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师明可夫斯基:“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老师.比如我.究竟怎样才能在

“误入歧途”的突破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误入歧途”的突破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有一次,他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老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这是一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
  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有了!”“快告诉我是什么?”爱因斯坦(急迫得再也等不下去了)地抱住老师的胳膊使劲摇了两下。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此次却做出一副怎么也说不明白的样子。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工人们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他(心里不明白,感到非常困惑,不能理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正是这样!”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工人们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走过的地面,你别想踩出脚印来……”听了老师的话,爱因斯坦沉思了良久,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指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没载入书本的东西”。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 26
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刻的闪光足迹。
)把文中两个括号内的语句分别换成恰当的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  
__________
)文中的“尖端”“歧途”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
①爱因斯坦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用流浪线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老师的答案是什么?请简要归纳后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题回答。
①这个故事表现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品质?
②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答案:解析:
(1)迫不及待 大惑不解
(2)“尖端”本指水平最高的;在短文中指问题的难度很大。“歧途”指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比喻错误的道路;在短文中指不该在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走。为了强调两个词语在短文中的特殊意思,所以加了引号。
(3)②要想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就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而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
(4)①故事表现出了爱因斯坦勇于创新和开拓的品质。
②要作出突出的贡献,就要开拓新的领域,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怎样才是开悟
&&&&&&&&&&&&&&&&&&&&&&&&&&&&&&&&&&&&
怎样才是开悟
&&&&&&&&&&&&&&&&&&&&&&&&&&&&&&&&&&&&&&&&&&&&&&&&
&&&&&&&&&&&&&&&&&&&&&&&
讲“悟”,大都想到佛,佛教的禅宗里经常提到开悟故事,但并不一定佛祖让你开悟,而是普通生活中都能让你开悟,看看下面的故事。
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有一天突发奇想地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杰出的贡献。”经常和爱因斯坦一起研究科学、探讨人生哲理的明可夫斯基被问得不知道怎样回答。
但明可夫斯基却没有放弃这个问题。三天过去了,他兴冲冲跑到爱因斯坦那里,兴奋地说:“我找到答案了!”“是什么?”明可夫斯基连说带比画,但怎么都说不明白。于是拉起爱因斯坦就往外跑。明可夫斯基带爱因斯坦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毫不犹豫地带着他走向建筑工人刚刚铺好的地面,公认大声呵斥着这两个看起来有点疯狂的人。遭到呵斥的爱因斯坦一头雾水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你这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明可夫斯基不顾别人的指责,兴奋地说:“对!就是歧途,你看到了吧,只有在这样的‘歧途’上,你才可能留下足迹!一个人只有在新的领域,还没有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足迹,而那些早已凝固很久的老地面,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就算你是神,也不可能再踩出脚印来……”
听着老师激动的话,爱因斯坦想了许久,终于说:“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爱因斯坦开悟了,从此走向了他的成功之路。
这有点象禅宗故事,禅宗里尼这么问,大禅师偏就不这么回答。像明可夫斯基一样,让你摸不着头脑当头一棒,让你自己去思考,去开悟,悟到了你就会走向正确的道路。
