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会不会引起月经量少是什么原因,我有胆结石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我的图书馆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在美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为10-15%,每年新诊断胆结石患者约1,000,000人,每年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约700,000例,直接医疗费用为$5.8 billion/年。我国尚无流行病学数据。[1][2]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降脂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发病与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过饱和、成核过程异常、胆囊功能异常、细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
  1、 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2、部分单发或多发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内自由存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3、胆囊内的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可以使症状加剧。
  4、当胆石嵌于胆囊颈部时,造成急性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几小时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
  5、如果胆囊结石嵌顿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如果治疗不及时,少部分患者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临床后果严重。[1][2]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首选。
  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发现胆囊内的结石情况、胆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匀、胆囊功能是否异常,其结果常常是准确可靠的。但对于充满型胆囊结石,由于缺乏液态胆汁的对比,超声的诊断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时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手段来参与,例如CT检查。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
  胆囊结石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急性或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
  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1][2]
  对于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可以随诊和观察,但对于合并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门诊就诊:
  1、 充满型胆囊结石
  2、瓷性胆囊
  3、 合并
  4、胆囊结石大于2.5cm
  5、萎缩胆囊
  6、有胆道疾病家族史
  7、合并
  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2][3]
  胆囊结石是容易治疗的疾病,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降低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胆囊结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胆管炎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 综合征、胆囊胃肠道瘘。
  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强调“治未病”,也就是在预防疾病的成因。所以对于有胆结石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该注意:
  1、按时合理早餐;
  2、规律三餐;
  3、多进食高纤维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4、避免不合理的快速减肥;
  5、适当增加运动
陈灏珠 主编 .实用内科学。第1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pp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
