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机智应对危险孩子暑期危险

家长必看!孩子放暑期了,这些常见危险如何避免?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孩子放假在家,可家长工作无暇看护,因此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危险情况。一丁点疏忽,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成为全家的痛。
暑期儿童走失迷路易发
每年暑期往往是儿童迷路、走失事件的高发期,因为这段时间容易成为监护的“真空期”。家长们不妨先做个小测试,看看您的孩子是否属于容易走丢的类型:
● 你是否给孩子讲过如果找不到妈妈该怎么办?(是/否)
● 出门前你是否经常提醒孩子,一旦与大人走散,必须站在原地等爸爸妈妈,不能乱走乱跑?(是/否)
● 你是否教孩子辨认警察、保安或工作人员的特征?(是/否)
● 孩子是否能清楚说出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是/否)
● 孩子是否知道找不到爸爸妈妈时应该找什么人帮忙寻找?(是/否)
● 孩子是否知道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给的食物不能吃,一定不能跟陌生人走?(是/否)
● 你们平时是否和孩子一起看过防走丢的绘本、动画或视频?(是/否)
● 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时,如果人多,你是否会拉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抱起来?(是/否)
● 带孩子去商场、超市时,你是否叮嘱孩子紧跟着大人,不能随便乱跑?(是/否)
● 你们是否在孩子的口袋里放一张有你们联系方式的纸条或使用防走丢装置?(是/否)
评分说明:每题答“是”加一分,答“否”不加分
如果得分为0-3分:你们要提高警惕了,孩子走丢的概率很大,改进吧!
如果得分为4-7分:虽然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但是还不够,加油!
如果得分为8分以上:说明你们做得不错,对孩子的保护比较到位!
有的儿童因厌学离家出走、有的儿童因贪玩迷路,年龄大致都在7岁到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数有自主行走的能力和意识,却又不一定有独自回家的能力,心智还不成熟,离家出走、玩着玩着就迷路……都是走失的原因。而暑假由于孩子放假,多数家长却依然在上班,更加加剧了孩子走失的风险!
警方提醒: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并将必要的预防知识告诉孩子非常有必要!
如何预防孩子走失:
让小孩学会拨打110
家长应教会孩子在走失后拨打110向警方求助;同时站在原地等待父母找寻或警方救助,而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对于其他救助途径,应待相关政府部门、权威机构长期研究论证,证明其行之有效后,再教授给小孩。千万不能轻信那些网传的、未经科学验证的方式方法,以免弄巧成拙。
亲子间设定“亲子密码”
除了假冒熟人诱导、送礼物物质利诱外,骗子还会利用小朋友喜欢可爱的小动物以及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诱惑他们,譬如请孩子帮忙带路、帮忙照顾萌宠等,甚至还会利用孩子天生爱玩的性格,利用一些手机游戏、iPad等把小孩带走。
家长可以与孩子之间设定一个“亲子密码”,这个亲子密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昵称。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假如陌生人以孩子父母的朋友或亲属的名义想将其带走,孩子要先问其密码,如果陌生人回答不出,孩子应尽快想办法脱身,但是“亲子密码”也要时常换。
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放上联系方式
对未成年幼童一定要尽到认真看管的责任,不能疏忽大意。最好在一些年幼的孩子身上放张写上家庭住址或家长联系方式的纸条,以便万一发生走失情况时,可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尽量别把小孩单独留在家里,外出时确保他们始终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
教孩子对陌生人说“不”
对于陌生人,无论对方用什么东西诱惑,小孩都必须坚定摇头,也不要跟他们交谈,不要说出家里的真实情况,这些都是从小要教给孩子的知识。让孩子牢牢记住父母电话、住址和工作单位全称,并教小朋友学会报警,有需要时找穿制服的人帮忙,教会小孩辨别方向。
一旦有紧急情况或遇到危险,孩子就会拨通号码找到爸妈或警察。平时,家长和孩子可按防拐骗课上的“遇上陌生人”场景,分饰角色,再一起分析当中的细节和要点,让孩子学会理解这些状况。
不可以强硬、过激的方式要求孩子:
同时,暑期也是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的高发期。大约40%的青少年出走是因为家庭原因,包括与家人闹矛盾或“小候鸟”出门找爸妈等等。另有近30%的青少年出走是因为沉溺于网络世界,不告而别去见网友。剩下30%的青少年出走原因中则以“辍学打工,想看看世界”居多。
这些出走的孩子有很多共性,他们处于青春期,思想单纯,情绪易激动,冲动之下不计后果,往往会无意识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家长在日常沟通中,不可以强硬、过激的方式要求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令孩子萌生出走的念头,要与孩子定时建立平等的沟通方式,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
注意野泳溺亡事故
陕西渭南3男孩野泳2人死亡
6月22日,陕西渭南3名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一村里灌溉主渠中野泳。由于渠深水急,下水的3名学生中,2人溺亡。而在距离他们下水点不远的地方,就竖立着“渠深水急 严禁游泳”的标识。
陕西西安12岁男孩野泳溺亡
7月2日,陕西西安一12岁男孩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涝河河道上野泳时,不幸溺水身亡。而在河道两侧,竖立着“水深危险 严禁下河”的警示牌。
警方提醒:
