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2014年同几位同事赴安哥拉绒做厨师,2016年5月份,再一个月就可以回国,不辛传来消息:兄

黄帝和他的子孙    题记:  
1、历史本来很精彩,也应该写得很好看。  
2、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角。可是,真正在读历史时才发觉:人民群众总只是在大屠杀的时候集体出现,永远都只是苦难与被屠杀的主角。而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印痕的,基本都是帝王将相。  
3、近来研读历史,才发现先秦时期打来打去、留下名字的主角,原来基本上都是一家人,他们就是黄帝,和他的子孙们。  
4、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先秦历史的主线,并以最有趣的方式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四大天王  
(黄帝之后的帝位更替情况是这样的:黄帝传位给高阳(颛顼帝),高阳传高辛(帝喾),高辛传挚,挚传放勋(帝尧),尧传重华(帝舜)。但是,真正影响后世N多年的,却后稷、契、禹和大费四人,此四人,号称“四大天王”。)    
1、千古一帝  
在距今约五千年前的一个夜晚,今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坡,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这一天的晚上,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千万小眼睛。一个叫附宝的女孩正躺在床上数星星,一颗、两颗……几百颗……突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一道闪电划破的长空,缠绕着北斗七星,还带着巨大的“呲呲”的声音。  
附宝大惊,高喊:天裂了,天裂了。那道闪电围着北斗七星绕了几圈之后,竟朝着附宝奔来,瞬间即到。附宝惊恐不已,见屋里冒起一丝青烟,这股青烟“嗖”的一下钻进了她的体内,只觉脑袋一沉,昏昏睡去了。  
第二天,当附宝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然而,更诡异的事情还在后面。附宝怀胎十月,竟然没有分娩。一直到第二十四个月时候,一个男孩才呱呱坠地。由于在娘肚子里多呆了十四个月,这个小孩已经会开口说话。他没有像其他孩子出生那样哇哇大哭,而是叫了一声“娘”。  
附宝吓了一大跳,以为自己生了一个怪胎,真想把他立即扔掉。但好歹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又有点舍不得。给他取名到公孙轩辕,将他抚养长大。  
这样的一个人,在俗世人的眼中,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神童,另一种是怪胎。而随着公孙轩辕的成长,大家发现这个人既不是神童,也不是怪胎,而是一个天生的领导!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当他成人后,他做了他这一帮人(专业的术语叫做部落)的老大。  
不久以后,公孙轩辕遇到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嫘母(读累母)。嫘母据说是一个美女,而且是美貌与智慧的的化身。因为她不但漂亮,还掌握了一门当时非常复杂和高端的技术——养蚕,乃是中国养蚕业的始祖。  
当公孙轩辕遇到嫘母时,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开。公孙轩辕立即被她身上穿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衣服(蚕丝织成的)所打动,仿佛如同一场梦,他们就这样开始相逢,嫘母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吹入他心中。  
公孙轩辕说:Hi,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  
嫘母听得心儿一阵狂跳,心想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这样的一个帅哥,还会作诗,真是让人动心啊。于是两人就好上了。  
嫘母究竟是不是公孙轩辕的初恋,我们已经无法考究,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他的末恋(最后一次恋爱)。因为嫘母后来成为了他的大老婆,而他,还接连娶了二三四等N多个老婆。  
公孙轩辕和嫘母的结合可算是天造之合了,同时也开创了组建家庭的先河。以前的人,男女交合后男人便走了,留下母亲生育抚养孩子,不存在家庭的概念,公孙轩辕为什么会有那样特别的出生,就是因为他以及后人都不知道他父亲是谁,于是只能编造一个美丽的传说。从这个时候开始,男人逐渐在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待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坐个沙发,期待下面的更精彩!    顺便祝福一下节日快乐。
  顶一个  期待继续啊!
  三八妇女节顶母系氏族的结束...:(
  传说中的沙发
  顶一个,期待继续。
  (接上)  
当时的中国大地相当混乱,部落众多,矛盾纠纷和争斗不断。公孙轩辕以天生的才能,把周围的部落征服。但后来,他遇到了两个强劲的对手,一个叫炎帝,一个叫蚩尤(读痴由)。  
公孙轩辕和炎帝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炎帝战败,与公孙轩辕结盟。这两个部落原来就有点远亲关系(据说都是神农氏的后人),结盟后不断融合繁衍,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民族:华夏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起点。  
然后,当时两个最牛的人公孙轩辕和蚩尤在涿鹿郊野进行了一场激战,这场战役很有点意思。传说蚩尤会吐浓烟,他张开大口,喷出滚滚浓烟,三日三夜不散,将公孙轩辕的部队笼罩在浓烟之中,分不清东南西北。  
公孙轩辕一看势头不对,立即充分发挥领导现场办公的威力,当场发明了指南车,在看不清地形的情况下仍能辨别方向。他还放出了他的驯养的虎豹熊罴(读匹)来冲击蚩尤的部队。蚩尤一看不妙,请来外援风神雨神,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公孙轩辕的部队被吹打得七零八散。  
公孙轩辕一看,妈的,说好了不请外援的,你为什么要请外援?既然你不按规则出牌,那也被怪我了。于是也请了个外援旱魃(读旱拔)。  
旱魃据说是僵尸转世,眼睛长在头顶,头发是一条一条的小蛇,身上长满白毛,所到之处,滴雨不下,大旱三年,赤地千里。旱魃一来,风停雨住,公孙轩辕趁机指挥部队攻击,大败了蚩尤。蚩尤被擒杀,残部向南逃窜,一直跑到今贵州一带才停下来,据说就是苗族的祖先。  
公孙轩辕连败炎帝和蚩尤,成为黄河中游一带的最强者,周围部落无不臣服。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的大部、包括山东、湖北的一部分地区的部落都尊奉公孙轩辕为老大(天子),称黄帝,这一年,据说是公元前2698年。  
黄帝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有个共主的国家,使中国告别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堪称中华千古第一帝!当然,这个帝跟后来的皇帝的帝是有区别的,黄者,有土德之瑞也,黄帝的意思是黄颜色的神祗。这已足以说明他当时的地位。公孙轩辕建立了黄帝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无比的尊敬,但是,这仅仅才是一个开始。      
2、四大天王  
据说黄帝有25个孩子,其中有14个有姓名。有姓名的意思是:这14个人得到了分封,建立了自己的领地。但是,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印痕的,只有他与大老婆嫘母生的两个小孩,玄嚣和昌意这两支(所以上面才说他遇到的嫘母是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为了说明关系,我们简列之。    
--玄嚣---蟜极---高辛(帝喾)---后稷   黄帝
契  (嫘母)
放勋(尧)--丹珠  
--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舜)  
---昌意---高阳(颛)-- 鲧 ------禹----启  
-----女脩--大业---大费(伯益)
黄帝之后的帝位更替情况是这样的:黄帝传位给高阳(颛顼帝),高阳传高辛(帝喾),高辛传挚,挚传放勋(帝尧),尧传重华(舜)。但是,真正影响后世N多年的,却后稷、契、禹和大费四人,此四人,号称“四大天王”。  
(待续)  
这个上面不好放图表,所以关系图放上去就乱了.有谁能指点一下该怎么用比较好?  
我只能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黄帝和嫘母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玄嚣;二儿子叫昌意.  
大儿子玄嚣这一支,往下是蟜极---高辛(帝喾)  
而高辛(帝喾)则有四个重要的后人,分别是挚、后稷、契、放勋(尧)。  
而二儿子昌意这一支,往下是高阳(颛顼),高阳(颛顼)往下有三支,其中一支后来到重华(舜)。另一支到鲧 --禹----启。再一支则到大业---大费(伯益) 。  
这段内容是全文的总纲,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后稷、契、禹和大费的后人都领有天下。但这样写可能不如图表清晰。没有办法。  
  试一下行不行。关系图
   路过,顶一个
  不错,顶一个
  啥意思,没搞明白!哈哈!
  有点意思,发快点呢?
  (接上)  
黄帝据活了152岁,在位100年,结果他的儿子玄嚣和昌意都比他先去世。昌意的儿子,也就是黄帝孙子高阳继承了帝位,称颛顼帝(读专需)。颛顼再传他的侄儿高辛(他的亲堂兄的儿子),高辛称帝喾(读帝酷)。  
帝喾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后稷、契、放勋和挚。这四个儿子,有三个来历都很奇特。  
后稷本名弃,他的母亲叫姜原,是帝喾大老婆。有一次她到野外郊游,看见地上有一只巨大的脚印,她觉得很好奇,就用脚去比了一比看比自己的脚大多少,结果比完后就怀孕了。  
姜原生下这个孩子,认为不祥,就把他丢在大路上。结果,过往的牛马都小心避过这个孩子;姜原又把他丢到冰上,结果这个孩子不但没冻死,还引来很多大鸟飞过来,用翅膀保护着他。姜原一看不得了啊,是个神啊,就把他拣了回来,取名叫弃(因为最初是想抛弃的)。  
弃是一名农业爱好者,他长大后对种植业有着特殊的偏爱,培养出一种接近粟类的谷物——稷(即黄米),后来成为五谷之首(稷、菽、麦、黍、麻)。  
到了帝尧时,弃被封为农业部长(农师),史载“天下得其利”,有点类似于今天袁隆平发明了杂交稻。  
到帝舜时,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一带),号曰后稷,赐姓姬。作为黄帝的五世孙,姬氏这一支后来风流人物不断,在历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契的母亲叫简狄,是帝喾的二老婆,她在野外洗澡的时候,看见一只黑色的大鸟从空中生下一个蛋来,就拣起来吃了,吃了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孩子,叫契。  
在帝舜时代,契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文化教育部长(司徒),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一带),赐姓子。  
后稷和契的故事只能说明他们的母亲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是谁,所以编造出这样的来历。好在那个时代对这些并不是特别在意,帝喾也没有真正去追究。结果他的三老婆直接给他抱了一个孩子来,这个孩子没有特殊的来历,但帝喾明白这个不是自己的孩子(据说当时帝喾已近百岁,大概早就不能过夫妻生活了),只能无奈地摆着手,叫三老婆赶快把孩子抱走,这个孩子后来被称为放勋。  
帝喾去世的时候,把帝王传给了唯一一个没有故事的儿子挚。挚是帝喾和四老婆生的孩子,但出生在后稷、契和放勋之前,是四兄弟中的老大。  
挚上台后,没有给后稷和契封地,只把小弟弟放勋封到了今河北中部的一个地方,放勋到了这里后,把这块封地称为“唐”(今河北唐县)。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如果要追溯这一称呼的渊源,就是从此处而来的。  
挚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君主,而十多岁的放勋在唐地却显示出了惊人的领导才能,经过几年的磨练,已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领导。挚最后让位于放勋,放勋称“帝尧”,成为华夏各部族的老大。  
尧年轻而登高位,是有魄力的领导。他派人测定日月的位置,制定太阴历法,计算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差数,创立闰月制度。但是,就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次几千年罕见的大洪水。  
尧立即成立了治水委员会,并任命鲧为主任。鲧是高阳(颛顼帝)的儿子,是一位治水专家,他采用的方法和现代人有些相似,那就是修堤筑坝。  
应该说堤坝修得牢靠,是防止洪水灾害的好办法。但问题在于,这次的洪水实在是太大了,是几千年一遇。以当时的技术水平,采用修堤筑坝的方法是难以抵御的。鲧历经九年奔波治理,但月落乌啼、涛声依旧。这个时候,一个叫重华的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待续)  
  故事情节不错.期待下文!