宋小怡,方哲平,吕尚东,朱昱。微创保胆手术45例分析。肝胆胰外科杂志。期。
胆结石的食用疗法
胆结石的病因,通常是饮食过量,口味过浓,营养过份,尤其是肉、油、糖和蛋白质吃得太多,以致使肝臟功能受损,不能将体内废物完全排出,而积留在胆囊中。普通在-胆结石之前,会有肝臟毛病、便秘的现象或腹中易胀气,这时如能一星期到十天只吃水果,则可预防胆结石。饮水不足,也有增加胆结石的可能。     人过中年,胆里少不了有点石头,如果结石很小,不会有特殊感觉。等到有胆结石的症状时(肝区疼痛),已是结石多年了。这时如能饮食清淡,多吃含钾多的蔬菜水果,-可减轻肝胆的负担。以下介绍用苹果汁排石的方法,是经上千人试用证明,不必开刀。     一般饭后腹中容易胀气的人,可能系胆有结石,胆有结石,不妨採用下列方法排除,既少痛苦,又省费用。如果没有结石的人,使用此法,也没有什麼妨碍,更没有危险。-这个方子,曾经我办公室的同事与我的家人,分别亲自使用过,确实有效,不是道听涂说。在我看过的资料上,有效实例,亦在千人以上。因為癌病患者也多有胆结石,所-以我更乐於介绍,提供有缘的人参考。方法是:     用新鲜苹果打成果汁,或使用自美国进口瓶装或罐头苹果汁,每天在早、中、晚及睡前各吃一杯,每杯约二五○西西(ml),一天四杯,在饭前或二餐之间食用。(即每天需中等-大的苹果十个或共约重一千八百公克,一磅苹果可压成一杯汁)。一连五天,每天四杯,饮食一如平常。至第六天,停止饮用苹果汁,不吃晚餐,在下午六时及八时,各吃-一至二茶匙5-10毫升(ml)的泻盐(即硫酸镁,药房有售),溶於冷或温开水一杯(二五○ml)中饮用,十时再用新鲜柠檬(中等大一至二个)压汁半杯,加入橄欖油半杯(一二五ml-)混匀之后饮下。至次日即第七天早晨,即可从大便中排出结石。如使用便盆装盛大便,可检出若干甚至十至二十个翡翠色的大小胆结石颗粒,小的如沙粒,大的如姆指。-如石粒较大或量多,排后会有不舒畅的感觉,只要休息一两天就好了。又在饮用泻盐或柠檬汁时,可用热敷腹部,以使胆管充血扩大,便利排石。     在台湾如用凤梨汁不加糖,代替苹果汁,应该也有效。但是肾结石,或膀胱结石,使用此法不会效。如果曾患患胆结石经开刀割除胆囊又发现胆管有结石,亦不妨用此法一-试。     有病是人人都感到痛苦的事,如果有人使用此法,不论结果如何?拟请详细赐告,以便统计绩效,累积更多经验,提供别人参考,扩大服务,利己利人,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想当為善心的人所乐於接受的。   ※ ※ ※ ※ ※   笔者在本刊七三、九-一曾发表雷久南博士谈吃苹果治胆结石一文,后来经有心人去实验求证,却发生了疑问。就是在药房只有外用滋润保护皮肤的橄欖油,而没有食用的-橄欖油。在一本「常用药品手册」书中,也只将橄欖油列為灌肠药7泻盐也不易买到。因此特专函请教,现已得覆,以下就是雷博士的原文:     「橄欖油(Olive Oil)在西方国家食用上千年了,以义大利货最普遍,再则是西班牙货。在美国所售卖的,大都是义大利货,美国人拿来做Salad   dressing,经常和醋作生菜调味品。台湾所售橄欖油,不知是国產品还是外国货?其次,泻盐如用其他代替,效果如何,我无法作答。这方法最重要的部份是橄欖-油和柠檬汁,不能更换。也许其他泻药可以代替硫酸镁。又有人问吃后呕吐,但结石仍未泻出,我想问的是否完全照方法去做?台湾的橄欖油纯不纯?」     此事经我再向药房详细请教,据告橄欖油系从橄欖製出,可以吃,一般药房所售為外用工业级。食用的须向食品公司或售化学试药商店购用,并须说明用途,以免误购。硫-酸镁即泻盐,药效很大,价格低廉,使用时必须份量準确,不能过量,一般药房,為免分包之烦,所以只卖工业级而较大量的硫酸镁,较為省事。泻药则另有多种成药,售-卖方便,利益又好。故如购用硫酸镁,情形与橄欖油相同,可向化工原料或食品店洽询。     最后我仍要一提的,就是请试用此法的人,盼能将结果惠示。     编者註:本文首段转载自台糖通讯73.9.1.第75卷第7期,后段转载自同刊74.2.11第76卷第5期。     本项报导业经某退休同事之夫人试用,证明确实有效,台北亦有出售食用橄欖油及硫酸镁的地方,有意一试的朋友,欢迎来信联络。     据75.1.26联合报第六版刊载,台湾区患胆结石的人,估计有两百万之多。只是很多并没有达到需要开刀的程度。此方经济、简单易行,又没有副作用,也有人证,-希望能為需要而有缘的人提供参攷。如蒙试用,不论有效与否,均盼您发善心,记录见告,以供后来的人增加参攷,不胜感谢。
  由于胆囊或胆管内移动,造成胆囊管或胆总管的暂时性梗阻而引起的绞痛。表现为上腹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放射到肩背或胸部,伴恶心呕吐,如果同时并发,可随之发生寒战、发热、黄疸。
  胆绞痛是胆石引起胆囊管或胆总管暂时性梗阻而发生的胆管急症。通常,胆绞痛患者突然发病,出现右上腹部痛或上腹疼痛,轻重不一,重者疼痛难忍,痛得打滚,呻吟不止,面色苍白伴大汗,多为间歇性绞痛,也可为持续性痛,疼痛可向右肩或右上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和呕吐。[
胆结石简易方。
.: A. (cold pressed olive oil) 0.47(,EXTRA VIRGIN OLIVE OIL,EXTRA VIRGIN , )B. 10~12
:A. , , , , 6,,.(,,)B. ,.
:A. 7,()4, 2,,,3.(,)B. 15, 10,,2.(10,)C. ,,,,,,,,,,,,.,,,.
,, , 4,,. ,.
三、每天早上空腹(早餐前)喝一饭碗生的白罗卜水,连喝五个早上.
方法:用生的白罗卜刮皮洗净后刨丝,然后用一干净纱布,包起一汤匙又一汤匙罗卜丝,拧出罗卜水,满一碗后一鼓气喝下,(会较难喝,喝下后会有点反胃,但要忍住,过几分钟就没反胃的感觉)
喝后一小时才可吃早餐.喝罗卜水期间注意饮食要清淡.
