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今天大一思修课感想1200字点名,老师让一个女同学点的,他的名字上面就是我,可是她念完我室友的名字

大学上课点名_甜梦文库
大学上课点名
每节课都点名,还是偶尔点名。国外点不点名夜宿点名的区别针对学生不指老师逃课的理由:老师说的不好,学生有事,不想上课,厌学点名的具体方式,签到算不算,课上写作业算不算大 学 点 名 出 奇 招 大 学 点 名 出 奇 招 大 学 点 名 出 奇 招 大 学 点 名 出 奇 招 最近,各大高校刮起一阵上课点名热潮,席卷了整个校园。大学点名制度一直是一道风味不佳的菜,许多 学生并不情愿为其买单, 但这却是每个大学生不得不吃的菜。 上课点名的方式也是推陈出新, 令人称奇。 指 纹签到法指纹签到法指纹签到法指纹签到法 不得不佩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的管理也信息化了, 郑州大学和河南财经学院是首个吃螃蟹的“人” 。学校出资购进指纹打卡机,通过指纹签到的方法督促学生 上课,这种指纹签到的高科技让学生毫无还手之力。 蓝牙点名法蓝牙点名法蓝牙点名法蓝牙点名法 吉林 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系的一位老师大胆创新,研发出“蓝牙点名”系统。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学号命 名手机蓝牙。老师在上课前,通过笔记本电脑上外置的蓝牙搜索器搜索,将搜索结果同学生信息数据库比 对,查出未到教室上课的学生。 拍照查缺法拍照查缺法拍照查缺法拍照查缺法 相对于传统的点名方式, 拍照查缺法让喊“到! ”的声音不再响起。南京师范大学规定,在每节课上课前,学习委员负责拍摄教室里 老师和到课学生的 360 度全景照,课后再将照片交给学院,学院根据照片“揪出”缺课的学生。 以上的点 名方式都非常潮流,各有各的亮点。但其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学生逃课,督促学生上课学习。新奇的 点名方式让同学们议论纷纷。在我的字典中,似乎“点名”是我进入大学才接触到的新词汇。进入大学之 前,大部分同学是寒窗苦读,每日徘徊在上课与做题之间。而在进入大学之后,没有高中的束缚和父母的 管教,感觉成为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开始无拘无束的生活。大学不是九年义务教育,老师对学生的管教 也不没有以前那样严格要求,更多的要求学生自觉学习。然而校方发现一个问题,上课的到课率并不是 100%,于是产生了大学上课点名的制度。大学上课的点名制度是否可取,学校付出人力财力点名又是否值 得呢? 韩愈的《师说》告诉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然,老师的任务不是点名,大学上课通 常是上百人坐在同一个教室,要完成点名是个很花费时间的事情。大部分老师上课采取抽点的形式点名, 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点名抽查学生。这种点名的随机性很大,被点到的学生概率也很小。或许老师次次点到 的学生都是不逃课的,而逃课的学生次次都不被点到。像这样的点名制度的确很不完善,于是,就有高校 推陈出新,创新出前面的种种点名妙招。但是,假如这种点名制度让学生为了签到而上课,为了点名而听 课,到了课堂神游太虚,是不是没有丝毫的意义了呢。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学生的天职本就是 学习,本来就应该上课。大学是知识的殿堂,这里有很多丰富的资源。作为学生,首先应把自己的态度端 正,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学习,才能充实自己,为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点名制度是校方施给学生的 紧箍咒,但它箍不住热心学习的人,箍住的只是少数不上课的逃课小子 大学课堂点名刍议大学课堂点名刍议大学课堂点名刍议大学课堂点名刍议――――――――兼论各种点名 方式发展动向兼论各种点名方式发展动向兼论各种点名方式发展动向兼论各种点名方式发展动向 课是逃课者的通行证,卑鄙的我们靠逃课延续自由大学的灵魂. 们以点名结束独立课堂的生命. 了. 作为即将毕业的我, 对点名有一种莫名的情愫。 逃 点名是点名者的墓志铭.高尚的他 当我的大学生命接近中晚年的时候, 有如五 点名,顾名思义,按大学,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在点名面前尴尬地脸红当我开始思考生命价值的时候,我突然被同学喊住:小子,别装了,你今天逃课被点名了! 雷轰顶!点名,我的梦魇.我临时之前一定要清晰地看你一眼!就在今天! ! 照名册查点到场人员。 行)逐步于全国范围铺开.笔者作为毕业族群,有着丰富逃课经历,结合屡次被点到的宝贵经验,分析 点名,内涵及其丰富,其本质精髓在于通过各种手段,查点出到课人员, 用法学术语一下点名存在的现状极其发展趋势. 力求构建点名基本的学科框架, 并把点名学作为教育部规定必修课 (试 震慑到场学生逃课欲,以影响期末成绩乃至挂科的后果来惩戒不幸遇难的被点到人员。 制造场场课堂爆满的假象。来说,就是兼具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双重功效.其目的多种多样,最显著的目的外化便是提高上座率, 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老师以学生的学业为重,处 点名的形 写随堂作业 仅笔者遭遇到的就有 点名答到 点名回答问题 心积虑使学生到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合格大学生. 式活泼多样,百花齐放,防不胜防.. . 具名上交 下课名字前划勾 提出与当堂内容有关的问题亲自交老师。。 。.下面选择择要具体1 分析一下.点名答到答到,是最经典最传统的点名方式。老师在讲台上喊出某人名字, 形成师生互动,老师同学精力皆高度集中。 老 学生一年内也不一定能来 师生间默契非常,心照不宣,下面一人或者数人或者没人高声答"到!"师一年内也不一定能喊几次名字,故认真非常,生怕念错,损害形象; 几次,故全神贯注,抑制住来得巧的激动情绪,生怕错过而白来了。 课堂气氛融洽. 迎,一直稳居点名界翘楚. 但答到也有若干缺陷,其优点不言而喻,老师可以方便快捷点名,学生也可浑水摸鱼答到.所以最受大众欢 第一,老师不一定认识所有人的名字, 对策通说如下,如一字不认识或把握况且汉字一字多音屡见不鲜,所以对老师来说是一场挑战。 没有点到的?不准,通常可先声明,哎,这个字怎么打印得这么模糊啊,这个是?或者直接跳过,最后问,还有谁来了 当然,更多的是迎难而上的勇士,所以一个名字比较奇异的同学就有可能成为各种同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名字比较难认的同学的反应速度都比 不过有时候对自己的真名反而反应麻木,遗憾! 第二, 学,在各种汉字的音形判断后果断出击. 较快,尤其对名字形成条件反射.多人同时答到.一个名字喊出后,四面开花,八处结果.令老师不知所措,再次喊出名字确认却又无人应 答.所以,有且只有一人答到是非常必要的。 学站了起来,奇妙非凡.自己果然跟不上时代了. 前几天,一个隔壁宿舍哥们不幸被点到,我尚未开口 替人答到也是苦差事,昨天,突发点名事故,坐 点 已经有两个他诞生。在惊叹反应速度不及别人之余,又听老师问道,到底谁是XX?我惊异发现第三个同 我旁边的哥们宿舍就来了他一个代表.而且他们宿舍同学名字都是连一起的.他苦了,在接连答了三个后, 他都觉得不好意思, 让我答到, 可我刚要出口, 发现是他的名字. 在推让中, 他的名字被未到处理了. 名回答问题 你来回答一下. 点名回答问题,典型场景如下,某甲以某乙身份回答问题,老师很不满意,然后说道,某甲, 通说认为,点名回答问题被叫到者非贤即能――这一般和被雷劈到的概率差不多。 因此奉劝广大同仁,如果你为了自己的儿女好,请给 ta 笔者曾经亲自被雷劈到过, 开明的历史老师突然点名回答 无疑会落到我头上 果然, 我说,对社会形态划分感兴 老师说, 后来听说而且这与一个人的名字有着直接的联系。起个奇异的名字;如果你不为自己的儿女好,请给 ta 起个奇异的名字。 在以前黑匣子中对遇难经过有详细描述,摘录如下: 大一的时候, 问题了 我被点炮了。 趣。 未存在过的阶段? 那什么重要? 老师出国了。 这种和被六月雷劈到的概率差不多的倒霉事 老师问,为什么? 老师问,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你对什么感兴趣 老师说,我保留意见。 我回答,人民幸福最重要。 我很欣慰。我说,因为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跨过一个历史阶段而进入另一个尚 我说,我认为社会形态划分不重要。 结果没有掌声, 我很遗憾。写书面作业具名上交写书面作业具名上交,通常说来,这个是最劳民伤财,怨声载道的形式. 我感到大地微微颤抖了。 教材,否则学生更显不出水平。 了优,经常去上课的我只是个及格.老师出一个问题,到场同学皆似泥菩萨,所以替人作答的可能基本 书面作业不能完全与教材重复,否则老师显示不出水平;也不能完全脱离 题目总是在这两者之间矛盾着。 总之,这就是双刃剑,是 提 于是,我的一个哥们,屡次写作业未到,可期末得可以排除,而老师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的作业,似乎也很痛苦.对待这么一种最为残忍的点名方式,机遇也是挑战,是鞭炮也是炸弹。即看着办。。 。哎, 写作业啊, 欲说还休, 欲罢不能.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出课堂有关问题上交最后要重点说说写出有关问题亲自上交这一不得不研究的话题.据笔者观察,其生命 力最为旺盛,隐蔽性最好,兼具随堂检测教学成果的作用,因此势头最旺,大有取答到而代之的势 头. 不过随堂问题的提出可谓五花八门,任何一门课程都能变成逻辑联想课.最为稳妥的方式,无 记得上行政法的时候,老 外乎把标题抄上,然后加上是什么,怎么办之类.不过有的同学剑出偏锋,铤而走险,问出一些特别奇异 的问题,倒确实把老师问到了,不过到底会是什么期末效果就不好说了. 师让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署名上交。 我想问问行政法到底是什么,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可是看 整体看旁边同学,无一不是一副行政就在我心间,熟稔于心的气魄,我就发怒写了《行政法》第六条出自哪个 利益集团之手的雄伟题目,后得知,行政法就根本没有成文法典。我的问题倒确实震惊天下了。 而言,答到这一传统老大的位置短时期内不会易手,写问题上交作为新秀有可能杀向更前的位置.至于点 名回答问题,大家互相理解一下就过去了.名字前划勾的方法,除非真有耐心把人数都数一遍并保持课堂2 人员封闭,排除雷锋的存在倒可一试.但笔者认为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么?为什么点名?到底为什 这种大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过有一个非常偶然的现象,课讲得非常好的老师基本上是不用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点名 又想起某个老点名的.学生花钱来上课,舍不得逃掉.当然,这只是偶然现象,不说明任何问题. 留待以后的智者来分析吧.笔者不才不勇,就到此为止了. 最后,就是笔者关于点名的一些不成熟思考.点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似乎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学生来上课是为学生好,于是以此来督促他上课.这种推论对不对呢?似乎未必. 的美.师,他说,最怕匠气十足而无大家风范,我渐渐发现了老师的大家风范,老师广博的知识,一种课堂内容 他说, 课讲得不好,不愿意来就不用来了.可我能听进去,能让学生欣喜地接受,他课 如果课堂没有内容的美或者形 堂上直接就全文笔记的不乏其人.我也发现了美,一种课堂形式的美. 存在呢?式的美,学生不到课而去学习别的,或者到课了而依然学习别的就不足为奇了.可还是为什么会有点名的 点名答到到底能不能说明学生听课了?不到能反应出什么实质的问题?学生不来听课就 也许有人说,学生就是要上课的.但似乎学生是来学习的. 当老师又点名的时候,到底谁应该为不到负责? 学习可选 不愿意听课的学 哎呀, 点名啊点名! 孰本孰末? 点名几 接受版主的建 具有可责罚性吗? 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生还是不能吸引学生的老师? 