  (接上)  
我们从黄帝子孙的关系图上可以看出,从辈分上讲,重华比尧低了四辈。但我们知道,包括黄帝在内的很多人寿命出奇的长,有是可能是八九十岁才有小儿子,一代代下来,幺房出了个老辈子也不足为奇。舜是高阳(颛顼帝)的后代,但颛顼帝传位给高辛(帝喾)后,自己这一支很多后人已平淡无奇,成为普通老百姓了。  
舜的父亲是个瞎子,所以名字叫瞽叟(读古搜)。重华的母亲握登当初看见一条大虹,意念一感应,就生下了他。重华长大后,才发现是重瞳子(就是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重华的父亲见这个儿子来路不明,还把自己的瞳孔抢了(没有科学知识,自己这样认为的),所以很不喜欢他。  
后来重华的母亲去世了,瞽叟再婚,生儿子象。瞽叟和后妈偏爱象,对重华很不好。但重华一直顺着他们,忍气吞声,也博得了孝顺的美名。但是这更助长了瞽叟、象以及他后妈的嚣张,重华无法忍受,选择了离家出走。  
重华在流浪的路上学到了先进的制陶技术,并借此得到了晋见尧的机会(技术人才就是吃香啊)。尧看着重华制的陶器,赞不绝口。旁边的人说:制陶只是重华的副业啊。尧问:那他的专业是什么呢?答:他的专业就是做领导啊。  
尧砰然心动,想想自己已经七十岁了,说不定哪天就走了,得找个接班人啊。一查家谱,是自家人啊,符合提拔的基本条件,于是决定重点考察培养。  
尧考察的方式很特别,他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重华,以深入了解。这样重华成为尧的女婿。尧再把重华派到外地去挂职锻炼,重华这个人确实有点才能,当时地广人稀,而重华每到一个地方,很快就聚集起了人气,正所谓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是个人才啊。  
尧年老时,命重华代理执政。重华获得权力,就向尧进言要处置四个人。他说:浑沌,是黄帝的后裔,他不分好恶;穷奇,是共工的后裔,残暴凶狠;饕餮(读逃贴),是蚩尤的后代,贪财好利,特别能吃;鲧,是颛顼的后代,把水治得越来越大。百姓怨气冲天,人民群众把这四个人合称为“四凶”,民愤极大,必须处决。  
重华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成为民办事,也可以理解为借此剪除政治对手。尧只能叹了口气,说:我又何尝不知。但这些人都是高干子弟,又沾亲带故的,不好下手啊。不过我老了,就想怎么办就看着办吧。  
于是重华将鲧斩首,将其他三人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尧实际上已被女婿架空。尧这时候才意识到重华不是等闲之辈,于是想了个办法,想把帝位让给一个叫许由的人,以此让重华难以如愿。  
但许由也不是傻子,现在大权掌握在重华的手中,自己接受帝位只能掉脑袋,于是赶紧逃跑,找了个地方隐居去了。不久后,后人津津乐道的禅让开始了,尧以其子丹硃没出息为理由,把帝位禅让给了重华,重华称“帝舜”。尧不久郁郁而终。  
尧死后三年服丧期后,舜开始演戏。他把帝位还给了尧的儿子丹硃,自己跑到南河之南。但是,各诸侯各部落都跑到舜这边来朝觐,丹硃那边门庭冷落。大家都说舜的好,最后,舜把肩一耸,双手一摊,叹了一口气,说:唉,天意啊,我也没办法。于是正式宣布自己为帝。  
帝位拿过来了,但日子还是得过,水还是得治。当时掌握治水技术的,只有鲧这一支,舜不得不请鲧的儿子禹出山治水(技术人才就是不一样啊)。  
禹的来历也很奇特。据说是他的母亲一天晚上看见一颗流星从天边滑落,感应而孕。传说禹成人后身高一丈,脚长一尺,正好可以用来测量土地山川(“丈夫”一词的来历)。他开始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将河流引向大海,经过十三年的治理,逐渐收到了成效。  
而舜又大手笔地对当时的行政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革,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在中央设立了九大部。之所以说这一举动影响大,并不是因为九大部本身具有影响历史的地方,而是九大部里的四个部长,后来影响了中国上千年。  
水利部长:禹,赐姓姒(读四)  
文教部长:契(读谢),赐姓子  
农业部长:后稷,赐姓姬(读鸡)  
畜牧部长:大费(伯益),赐姓嬴(读莹)  
当时的人基本都没有姓,能被赐姓的,可以说的莫大荣耀。除大费外,其他三人在上面已有介绍。从黄帝子孙的关系图上我们知道,大费是高阳(颛顼帝)的后代。他倒是正常出生,但他的父亲来历也很独特,据说是他的奶奶女脩(颛顼帝的女儿)见黑色的大鸟坠下鸟卵,拣来吃了就怀孕生下大费的父亲大业(和契的出生差不多)。大费也是辅佐禹治水有功的人。封官后为舜帝驯养禽兽,效果很好,因此被称为伯益。  
禹、后稷、契、大费,号称帝舜时代的“四大天王”,舜万万想不到,他的这一机构设置为自己掘好了坟墓。而姒、子、姬、嬴四姓,成为影响中国千年的“四大家族”(请大家牢牢记住四大天王和四大家族,因为后面会无数次的用到这个关系)。中国的历史,精彩纷呈。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被后世的人称为“五帝”。  
  持续按F5 坐等更新
第二辑 姒姓家族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的一个美女,当年与治理洪水的外来工禹邂逅,两人一见钟情,干柴烈火般的发生了关系。由于没做好安全措施,涂小姐怀孕了。但当时正处于治水的关键时期,禹作为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公务繁忙,整天忙于工作(据说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无暇顾家庭,冷落了涂小姐。)    1、家天下  
当时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治理水患,禹被任命为水利部长,逐渐掌握了实权,手下汇聚了一大批人(包括伯益、后稷、契三大天王,当时都是辅佐禹工作的)。不久后,历史再一次重演。不过角色发生了转变。当年,舜是禅让的得利者,而这次,他不得不以自己的儿子商均没出息为理由,把权力“禅让”给了禹。  
舜处死了禹的父亲鲧,中国自古有一句话叫做“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即使是在那个所谓无私的年代,禹也必然对舜充满仇恨,更何况,还有人对权力天生的欲望。用中国的古话说,这大概叫做“报应”。  
舜禅让帝位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本人不知什么原因,一直走到了今湖南南部宁县的九嶷山,并在这里去世(史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他的两个美女老婆娥皇和女英,听闻这个噩耗,日夜兼程赶来,在湘水岸边哭夫,泪水滴答在青竹上,印出斑斑的痕迹,从此这种竹子就被叫做湘妃竹,也叫斑竹。  
几千年后,一个中国人以此典故写下了几句诗,诗云: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最后的故事仍然一样。舜死后三年丧期一过,禹装模作样把帝位又还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跑到阳城去了。结果,各诸侯各部落都跑到禹这边来朝觐,商均那边门庭冷落。大家都说禹的好,最后,禹也像当年舜那样叹了一口气,说:唉,天意啊,我也没办法。正式宣布自己为帝。国号为夏。  
禹在位时,立老臣子皋陶为自己的接班人。但皋陶死得早,没等到接班。于是禹又立当年协助自己治水的助手伯益(大费)为接班人。  
禹在一次去东方视察工作兼打猎,结果在会稽这个地方死翘翘了。伯益接任帝位。  
三年丧期一过,伯益又玩出了当年的老花样,那就是装模作样把帝王的位置还给了禹的儿子启,自己跑到箕山去,等着各诸侯各部落来朝见自己了。  
但是,这一次历史没有再一次重演,因为启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的一个美女,当年与治理洪水的外来工禹邂逅,两人一见钟情,干柴烈火般的发生了关系。由于没做好安全措施,涂小姐怀孕了。但当时正处于治水的关键时期,禹作为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公务繁忙,整天忙于工作(据说是三过家门都不入),无暇顾及家庭,冷落了涂小姐。  
涂小姐无法忍受孤独带来的寂寞,她说: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于是她跑到工地上去找禹,两人大吵一架。涂小姐说:你这么没有家庭观念,当初干吗要和我发生关系?你把我肚子搞大了就不负责任了?  
禹很委屈地一耸肩,一摊手,说:哪里的话。我这不也是为了工作吗?再说当初是你情我愿的,不存在谁为谁负责的问题。你是成年人,应该知道做这些事情的后果。  
涂小姐气得不得了,说:既然你这样,我死给你看!说着就要跑到河边去跳河。刚到河边,只听晴天一个霹雳,大雨倾盆而下,涂小姐顿时化作一块巨石,再也动不了了。  
禹走上前去说:既然你要走,我也不拦你,但你得把儿子给我呀。  
只听噼啪一声响,巨石裂开,中间蹦出一个光屁股小孩,这个孩子就是启,就是裂开,开启的意思。  
这样一个来历非凡的人,怎么能容忍帝位被他人夺去呢?更何况,伯益把帝位给了自己,自己是名正言顺的帝王啊。我们不知道启使用了什么手段,但不少诸侯和部落都没有去箕山朝觐伯益,纷纷去了启那里。启说:我是帝禹的儿子!这个位置,本来就是我的!  
