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本地三本在北大读书的体验知乎是一种什么体验

读三本书 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_中国作家网
读三本书 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
来源:光明日报
  卢新华&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出版发表过短篇小说《伤痕》、中篇小说《魔》《细节》等,一九八六年出版长篇小说《森林之梦》,二○○四年出版《紫禁女》,二○一○年出版《财富如水》、二○一三年出版《伤魂》。
  演讲人:卢新华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时间:二○一五年十一月
  主持人(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历经伤痕,不忘初心。“伤痕文学”开创者卢新华,应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之邀,今天来给我们讲述自己 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197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有两篇文章是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因为它们对当时的思想启蒙作用非常大。第一篇是 日,登载在《光明日报》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开启中国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河;第二篇是三个月以后的8月11 日,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的短篇小说《伤痕》,由此开启“伤痕文学”流派,并激发此后的先锋文学等。作者卢新华当时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24 岁。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种种因缘使我第二次来到北师大,与大家分享我这些年一些文学方面的经历和感悟。在此感谢促成这次讲座的王长潇教授和万安伦教授,还有我的同学尹学龙先生。我的讲座题目就是“读三本书,走归零路”。
三本书主义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论三本书主义”,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副刊。为什么会想到写那样一篇文章?这要追溯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广 为批判的一个口号叫作“一本书主义”。是说一些作家在一本书成名以后,就不再写了,从此躺在上面吃一辈子。于是,当我的短篇小说《伤痕》于1978年8月 11日在上海《文汇报》问世并引起轰动后,便也有人私下对我说:“你可是‘一篇短篇小说主义’呀。一篇《伤痕》,便开创了一个‘伤痕文学’流派,从此青史 留名。”
  《伤痕》的确曾经给我带来了许多的荣誉和光环。作为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我在写作《伤痕》不到一年后,便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第四次 文代会作家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代表,受到党和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并在茶话会上与同桌的胡耀邦先生有过深入的交谈。此后,又被推举为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 委……
  但我的文学道路和人生是否也就从此与《伤痕》共进退,成为另一个版本的“一本书主义”呢?这引起了我多方面的和长时间的思考。最终,我从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了“读三本书,走归零路”。
  许多人乍听到这个话题都忍不住问我:“你说的是哪三本书啊?能否开个书单?”
  我只能对他们笑笑:“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是三本大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当然,也可以是一本叫 ‘书本知识’,一本叫‘自然与社会’,一本叫‘自己的心灵’。”而如果遇到有对佛学感兴趣的朋友,我也会对他们说“一本是‘文字般若’,一本是‘实相般 若’,一本是‘心灵般若’。”
“毒草”与《伤痕》
  一个人一生中会读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书,哪些书会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跑到你的手中,哪些书又偏偏与你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冥冥之中似乎是有 个定数的。但以我们有限的生命长度,究竟怎样去面对那些几乎是无限的汗牛充栋的文库,并作有选择性的阅读呢?我的体会是:除了兴趣和爱好外,首先要选择那 些业已被许多代人认可了的经典。
  这让我想到了《伤痕》的写作,它当年主要是以它清新而不加矫饰的文风,真挚而热烈的情感,以及比较深沉和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无数读者的。
  今天的读者对这样的作品司空见惯了,但对于一个当年全国人民每天只能看八个样板戏的时代,一个奉“三突出”创作原则(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 物,所有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所有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为金科玉律的时代,一个视写中间人物、写人性、写爱情、写社会阴暗面为大逆不道的时 代,要做到这点确实是很难的。所以,我很感激在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上天竟然让我有机会读到那些曾经被作为“毒草”加以批判的中外文学名著。
  我小时候其实是个比较贪玩的人,对读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初中时期所读的有印象的书大概也只有《欧阳海之歌》了。我那时最感兴趣的事是上山打鸟、下海游泳,最大的理想也就是能像雷锋那样,做一名汽车兵,驾驶着解放牌大卡车自由自在地奔东跑西。
  因此,若论自觉地有意识地读书,我还是从插队落户时开始的。离开家,离开父母的庇护,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锄起锹落,挥汗如雨地“修地 球”,不是期望太阳晚些升起,就是盼着日头早早落下。这样,拼死拼活做了一年,却发觉还养不活自己,于是才感到了前途的渺茫,很想寻到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命 运的道路。这时,要好的朋友圈里恰巧有人在传阅《青春之歌》和《三家巷》,我便也找来看了。从此,对文学发生了兴趣。
  但我真正喜爱读书,还是始于1972年参军入伍以后。那时,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常常会放弃玩牌、逛街或串门看老乡,而是找个安静的地方读 书。除了读领袖的著作外,我那时也读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以及《形式逻辑》之类的书。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鲁迅的小说,他的《呐喊》和《彷徨》我读了一遍又 一遍。我们部队的驻地是山东曲阜,七五年批林批孔时成了一个热点城市,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新闻单位不断有记者来采访、拍照 片,还看见过航拍的直升机。后来评法批儒,部队又抽掉了不少干部和战士去邻近的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与教师、学生、工人和农民一起编译相关政治宣传资料。我们 有一位副连长就这样利用工作之便,不断地从曲阜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借回来一些我过去闻所未闻的“黑书”和“毒草”,说是供参考和批判之用。他知道我喜欢读 书,所以也经常和我一起分享那些书籍。我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真正接触到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批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巴金的《家》《春》 《秋》,茅盾的《子夜》以及莫泊桑、契诃夫、雨果、都德、托尔斯泰等的著作。这些作品像是在我头顶开了一个巨大的天窗,让我第一次看到了艺术的蓝天。相较 于曾经读过的《欧阳海之歌》《艳阳天》《金光大道》等文革中风靡一时的作品,我这时才明白什么是经典,什么是艺术的震撼力。于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如果将来 我要写小说,这些外国名著以及鲁迅先生的作品,才是我要学习的榜样。也明白了,读书必须有选择性地加以阅读。因为读什么书你就会受到什么书的影响,如果我 们不读那些经过历史的反复检验是经典的好书的话,阅读不仅会是浪费生命,我们的人生甚至还可能会被诱导到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去。