溺水已成为导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溺水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即溺水儿童被打捞上岸开始算起的最初四分钟,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呼吸、脉搏和心跳评估生命体征。如果有呼吸,需清理孩子口鼻中的异物和水后,观察生命体征。不要过度拍打或倒挂控水,否则可能引发呕吐,导致窒息。如果没呼吸,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两个手掌叠加,按压胸骨中下部,肩关节和肘关节要在一条直线上;
抬下颌,捏鼻子,进行通气,时间一秒以上。通气时看胸廓起伏与否;
胸外按压30次后通气1次,连续交替2次,如脉搏呼吸没恢复,就继续进行。
儿童被卡事故频发
7月25日,贵州思南一小男孩在父母外出工作后,独自在家玩耍时捡到了一个带孔的小钢片,将手指伸进后被卡。
7月24日,广西来宾一商场内,一名男孩玩耍时右手被电梯卡住。
7月23日,湖北孝感一家快递公司内,一名8岁的男孩在玩耍时,不慎将手臂卡在快递货品传送带内。
警方提醒:
暑假期间,要照看好小孩,一旦发生被卡之类的危险,一定要及时报警,如果被卡时间过长,将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注意室内安全威胁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家比在外面安全,其实家里也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和隐形“杀手”,比如高空坠落、硬物刺伤、药物中毒等,这些大多是由于家长忽视,儿童缺少成年人监护造成的。因此,国际惯例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在家。建议家长把这句话作为警示,时常提醒自己,以免这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成为事故的“导火索”。
警方提醒:
家长要叮嘱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果家里有大人,让大人来开门。如果家里没人,则坚决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家长要注意不在窗台附近放置桌椅,避免孩子玩耍时不慎坠落;
家中的小部件应放置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避免误吞窒息身亡;
一旦发生触电、烫伤等意外,家长一定不能惊慌,要妥善处理。例如,小面积烫伤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面进行降温处理,最简单办法就是用清水冲洗,如果面积较大,一定要在脱离热源的基础上尽快就医。
——内容来源公安部刑侦局、
此文章为转载,不代表本号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有违法,请与原作者联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在这里人人都是生活达人
教孩子应对危险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
  面对生活中时时处处潜在的危险,孩子们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事实上,我们长久以来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太过苍白了,甚至是缺失的。  暑假里,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安全的假期,是很多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  众所周知,孩子是国家和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孩子受到伤害,就有可能摧毁一个家庭。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这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小公主”就真的在我们的呵护与关爱下平安无事了吗?现实中一例例年幼无知的孩子被坏人伤害的惨剧屡屡上演,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幸溺于凶险的水域,即将蓬勃的青春戛然而止于滚滚车轮之下……惨痛的教训迫使大家不断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规避风险,远离伤害,尽量保护好自己?   事实上,我们长久以来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太过苍白了,甚至是缺失的。大家似乎把爱完全无私地给予了孩子,而安全教育严重缺位的爱已经偏离了爱的方向。承担着以教育和保护孩子安全为职责的教育者,长期以来却因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或者弱化了安全教育。面对生活中时时处处潜在的危险,孩子们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自身的安全无法保障,甚至受到无端的伤害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虽然每次放假,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三令五申,下发各式各样的文件与安全度假的材料,但孩子们依然对如何保护自己茫然无知,假期里出现意外的事件依然屡见报端。一系列以孩子生命为代价的教训,在一次又一次拷问着学校教育的良知!孩子们在校期间五花八门的安全教育模拟演练似乎不在少数,但由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精心组织与安排,安全演练往往变成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游戏,甚至演变成一场不伦不类的校园闹剧。这样的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假期里家长一旦放任自流或监管不力,孩子们出现意外的几率自然成倍上涨。  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孩子们在校期间应该将安全教育的功课做足。我们强烈呼吁,假期里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能够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所有教育部门与工作者都应认真履行教育职责,让孩子们真正清楚如何应对生活中潜藏的危险,切实保障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绝不能敷衍塞责、走过场、应付公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老司机大成哥带你超四川。憋说话,快上车!
