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大陆气候类型简图地形气候的区别亚洲和欧洲地形的区别

《亚洲及欧洲》“地形特征”的教学设计
我的图书馆
《亚洲及欧洲》“地形特征”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地形特征”的教学设计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王文涛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及欧洲的地形特点。
【课标解读】上述课程标准要求,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学会阅读亚洲地形图的方法。主要是从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图例、注记、颜色等方面,分析亚洲的海拔高度、地势高低、地形类型、分布地区等基本状况。二是在亚洲地形图上认识主要地形区。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或特色地形区的名称,了解其位置、范围、分布等基本知识。三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特征。利用亚洲地形图、剖面图、景观图、柱状图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得出亚洲的地形特点。四是根据以上分析方法归纳欧洲地形特点。运用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欧洲地形图及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设计原则】
1、自主学习原则。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学会学习的原则。“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教师拥有多少水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新课程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3、乐于学习原则。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让课堂“活”起来,充满生机与活力,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处于轻松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最高课堂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教材在编排上的基本原则是“掌握亚洲,学会欧洲”,所以说,学会综合、比较、联系、分析的方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首要任务。地形特征是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学会利用区域地图、数据和图片等资料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特色地形等方面分析地形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任务和基本的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有关世界地形的基本知识,如地形形态、地形名称、地形特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及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等,还有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地形的表示方法。但对于各大洲地形的具体特点以及分析某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方法还没有涉及。所以说,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区域地形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3、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欧洲地形的特点。
4、通过对比方法,比较亚洲与欧洲地形特征的差异。
【评价任务设计】
1、知识技能评价:首先培养学生会读图,能在“亚洲地形图”上把重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名称填出来;然后,通过读图,让95%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1;通过通过合作交流,90%的学生完成目标2;运用分析亚洲地形的思路,85%的学生完成目标3;通过亚洲与欧洲地形图的比较,2/3的学生完成目标4。
2、过程方法评价:通过亚洲与欧洲地形的学习,明确分析地形特征的思路,学会分析方法,会用这种方法分析其他大洲或区域的地形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通过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地理问题;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4、过程作业评价:随堂导学案,当堂检测;尽量让80%的学生达标。拓展性作业,下节抽查。
【学习重点与难点】
亚洲地形的特征及分析方法
【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图文结合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学生第一次接触区域地形特征的知识,对亚洲的地形有耳闻但并不熟悉,而且充满神秘感,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设计】
放歌曲《亚洲雄风》。这首歌曲非常有力量。听完以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感觉亚洲的山脉很高,很雄伟,大江大河气势磅礴……。这首歌创作来源于生活,我们亚洲的地势是否像歌曲描述的那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地形,感受亚洲这块沃土的的神奇与秀美。
二、诱思导学,自主尝试
【设计思路】教材以文字叙述的形式直接将亚洲地形的特点呈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因此,首先应将阅读地形图分析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此种方法探究分析亚洲地形特征。
【学法指导】学会阅读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
阅读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本步骤:一是查看图例,了解本区域的海拔高度。包括海拔最高与最低处的分布地区,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估算本区域的平均海拔高度。二是观察起伏,分析本区域的地势特点。通过阅读海拔高度的变化,分析本区域的地势高低特点。三是查看颜色,判读地形类型。根据不同颜色判断地形类型,一般地说,棕褐色或红褐色表示山地,棕黄色或黄色表示高原,颜色越深表示海拔高度越高;绿色表示平原,黄、红、绿色交错表示山地、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四是观察位置,归纳本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根据各种地形类型在本区域所处的位置,归纳分析本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
【自学问题设计】
自学教材P5内容,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活动过程:
1、读图:阅读教材图1—1或下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亚洲平均海拔超过5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约多少米?亚洲平均海拔大约多少米?
(2)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 (3)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是什么类型?
(4)亚洲主要的山地、高原和平原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
2、活动:(1)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2)计算出“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与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的相对高度。根据计算出的数字和下图,你得出什么结论?