  进入复旦后不久的一天上午,老师给我们上作品分析课,特别提到了许寿裳先生在评鲁迅《祝福》时说过的一句话:“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 毛,而惨在封建礼教吃祥林嫂。”这话当时简直就像一道闪电一样贯穿了我的整个身心,脑海里马上就蹦出一个十分相近的命题:“‘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和中国 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破坏,绝不仅仅是将国民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更重要的还是给每个人的身心都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痕。”下课以后,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个 悲剧的雏形猛然跃入脑海:“文革”中,一名积极要求上进的女青年,因为母亲被打成叛徒而决定与其划清界限并离家出走。一别九年后,母亲的冤案得到昭雪,她 才踏上归途。然而当她赶到医院见母亲最后一面时,却已是阴阳两隔……
  《伤痕》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说读《伤痕》的泪可以流成一条河,也有一些文艺大家的评论文章则特别指出《伤痕》突破了 这样,突破了那样,例如写爱情的禁区,写中间人物的禁区,写人性的禁区,写社会主义时代悲剧的禁区等等。但就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言,我其实一点也没有 突破。因为我知道,我所有的只是继承,是越过“文革”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直接师承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以及19世纪俄国和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的文风。 所以,乍看起来倒又是突破了。而这得感谢因缘际遇,我在那个摧残一切文化的时代竟然还有幸读到了许多称得上是经典的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名著。
  然而,当我坐在大二的教室里读着《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有关我的篇章时,却开始思索起另一个问题:《伤痕》以及由此产生的“伤痕文学”流派的 社会意义,我心里已经比较清楚了,但《伤痕》对我个人又有些什么意义呢?上天为什么偏要选择我来充当这样一个执笔者的角色呢?这种自我追问一直纠缠着我, 并贯穿了我的整个学习生涯。直到大学毕业后,系里管分配的张老师找我谈了三次话,告诉我《人民日报》点了我的名要我时,我才自觉着自己走到了一个人生的十 字路口。如果走进这个门去,我知道《伤痕》对于我的意义,真就成了一块敲门砖,帮我敲开了令许多人所羡慕不已的大门。但我心里朦朦胧胧地又感到,上天让我 在24岁第一次写小说就能引发声势浩大的“伤痕文学”,目的和意图似乎并不是要为共和国增添一个可能永远只有“一肚子牢骚”的庸人或庸官,而是希望我能沿 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道路走下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阅读自然和社会
  既然确定了我是属于文学的,就要从文学的角度来对自己的人生做整体的规划。我开始认真思考一句古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论及的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法乎自然”的观点。
  “读万卷书”,我从进大学以后就开始身体力行了。因为“文革”荒废了十年,毕竟少读了许多书。所以,我那时一边努力完成学业,一边勤奋写 作,其他时间就是“恶补”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莎士比亚的、狄更斯的、加缪的、卡夫卡的、海明威的……我一路亲近过去。为了系统地阅读古 文典籍,我还请老师帮我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包括《左传》《史记》《昭明文选》等。记得啃读《昭明文选》中的那些汉赋时,曾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 此同时,我还利用课间或饭后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一本接一本地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也渐渐地也体会到, “行万里路”“法乎自然”,其实也还是在读书,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用眼、用脚、用心来阅读“自然和社会”这本无字的大书。这也是一本“实相之书”。某 种意义上,比较起前一本书,它对我们的生命会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说的“书本知识”无非是前人或别人观照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和自然的生命体验,是他们思 考的结晶,这些可以给我们的生命以启迪和借鉴,但它绝对代替不了我们的生命本身。人类的思考可以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缜密,人类的书籍也可以堆 集成一座座高山,但一旦没有了“自然和社会”作为人类思考的对象,人类所有的书籍必定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自然和社会”才是那本最原初的 书,而一切“书本知识”只能是它的摹本或拷贝。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便自觉地在读“自然和社会”上下功夫。
  留意到自己的履历“工农兵学”唯独缺商,我在文汇报工作两年多以后,毅然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嗣后,又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不仅在美国蹬过三轮车,卖过废电缆,做过图书公司英文部经理,还在赌场发过牌。
  1998年,我出国后所写的第一部小说《细节》在国内发表,《钟山》杂志社在复旦召开研讨会时,曾来了不少媒体,其中有一位上海《青年报》 的记者回去以后写了一篇新闻稿:《昔日名动一时,今日赌场发牌》。我有一些大学老师和同学看到后给我打电话,替我愤愤不平,说,“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写?” 我听了,却安慰他们说:“怎么不可以?他们没有说错啊,昔日名动一时,今日赌场发牌都是事实呀。”但我心里知道,国人是很难把作家和一个赌场发牌员联系到 一起的,都以为我是在美国实在混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去赌场发牌的。其实他们不知道,去赌场发牌是我经过认真思考后的人生抉择。他们也不会知道,我虽然每天 在赌场发牌,但我同时也在阅读。发牌员每天差不多有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所以,我每天上班去时身边都会带上一本书,有时是英文小说,有时是哲学著作,有时 是宗教经典……轮到我休息的时候,我就会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悉心阅读。我有一个朋友,是作家峻青的儿子,有一次带了一群人来赌场,看到我坐在那里专心致 志地阅读《金刚经》,大叫起来:“哇,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么乌烟瘴气的赌场里面,还有个人坐在这里读佛经!”
