(2CD)
研究篇の付属資料のタイトル:朗詠全十五曲
研究篇の付属資料(2CD):十二音会演奏
研究篇の付属資料に解說書(24 p.)あり
年表篇の付属資料(別冊52 p. ; 26 cm):日本朗詠史年表篇索引
47、日本詩吟学院岳風会:『わかあゆ:幼児用吟詠教本』,東京:日本詩吟学院岳風会,1999
48、志賀一朗:『漢詩の鑑賞と吟詠』,東京:大修館書店,2001
49、天津木村:『天津木村のエロ詩吟、吟じます』,東京:河出書房新社,2008
(二)音像
1、Shu?fu?, A Gold, H Feuerring, Jacob Music of the Shigin, Folkways Records, 1975 (1LP)
2、Shu?fu?, A Gold, Harold:Shigin chanting to Chinese poetry, Washington, DC:Smithsonian Folkways,
3、横山岳精:『江上吟——横山岳精名吟集』,東京:ポリドール,1984 (1盒磁带)
4、重田稔編:小倉百人一首朗詠CD,大阪:エンゼル商事,1997(1CD)
5、青柳隆志:『日本朗詠史』,東京:笠間書院,1999(2CD)
6、『吟詠』,Japan:Nippon Columbia,2003 (1CD)
7、寺田農:『吟じたい漢詩80選』,Japan:King Records,2003(1CD)
(三)乐谱
1、尾崎弥太郎:『西洋楽譜日本詩吟集』,東京:共益商社書店,1894
2、Sakurai, Shin’ichi, Ko?koku gin’ei kyo?hon:onpu kaisetsu, To?kyo? : Sanseido?, 1940
3、Nakao, Taizan, Seishin sakko? ko?koku ro?ginshu?:tsuketari onpu oyobi chu?kai,To?kyo? : Yokusan Shuppan Kyo?kai, 1943
--------------------------------------------------------------------------------
[1]“台湾吟诵资料”这一部分主要参考了台北市古亭国中杨维仁先生的文章《古典诗词吟唱教材与资源简介》,载《国文天地》第234期,2004年11月,第32─39页。该文又见http://www.ktjh.tp.edu.tw/yang527/k4.htm。谨致谢忱。
责任编辑:朱愚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话普通话翻译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