上课.到底应该想着怎么样点名还是想着怎么样以课堂的质量保证学生再远些说, 真正为学生好是应该抓课堂质量还是到课数量?当我的名字变成一行铅字刻在老师手中的纸上的时候,当我的心跳只为老师嘴里蹦出来汉字的时候,当我 不得不为自己的被点炮再次悲痛欲绝的时候,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 何? 补充:笔者并未被点名,尽量不带有个人感情. 部分纯属虚构.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学弟学妹面前讨论大学课堂应不应该点名, 无非是为了引导学弟学妹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导向。 反方一辩立论中存在几点谬误,一一来看。 首先,对方辩友口中部分大学老师教学水平低下,导致课堂效率极低此种说法无疑是片面的。大学老师的 主要职责并不在于本科教学,而是高精尖的科研工作,此时强调老师为了学生到课率去调整是不是对老师 的苛责呢?面对动辄上百人的课堂,试问老师又根据哪一个或几个去调整呢?相反的,在这些学术精英面 前,为什么不是我们作出调整跟紧他们思维呢?为什么不是课余时间积极提问交流以弥补课上的些许不足 呢?我们承认的确很多人初衷的确是高效自学,但真正坚持实施的人有几成?大多数人最后都成了期末突 击应付考试,试问这就是对方辩友追求的高效么? 其次,对方辩友强调的所谓自由发挥真的可行么?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为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放弃一部分学 习时间,多数时候也是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像对方辩友口中那样翘掉一些所谓无用的课去做一些更有 意义的事情,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我们为社团翘掉的课才有几节?相反,我们睡觉睡过的有多少节? 我们玩游戏翘掉的有多少节?对方辩友是否是在为大部分的非合理翘课找借口呢?再者说,与点名并行的 还有请假制度,相信今晚我们跟微生老师请假,老师肯定会理解会允许,那么对方辩友不想点名是不是因 为你们自己都无法认同自己的请假理由,所以干脆不要点名了呢? 再者,现今完备的教学体系之下,对方辩友都提不起兴趣,上不去效率,口口声声强调我以个人之力,对 着一本不会说话不会放幻灯片不会回答问题的纸质课本才能够寻找到真理,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难道 我们都要回到没学上、上不起学的年代才能长成个中翘楚么?显然不是吧。 其实,如果我们多在适应课堂等多个方面做出一点努力,是不是会比排斥点名,努力逃课更有效呢?所以 我方坚持认为,大学课堂应该点名。大学课堂不需要点名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大 家好,我方辩题是大学课堂不需要点名。让我们先来明确两个问题,首先,大学课堂点名就是为了降低出 勤率,按名册查点人员时一个个地或者随机的叫名字。其次,衡量一个事物的好坏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我 方的衡量标准是――点名是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 下面我将 从三个刚面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个人层面。首先,课堂点名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抵制大学生逃课问 匆忙之作,漏洞很多,且排除了学生恶意逃课的情况. 文章不针对任何人而只探讨问题.且叙事议,重新排版。俺是好学生3 题, 老师课堂点名来提高出勤率。然而通过点名使让学生来到课堂,又能保证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吗?其次, 点名结果评定学生,有失偏颇。上这节课加多少分,不上扣几分,难道来上课都来就一定有收获,不来就 一定一无所获吗?最后,课堂点名使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点名让学生和老师对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被破坏,消耗时间,无法最大化的利用教育资源。 第二,学校层面。首先,课堂点名与大学 教育理念相左。课堂点名使学生被动接受各种知识,而大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其次,课堂点名不利于学校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由中国现场统 计研究会在对“逃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中,排在第一的是“对课程不喜欢或老师教学水平不高,不 想听” ,点名俨然成了某些老师掩盖自己教学水平的遮羞布。这样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提 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社会层面。首先,课堂点名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十几年 的应试教育使我们身心疲惫,大学如若继续行使被动式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如何能够适应祖国 发展,为社会作贡献?其次,课堂点名与社会价值观不符。人人均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在正确的引导下, 大学生同样有选择自己喜欢学科的自由。课堂点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 我们不可否 认课堂点名能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利处,但是,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课堂不需要点名。 部分高校为避免学生逃课而实施座位实名制?引发争议 放 座位实名真能提高学生出勤率? 新闻回据报道?为纠正学风、 减少学生逃课现象?佛山科技学院近日实施固定座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初衷?减少大学生逃课 “座近日实施座位实名制。 类似举措的实施引发热议?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位固定的初衷是抓学生上课出勤率?减少逃课现象。”佛山科技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余副书记表示? “看到往年有学生因逃课而毕不了业很痛心?于是学院出台这样的措施提高学生出勤率。” 为了防止学生逃课?很多高校绞尽脑汁地出台各种措施。今年年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推出一项上课点名法拍照 查缺。每节课上课前?学习委员 会拍摄教室里老师和到课同学的全景照?学院根据照片“揪出”缺课学生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研发出一套手机蓝牙点名系统。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信息系2011 级学生每人携带一张座席卡?实名上课。迟到学生的座席卡被放在前两排?这样?迟到和旷课的学生 就一目 了然了。部分学生惊呼?继“火车票实名制”、 “博客实名制”之后?“实名制”之风吹进了高校。 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教师上课点名的时间?也提高了上课出勤 率。据该系辅导员介绍? 2011 级全系共 有 160 名学生?这一措施从开学到现在执行了一个半月左右?根据学工处抽查的结果?只有 3 人次迟到? 还未出现缺席 的现象。 质疑?治标不治本 针对佛山科技学院座位固定的做法?新浪微博发起了一个近 1000 人参与投票的调查?结果显示? 76%的网友持“不赞成?对防止逃课作用不大?破 坏大学气氛” 态度。“固定座位?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应试思维在大学的体现”、“能留住人?但留不住我的心” ??网友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这样的做法体现的是一种落后、陈旧的教学管理观念。”北京教育学院4 副教授迟希新表示?“很多学校把所谓的学生到课率、老师迟到等与学生的成 绩、老师的奖金挂钩?以至 于出台了一些旷课 3 次就没有成绩、考勤结果占期末成绩的 30%之类的规定?这些是不合理的?不是现代 大学所倡导的。”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最近在武汉大学等 7 所高校进行的一项共获取 9766 个有效样本 与的“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状态调查”显示?“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某门课不喜欢?不想听”。一些课堂受冷落相比?有一些老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学生提前到教室占前排的位置?来晚了没座只 能站在教室后面听课。 最近几年很火的复旦大学教师陈果?把思修课讲得生动活泼?犹如一碗 “心灵鸡汤” 。 这让很多大学生惊呼?原来思修课可以这样上。迟希新指出?授课方式单一?课堂缺乏新意?是现在有些 大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部分原因?“现在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元化?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在不 断变化?所以应该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来改进授课方式”。 措施?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在佛山科技学院人事处《关于申报教授、研究员资格条件主要条款汇编》中?记者看到?在申报教授的人员资格条件中 ?涉及教学的有 3 条?涉及科研的则有 10 条。 而且科研条件规定很细?“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或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 项”、“年均授课 240 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理工类 5 篇(部)?文科类 6 篇(部)”等。 今年 4 月份?教育部颁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 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 生上课。然而?记者比对了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的教授、副教授的评定标准发现?相关规定中普遍存 在科研的规定要远多 于教学规定的情况。对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存在的“重研究轻教学”现象?山东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曾撰文指出?很多高校的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集 中到教学上来是因为? 一方面?科研可以量化?教学质量难以量化?另一方面?科研是评职称的硬指标?有名有利?而教学质量 的好坏?缺乏激励机制。这就造成很 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面?而对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迟希新看来?好的大学课堂?能真正吸引学生?留住学生的心。大学大学大学大学““““课堂点名课堂点 名课堂点名课堂点名””””为何频频失灵为何频频失灵为何频频失灵为何频频失灵????