启改变了“禅让”的传统,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不服,有扈氏就是其中之一。自启登位以来,有扈氏就拒绝出席启主持的各种会议,摆明是不给启面子了。  
启对有扈氏的做法深表遗憾,表示为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展,愿意以建设性的态度,与有扈氏进行和谈。  
但有扈氏重申了“禅让”制度不可更改这一原则,表示在未恢复“禅让”制度的情况下,有扈氏不会与启妥协。同时,有扈氏开始积极寻求国际社会承认其独立地位。  
启对有扈氏分裂祖国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严厉谴责,申明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有扈氏负责。  
既然不能和谈,那就用武力吧。启亲率军队,开展征讨有扈氏。有扈氏早有准备,派兵迎战,双方相会于甘(今河南洛阳一带)。  
决战之前,启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自古以来,一位真正的领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宣传工作者。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现场作了一篇题为《甘誓》的鼓动性极强的文章,对自己的士兵进行了战前宣传动员。文章的核心意思是:“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意思就不翻译了,总之就是利用人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愚昧迷信的思想,以上天的名义,来惩罚有扈氏,简单点讲就是“替天行道”。  
然后,启又来了“边打边拉”的狠招,抛出了他的“两个凡是”思想:凡是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凡是不听从命令的,我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而且还要把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  
经过这一番坑蒙拐骗后,启的士兵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要为正义而战,听从指挥,奋勇杀敌。在“甘之战”这场新旧势力的大决战中,个个以一当十,将有扈氏打得屁滚尿流。启取得了决战的胜利,而有扈氏战败被灭,其部众全部被罚为奴隶。  
“甘之战”是原始部落联盟企图复辟“禅让制”与启维护奴隶主政权统治的转折性之战。复辟势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新生的奴隶主政权得到了巩固。从此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待续)    
  期待下文    瀚海箫声携长篇历史连载《西域,不只是传说》 支持楼主
  (接上)  
启痛下狠手,其他部落不得不服啊,纷纷承认了启的国王地位。启趁热打铁,召开了几次会盟大会。  
这一次的大会在会稽举行。会议召开前不幸遇到了大雨,结果防风氏迟到了。这防风氏乃是远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芒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防风国地处江南汪茫深处,交通不便,又遇大雨,不迟到才怪。  
防风氏一看大家都在等自己,赶紧道歉: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不好意思,我迟到了。我怀着十二万分的愧疚以及十二万分的懊悔给大家道歉。虽然我这次迟到有客观的原因,堵车了,不对,是堵船了。但是无论怎么样都好,我是迟到了。人一生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不多,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得承认。我犯了一个小错误,也可以说是大错误……  
突听啪的一声响,启一巴掌拍到了桌子上:什么小错误,大错误,你有完没完防风氏?开会迟到,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拉出去,斩了!  
众人一听大惊,开会迟到就要掉脑袋,从来没听说过这档子事呀,于是纷纷求情。大概的意思是:防风氏可是你老子大禹当年手下的老部下啊,是治水的大功臣啊,怎么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杀了呢。  
各位首领大概没听说过后世的一句话,叫做“功高震主”,这防风氏是大禹手下的重将,是长江下游一带亦神亦人的顶天立地的治水英雄,不杀他杀谁啊,这一招,就叫“杀鸡骇猴”。  
防风氏被杀,各首领莫不色变,唯有视启马首是瞻,启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启的这一系列行为,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中国进入了姒姓家族的统治时期。 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1世纪。不过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夏朝对今人而言其实是一个非常虚无缥缈的朝代。除了少量的文字记载,几乎很难找到可以证实夏朝存在的考古实物,即便有,也被解释得众说纷纭。  
(待续)  
  好有意思
  (接上)  2、纷乱的夏史  
启去世后,将帝位直接传给了他的大儿子太康。启之前,所谓禅让,也不过是在黄帝的后人中挑选,横竖都是自己人,但毕竟还是挑选的贤能之人。而现在成了指定,恶果立即就显露出来。  
太康这个人,完全就是一纨绔子弟,毫无治国的才能,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有一次他出去打猎,打得兴起,越走越远,过了一百天都还没回家。这时候,东夷族一个叫有穷氏的部落首领后羿(读后意)探听到这个消息,带了一帮人马,趁机夺取太康的权力。  
后羿射日是中国一个有名的传说,但此后羿非彼后羿,射日英雄后羿是帝尧时代的人,和嫦娥有一腿。所以这个后羿其实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代,严格地说只能叫小后羿。小后羿堵住了太康回家必经之路的洛水渡口,太康只能望河兴叹。后来看实在回不了家,就跑到今河南省筑了一个小土围子城,住在这里并最终死于此。这个地方,就是今河南太康县。  
太康还有五个弟弟,眼巴巴地在洛水的另一边盼着大哥回来,肝肠寸断,集体创作了一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首歌的名字叫《五子之歌》(史记夏本纪: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读洛瑞),作《五子之歌》),位列当年十大流行金曲之首。  
哥哥你走西口,兄弟们泪花流。   
有两句知心的话,哥哥你要记心头。   
走路你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多,拉话儿解忧愁。   
坐船你要坐船后,不要坐船头,  
船头上风浪大,怕你掉到河里头。   
最后送你一句话,兄弟们等你回来到白头……  
(待续)  
  那个时代的事情还真的没什么了解,长见识了  继续期待下文
  那个时代的事情还真的没什么了解,长见识了  继续期待下文
  (接上)  
小后羿赶跑了太康,也有点担心众人反抗自己,就立太康的的弟弟仲康为帝,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傀儡帝王了。仲康当了几年帝王,也郁闷的死了,这下小后羿没有再客气,直接撵走了中康的儿子相,宣布自己为帝了。  
不过小后羿也并不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他掌握国家大权后,也开始吃喝玩乐起来。这样大权逐渐落到了他的亲信寒浞(读寒捉)手中。不久后,寒浞杀死了小后羿,夺取了帝位,并霸占了小后羿的妻室。  
这时候寒浞打听到一个消息,当年被小后羿赶走的中康的儿子相,正在秘密联络人准备复国。寒浞马上派人追杀相,但惟独跑了相已怀孕的老婆。  
相的老婆逃跑很有意思,因为当时各交通要道都已被寒浞的人把守,要通过正常途径逃走几乎不可能。相的老婆为了保存姒姓家族最后的血脉,硬是挺着个大肚子从一个狗洞里钻了出去(估计是练过缩骨法),一直跑到有虞氏部落。她从此隐姓埋名,自己改姓“窦”,就是狗洞的意思,以此来纪念自己这次出色的逃跑。  
窦夫人不久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少康。少康身负血海深入仇,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为了改善生活,他还发明了高粱酿酒技术。少康也被后人称为杜康,成为酒业的鼻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中国流传千年的俗语。  
大禹的五世孙少康在有虞氏等部落的帮助下,打回了夏都,杀死了寒浞,成功复国,保住了姒姓家族的位置,恢复了大禹的功业,维护了华夏族的正统。历史上称“少康复国”。夏朝进入了中兴时期。  
少康死后,夏朝的历史开始变成流水帐,帝位先后传到了予、槐(读怀)、芒、泄、不降、扃(读炯)、廑(读紧),总之经过七代传递,传到了第八代孔甲手中。  
  (接上)  
孔甲的父亲是不降。不降死后,将帝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扃(读炯),扃死后,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廑(读紧)。廑死后,孔甲成功地争得了帝位。  
孔甲这个人超级迷信,整天搞迷信活动,荒废了政事。这时候,河里出现了两只怪物(估计应该是特别特别大的鳄鱼),孔甲很害怕。这时候他的臣子说:大王,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啊,而且你看,还是一公一母呢。龙,本来是能飞能游的,但是在你面前,它就不敢飞,只能在水里游。  
这是什么屁话啊。不过孔甲信了,他还真把鳄鱼当龙了,就派人费了很大劲把两只鳄鱼捕回了宫中。他听说尧有一个后人叫刘累,学过养龙术,就叫人把刘累找来作饲养员,赐其为御龙氏,享受副科级待遇,专门喂“龙”。  
两条“龙”被从河中带到宫中,估计是不怎么适应新环境,过了一段时间,有一条就死了。偏偏这时候,孔甲要求刘累驯养龙飞起来,好让自己驾龙巡游。刘累一看要穿帮,就说:驾龙的人,一定要先吃东海的大鱼,而且要连吃几天。  
刘累回去后,直接从死了的“龙”身上割了几块肉,烹饪好后送给孔甲吃。孔甲一吃,肉是粗了点,味道还不错,吃得津津有味。一连吃了几天,孔甲正想问刘累这下可以驾龙了吧,谁知刘累不来了。  
孔甲连忙派人去找,刘累早就跑路了,屋子里只剩下一条活“龙”和一条残缺的死“龙”,孔甲这才知道自己原来吃的是“龙”肉啊,又惊又怕,不久后就死了。而夏朝的国势,也已江河日下了。  
孔甲死,皋(读高)立;皋死,发立;发死,夏朝迎来了他的末代之君夏桀(读节)。这时候的夏朝,早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各部落不断叛乱,弄得夏王焦头烂额。  
(待续)  
  (接上)  
夏桀时,有施氏叛乱,夏桀派兵镇压。双方展开激战,最后有施氏不敌,只能求和。他们送了一个著名的美女给夏桀,这个美女叫做“妹喜”,通称施妹喜。  
夏桀一见施妹喜,口水鼻血一起流,也不打有施氏了,立即带了施妹喜回朝去了。  
夏桀回到宫中,一看,自己的宫殿怎么建得这么小气,装修得这么低俗,一点也配不上施妹喜,立即下令重新另外修建宫殿。更厉害的是,他还命人挖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不过湖里装的不是水,而是酒。  
这个巨大的酒池传说有五平方公里,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了,池里灌满美酒,有船在里面行驶。岸边估计还有一些光屁股的型男美女在欢快地跳着钢管舞,不对,那时候还没有钢管,应该是木棍子舞。总之一切让人感到华丽的肉欲。  
桀长期抓妇女工作,荒废了政事,导致国家混乱,人民苦不堪言,纷纷起来反抗。不少大臣劝谏,其中一个叫关龙逄(读关龙旁)的,还拿了包括大禹治水的雕刻图像等来,并说:大王如果还是这样一意孤行,只怕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夏桀说:我是太阳,居天之上,谁能亡我?!你再唧唧歪歪,老子先灭了你!  