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我国也不例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近20余年来,随着影像学(B型超声、CT及MRI等)检查的普及,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随着国人的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胆石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胆石症(gallstones)或(choleliths), 或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发烧等症状之疾病,称为“胆石症”。胆石症是最常见的疾病。
  我国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有逐年升高趋势。按结石所含得成分,分为三类: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多见。按发生的部位来分,可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其中胆囊结石占全部结石的50%左右。
  种族与地区:以北欧、国家胆石病发病率最高,地区发病率最低。北美的:Pima印第安人25%妇女患有胆石病。胆石成分中以胆固醇结石为最多见,占75%~90%,而地区则以胆色素结石为多,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较多国内例胆石病调查表明:胆囊结石与胆管比为1.5∶1,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之比为1.4∶1。年龄因素:40岁为胆石病典型发病年龄,小于20岁者少,一般随年龄增加胆石病发病率亦增加。国内尸检资料显示胆石病检出率为7%,而80岁以上老人胆石病发病率可达23%。女性胆石病较男性胆石病发病率高,50岁以上女性胆石病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大多数调研报告表明,胆固醇结石患者多有阳性家族史。胆石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胆固醇结石发病率与下列因素正相关:大量单糖饮食高脂肪饮食,全肠外营养经济状况差,女性,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三酰甘油(TG)血症肝硬化,,饮酒和吸烟;黑色胆色素结石与溶血、肝硬化、等相关;棕色结石与十二指肠憩室、低蛋白饮食等相关。
  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
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生理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感染等。
  (1)代谢因素:正常胆囊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于一稳定的胶态离子团中。一般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之间,如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量增加,当其比例低于1∶13以下时胆固醇便沉淀析出,经聚合就形成较大结石。如后期、老年人,血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故多次妊娠者与老年人易患此病;又如受损者,胆酸分泌减少也易形成结石。先天性溶血病人,因长期大量破坏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
  (2)胆系感染:大量文献记载,从胆石核心中已培养出伤寒杆菌、、魏氏芽孢杆菌、等,足见细菌感染在结石形成上有着重要作用。细菌感染除引起胆囊炎外,其菌落、脱落上皮细胞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内炎性渗出物的成分,可成为结石的支架。
  (3)其他:如胆汁的淤滞胆汁pH过低、A缺乏等,也都是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1)继发于胆囊结石系某些原因胆囊结石下移至胆总管,称为,多发生在病程长、扩张、结石较小的病例中,其发生率为14%。
  (2)可能与胆道感染、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感染(尤其感染)有关。当胆道感染时,大肠埃希杆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很高,可将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后者再与胆汁中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钙沉淀后即成为胆色素钙结石。所引起的继发胆道感染,更易发生此种结石,这是由于蛔虫残体、角皮虫卵及其随之带入的细菌、炎性产物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管狭窄势必影响胆流通畅,造成胆汁滞留胆色素及胆固醇更易沉淀形成结石。当合并时,则结石形成过程更为迅速。总之,胆道的感染、梗阻在结石的形成中,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胆石形成的基本因素有:胆汁理化状态的改变、胆汁淤滞和感染等3种常为2种以上因素联合致病胆汁理化性状的改变使其中胆色素或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胆汁淤滞可使胆汁中水分被过多吸收,胆汁过度浓缩,使胆色素浓度增高,胆固醇过饱和等,都可促进胆石形成;细菌感染可使胆道发生炎性水肿浸润和慢性期的纤维增生导致胆道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胆汁淤滞。炎症时渗出的细胞或脱落上皮、细菌群蛔虫残体及虫卵等也可作为结石的核心,促进胆石形成。
  (1)胆固醇性结石的形成机制:胆汁中如胆固醇含量过多呈过饱和状态,则易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如长期进食高脂肪饮食)。正常时胆汁中一定浓度的胆盐和可以和胆固醇组成混合体胶粒混悬于胆汁中而不析出。在某些肠疾病时由于丧失了胆盐则促进胆固醇的析出,形成结石。
  (2)胆红素性结石形成机制:胆汁中的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可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钙而析出。正常胆汁中的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酯类而不游离。大肠埃希杆菌等肠道细菌中的葡萄糖醛酸酶则有分解上述酯类使胆红素游离出来的作用所以有肠道细菌感染、蛔虫症及胆道炎症时易形成胆红素结石。此外,胆色素含量增加(如红细胞破坏过多),胆汁内钙量增加以及胆汁的酸度增加等都可促进此类结石的形成。
  (1)胆固醇结石: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多呈椭圆形(单发者)或多面形(多发者),表面平滑或稍呈状黄色或黄白色,质轻软,剖面呈放射状线纹,平片上不显影此种结石多在胆囊内,常为单个,体积较大,直径可达数厘米。此类结石在我国较欧美为少,其发生率大约不超过胆石症的20%。
  (2)胆色素性结石:结石成分以胆红素钙为主,可含少量胆固醇。多为泥沙样质软而脆,有的如泥团状有的如沙粒为棕黑或棕红色,大小不等。因含钙少,X线平片上多不显影。砂粒状者大小为1~10mm,常为多个,多在肝内、外胆管中。
  (3)混合性结石:由胆固醇、胆色素和等2种以上主要成分间隔而成。外形不一,为多面形颗粒表面光滑,边缘钝圆,呈深绿或棕色,切面呈环层状或像树干年轮或呈放射状因含钙质较多,在X线平片上有时显影(即称阳性结石)。多在胆囊内,亦可见于较大胆管中大小、数目不等,常为多个,一般20~30个。以胆红素为主的混合性胆石在我国最多见,约占全部胆石症病例的90%以上。