&&&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3)在下列图中填出以上地理事物的名称。
3、归纳: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探究:亚洲大陆中部地势高峻、东侧和东南侧地形崎岖且多火山、地震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5、拓展:亚洲地形的特征对其河流的分布和流向有什么影响?
[问题答案]
1、(1)亚洲的中部、西部、南部、东北部等广大地区;4000米以上;950米(或1000米左右)& (2)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全;山地、高原& (4)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2、(1)略& (2)9244米(珠穆朗玛峰8844米,死海—400米)& 亚洲地面高低悬殊& (3)略
3、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亚洲大陆中部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峻,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运动形成的;东侧、东南侧的国家和地区位于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上,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是由于亚欧版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地震现象。
5、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发源于中部高原上的河流向四周顺地势流下入海
【活动点评】本活动紧紧围绕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这一主题设计问题,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清晰地展示了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特征的地理技能。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设计思路】
通过探究活动1,学生理清了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的基本思路,需要对这一方法进行归纳与梳理,以利于拓展应用,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储备。
【归纳梳理设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2]分析某区域地形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问题答案]
分析某区域地形特征一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④地形分布等。
【思路点评】本活动归纳总结的是分析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活动设计意义重大。
四、知识应用,拓展学习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学会了分析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为检验学习效果,需要进行实际应用,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方法,拓展延伸应用。
【延伸问题设计】
阅读“欧洲地形图”,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3]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活动过程:
&&& 1、自主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与步骤,依据下图和资料自主总结并归纳欧洲的地形主要特征。
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1)海拔高度:&&&&&&&&&&&&&&&& ;
(2)地势特征:&&&&&&&&&&&&&&& ;
(3)地形类型:&&&&&&&&&&&&&&& ;
(4)地形分布:&&&&& &&&&&&&&&&。
2、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交流欧洲地形受冰川作用影响明显的表现。
[问题答案]
1、(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多数地方海拔低于200米,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度较小;(2)南北高,中间低;(3)以平原为主;(4)中部自西向东分别为西欧平原、中欧平原、东欧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分别位于欧洲的北部和南部
2、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东欧平原波状起伏的低丘,挪威西部海岸的峡湾,芬兰境内众多的湖泊等等,都是由于冰川作用的结果。
【方法点评】由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入手,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然后根据分析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总结归纳区域地形特征。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实用,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五、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设计思路】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亚洲与欧洲各自的地形特征。需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层次地探究亚洲与欧洲地形特征的差异。
【学法指导】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一是阅读地理问题,明确探究的问题实质;二是选择恰当的方法如读图、观察、比较、分析等,了解基本地理现象;三是根据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四是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探究问题设计】
阅读教材P2图1—1、P6图1—5、1—6或下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4]亚洲与欧洲地形特征的差异
&&& 探究过程:
&&& 亚洲地形分布图&&&&&&&&&&&&&&& &&&&&&&&&&欧洲地形分布图
1、阅读“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可知:亚洲的平均海拔约为
&&&&&&& 米,除南极洲外,在世界其他大洲中平均海拔&&&&&&& ,亚洲海拔高度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 米;欧洲&&&&&&&&&&&&&&&&&&&&&& 。
2、阅读“欧洲与亚洲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图”可知:亚洲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占总面积的&&&&&&&& %,平均海拔在500—20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
&&&&&& %,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地区占总面的&&&&&& %;而欧洲分别占&&&&&&& %、
&&&&&& %和&&&&&&& %。
3、阅读“亚洲地形分布图”可知: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 地区,平原主要分布在大陆&&&&&&& 地区。
4、阅读“欧洲地形分布图”可知:山地主要分布在&& &&&&&&&&,平原主要分布在&&& &&&&&&&&&。
5、探究结论:&&&&&&&&&&&&&&&&&&&&&&&&&&&&&&&&&&&&&&&&&&&&&&&&&&&&&&&&&&&&&&&
&&&&&&&&&&&&&&&& &&&&&&&&&&&&&&&&&&&&&&&&&&&&&&&&&&&&&&&&&&&&&&&&&&&&&&&&&&&&。
[问题答案]
1、950& 最高& 9244& 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仅为350米,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5670米& 2、25& 36& 14& 57& 15& 2& 3、中、西部& 四周& 4、南、北两侧& 中部地区& 5、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欧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较小。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所占比重较小;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所占比重不大。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欧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亚洲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大陆四周,欧洲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设计点评】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所以,设计本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两个区域之间地理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更好的把握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
六、巩固训练,目标检测
【设计思路】孔子云:“学而时习之”。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探究,需要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消化、巩固、运用、提升。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与教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具体可以通过下列的检测来完成。
【检测问题设计】
1、结合地图,说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你是怎样分析得出结论的?
