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小便黄,早上起身放疗后口干多久才恢复,怎样诒疗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高血压,最近因感觉有点头疼,乏力,测血压150--90...
4ec92c23&&&&
| &&&&浏览4243次 &&&&| &&&&提问时间: 13:49:52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最近因感觉有点头疼,乏力,测血压150--90.连续测了4.5天都在140--170.下面70--90,检查心电图正常,抽血检查也正常,这种情况属于高血压吗,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用户回答专区 用户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 你的情况是高血压, 建议你服用卡托普利治疗,
病情分析:
  认识高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小儿高血压,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高血脂,高血压,高血压常识,高血压病理,高血压预防保健,以下方法为您轻松解决高血压所带来的烦恼/dis/139141/久久健康网将为您提供全方位的高血压健康知识,您还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进行更具体的问询,同时与线上病友交流高血压的治疗经验。祝您健康!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冯世纶老师验案10例
我的图书馆
冯世纶老师验案10例
冯世纶老师验案1
高某& 男& 61岁& 北京铁路局退休
右侧膝关节内侧疼痛1年余,跛行,难以站起。曾被诊断为退行性关节炎。口中和,近两天鼻塞流涕,有口疮,大便可。
面红,舌有裂纹,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弦。
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年,服西药不规则,有饮酒嗜好。
老师:无热而关节痛,为表阴证;患者病程长,又见口中和,为里阴证,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治疗上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问:六经辨证为少阴痹证,为何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答:经方辨证的步骤是先辨八纲以定六经,再辨方证。辨方证一来要读仲景书,二来靠老师传授,三来是临床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所以说,辨六经较易而辨具体的方证较难。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都是少阴太阴合病,但具体方证不同,这就要看各人的经验及辨方证的功夫了。
麻黄10g 桂枝10g 知母10g苍术15g 茯苓12g 防风己各10g 炙甘草6g 川附子10g 大枣4枚 秦艽10g 仙灵脾10g +大功劳叶12g生姜12g&&& 七剂
汗出后鼻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减,口干,大便可,苔白脉细弦
老师:六经辨证属少阴太阴合病,汗出表邪减而津亏,应去麻黄,治疗上改为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桂枝10g 苍术15g 炙甘草6g川附子12g 大枣4枚 生姜12g& 白芍10g 茯苓12g 防风己各10g 秦艽10g仙灵脾12g&&& 七剂
鼻不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己基本消失,由坐位站起己不困难,行走利索了,现遗右足跟疼痛,口不干了,口疮消失,大便可,苔白,脉细弦
方证同上,仍予上方,增川附子为15g&&&&&&& 七剂继进
1、问:二诊见口干,是否合并阳明证?
答:不是阳明病。这是汗出而津液更伤了,呈外邪内饮,津不上承之证,应从太阴论诒。从三诊可看出,去掉麻黄发汗药,增加附子用量,口干反而减轻了。
2、问:-诊时患者疼痛较严重,为何不加止痛药?
答:中药中没有所谓的止痛药,都是依据整体的状态而调整。死执所谓的止痛药而不整体调理,是起不到止痛效果的。
3、问:像元胡、乳香不是止痛药吗?
答:是通过活血祛瘀而起作用,有瘀血证才用。如胡老对于疼痛偏于-侧的用活血药。像这例如果用药后症状不缓解,可适当加活血药。
4、问:仙灵脾在此是什么作用,是补肾吗?
答:太阴药,也就是增强附子的温阳强壮作用以祛邪。
5、问:一诊用药己取效,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是否应效不更方,仍用原方?
答:一诊后汗出邪去而津已亏。少阴病方证分两大型:一种是在太阳伤寒证麻黄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无汗者,一种是在太阳中风证桂枝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有汗者。本例经温阳发汗,表更虚,故转属笫二种方证,即用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加附子强壮药而成的桂枝加附子汤。三诊中病情好转,仍有足跟疼痛,寒湿仍在,因继祛寒湿,予前方加减。
6、问:观方中用附子,不先煎,为何?
