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X2的阶级斗争以及X2雷蛇粉色键盘鼠标粉为什么不该内撕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戴锦华 X 毛尖:理想的一年,有电影和书籍相伴 - 简书
戴锦华 X 毛尖:理想的一年,有电影和书籍相伴
【前言】10.28-11.16是“2017两岸大学阅读交流暨诚品青年大讲堂”的活动时间,这个自己也是后来才知道了,加上诚品书店离家和公司都比较远,便挑了这周六的最后一场讲座,也是我最期待的一场讲座;主题是“电影里有我们想要生活的世界吗?”,与我们分享的嘉宾是北大的戴锦华老师和华师大的毛尖老师,两位都是对电影和文学有所研究的学者,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很是吸引我。近期戴老师的电影课不是上线了吗,跟朋友谈到这个的时候,他告诉我她是电影学术圈中很厉害的一位,这更增添了我对前辈的期待。因为交通严重拥堵的关系,迟到了大约五分钟,预约的位置也没了,就站着听了一个半小时,非常精彩,尤其是戴老师,真是可爱又幽默的人儿啊。这一程,还好我没放弃。讲座内容非常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电影是什么
电影就处于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四个角上分别是时间、空间、视觉、听觉;电影是时空艺术,是视听艺术。它既是雕刻时光,也是留住时光。它的美无法用语言来言说。它也雕刻着我们的生命。
——戴锦华
我真正接触电影并记录感受的时间并不长,大约是2015年9月份的时候开始渐渐树立起这个习惯的。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去电影院看的片子,我数了下电影票,据不完全统计,有54张,算下来平均每个月看两部;这数字对于很多大咖来说实在是很小,但对我来说,看电影已然是除了吃饭、看书、听歌我做的最多的事情了。随之而来的是,父母不理解,有的朋友不理解。看那么多电影不费钱费时吗?还再花时间写评,而且不一定有人会看,为什么做这种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两点。首先,正因为是花时间去看的,所以想让看电影这件事情更有意义一些——把观后的感受记录下来(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影评”吧,虽然有人说中国是没有影评人的,但我已经习惯了“影评”这个词,就不改口了);当时的那种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身心最真实的那种体验,如果可以用某种形式把它们留住,那么这不但是对每一部认真去看的电影的一个记录,也是日后回首时我对自己所爱之事的一份独一无二的回忆吧。一开始这样的想法并不明确,后来随着看片量的逐渐增加、圈内伙伴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对之越来越确定;这是我愿意去做的事,乐于去做的事。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题材,带我领略了接近现实和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乡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海底与高空。电影的世界,真的是无所不包。戴老师的电影课会分享52部电影,也因此有了“52倍人生”的说法,这不也正是在说电影的这种跨越时空、兼容并包的独特魅力吗?如果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度,我们感受到的,便是数不尽的人生,这是电影出现之前的人们难以想象和嫉妒也嫉妒不来的。而我写的每一则影评,都只是对于某一部作品的浅显之见罢了,而电影的美,用再多的词来点缀,都不为过,也因此,没有人可以给出非常恰当的描述。不可言喻,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其次,有的时候,写东西可以是只写给自己看的,写给朋友看的。就像戴老师说的,有的书,她写出来不是要拿去投放市场的,她只印了几本送给了几个朋友。仅此而已。我欣赏这种澄澈淡然的心态,写作本来就最先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不必强加什么压力给自己,张弛有度即可。