10:54:38 http://www.gmw.cn 来源:新华网 黄玉婷 0 发送给好友 不久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推出一项“史上最严”举措:拍照点名查学生缺课。每天上课前,由学习委员拍摄教室里老师 和到课同学 360 度的全景照,如此方便学院根据照片“揪出”缺课的同学。 对于大学而言,学生逃课 缺课确实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而各大高校为了防止大学生逃课,试用的方法也可谓绞尽脑汁。比如,5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推出“抽奖”点名系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系老师甚至研发出手机蓝牙搜索 学号系统, 等等。 然而, 尽管各大高校的防逃课狠招一个接着一个, 但学生们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 高校课堂将这些狠招一一拆解。可见,校方一味提升“上座率”的举措治标不治本,难以留住学生。学生“流失”严重,问题究竟在哪?笔者认为,一方面固然有学生不自律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对待学习急 功近利,心浮气躁,对大学课堂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急不可耐,失去兴趣,而外界的诱惑恰在此时充当了 学生不好好学习的催化剂。如此一来,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听之藐藐。 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一些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课堂缺乏吸引力。一些大学教师授课方法生硬,对课堂应付了事,照本宣科式的教 学让学生感觉乏味,缺少新意。正如部分学生反映“不少老师上课只会放放 PPT,即使逃课了,回头抄抄 同学笔记,或者拷个 PPT,考试一样能过关?”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速,教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则原本丰富的大学课堂,难免使学生感到如食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 不甜,大学教学也是如此。与其用拍照查到的方式“拴住”学生们的心,倒不如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来让他 们“死心塌地”的重返课堂。正如一名大学导师所说,“学生与课堂就好像谈恋爱的关系,要做到心心相 印,彼此吸引”。那些留不住学生们的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平淡无味,难以引起学生足够 的兴趣, 另一方面, 应该创新教学模式, 做到对学生负责, 增强课堂互动性,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必须看到,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90 后”,他们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们不断更新自身知 识、能力,紧跟时代潮流,强化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意识,不能拒学生于千里之外【摘要】据相关调查研究 表明: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日常管理中的一大“令人头痛”的痼疾。绝大多数研 究都认为旷课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导致旷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的诱因, 解决的对策也不同。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讨论“逃课”行为的制度约束机制――课堂点名,因为“点 名”制度是衡量旷课的量化标准。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 教师;点名 一、“点名”是对付的“逃课” 的必修课 钱钟书在《围城》里对方红渐在三吕大学教书时不太受学生欢迎的情形有段精彩描写:红渐记 得自己老师里的名教授们从不点名,从不报告学生缺课。这才是堂堂大学者的风度:“你们要听就来听, 我可不在乎!”他企羡之余,不免模仿??大概第二星期,他发现五十多学生里有七、八个缺席,这些空 座位像一嘴牙齿忽然掉了几枚,留下的空穴,看了心里不舒服??他想以后非点名不可,找这样下去,只 剩下有脚而跑不了的椅子和桌子听课了。 一般而言,大学里的成绩分两项,即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而 考勤记录又是平时成绩的直接依据。这考勤制度就成为教师保证其课程上座率的法宝,经常出其不意地拿 出点名册这颗“重磅炸弹”扔一下。有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声明:凡是点名三次不到者,取消其期末考 试的资格,本学科重修。而重修是大学生的“瘟神”,所以“一点就灵”。校园魔鬼词典是这样解释“点 名”的:学生忍受乏善可陈的老师聒噪的重要原因教师点名的可选择集合有多种,有的老师随机点名,包 括课堂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和不定期的点名;有的老师不厌其烦,每堂课都要抽出 5 分钟点名。还有的老师 关注对学期最后一堂课或者第一节课的到课情况,这样的老师大多出于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顺便“认 识”一下学生和考察学生学习态度的考虑。 “点名”必然涉及另外一个话题――“逃课”,因为只有 学生“缺席”的存在,老师才有“点名”的必要。如今,从重点大学到一般普通院校都普遍遭遇着“逃课” 的管理危机。据统计,约有 65%的大学生有逃课史,5%的大学生经常逃课;大学里的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 25%左右, 专业课逃课率在 20%左右, 而哲学、 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有时竟达到 50%以上。 二、 “逃课”及“点名”的原因分析 大学课堂里的逃课现象是学校管理的“瓶颈”。目前关于逃课的研究都 对此现象深恶痛绝, 不少学者已经把它上升到 “恶化本已危机四伏的教学质量、 浪费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 、 “丧失道德良知、不尊师重道”的高度了;还有人认为大学作弊之流,论文抄袭之风都源于斯;更有甚者 把它列为“十大不文明行为之一”,意味着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整体滑坡。可见,逃课现象实乃千夫所指, 是“过街老鼠”,就差打上一棍子了。 已有的研究文献从各角度对逃课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大学 生逃课”是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概括起来可归为三类:其一是社会环境,具体说来就是转型 社会的价值观的不确定、社会风气不正、教育体制的僵化以及家庭、学校、宿舍的气氛的影响,例如学校 管理体制不科学、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老化,连续半天上某一门课程课且 在江浙一带,中午时间仓促、没有足够的午休时间。 其二是授课教师没有感染力。研究者调查显示,64% 6 的旷课者认为老师讲课差。教学质量是“逃课”的关键因素。这也折射出高校教育质量的普遍困境。其三,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自身问题,包括主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和客观的素质、生存状态等。数据 显示:逃课者中,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占的 57% 、为了自学的占 23% 、而厌学的有 17% 。其实,大学逃 课和老师点名,根在“心理”。 (一)学生心理失衡――“惹”不起你但“躲”得起你 首先,在中学 阶段时,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考试、升学成为坚持不动摇的“中心”,升学也因此是许多学生学习的 唯一目标和动力。问题是,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原来支撑其努力学习的动力自然消失了,而新的目标又尚 未形成。这个“转型”是很痛苦的,学习上不知所措,思想上没了寄托,心理空虚,自感前途渺茫,整个 儿就是一只“无头苍蝇”。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己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挤过了“独木桥”,要找回曾 经“失去的乐园”。 其次,有人高考不如意,没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大学;有人上学后发现自己苦 苦追求、梦寐以求的大学在现实中也“不过如此”,落差太大,心里就凉了半截;还有人发现自己的兴趣 爱好与所学专业或课程可能偏差很大。但在现行招生体制下,上大学前可能不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况 且选择受高考分数的限制,以及家长、老师的影响,暗自叫苦“当初瞎了眼”,而“木已成舟”,加上限 于“转行”的壁垒,就只好凑合着。 再次,“学非所用”,而“用非所学”,以及求职时“专业不对口” 现象几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上“上课抄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机械,考试与上不上课没 有很大相关性,“临时抱佛脚”、“60 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成为不少无欲无求的人上上策。花在自己感 兴趣的科目上的边际收益更高,所以,省点时间自己在图书馆或宿舍看书收获更大。 另外,青年学生 的逆反心理突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膨胀,自尊心强烈,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不愿受到他人的管束,所以 一些管理制度让某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反感班主任、任课老师、教育制度或考勤制度,以逃课来表 示不满和反抗;也有一类学生,他们有较多的逃课经历,也因此而受到惩罚或处分,再多逃几节课也无所 谓。可见,逃课的心理是严格遵循“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的。另外,还有不少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佼佼者, 而在大学里人才济济,老师又“高高在上”,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挫败感强烈。 (二)你让我“很受 伤,很受伤”――教师“点名”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逃课对任课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压力。大学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有很强“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心理需求是 自己的教学能够受到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到课率与听课的踊跃程度同教师的心理满足程度成正比。毫无疑 问,大学生逃课对教师的心理是一大冲击,无论教师在口头上承认还是不承认。教师的心理变化直接制约 教学水平的发挥。实际上,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授课程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无奈的是“乘兴而来,败 兴而归”,就像方红渐看到空座位像“缺巴齿”,心里不舒服一样,有的老师甚至说:“要么你们就干脆 全班都不来好了!”。 其实,真正为了学生利益考虑要点名的情形很少,大多数喜欢点名的老师暴露出 一种深刻的“自卑心理”。特别是没有感染力的老师,要是没有这道防线的话,早晚学生会全部出逃,课 堂会全面崩溃,自己也威信扫地。这也是教师喜欢扔这个“重磅炸弹”的根源。就如钱钟书所说,名教授 是不屑于点名的。就算只有寥寥数人听课,也会“怡然自乐”,那是他“高深”、“渊博”的最有力证明。 