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细胞分裂时会先复制细胞核的结构

当前位置:
>>>细胞分裂时,首先是什么一分为二[]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细..
细胞分裂时,首先是什么一分为二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28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细胞分裂时,首先是什么一分为二[]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细..”主要考查你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细胞分裂:概念: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生长:概念:刚刚形成的动植物细胞,体积都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构建细胞,从而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这个过程叫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加倍,逐渐排列于细胞中央,然后平均分成两等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核就由一个分成了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细胞。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随着细胞体积的不断增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逐渐减小,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相对减小,不能满足细胞对营养的需要。
特别提醒:判定一个植物细胞是幼年时期的细胞还是成熟细胞,主要看其细胞质中液泡的数目,幼年时有许多个小液泡,成熟后只有一个大液泡。辨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都是先进行细胞核的分裂,同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复制加倍,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细胞核中。然后是细胞质的分裂,动物细胞在中央处横缢为二,成为两个新细胞,植物细胞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生物体的生长:&&&&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能长成大鱼。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通过细胞分裂,牛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通过细胞的生长.细胞的体积由小变大。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植物生长在水分充足、营养良好、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胞的体积就会明显增大,植物体的根、茎、叶生长迅速,植株高大,枝叶繁茂。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当农作物缺水时,应及时灌溉;当农作物缺少肥料时,应及时施肥。
发现相似题
与“细胞分裂时,首先是什么一分为二[]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0067140182136549670156962173297细胞为什么会分裂?DNA为什么会自我复制?【进化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313贴子:
细胞为什么会分裂?DNA为什么会自我复制?收藏
有结论了吗?
浙江(台州)农业机械博览会-行业订货会,即将开启,期待您的光临.
1 细胞周期的概念活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不是繁殖,就是死亡,几乎没有例外。细胞分裂后所产生的新细胞生长增大,随后又平均地分裂成两个和原来母细胞相同的子细胞。现在把细胞的这种生长与分裂的周期叫做细胞周期更具体地说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依照1953年霍华德等(Howard和Pelc)首先确定的细胞周期时间表的4个期是:(1)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这段间隙时间称为G1期;(2)DNA复制的时期叫S期。DNA在S期含量增加一倍,只有在这个时期氚标记的胸苷可以掺入DNA,提供了与其他各期的一个界标;(3)从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这段间隙时间叫G2期;(4)从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染色体的凝缩、分离到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为止,分裂后细胞内DNA减半。这个时期称为M期或D期(图14-1)。细胞分裂期的开始,标志着G2期的结束。在分裂完成后,一般只有一部分子细胞再进入G1期,开始第二个周期,其他细胞不再进入周期而进行分化。在晚G1期有个决定点(D),决定细胞是否再开始代谢活动的顺序,引导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离开周期,停止循着周期前进入一个休止期。但在哺乳类细胞有所不同,可根据它们合成DNA和分裂的能力分为三类:第一类保持继续分裂能力,再进入细胞周期,由这次有丝分裂再到下一次分裂;第二类细胞群则永久失掉了分裂的能力;第三类是静止的细胞群。在平常的情况它们是不能合成DNA或进行分裂的。但在给予适当的刺激后,可以重新进入周期开始分裂,这类细胞叫G0细胞(不包括在周期之内)(图14-2)。G0和G1细胞无论在形态上和功能上的基础都是不同的。例如两者都能合成RNA和蛋白质,但G0细胞增强了对放线菌素D和吖啶橙的结合。2 细胞周期的过程从表14-3细胞周期的生物化学活动中可以看出,蛋白质、RNA和DNA都在间期中合成,然后再进入分裂期。G1期主要是生长,最重要的是控制着细胞繁殖的速度。正在繁殖的细胞可很快通过G1期,而在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有些可暂时或永久停留在这一时期停止繁殖。S期是DNA的复制期。DNA复制所需的酶,都在这时期合成。在真核细胞染色体的DNA分子上有许多复制单位,例如在人体46个染色体上共有约7万个复制单位,每个染色体平均约有1300个。这些复制单位不是在S期开始时都同时进行复制,而是有的在早期,有的在晚期,先后交错进行的,并在S期全部复制完毕。如果某一复制单位在前一S期的早期复制,那么到下一个S期也在早期复制。已发现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中DNA的复制也有先后次序,常染色质中的在S期的早期,而异染色质中的在晚期。那些能转录的DNA在早S期,不能转录的在晚S期。至于如何控制这么多的复制单位进行复制的机理,目前尚不了解。G2期是作为进入细胞有丝分裂的准备期。这一时期需要有新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如果抑制了它们的合成,就会阻止进入G2期。在G2期有几种蛋白质出现,而在有丝分裂结束时就不见。其中有一些蛋白质叫成熟促进因子(MPF),仅在G2期合成。