我是偶尔会回过去看自己写的东西的人,“我怎么会想到写这个” “还是那个时候写得好,现在真是在退步了啊” “这部片子看了好像有三遍了吧”……诸如此类的感受,又好笑又好玩,也很享受这样的自我回味。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自娱自乐吧。先写给自己;如果你也看到了并且有什么话想要对我说,那么非常欢迎,也很荣幸。这是我对写评想要保持的另一种心境。如果我能活到一百岁,那么我生命中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去。电影给予我的,是宏大多元的世相,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希望和它一起雕刻我往后的人生。关于毛尖在大学的一项特殊技能用毛尖老师自己的话说是,主持人非常文艺地揭了她的短(笑),那就是在大学时自己做电影票混进影院。
我确实做过假电影票。那个时候电影院很有限。学校会放比如奥斯卡巡回展这种;一个学校一万人,厅里只有1000个位子,可是所有人都想看。我就想了这个办法。
毛尖老师说,其实那个时候做电影票是很容易的事,从海报上撕下一角,写上些字,影院守门的大爷估计眼神不大好,灯光又昏暗,就让她给进去了。在这笑谈背后,是一天可以连看八场、看到头晕眼花却乐在其中的状态,也是她看电影最集中的时期。我不相信那只是为看而看,那种对电影的情感中一定少不了热爱,对喜爱的影人的津津乐道是最直接的表现。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这儿的一个民间电影放映团体湖畔映像曾经组织众筹放映的一部电影——《上海青年》,片长515分钟。天,八个多小时,看到这个时长我就却步了,记得有个群里的小伙伴说:八个小时,那屁股还不得坐烂了。反正,最后我们几个都没去看。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也确实是怕身体吃不消啊。但较之毛老师的一天八场而乐此不疲,我感到汗颜,但如果重新选一次,我应该还是不会去,至少现在的我还是没那个勇气。因此,他们那个时候旺盛的精力和对电影的痴迷的程度,我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就爱秋刀鱼的味道
开片单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但凡开片单,在电影的选择上我还是会遵循三个参数。第一,对电影史有标识意义和转折意义的作品,同时照顾到重要导演。第二,根据导演来选择作品。第三,选择我之所爱。
——戴锦华
戴老师说,她最爱的片子是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而小津也是她最爱的导演之一。她是在一个电影资料馆里看的这部作品,至今印象深刻。“那种冲击,你感到某一种东西突然打动你的时刻非常清晰。当我自己完全沉浸的时候,周围的人都纷纷退场了。”这就有点像一部电影的彩蛋还没出来大部分观众就走了,或者影片戛然而止身旁有人吐槽一句“也就这样啊,哎呀!”又或者是“自动包场”看一部电影看完觉得还挺精彩结果一看评论满眼的差评甚至有人已经讲其锁定为当年华语影片年度烂片前X位。以上的每一种我都经历过。忽然觉得这或许跟戴老师当时的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处吧。特意在豆瓣上查了下《秋刀鱼之味》,有给五星的,有给一星的,也有没打分的,我的内心OS是“呃……”。对于后来电影同业人的圈里形成了一个负面形容词“这部电影有一股秋刀鱼的味道”,戴老师笑着表示否认。她说,影片中呈现的从容、诗情、伤痛,是能让人感受到活着的力量的。毛老师此时来做了辅助,她说,可能人生阅历较多后、到戴老师的那个年纪估计就能体会到《秋刀鱼之味》的味道就能明白小津的心意了。但戴老师说,她爱上小津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四岁。“那你应该是早熟了~”“也有可能是我早衰了~”两人幽默的对话令人忍俊不禁。好的作品,有的可能真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观看者自身的沉淀;爱的那些,有的可能真的是很多人眼里的烂片。对于前者,就让时间把你自然带到你可以体悟的时刻;对于后者,不必羞赧,它们带给你好的体验就是你会心而得的快乐,这种“任性”,以后还是会有,亦或是减少、不再有,这都由你决定,看什么片,值不值得回票价,自己权衡好就行。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也不要总是放弃自己的选择,毕竟,我们都想看一部好作品,我们也都想适意畅心地去看。