关龙逄一看事情闹到这个程度,也不想活了,怒气冲冲地说:你是太阳?我还是月亮呢!你知不知道民间怎么说?民间说:时日曷丧,予汝偕亡。不明白什么意思?叫你多读点书你又不读!那让我翻译给你听吧,就是说:你这个鬼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宁可也不活了,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夏桀大怒,下令把关龙逄拖出去斩了,并说:谁今后再说这些话,统统死拉死拉的!  
姒姓家族的位置岌岌可危。  
(待续)  
子姓家族  
(在一个阴风怒号的日子里,武乙在黄河和渭水之间的广阔大地上纵马驰骋,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在雨中打猎。结果不幸的是:天空中响起一炸惊雷,正中武乙,不畏天地的武乙没有成为耶稣被烧死,却被雷劈死了!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第一例遭雷击的案例。  武乙的死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大家都说:你看吧,这就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的结果。当然,这是古人不懂科学的说法。这件事实际上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在雷雨天进行户外活动!)      
1、商汤代夏  
夏朝的灭亡已不可避免,姒姓家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时候,子姓家族重新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子姓家族的始祖,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他妈吞了一个鸟蛋,因此怀孕生下他的契。契后来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带),赐姓子,成为子姓家族的祖先。这就是所谓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在姒姓家族占据历史舞台中央的时候,子姓家族也在商地不断繁衍。到夏桀时,子天乙成为商部落的首领,他看见夏桀残暴荒淫,逐渐失去人心,开始策划推翻夏朝,自己取而代之了。  
子天乙开始收买人心。比如他的族人在捕鸟时,用大网四面合围,要把一片林中的鸟儿全部捕捉。子天乙就上前阻止,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呀,赶快把网撤掉三面,鸟儿愿意向左飞的,向左飞;愿意向右飞的,向右飞;一定要向前死不改悔的,那请撞到我的网上来吧(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这时候,一个估计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临时演员上前表演了:啊,大王真是古今中外最有道德的人啊,连禽兽都受到他的庇护,更何况人呢?  
子天乙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经包装后迅速传开,人民群众都称赞他宽厚仁慈,纷纷拥护,不少外地人也跑来跟子天乙混,商的势力逐步壮大了。  
在外地跑来跟子天乙混的人中,有一个叫伊尹的。此人乔装成一个陪嫁的奴隶来到了商,他的工作是大厨。为了引起子天乙的注意,这家伙做菜的时候把味道弄得乱七八糟。子天乙吃了几顿,感觉不对劲,把伊尹叫来,问:你是厨师吗?有没有厨师资格证?  
伊尹说:我当然有厨师资格证了,不过炒菜只是我的副业,我是来帮助你灭夏的。  
子天乙大为惊异,连忙与伊尹详谈。一谈之下,发现此人果然是个人才,立即让伊尹作了二把手。  
二把手伊尹协助一把手子天乙制订了灭夏的具体计划,一是从外围扫除夏桀的羽翼,完成对夏的战略包围。二是不断试探夏桀的态度,择机起事。  
这当头,一个叫葛的部落撞上了枪口。子天乙探听到这个部落居然不按时祭祀。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祭祀天地祖宗无论对国家、部落,还是个人而言,都是头等大事。  
子天乙立即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拉着使者的手,声泪俱下,说:大哥,我们穷啊,兄弟们已经好几个月没吃过饱饭了,哪里还有牲口祭祀啊。  
子天乙知道后,派人送了一些牲口给葛伯。谁知道葛伯直接把牲口杀了吃肉了。子天乙又派人去责问,葛伯又哭着说:大哥,兄弟们已经几个月没见过肉了啊,实在没经住诱惑。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都饿得慌。三天不吃肉,人比黄花瘦。再说了,光有牲口,没有粮食和酒,也没法祭祀啊。  
子天乙于是又派人送了些粮食和酒过来,葛伯玩了个新花样,他派人装做强盗,把这些东西在半路上截去了,还把护送的人杀死了。  
子天乙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立即派兵把葛部落给灭了。一看,夏桀也没什么反应,于是又找了些理由灭了另外几个部落。    
  (接上)  
子天乙的举动终于引起了夏桀的注意,夏桀派使臣招子天乙入朝。子天乙一看形势不妙,不入朝吧,按目前的实力,自己又打不过夏桀。入朝吧,就怕去了就回不来了。犹豫了半天,还是去了。  
子天乙一入朝,果然被夏桀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禹县)。伊尹连忙组织展开营救工作,在送了大量美女和珍宝后,夏桀终于把子天乙放了出来。  
夏桀扣住子天乙,引起了各诸侯各部落的恐慌,大家都害怕入朝了就回不去了,不少人开始叛乱,也有人来投奔子天乙。子天乙趁机扩张势力,又灭了周围一些忠于夏桀的部落。  
夏桀一看子天乙的这些行动,非常恼火,派兵攻打商。子天乙准备应战。伊尹说:我们现在还不是夏桀的对手,不如暂时向他认罪低头,再相机而动。  
于是子天乙写了请罪的奏章,又置备了大量礼物,派人一起送给夏桀,还派人秘密送了厚礼给夏桀身边的谀臣。夏桀拿人家的手短,又有人在耳旁吹风,于是忘了过去的教训,又赦免了子天乙。  
过了一段时,子天乙又停止向夏桀进贡,以试探夏桀。夏桀一看反了你了,立即要派九夷之师讨伐子天乙。但是,由于夏桀不断杀害忠良之臣,众叛亲离。九夷之师不听指挥了,有掘氏公开拒绝出兵。  
子天乙一看差不多了,立即振臂一呼,联合一些部落一起反夏。出征前,子天乙作了著名的战前动员,经后人整理,取名《汤誓》。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夏朝建立时,启在“甘之战”所作的《甘誓》。这充分证明,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宣传工作者。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子天乙的动员更加层次分明,富有鼓动性。  
《汤誓》首先仍然以上天的名义来鼓惑士兵,但随之列举了夏桀的种种罪行,比如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和压迫民众等等,然后宣布了战斗纪律和奖赏条例。最后,发出了震耳发愦的呼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以说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心悦诚服啊。  
誓师后,子天乙率领最精锐的6000名战士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迂回包抄至夏都,对不起,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总之,行动很突然,效果很明显,夏桀看到从天而降的商兵,惊惶失措,只能仓促应战,双方汇聚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一带)。  
(待续)  
此时的商兵,士气正旺盛。如果我们要找出这只队伍最大的特点,那无疑就是一个字:快。面对阵容不整且立足未稳的夏军,商兵根本没有罗嗦,直接就冲了上去,夏军很快就被冲乱了,大败。  
夏桀落荒而逃,子天乙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南巢(今安徽巢县一带)才追上。不过子天乙没有杀死夏桀,而是派人把它软禁在了南巢亭山。夏桀这才后悔不迭,说:妈的,当初就不应该放你回去啊。如果上天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会对子天乙说三个字,你去死。不久后,夏桀病死南巢。  
鸣条之战颠覆了存在四百多年的夏王朝,子天乙开创了以武力夺取天下的的历史。随即,他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和部落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三千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子天乙拜祭天地,成为天子,称“成汤”,就这样,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王朝―商建立了。子姓家族开始站在了历史舞台的最中央!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6世纪。  
(待续)  
  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连环画,跟这个差不多
  2、商的中前期  
子天乙在位十三年后去世,其长子太丁早死,于是老二外丙继位。外丙只当了三年天子就死了,外丙的弟弟中壬(读中仁)继位。不过中壬也只做了四年天子就死了。这时候,伊尹立太丁的大儿子,也就是子天乙的嫡长孙,太甲为天子。  
太甲应该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年轻人,用今天的话说,大概是比较叛逆,又感受到了作天子的权力,于是不按照规矩出牌,乱发号施令,只图自己享乐等等,导致了朝政的混乱。  
这个时候,四朝元老伊尹站了出来,劝太甲说:这治理国家就像打麻将,开牌之前就定好了规则的。玩多大、什么牌不能和、带什么不带什么,都有规定。打的时候就不能使千耍赖,不然这牌就没法打。和牌不光靠运气,还得靠算计,不然就容易放炮。对一项政令,不经思考论证就发出去,也容易放炮啊。  
太甲不听,还唱了一首《叛逆》歌:千夫指我叛逆可笑世俗眼光,只看到表象便随时胡言乱讲……伊尹一看太甲这态度,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中给他评了“基本称职”,按照商朝的考核制度,伊尹给太甲调整了工作岗位——到桐宫去上班。  
桐宫是成汤墓葬之地,太甲的工作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面壁思过。为了帮助太甲积极转变思想,伊尹还自编了几套教材,如《伊训》、《肆命》、《徂后》等,详细阐述了打麻将的规矩,不好意思,是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  
在伊尹的安排下,太甲在桐宫工作了三年。但太甲是天子啊,他不做好本职工作这个国家还怎么运转?没问题,因为在这三年里,伊尹代行了天子的职权。  
伊尹大概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名臣,在商汤灭夏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这样的做法,算不算是篡国呢?不过从目前主流的评价看,认为他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值得肯定的。所以后世要废立君王的权臣,往往就自比伊尹,演出一幕又一幕的闹剧。  
关于伊尹的结局,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三年后,太甲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伊尹。而《史记》的说法是:太甲面壁三年,见祖父身为开国君王,坟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许多艰苦创业,仁厚省俭的旧事,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己确实不像话,幡然悔悟,决心痛改前非。于是伊尹就又安排他继续做天子,将商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待续)  
太甲死后,其子沃丁继位,五朝元老伊尹终于去世了,死后葬在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面。而其后的商朝历史也变成了流水帐。沃丁做天子不久也死了,其弟太庚继位。太庚死,其子小甲继位。小甲死,其弟雍己继位。  
这一时期商朝的天子好象都比较短命,轻轻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也没有留下多少印痕。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曾经强盛一时的商朝开始走向衰落了,已经有不少诸侯不来朝见了。  
雍己死,其弟太戊(读太误)继位。任命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这一年一天的清晨,宫殿的门前突然长出了一株一半是桑树,一半是楮树(读楚树)的小苗,过了一晚,就已变成大树了,两树合生,紧紧相缠。  
太戊很害怕,连忙找来伊陟问这是怎么回事。伊陟说:我听说,妖邪不能战胜道德。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你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啊。  
太戊一听,有道理啊。赶紧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文明服务意识,推行透明政务,商朝出现了新的气象,两棵树很快就枯死了。商朝得以中兴,诸侯又开始来朝见了。  
太戊死,其子仲丁继位。仲丁死,其弟外壬继位。外壬死,其弟河亶甲(读河胆甲)继位。河亶甲死,其子祖乙继位。祖乙死,其子祖辛继位。祖辛死,其弟沃甲继位。沃甲死,祖辛之子祖丁继位。祖丁死,沃甲之子南庚继位。南庚死,祖丁之子阳甲继位。  
唉,九代几百年的历史,就这样轻轻地带过了。这一时期的商朝,其实特别的混乱。我们可以看到,一会儿是弟弟继位,一会是儿子继位,一会又是哥哥(弟弟)的儿子继位。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究竟应该是由谁来继承帝位,因此帝位的争夺,实在是非常激烈和残酷,商朝再一次走向衰落(史记殷本纪:自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阳甲死,其弟盘庚继位。当时的商都,经常迁徙,大概是夺得了帝位的帝王怕旧势力报复吧。这时的商都已经迁徙到黄河下游的今山东曲阜一带,实际上逐渐远离了当时中国的中央,不能够有效控制各诸侯国;同时,黄河的泛滥也使得这里经常遭受水灾。  
盘庚上台后,想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哥哥在曲阜经营多年,到处都是他的势力,要是他的儿子再煽一风点一把火,自己只怕坐不长久。  
盘庚派人四处寻找适合迁都的地址,最后终于选定了“殷”(今河南安阳一带)这个地方。  
殷地处黄河之北,洹水之滨,地势开阔,水患远少于黄河下游,不但有利于发展经济,更能远离旧都,削弱争权的旧势力,还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和威慑各诸侯国。  
但是,迁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工程浩大,而且有太多旧势力的反对。不过,盘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帝王,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同意迁都的,等着穿小鞋吧!  