答:北京地区用附子出事的,多是药不对证,煎服不合理,用量都是30g以上的,一般我用川附子15g以内的,都不先煎,但煎前要用水泡1小时。
按:本例为慢性老年性关节炎,中医为痹证患者。因初表证明显辨为少阴太阴合病,而证属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方证,服药后汗出,表证减而津伤,故二诊去麻黄,三诊关节痛止而有足跟痛,故乃以上法而加重祛寒湿治疗。老年痹证宿疾,以14剂中药取得显效,这不能不归功于经方之药简而力宏及辨方证之精准。
冯世纶老师验案2
左某& 女& 75岁&&& 林科院退休&&
2007年3月7日来诊
左胁下痛发作连背2天,伴见短气、心下满,嗳气、时吞酸,口干甚、口苦,平日需吃芦荟以通便。
舌暗,苔白腻中剥,脉细弦
既往有冠心病史30年及胃溃疡病史
老师:左胁下痛、嗳气、口干甚、口苦、脉细弦符合少阳七证;心下满,吞酸,苔白腻为饮逆,舌暗、病久见胁痛为瘀血,治疗予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茯苓丸。此胁痛连背应是冠心病心绞痛不典型表现。
问:患者有口干甚、平日需吃芦荟以通便,是否合并阳明病?
答:也有可能,但患者气短、苔剥、脉细提示里津虚可能性大,不明朗,先观察。
柴胡12g& 黄芩10g& 清半夏15g& 党参10g& 枳实10g& 陈皮30g 生姜12g& 大枣4枚& 桂枝10g& 茯苓10g& 白芍10& 桃仁10g& 红花10g& 炙甘草6g&&&&&& 七剂
胁下痛发作明显减少,程度亦轻,短气、嗳气、时吞酸,舌暗淡、苔少,仍口干苦,大便日一行,不需再吃芦荟以通便。
此饮瘀去而里津虚亦显
上方加白术18g&&&&&&& 七剂,药后胁痛消失而有吞酸,继续调理。
1、问:患者苔白腻,但有微黄,为何不写苔黄腻?
答:此苔基本是白的,但上面浮有一层黄,可以认为是白腻浮黄,对辨证意义不大。
2、问:用桂枝茯苓丸为何去丹皮加红花,它与桃核承气汤有何区别?
答:沒什么深意,丹皮凉而红花微温而矣,虑其里有虚。后方所主之瘀实证比前方更甚。
3、问:二诊大便已通,何以仍用白术生津通便?
答:二诊中可看到苔腻减而见少苔、舌偏淡、口干,且患者常有大便不畅,此属里虚津亏,予白术以生津利饮
4、问:如果知患者素里亏,此次虽沒什么症状,能否先加补药,如参麦饮?