我们理想的一年两位老师都认为,所谓“理想的一年”,一定是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知道过去的一年是否接近理想。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识真世界理想的一年,对戴老师来说,不止一年,而是一段时间,是1999年到2003年之间的时光。而在这世纪之交中的她是崩溃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动,她感到不能继续工作了。她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能力,怀疑生命的意义,怀疑曾经有的知识,怀疑教学的方法,怀疑和学生、社会相处的方式。改变她的这种状态的一个重要转折便是她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朋友一起去了亚非拉国家(或者说是第三世界国家)。
世界最穷的地方,不是单纯的物质的贫困。
在非洲非常破败的城市街道上,年轻人裸着上身,穿着一条肮脏的牛仔裤,坐在地下喝可口可乐。就是没有工作、没有机会、没有希望的那种贫穷。
——戴锦华
以前去漫游欧美国家的时候,她本以为游历这么多国家,可以找到不一样的人群、价值、人生、理论,但结果失败了。全球化让这些国家、地区的区别只剩下富裕和贫困了。后来去亚非拉的那段时间,她有意识地谢绝了欧美国家的学术访问和活动。在那些非常穷困、非常绝望的地方,她真正知道了什么是世界,世界不是只有美国式的人生,她发现了很多精彩的人与人生。人生的价值是多元的,我们可以在多元的选择当中丰满我们的人生。“在那之后,我在大学中的小悲观便不能真正压倒我了,我变得强了一点,真的变得勇敢了一点。”这段旅程,更让戴老师坚信,想从人生中获得更多,还是用最古老的办法——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能是跟团旅游;不是到荷兰去拍个风车,到巴黎去拍个铁塔,我们应该用心去走每一步路,除了风景,更鲜活的人与人生更值得我们去探寻。我想,行万里路,就是去深入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与世态冷暖,最终在你心上留下的,还有精神上的各种震感,或愉悦,或冲击,或搅动,或重生。
大家老说我是坚持了很多年的电影学者,我很惭愧。其实我经常地背叛电影,我经常地搁置电影,但我没有抛弃过它,因为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大概有十年的时间,我没有从事电影研究,我几乎很少发表电影的文章,这段时间都在第三世界研究上,而且读的都是政治经济学的著作。
——戴锦华
直到后来日本邀请她从电影的角度去做一个系列讲座,她再次端详起光影世界,她忽然觉得,以前失败的经验忽然有用了,她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电影了,觉到电影原来是这么丰富。电影里处理了历史、文化、社会的所有问题,我们还可以借助电影去进入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电影进入可以走到的任何地方。我们不是停止在电影的银幕世界中,而是给自己打开了一个很大的领域。这是戴老师对电影的全新认识,却也一语中的——这也是电影一步步向我散发出魅力的迷人所在啊!虽然文字有文字独特的不可取代的魔力,但是在我心中,影像的艺术,它可以调动人全身感官的力量同样无与伦比。电影又离不开文字的基底,优秀的电影,少不了生活的磨砺,也少不了精神食粮的滋养。破万卷书,这种说法便也是不为过的。我们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或许我们都会记不清,但它们会融入我们的骨血中,不动声色地充盈我们的身心,或许某一刻的顿悟,就源于此间。小津的电影让我领会妈妈的爱
在香港读书的三年,是痛苦的。听不懂粤语,上课也是一知半解又无从告知老师。但回首看去,那又是非常理想的三年。