同时,盘庚还充分利用了当时科学技术落后,大家知识比较贫乏,普遍迷信的心理,玩了一招阴的,那就是占卜。  
占卜的具体过程是:盘庚让算命先生把需要祖宗明确的问题刻在龟壳上,然后用火慢慢地烧烤,烤到一定程度,龟壳就会裂出一些纹路。这些纹路,就是祖宗给的答案。  
当然,答案是什么,只有算命先生才知道。不用说,他宣布的结果是:要迁都。宣布完后,他把这个结果刻在了龟壳上。这时候盘庚站出来说:你们看吧,老祖宗都说要迁都了,不迁不行啊。  
既然老祖宗都说要迁都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迁就迁吧。风雨飘摇迁徙不定的商朝终于在盘庚时代在“殷”稳定下来,经过盘庚的改革与励精图治,商朝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殷商。  
而盘庚的占卜方法也迅速流传开来,风靡全国。龟壳占卜肯定不是盘庚的首创,但毫无疑问盘庚大大推动了这项迷信活动的发展。从此,商人不管是祭祀、征战、出入、风雨、疾病等都要占卜,其规模之盛,恐怕几千年来无人可出其右。  
当然,这些迷信活动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想的烧烧纸、点点香、磕几个头那么简单,实则是充满无尽血腥,因为这个过程中是要杀人的。杀人方式可能是砍头,可能是活埋。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迷信成风的时代,会有多少无辜的人就此丧命,那些龟壳兽骨上,不知道沾染多少古人的鲜血。当然,这不是中国的专利,世界上所有古国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区别在于杀的人多或少而已。  
今天我们可能会对这样狂热的迷信嗤之以鼻甚至深恶痛绝,但实际上这样的迷信也留给了后人太多财富。十九世纪末,在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并出土了大量刻着印痕的龟甲兽骨,据考证,安阳就是当时的殷都,现在它被称之为“殷墟”,而这些龟甲兽骨,就是三千多年前商人占卜留下的,它上面刻着的印痕,被我们称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盘庚迁都成为商朝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而盘庚也因此被誉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名流青史。可惜,他的寿命短了点,不久后就去世了。他死后,其弟小辛争得了帝位,商朝又开始走向衰落。  
小辛死,其弟小乙继位。从阳甲到小乙,应该是商朝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的由兄及弟的继承。小乙大概也没想到,帝位还能轮到自己。他们已经过的是比较平常的生活,特别的他的儿子武丁,基本上是生活在民间了。  
(待续)  
小乙活得也不久,他死后,其子武丁继位。武丁少时生活在民间,深知民间疾苦,有志与改革图强。而且,当时他还结识了一个叫说(读悦)的奴隶,此人有治世之才。武丁决定任用他为相,以此重新振兴殷商。  
但是说只是一个奴隶,按照当时的体制,是不可能入朝为官的。这时候,武丁也像盘庚一样,忽悠了一下大众。他上台三年都不说话,当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的时候,他突然说:老祖宗汤托梦给我,说派了一个贤人来帮我治理国家。这个人长得很帅,有点像周润发。赶快把他的画像贴出去给我找。  
众人一找,最后在傅岩这个地方果然找到一个跟武丁描绘的很像的人,这个人,就是说。说被带到了朝廷,武丁立即任命他为相,并以其居住之地赐姓,称“傅说”。  
众人本是将信将疑,但当时商人太信鬼神。武丁说是老祖宗派傅说来的,谁也不敢反对。武丁在位59年,在傅说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国力不断增强,军队日益强盛,征讨归并了不少诸侯国,疆土更为广阔,商朝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武丁初步奠定了古代中国的雏形。  
盛世必有象征,武丁盛世的象征是青铜器(以铜锡冶炼的合金)。在三皇五帝及夏朝时期,最主要的生产工具是打磨的石头和木棍等,这就是“石器时代”,生产力极度低下。期间或许出现过一些微小的青铜器,但我们无法考证和肯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武丁盛世,中国已经步入了青铜时代,因为当时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生活器材,大都是用青铜铸成,这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的标志。  
当青铜器艺术发展到极至,也就是武丁后不久,中国人还铸造了现存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这是武丁的儿子祖赓为祭祀其母所铸,它重达1665.68斤,不但大重,而且极为精美,足见当时青铜器制造工艺之高超。  
武丁死,其子祖庚继位。祖庚死,其弟祖甲继位。祖甲这个人比较淫乱,商朝开始又盛转衰.  
(待续)  
  3、商的后期  
祖甲死,其子廪辛(读林辛)继位。廪辛死,其弟庚丁继位。庚丁死,其子武乙继位。武乙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概括地说: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在迷信成风的商朝,我们简直无法想像无神论者是一个怎么样的异数。但好在武乙是天子,享有无上的权力,否则他可能成为中国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  
武乙让工匠雕了一个木偶,说这就是“天神”。然后他把大臣招来,说是自己要与“天神”赌一把,赌博是方式可能是牌九,也可能是比大小,还可能是剪刀石头布。当然,“天神”是不会动的,武乙就让史官代他赌。  
史官哪里敢赢天子啊,玩一把输一把。武乙说:他不是“天神”吗?天神还会输?可见也没什么鸟用。  
武乙说完后,还不过瘾,又叫人把一袋子牛羊血挂在高杆上,仰而射之,雪花纷纷飘落,Sorry,是血呼拉拉地洒下来。武乙洋洋得意地说:看见没,这叫“射天”。老天血多了,我来给他放放血。  
武乙的行为无疑是惊世骇俗的,所以被称为无道的昏君(史记:帝武乙无道)。在一个阴风怒号的日子里,武乙在黄河和渭水之间的广阔大地上纵马驰骋,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在雨中打猎。结果不幸的是:天空中响起一炸惊雷,正中武乙,不畏天地的武乙没有成为耶稣被烧死,却被雷劈死了!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第一例遭雷击的案例。  
武乙的死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大家都说:你看吧,这就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的结果。当然,这是古人不懂科学的说法。这件事实际上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在雷雨天进行户外活动!  
商朝最有传奇色彩的天子武乙死了,其子太丁继位。太丁死,其子帝乙继位。这个时候的商朝,已经非常衰落了。  
(待续)  
帝乙的大儿子叫微子启,这个人比较贤能,但他的母亲不是大老婆,因此帝乙死后他没有继承到帝位。继承帝位的是帝乙大老婆的儿子辛,这就是商朝最著名的帝王——纣。  
纣王之所以最为有名,完全是因为一部《封神榜》。这部神话小说让中国人永远记住了这位暴君。据《史记》记载,纣王这个人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而且他还练过中国功夫,掌力足可开山劈石(《史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当然,最出名的是:他身边有一位美女,苏妲己(实际上姓己,名妲,来自有苏部落,是酋长的女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纣王和妲己是一对珠联璧合的佳人。妲己是美女无须质疑,纣王实际上也是个帅哥,不但帅,而且是个猛男,能空手搏击猛虎。只可惜,纣王是一国之君,两人的结合加速了商朝的灭亡。商朝灭亡的历史,似乎完全是夏朝的翻版。而纣王与妲己,也简直就是夏桀和妹喜的翻版。  
纣王完全沉浸在与妲己的甜蜜之中。他为了妲己大兴土木,在商都安阳以南一百多公里的朝歌(河南淇县)建造了观景用的鹿台。此台据说周长三里,高百米以上(大概是当时最高的人工建筑了)。又在更远的沙丘(河北平乡)建造了一个很大的苑圃(古代动植物园),饲养珍禽异兽,并建立了酒池、肉林两个著名景点(以酒为池水,将肉挂起来成为树林),邀了一大批少男少女,脱得光光的在里面做爱做的事情。  
纣王听说九侯有个女儿很漂亮,于是发出邀请函,想请她也来参加这个Patty。但九侯的女儿对这方面兴趣不大,坚决拒绝了。纣王觉得伤了自尊,就把九侯的女儿杀了。为了防止九侯造反,顺便把九侯也杀了,然后醢(读海)了。醢的意思是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当然也可以放点佐料,包成肉丸子赐给某个人吃掉。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56296.shtml      神奇的斑竹,神奇的封贴
这件事传到了鄂侯耳中,鄂侯大怒,跑到中央政府去上访,说:九侯怎么说也是重臣啊(当时九侯、鄂侯、西伯侯为三公),怎么说杀就杀了,还醢,太过份了吧!  