  ①胆石类型:混合性色素泥沙样结石远多于胆固醇性结石
  ②发病部位:胆管多于胆囊,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率也较高
  ③病因:既往统计在胆石形成上起重要作用。近年由于饮食卫生及营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有所改变。
  (1)①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②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③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④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是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的征象。
  一般而言,胆石发生在胆道的不同部位时,其症状并不完全相同。现按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分别描述其临床表现
  (1)胆绞痛或上腹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在典型病例,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绞痛发作多发生于缺乏或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者)。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约有1/3的患者疼痛可突然发作少数患者其疼痛可突然终止。如疼痛持续5~6h以上者,常提示有急性胆囊炎并存。约半数以上的患者疼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后背中央或右肩头。胆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坐卧不安。发作的间歇期可为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发作的时间上无法预测是胆绞痛的一个特点。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3):消化不良表现为对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常表现为过度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等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等有关。
  (4)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著
  (5)黄疸:单纯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只有当伴有胆总管结石或炎症(胆管炎),或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
  (6)右上腹压痛:部分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在体检时右上腹可有压痛。如并发急性胆囊炎时则右上腹明显压痛肌紧张,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
  (7)胆心综合征:因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反射性引起心脏功能失调或心律的改变,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胆心综合征,而患者的冠状动脉或心脏并无胆石症引起样症状的机制是由于胆石症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增高时,可通过神经反射(胆囊与心脏的脊神经支配,在胸4~5处交叉)即经内脏-内脏神经反射途径,引起冠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重者可导致而发生心绞痛、或心电图改变等。
  肝外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肝总管及胆总管内的结石,最多见的是胆总管结石,约有15%的胆囊结石患者可并存有胆总管结石,且随年龄的增加,二者并存的比例增高。反之,约9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存有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者其结石多位于胆总管的下端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当胆石引起胆总管梗阻即可产生典型症状与体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胆道阻塞、胆管内压力增高、受阻以及胆汁并发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典型症状有胆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称之为胆总管结石的三联征,即charcot征。
  (1)上腹疼痛或绞痛:约90%以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或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发生绞痛的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后,胆总管梗阻并刺激Oddi括约肌和胆管所致绞痛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或体位改变、身体受到颠簸后诱发。重者可伴有冷汗面色苍白、恶心与呕吐等症状。
  (2)寒战与高热:约7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发作胆绞痛后,因并发胆道细菌感染而引起寒战与高热,可达40℃。寒战、高热的原因是感染向肝内逆行扩散,致病菌及其毒素经肝血窦、至体循环而导致全身性感染的结果少数胆总管结石者,如为急性胆管梗阻同时伴严重胆管内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时,则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称为重症急性胆管炎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及等全身中毒的临床表现。
  (3)黄疸:约70%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后的12~24h即可出现黄疸发生黄疸的机制是因结石嵌顿于乏特壶腹部不能松动,胆总管梗阻不能缓解所致,常伴有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粪便色泽变淡或呈现陶土色多数患者黄疸可呈波动性,在1周左右可有所缓解,系因胆管扩张以后结石有所松动之故或系结石经松弛的括约肌而排入十二指肠的缘故。有学者认为黄疸呈间歇性出现或表现为时深时浅是胆总管结石的特征。
  (4)上腹部压痛:体检时在剑突下和右上腹有深压痛,炎症重者常伴腹肌紧张肝区可有叩击痛。如胆囊管通畅者,有时也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原发于左右肝管分叉处以上部位的结石,称为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可广泛分布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散在于肝内胆管的某一分支内,也可发生在某一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大量资料表明,结石发生于左侧肝内胆管者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