答:这不行,违背经方辨证原则。方证是相对,现有是证则用是药是方,无则不可。
按:此患者为不典型心绞痛,末服西药,只二诊便将病情控制。非一般所谓中西结合,尚末看病人已想要开参麦饮、血瘀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之流可比。辨证是中医之魂。
&冯世纶老师验案3
鼻渊、咳嗽、遗精案
李某& 男& 26岁& 河北三河人&&
日来诊: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1周,纳差,大便干,2——3日一行,胸胁苦满,眠差早醒。婚后一年来早泄,一周遗精二次。
舌薄黄,脉细弦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老师:鼻塞、流涕为太阳病,涕黄,咳吐黄痰,咽痛,大便干为阳明病,纳差,胸胁苦满,眠差早醒为少阳病。虽有早泄、遗精等内在虚损症,但内外合病,里不急则先解表再治里,此为定法。予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味。
麻黄10g& 杏仁10g& 炙甘草6g& 生石膏45g& 柴胡12g& 黄芩10g清半夏15g& 大枣4枚& 生姜12g桔梗10g& 党参10g& 白术15g& 茯苓12g&&&&&&&& 七剂
咽痛已,胸胁苦满减,仍早醒,鼻塞涕黄,大便二日一行,
苔白,脉弦细
仍有鼻塞、涕黄,加强清热排脓之药
上方加桂枝10g& 生苡仁18g& 败酱草18g&&&&&&&&& 七剂
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胸胁苦满已缓解,大便干2日一行,眠差,唇舌糜烂疼痛,一周遗精二次。
苔白根腻,脉弦细
老师:大便干2日一行,眠差,唇舌糜烂疼痛为实热,遗精为虚寒,证属寒热错杂之厥阴病,甘草泻心汤加味。
炙甘草12g& 黄芩10g& 黄连6g& 清半夏15g& 党参10g干姜6g& 大枣4枚& 白术15g& 生龙牡各15g& 白薇12g& 远志10g& 石菖蒲10g枣仁15g&&&&&& 七剂
唇舌糜烂疼痛已,一周来未遗精,大便一日一行。因仍有眠差、右少腹不适,续继调理。
2个月后遇之,诉后来未再遗精。
1、问:仲景书中似乎未见有麻黄剂、柴胡剂合用之例?
答:对。但仲景书是为百病立法,示人以规矩而非巨细无遗,只要你掌握其精神,有是症则用是药,灵活辨证用药则可用于百病。
2、失精家仲景有明示:用桂枝加龙牡汤,何以用甘草泻心汤加味亦有此捷效?
答:失精家用桂枝加龙牡汤是为正治,临床也确实本方多用。但不能死执一方,因为临床变数很多,如果辨为厥阴病,而用桂枝加龙牡汤,则为误治。现在很多人名为辨证,其实是依据西医病名而开药,如此,则离中医辨证施治精神远矣。
3、问:用生苡仁、败酱草排脓是否从薏苡附子败酱汤出?
答:对,是出于薏苡附子败酱汤,原方为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为阳明方。仲景方虽只二百多方,但神而明之,可化生无穷。
4、问:此处用白术、茯苓何意?
答:此案中一诊虽阳症突出,但有内在虚损,所以便干考虑为里津不足。白术茯苓以生津利饮则津回而大便通,《金匮要略》之白术附子汤是个例子。
按:此案治疗顺序遵循先表后里,符合仲景法。麻黄剂、柴胡剂合用对此例效果显著,说明用经方要理解仲景原意方能灵活加减变化,而不可死于句下。薏苡附子败酱汤原为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为阳明方,亦可看出冯老运用经方之灵活。
冯世纶老师验案4
不明高热案(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请会诊病例)
安某 女 66岁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医师
反复发热2周
患者于2月15日中午无明显诱因自感发热,测体温37.5摄氏度。至晚上出现寒战、发热、无汗,体温39.5摄氏度,就近就诊于中日医院急诊科,除自感发热口干、乏力外,无咽痛、体痛、吐泻、喷嚏、头痛等症,血常规示:wbc:1.5*1012/L,在留观室静滴先锋霉素3天热不退,后又合用清开灵3天,静滴清开灵出现过敏,寒战高热,用激素急救后缓,但热仍不退。停用清开灵,又用阿奇霉素及先锋霉素静滴3天,症状仍如上,遂收入风湿免疫科治疗。
当时症见:上午有汗,晚上寒战高热无汗,体温最高40.4摄氏度,半夜汗出热退,畏风,如此天天反复,口干,乏力,脉浮,苔白腻
各种西医检查除血常规示:wbc:1.2*1012,小便常规(镜检):白细胞0—3个,余无异常
老师:此为“时发热”——属营卫不和,定时而作的太阳病桂枝汤证。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 生姜12g& 大枣4枚,需啜粥温覆& 一剂
服药后汗出多,未再出现寒战。微热,37.6摄氏度,口干,乏力,脉浮,苔白厚腻
老师:患者发热,口干,汗出多为太阳阳明合病,符合麻杏石甘汤,但屋内暧气太热,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此有关,舌苔厚腻,因此暂予麻杏苡甘汤以发表清热化湿
麻黄10g& 杏仁10g& 苡米30g炙甘草6g&&& 一剂
服药后汗出淋漓,晚上未再出现寒战发热,但全身湿冷、怕风,难以入睡
老师:此汗多亡阳也,予温化敛汗
桂枝10g& 炙甘草6g& 生龙牡各15g& 酸枣仁15g&&& 三剂
药后汗止,稍疲乏,末再发热。
1、二诊服药后出现大汗出,是什么原因?