  然而,他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我在赌场工作期间最主要的阅读其实还是在牌桌上发牌的时候。每一张牌桌都是一本充满了人生玄机的无字 的书。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作“赌桌上选女婿”。我每天阅牌、阅筹码、阅人无数,不仅逐步加深了对人性的了解,同时也一点点领悟和体会到了财富的“水 性”:&一枚枚的筹码便是一滴滴的水,一堆堆的筹码便是一汪汪的水,一张张铺着绿丝绒的牌桌则是一个个的水塘,而放眼整个赌场,就是一个财富的湖泊了。我 坐在牌桌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张三的面前堆满了筹码,可不一会儿却都转移到了李四的面前,而李四如果不能见好就收,那高高摞起来的筹码很快又会没入它处…… 从这里,我懂得了财富之水不仅会流动、蒸发、冻结,同时还能以柔克刚,藏污纳垢。所以,阅读赌桌这本无字之书,最终也促成我写了《紫禁女》和《财富如水》 这两本有字之书。
  当然,读“自然和社会”这样的“无字之书”,最重要的还不是帮助我们写成有价值的“有字之书”,而是直接作用和帮助我们的人生。老子在《道 德经》中说:“为学日渐,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说的是做学问应该是多多益善,而为道则必须反其道而行之,需要放下,再放下,丢弃,再丢弃。
  我初到美国时,是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读书。第一年只有学费减免,生活费还要靠自己挣。这时我了解到,学校附近的西木镇(人 称小巴黎)有十几家电影院,几十家餐馆,又有许多购物场所,每逢周末便游人如织,但因为区域比较大,游人光靠两条腿走路还是有许多不便之处,于是有一对犹 太裔夫妇看到这里面有商机,就开了一家三轮车公司,来帮助游客摆渡和观光。他们招收的员工几乎清一色的是我们学校的大学生,且以白人为主,我是唯一的亚 裔。记得第一天我去上班,从晚上六点半等到快十点了,也没遇见一个人要乘我的三轮车。正在后悔和懊恼之际,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喊“Taxi!”我环顾左右, 并没有看到身边有出租车,再望过去,发觉那人站在对面街口正对着我大喊“Taxi!”我就指指自己的脑门问他;“Me?”“Yes,Yes,Yes!”他 连说三声。我这才明白,三轮车原来也可以当出租汽车用的,就赶紧把车骑过去。这是一对夫妇,两个大胖子,他们说今天是他们结婚十周年,想到母校校园走一 走,怀怀旧。我听罢心里既喜且忧,喜的是我终于有了第一单生意,大概可以挣到十块美金,忧的是这两个胖子的分量加起来可能会有四个我重,而且,去校园的路 又都是上坡……那真是一段特别漫长而遥远的路,每一脚踩下去几乎都要拿出吃奶的力气……所以,当我将他们送到校园内他们指定的地点时,感觉着浑身上下几乎 都被汗水浸透了,没有一块干的地方。下车后,那女的先问我:“How&Much?(多少钱)”我就狠狠心,说“25美元!”女的二话没说就开始掏钱,男的 见状,也开始摸口袋。就在女的递给我25美元的当儿,男的也将20元一张的钞票放到了我的手上。我不明就里,以为是男的小气,只肯出二十,就很坚定地对他 摇了摇头,“No,Twenti-Five!(不,25)”男的一愣,跟着冲我笑笑道:“No,This&Is&your&Tip。(别误会,这是你的小 费)”。声音虽轻,却如雷贯耳,给我以极大的震撼!也完全颠覆了我从前的教育中得到的有关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印象。忽然想起毛泽东曾经在《别 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过的话――“我们要把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区别开来,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区别开来……”当时心里真想 大喊一声:“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值得我永远感恩的人、事和物,三轮车就是其中之一。我骑着它不仅找到了一条养活自己的生路,同时它还成了我的 一个“流动书亭”,我通过它开始了对美国社会的阅读,并迅速融入美国社会。在这过程中。我的英语口语水平不仅得到很大提高,身体经过日复一日的锻炼也变得 越来越强壮。但更重要的是,蹬三轮车这件事,它帮我真正做到了“放下”。因为自从写了《伤痕》以后,我身上汇聚了太多的荣誉的光环,已然让我滋生出种种 “虚骄”之气。但我通过读佛经了解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篇《伤痕》,其实也是众缘成就的产物。没有“文化大革命”,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那样 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我就不可能想到去写《伤痕》;而没有班级里办墙报,没有墙报主编将它放在头条,没有女生们所流的泪水,没有《文汇报》编辑的慧眼,没有 发表前教育界、文学界、新闻界比较一致的肯定和支持的意见,《伤痕》大约也不会如愿发表,或许至今还锁在我的写字台抽屉里。
阅读心灵,勇于归零
  荣誉的光环尽管让人很受用,却也是具有重量的人生包袱,一个人只要背上它,游泳肯定游不远,登山肯定登不高。因此,我开始经常提醒自己:人生的路上,你得经常学会将自己归零。
  有一次,在国内参访一座佛寺,赫然看到一处牌坊上书“回头是岸”几个大字,我曾为其配过一个对子,叫作“放手如来”。后来,再见到“觉海无涯放为舟”这句古训,我也曾为它配了一个下联,道是“悟山有顶弃作杖”。