所以,大师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 的师生、生生关系 三、教师是“逃课”中的催化剂 (一)“对面不相识” 第一,大学实行较为宽松自由的教学制度,教师只有在上课时方能与学生见面,课后便无影无踪的现象。师生沟通相对中学时代来说变少了,出现了许多教师上了一学期课,学生还不知道 老师的姓名。老师见到学生连“点头之交”都说不上。近年来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从客观 上加剧了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师生关系僵硬状态,所以学生不能了解和理解教师,教师也不去了解和关 心学生。课堂上或班级中学生人数太多,老师不太可能认识每一名学生,这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不熟悉”, 就给某些“投机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不像中小学那样,固定的班级、固定的座位,哪个学生缺课了, 老师一目了然。 第二, 很多大学都采取了“学分制”,学生群体作用进一步弱化和本没有凝聚力的大学班级。任何一项制度都有交易成本。对学校来说主要是制度的运行成本。跨班、跨系、跨专业的大课, 学生心理上的没有认同感,群体的规范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就难以起作用。 (二)老师个人修养――精 神面貌、专业素养及教学艺术性 教师形象的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个人魅力包括,穿戴整齐,精神饱满,说话风趣,态度随和,学生就愿意在课堂里耐心地听讲;进一步如果再在教学上显得 有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方法,在学生问题的处理上有辅导技巧,如此的教师形象,在教学中情境肯定会 7 形成一种有效反应,可以诱发学生主动进入课堂参与学习生活。部分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投入教学的精力不够,自身既缺乏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不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有 的教师上课的形式太死板,采用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之类的陈旧教学方式,课堂气 氛沉闷,学生变成了抄笔记的机器。加上部分教师的“口音严重”,学生听地吃力,学生上的“没劲”、 “郁闷”,还不如自己看书。其实,教学是一门艺术,汉字,只要是中国人的,大家都认识。照着书读谁 都会,又何必来听课呢?只有讲出新意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使其产生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 质。知识面广、谈吐清楚、有亲合力、讲课风趣的老师一定受欢迎。 (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的评价标准 的错位和部分教师责任心的缺失 学校对教师的评估尺度, 像一根指挥棒引领着教师队伍的整体意识和发 展目标。虽然学校一再强调教学工作重要,但实际上目前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都过分强调 科研而轻视教学。 学校的评定尺度以科研为主,单纯为了追求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将全部精力都投放 在了科研方面,自然没有人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上,结果是教师上课缺少热情,授课方式 古板,知识老化且结构单一。即使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上课也“不过如此”。结果导致了教学质量 差从而学生逃课现象的加剧,而逃课又更进一步抵消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的恶性循环。 对教学投入的精 力不足是问题症结所在。除以上客观绩效考核标准的不科学所起到的误导,让教师无法倾心教学外,更有 甚者,视学校为“大后方”,把个人的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这样的教师又怎么能让课堂焕发活力和生 命力呢? 四、对反“逃课”研究的反思 (一)“逃课”有那么可怕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关于 “逃课”的研究都痛斥逃课的大学生是没理想、无抱负之徒,甚至是“跨掉的一代”。因此研究对策主要 是严肃教务管理,包括定期的或者不定期随机点名并形成完整的考勤记录,并作为学分授予、奖学金评定 的条件之一。 在笔者看来,力陈逃课的严重危害的研究,是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逃课后肯定是在“不务正业”。然而一项“大学生逃课都去了哪里?”的调查似乎可以给我们一点安慰:47% 逃课的同学 在图书馆(或其它场所) 自习(或从事校园文化活动) ,16%的逃课同学在上网,11% 的同学忙着找工作 (或 外出搞&社会实践&、 勤工助学、 或处理个人的其它事务) 20%的同学忙着准备考研究生 , (或备考其它证书) , 而真正因为贪睡、贪玩游戏而逃课的只占 6%。总之,67%的逃课者是把这个时间用在自学上。这是一个“学 会学习”的时代,上大学不是要学多少一劳永逸的、终生受用的知识,而是学习方法的升华,是人格、气 质、见识等个方面的提升。其实,不像中小学生那样,大学生都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了,应该给他 们更多的自由,包括上课不上课的决策自由。 况且,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被“考试”、“升学”折磨地气若游丝,就盼着有这么一天能够像“小猫掉到牛圈里”一样天马行空,偏偏老师又要念“点名”这 个“金箍咒”。学生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去发展所谓的什么个性、自主性和兴趣呢? 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纳什均衡 (二)“点名”产 把学分、 学位, 甚至奖学金和课堂出勤率挂钩真的有那么管用吗?其实, “点名”制度这个烫山芋其实是师生之间的博弈的历史均衡,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纳什均衡”状态,结果,每 方都从中受损。 1、“点名”是老师手上的烫山芋 老师在享受“点名”的方便时也带来了效用损失,即点名成本。现在好多学校都在实行学生为老师打分的制度,就是让学生给老师打分,来做为评定老师的一 个重要方面。这样,就会加大老师点名的成本,因为学生普遍不喜欢爱点名的老师,如果老师经常点名, 最后学生给他打的分也会较低,理性的老师就会选择尽量少点名或者不点名。虽然这样做对负责的老师是 不公平的,但是,人是感情的动物,外加一点点理性。 再说,天天点名的老师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这 另外,大个老师太在乎这门课程了,它几乎成了他的全部赌注。学生就会认为这老师“黔驴技穷”了,没别的招数, 就拿点名来唬人,因此心理产生怨愤、鄙视之情,这就进一步恶化了本来就不好的师生关系。 多数情况下,如果学生不愿意听课,而教师用“点名”威慑的话,就演“自说自话”的“独角戏”。自己 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私下里“不亦乐乎!”,报纸传地快,杂志翻地勤,大觉睡地香;琢磨着逛 街,寻思看电影??这样岂不是自讨没趣吗?因为“无论如何,这些学生一方面盲目得可怜,一方面眼光 准确得可怕。他们的赞美,未必尽然,有时竟上人家的当;但是他们的毁骂,那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 末日的“最后审判”,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 2、学生双管齐下的对策――“弄虚作假”+“隐性逃课” 针对老师的“点名”之招,学生也自有应付策略,而学生自然也有应之策。据调查显示,虽然有的同学履 行了相应的请假手续, 但在实际操作程序中弄虚作假, 模仿老师签名等现象非常普遍, 有的则 “先斩后奏” , 8 让其同学把假条带给老师。老师点名时代替答“到”、蒙骗老师的“见义勇为者”大有人在。而更多的学 生知道“胳膊抗不过大腿”,就采取了“隐形逃课”的方式,课堂上就成了一个万花筒。 “隐形逃课”是值得高度重视的,它是和“显性逃课”相对应的。“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这 是校方以校规的形式严令禁止的,“隐性逃课”至少从表面上看并不违反校规。因为“隐性逃课”是学生 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际上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形在而神不在”,不听老师讲课, 只顾自学其它知识(如外语、计算机和各种技能培训书籍或者看小说等)。“隐性逃课”几乎涉及大多数学 生。这种来上课但不听课的现象,与“显性逃课”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而教师对大多数 “隐性逃课”采取默许态度,彼此心照不宣。 学生因“点名”蒙受了巨大的“无谓损失”。对学生来说, 一心惦记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想看的书,又怎么能够不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呢?更有甚者,由于学习习惯 的差异,周围弥漫着老师的“聒噪”时无法静下来看书,所以想借“自得其乐”的看闲书以打发时间的计 划就没撤了,无奈之下,听 MP3 者有之,发短信者有之、目瞪口呆、面无表情者有之?? 五、教师是解决 “逃课”问题的关键所在 学生逃课现象折射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老师上课质量的高低与 学生的逃课概率是密切相关的。老师上课质量越高,学生逃课率也就越小。而且从人类自由发展角度出发, 这也是最可行的办法。上课是老师的职责,合格老师一定会为学生负责,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上课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课堂教学质量是由教师来体现的,学生大范围的逃课应该是给老师一个改善和 提高教学的警钟,老师应该“三省吾身”,而不是利用“点名”的要挟学生。据说,很多老师在对待面对 “边缘成绩”时就拿出考勤表这个“撒手锏”来,甚至公开利用这个“把柄”来“寻租”。 解决大学生 逃课问题,不仅仅是管学生的问题,光靠上课点名、扣学分、纪律处分等手段并不能真正管用。从教师的 自我提升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有效的。对教师的激励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战前德国把编外讲师薪金 与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名额挂挂钩远比现在的教师课时津贴制度更有激励作用。这主要通过建立有助于激励 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制度, 解决“逃课”现象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当然,最好是要兼顾到教师和学 生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改善教师的教学状态, 包括对教师考核标准的修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这才是根本之道。 大学课堂不需要点名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方辩题是大学课堂不需要点名。让我们先来明确两个 问题,首先,大学课堂点名就是为了降低出勤率,按名册查点人员时一个个地或者随机的叫名字。其次, 衡量一个事物的好坏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我方的衡量标准是――点名是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 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 下面我将从三个刚面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个人层面。首先,课堂点 名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抵制大学生逃课问题, 老师课堂点名来提高出勤率。然而通过点名使让学生来 到课堂,又能保证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吗?