  (1)上腹部疼痛: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常不典型散在于肝内胆管的较小结石通常不引起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和胸背部的持续性胀痛或钝痛。一般不发生绞痛。
  (2)黄疸:一般的肝内胆管结石不出现黄疸,只有当双侧或左、右叶的胆管均被结石阻塞时才出现黄疸,此时多数可伴有胆绞痛或较剧烈的疼痛。如并发胆道感染时,也可出现寒战与高热,重者亦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3)上腹部压痛:体检时常可触及肿大的并有压痛,少数可有肝区叩击痛。多数资料表明,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胆总管结石并存,所以当患者有胆石症的典型症状(绞痛、寒战与高热、黄疸)时常是胆总管结石的症状。
  胆石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和穿孔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胆囊结石的并发症还有胰腺炎、肝脓肿、胆管炎、上行性肝炎、门静脉炎、Mirizzi综合征和等。除了慢性胆囊炎(几乎每个胆囊结石患者都合并有慢性胆囊炎)之外,大约20%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Mirizzi综合征是胆石症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它是胆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压迫肝总管并引起肝总管狭窄的一组症状。嵌顿于三管合流部的胆石,称之为合流结石(图1)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3个要点为: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结石压迫和结石本身刺激引起嵌顿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导致肝总管的部分机械性梗阻;反复发作胆管炎或因阻塞引起胆管炎性肝硬化。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右上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的表现。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在胆囊造影上都不显影(无论口服或静脉),B超和CT诊断胆囊颈结石的阳性率偏低,故常依赖PTC和ERCP等直接确诊。Dietrich等认为只有存在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的解剖异常时才可能发生Mirizzi综合征。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并非如此。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往往很困难,术后常留有胆管狭窄和瘘管形成等后遗症。
  胆总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胆管炎和胆管的细菌感染。其次,为胆石性胰腺炎、肝脓肿、败血症胆肠瘘及胆石性等。因胆石压迫招致胆总管黏膜溃疡,进而引起胆总管狭窄者罕见在我国时而可见因胆石压迫引起胆管黏膜溃疡、坏死及出血,而,胆总管结石患者罕见此外,胆总管结石引起长期反复发作胆管炎及黄疸者可进一步发展成胆汁性。
  主要依据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检查结果而作出正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胆道蛔虫症:单纯的胆道蛔虫症多见于青少年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绞痛或呈钻顶样痛,少数患者采取膝胸卧位时疼痛可有所减轻,疼痛常阵发性发作缓解期与常人一样可毫无症状。多数患者伴有呕吐甚至有呕吐出胆汁者也有呕吐出蛔虫者。疼痛发作期症状虽很重,但腹部常缺乏体征这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如行B超检查,有时在胆管内可发现虫体影像。一般而言,根据疼痛特点及检查,本病的确诊率可达90%以上。
  (2)急性炎:疼痛常在后诱发,疼痛多呈持续性上腹部剧痛,有时呈刀割样痛常向左腰部放射,呈束带状牵引痛。患者血、常明显升高;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CT或MRI检查也可发现胰腺肿大等对诊断均有重要价值。如患者出现休克、抽出血性,其中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时,则可诊断为。必须指出,有时胆总管结石可诱发急性(称胆源性胰腺炎),此时两者的症状可发生混淆故应加以警惕。
  (3)穿孔:上腹部剧痛并迅速遍及全腹,体检发现腹肌板样强直全腹有压痛与,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或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结合既往有史等诊断不难确定。
  (4)心绞痛或:少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上腹剑突下剧痛,且疼痛可向左上腹和右上腹放射,严重时常有烦躁不安、出冷汗,有恐惧感或濒死感。检查可发现深而宽的Q波、ST段抬高及T波倒置等改变。(CPK)、谷草转氨酶(AST)、(LDH)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等对诊断极有帮助。
  (5)其他疾病:胆石症还需与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扭转、、急性并发穿孔、肠系膜血管栓塞或、女性宫外孕及等疼痛性疾病相鉴别。
  (1)急性性肝炎:多有食欲减退、乏力及等前驱症状。黄疸出现快,逐渐加深,1~2周达到高峰,多伴有肝脏肿大和压痛。B超检查可排除梗阻性黄疸的声像图表现仅见肝脏稍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密集等一般征象。常有ALT、AST显著升高。多数患者可检查出肝炎的病毒标志物
  (2)胰头癌:胰头癌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一般较大。黄疸常呈进行性加深,上腹部疼痛多与体位有关,平卧位时疼痛加重,而身体前倾时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发现十二指肠曲扩大、移位及胃肠受压等征象。B超、胰胆管造影(ERCP)及CT或MRI等检查均可发现胰头部的肿块影。
  (3)乏特壶腹癌:黄疸常为首发症状,多呈进行性加深。胃肠低张造影、或十二指肠镜检查、B超、CT或MRI等检查均可发现壶腹部的肿块对诊断极有帮助。内镜下结合活组织检查可作出。
  (4)其他疾病:胆石症还需与胆总管癌、转移至肝门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胆总管而致黄疸)等黄疸性疾病相鉴别。
  1.胆红素代谢 当胆石引起胆管梗阻时,总胆红素增高,其中主要是结合胆红素增高即1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常大于40%;如胆管完全梗阻,其比值可大于60%。尿中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则减少或缺如,亦减少或消失。
  2.血清酶学检查 梗阻性黄疸时(ALP)明显增高,常高于正常值的3倍;(γ-GT)亦显著性升高;血清(ALT、AST)呈轻到中度升高;乳酸脱氢酶(LDH)一般稍增高。
  3.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胆管梗阻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用维生素K后凝血酶原时间可恢复正常。但如胆管长期梗阻而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即使注射维生素K凝血酶原时间也不会恢复正常,提示肝细胞制造凝血酶原有障碍。