那个时候盗版还没起来,很多教科书上有的没的片子,都可以在香港的大学中找到。而对于毛老师,香港科技大学的资料馆便是一座宝库。在那儿的求学生涯,也是她最密集地看电影的一段时间,写专栏也是那个时期开始的。研究生毕业那年,她生病在家一个月,毕业因此延迟了半年。她回忆母亲每天三四点钟给她送饭八点钟走;就是那段时光,成为她生命中很重要的时光。“我18岁离家后就没密集地和母亲待一起过了,这让我完全不能再领会母爱了。”在窗口上等着妈妈的时光,让她想起小津电影中的那种父女感情,母爱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身上。电影就是如此奇妙,它可能预示未来,也可以观照现实。之前在张艾嘉《相爱相亲》的长评中我说过,慧英薇薇这对母女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母亲。她们有着相似的家长的那种操心与唠叨,也有着我们年轻人对于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于原生家庭的烦恼。这是这部电影非常触动我的其中一点。简单来说,就是共鸣。讲座的主题是“电影里有我们想要生活的世界吗?”一定有,我们或许哪一天可以过上电影里我们想要的生活,它们给予我们期待与动力;又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可是这也让我们格外激动与温暖。此外,这般接地气的影片,尤为打动内心,我们的爱恨,有了一面镜子,里面有人在呐喊,有人在鼓舞,他们跳不出来,可我们依然欣慰与感怀,一旦情感上有了共振,电影中的人与物便可以跨越时空,在观者心中产生阵阵回响,或引起思考,或产生顿悟。看不同的作品,莫让他人喂养你
电影,其实是多种多样的,看电影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电影是用眼睛看的,有的电影是用头脑看的,有的电影是用心看的,有的电影是用肌肉看的,有的电影是用肠胃看的。
——戴锦华
好莱坞的很多动作片,我们都是用肌肉看的,影片中的视听打击让我们神经紧张、肌肉紧绷,看完时站起来甚至肌肉会感到酸痛。戴老师说,这类片子,偶意为之可以,多了是在浪费生命。我不敢说这有多么多么正确,但我觉得在理,我自己就不是很喜欢好莱坞大片的狂轰滥炸(当然,其中不乏有佳作,但更多的是用来刺激感官纯属用来消遣的劣质品),有很多热门的外国大片我至今都没看,这种大片在我的观影list中占比也很小,我个人更看重口碑与主题,同时也会有个人的偏好在。我也看过血浆片,它们让我们的肠胃紧缩和抽搐,我们感到恶心,但也感到似乎得到了另一种感官上的满足。看让肌肉疲惫的电影没问题,看让肠胃内翻滚的电影也没问题,尝过即可,多尝会反胃。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已经非常非常疲累、倦怠了,但他们还在不断地看。“我们不非议这些人,但同时也希望这些人不要非议我们用心、用头脑去看的电影。”平静如斯,互不侵扰。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想看一部好作品,我们也都想适意畅心地去看。我希望你多看一些好片;如果你在尝遍所有口味的电影后还是喜欢某一款,那也无妨,这是你的选择。我目前也有一点小任性(就像我上面提到过的),所以我非常理解,让人自由地去喜欢所喜欢的是一种尊重;你可以给出建议,对方接不接受都没关系,你继续前行,便可。如果你真的喜欢看牵动肌肉的电影,那么,希望你也给自己一个机会:我真的只喜欢这种电影吗?去看那类电影经常不是你选的,而是别人选的,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放弃尝试。虽然好莱坞电影覆盖全球95%的市场,但剩下的那5%你会发现要精彩得多。今年电影业界迎来了很多好消息,但也有一个坏消息,就是资本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试验,我有制片公司,我又有电影院,我就把你们认定的烂片排它个51%,结果票房几个亿就上去了。我们确实拼不过金钱的怪兽,可即使输定了,我们还是接着干,这是一个选择。别人说我们是堂吉诃德也好,说我们是疯子、是傻瓜、是失败者也罢,都没关系。我们每一个电影观众,我们给不给自己一个公平?要给自己一个公平,就是别让他们完全地操控。戴老师的这番话,听得我心潮澎湃,暗暗称道。在这多元的网络时代,有那么多口味可以去选择,去试试各种口味,这样你才会知道哪盘是你的菜。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如此丰富多彩的路途,你不想自己也来走一走吗?博览群书,不求甚解戴老师坦言,她花在读小说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她用来看电影的时间。他们的童年什么都很匮乏,只要是可以找到的书,那都是种奢侈;只要是书、是印刷的字体,她就感到亲切无比,如果是小说,那就幸福死了。“不看电影我可以活下去,不读书、不读小说我活不下去。”至今如此。文学工业产生了太多文化垃圾,“开卷有益”也成了戴老师不太想说的词。她表示,她不崇拜任何奖项,也跟我们说,它们可以是一个参考,但也别太拿它们当回事。