其次,点名结果评定学生,有失偏颇。上这节课加多少分,不上 扣几分,难道来上课都来就一定有收获,不来就一定一无所获吗?最后,课堂点名使师生关系紧张,不利 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点名让学生和老师对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被破坏,消耗时间,无法最大化的利用教育 资源。 第二,学校层面。首先,课堂点名与大学教育理念相左。课堂点名使学生被动接受各种知识,而大 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其次,课堂点名不 利于学校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在对“逃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中,排在 第一的是“对课程不喜欢或老师教学水平不高,不想听”,点名俨然成了某些老师掩盖自己教学水平的遮 羞布。这样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社会层面。首先,课堂点 名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使我们身心疲惫,大学如若继续行使被动 式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如何能够适应祖国发展,为社会作贡献?其次,课堂点名与社会价值观 不符。人人均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在正确的引导下,大学生同样有选择自己喜欢学科的自由。课堂点名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 我们不可否认课堂点名能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利处,但是,综上所 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课堂不需要点名。大学课堂应该点名查到大学课堂应该点名查到大学课堂应该点名 查到大学课堂应该点名查到 谢谢主席大家好!在座的各位应该对大学课堂的考勤制度应该都不陌生,而我 们知道作为督促我们大学生更好的去上课学习的一种手段,大学考勤制度也有一些局限性,因而也引起了 人们对其是否应继续推行的热议。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提高个人素质,而 9 对于教学育人来说的大学最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风,,,,所以我们今天判断大学课堂是否应 该点名查到得标准就在于何者更有利于大学生的所以我们今天判断大学课堂是否应该点名查到得标准就在 于何者更有利于大学生的所以我们今天判断大学课堂是否应该点名查到得标准就在于何者更有利于大学生 的所以我们今天判断大学课堂是否应该点名查到得标准就在于何者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学校的 学风建设个人发展以及学校的学风建设个人发展以及学校的学风建设个人发展以及学校的学风建设。。。。 权衡之后,我方认为大学课堂应该点名查到。 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对考勤制度实施的主体对考勤制度实施的主体对考勤制度实施的主体对考勤制度实施的主体 大学生来大学生来大学生来大学 生来说说说说,,,,课堂点到课堂点到课堂点到课堂点到可以敦促其可以敦促其可以敦促其可以敦促其 更积极的更积极的更积极的更积极的参与课参与课参与课参与课堂学习堂学习堂学习堂学习。。。。由中 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联合 7 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与自学、社会、网络等途径比对中,学生获取知识的 主要渠道还是“教师的课堂讲授”。可见在当下大学生自学能力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督促其参与课堂学习 显然是提高其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而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够强而常常由于惰性等原因 不愿去上课,这时课堂考勤制度显然能帮助这部分学生尽量去上课,去听课,从而达到更好学习知识技能 的效果。同时在如今已经人性化的考勤制度下,对于小部分自学能力非常强的同学,,也可以向老师说明 情况或申请免听,考勤制度并不会阻碍他们的学习。因此,大学课堂点名查到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有着不 可忽视的独特作用。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对推行考勤制度的主体对推行考勤制 学校来说学校来说学校来说学校来说,,,, 度的主体对推行考勤制度的主体对推行考勤制度的主体课堂点到既有利于学校进行管理又有利于课堂点到既有利于学校进行管理又有利于课堂点到既有利于学校 进行管理又有利于课堂点到既有利于学校进行管理又有利于学校学风的建设学校学风的建设学校学风的建 设学校学风的建设。。。。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治校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 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而推行课堂考勤制度体现了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 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更好的促使其完成大学的职能。同时,学校学风能对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 和行为养成产生深刻影响也直接影响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而实行课堂点到则是倡导学 生应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散漫无纪律的风气,从而推动学校的学风建设。所以, 课堂点到除了能督促学生去上课,也能倡导一种严谨对待学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学风。 我们今天都 承认点到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它对我们的影响也并不是那么大,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实行点 到制度能改善我们的学习氛围以及提出一种认真对待学习课堂的倡导。所以综上,我方坚定认为,大学课 堂应该点名查到在高校里,有些老师喜欢上课点名。这种点名现象的特点就是,普通大学比重点大学更为 普遍,水平越不怎样的老师就越喜欢上课点名,但是那些名师却很少有上课点名的偏好。通过点名的方式 强制学生上课,到底是使这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支持上课点名的观点认为,通过强制的方式让 这些学生来上课,能让他们学习更多知识,因此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觉得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逃课往往是无心向学的表现,那就非常有必要通过上课点名来解决 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如果他真的不想学习了,逼他来上课,那么他又能把多少心思放到课堂里?虽然可以 看到他来教室了,但是他却可以睡觉或者干别的事情。要知道,人力资源属于个人私产,要是他不想学习 了,怎样强制都是无效的。 读大学也不是免费的, 学生交了学费, 却不愿意上课, 说明什么问题?我想这就好比, 顾客到饭店吃饭, 自己花钱点菜,但是却不愿意吃这些菜。为什么自己花钱点菜却不愿意吃,我想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菜 实在难吃。花了冤枉钱,但是不想再冤枉自己的嘴巴。如果那些课程趣味无穷,那么他们会选择逃课吗? 新东方的课程,我们很少看到只交钱而没有去上课的学生。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他上课从来不点名,但 是不仅没有出现严重逃课现象,反而每个人都抢着去听他的课。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认为一个合格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逃课、不迟到,否则就不是称职的学生。 可是时间资源是稀缺的,两个小时用在上课上,那么这两个小时就不能用到在图书馆看书,或者做别的事 情上。如果这两个小时用于上课的估值是 5,到图书馆看书是 10,睡觉是 3,根据资源用途最高一项选择10 原则,就应该到图书馆看书。但是如果老师上课点名,那么他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选择上课。其实,上 课点名无非就是起到扭曲价格信号的作用,让资源得不到最有效配置。 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交易,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然而强买强卖的行为,不仅没有改进社会福利, 还损害了社会福利。老师上课点名,本质上就是强制学生来上课,是一种强买强卖的行为。作为老师,拥 有在课堂讲解知识的自由,但是作为学生,也有不买账的自由。有些观点认为,老师那么辛苦给学生上课, 哪怕讲得不好,学生也应该来上课,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如果这个理由成立的话,我也可以说,我那么 辛苦把文章写出来,哪怕写得不好,报刊也应该发表。事实上,并不是我们付出了多少成本就必须得到社 会认可,而是我们提供的产品或者劳务是否能满足这个社会的需要。 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一些无心向学的学生,他们整天沉迷游戏之中。如果上课不点名,他们就不会来 上课,更加不会主动学习。因此,很多老师觉得对付这种学生,非上课点名不可。这种观点似乎很有道理, 但是却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何学生喜欢以应付的方式混个文凭?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上课?这 些都是值得思考的,没有把问题弄清楚,就开出上课点名的药方,我想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还会一错再错。 其实,通过上课点名提醒学生要努力学习,还不如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只要严格把握考核这关,以 考试结果论英雄,我想那些学生肯定会认真学习的。 另一方面,老师希望通过点名维持上课人数,那么就会导致老师不思进取。这种点名体制保护下,老 师在改进上课质量方面,就不会那么积极和主动。长期下去,老师与老师之间就很难在教学质量方面良性 竞争,而是在点名方面竞争。 上课点名看起来理由很多,似乎还很有道理,但是却是难以站住脚的。上课点名的行为,侵犯了学生 的自由选择权,阻碍老师积极提升课堂质量,阻碍老师之间的横向竞争,无法增加社会福利。因此,如果 以增加社会福利为目标,那么就应该取消上课点名。 点名,似乎是在我步入大学之后才接触到的新词汇。其本意为:按名册查点人员时一个个地叫名字或指 名。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意思更接近于:大学教师在上课时按名册查看所选该课程的同学的上课出勤 情况。因其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出现频率贼高、所占分量贼重要而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焦点。一旦获取 了共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点名文化”,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花点时间将其深思熟虑 一番。 之所以存在点名,是因为总有同学思想上不愿意甚至行动上根本不去上课。问题一旦出现,我们首 先要自我反思,对于“点名文化”,我们也应该先自我解剖。来到大学的每位同学不管是?公费?还是?自费?, 都要缴相当一部分费用,试想,只要他还是人,只要他还没有脑残到不能在脑残的地步,他都应该不会在 所谓“教书育人”的地方,拿着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扔,因此,消费了的并且有思想有抱负的莘莘学子们没有 理由不去上课,当然,我们不得不排除一小部分中的一小部分能够自学成才的骄子,但毕竟是少数。所以, “点名文化”出现的根本不在于学生。 那么我们就必须打量一下学校和教师。从学校的角度讲,允许上课点名甚至默认“点名制度”存在,如 果说是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营”我们似乎暂时可以理解。那么被誉为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引领思想潮流 的教师非常高兴的养成点名的嗜好, 把它发扬光大的同时又把“点名制度”作为自己教学的“杀手锏”似乎难以 理喻。 在我看来,任课教师养成点名的嗜好是很不自信的表现。先不说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就传道、授 业、解惑,都不敢加以推敲。我们不奢求老师谈吐幽默,我们不奢求老师话语惊人,我们仅仅希望老师讲 课吧,别照书本念了,仅此而已! “点名制度”是任课教师“强奸学生”、“谋财害命”的体现。我认为“点名制度”就是不仅点名查看出勤, 而且把出勤情况和期末成绩等诸多问题挂钩而形成的制度。不在学术学问上用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上课 照本宣科,用点名的方式强迫学生僵硬的形体坐在冰冷的教室,我认为,这就好比是“强奸学生”。学校本11 应该,学生上缴学费按时上课立志学习;教师领薪为人师表授课解惑,现如今,学生生不如死、行尸走肉; 教师薪水照常,照本授课、“拿来主义”解惑、“点名主义”上课,用“谋财害命”实不为过!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这一宗旨,对于我个人而言, 我不憎恨老师,反而很喜欢、很崇拜很多有思想的老师,感觉很有幸听到他们精辟的见解、独特的思想, 同时,我不反对点名,但很反感现有点名方式形成的“点名文化”并希望各位“爱好” 点名的老师,不为了强 迫别人去倾听你的诉说、不为了所谓的负责――让同学们形式上去上课以保证出勤而点名,而是真真正正 的出发于宗旨,终止于宗旨。论上课点名考勤制度的存废