3、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4、亚洲地形的特征对其河流的分布和流向有什么影响?
5、欧洲河流通航里程长,是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6、列表比较亚洲与欧洲地形特征的差异。
【选题点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基础性、梯进性、层次性与综合性,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起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七、归海拾贝,能力提升
&&&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及方法(见下表)。
八、学以致用,拓展探究
运用学习亚洲地形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地形的特征,尝试探究其对气候的影响。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亚洲及欧洲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亚洲及欧洲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亚洲及欧洲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目标:1、&记住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和人文地理(人口、宗教、人种、经济、城市)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3、&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三、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四、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五、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六、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个?(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亚欧大陆(二)自主学习,构建系统1、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说出亚、欧洲的地理位置任务二:说出亚欧的地形特点任务三:说出亚欧洲的气候特点任务四:说出亚、欧洲的河流特点任务五:说出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2、强化记忆,填写复习指导第36页知识梳理(三)汇报交流,归类解析1、汇报交流 2归类解析(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一: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地理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向望。任务二:地形特点&& 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亚洲地形特点: 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欧洲地形特点: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地势低平& 地形以平原为主&&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任务三:气候特点 (读《亚欧气候类型》图)亚洲气候特点: 1 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 大陆性强&&&&&&&&&&&&& 3 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比较表格: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风&&&&冬季风&&&&
欧洲气候特点: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2& 海洋性特征显著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特点&成因&冬季&夏季&&&大陆性&&&&&海洋性&&&&&&&任务四:河流特点亚洲河流特点:1 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2 内流区面积广大欧洲河流特点:1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3 航运价值高任务五: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亚洲:1 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2& 人口分布不均匀&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四)拓展应用,发展能力1& 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有哪些?2& 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D&&&&&&&&&&&&&& 半岛,F&&&&&&&&&&&&& 山脉,H&&&&&&&&&& 半岛,I&&&&&&&&&&&&&& 半岛,J&&&&&&&&&&&&& 江,& K&&&&&&&&& 河。(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 气候,&&& ②&&&&&&&&&&&&&& 气候,③&&&&&&&&&&&&&& 气候,&&& ④&&&&&&&&&&&&&& 气候。(3)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①&&&&&&&&&&&&&&&&&&&&&&&&&&&&& ;②&&&&&&&&&&&&&&&&&&&&&&&&&&&&& ;③&&&&&&&&&&&&&&&&&&&&&&&&&&&&& ;(五)诊断评价,限时训练1、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2、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3、下列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大&&& 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均匀的大洲&&& 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4、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最为显著&&&&&&&& B、地形起伏最大的一个洲C、地跨经度最多的一个洲&&&&&&&& D、地跨纬度最多的一个洲5、亚洲和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分别是& ( &&& )A、湄公河和多瑙河 B、长江和多瑙河 C、湄公河和莱茵河 D、恒河和伏尔加河&6、.世界上跨纬度最大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C.大洋洲&&&&&&&&&&&&&&&&&&&&&&&&&&&&& D.北美洲7、.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8、.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A.地中海和红海&&&&&&&&&&&&&&&&&&&&&&&& B. 太平洋和大西洋C.地中海和里海&&&&&&&&&&&&&&&&&&&&&&&& D.北冰洋和太平洋9、.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A.北冰洋&&&&&&&&&&&&&&&&&&&&&&&&&&&&&&& B.印度洋C.