答:当时考虑得多了点。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屋内暧气太热有关外,又因其发热较久,体力消耗大,怕其胃虚,不敢用石膏,致清热之力不够,现回过头来想,还是用麻杏石甘汤贴切。此外,西药用了较久的抗生素及激素,致体虚,这可能也是大汗出的原因。
2、一诊时寒战高热,随后汗出热退,如此天天反复,是否属寒热往来之属,何不用小柴胡汤?
答:属寒热往来。《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就是指这种热型。小柴胡汤所治之寒热往来,有心下痞硬、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虚见证,除了这种,大部分的寒热往来都属桂枝汤证。惜今人受《伤寒论.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即毙”的影响,皆不敢用桂枝汤来退热,当年胡老收治了很多经温病学派医师治过的顽固发热病人,属桂枝汤证的一用就好。
3、三诊大汗出,怕风,烦躁不得寐,是否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似,诊为少阴病,用桂枝加附子汤会不会更好?
答:正因为没有“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津液大亏之症,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4、用酸枣仁何意?
答:敛汗、安神。
按:此病例较典型,一诊可作《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的注脚。
  二诊可作《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注脚。
三诊可作《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及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汤主之”的注脚。并应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鉴别。
  有人说《伤寒杂病论》是为救逆而设,确实,临床中病情瞬息万变,一个病除了掌握常见方证,重要的是不可死执一方,而应灵活针对现证处理——“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方能处乱不惊。
冯世纶老师验案5
魏某& 男& 72岁& 北京市陶瓷公司退休
发现肝脾肿大3年。患者60年代时曾患有胆囊炎,灰指甲,69年因灰指甲吃灰黄黄霉素而损伤肝功,2001年仍因灰指甲严重而吃斯匹仁诺几个月,虽然灰指甲好转,但出现肝功异常,血小板下降,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肝脾综合征,经西医治疗无效。就诊前的西医检查结果:
血常规:Wbc4.6*1012/L,Rbc3.93*1012/L ,Plt59*109/L
B超示:脂肪肝,肝大,脾大(肝肋间厚156mm,脾肋间厚70mm)
肝功示:Ast45IU/L, Tp8.4g/DL,Ggt76 IU/L ,Tba37umol/L
刻下症见:乏力,早起口干,常胸闷,矢气多,苔白根腻,脉弦细
老师: 胸闷为少阳, 口干为阳明, 乏力兼合太阴,以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味
柴胡12g& 黄芩10g& 清半夏15g& 党参10g& 枳实10g& 陈皮30g 生姜12g& 大枣4枚&&& 炙甘草6g& 茵陈15g& 丹参15g&& 天花粉12g&&& 鳖甲10g&&& 五味子10g& 生石膏45&&&&&&& 七剂
胸闷不明显,仍乏力,矢气多
上方去生石膏,加陈皮30g&&&&&&& 七剂
另大黄廑虫丸& 3g& 日一次
矢气减,大便如常
一诊方中加陈皮30g,苍术15&&&&&&&&&&& 十四剂
胸闷不明显,腹胀背痒,走路久则乏力,早起不口干
老师:见乏力、口和等太阴虚证为主,以外台茯苓饮合养血祛瘀软坚之品治疗
清半夏10g& 党参10g& 枳壳10g& 陈皮30g& 苍术10g& 茯苓12g& 白芍10& 桃仁10g& 当归10g& 川芎6g& 茵陈15g& 丹参15g& 鳖甲10g& 五味子10g&&&&& 七剂
之后每见口干、苦,肝功见转氨酶升高,以一诊方加减;腹胀,乏力,口不干苦,则以四诊方加减。至2005年4月后,因常见口苦、下肢乏力,苔白腻,脉弦细,症属血虚水盛、寒热错杂之厥阴病,故后期基本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为主治疗。
如此前后治疗约1年,腹胀、纳呆、乏力已基本消失,精神好转。2005年7月复查B超示:1、肝弥漫性病变(肝内光点增粗不均),2、脾大、脾门静脉增宽(肝肋间厚110mm,脾肋间厚50mm)。症状改善,肝脾缩小,予停药观察
1、问:一诊用小柴胡汤,日本也每用小柴胡汤治肝炎,是否其对肝炎有特效?