19:59:08| 分类: 杂文|字号 订阅先说说什么是上课点名考勤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上课前或上课后教师通过校对学生名单及真正到场 者的措施,基本上点名后发现旷课现象的学生都要予以扣分,是教师防止学生逃课的一种手段。这种制度 在我国高校可谓非常普遍, 在欧美国家的高校也是存在的。 那么主张取消点名考勤, 是否就是主张逃课呢? 当然不是,在合理的情况下,当然没有逃课的必要。我相信,即使不点名,没有人会逃掉陈寅恪、罗尔斯、 哈耶克等大师的课程。 那么,为什么我要主张取消上课点名考勤制度?首先,我们大学生进入大学是通过全国性普通高校 招生考试录取而进来,高校是以分数的高低排名择优录取学生。这样不可避免的是会有学生因为分数的原 因不能就读自己心仪的大学或者专业,想去北大的去了中大,想去华工的去了广工,想读金融的读了环境 工程等等。新生进入大学要转专业的可能性非常之低,接近于零,调查结果显示,就读非第一志愿专业的 大学生占 43.75%,而就读第一志愿专业的大学生之中有 28.5%不是自己真正本人的意愿。所以,有一个 极大数量的学生群体是以自己的第二三甚至不是自己的志愿专业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而且根据中国特色 的家庭主义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是“被志愿”的――完全由父母的意志去支配自己填报志愿。还有,就是学 生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并成功录取的专业也未必是自己了解或者热爱的专业,可能更多的是看重中看不中 用的所谓的就业率。 这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不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引用我们法学院邓院长在迎新见面会上对 新生说的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的学习就等于浪费时间,我们做每一项决策的时 候都应该考虑机会成本,四年没有效率的学习时间换来的只是零,而如果将这四年用在发展自己的有兴趣 或志向的范畴上讲会是另一番景象。当然,邓院长所说那番话的目的就是引导不是以法学为第一志愿的新 生培养对法学专业的兴趣。当然,作为兴趣未完全定形的大一新生的兴趣有再培养的空间。但是,为什么 我们要因为制度上的缺陷而用带有行政色彩的手段去左右学生的兴趣品格呢?点名考勤制度,就是为了防 止学生逃课而设立的一个存在。但在执行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大学生为什么要逃课。因为对该课程没兴趣。 没兴趣就没有效率。而因为点名考勤制度的存在让他们不能去充分利用这段因没有效率而浪费的时间去旁 听或者研读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是制度的缺陷产生的不公平。我找不到一个既丧失了公平又没有效率的 制度存在的理由。我不否认大学生除了逃课去听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去图书馆自习之外还有别的途径去发展 自己的兴趣,例如第二专业。但是在点名考勤制度下,我们感兴趣的第二专业也会变得没兴趣,有效率也 变得没效率。因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农民可以一天生产三磅马铃薯或者一磅牛肉,但他不可能一 12 天生产三磅马铃薯加一磅牛肉,不然就不存在现代贸易了。我们大学生也是一样,在应付了一天低效的课 程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第二专业,无疑也是低效的。废除点名考勤制度,既是对大学生时间、精力 的一次解放,更是人才资源的一次再分配。不用点名考勤,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研读自己曾经填报并热切 渴望就读的专业,在大学城里,甚至可以到各间高校去旁听其优秀的课程。这无疑便化解了高考“一考定终 身”的流毒,使原本的不公平变得公平,使原本的没效率变得有效率,这就是马克思眼中的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顾及公平与效率,是我主张取消上课点名考勤制度的第一大原因。 另外,学生逃课可以看成一个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给予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是指在开放的市场 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简单 来说就是商品、劳务按供求关系进行公平竞争。为什么要将课程市场化。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所开设的 某些课程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没有学生想修读的课程却成了必修课。某些根本没有营养的课程却一遍一 遍地浪费着学生的时间。学生逃课,即是一次消费者对大学课程这一商品用脚投票的过程。我敢保证,就 全国来说,假若取消点名考勤制度,出现学生逃课状况最严重的肯定不是一些专业课,而是那些思修、心 理健康、形式与政策等等的鸡肋课程。不是说这门学问鸡肋,而是说开设的课程鸡肋。与其在茫然地在课 堂上接受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洗脑,倒不如直接奔向图书馆去细味《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伟 大;与其一遍遍窝在昏暗的课室看着所谓的纪录片,到了期末就考个初中程度都会的开卷考试,倒不如自 己在书本上与荣格、弗洛伊德对话;与其听着讲师枯燥地照本宣科讲着过时的形式与政策,倒不如每周花 3 块钱去看《南方周末》,在那里你会真正的读懂中国读懂世界。取消点名考勤,让学生用脚投票,让学 生需求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控市场,这就是哈耶克所描述的真正符合人性的市场经济。就像低效率的 小企业被大企业整合,没有价值的课程也会被真正有营养的课程所代替,这就是效率。也许大家会担心一 些冷门专业课程会就此无情地挤掉,就像大鱼吃小鱼,这样有失公平。但是所谓的冷热门是根据学生需求 而界定的,没有永恒的冷,也没有永恒的热,某些专业就是天生的精英专业,不需要大量人的扎堆,某些 冷门专业也是某些学生的志向专业,所以不必担心冷门专业的消亡。而且我们宏观的看,大学是育人的地 方,尊重学生志向、关注学生需求才是真正的公平。既然各专业的学费是按照需求来定价的,那么捆绑销 售的课程也应该按需求来安排。让学生作为课程真正的主宰,这是我主张取消点名考勤制度的第二大原因。 同理,市场化的不仅是课程,更是师资。调查过程中,我在微博上、在 BBS 上都时时刻刻听见同龄 人对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这里有很大程度上是以高考作为指挥棒的中学应试教育没有培养甚至抹杀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造成的,这方面在这里不去探讨。我们去寻找,是否有别的原因令到大学新生感到 不适应呢?我同样听到了有同学抱怨大学里要在平时见一见老师不是太容易。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这个情 况在大学十分正常。但是这只是现象,我要探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大学,教师很忙。那么,是什么 原因令到大学教师们如此之忙呢?我们都知道,大学教师一般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职称名目, 有这个就要定时定候去评职称。怎么评?论文数量、课时数量等等数字化的指标。所以在大学里,教师赶 场式的授课,先去学校东南角的教学楼 7 楼教教,接着又要赶往西北角的教学楼讲讲,晚上又要挑灯奋战 写论文,好不辛苦,不忙才怪。而且大学年复一年的扩招令到大学教授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所以正如 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大学教师不可能像小学、初中、高中那样整天对着学生。我不否认现在也有很多大学 教师也是如园丁扶植小树一样辅导着学生,但是能不能让这些真正令人尊敬的师者不用那么操劳呢?正如 之前所提到的,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人力生产几乎不可能达到规模经济。当学生数量到达一定时,即博13 弈论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教学质量的边际效用就会递减,即到达一个学生最大容纳量时,每增加一个学 生,教师的精力就会多分出一份,课程的质量就会下降一份,而且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会更加的少。这 是高校扩招所带来的问题,里面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在这里也不展开讨论。但是退而求其次,在承认扩 招存在的前提下,我们有没有方法让教师忙里偷闲呢?不以课时、论文等数字指标去评定大学教师的职称。 那么,以什么标准去评定大学教师的职称呢?用教师的课程受欢迎程度。前文里提过,让大学生自由的选 择上课时间与上课的内容,简称逃课,可以让学生的兴趣成为主宰课程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用脚投票, 起到甄别课程优劣的作用。同样的,这只“看不见的手”同时也挑选着最优秀的教师。网友调侃的段子恰如 其分地道出了问题的关键:一流老师靠人格魅力,二流老师靠学术,三流老师靠泄题,四流老师靠作业, 五流老师靠点名,末等老师靠不停变换点名方法。同样的课程,讲课质量高的教师一定比讲课质量低的教 师受欢迎。根据同一专业领域里的教师受欢迎程度进行排比,就能起到职称评定的功能了。这样既是尊重 学生的选择,同时也是对优秀大学教师的一种减负与尊重。当然了,这种制度生效的充要条件是学生自由 地支配其上课时间与内容,而学生能够自由支配上课时间与内容的前提是取消上课点名考勤制度。这是我 主张取消点名考勤制度的第三大原因。 也许很多人早已看出了我以上分析的一个纰漏――假如取消上课点名考勤制度,大学生们逃课不是 去听其他课或自习,而是去泡妞、泡被窝、泡网吧等等传统意义上的堕落行为的话,以上的制度架构就完 全不成立了! 这个的确是我的设想的一个致命弱点, 也似乎是我设想制度――姑且命名为自由课程制度―― 的一个不能修复的漏洞。但是,我在报告的最开始中都已经提到,在上课点名考勤制度存在下逃课的情况 同样十分严重,即使点名存在也不能保证学生留在课室里也是乖乖的听课,一切都是依赖学生自己的觉悟 与上进心。世界上成功的人总是占少数,而占少数的成功者都是自主意识极强的人,放纵比尔盖茨,他也 许会玩上几轮扑克,但之后他也会如饥似渴地一头扎进湖滨学校的机房。我不是在鼓吹丛林法则,但是我 们社会的现实是精英主义盛行的社会,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金字塔式的人才观念,最顶尖的人才永远是占 少数的塔尖。在我们精英主义的社会潮流难以改变的前提下,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大学生就必须力争上游, 精益求精,这是一个更加残酷的市场。