  4.血清铁与铜含量测定 正常人血清铁与血清铜的比值为0.8~1.0,当胆道发生梗阻时,血清铜含量增加,使铁铜比值小于0.5。
  5.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目前已较少采用,主要是引流液的采集较麻烦,且不能为多数患者所接受。目前采集十二指肠液有两种方法,即十二指肠插管法与逆行胆管造影时进行。一般需在应用八肽缩胆囊素刺激胆囊收缩后,再收集富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然后将此液体置于下观察,如发现和(或)胆色素钙盐颗粒则对胆石症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1.X线腹部平片、及静脉胆道造影 传统的X线平片、口服胆囊造影和静脉胆道造影检查方法近年来已较少采用
  (1)含钙的混合性结石在X线平片上可能显影而单纯胆固醇性结石和胆色素性结石在X线平片上不能显影;胆囊结石中10%~20%为含钙阳性结石可在腹部平片上显示80%~90%为阴性结石,平片上不能见到,需造影才能显示。
  (2)口服胆囊造影的胆囊显影率很高,可达80%以上,故可发现胆囊内,甚至肝外胆管内有无结石存在。但由于显影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故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仅为50%~60%。
  (3)静脉胆道造影可了解肝胆管胆总管有无结石及梗阻存在,各级胆管有无扩张等。由于静脉胆道造影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故其诊断的准确率并非很高,仅达50%左右。
  2.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 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经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显示及胰管的方法对胆石症的诊断有极高的价值。造影后可清晰显示整个胆管系统及胆囊因此可发现胆管及胆囊有无结石、胆管有无扩张或狭窄等改变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阳性率可达95%左右。若胆管存在狭窄、梗阻因素,则仅能显示梗阻以下胆管的影像,而梗阻以上的胆管内有无结石常不能显示,此时应再结合PTC等其他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适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拟诊狭窄及与其他胆管疾病鉴别。在X线电视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胆管的成功率可达80%~100%。PTC能清楚显示肝内外整个胆道系统,可提供胆道内正确的解剖关系、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PTC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阳性率达90%左右。由于PTC属损伤性检查,因此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出血、胆漏感染或发生胆管炎等。
  4.CT或MRI检查 经B型超声波检查未能发现病变时可进一步作CT或MRI检查CT对含钙的结石敏感性很高,常可显示直径为2mm的小结石,CT诊断胆石的准确率可达80%~90%。平扫即可显示肝内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胆囊内的含钙量高的结石;经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可显示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亦能显示胆囊内的泥沙样结石。CT对单纯胆固醇性结石有时易发生漏诊。近年来MRI诊断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对胆石的诊断正确率也很高由于CT或检查的费用较昂贵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5.术中胆道造影 对术前胆道疾病未明确诊断者,本法是一极好的补充,方法简单易行且安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或直接穿刺胆总管,注入浓度15%~20%的造影剂30ml左右,即可获得较清楚的胆系影像。结合探查所见,便能全面了解肝胆情况有利于诊断治疗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应开展此项检查。
  6.B型超声波检查 超声检查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性、可反复多次、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诊断胆石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无论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还是肝内胆管结石,在B超声像图上,结石表现为回声增强的光团或光斑其后方常伴有声影。胆囊结石典型表现如下:
  (1)胆囊内一个或多个强光团。
  (2)回声光团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3)在强回声光团的后方有清晰的声影。
  位于胆总管下端的结石如受气体的干扰时,常难于显示,因此,B超对胆总管下端结石的诊断正确率较低,同时还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由于胆囊结石结构、成分和位置不同,可出现一些不典型表现。如胆囊内充满结石,由于缺乏胆汁衬托,其声像图可不明显而只见声影疏松的结石可不出现典型的声影、胆囊萎缩合并结石可造成实质性回声而后方声影不清晰等一般认为,B超诊断胆囊结石的正确率可达95%~97%,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正确率为53%~84%,肝内胆管结石的正确率为80%~90%特别是对于可透X线结石及在胆囊造影不显影时B超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在超声表现不典型时,仍应与X线检查和CT扫描互相验证,作出诊断。
  胆石症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消除结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发作期宜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症状控制后,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如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主要适应证为:初次发作的青年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发病已逾3天,无紧急手术指征且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有消退者。常用的非: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禁饮食或、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抗感染解痉止痛和支持对症处理。有休克应加强抗休克的治疗,如吸、维持血容量、及时使用升压药物等。经上述治疗,多能缓解,待度过急性期后4~6周再行确定性胆道手术,则可使患者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