  “放”和“弃”,这两字从此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在读“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这两本有字和无字的书之外,更重要的还要经常地、反复地、不间断地阅读“自己的心灵”。
  释迦牟尼出家后,苦行、托钵、化缘,但一直未能证道。最终,还是在菩提树下仔细阅读“心灵般若”,才得以觉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鲁迅先生则说:“我时常解剖别人,但更多的是更严厉地解剖我自己。”自然和社 会,乃至整个宇宙的映像,从根本上来讲,都是我们个人心灵这面镜子的折射。世间的万事万物,万千变化,如果不能与我们内心的宇宙相接,相沟通,是无法利益 我们的人生的。所以,历来的能称做大师、大家的人们,“为学”的同时也在“为道”,“外求”的同时也在“内省”。而一个能对世界文化作出伟大贡献的民族和 国家,也必定是一个十分注重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我前两年曾写过一篇小文《自家的车库自家清》,说的是我在洛杉矶家附近散步时的一点感想。洛杉矶的居民区多数都是一栋一栋的小别墅,通常家 门口有一片草地,绿茵茵的。从马路上看过去,房子的左后方通常都有一个车库,而且这些车库的门还经常开着。我经过时常发现里面并没有放汽车,而是堆着破桌 椅、旧板凳、生了锈的割草机,以及纸箱子、废弃了的床垫子等等。我纳闷,车库本是用来放车的,可家家户户的宝贝车子――其中不乏奔驰和宝马,为什么却都停 放在坡道上日晒雨淋呢?
  由此想到人类的精神领域其实也充斥着这样的景象。
  我们人类的心灵其实也有个“车库”,世人也习惯了经常往这个心灵的“车库”里堆垃圾,最常见的便是“五欲”的“财色名食睡”。结果,便是善 知识的阳光再也射不进来,智慧的奔驰、宝马车也放不进去了。美国人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有时也会在门前的院子里插一块木牌,上书 “Grage&Sale”(车库杂物甩卖)几个字,然后将车库里连同家里储藏间用不着的杂物都搬到门前的草地上甩卖。经过这样一些清理,车库间的垃圾少 了,可利用的空间也大了。但遗憾的是,我还是很少看到有人往车库里放汽车,多半不过是以新的垃圾取代旧的垃圾……
  这些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便是“雾霾”。天上的雾霾究竟都是从哪儿来的?当然,你可以说是建筑灰尘、煤灰、二氧化碳等等的过度排放 造成的。这当然没有错。但为什么会过度排放呢?还是利益的驱使,物欲的膨胀。所以,从本质上讲,一切天上的雾霾其实都是人类心灵雾霾的折射。只有当人类的 心灵不再为尘垢所蒙蔽时,那一片湛蓝湛蓝的天空才会对人类重新开放。
  故而,相较于读“书本知识”和“自然和社会”,读好“自己的心灵”当是人生的要务。当然,这三本大书也不是可以割裂开来读的,我们读“书本 知识”的时候,必定会联系到“自然和社会”,我们读“自然和社会”时,常常也需要通过读“书本知识”来对自己的人生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热衷于写书的。搞文学创作的会写,搞学术的会写,学文科的会写,学理科的会写,有想法的会写,无真知灼见的也会写。这 些书将会充斥自己和别人书房,也会摆满书店或图书馆的书架……但有一本书,我们每个人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无论学霸还是末学都一定会写的,而且是一个共同的 主题,那就是有关我们各自人生的书。这本书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写,却绝不会雷同,一本书一个面目,一本书一种趣味,一本书一种精神。
  我真诚地祝愿所有能见到或听到我的这段文字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都能写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这本大书。有这本书垫底,我们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也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我们名字的好书!
  人生就是一本大书,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本大书。我还是很相信文以载道,这是衡量文学的千古不变的准则。谢谢大家!
  (感兴趣的读者请在微信公众号中留言并写清地址,前20名将获赠卢新华著作一本。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王照宇、李玮对本文亦有贡献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读过二附初中的能否出来说说感受? - 桂林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桂林人论坛
标题: 读过二附初中的能否出来说说感受?
作者: 浊酒俗客& & 时间:
标题: 读过二附初中的能否出来说说感受?& & 刚看了个帖子,里面有个表格,其中一项内容记载二附初中毕业400人,高中招300人,这就意味着原来在二附读初中的学生有25%不能升入本校的高中部。
& & 这25%的学生感受如何?75%继续在本校高中部学习的学生,离开了你们的那25%同学后来还跟你们经常联系吗?他们离开的感受如何?现在感受如何?