私以为,这是实在话,作品好不好,还是需要观众和时间的检验,好看不好看,每个人心里都该有把自己的秤。不唯上,不唯书,说的大体也有这个意思。关于读哲学,戴老师也分享了她的体会:哲学,它和文学是一样的阅读方法,千万不要沐浴焚香,正襟危坐。读不懂的可以翻过去,但不要放弃。看不懂不是借口。看不懂,可能是作者写得不明白,可能是翻译翻错了,但更多的是,那里正好是心灵、知识达不到的地方;你要走过去,你的世界就会变宽、变大。这就是“破万卷书”的精神。文革时期的作家徐迟对戴老师的影响很大。她跟我们介绍说,徐迟当年曾经发起过一个“十年读书运动”,口号就是“博览群书,不求甚解”,这跟上面“破万卷书”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你终会发现你想反复阅读的东西。同样的,别让别人喂养你,你也要学会自己去寻找。让自己打开,让世界通过书籍、电影向你打开。鸡汤是必要的,但是不可喝得太多,而且,鸡汤来了以后要追追出处,是走地鸡,还是添加激素、抗生素喂养的AA鸡,切不可一股脑儿地喝完后,抹一抹嘴,说句“好喝”,然后自以为真的喝到了一碗好鸡汤。在鸡汤面前习惯性地没有思考的全盘接受是很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别只看鸡汤书,也要吃鸡肉,偶尔也啃两口窝窝头。Q & A 环节1.Q:对于经典的电影,看不懂怎么办?(费里尼《八部半》(原名:8 1/2 ))(某观众)A:《8 1/2 》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例子;因为你要看懂《8 1/2 》,就需要看费里尼以前的电影,你才知道这第八部半出什么事儿了。所以说,这个看不懂,并不是说你看不懂艺术电影,你要知道它前七部故事是什么。他(导演)拍完前七部电影后,他突然拍不出来了,他做了各种各样的试验,有各种各样的选题、构思、计划。最后他把不同计划的素材剪在了一起,变成了一部电影。这是一点。另外,你还是需要读一点书,了解费里尼,重要的是了解意大利文化,关于天主教,关于现代历史,从文艺复兴、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法西斯国家等等去了解。意大利有它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看不懂中还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如果你还是想看懂的,那就做一点功课,看一看别人的经典。好像北大社专门出过一本讲《八部半》的书,里面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们去谈这部电影。你拿这本书来从头读过,翻一翻可能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遇到《八部半》这样的电影,我会很诚实地说,你们不爱看,你们看不懂,你们看的时候睡着了,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也可以有把握地说,这样的电影,你坚持看了,最后你看懂了,必有收获,那个收获是会大于一部电影的(戴锦华)。2.Q:新海诚《你的名字。》为什么会如此受到欢迎(某观众)?A:我当时是去电影院看的,看完后全场起立。这么多年,我第一次在影院看到看动画片有全场起立鼓掌的。后来他们说这是一次新出发。在这之前,日本动漫是很宅的,就是很多男女主人公都是宅在家里的,但是《你的名字。》出来以后,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又走出自己家了。这是一次动漫界的青春动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动漫界的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他们把它叫做“新纪年”,因为这是动漫界第一次不再表现宅男,或者说是动员宅男走出来,重新和世界发生关系。这个影响非常广,是对动漫界宅主题的一种改写了(毛尖)。3.Q:在豆瓣的电影课中,戴老师选了五位华人导演的作品,有两位是台湾导演,一个是杨德昌,一个是侯孝贤。这个比例是很大的。我就想问一下在您的观影经历中,是不是对那个阶段的台湾电影的观看,是构成了您的某种美好的时光的(某观众)?A:这位朋友不要来揭发我的年龄(笑)。我们对于我们年轻时代所接触到的新文化,新潮流,新现象,会有一个生命的烙印。那么某种意义上说,台湾新电影、中国电影的第五代,那个时代我在年龄上和他们近乎同龄。