答:否,中医治病有其自身体系,并不受西医诊断的影响,日本滥用小柴胡汤治肝炎,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小柴胡汤风波,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据证用药,而是根据西医诊断来用药,从正统中医角度来看,这是他们用错了药,是误治,而非小柴胡汤的副作用,这个病例用了这么久的小柴胡汤,也没有见到所谓的副作用,也可作为证明,这一点我已发表了多篇文章以正视听。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师们所应吸取的教训。
2、问:据说胡老受《皇汉医学》影响较大,胡老与日本医家研究仲景之学有何异同?
答:两者皆重视仲景之学,不重病因及推理思辨,皆以八纲辨证的观点来研究经方,讲求方证相对,认为六经为百病立法。胡老在王徵祥老师的教导下,并受《皇汉医学》启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破译出了《伤寒杂病论》的自身独特理论体系,认识到六经实质及疾病由表向里传变规律,使整部《伤寒杂病论》亲切可读,可以说比较符合仲景原意。日本亦求方证相对,而重腹证为其特色,但总体感觉其论病时以方带证较机械死板、用药量偏小,特別是研究汉方者皆必须是西医出身的,思维上易先入为主,易跟着西医走,小柴胡汤风波是有其背景的。
3、问:一诊用小柴胡汤加减,四诊用外台茯苓饮,后期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为主治疗,是否说明半表半里可传里,里病也可传半表半里?
答:不是这样的,-般疾病的传变是因津液的衰减而由表——半表半里——里传变的,病有少阳传阳明者,而绝无阳明传少阳者,故曰阳明病“无所复归”。而本病本身是半表半里与里合病的,据其偏重以用药。
4、问:古时的人参是党参或白晒参、高丽参之属?
答:观仲景方中人参应用较多,应该是党参才能满足如此大的需求。
按:本病是半表半里与里合病的,有时表现为少阳阳明合病,有时又以太阴为主,后期又以厥阴为主。从本例可看出:辨证不要受西医诊断影响,首先要辨六经,是先确保了大方向的正确,进一步辨方证也正确了,则有形之积也会得以消除。
冯世纶老师验案6
季节性皮肤痒痛案
李某女& 40岁&& 中药师
反复面部搔痒5年,发作4天。每年到这个季节则作,刮风天更甚,皮肤每因搔痒而鲜红成片,干燥疼痛,曾被确诊为季节性皮炎。纳可,寐安,口中和,二便调。
舌体瘦,舌淡红苔薄白,脉不浮
老师:此为湿气郁于皮下不得解,微汗之,湿除则痒解。属太阳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 生姜12g& 大枣4枚& 荆芥10g& 防风10g& 白蒺藜12g& 生龙牡各10g& 炒槐花10g& 生苡米30g& 败酱萆30g& 赤小豆15g& 当归10g三剂
嘱禁食羊肉、鱼虾、辣椒等辛辣炙热之品。
一剂便痒止,三剂后皮损消失,除口略干,余无不适。停药后半个月未见发作。
1、问:此方是否从桂枝麻黄各半汤化裁出?