  (1)控制饮食: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的释放而引起胆囊的收缩,促进胆汁的排泌,因此,为了能够使胆囊及胆道得到适当的休息在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而采用高糖流汁饮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不论在胆石症的发作期或静止期均少食为宜。无胆总管梗阻或在胆石静止期,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可不必限制。
  (2)缓解疼痛:轻度疼痛可经控制饮食、休息、肛门排气等治疗而缓解症状,严重病例除禁食外,应插鼻胃管行胃肠减压,以吸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气体,减少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胆汁分泌的刺激,有利于胆汁的引流及排出亦可以消除或减少因缩胆囊素引起的胆囊收缩作用,从而减少胆绞痛的发作频率和减轻疼痛的程度。此外还可以应用解痉与镇静药。
  ①:每次0.3~0.6mg3~4h于舌下含服1次。亦可应用作用时间长的硝酸酯类控释剂
  ②:每次0.5mg皮下或肌内注射,每3~4小时肌内注射1次;或山莨菪碱(654-2)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1~2次/d。
  ③镇痛药:(度冷丁)或布桂嗪(强痛定)50~100mg肌内注射,效果较好
  上述镇痛药与解痉药合用,可以加强止痛效果。但吗啡能引起Oddi括约肌故属禁忌。有人认为胆绞痛与局部前列腺素释放有关,可予以吲哚美辛()治疗
  (3)利胆及抗感染治疗:硫酸镁口服有松弛Oddi括约肌的作用,使滞留的胆汁易于排出,口服50%硫酸镁10~15ml3次/d,于餐后口服(有严重腹泻者不宜采用);胆盐能刺激肝脏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有利于冲洗胆道,用于症状缓解期并持续数周,可减少症状复发;去氢胆酸片0.25g或胆酸片0.2g,3次/d,餐后服用此2种药在胆道梗阻时不易采用,以免增加胆道压力在急性发作期胆石症患者多伴有细菌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抗生素的选择应考虑其抗菌药谱、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及其不良反应,常选用广谱,尤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等),最好按照结果来选择若细菌感染的种类不明时,则应优先选择在胆汁中浓度最高的抗生素必要时在加强抗生素的情况下,使用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应激能力
  (4)慢性病例的治疗:可采用利胆剂如去氧胆酸、(胆酸钠)、羟甲烟胺(利胆素)、胆乐等,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多能控制发作。文献报道:采用去氧鹅胆酸(CDCA)熊去氧胆酸(UDCA)行溶石治疗,可使部分胆囊结石缩小或消失,但用药时间长(一般需半年~1年半),大量应用能损害肝脏,停药后结石又可复发,故对合适病例可试用。
  (5)针刺中医中药治疗:已有报道对急性胆道疾病治愈率达88.2%。主要取穴为、阳陵泉、足三里,辅以肝俞、胆俞;重者加用中药,通过辨证施治采用舒肝理气、利胆止痛或清热利湿、通里攻下(常用药有、黄芩、半夏、、玉金、木通、桅子、菌陈大黄等)。通过治疗多数病例症状可得到缓解。慢性患者取中药治疗尤为适宜,但或猪蹄加耳针等排石疗法对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差,且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等,故不宜推广使用对胆管结石者排石治疗效果肯定,常用胆道排石汤。主药为30g、广木香9g9g黄芩9g、大黄6g,随症加减:高热、黄疸、中毒症状重者加茵陈、柴胡双花、桅子、地丁等;、腹痛、腹胀严重者加芍药、川楝、元胡、等;纳差者选用陈皮、砂仁、、焦山楂、神曲、炒麦芽等;如恶心呕吐加生姜、半夏、竹茹;腹痛剧烈加芒硝等。一般1剂/d,分2次服;如施“总攻”疗法可隔天1次,2~3次/周,4~6次为1个疗程,酌情进行4~6个疗程。其原理是:先服胆道排石汤,使胆汁分泌增加再注射吗啡或新斯的明,使Oddi括约肌收缩(即所谓关门),造成胆汁贮留、胆道内压力升高,40min后给予硝酸异戊酯、硫酸镁,加针刺电针电极板等治疗,使Oddi括约肌开放(即所谓开门),胆囊收缩,大量胆汁排出,同时胆管内结石亦随之排出。此法适应于:
  ①胆总管内直径小于1cm的结石
  ②肝胆管“泥沙”样结石。
  ③肝内广泛小结石,手术无法清除或经清除部分梗阻结石后仍有残余结石者。
  ④症状轻,无严重并发症的较大结石。
  ⑤手术前后排出小块结石减轻胆道炎症以利手术和防止结石复发。
  ⑥有其他严重疾病不适于手术治疗者。但对主要胆管狭窄或狭窄近端结石,则不宜采用非手术治疗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如病情恶化、中毒休克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6)其他治疗: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伴胆道梗阻时,可出现黄疸及皮肤瘙痒,控制黄疸所致的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洗擦,或应用去双氢麦角碱(氢麦角胺)1mg。还可考虑使用能与胆酸结合的考来烯胺()和肝酶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巴比妥等。抗组胺药也可止痒,但疗效不理想。值得一提的是,考来烯胺(消胆胺)对完全性梗阻性黄疸的瘙痒无治疗效果;另外,对长期服用考来烯胺(消胆胺)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D、K等及钙盐。晚近报道应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络酮和5-HT3受体拮抗药-恩丹西酮等有止痒效果,但经验不多
  (7)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D):对胆管严重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者,可行PTD术,以引流胆道、降低胆道压力控制感染、减少、赢得手术时间等。
  (8)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此方法适应于直径&3cm的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经ERCP证实伴有、淤胆等。术后可自行排石或以取石器械取出结石同时可在胆总管内放置长引流管行胆-鼻引流。
  (9)体外震波碎石:此方法对胆囊结石效果差,虽可碎石但不一定能排净,仍有复发结石可能,况且有一定并发症,价格昂贵。胆管内结石可以试用。
  药物溶石治疗包括口服溶石药物治疗和局部注射溶石药治疗。
  (1)口服溶石药物治疗:口服溶石药物治疗胆石症,是以摄入的胆酸能在内充分吸收且该胆酸又能增加胆固醇的溶解为基础的,所以仅对胆固醇性结石有效对胆色素性结石和含钙的结石基本无效。胆固醇在水中的最大溶度是200&g/L,在胆酸和卵磷脂最佳存在状态下,胆固醇的溶解度为20~40g/L50分子的胆酸可溶解1分子的胆固醇鹅去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CDCA)和(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均能增加胆汁中的胆酸的浓度同时继发性减少肝脏内胆固醇的分泌;(CDCA)可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而UDCA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还可诱导在胆石表面形成胆固醇-卵磷脂微胶粒,加速结石溶解。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溶石机制比较见表1。鹅去氧胆酸(CDCA)单独使用的溶石率较低,20%~40%,需服药6~9个月,停药后复发率达50%长期服药约1/4的病人出现肝炎腹泻和等不良反应。建议治疗剂量为非肥胖者12~15mg/(kg·d)而肥胖者因胆道内胆固醇含量增加至18~20mg/(kg·d)。熊去氧胆酸(UDCA)的溶石作用较鹅去氧胆酸(CDCA)快,且毒副作用小,但价格较昂贵,其治疗建议剂量为8~10mg/(kg·d);者需加大剂量由于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溶胆石的作用有所差异,有人发现联合用药的溶石作用较两者单独用药效率可提高50%,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病人容易接受。联合治疗的建议剂量鹅去氧胆酸(CDCA)6~8mg/(kg·d),熊去氧胆酸(UDCA) 5mg/(kg·d),疗程1~2年,有效率达50%~90%。如连续治疗9个月,仍未见明显溶石效果,常提示结石不易溶解。对含钙阳性结石患者合并较重以往患有肝病或糖尿病时则不宜应用。