纣王冷冷地说:杀也杀了,醢也醢了,还能怎么样?  
鄂侯说:我不管你那么多。首先你要认错,然后你要追封九侯为“革命烈士”。  
纣王说:你有没有搞错,革命烈士岂能说封就封。  
鄂侯火了,说:你不封,老子就造反!  
纣王说:你也活得不耐烦了,那我就成全你。一声令下,把鄂侯也杀了。当然,鄂侯最后的下场和九侯是不一样的。九侯是被醢了,而鄂侯是被脯(读府)了,也就是做成人肉干的意思。  
西伯侯见曾经的同事就这样没了,不由叹了口气。谁知道被崇侯虎打小报告,说西伯侯和九侯鄂侯是一伙的,也要造反。纣王马上派人把西伯侯捉了来,把他囚禁在羑里(读有里,在今中国河南省汤阴县北)。  
西伯侯的人一看不对, 连忙组织展开了营救工作,在送了大量美女和珍宝后,纣王终于把西伯侯放了出来。噫,这段话好象似曾相似。没错,这就是夏朝末年夏桀扣放子天乙的翻版。如果纣王读过历史,他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言非虚啊。  
纣王荒淫无度,滥杀重臣,引起了正直大臣的强烈不满,王叔比干就屡次死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愤慨。纣王找了个机会,对比干说:大家都说你是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挖出你的心来给我看看。  
比干大吃一惊,连忙辩解:大王,这都不不懂科学的人胡说的呀。正常人的心脏都是没有孔的呀,有孔的可能就是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房间隔缺损。那这个人不是圣人,而是病人了。  
纣王哪里肯听,下令把比干给剖了,把心掏出来看看。就这样,一个活人就被活活的给弄没了。  
箕子听说这件事,大为惊恐,想了个折子—装疯。为了装得像一点,连公职都不要了,跑别人家去当奴隶了。就算这样,纣王也没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关了。  
这下商朝的大臣不干了,不能等着掉脑袋啊,打不过你,还不能跑吗?纷纷逃了出去。商朝这幢摩天大厦在风雨中飘摇,只待最后一击便要轰然倒下了。  
姬姓家族  
(秦穆公说:你这个人不错,我决定把我女儿怀嬴嫁给你。  重耳一听就愣了,说:怀嬴不是我亲侄儿姬圉的老婆吗?算起来是我的侄媳妇,我怎么能娶她呢?这不是乱了辈分吗?  秦穆公说:两人感情不合,已经离婚了,不存在辈分问题。我看你们挺合适的。  重耳心想:就算我和她不存在辈分问题,和你也存在啊。你本来是我妹夫,现在我若娶了你女儿,那你不成了我爸爸了?靠,我比你大了快二十岁了,这声爸爸怎么喊得出口?!)      
1、武王伐纣  
让我们把目光扯回到遥远的帝喾时代(参第一辑)。帝喾大老婆姜原在一次野外郊游时,看见地上有一只巨大的脚印,好奇地用脚去比了一比,结果怀孕生下了弃。  
这个历经艰辛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古代的袁隆平,培养出了五谷之首的稷(黄米),也因此在帝舜时被封于邰(今陕西武功一带),号曰后稷,赐姓姬,成为“四大天王”之一。  
历经夏商千年的繁衍,姬姓家族的古公继承了家族族长的位置。古公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  
季历有一个儿子,叫昌(姬昌)很有贤德,深得古公喜爱。古公说:能兴盛周的,必然是姬昌。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知道了古公的意图,就离家流浪(后面还将有专门的介绍),以把位置让给老三季历,再通过季历传给姬昌。  
姬昌继位后,成为我们前面讲过的被纣王扣押的商朝三公之一的西伯侯,他果然把周治理得井然有序,不断强盛。各地贤人纷纷前来投奔,最有名的就是伯夷和叔齐这哥俩。两人本都是孤竹部落首领的儿子,为了兄弟之间的感情,相互谦让,都不肯继位,最后双双跑来给西伯侯打工了。  
这个时候,朝中有人开始说坏话了,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之,将不利于帝。加上九侯鄂侯的事件,纣王就把姬昌召进朝在羑里软禁起来。羑里也成为世界上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姬昌在被关押期间,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而且很好地利用了这段时间,潜心研究,写出了一本后来被定为《易》的书,将伏羲首创的八卦进行了深入的演绎和深化,成为儒家经典和算命先生的教科书。  
姬昌后来被营救回国,开始秘谋反商。他任用姜子牙秘密发展军队,不断积蓄力量。可惜,大概是在监狱里生活没跟上,姬昌没能等到灭商的那一天就去世了。接替他的是他的二儿子姬发。  
据记载,姬昌仅和他的大老婆就生了十个儿子,比较著名的有:老大伯邑考,老二姬发,老三姬鲜,老四姬旦,老五姬度。但这么多儿子中,只有老二姬发和老四姬旦比较贤能(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所以,姬昌最后没有立老大伯邑考为太子,而是立了老二姬发。  
现在姬昌去世了,姬发继位,而老大伯邑考在这之前已经死了(估计是气死的,但在《封神榜》中被写得很伟大,说他为了营救父亲,亲自到商都去见纣王,结果不幸被纣王醢了,还放了掉调料赐给姬昌吃。姬昌为了活命,只能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把自己儿子做成的肉饼给吃了)。    
姬发上台后,称周武王,并追封其父姬昌为周文王,任命姜子牙为相。经过短暂的准备,准备进攻商朝。这时伯夷和叔齐站出来说话了:你父亲尸骨未寒,你就想要打仗,这是孝吗?你作为臣子,要攻打天子,这是仁吗?  
周武王态度还不错,说;两位辛苦了,还是先下去喝喝茶吧。直接叫人架走伯夷、叔齐。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  
双方经过多次激战,周师逐渐占了上风,并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朝歌,很快便抵达了朝歌附近的牧野。纣王听到这个消息开始惊恐,因为朝歌此时空虚,救援兵力尚未到达。  
无奈之下,纣王只好将奴隶武装起来,由自己亲自率领,和士兵一起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战役开始,姜子牙首先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直接攻击商军,商军阵脚大乱。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奴隶倒戈了!纷纷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史记•周世家 :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纣王一看有人反水,情知大势不妙,连忙逃回城中,把他的名牌衣服都翻出来穿上,登上当年和妲己激情燃烧的鹿台,放了一把火,自焚了。  
周武王率兵顺利进入朝歌,来到了纣王自焚的地方。周武王亲自发箭射了纣王和妲己的尸体三箭,又走上前去,用宝剑刺击纣王的尸体,然后用大斧斩下纣王的头,叫人悬挂在大白旗上。  
纣王一死,商军不再抵抗。纣王的大哥微子开,叫人拿着祭祀的器皿,赤着上身,左手牵着羊,右手拿着巴茅,跪着向前走,在商都迎接姬发。姬发一见微子开这个样子,就赦免了他,还让他继续当官。为了安抚商人,周武王还放出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  
周武王姬发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史称西周。  
(待续)  
  加油,期待下文继续精彩!:-)
  酱油党飘过~~~
  很不错
  写的太好了。。好的不得了
  期待下文~
2、周公辅政  
姬发建立西周后,大肆分封功臣。第一个受封的是姜子牙,他被封在齐(太公望)。然后把他的三弟姬鲜封到管(管叔鲜)、四弟姬旦封到鲁,并兼任西周的相国(周公旦)、五弟姬度封到蔡(蔡叔度),十一弟姬奭(读鸡是)封到燕(召公奭)。  
对子姓的后裔,周武王也没有赶尽杀绝,除了封纣王的大哥微子开为宋国之王外,连纣王的儿子武庚也允许他继承殷祠,只是让管叔鲜和蔡叔度负责监管,同时管治商朝的遗民。  
周武王姬发做完这件大事后,还没来得及享福,就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尚未稳定的王朝。他的大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但当时周成王还是个小孩子,不可能独立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他的四叔姬旦(周公旦,或称周公,即通常所说的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辅政。  
周公旦大权独揽,惹来了很多风言风语。更是让管叔鲜很恨很妒忌,他想:大哥二哥都死了,我是老三,你是老四,应该是轮到我才对呀,凭什么你爬到我上面去了呀。  
管叔鲜联合蔡叔度和武庚,起兵反周。周公旦也是经历过开国血雨腥风洗礼的人,根本不罗嗦,直接联络姜子牙派兵镇压。一番激战后,周公旦取得了胜利。武庚和管叔鲜被杀,蔡叔度被流放。  
管蔡原管辖地的商遗民被一分为二。其一:封开头我们讲过的跪着向前迎接姬发的微子开于宋,以续殷祀,把一部分遗民迁到宋国。另外,封周成王的九叔姬康于卫,是为卫康叔,把一部分遗民迁到卫国。  
叛乱平息,周公旦一边向周成王承诺会在他长大成人后把权力还给他,一边思考这次叛乱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经过反复的思考,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人们心中,没有“规矩“这方面的观念。于是,他着手创立了礼教。  
什么是礼教呢?简单地说,就是规定了人们起坐卧行、吃饭上朝、哭丧穿衣以及男女尊卑的秩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按照规定来做。  
显然,如果人们都规规矩矩、按规则行事,那么,就不会有人打架和造反了。礼仪这种东西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它可以通过约束人的行为模式而改变心性,最终维护大周朝所追求的等级秩序。周公旦的封地鲁国,就成为礼教传统的典范,虽然周公旦忙于中央事务,很少到鲁国现场办公。  
周公旦辅政七年后,将权力给回了长大成人的周成王。正所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读失,植物,古代用其茎占卜)。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周公旦也因此成为古代的一个大圣人。  
(待续)  
  不错呀,继续,
  3、旅游发烧友  
在周公旦的治理下,周朝逐渐稳定下来。周成王死,其子姬钊继位。姬钊死,其子姬瑕(读鸡侠)继位,是为周昭王,他在一次征战中不幸淹死了。    
周昭王死,其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此人当时虽已55岁,却仍然是一个旅游发烧友。他梦想游遍天下。为了能够达成心愿,他找来了一个叫“造父”的人,给自己驯马驾车。能够给领导当司机的人,肯定不是凡人,这造父不但是当时第一驯马师和首席驾驶员,而且来头非常非常大!    