但是,就像深为马克思所批判的万恶的原始资本主义在社会福利制 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也日益地向社会主义看齐一样,我设想的自由课程制度也可以通过完善人文关怀而 得到重要补充。试想,当取消了点名考勤制度,以教师受欢迎程度来评定职称,充分解放了教师的精力之 后,教师有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关心学生的学习,像上世纪初和八十年代的未名湖畔师生论道,像雅典 城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师道传承,身为学生,谁还会去自我沉沦?我不是要大学老师像中 小学那样以监护人的姿态去教育学生,但也不应该像一个发声机器专门堆在课堂上依书直说,这是度的问 题,令人惋惜的是我们大中小学教师职能的度的把握都有问题。另外,我们同样可以将学分制度引入自由 课程制度,这种做法参照了美国高校的学分制度,即大学生可以自由选定专业课程,只要你修够学分,而 学分的获得可以是听课的次数,也可以是逗留图书馆的时长等等。如此,即便大学生可以逃课,但也必须 要为学分而奋斗。这种做法是广义的法的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的体现,社会秩序的维护最理想的调整便是 社会规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所以自由课程的漏洞也是可以通过这二者的结合去修补。 最后,也是时候去批判一下我最希望批判的一个逻辑了。也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许多人都担心一旦 放松了限制大学生的自制力不足以令他自己上进,我对这种说法真的不能苟同。我们的家长正是认为“他们 还小”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这种观念造成了我国青少年的严重不健康成长。不放开手脚让孩子学会自主,他14 们当然一直都“还小”了,所以家长便愈加不肯放手,这种恶性循环不知道毁掉了多少的青春年华和累垮了 多少可怜父母。同理,我们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法定成年人,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说都是成熟的,我们 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义务的同时也有自主的权利。若大学是以一种封建家长的心态去对待大学生,实在 是有害与学生与学校的发展,学生还是无能的学生,大学还是培养无能的大学。同时,当这种封建家长的 心态加上行政色彩便是一种丑陋的大政府主义,国民的一切都必须由政府去掌控――因为“民智不足”,袁 世凯便是以“民智不足以民智”为由复辟帝制的。在大政府主义的社会下中,“愚蠢”的民众当然不能被放心地 交予选票,自然也就要乖乖的去做顺民;而万能的政府也自然地包办起社会的一切,自然也就容易累死。 所以这种封建家长观念和大政府主义对矛盾双方都是无益的,但是这样的观念与主义还少见吗?回到大学 生自主的问题上,若果在大学这种产生最先进思想、精英荟萃的地方还对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放心的话, 那真是社会的可悲之处。大学不是培养公民意识而是鼓吹大政府主义,那是国家的可悲。以上就是我对大 学生不能自制应该限制的这种逻辑的批判,综合批判以其之前对自由课程制度漏洞的分析,便是我主张取 消上课点名考勤制度的第四大原因。 大学生,曾经足以自豪称谓,因为渊博的学识,更因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作为大学新生, 谨以这篇调查报告向中国远去的大师们致敬,向民国时期的学长们致敬,向八十年代初的师兄们致敬。我 不能回答钱学森先生“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再出大师之问”,但也谨以文,作为对钱老之问的一次求索。 看完龙应台女士的《幼稚园大学》一文后,深受启发。文中,她批判了大学上课点名的做法。因为 我这学期做了学委,与点名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就想谈谈我对大学点名的一些看法。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新到一个班级,因为老师不认识学生,往往要点名,但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认识 他的学生。之后一般不再点名,因为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哪个位置是空的,就代表那个位置上的同学没 来上课,无须再点名了。而大学就不一样了,教室是流动的,位置是随便坐的,爱做哪就坐哪。然而,点 名却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课为什么要点名呢?因为每个老师手中都有一份考勤表,一般来说,考勤率在总成绩中,少则占 个 10%,多则占个 20%。 为什么要以学生的出勤率作为成绩的一部分?原因大抵是学校怕学生不好好上课,经常旷课会搞出 些乱七八糟的事来。 对于点名,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老师课讲得实在是很棒,可偏偏在考勤方面很严格,一旦有同学被抓到甚至是迟到的,超过 2、 3 次,20 分全没了。这种老师只能让学生又爱又恨。 有的老师每次上课前都要点名,比如我们这学期的某门课。我真是服死这位老师了,太有毅力了。 有的老师讲的不咋地,上课很少人在听,不是睡觉,就是看其它的书,而他自己也不在乎,基本上 也不会点名。这该是多么淡定的老师啊! 更常见的老师是课上得还行,点名的话也只是偶尔为之,甚至不为之。 而对老师的点名,学生一般有自己的应对策略。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会有同学模仿声 音帮忙喊到,有的甚至在声音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也用自己的声音;如果是同学点名还好,一般事先知会一 下也能过关,若是老师点名时,赶紧代同学写个请假条,或者发个短信叫他跑过来上课等等这些都很常见。 我不喜欢点名,认为它意义不大。15 本来老师上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而不是在那张教秘给的考勤表上在某某缺席同学的 名字后打个“X”。如果学生上课不是为了汲取知识,反而是因为怕老师会点名,这岂不是很讽刺?可现实往 往带着讽刺的意味。 如果点名是为了让学生好好听课,收获那堂课老师讲的知识的话,那假如有同学就算不去上课也可 通过自习等形式而获得这些知识,并且最终的考试成绩也算理想,是不是就没点名的必要呢? 或者说,如果有同学因为经常没去上课,所以最后挂了,那也只能说是因为他没得到应有的知识, 而不是因为他考勤的分数为 0 而拉低了他的总成绩致使最后挂科。按照这样不算错误的逻辑,还需要点名 吗?更重要的是,学生出勤率的高低与他知识的汲取量并不成正比! 教育观察:点名“神器” 创新还是误区?字号:小大
09:04 近日,一项名为“脸刷”的点名“神器”火爆网络。不用刷卡,不用喊到,只要人进了教室,系统 就会识别人像自动记录考勤。经过六节课以上确认后,系统就能够将学生的相貌和信息准确挂钩,到期末 自动生成出勤情况。研制这项“神器”的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魏骁勇表示,这一系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011 年 3 月就已正式在四川大学投入使用。尽管魏骁勇表示,“脸刷”系统主要不是用来点名的,而是用作课堂分析,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 以获得大量研究数据,发现教室里的“小圈子”:谁和谁常坐在一起,最后期末成绩出来,可以结合起来 分析,看哪一类人会坐在一起,学习效率高。然而,“脸刷”已经被认定为抓逃课学生的点名“神器”。拍照、蓝牙定位、视频、指纹打卡上课点名越来越高科技上课点名,对大学生来说可算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拍照点名、蓝牙定位点名、视频点名、指纹打卡点名??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老师们关于点 名方式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歇,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3 月 1 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推出一项上课点名法拍照查缺。该校《文学院课堂考勤与管理规 章细则》详细规定了拍照点名的步骤及点名情况上报方式:各班学习委员在每次课前,用手机或者相机拍 摄本班到课情况(要求站在讲台上进行拍摄,照片中心必须清楚显示任课教师及到课全体同学),照片数 量控制在 1-3 张;须记录无故旷课同学的姓名、学号、课程名称、任课老师的姓名??除此之外,通知还 规定“课堂迟到 15 分钟以上记作旷课”,如要请假,必须用学院专用请假条,并提前将假条交给任课老师, 并由任课老师签字确认,经允许方可请假。16 4 月 1 日起,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大一力学课的学生们自觉地排起了队, 依次从一台指纹签到仪前走过, 在上面轻轻地留下了指纹,随着一声声电子音“谢谢”,他们完成了本堂课的签到。这台指纹签到仪是副 院长张汉壮所购买,用于他所教授的课程。此外,各地高校在新学期也纷纷传出新的点名方式: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系老师研发了蓝牙点 名法,通过搜索教室里打开的蓝牙,以确定缺课的学生信息;四川大学一老师推出一款课堂投票表决器, 课堂上人手一部,机器编号与学生学号对应;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系《网络新闻事务》课堂上,张厚远 老师使用微博进行点名,电脑机房传来一阵敲击键盘的声音。@张老师:“早上好,我到了”;@张老师: “早,今天天气又变了”。在张厚远老师的电脑屏幕上,各式各样的签到不停地在滚动,之后老师再通过 备注的名称核对人数,这样微博点名就算完成了。让逃课变得“惊悚”点名“神器”剑指学风建设针对指纹签到仪点名,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辅导员杨讴菡说,该校物理学院一共有 250 多名大一学生 参加力学课的学习,以前都是通过辅导员到课堂上进行点名,了解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一定程度上占用 了老师课堂授课时间。使用指纹签到仪,极大地减少了课堂点名的时间,可以及时了解同学情况,对个别 同学的辅导或者是沟通也会起到更好的覆盖作用。而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张汉壮则指向学风建设。他说,我上的课是他们专业课的第一门课,我 的目的不仅是要节省课前点名时间,更是要为他们的后续课程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出发点也大同小异。文学院团委书记张鹏老师介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 科生到课率一般都在 95%以上,缺课的只是少数同学。由于文学院专业多属于文科,少数同学进入大学后 慢慢发现,即便平时不上课,期末临时突击背一背书也就能考过去了,于是平时不上课,在宿舍打游戏, 虽然成绩没有影响,但荒废了时间,也缺少了学习的过程。学校一直强调学风建设,以前经常出现学生干 部课前因为不好意思得罪同学而不点名的情况,而如果要求老师上课点名,一个班几十个人,也要消耗好 几分钟的时间。拍一张照片,就能很快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张老师同时表示,拍照片并不是监控大家,照 片也仅用于学院确认到课人数。张老师表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虽然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但拍照 点名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对学生负责。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小梅说,逃课现象确实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公选课逃课 现象更为严重。但她也称,点名让逃课变得“惊悚”,让上课变得无趣,因为确实有些老师的课听起来让 人乏味。武汉某部属高校教务处负责人称,逃课现象几乎是每所高校都面临的难题,花样百出的点名方法, 其实都是指向学风建设。辅助手段还是管理利器? 17 点名创新无关教育质量其实,点名与逃课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都经历过的“猫鼠游戏”。如果统计大学生的逃课理由,“老师讲得不好”一定首当其冲;如果统计大学生的上课理由,“老 师要点名”大抵也榜上有名。无论大学生还是教育专家,似乎都逐渐形成了“名点得好不如课上得好”的 逻辑,似乎老师靠点名将学生留在课堂是件不厚道的事情。不过,回到点名本身的初衷与本意,我们似乎 混淆了点名与上课的关系,以致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吐槽点名来为逃课行为正名。专家却称,点名方式再新颖再好,也不如课上得好。只要课上得好,大学生自然就不会“翘课”了。众所周知,大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里有平时成绩这一组成部分,而出勤率是衡量平时成绩的重要指 标。 因此, 点名首先是上课纪律和课堂管理的要求。 在点名上绞尽脑汁留住学生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课讲得再好,也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按时出席。点名手段能区分上课和逃课者, 给逃课者扣分处罚,不点名对于上课者反而是不公平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上课既然是学生的职责,那么接受点名便是学生的义务。中学阶段学校管理严 格,逃课现象比较少;大学也有责任通过点名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管理,敦促学生按时上课,努力学习, 倘若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让学生逃课成风,那才是学校的失职。因此,点名是一回事,教学质量是另外一回事;大学生逃课不全是因为课讲得不好,点名上的花样 翻新也并不意味着课堂内容的乏善可陈。以点名“神器”作为炮轰大学教育的载体或许快意一时,却无助 于认识问题和理性思辨。回归到点名本身,它就是一个高校管理问题,与其他问题关系真的不大。老师讲课若有趣 还怕逃课?字号:小大