所以对那些电影的它们作为新片在影院中放映的那种观看,那种经验是不可磨灭的;这也可以说是我选择当中非常不理性的、非常不客观的一个原则。但是,在我的整个学术生涯当中,我一直没有假装我是客观的,而且我也拒绝某些人声称他们是客观的,我觉得只不过是我们的情感经验、个人经验、生命经验包括身体经验,是我们包装得很好把它们藏起来,还是干脆把它们录出来。所以,我这次选择的导演,除了姜文导演相对年轻一些外,其他的大概是我的同代人,我打开我的社会生命的同时,他们就开始他们的创作了。但是,给自己做一点儿辩解,就是说,迄今为止,他们都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最高峰,还没有一代人来打破这个东西,尽管后面有了第六代,其中出现过很优秀的作品和导演,但是他们没有像那个时代那么整齐地一代人创造了一个辉煌,而且这个辉煌不光是华语电影的辉煌,也是在世界影坛上占据制高点的辉煌(戴锦华)。4.Q:法兰克福学派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叫做“审美感性”。我发现我们90后或者更小的人,我们是在符号的操控下成长起来的。在看小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被感动到,但是抽离出来之后,我不敢审视我这个感动是纯粹的生命的一种感动,还是说我被怀旧的小资的这种心态困扰下的一种感动。所以我在看到一些作家包括戴老师的同龄人回忆的时候、看到内参书的时候,那样的振奋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所以我想问:当我们在审美感性被剥夺被侵蚀的这么一个状态下,我们怎么样相应地去恢复我们的这种感性,我们怎样更低门槛地去进入那样一个殿堂?当我们的感性和理性不能平衡的时候,我们怎样去选择(某观众)?A:如果说我们被某种符号所侵犯、覆盖、整编、归驯,那我觉得,没有一个时代的人可以豁免。比如说我在文革的十年当中经历了我的整个成长,你那时候还不能跟我竞赛,说我们谁更被一种强有力的符号所贯穿,所以我觉得这个不是90后特殊的困扰。90后特殊的困扰,我觉得代沟最主要的是文化粮食种类不一样。90后是所谓的数码原住民,你们可能是在游戏、日漫、美漫这样类似的一种文化当中长大的,当然,也包括好莱坞,也许包括金庸、古龙等人所代表的港台流行文化。我觉得这可能才是区别和障碍。我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件事。为什么我们读张爱玲没障碍,但读小津有障碍?张爱玲比小津距离我们的时间更遥远。你们的文化其实很宽广很丰富,但是它排除了一些东西,所以小津是属于被排除的那部分东西。比如说一种慢节奏,一种和今天主流的逻辑不兼容的文化逻辑,比如说很多不同的价值,比如说改造世界的梦想,比如说一种期盼的诉求,和一种知道自己不是个儿还是要去挑战的热情;我觉得这部分是被整体切掉了。因为1990年开始的年头是冷战与阶级斗争,是对抗和选择的可能性都被消除的时代,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才是问题,所以不光是审美感性的打开的一个问题,你的审美和感性被限定在了一个很丰富但被先选择的一个点上,所以我说多元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愿意的话,打开它,去试一试尝一尝别的东西,它带给你的不仅是一个审美体验,可能也是一个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同的生活方式(戴锦华)。5.Q:现在的电影市场很杂很乱,我能看到内地华语电影类似像台湾新电影运动那样的复兴运动的情况吗?或者说,我们普通人除了支持电影节,为了电影的复兴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某观众)?A:其实现在还是有挺多方式的,像众筹电影在出现。这几年我自己也参与了一些众筹活动,我觉得做得非常好,像余秀华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众筹做得就很好。如果全国的众筹平台联合起来的话,它会是一个新力量,可能没法复制80年代的电影热情了,但是我觉得它可以开出新天地来,可以帮助90、00年代生人构建自己的一个文化自信,是可以在众筹的平台上重建中国电影的希望的。众筹让那些以前非常孤独的、已经进入电影史的电影,重新通过众筹的方式让它回来,这样的回归可以带动这一批导演再出发。如果电影就是金钱的话,我们就用金钱重新创造它(毛尖)。