造父的先人,就是当年帝舜时期的“四大天王”之一的伯益(大费)!大费被赐姓嬴,经过不断的繁衍,其中一支在商末出了一个蜚廉。此人又生有二子,老大叫恶来(请注意,此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后面还将介绍到),老二叫季胜。    
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就是给周穆王当司机的这位了。    
造父开着车(马),载着周穆王开始西游。当然,周穆王西游的目的不是取经,更不是拜佛。而且为了去见一个传说中的美女——西王母,就是传说中后来嫁给玉皇大帝的那位。    
周穆王和造父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经过艰苦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今天的中亚细亚,来到了西王母国,见到梦寐以求的美女西王母。两人在瑶池饮酒唱合,度过了一段美妙而难忘的岁月。  
(待续)  
  好精彩,剧情发展的好快啊,像走马观花似的,下面该到春秋了吧,这里的故事好像比较多。古人的名字好难读,楼主括号里的注释真搞笑。
  昏,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竟然真有其人,她是哪国的啊?
  历史的真相,期待我们来解读。知古鉴今,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进入《历史情怀看古今》群!欢迎你!
  作者:当时我没慌 回复日期: 17:16:17 
    好精彩,剧情发展的好快啊,像走马观花似的,下面该到春秋了吧,这里的故事好像比较多。古人的名字好难读,楼主括号里的注释真搞笑。     回:多谢关注。你说的剧情快,诚如所言。原因有2.一是本文的意图是梳理先秦的主线,因此不会在细节上做过多纠缠。二是夏商西周及以前的历史,本来就缺少记载,也不可能写得太多。进入春秋后,由于史料比较多,会写得详细很多,也更容易发挥,因此会写得非常有趣、幽默和精彩。你到时候可以比较一下。    作者:当时我没慌 回复日期: 17:22:03 
    昏,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竟然真有其人,她是哪国的啊?  回:西王母究竟有无其人,我们无法考证。本文是以史记为基础些的。史记和穆天子传等书中对此有记载。史记赵世家中说: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但是这个时候,国内传来不好的消息。位于今江苏徐州的东夷族徐国徐偃王趁周穆王外出旅游度假,造反了。这徐偃王也是个牛人,他也是伯益的后人。伯益的后人的一支在夏朝时被封在徐地,经过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东夷族最强大的国家。    
徐偃王的母亲十月怀胎,却没有生下人来,而是产下一个肉卵,他的父亲认为不祥,就命人把肉卵丢在水边。徐家有条好狗叫做“鹄苍”,跑到水边将肉卵衔回,咬破卵皮,卵内竟藏有一男孩,这就是后来的徐偃王。据传好狗鹄苍死后变成九尾黄龙,埋葬处被称“龙墩”,在今江苏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乡。    
徐偃王一造反,周穆王就急了,立即向西王母告辞。西王母依依不舍地唱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周穆王也唱道: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这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离别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两人抱头痛哭,留下了中西交流的最早记录(史记赵世家: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周穆王知国内情况紧急,给造父下了死命令,必须在N个工作日内回国。  
中亚细亚离陕西恐有万里之遥,以当时的条件,没有几个月是回不来的。但领导发了话,能完成也得完成,不能完成创造条件也得完成。总之,首席驾驶员造父不辱使命,不知跑死了多少匹千里马,终于带了周穆王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国内。    
徐偃王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完全没想到周穆王会回得这么快,被搞了措手不及,大败。周穆王因造父功高,将赵城赐于他,造父由此改姓“赵”(后面还会详细讲到)。    
周穆王在位55年,终年105岁,这一时期的西周,是比较强盛的,而周穆王也堪称中国最具神话色彩的帝王。他死后,其子姬繄扈(读鸡衣户)继位,是为周共王。周共王死,其子姬囏(读鸡艰)继位,是为周懿王(读周艺王),这个时候,西周开始衰落。  
周懿王死,他的叔叔,也就是周共王的弟弟姬辟方争得了帝位,是为周孝王。周孝王死,大臣们又拥立了周懿王的儿子姬燮(读鸡谢)夺回了帝位,是为周夷王。周夷王死,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厉王是个厉害的角色,他贪材好利,宣布天下山林川泽都归他个人所有,谁都不许进去打渔捕猎,这简直就是断了大家的活路,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周厉王一概予以镇压,并派了很多便衣到民间去做卧底,只要有人议论国是,说他的坏话,统统杀掉。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大家都害怕祸从口出,见了面只能相互打眼色。周厉王对大臣说:大家看看,看看,现在还有谁说我的不好呢?    
这时,一个叫召公的大臣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治水要开通河道,治理国家,就要让人民有说话的自由。不然只怕国家危险啊。  果然,才过了三年,饥饿不堪的城市贫民发起的暴动,冲进了王宫。周厉王吓得抱头鼠窜,一直跑到彘(读智,今山西霍县东北)。    
周厉王的大儿子姬静被召公藏在家中,躲过一劫。国不可一日无君,周厉王跑了,日子还得过啊。这时,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    
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这是中国最早有确切记录的年份,从此,中国的历史开始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而且再也没有间断。这大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因为与中国齐名的其他三大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字记载,或有,但记载已经湮没或部分湮没,只能靠考古学家辛苦的发掘,才能得到片断。在这之前的中国历史,很多只是推断,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但这之后的中国历史,即使记载有所偏颇,但总是有了记录,可供后人研究和判断。    
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7年,周厉王客死他乡。召公周公立姬静为帝,是为周宣王。经历了这样的劫难,亲眼见到了平民的力量,周宣王适时地改变了政策,使人民有了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而西周,也重新开始强盛,史称“宣王中兴”。  
(待续)  
4、西周灭亡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死,其子姬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    
公元前780年,陕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泾水、渭水、洛水三江枯竭,岐山崩塌。民间流传周朝气数已尽,不出十年就要灭亡。    
又过一年,周幽王在后宫时,突然看到一个绝色的美女。一问,原来是当年褒国进献给周宣王的,叫褒姒(读包四)。周幽王喜欢得不得了,马上宠幸了褒姒,不久后生下一个小孩,取名伯服。    
周幽王爱屋及乌,废了原配妻子,立褒姒为王后;并将原太子姬宜臼(读鸡宜就)贬为平民,发配至申国,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熟读历史,听到此事大吃一惊,叹道:周亡矣!旁人问为何。伯阳娓娓道来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原来夏朝末年,曾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说完留下唾液飞走了。夏王让人拿来木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     
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殷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千年来,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    
但到周厉王末年,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打开了匣子。龙的唾液流了出来,一直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入了周厉王的后宫。     
后宫有一个小宫女,才六七岁,正好碰上了那只大蜥蜴。到她成年后竟然未交先孕,生下一个小女孩。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    
这时候当政的是周宣王,此时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周宣王派人追查,正好见到一对夫妻在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    
这对夫妇见势不对,马上撤退。两人逃啊逃,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突然听到一个婴儿的啼哭。两人找到了这个婴儿,一看,是个女孩,非常可爱,要是再这样放在野外,怕很快要冻死了,于是就把这个弃婴抱着一起流亡。这个弃婴,就是上面说的碰了蜥蜴怀孕生下的女孩。    
两夫妻带着弃婴逃到了褒国,终于躲过了追杀。过了几年,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送了一些礼物向周宣王赔罪。而这些礼物中,有一件正是当年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她被取名叫做褒姒。  
伯阳说:褒姒是褒国派来灭亡周朝的,大祸已成,诸位保重啊。    
不过褒姒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人,她并不因为姬宫涅是国王,还给了她这么多好处就对他献媚,而是整天神情严肃,不苟言笑。为了能博美人一笑,周幽王可是费尽了心思。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把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条给她听,可是褒姒还是不笑。最后,周幽王想了个狠招,亲自导演了一出古代“狼来了”的戏剧,也由此葬送了西周的江山。    
周幽王带着褒姒在骊山Happy,玩到High处,周幽王居然下令点燃烽火台的烽火。附近封国国君们从梦中惊醒,以为首都有难,立即集合军队,率领驰援。    
来到京城,周幽王呵呵直笑,说:不好意思啊各位,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极端。所以点了烽火,解一下闷,解一下闷,没别的意思,各位请回吧,害你们白跑一趟,不好意思啊。    
封国国君好不容易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纷纷偃旗息鼓,狼狈而去。褒姒看到眼里,不禁嫣然一笑,这一笑使她更加美如天仙。周幽王大喜,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了这个游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这个时候,周幽王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要申国国君杀掉原太子姬宜臼,并以武力相迫。姬宜臼也不是善主,见老爹把自己贬为平民不算,居然还要斩草除根,于是联合附近的异族犬戎进攻镐京。    
周幽王不能抵挡,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但是诸侯仍然以为是周幽王相戏,都不出兵。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捉住杀死;褒姒被掳,不知所踪;镐京被掠夺后再被放火烧为平地。历史上的西周就此结束。  
(待续)  
春秋首强    
姬宜臼埋葬了老爹,自己登上了王位,称周平王。但是镐京已被犬戎破坏得无法居住,于是只好将首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因洛邑在镐京以东,故史称东周(前770—前221,共549年)。    
周平王之所以得以上台,是和各诸侯国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诸侯国中,郑国是比较强大的一个。    
郑国的开国君主叫姬友,是周宣王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在周宣王时受封于郑,为郑桓公,在周幽王时担任司徒。    
周幽王昏庸无道,郑桓公非常为周朝和自己的前途担忧。这一天,他找来掌管书籍的太史伯,分析了一通形势,然后说:王室怕有变故,您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我想去外地避祸,请您帮我出个主意。    
太史伯说:洛阳东面,黄河和济河的南面,是块宝地,可以聚集人口,只要您施行仁政,必有所成。    
郑桓公说:以史为鉴,请您预测,若周朝衰落,哪国将兴起?    