14:36 日前,人人网上爆出武大教五惊现指纹签到机的消息。经证实,该消息有误。武大教五门口写有“选 修考勤机”文字的指纹考勤机,实为武大经管院 MBA 专用,与本科生无关。(见 4 月 8 日的《武汉晚报》)虽是虚惊一场,但联想到一些高校推出“指纹打卡点名”、“蓝牙点名法”、“刷脸神器点名”、 “对照头像点名”,还是让人不安。绝大多数大学生不会故意“逃课”。之所以喜欢“逃课”,多半是因为课堂没有吸引力。不少老师 上课时照本宣科,放放 PPT,学生就算“逃课”了,回头抄抄同学笔记,或拷个 PPT ,考试一样能过关, 这样的课还有多少质量?僵化的教学套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了,几十年不变的讲义,怎么能吸引现 代大学生?只有老师能够讲出更生动、有趣的课,才能吸引学生们。华中师大彭晓辉的选修课“性科学概18 论”,不仅没人“逃课”,还有许多没有选课的学生旁听;武汉工贸职业学院一名上理论课的老师,因用 小喇叭又说又唱,其到课率从 50%提高到了 98%以上。教学制度不改革,只会“逼”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可言呢? 那些坚持拥护点名制度的大学教师无疑是在自己扇自己耳光。 ――题记 大一,高数课,和同学蹭了一节邻班老师的课,由于之前没有选上这门课,特意想来看看她讲的课怎 么样,结果人满为患,座位不够甚至有人到旁边的教室搬来椅子坐在教师讲台两侧听课,听说上这门课的 同学都要前一天晚上到教师贴小纸条占座。这位老师从来不点名,平时作业也不计成绩,课程的成绩全部 根据期末考试来评判。 同年,毛概课,两百人的大教室,平均上座率 85%,台下总有人在窃窃私语,看杂志、玩手机、写作 业的人比比皆是,真正在听老师讲课的人不超过 40%,迟到、早退的同学更是司空见惯,如果你身处大学, 对这样的言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毛概还去上啊?”“诶,听说老师今天要点名”。这门课的老师经常点名, 而且一点名就是半节课。 这两种情况并不是大学课堂的两个极端, 我甚至见过 180 人的语文课只有不到 30 个人坐在教室零零散 散的角落里,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悠闲自得,好像他早已经历过更加荒凉的景象。我也见过 50 人的产业经济 学课只有十几个人,老师非常生气,但他仍然坚持不点名,他说这是他的“原则”。 其实点名制度的产生无非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使教学的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和客观,让那些考 试没有“发挥”出来的同学通过平日的表现弥补被考试“扭曲”过的成绩。点名制度本无对错可言,但是让我 们看看当今的现状,便可知道它在中国大学教育中的存在究竟是有多荒谬: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某些老师不得不通过点名才能保证学生的上座率。这种情况虽然不能被称作普遍现象,但是也绝非个别现象。 这一方面可能是课程本身的问题,比如毛概、近纲、卫保这类被大学生亲切得成为“水课”的课程,根 本无法激起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热情,学校只能以对待优质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管制,结果导致学生对这些 课程更加反感,不仅没有从课堂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将其当作抱怨大学生活的谈资。对于这些课程本 身的优劣我们暂不做评价,但从现象而言便不难发现学生们并没有从这类“优质品”当中取得任何收获。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师本身的问题,有些老师照本宣科讲的学生昏昏欲睡,有些老师神游四方讲的学 生云里雾里,我们不去剖析为何大学老师有“漂亮”的资历却不受同学好评,然而现象是,学生没有办法从 课堂中得到期望的价值,只能利用这些时间去做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然而此时,点名就成为了老师 维护自己尊严的工具,学生受到“威胁”之后也不得不“笑纳”这些没有营养的课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某些学生不得不通过上座率才能保证自己的成绩。成绩虽然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但说它是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决无过错,在追求能力 与素质的同时,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敢放弃成绩这片不得不守住的战场,出勤率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之 一,也没有任何学生可以把它视为无物,因此,即便你是经济学家的女儿,不去上经济学原理仍然拿不到19 高分,即便你炒股炒期货可以月入数万,不去上国际金融你依旧不是优等生,如果很多学生抱着拿分的心 态而不是求知的心态去上课,我想冒昧的问一句,这是在培养一个人的能力,还是在摧毁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一种制度在理论上达成了它的意愿,却在实践中背离了教育的初衷,那么它的存在也将失去它原 本的意义。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然而在特定的环境下被特定的人所操控,这种制度 就可能成为伤及无辜的利器。而当今中国大学的点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某些老师的遮羞布, 某些学生的裹脚布,甚至沦落为老师控制学生的手铐和脚镣。 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以启蒙教化的能者为远景,却以操弄游戏的赢家而自居,那么教育在这个载体 上的散发出的必然是污浊腐化的气味。 一位大学老师曾经说过,我不要求学生学习的有多认真,吸收的有多迅速,其实在我讲课的时候,下 面没有一个人睡觉,就是对我教学工作最大的肯定。我想,这一定是一位热爱着教育工作的老师,因为他 已经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老师的热情与奉献,学生的情趣与好奇心。这两方的供给与需求构成了教 育产生与发展最基础的原因,从古代“门客”的出现,孔子学堂的兴办,到北大当时的文化繁荣,没有任何 一个伟大的教育成就是通过强制的出席而达到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倘若一种管理思想扭曲了教育生产力的使命,那教育产成品的成长也必 将与思想的开化背道而驰。 而真正看清这一问题根源的老师向来不会把点名当作对学生的鞭策,相反,那些不假思索的把点名当 作利器的教育工作者无疑是自己在扇自己耳光。后记:经过黑色七月,走进大学的学生犹如脱了缰的马,撒了欢的到处跑,老师已经无法保持威严,知识 已经约束不住他们的脚步,课堂作为他们的活动室显然已经太小。自律自爱的孩子显然太少。从几何时, 大学生活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大学生的志向被谁偷走了?校风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 大学点名制度,一个教育部都没有规定的制度,但是却不断被几乎所有的大学采用。大家看见几乎 所有的大学都在采用大学的点名制度,就盲目的认为是应该广泛采用的制度,但是,殊不知这制度被广泛 采用,其实及时当代大学教育的失败不断暴露! 制度,就是因为大学那不断且又莫名其妙的制度,导致了当今大学生不会思考,不会为之间的权利争 取权利,不会说话,不懂自由的幼稚园的学生一般,就是因为当今制度的莫名其妙导致了当今大学生的莫 名其妙,当然也包括我的莫名其妙。制度,钳制着多少学生思想的发展,限制了多少大学生的能力的拓展。 但是,制度的建立我们可以说是一种为了维护某种不管是政治还是思想目的的统治手段,然而,我们制度 下的学生就真的鲁迅笔下的那一大群“甘于做奴隶的奴隶”吗?大学生的堕落就是从制度开始的!大学生已 经被制度桎梏,却还有大学生自己去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去桎梏他人。这样的人不仅自己不争取自由,还帮 助制度去建立新的制度,这不得不说是一部分大学生的悲哀。当然,被制度规范的学生比制定制度的学生 又要崇高一些。 对于一些莫名其妙的制度的出现,更是让人莫名其妙!这些制度的出现就好比是我们大学生走在一大 片平坦且广阔的草原上,突然有个掘墓者挖了一大块的陷阱一样,或者建立一大批的荆棘在前面,本来大 学生光着脚就可以发挥出自己最优秀的水平去前进,但是由于荆棘和陷阱的出现,导致不得不穿上厚重的 鞋子去跑步,或者还用时时刻刻的提防掘墓者的陷阱。外来压迫产生内在冲动,内在冲动又往往助长外来 压迫。这就是不公的来源也是一种制度的权力下的无理取闹!面对非理智的无理取闹,我们需要做的是抛20 开理智,用非理智的理智去理智地接受这非理智!非理智的制度的建立就好比是宗教的迷信条款!宗教的 信仰有时能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无形武器,但是宗教的信仰达到一定的程度,基本上就是一个民族的愚昧 时代的开始。宗教信仰在这个时候,已然成为社会的阻碍力量,而且非常强大,也就是缺乏创造的软骨之 所在。并且当权力制定的制度成为一种无人质疑的教义之后,制度几成了权威和官方!99%的人相信官方 和权威,所以民间缺乏创造和创新,又因为 99%的官方和权威喜欢观看群众对他们的迷信,所以他们同样 没有时间去创造和创新!因为大家对权威和官方的迷信,导致的是制度的进一步加固。但是点名制这么荒 唐的制度出来就是一种对学生灵魂的诅咒了。点名只存在于形式上的精神满足,让教师看到自己的课程有 人来听,但是又有几个学生是在听?这就又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因为现代的教师和教授只愿意去接受 不发疑义的庸才,厌恶打断教学而常提出疑义的英才。为了维护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学术地位和教育神坛或 者直接说他们是为了掩饰自身的恐惧,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和全盘接受,此为现代教育者 之乐也! 有些人说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告诉大众这个世界的不公,但是,我想说的是,既然制定制度者都已然知 道了世界的不公,知道是制度可以导致不公,却为何还用去制定制度去让别人不公呢?自身的不公难道就 让你感受到要用不公的制度去不公的对待别人?这样的世界观足以毁掉一个人的前途!一种自我毁灭的方 式!就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看到制度可以让其他人不公,所以好多大学生在当上公务员之后,就会用制度 去管制别人,让别人接受更大的不公,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下去,才导致了大学的腐化,官场的腐败,社 会的肮脏! 大学的点名制度其实是教师自己对自己课程人数不够的一种恐惧感的政治化的掩饰。为了让别人听他 枯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思修课感想8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