答:对,《伤寒伦》第23条: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正与此病病机符合。
2、问:此例脉不浮,为何辨证属太阳病而用发汗法?
答: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因无汗则邪仍末尽去,而在表的津液己有所亏故脉必不浮。既不能单用麻黄汤大发汗以虚其表,单用桂枝汤解肌力量又不够,故用二方复合而小其剂。
3、问:痒不是属风吗?为何曰发汗除湿止痒?
答:这是经方体系的概念,取类比象曰“风”为《内经》体系的概念。邪气不得随汗而出则津液郁于肌表而为湿为饮为水,如麻黄汤证之体痛亦为体液充盈于人体体表,压迫肌肉、关节而成,肤痒亦属此类,仲景书中统称为“阳”,涵盖了津血、湿、饮、水、邪气等,这也是有别于内经体系的重要概念。
4、问:为何不直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答: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来是个人经验积累及用药习惯,荆芥和防风辛温发汗有似麻黄,而有祛风止痒特长,故以之代麻黄,又加点生苡米、败酱草、赤小豆、当归以养血以利湿;二来与经方在临床运用中遇到的阻力有关:经方每药少而力专,便宜、高效为其特色,但现在人们看惯了用大方,你药用得少,医院及药店都不满意,而且在患者需要代煎时每因量少被拒,只好加上点同类药起加强作用,特别是用点叶类药“以壮声势”,而且有时患者也嫌药太少、量太轻、价格太便宜而滋生不信任的念头,这也纯属无奈之举。
按:此例可使人加强对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到经方体系有其自身独特的概念。
冯世纶老师验案7
小儿咳嗽案
张 某男& 5岁
患者咳嗽1周,伴流涕,口干喜饮,纳可,夜睡时头汗出。曾服西药未效。
苔白腻,脉浮
老师:患儿有流涕、夜睡时头汗出、脉浮等表证;口干喜饮为阳明热证;纳可为未入少阳;苔白腻为里饮盛。此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主之。
生麻黄10g& 桂枝10g& 生石膏45g& 杏仁10g& 炙甘草10g& 生姜三片& 大枣4枚& 清半夏15g& 厚朴10g& 苏子10g& 茯苓12g&&& 苍术10g&&&&& 二剂
一剂分两天吃,一天只吃一煎。
其父代诉:服药第一天咳嗽大减,现偶咳一两声、稍流涕,苔薄黄,脉不浮
老师:小儿不喜吃药,现己近痊愈,不吃中药也可,能自愈。嘱避风寒,夜卧前少吃东西,以免助热生痰。
1、问:患者夜间有盗汗,为何用麻黄剂而非桂枝剂?
答:白天不汗出说明表不虚,休息、盖被则正气得助,鼓邪外出则见头汗,邪泻则津伤而汗止,但邪未尽,故反复夜头汗出。从我的经验看,小儿白天不汗出而夜卧头汗出的,辨证上每多表实证。
2、问:大青龙汤麻黄为八两,应折合18g才对,为何用10g?
答:患儿未发热,解表力不用那么大,参照麻杏石甘汤而减小其制。
3、问:患儿痰并不多,为何加用半夏厚朴汤降逆化饮?
答:患儿苔腻、咳甚,亦为饮逆证,不一定见痰多才算饮。
4、问:二诊仍有偶咳一两声,为何不用药?