成都生活,最有态度的本地生活指南
跟着帮帮超,买房不挨刀
关注热点事件,以大数据视野守望世界
传递“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正能量
提供政务资讯、党政公开、人事任免等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bluepine]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702被浏览408,313分享邀请回答488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暑假即将到来,孩子们即将进入一年中的安全事故高发期,各位家长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呢?
  每年暑假,各种有关儿童安全事故新闻都会占据各大新闻媒体的首页,总结起来主要有四大方面:交通、溺水、火灾或烫伤、高空坠落。
  交通主要包括道路安全,乘车安全和出行安全三大方面,近日就已经有儿童发生车祸和孩子在车厢内闷死的新闻了,而相当于小春运的暑假出游更是儿童走丢的高发期。
  溺水主要有孩子私自下水游泳溺亡和洪水两大方面,而儿童溺水是每年都会高频率发生的事故。
  在火灾或烫伤主要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具体体现在易燃易爆物伤及儿童,及儿童使用煤气不当和蚊香引发火灾。
  很多孩子在夏天傍晚喜欢在天台等较高地段乘凉,而缺乏安全意识的孩子很容易发生高空坠落的悲剧,还有在商场攀爬电梯等也非常危险。
  那么,面对这么多的危险因素,各位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有儿童安全专家提出以下意见供各位家长参考,希望能有效减少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和孩子约法三章
  暑假到来,家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严禁孩子在危险地段玩耍,避免悲剧发生。例如河流湖泊、楼顶天台、施工地段等。同时,可以给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有规律,学习娱乐两不误。
  二.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放假后没了学校约束,老师看管,很容易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管不顾的,因此,家长必须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比如外出要小心车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攀爬高物,用火安全,电器的安全使用等等。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孩子在玩耍或行动时就会有所顾及。
  三.家长应该经常陪伴孩子
  很多家长因为暑期工作忙而没有事件陪伴孩子,其实孩子离开学校后最好的朋友就是各位家长,如果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很容易孤单,在极端情况下,孩子就可能作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而很多儿童安全事故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四.与孩子出行要随时关注孩子安全
  有些家长会带孩子出门逛街或旅行,暑假期间各地人流量都会增加,而这也正是人贩子作案的好机会,因此各位家长与孩子出门时应该密切注意孩子,防止孩子被拐或在人群中走丢。
  五.给孩子佩戴360巴迪龙儿童手表
  儿童手表各位父母都已经不陌生了,360公司旗下的巴迪龙儿童手表一直被誉为全国第一儿童手表品牌,在保护儿童安全方面做得特别突出。
  旗下巴迪龙儿童手表5/5s拥有的六重定位、安全护栏、一键报警、蓝牙防丢、实时动态定位、降噪音频技术等等样样俱全,且性能远超其他各大品牌,智能小伙伴巴迪龙的智能问答更是让儿童手表真正成为了智能产品。
  旗舰版巴迪龙儿童手表5s还有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并配有一键美颜和多款萌拍特效,让孩子不再缠着父母要手机。业内首创的2C快速充电技术让手表充满电最多只需1小时,充电10分钟就可以使用8小时,大大提高了儿童手表的续航能力。
  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360还推出了一款公益新品,巴迪龙儿童手表SE。巴迪龙儿童手表SE在功能上能与其他品牌六七百的儿童手表媲美,打电话、定位、安全区域、一键报警等功能都有,且手表仅售199元。360还承诺每售出一台巴迪龙儿童手表SE就捐赠3.6元给贫困地区的儿童,5月底就已经捐赠了36万元。
  暑假是每个孩子都向往已久的假期,但这个令每个孩子都开心快乐的假期同时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留守儿童。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暑假,给自己一份安心,各位家长一定要小心防范,让所有安全隐患远离孩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文章排行||||||||||||||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2 拂晓报