作者: jacky& & 时间:
2附的初中是搞钱的,别指望有好老师带~~~~~
唯一的优点是桂林的60%的好学生集中在那个环境里面,学习风气好些,校风好些~~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小孩自己读书的能力怎样,如果在小学是中等偏上的成绩,那就别花这个冤枉钱了~~
作者: 香山水& & 时间:
那些人离开了不就离开了,有什么好留恋的啊!初中同学现在你还能想起几个?更不用说小学、幼儿园了!
作者: a099009&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a099009 于
14:30 编辑
作者: 金阳1&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金阳1 于
13:21 编辑
公办中学初一的学生英语课还在朗读“沃茨得屎”的时候,二附初一的学生已经在课堂上看好莱坞英文原版大片。
作者: ztzt68& & 时间:
问: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3年招生计划如何?怎样招生?
答:我校今年初中拟招收15个班,其中拟面向桂林市区招收8-10个班,桂林市十二县及其他地市招收5-7个班。今年高中高一新生拟招收8个班,其中6个班从我校初中毕业生中招收,拟对外招收2个实验班。初一、高一新生均择优录取。我校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拟招收两个高中补习班(文科、理科各1个班),要求高考成绩在二本以上(含二本)。招生班额及人数,以桂林市教育局审批结果为准。此外,我校举办的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实验班继续面向有志报考美国名牌大学的初中毕业生招生,要求通过相关的英语测试。
从2013年的二附答问看,2013年招收了15个班,约900人,只有6个班能直升二附高中,也就是约360人,那么在本校的招收率约为40%,除非三年后高中大力扩招,否则离开的就不是25%,而是60%,很残酷啊~~
作者: 枫枫夜& & 时间:
那些人离开了不就离开了,有什么好留恋的啊!初中同学现在你还能想起几个?更不用说小学、幼儿园了!
作者: 一尘& & 时间:
ztzt68 发表于
问: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3年招生计划如何?怎样招生?
答:我校今年初中拟招收15个班,其中拟 ...
其实啊,一本、二本、三本升学率的决定因素还是在生源,也就是学生的质量!大家算算:二附、一附、十八中、桂中高一所录取的初中毕业生成绩至少80%甚至90%以上是一等生。今年算是高考最好的一年,二附一本率近90%、十八中60%多、桂中和一附接近50%。这样看,只有二附的一等生基本上都是一本,其他三所学校并不是所有的一等生都可以考一本,而且还有不少比例仍然只能是二等!
再看看中山中学:据分数条统计 ,2013年高考 ,我校一本上线23人 ,上线率5.96% ,二本以上上线221人,上线率57.25% ,三本以上上线357人 ,上线率92.48% ,均超额完成任务 ,其中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大家知道,中山中学录取的大多是二等、三等,最低四等。
从以上数据分析:初中毕业二等三等的学生大多在高考对应二本三本,而能够超水平发挥考上一本的可是寥寥无几啊!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小孩中考三等甚至四等,算你有本事,弄到四所重点高中借读,其结果,大多数还是跟在中山中学就读一样考个二本或三本。借读,确实值得好好抉择!
其实,能力就在那里,指望通过三年所谓优质教育就有质的变化,实在不现实!我们应该承认人的天赋的确是有差距的,后天的努力并不是可以完全消除的。但是,我们做父母的,明明知道自己小孩天生就是猫,却总希望突然有一天就变成老虎了!
作者: 一尘& & 时间:
中考一等是8%,二等9%,三等10%。应该说,三等以上都算是优秀!但现在是没有考上一等,没能进示范性高中,父母就认为是失败,跟别人都不好意思谈起!对小孩太残酷了!想想我们自己吧,一个单位领导就那么几个,我们没当上领导,难道就不活了?我们美其名曰希望孩子以后超过我们,但我们有时候期望值实在是太高了!孩子怎么能承受!
作者: bglming& & 时间:
很多家长不明白那1%的天赋是最重要的
作者: 真大脚丫& & 时间:
bglming 发表于
很多家长不明白那1%的天赋是最重要的
汽车能开得多快,只有把油门踩到底才知道。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天赋的重要,是不把油门踩到底,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有多高!
作者: 就是看一看& & 时间:
天赋固然重要,但良好饿环境绝不可少。特别是对小孩来说。还有一个就是教育资源,为什么好的老师这么吃香?
作者: 就是看一看& & 时间:
在现在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我不认为1%的天赋能起到更本性的作用。
作者: 小玉儿99999& & 时间:
其实啊,一本、二本、三本升学率的决定因素还是在生源,也就是学生的质量!大家算算:二附、一附、十八中、桂中高一所录取的初中毕业生成绩至少80%甚至90%以上是一等生。——先生,你这句话不对!
请看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newgx4c3bd15d-.shtml2010年一附、十八中、桂中高一所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的学区生情况,这3所学校一等生的比例有80%-90%那么高吗?
作者: 小玉儿99999& & 时间:
一本、二本、三本升学率的决定因素还是在生源,也就是学生的质量!——您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因为二附、一附、十八中、桂中都有非常优秀的老师,学校的高考成绩不能忽视学生的总体水平!
作者: ztzt68& & 时间:
一尘 发表于
其实啊,一本、二本、三本升学率的决定因素还是在生源,也就是学生的质量!大家算算:二附、一附、十八中 ...