太平洋&&&&&&&&&&&&&&&&&&&&&&&&&&&&&&& D.大西洋5.亚洲地形的特点是A.以高原为主&&&&&&& B.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C.以平原为主&&&&&&&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10、.读“亚洲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海洋:①&&&&&&&&&&&&& 海,②&&&&&&&&&&&&&&&&& 湾,③&&&&&&&&&&&&& 洋。河流:a&&&&&&&&&&&& ,b&&&&&&&&&&&&&&&& ,c&&&&&&&&&&&&& 。湖泊:d:______。山脉:A&&&&&&&&&&&&&& ,B&&&&&&&&&&&&&& ,C&&&&&&&&&&& ,D&&&&&&&&&&&&& 。半岛:甲&&&&&&&&&&& ,乙&&&&&&&&&&&&&& ,丙&&&&&&&&&&&&&&& 。(2)属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的是______。(填代码)(六)、教学反思:&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
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
[导读]临邑二中学案 七年级 科目:地理 执笔:陈芳玉 审阅: 审核: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6节课)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
临邑二中学案
科目:地理 执笔:陈芳玉
  审阅:
  审核: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6节课)新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3、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
4、通过地形图的引导,分析亚洲河流 ,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牙行走人口分布不君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6、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7、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和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地图和活动题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的出合理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思想。重点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气候是本节重点。难点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从而在阅读资料和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是本节难点。选学内容中的时区和日期变更线的内容也比较难,应该寻找突破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第2页文字和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亚细亚"和"欧罗巴"在当地的语言中是什么意思?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3、找出亚洲的半球位置。
4、找出亚洲周围的海洋和大洲,并找出亚洲与欧洲之间的分界线,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5、找出欧洲的半球位置。
6、找出欧洲周围的海洋和大洲,并找出欧洲与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二)阅读第3、4页完成下列各题
1、为什么当最东端的白令海峡已沐浴新的一天晨晖,最西端的地中海却还是昨夜的满天星辰?
2、什么是地方时间?什么是区时?什么是时区?时区是怎么划分的?
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它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时吗?为什么?
4、中时区是__________经线为中央经线,东西各跨经度_________的时区。每一个时区跨经度____,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5、利用数轴图示法表达时区的计算规律:
6、依据数轴图示法完成教材活动题2。(1、确定城市时区。2、计算)
7、介绍日期变更线以及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
(三)、阅读第5、6页,完成下列各题
1、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2、亚洲主要以那种地形为主?亚洲地形有何特征?
3、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丘陵。
4、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洲地形主要以那种地形为主?欧洲地形有何特征?
6、找出欧洲主要的山脉、平原
7、欧洲北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主要是__________地形。
8、完成书第6页活动题。
(四)、阅读第7、8、9页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么划分的?各个温度带的界线是什么?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亚洲地跨哪几个带?
4、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亚洲气温、降水会有什么影响?
5、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亚洲气温、降水会有什么影响?
6、亚洲面积广大,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带,除_____________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7、欧洲的纬度范围如何?欧洲的海陆位置对欧洲气温、降水会有什么影响?
8、欧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亚洲气温、降水会有什么影响?
9、完成第8、9页活动题。
(注意第4、5、6题)
(五)阅读第10、11页,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哪条?流经了哪几个国家?此河在我国叫什么?
2、找出亚洲境内大江大河,并找出其最终注入的海洋。
3、分析亚洲河流的基本情况,填表名称发源地注入海流向
流经地形区
流经首都长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鄂毕河4、找出亚洲境内的内流河、找出咸海、里海、死海。
5、找出欧洲境内的主要河流。完成活动题(11页)1、2、3。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世界的总人口数是多少?世界各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吗?它们分布在哪个大洲?
2、亚洲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有哪些?
3、思考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4、自学亚洲欧洲的民族及政治地图的变化。完成14页活动题。
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欧大陆地形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