如有人问大安能禅师;:“三冬境是怎样的?”大安禅师说到:“千山添翠色,万树锁银花。”悟,需要你领悟,自己去思考,不断地修炼才行。爱因斯坦没有平日的学习修炼,他怎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 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这是一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正是这样!”明可夫斯基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要求:(1)请围绕上述材料立意,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告别昨天 追寻未来①红尘俗世中,得意时我们志得意满,忘乎所以,以至于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失意时我们怀忧丧志,怨天尤人,以至于愤世伤怀,一事无成。于 是,我们感到很苦,很累,很彷徨,很失意,很痛苦,而所有的这些烦恼,只缘于我们没学会告别昨天,总是对那成功的昨天念念不忘,对过去的伤心 不如意耿耿于怀,使得宝贵的今天痛苦满溢,让得意或忧伤占据,并在浑然不觉中与未来失之交臂。因此,我们为了要创造更加灿烂的成功,必须告别 昨天,追寻未来。(点题段) ②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成功失败,酸甜苦辣。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一尘不变的,这些都是我们不断 面对的情景。人生也是如此。也许我们曾经踌躇满志,豪情万丈,想大展宏图,而生活的道路却总是磕磕绊绊,崎岖不平;也许我们乐于平凡,甘于淡 泊,向往宁静以致远,而生活的海洋却总不时扬起风浪。当成长的岁月又摄下一片片谜人的风景时,昨天的失意和辉煌,都将随着翻动的日历演译成今 天的回忆。昨天的所有也成为了历史,逐渐消失在生命的跋涉里 。(分析段) ③告别昨天,我们应该告别昨天的成功和辉煌,得意和喜悦,才能开创出更加靓丽的未来。(分论段1) ④当今影帝李连杰,曾经年少有为,20 出头刚刚出道,就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连续两年中国武术冠军,转入影视界迅速以数部武打片走红,面对事 业、名利、金钱、鲜花、美酒,他如日中天,忘乎所以。但离婚再婚,流言蜚语,事业的低谷使他保持了清醒。他深思后,选择了告别明天,继续选择 追寻明天。进军好莱坞,走向世界;开创“一元基金会”,大兴慈善事业,地震雪灾泥石流灾难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他的事业不断开拓, 他的英名也不断传扬。但相反的是,很多成功的人物沉迷于故去的成功,转入低俗的生活,张柏芝,陈冠希,杨钰莹,董文华等等,事业和名声一落千 丈,身败名裂,不能不让人深思和惋惜。(实例段1)⑤我们应该告别过去的辉煌,因为那已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去不返,已变成历史不值得炫耀,“好汉不提当年勇”,一味地沉迷与自娱其中,只会导 致我们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荒芜今天的学业或者事业,而人生路漫漫,更大的成绩等待我们去创造,更多的果实等待我们去撷取。(深化分析段1) ⑥告别昨天,我们应该告别昨天的失败和挫折,忧伤和痛苦,才能开创出更加灿烂的未来。(分论段2) ⑦正当司马迁官运亨通时,一场厄运的到来,曾使他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因为李陵之祸,身遭腐刑。他痛苦,忧伤,愤怒,惊恐,面对厄运挫折, 他选择了告别昨天,为了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追天问地,静思熟虑,最终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作《史记》,流芳后世,彪炳史册。实际上, 遍观史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只有那些能够忘记昨天的厄运和痛苦的人,才能英名传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 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 发愤之所为作也。(实例段2) ⑧如果昨天曾经遭遇的是坎坷,是失败,是悲痛,是泪水,是伤心,是忧患,我们决不应该让昨天的身躯陷入今天的泥潭,否则昨天的伤感,便会 腐蚀你今天的情绪,昨天的沉重、会羁绊今天的步伐,迷失前进的方向。“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阴霾,太多的风雨,人 必须要学会告别昨天的失落,调整心态,寻求那种顿悟之后的开朗、一种重负顿释之后的轻松、一种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才能更好的生活!(深化 分析段2) ⑨沉浸在昨天,结果只是沉沦,那是起飞的梦想不会孕育在昨日。告别昨天,并不是放弃和逃避,是对生命的珍惜和重新全释。 ⑩告别昨天的一喜一悲,一得一失。既然昨天已属于过去,我们就必须放弃昨天,向着今天明天未来积极奋进,让新的黎明抹去昨天的哀愁与喜悦, 重筑一片湛蓝的天空。让新的太阳再次普照充满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前程,让新的行动来重新谱写比昨天更灿烂、更辉煌的篇章。(回扣升华段)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初一下册第五单元练习测试题
来源:互联网
作者:新东方网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题
  第五单元自测题(满分100)
  一、积累与应用(共24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苍穹(  )  俯瞰(  )  要塞(  )
  参差(  )  屏蔽(  )  翘(  )首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眼花嘹乱  无动于衷  走头无路  莫然置之
  谈笑风生  名列前矛  哑雀无声  锐不可当
  改正:___  ___  ___  ___
  3.诵读《台湾》一诗,完成练习。(共7分)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七子”除了香港、澳门、台湾外还有 、 、 。(3分)
  (2)诗中“郑氏”指的是 。(2分)
  (3)给文中画线句子划节奏。(2分)
  4.在原文中画出病句并直接改正。(3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森林正在日益萎缩。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5.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8.请再选一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并写出关的成语。(4分)
  诸葛亮 项羽 (   )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7.阅读下面材料,8.谈谈由这则材料引发的思考。(至少写出2点)(4分)
  (1)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读下面新闻,完成8—12题。(共1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文中的第一、二句是这此新闻的 。(2分)
  9.上文从两方面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10. 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3分)
  11.文中“此种情况”是 (2分)
  12.文中第⑾、⑿两句话,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其中“不料”应怎样理解?(3分)
  (二)读下面短文,完成13—12题。(共14分)
  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支吾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便索性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他们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和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