“二附、一附、十八中、桂中高一所录取的初中毕业生成绩至少80%甚至90%以上是一等生。”这话不对,除了二附,其他三所高中必须要招收将近50%的学区生,而且甚至是要求降两档招收
作者: 就爱斗地主& & 时间:
身边就有在桂林读书回县里高考的,那些学生和家长怎好意思出来谈感受哟
作者: 大福田& & 时间:
十多年前读的了
作者: 秋天一号&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秋天一号 于
10:27 编辑
在二附育才校区的旁边有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屋(2008年新房),本打算装修好后自己居住滴,现想租给二附陪读的家庭,二附的家庭租住的时间相对长些.这样可以省点心.具体地址:在七星检察院的那个红绿灯往北走大约两三百米,空明东路12号,单位的家属住宿小区.65平米,三楼,电器齐全,两间卧室都有空调,整体衣柜.整体厨柜,汽车可直接停放楼下,租金1000,,,
作者: 亚天地& & 时间:
人是需要自知之明的,明明知道自己小孩天生就是猫,却总希望突然有一天就变成老虎了!有意思......
作者: 雪中精灵& & 时间:
其实1%固然有一定作用,我个人觉得学习环境和氛围更重要些,也包括学校管理者的水平和制度及学生的素质,二附出来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有一定区别。希望以后有更多好学校让孩子们选择并为此努力。
作者: 琴去弦空,&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l11&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lxl11 于
15:04 编辑
二副初中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学习习惯好,或天赋好此类不会高于百分之一,或加外面学或有外面的人指导,全靠老师的话,呵呵,想拔尖没门。有些老师事业心不强,好老师也有,看个人运气了。一句话,进了二附,想学好,还是要靠自己
作者: ztzt68& & 时间:
是啊,高昂的学校再加上不菲的培训费,如果将来孩子找不到个好工作,这钱啥时能挣回来啊~~~
作者: 被风吹飞的麋鹿&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泰山大虫& & 时间:
认识好几个花钱读二附的,有高中没考上的,有没考上示范高中又花钱读二附高中,结果大学又没考上,就又花钱去国外读大学的。其实天赋最重要,家长好面子,不肯承认罢了,不过话又讲回来,现在独生子女,花钱了孩子没读好书自己也心甘了,要不然又要自责了,当然,这一切钱是基础。没钱啥都不要想。
作者: jack船长& & 时间:
师傅领进门修行者个人
作者: greenj1932& & 时间:
400人是直升考进高中部的,其他直升考没考上的如果中考考到1等,也可以读二附高中,算直升考E等,11000一年
作者: ztzt68& & 时间:
你的意思是说,现在二附初中部有15个班,按招生计划高中只招8个班,其中6个班是对内的直升班,其他2个是对外的实验班,15-6=9,剩下的9个班大约540人中考没考上的也能读二附?那这540人高考成绩算不算到二附头上啊,今年二附参加高考的人数报上去才400余人,照这样看,如果现在的学生一直不离开的话,那三年后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是8+9=17个班千余人,若还能保持今年87%的一本率,那将会是个神话,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ztzt68& & 时间:
二附中学是隶属于广西师大的一所公有民办的学校,近年来,凭借选拔生源特殊的优势,使得高考升学率位居榜首,在桂林无处不知,由此成为桂林一所知名中学。因此,其初中部随着高中部影响的扩大,也逐步成为那些子女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就读二附初中就成为桂林地区学生和家长的追求与梦想。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读二附,是按成绩等级收取不同学费,上了二附的初中,并不都能读二附高中。在中考前的本校直升考中,会“过滤掉”初三学生中将近一半的人数,二附再到桂林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学招收几百名中考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这就是二附高中部选拔生源的特殊与高明之处,也是升学率高的直接原因。因此,小学毕业生选读二附初中的欲望和热情日益高涨,家长更是挤破门槛也想让子女上二附。
作者: greenj1932& & 时间:
标题: RE: 读过二附初中的能否出来说说感受? 本帖最后由 greenj1932 于
07:31 编辑
ztzt68 发表于
你的意思是说,现在二附初中部有15个班,按招生计划高中只招8个班,其中6个班是对内的直升班,其他2个是对外 ...
今年初三毕业的是12个班,400人直升高中部,其余的可以通过中考进高中部
作者: 种花除草& & 时间:
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
作者: 甘伟& & 时间:
种花除草 发表于
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
作者: lucy123456& & 时间:
ztzt68 发表于
“二附、一附、十八中、桂中高一所录取的初中毕业生成绩至少80%甚至90%以上是一等生。”这话不对,除了二 ...
说得有理,生源没有二附好,学区生的比例还会逐年升高。
作者: 甘伟& & 时间:
二附平时上课的难度肯定是立足在将来高考能考600分以上的学生水平,不会立足于基础知识的。那些只能考二本、三本的差生会挨拖死、灌死的!
作者: 种花除草& & 时间:
衔接班,捞钱好手段!
作者: 好好友& & 时间:
“上了二附的初中,并不都能读二附高中。”
“上了宝贤的初中,并不都能读附中高中。”
“上了奎光的初中,并不都能读桂中高中。”
“上了德智的初中,并不都能读18中高中。”
作者: 甘伟& & 时间:
ztzt68 发表于
二附中学是隶属于广西师大的一所公有民办的学校,近年来,凭借选拔生源特殊的优势,使得高考升学率位居榜首 ...