这时候,太史伯做了一个惊人判断,他说:以我之见,可能会是齐国、秦国、晋国和楚国(史记郑世家: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我们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些牛人啊。    
郑桓公暗中称赞,并开始暗地里将郑国的居民向洛阳以东迁徙。只可惜第二年,周朝就发生了巨变,犬戎攻打镐京,郑桓公没有能够逃脱,也被一起杀害了。    
而在郑国,其子姬掘突继承为国君,是为郑武公。郑武公率兵勤王,带领各诸侯击退犬戎,护送周平王姬宜臼来到洛阳。    
公元前757年,郑武公娶媳妇了。他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做老婆。不久后,武姜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姬寤生(读鸡误生)。寤生,就是脚先头后倒着出生的意思,有异于常人。这父母也真是有水平,居然这样给儿子取名字,放到现在不被人笑死才怪。    
姬寤生因为是倒着生出来的,生的时候弄得他妈妈武姜很疼很难受,所以很不喜欢他。后来武姜又生了老二姬段,很爱很喜欢,甚至想要郑武公立老二为继承人。  
(待续)  
不过郑武公不愿意废长立幼,仍然立了倒着生的老大。郑武公去世后,姬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郑庄公上台后,把弟弟姬段封到“京”。有大臣说:京这座城市比郑国的国都新郑规模还大(就像今山东青岛之于济南),不适宜封出去。    
郑庄公叹了一口气,说:唉,我也没办法,这都是老妈的主意呀。    
结果姬段在京果然不好好干,专门拉帮结派,准备谋反夺权。消息传到首都(今河南新郑),大家都劝郑老大趁早收拾了老二。郑老大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出处),现在根本不用管他。    
郑老二见大哥没什么反应,更加积极地准备起事,还联络老妈当内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准备充分后,起兵攻郑。郑老大愤然而起,把郑老二的罪行数遍后出兵。郑老二哪是对手,兵败后自杀。    
而郑妈妈偏袒老二,参与叛乱,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理应重处。虽然郑庄公很恨很生气,但鉴于其关系特殊,最后把她迁到了颖这个地方,并发誓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见到她,除非到了黄泉下(史记郑世家:不至黄泉,毋相见也)。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听到一些闲言风语,说他这样对母亲不孝顺。郑庄公有点苦恼,可是已经发誓了,总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吧。正在为难之时,有个叫颖叔考的人出了个主意,他说:这好办,你挖条地道,一直挖到黄泉水冒出来,然后你再从地道中去见她。    
古人真会变通啊,连这样的办法都想得出。于是郑庄公让人挖了一条地道,母子俩终于又见面了,不知道双方是怎么感受。郑庄公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待续)  
  这样徐偃王应该就是哪咤的后代,都是从肉卵里生出来的,有遗传!!
郑妈妈听得潸然泪下,回想起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倍感悔恨。一把拉过郑庄公,喊了声:儿呐……这场面,真是温馨无比,感人至深啊。    
从这里看出,郑老大实在是一个玩政治的人,对自己的亲人也是有一手的。在少用计谋的当时,并不多见。有这样头脑的郑老大,四处扩张,看谁不顺眼就打谁。其他人(封国)根本不是对手,郑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封国。    
郑老大甚至敢和中央政府发生直接冲突。姬宜臼在世时,念及自己的王位有郑老大和他爹的一份功劳,始终对郑老大忍让三分。姬宜臼去世后,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    
为什么是孙子继位而不是儿子?因为姬宜臼的儿子姬林的父亲姬狐被送到郑国当人质的时候死掉了。当年周平王忌惮郑老大权重,想分权给西虢公,引起郑老大的强烈反弹。为了平息事态,两国就交换了质子。    
但不幸地是,后来姬狐客死他乡啊。天子向封国派出质子,这在当时真是奇闻,也说明了郑国的强大。姬林本来就看不得郑老大趾高气扬的样子,加上老爸又在郑国做人质死了,更是对郑老大很恨很生气,免去了郑老大在中央政府的兼职。    
郑老大觉得很没面子,就发动了一次很搞笑的报复行动。他派军队到中央的属地,把熟了的麦子割了抢回来。姬林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    
在西周时,周公旦的创立的礼数是非常严格的。什么人对什么人该行什么礼,什么人能听多少人吹的乐曲,什么人该住多少平米的房子,开多大排量的车,都有严格的规定。但现在,天子的儿子要送给臣子做人质,臣子可以来抢天子的粮食,估计郑老大住的地方也比天子豪华,开的车也超标,但没有人能说什么,大周王室的尊严和君臣之间的名分开始松动了,东周已经开始 “礼崩乐坏”了。  
(待续)  
  总算能有个沙发
郑老大闹了两年,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也不抢麦子了。但周桓王姬林觉得这口气顺不了。在郑老大到中央来朝见他时,送了几车杂粮给郑老大,还说:请你收下,郑国如果有荒年时,不要再抢。    
郑老大那个气啊,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人敢这样跟他说话。但郑老大是个政治家,现在在别人的地盘,搞些口舌之争没什么实际意义,说不定还会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忍了,收了杂粮就回封国了,从此不再上朝。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桓王姬林还是嫩啊,总想占些口舌上的便宜,却可能惹来更大麻烦。但麻烦不是郑老大送上的,而是他自己找上的。因为郑老大不肯上朝,按照规定,三年不上朝就是叛逆。周桓王姬林忍耐不住,先发制人,于前707年联合了几个封国出兵攻打郑老大。    
郑老大怕过谁,马上回击。双方在长葛决战,史称长葛之战。结果中央军大败,姬林在逃命时被箭射中肩膀。郑老大没有让人去捉他,有人不解,郑老大说:笨蛋,他是国王,我是诸侯,捉到了怎么发落?    
当天晚上,郑老大派人送了很多牛羊到姬林营中,又是谢罪,又是请求赦免。姬林又气又急,却又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同意,狼狈而回。    
从这里可以看出郑老大确实很有政治头脑和姬林不顾实际情况,只为争气的幼稚。中央被地方打败,王室的权威再无。周王朝中央政府实际上已降低到跟各封国政府同等的地位。而每一个封国都是一个最高权力单位,再没有能够干涉他们的人。为了坐大,争霸战争开始了。    
而后来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让辉煌一时的郑老大黯然无光。郑老大成为一个抛砖引玉的人物。长葛之战后五年,公元前702年,公元前八世纪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执政四十三年的郑老大去世了,郑国随即衰落。这里也可以看出,把国家的强盛系于一个领导的才干是很危险的事情。同时,郑国地处中原(现在的河南),是四战之地,哪一个国家要争霸,都会先打他,确实够他受的。而下一个强者,会是谁?……  
(待续)  
齐桓首霸  
1、王位之争  
公元前697年(郑老大去世刚几年),东方的齐国姜诸儿登上王位,称齐襄公。    
齐国的先祖,是在舜帝时辅佐禹治水有功的功臣,被封在吕,赐姓姜,在夏商之际一直默默无闻,大部分后人已变成普通的老百姓。在商末出了个姜尚(从其封地,也称吕尚)。    
姜尚又叫姜子牙,在中国是个知名人物。他虽有些本事,但可能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相当贫困。后来他趁周文王姬昌出游时,装着在河边用无钩的渔杆钓鱼,引起了姬昌的好奇,上前来询问他。两人详谈后,姬昌聘任了姜子牙。所以说,应聘时,无论如何都要想点办法引起主考官的兴趣啊。    
姜子牙助周灭夏,因功勋显著,被封在齐国,成为一方诸侯。姜子牙不但打仗厉害,治国也是一好手,他采用“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使齐国迅速强大,成为东方的大国。    
王位传到齐襄公时,伴随他出场的,是超级美女“文姜MM”,她是姜诸儿的亲妹妹(同父异母),不过很怎么样的是——在姜诸儿当国王之前,他们就保持了性关系。    
当时文姜MM已远嫁鲁国,成为鲁桓公姬允的妻子。前694年,鲁桓公带着妻子到齐国进行国事访问。很不幸的是:姜诸儿和文姜晚上睡在了一起。鲁桓公发现以后,怒不可遏,马上就要回国。姜诸儿急了,派公子彭生杀死了鲁桓公。    
鲁国愤怒了。虽然力量薄弱,打不过齐国,但都做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要求惩戒凶手报仇。姜诸儿最后以公子彭生做替罪羊,杀了彭生才平息了这件事。    
过了几年,姜诸儿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姜诸儿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那野猪却忽然举起前蹄,像人一样的站起来,发出惨叫。据说姜诸儿发现这头野猪中竟有彭生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大小便失禁。等到被人救起时,一只鞋子却不见了(当时有身份的人才穿鞋子)。    
当天晚上,齐国发生兵变,但大家都找不到姜诸儿,正准备收兵时,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只鞋子,仔细找寻,后面有一暗道,打开一看,姜诸儿正在里面。众人一拥而上,将其刺死。民间坚信这只鞋子是彭生的鬼魂放在那里的。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死去,但最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由于王位出现了空缺,争夺王位的激战发生了。几位男主角闪亮登场,包括姜纠、管仲(两人是一伙的),姜小白、鲍叔牙(这两人又是一伙的)。  
(待续)  
  西会王母的好像是秦穆公,而不是周穆公
   作者:cler 回复日期: 17:04:03 
    西会王母的好像是秦穆公,而不是周穆公    
关于周以前的历史,可能有很多传说和不实的地方,因为毕竟记载太少,且难以一一考证。本文依《史记》。史记赵世家中说: 造父幸于周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因此是周穆王。
姜纠(即一般说的公子纠)和姜小白(即公子小白)都是齐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大哥荒唐的行为,以及为了掩盖而进行的杀戮,为了避祸,公子纠逃到了他母亲的祖国鲁国,而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读举国)。现在大哥死了,他们立即带领人马,直扑齐国首都临淄争抢王位。    
管仲深恐姜小白先到,就带人先走一步。在半路正好遇到姜小白的队伍。管仲也不废话,上前就是一箭。姜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地而亡。管仲大喜而逃,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姜纠,这一队人于是放慢了脚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赶路。    
谁知姜小白是一位实力派演员,管仲那一箭只是射中了他带钩(类似于皮带扣),人根本没受伤。但他在那一瞬间,咬破自己的舌头,头一扬、血一甩、脚乱蹬(可以参见现代的电影),诈死了一回,骗过了管仲,然后快马加鞭,抢先到了临淄。    
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登上了齐国王位的宝座,史称“齐桓公”(读齐环公)。      2、管仲改革  
姜纠气急败坏,救助鲁国出兵。鲁国受够了齐国的气,趁着这个乱子想报仇,这是鲁国的国君是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他亲自带兵进攻,但被齐国打败。齐国一路追杀。    
鲁庄公吃不消了,连连求饶。齐国说:饶你也可以,把姜纠人头送过来。鲁庄公没了办法,为了保命,只好杀了姜纠。    
而按照齐国的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哥拉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