答:脉己不浮,表已解,咳微饮亦微,大邪已去,注意饮食起居便可以自愈。何况邪微而用大剂,不注意有时反而增病。
按:对小儿夜头汗出的辨证乃冯老心得。
冯世纶老师验案8
耿某& 男& 24岁&& 大学生
腰背颈痛月余,口干喜饮,手冷,大便软,日-行,小便正常,寐安,常有手淫。平日稍紧张则手汗多,未行任何西医检查。
苔白厚腻,脉弦细
老师:口干喜饮,手冷为寒热错杂之象,大便软、苔白厚腻,脉弦细为血虚水盛,此属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主之。
柴胡12g& 黄芩10g& 天花粉12g& 生龙牡各15g& 桂枝10g& 干姜6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6g& 苍术12g& 泽泻10g& 茯苓12g& 炙甘草6&&&&&&&&&&&& 七剂
药后腰背颈痛消失,口干减,大便已正常
上方苍术增为15g&&&&&&&&&&&&&&&&&& 继进七剂巩固疗效
1、问:太阳病提纲症为“头项强痛”每多见头痛项强、腰痛,本例腰背颈痛为何不辨证为表证?
答:表证不会有寒热错杂。腰背痛不专属表证,可见于表、半表半里、里证及合病。有表证者,麻黄剂或桂枝剂可用,二加龙骨汤亦常用;如寒湿在里,肾着汤多用;而腰背胸在人体中段,在半表半里反较多,如属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多用。
2、问:厥阴病有何特点?
答:厥阴病属半表半里之阴证,不似表、里证单纯,较为复杂多变,运用胡老理论,用排除法可确定。其上寒下热,以寒为本,以和法治之。半表半里方证很多,简单说,当外邪初入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热明显,属少阳,用小柴胡汤,当入半表半里阴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或乌梅丸等。
3、问:当归芍药散是治疗腹痛的,本例未见腹痛亦可用?
答:厥阴病每见有胸腹腰痛,多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温下寒,常以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
按:血虚水盛每易引起上寒下热,遇到这种类型的厥阴病,冯老每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
[贴子最后于: 12:55:46 被 上古遗风 编辑过]
&&& 胡希恕经方医学网www.zyzxw.org 版权所有
&发表时间: 20:40:40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职务:总版主
&等级:②小鱼儿
冯世纶老师验案9
丁某& 男& 30岁& 朝阳区
婚后5年未育,查3次精液常规示:液化不良(60分钟),精子活力a8.772%,b36.84%,a十b<50%。口干,便干,手足冷,苔白脉细
老师:口干,便干,手足冷,此寒热错杂之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主之。
柴胡12g& 黄芩10g& 天花粉12g& 生龙牡各15g& 桂枝10g& 干姜6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6g& 白术30g& 泽泻15g& 茯苓12g& 炙甘草6&&&&&&&&&&&& 七剂
口干减,大便好点,仍干,手足冷,苔黄润,脉细
上方加淡苁蓉15g&&&&&&&& 十四剂
口苦,便干,手足冷,补诉平时常有痤疮发生于下颜面,常为硬结脓点,苔黄润,脉细
上方加柏子仁10g&&&&&&&&&&&&& 十四剂
口苦已,面痤疮稍减,大便较正常了,手足冷,苔白,脉细
上方加生槐花10g&&&&&&&&&&&&&&&&& 七剂
痤疮、四逆减,口中和
上方加十大功劳叶12g&&&&&&&&&&&&&& 七剂
痤疮已大部分消失,四逆减,唇干,大便正常
柴胡12g& 黄芩10g& 天花粉12g& 生龙牡各15g& 桂枝10g& 干姜6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6g& 白术30g& 泽泻15g& 茯苓12g& 炙甘草6&& 十大功劳叶12g&&&&&&&&&&& 生槐花10g&&&&&&&&&&&&&&&&&&&&&&&&&&&&&&&&&&& 七剂
痤疮已大部分消失,仍有四逆,口中和,苔白脉细
老师:热象已消失,现血虚有寒饮,故四逆仍在,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萆6g& 通草6g& 细辛6g& 大枣4枚& 白蒺藜15g& 生苡仁18g& 炒槐花10g& 生姜12g& 沙苑子15g& 车前子(布包)15g&&&&&&&&&&&&&&&&&&&&&&&&&&&&&&&&&&&&&&&&&&&&&&&&&&&&&&&&&&&&&&&&&&&&&&&&&&&&&&&&&&&&&&&&&&&&&&&&&&&&&&&&&&&&&&&&&&&&&&&&&&&&&&&&&&&&&& &&&&&&&&&&&&&&&&&&&&&&&&&&&&&&&&&七剂
之后以此方加减
日,复查精液常规:液化正常(30分钟),精子活力a52.7%>25%,b4.1%&&
精液常规已正常,嘱可以适时受孕。
1、问:方中淡苁蓉、柏子仁用来润肠通便?