被“过滤掉”的不能再继续在原重点中学读高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将“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作者: ztzt68& & 时间:
那些在中考中被淘汰掉的学生都是当年很光荣进入二附的,相信他们都以能进二附为荣,没能再在二附就读高中部,他们大部分心理都会受挫,问及他们在哪读的初中都不愿意提及,有些重回到普高就读的孩子也表现平平,我们在不断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十二三岁就要承受这么大的竞争压力,想想原来活泼天真的他们几时被变得老气横秋,不就是读个大学嘛,又不是非要清华北大,照现在的国情发展下去,三年后基本上都能上,呵呵~
作者: 傻傻笑& & 时间:
ztzt68 发表于
那些在中考中被淘汰掉的学生都是当年很光荣进入二附的,相信他们都以能进二附为荣,没能再在二附就读高中部 ...
作者: 种花除草& & 时间:
甘伟 发表于
二附平时上课的难度肯定是立足在将来高考能考600分以上的学生水平,不会立足于基础知识的。那些只能考二本、 ...
这个是家长们要关注的噢。
作者: loooooo& & 时间:
lxl11 发表于
二副初中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学习习惯好,或天赋好此类不会高于百分之一,或加外面学或有外面的人指导,全靠老 ...
我是二附学生的家长,外地人,孩子今年初三升高一,我倒是认为二附的老师非常有责任心,你知道,我孩子初一初二时校长还是L,因为我们是外地人,自认本地教育不及桂林好,所以一开始偷偷在外面给孩子找了家教,每星期六或星期日出来一次,主要是补英语,另外有家长还给孩子补数学,但期中家长会和期末家长会L校长都强调说学校不鼓励学生在外面找家教补课,只要学生能接爱完课堂上老师的传授就能取得很好成绩了,经过考虑和询问孩子家教时间学习的情况,决定第二学 期以后不再补家教。
以上是学校外的情况,学校里,孩子所有任课老师都将联系方式留给我们——主要是电话,班主任是二十多岁的一个小姑娘,看着就象是刚从大学毕业那种,联系我们要求至少每半个月联系各任课老师子解孩子学习情况,并与老师配合做好周末孩子的学习要求。这是班主任这方面,如果孩子某科目有问题,任课老师的电话肯定会来到,介绍孩子近期怎么波动,怎么怎么怎么……,反正就是要求家长在中间做工作。这不,三年就这样过来了。
相对比孩子在本地小学的六年里,只有开家长会时老师滔滔不绝地各个介召各个捐款各个……这时才有家长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平时找老师也肯定是正好老师忙这忙那反正讲不了多少句话。相对来说,我觉得二附从老师到学校都相当是有责任了,不了解桂林其他学校情况,但如果说二附的老师事业心不强,那我确实对其他学校也只有嫉妒羡慕恨的份了。
作者: loooooo& & 时间:
ztzt68 发表于
那些在中考中被淘汰掉的学生都是当年很光荣进入二附的,相信他们都以能进二附为荣,没能再在二附就读高中部 ...
说得太对了,但在现有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这种情形会越来越严竣。现在二附一本率号称87%,二本率100%,但谁能保证这个数字一直是往上升呢,如果往下降,那三年后肯定就有二附高中出来的上不了大学,即使有那么一两个,这一两个出来的心情想来还不及不愿提及在哪读初中那些,是这样吧。
作者: lxl11& & 时间:
loooooo 发表于
我是二附学生的家长,外地人,孩子今年初三升高一,我倒是认为二附的老师非常有责任心,你知道,我孩子初 ...
你遇到了好班主任,但不是各个有这么好运气
作者: ztzt68& & 时间:
loooooo 发表于
说得太对了,但在现有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这种情形会越来越严竣。现在二附一本率号称87%,二本率100%,但 ...
你可能误会我说的话了,我说的是二附初中生没能进二附高中的学生,如果说到二附的高中,我引用一点点一位内幕人士的话:“学校要是觉得哪些学生是没希望上二本的,就会想方设法逼那些学生以社会考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就是说将来统计成绩,这些学生根本就不被承认是学校的考生。”既然你身在二附一定略有耳闻,你真的很幸运,三年就这样过来了。
你真的很幸运,在开家长会时老师滔滔不绝地介绍捐款的环境里还能力挫群雄考上二附真的很了不起,据我所知,桂林大多数小学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所教出来的学生考上二附也才是凤毛麟角,我个人确实对你只有嫉妒羡慕恨的份了。
作者: 杏林杏&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杏林杏 于
12:36 编辑
我是二附初三学生普通家长,对各学校之争、新老校长人事之争、“内幕”什么的不感兴趣。本回贴说说我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希望给准备上二附的家长提供一点借鉴。
1、二附学生的学习状态。二附和桂林市所有中学一样,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摆在首位。各种大小考试测验比较多,基本每周都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可以随时了解,好强的孩子也确实会有相当的压力。加上二附的生源好,一些各小学的尖子生进二附后显得平常,往往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压力疏导,也教会孩子适当的学习方法,使孩子正确面对竞争和挫折。
二附学生的英语普遍较好,我孩子初二时,全班五十多学生参加“习思英语5级”考试(相当于初三水平),80%多的学生通过;另有3位同学达到“习思英语6级”(相当于高一)的“良好级“水平。
关于补课,据我所知,桂林很多私立初中从初一就开始周末补课,二附相对还算好一点的,初一年级不补课,初二、初三补。说实话,我个人是非常反对周末补课的,但无力改变现状。