安全事故暑期多发 家长多注意潜伏在孩子周围的危险
【编者按】 卸下沉重的书包,孩子们开始享受悠闲的暑期。暑期是快乐的,但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历年来,多起青少年安全的意外事件,令人扼腕痛心,给幸福的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怎样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的暑期安全,也是家长们在假期里的必修课。记者近日就假期里孩子身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了一番调查,希望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个醒。
溺水 藏在水中的大隐患
水对孩子的吸引是不可抵挡的,纵然每年学校、媒体等都对学生进行防溺教育和提醒,但仍有孩子因溺水而失去花季生命。特别是近几年,宿城三角洲公园先后发生数起溺水伤亡悲剧,但人们并没有警醒,仍有不少游泳爱好者包括未成年人到公园“涉险”。
据市广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三角洲生态公园人工湖正常时水深是2.53米,汛期会达到3.5—4米,在这样的深水区域游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公园设置了警示牌,也有工作人员巡逻,但是一些学生根本不听劝阻。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该负责人提醒市民尤其是广大学生,千万不要擅自下湖游泳,应前往正规安全的游泳场所。
“每年暑假都会听到小孩溺水的新闻,基于前车之鉴,我在假期一开始就告诫孩子,如果想和同学去游泳,一定要去有专人看护的正规游泳馆,不能去三角洲公园人工湖或其它不安全的沟河。”市民王瑞说。
据市第四小学负责安全教育的唐虎彪老师介绍,每年入夏,学校都将防溺水教育列为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宣传栏、宣传画、黑板报安全知识等各种形式,反复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放假前还向广大家长发出《致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假期里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暑假期间,家长应对孩子多一分关注,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唐老师说。
市教育局安全科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学生,不要私自到水库、江河、废弃水塘等危险水域游泳;不要在无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或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池塘戏水玩耍;不贸然施救落水人员,一旦发现同学下水游泳要及时劝阻,并迅速就近呼救,请有救护能力的人来进行救护,或打“110”救助,防止连锁溺水事故的发生。
市消防支队也呼吁,有关部门应及时派专人将丢失井盖的水井修复,或对那些已经废弃停用的水井进行填埋处理,防患于未然。
交通意外 车来车往防不胜防
除了溺水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少年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相对淡薄,也缺乏自我保护技能,道路交通事故成为威胁孩子生命安全的第二大隐患,因此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刻不容缓。
7月8日,在宿城宿怀路和浍水路交叉口,一名10岁儿童在横过马路时,没有注意看来来往往的车,被一辆转弯行驶的小轿车碰倒,造成腿骨骨折。作为小学生,由于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行走规则及机动车的行驶特点不明确,更不明白违反交通法规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同时,部分家长不能率先垂范,有的接送孩子时不走非机动车道,随意闯红灯、攀爬栏杆乱穿马路;有的逆向行驶,与机动车争道抢行;还有的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丁曼
① 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拂晓报官方微信
皖北晨刊官方微信
宿州汽车官方微信
宿州金融官方微信
宿州房产官方微信
视觉·图片
砀山县:12万亩黄桃开始上市少儿艺术大赛宿州赛区选拔赛圆满收官宿城灵磬路即将建成通车&少儿艺术大赛宿州赛区再掀高潮埇桥区:避雨葡萄效益高宿州市直机关“一先两优”受表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应对 小学家长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