  (2)经皮、经肝胆囊置管药物直接溶石: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及经十二指肠镜置入鼻胆导管,将导管与胆石接触,注入溶石剂进行溶石治疗。
  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
  A.单辛脂(monooctanoin,MO):是一种半合成植物油,局部注入MO 5天开始出现溶石作用,此药60%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有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增高等。因本药有黏稠度,故设备需灌注泵使灌注入胆囊内的药物与结石充分接触。
  B.甲基叔丁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MTBE):适用于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的治疗,尤其适合不适宜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的患者,注入药物1~5天开始出现溶石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呕吐血管内溶血反应(药物可能进入血管),甚至出现等,若MFBE被误注入肝实质内可导致肝细胞坏死
  ②溶解胆色素结石的药物:包括二甲基亚砜胺(DM50)、依他酸钠(Na-EDTA)、六甲基磷酸钠(Na-HMP)、苎烯、乙硫基乙酸等体外实验证实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溶石作用,但因接触溶石效果并不理想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3.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近年来治疗内镜的迅速发展,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用气囊或网篮取石),碎石网篮碎石经口直视下激光液电及高频电流碎石等对胆管结石的治疗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须做手术治疗的患者免除了手术痛苦尤其对不宜做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
  1.胆囊结石 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一些非手术疗法如体外震波碎石,溶石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长、副作用较多,效果不确切。
  2.内镜取石:经内镜将胆总管下端的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连同部分括约肌切开,送入取石网篮或气囊导管取石,较大结石可送入机械碎石器破碎(搅碎)后取出结石,成功率90%以上,但也有切口出血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6%。
  预防:
  胆囊结石的一级预防主要有以下2方面:①由于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饱和有关,因此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过多摄入是维持胆汁保持一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调整少食含胆固醇较多的脂肪类食物,多食富含的食物、及新鲜妊娠期妇女尤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平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度积存。②每年应定期体检,包括肝胆B超检查,便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针对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而言,肝外胆管结石及胆道蛔虫病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级预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积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同时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胆总管,取净结石,通畅胆汁引流同时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有效地控制胆道感染。胆汁引流通畅和控制胆道感染是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环节。②防治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病是肝胆管结石的重要成因,对其的防治不容忽视。
  饮食风格 宜清淡,以少渣、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调味品的选择 避免吃能够引起腹部胀气的食物与浓烈的调味品,以防胆囊的剧烈收缩而造成急性发作。
  食用油 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因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烹调方法 膳食中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的方法为主,忌食过多的油炸、生冷、刺激性大的食品。
  慎吃内脏 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因醇含量过高有关,所以对动物内脏、肝肾、鱼子、蛋黄、肥肉等应严加控制和约束。
  多吃蔬菜水果 平时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姜类有促进的作用,可以常吃。
  肥胖的患者的注意 适量限制糖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以利于减少脂肪的合成。
  胆囊结石与在影像下的区别比较明显,其超声图像典型表现如下:
  ①胆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而超声图上常显示新月状、半月状或圆球形(以上图像似月蚀,因超声不能穿透结石全部,仅在结石表面及反射回来形成声像图)
  ②结石后缘有声影。超声在结石表面反射回去,结石后缘形成超声波的空缺区,因此结石强光团的后缘出现一个长条形的无回声暗区,称结石后缘声影。
  ③当翻动身体时,结石随体位向胆囊低位方向移动,即声像图上可见强光团随体位向重力方向移动。
  胆囊息肉:胆囊壁局部出现一球形低回声成中等回声团块向胆囊腔内突出,常有蒂。位置固定,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
馆藏&3537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经量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