另外,各年级从初二起,就开设有培优班、培中班,有的据说还有培差班。对这一点,有人说是因才施教,也有人认为加重了孩子负担,大家见仁见智,我不加评论。当然,满足条件的学生是否参加这些培优补差班,是可以自己决定的。
2、二附的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除传统的春秋游、运动会外,二附还有不少活动,如:我形我秀,英语剧比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圣诞·新年联欢会……可以这么说,除了期中、期末考试的前两周、后一周外,几乎每周都有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的组织者都是学生,以学生会和各社团举办为主。有些活动是集体项目,有些则是个人自愿报名参加。
二附孩子中,多才多艺者还是不乏其人的。英语剧,我形我秀,啦啦操,联欢会……等的各种节目,绝大多数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合唱比赛的钢琴伴奏也基本都是各班自己的学生。我孩子就是因此而摸索着学会了写“剧本”
学生社团,去年9月份就十四、五个,今年据说还在增长。我所知道的有:广播站,漓韵文学社,英语学社,社会实践学社,音乐学社,合唱团……这些社团,以及校学生会,每年(有的是每学期)都有招新工作,并组织一些活动,所有组织工作基本由社团成员(全部都是学生)分工完成。有些社团还办有自己的刊物。
从去年开始,二附还组织了暑假赴深圳参加的“模拟联合国”。可惜,只有高中的学生才能参加,而且据说选拨很严格,对英语等等能力的要求很高。
3、二附的老师。我不了解高中,只谈初中的。应该说,我遇到的大部分老师还是很负责任的,班级建有QQ群,老师会通过校园通信平台和QQ群和家长交流。但初中部新教师偏多,有些老师教学经验不够,对有的班级的总体成绩有影响。
4、二附学生的生活。学校硬件设施还不错,宿舍、教室都有空调,生活老师管理也比较严,对于各种违纪(比如不按时作息、玩电子产品等)都会扣分,直接影响到班级流动红旗(会不会影响班主任奖金不清楚)。但部分初中孩子自律能力还是比较差,个别班级、有些宿舍有时纪律欠佳,对孩子的学习、休息等还是有一定影响。建议家长要及时关注,及时和老师沟通。
总体来说,二附为学生提供的平台还是不错的,但我也认为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早慧、有潜力的孩子、心理素质好的孩子,在这里会得到很多的锻炼机会,也会因同伴的激励而变得更优秀。但对于晚慧、自制力暂时不够、或者在初中阶段想要轻轻松松玩着学的孩子,会遇到很多困扰,也许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阴影。还是那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 家有学子2013& & 时间:
47楼说得太好了,非常赞同。
作者: 猕猴桃小丸子&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猕猴桃小丸子 于
12:29 编辑
杏林杏 发表于
我是二附初三学生普通家长,对各学校之争、新老校长人事之争、“内幕”什么的不感兴趣。本回贴说说我作为一 ...
非常客观的评价。我的孩子从进二附起就遇到了各种各样不如意的问题,包括老师的问题,我都想办法尽量解决。
你的孩子是下学期初三还是已经参加了中考的?
作者: 家有学子2013& & 时间:
特别是最后的总结,非常到位。
作者: lxl11& & 时间:
尽管我们孩子遇到的某些老师不行,不是指教学水平,但基本赞同47楼说的,比较客观
作者: 甘伟& & 时间:
还是那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 一反常态& & 时间:
甘伟 发表于
被“过滤掉”的不能再继续在原重点中学读高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将“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不会的,他们会另外花高价,以借读的名义又进去的
作者: 杏林杏& & 时间:
猕猴桃小丸子 发表于
非常客观的评价。我的孩子从进二附起就遇到了各种各样不如意的问题,包括老师的问题,我都想办法尽量解决 ...
我孩子是铁山校区的,暑假过后初三。好象和你孩子一个年级?
作者: 猕猴桃小丸子& & 时间:
杏林杏 发表于
我孩子是铁山校区的,暑假过后初三。好象和你孩子一个年级?
是滴…………
作者: SummerRain& & 时间:
金字塔尖永远都是最受关注的,当分母的永远都是大多数人,不要以为进了二附就能考广西第一就能考清华北大,现实一点吧
作者: 红和谷& & 时间:
哎哟喂——这个下午茶喝得我好寡味!自省一圈下来,也感觉蛮滖的。为人父母得宠一时天意,却难堪难平“天生我材必有用”之修为!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人人都有他成长的空间和权力。个人认为,栽在自己身边的树,修枝剪叶的功,才是种树人的果。。。。。。下雨了!各自回家收衣服,关门窗
作者: 唐小花9737& & 时间:
那些说二附不好的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自己在二附的那种荣耀感,和二附带给你永远的财富,有本事就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去二附看看,生活一下,你会心存感激的。
我在二附生活了六年,在一个值得荣耀的学校是我自己开心的事,我是二付人,我很骄傲。我进二附高中就是C的,但是高中三年我得到的东西太多,最后高考是省前500名,这就是变化。能让小朋友进二附的高中真的很好,不仅是学校,身边的同学,以后的人脉也很重要,总之,二附的高中,你值得拥有,哈哈。
作者: loooooo& & 时间:
ztzt68 发表于
你可能误会我说的话了,我说的是二附初中生没能进二附高中的学生,如果说到二附的高中,我引用一点点一位 ...
刚查到中考成绩,孩子学科组合4A2B,总成绩一,应该能留在二附了,有点窃喜。
欢迎光临 桂林人论坛 (http://bbs.guilinlif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哈佛读书是什么体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