答:对,配合大剂量白术,养血生津以温通。
2、问:五诊时口中和,为何仍用治疗上热下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答:痤疮亦提示上部有热。
3、问:既然痤疮为热象,在临床中如果单纯治痤疮,是否应尽量避免用姜桂以提高疗效?
答:他如果还有下寒的-面,有是证用是药,不会有影响的。
4、问:为何用十大功劳叶、生槐花,是起凉血作用吗?
答:它们都是清热滋润之药以治上热,十大功劳叶尚有强壮作用。
5、问:七诊中口中和,四逆,为何考虑为表寒而非里寒,为何不用四逆辈?
答:沒有吐泻,腹胀腹痛等里证。此四逆属厥阴。
按:本例从检查发现有异常至今3年了,之间经别处治疗无效,曾复查二次精液常规无变化。冯老予治疗3个月后,西医客观指标完全正常了。
&&&&&&&&&&&&&&&&&&&&&&&&&&&&&&&&&&&&&&&&&&&&&& &&
&&& 胡希恕经方医学网www.zyzxw.org 版权所有
&发表时间: 20:41:12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职务:总版主
&等级:②小鱼儿
冯世纶老师验案10
吕 某女& 58岁& 安定门内
双大腿后外侧隐痛3、4月,连及小腿及足后跟,以右腿为甚。无汗,口中和,手冷,吃蔬菜少则大便不畅。舌偏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细
行X片检查没发现问题,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吃西医止痛药只能短暂缓解。
老师:口中和,手冷为寒象;吃蔬菜少则大便不畅,舌偏淡边有齿痕,脉沉弦细,为血虚;无明显热象及里证可循,病久虚寒较重,脉见沉细,故考虑为少阴血虚有寒湿,予当归四逆加附子汤加减。
当归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秦艽10g& 细辛6g& 大枣4枚& 茯苓12g& 苍术15g& 川附子10g&&&&&&&&&&&&&&&&&&&&&&&&&&&&&&&&& 七剂
2007年3月26日二诊
双下肢痠痛感消失,右腿仍发沉、发凉,不耐劳,口微干,微汗出,无腰痛
苔薄白润,脉细
上方去秦艽,加防已10g&&&&&&&& 继进七剂以巩固疗效
1、问:一诊无汗,为何用桂枝剂而非麻黄剂?
答:无汗既能用麻黄剂,也能用桂枝剂,观其脉沉细,表津已亏,故用桂枝剂以防伤津。
2、问:观您在临床中常用脉象来分析病情,脉诊在临床中地位如何?
答:凭之以定表里寒热虚实。
3、问:是否经方家治痹证用桂附等温补剂较多?
答:不尽然,如果对证,大青龙汤、越婢汤、白虎加桂枝汤也常用。
4、问:防已适用何证?
答:有湿之证,其止痛效果亦佳。
按:当归四逆汤本为太阳方,但其如加入吴茱萸生姜可治少阴太阴合病,本例加附子则治少阴病,经方之灵活变化类此。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干舌燥头晕乏力嗜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