【后记】戴老师在聊不同类型的片子(用肌肉、肠胃、心灵、头脑看的电影)的时候,还说过这样一段话,她说,我们的心灵可能溢出我们的年龄。我们不一定在二十岁的时候不理解垂暮之年,也不一定在垂暮之年无法去重新体认那种情窦初开的爱情。我觉得这才是电影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好。电影不光带我们溢出空间去想象生活中不可能的世界,它也带我们溢出时间,溢出我们的生命和身体的限定。我想,这种创造性、不确定性、跨越时空的特质,正是电影给予我们的最瑰丽的一面。我们大笑,哭泣,害怕,愤怒,我们心潮澎湃,我们不知所措,我们还会有无数更多的体验。这些体验,或许转瞬即逝,或许印刻一生,不管是哪种,我都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可能,对电影,对电影的未来,以及,对我们自己的未来。也许有一天你的生命中不再有它,我也希望,它曾给过你力量,曾让你看到过最美丽的地方。坚持的热爱并不容易,在这路上,我希望我们能同行得更远,再远,再远一些。
笔名:季霖;待过IT圈,先从事影视动画行业,腾讯第七团影评人。
豆瓣:季霖(ID:joincaroline)
个人微信公众号:电影留声
企鹅号:木秀文心
分享喜爱的影视与音乐,还有生活的其他点滴
新浪微博:季霖Caroline
我知道,终有一天,这里会开满了花。
我想陪你一起走下去,看这一世烂漫。
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 作者:老夜(第三个宇宙的沉思、海中帆) 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共四部,分为《开端》《深井》《格局》《启示》。 #序章:一张光盘 ##一张光盘 如果不是那次经历的话,我不会得到这张让我从此过上恶梦一样生活的光盘 一年前,我是一个中关村一个软件工程师,平时的...
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 作者:老夜(第三个宇宙的沉思、海中帆) &能够将此书介绍给大家,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并不喜欢看很多的小说,但是这部小说让我手不释卷,如痴如醉,作者想象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故事的组织能力,真是无人能出其右 读完这部小说以后,我相信你也会象我一样迷失方向....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超凡的一生 他生命的核心是个奥秘—— 野猪从他的视线中消失了,这时比尔起身翻过山脊,顺着猎物的踪迹到了大峡谷的谷底。他边跑边在想,如何用最佳的办法将这些像猪一样的动物赶到上面的平地去,让他的几个朋友能看准了打中它们。 突然,巨大的爆炸震动了大地。拖把桶大小的石头从峡谷山坡滚...
全宋词 多人 潘阆 酒泉子(十之一)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酒泉子(十之二) 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僧房携杖遍曾游。闲话觉忘忧。 栴檀楼阁云霞畔。钟梵清宵彻天汉。别来遥礼只焚...
秋已深,冬未至。
最難將息的時候,寒冷沒有那麽透徹,卻也讓人無處找尋溫暖,週末的被窩便是最大的誘惑。肩臂凍的冰涼,加上兒子撒泡尿,在毛毯上簇成晶瑩的露珠,耐心崩潰“誰尿床了”“大概是wjw”……美好的週末被淹沒在各種斗智斗勇中。
天和雲融為一體的灰繼續瀰漫...
书画艺贰叁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代)、徐世昌、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他们的书法墨宝,一睹为快!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
一切自有安排。 尽人事,听天命。 路还长,要一直笑着走下去。
不能相濡以沫,莫若相忘于江湖 大荒皆知心狠手辣的九头妖,在见到清水镇的玟小六时,弃械投降。 悸动来的措手不及,情根深种时分离。 你满口废话,却从不说谎话, 其实什么叫废话呢?喜欢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这世间最动听的情话。 你说无力自保、无人相依、无处可去, 我便费劲心力成全...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蛇粉色键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