  (摘自《青年文摘》2004年第7期)
  13.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歧途”(1)指 (2)
  1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不用 B?(4分)
  A、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B、直到三天后,他才找到爱因斯坦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1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16.第7段在文中是否多余,可删去?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令我们敬佩,根据你的积累,你能再列举出一个相关事例吗?(2分)
  三、文言文(共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蕃: ②益: ③植: ④鲜:
  19.翻译下面句子意思。(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0.《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来比喻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 。(3分)
  四、作文(4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理解诗句的含义,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我美丽,因为我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第五单元自测题(满分100)
  一、积累与应用(共24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苍穹(  )  俯瞰(  )  要塞(  )
  参差(  )  屏蔽(  )  翘(  )首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眼花嘹乱  无动于衷  走头无路  莫然置之
  谈笑风生  名列前矛  哑雀无声  锐不可当
  改正:___  ___  ___  ___
  3.诵读《台湾》一诗,完成练习。(共7分)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七子”除了香港、澳门、台湾外还有 、 、 。(3分)
  (2)诗中“郑氏”指的是 。(2分)
  (3)给文中画线句子划节奏。(2分)
  4.在原文中画出病句并直接改正。(3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森林正在日益萎缩。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5.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8.请再选一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并写出关的成语。(4分)
  诸葛亮 项羽 (   )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7.阅读下面材料,8.谈谈由这则材料引发的思考。(至少写出2点)(4分)
  (1)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读下面新闻,完成8—12题。(共1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文中的第一、二句是这此新闻的 。(2分)
  9.上文从两方面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10. 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3分)
  11.文中“此种情况”是 (2分)
  12.文中第⑾、⑿两句话,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其中“不料”应怎样理解?(3分)
  (二)读下面短文,完成13—12题。(共14分)
  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支吾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便索性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他们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和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
  (摘自《青年文摘》2004年第7期)
  13.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歧途”(1)指 (2)
  1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不用 B?(4分)
  A、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B、直到三天后,他才找到爱因斯坦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1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16.第7段在文中是否多余,可删去?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令我们敬佩,根据你的积累,你能再列举出一个相关事例吗?(2分)
  三、文言文(共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蕃: ②益: ③植: ④鲜:
  19.翻译下面句子意思。(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0.《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来比喻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 。(3分)
  四、作文(4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理解诗句的含义,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我美丽,因为我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新东方中考网官方微信:XDF初中学习 (微信号:xdfzkxx)
为您提供中考满分作文、中考时间、中考压轴题、中考分数线、中考英语写作以及海量中考试题,更多关于新东方中考的精彩信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优能中学初中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中考分数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