它们能使间期核被膜破裂染色质凝集成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形式。这种MPF首先是在成熟的爪蟾卵母细胞中被鉴定的,其后在哺乳类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以及酵母菌有丝分裂时被鉴定出来。如果把哺乳类有丝分裂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半纯品MPF,注射入未成熟的爪蟾卵母细胞中,也能使核被膜破裂和早熟染色体凝集。早熟染色体凝集现象,早在1970年Johnson和Rao 在灭活的仙台病毒介导下获得的融合细胞中发现。在一个有丝分裂细胞和间期细胞之间的融合,导致间期核被膜的崩溃,染色质凝集成分离的染色体。早熟凝集染色体的形态决定于融合时细胞在间期的位置。G1期早熟凝集染色体是由单个染色单体组成;S期早熟凝集染色体是“碎片状”,可能是由于DNA复制是在DNA长度的许多复制单位上进行的结果;G2期早熟凝集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图14-3)。近年来,他们(Sunkara等,1979)又发现引起染色体凝集的,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爪蟾的卵母细胞的胚泡(未成熟的卵核)崩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因子是一些蛋白质,称之为有丝分裂因子。它们在G2期合成,有丝分裂期达到高峰,在G1期开始迅速下降。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其后又在爪蟾卵母细胞的G2期鉴定出一些蛋白质,即成熟促进因子(MPF),也能引起染色体作有丝分裂的凝集。如果这种MPF继续存在,则分裂的细胞将仍然停留在中期。怎样才能完成有丝分裂?现在已从爪蟾卵母细胞中鉴定出一种使MPF无活性的抑制物,它出现在中期能使MPF失去活性,由于它能在中期释放出来,就能使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完成,再次进入又一次的间期。由此可见,这种抑制物在染色体凝集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从爪蟾卵母细胞中提取出来的MPF对分离出来的间期核进行培养的实验发现,在MPF加入15分钟后,核纤层的两种蛋白质lamin sA和C变成高磷酸化,随后核纤层就破裂,这可能是由于核纤层蛋白高磷酸化的结果。在30分钟后,核被膜就融解了。当分裂末期lamins发生去磷酸化,核被膜又出现重组。由此可见,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比和染色质的凝集,核纤层的破裂,核被膜的崩溃和重组都有密切的关系。3 细胞周期的速率细胞周期中前面的G1、S和G2期是生长期,后面一个M期是分裂期,这4个期的延续时间长短随细胞种类而异,但在同类细胞中的差别,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间的差别仍较小(表14-1)。各个时期延续的时间虽有差别,但仍表现有相似之处,如S期长而M期短。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G1期,有的很短如卵细胞,G1期完全测不出来;有的很长如白血病细胞可延续到十天以上。即使同一系统的细胞,由于它们所处的部位不同,细胞周期长短也不同,如消化系统,小鼠食道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它们的细胞周期总时间分别为115小时和15小时,食道的G1期长达103小时,而十二指肠的为6小时,两者周期速率之差主要在G1期。4 细胞周期的生物化学要了解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合成,以及各种生物化学变化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使在培养中的细胞都能同步化生长,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很正确的结果。现在已经知道,有许多药剂加到培养液中,或者培养液缺少某种化合物,都能使不同步生长的细胞进行同步化生长,就能获得细胞时相均一的群体,以便进行生化分析以及用于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其他研究,如用秋水仙素使M期细胞停止在中期,就可用来进行染色体色带的分析。现将这些药物以及它们对细胞周期抑制的时相总结在表14-2。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很多,现将常用的几种简要地介绍如下:1.细胞分裂收获法 进行动物细胞单层培养时,在细胞不分裂的时候,都贴附在瓶壁表面。当有丝分裂开始,细胞就“站立”起来(成圆球形)。这时如把瓶轻轻摇动,正在分裂的细胞就被摇下来。这样,每隔一小时摇一次并收获一次,放入2—4℃冰箱内保存,可连续收集24小时。待收集完毕,再放入加有适量秋水仙素的培养液中,在37℃温箱中培养,处于M期的细胞,马上就可以开始生长,并都停留在中期。2.代谢抑制法 本法常用的药物为加过量的胸苷到培养液中。胸苷是合成DNA的前体,是不可缺少的。适当的量为10-5-10-7mol/L,如给以过量的胸苷(即10-3mol/L),则将引起脱氧胸苷的合成受到抑制,结果DNA的合成也将受到阻止。在培养中的细胞,当给以过量的胸苷后,经过24小时,然后冲洗,则S期的细胞都向G1、M和G1期前进。随后再加一次过量的胸苷继续培养,则细胞大都被阻滞在G1/S期。经过清洗就可把多余的胸苷洗掉而得到同步化的细胞。如这时还不能充分同步时,可再加一次过量的胸苷处理。3.低温培养法 本法是先将宫颈癌细胞在37℃中培养24小时,然后在4℃培养1小时,并很快回到37℃中继续培养。在其后17小时内几乎没有看到分裂,但再经 1小时,约有95%的细胞同时进行分裂,细胞的数目增加一倍。如果保持这种同步分裂,可将分裂后的细胞,再经过一次低温处理。通过上述这些同步化的方法,就可使培养中的细胞群体被阻滞在细胞周期的某一时相上,用来进行各种生化分析,从而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细胞内的生化变化状况。现将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生物化学活动总结在表14-3中。
G0期细胞是能育的,在适宜的条件或刺激下,有能力再进入细胞周期。如大部分肝细胞是处于正常的G0状态,若将肝切除一部分,留下的细胞能再进入周期,再生细胞来代替切除的肝组织。又如唾液腺细胞也是在G0期,如果用异丙基肾上腺素(IPR)处理,就能刺激G0细胞增殖。这种苏醒状态的G0细胞,将经过一系列的代谢的变化才进入DNA合成期。这些生化活动见图14-4。5 细胞增殖的调控多细胞生物体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保持体重的恒定,就必须不断增殖新细胞来代替那些衰老死亡的细胞。例如人体每天要消失的细胞估计约占总数的1—2%,因此,每天新生的细胞要以亿万计。在体内的各种不同组织中,细胞转换的速度不同。例如神经元细胞新生的很少,而另一类细胞则增殖很快,如小肠粘膜和表皮,还有一些器官的生长状况则介于两者之间。如肝细胞经常在转换,但速度较慢,一个肝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8个月,而小肠粘膜细胞只能存活二天。有关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死亡等问题相当复杂,新兴起来的细胞群体动力学就是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关于如何调控细胞的增殖,这里先介绍在培养条件下大家经常提到的接触抑制。当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形成单层细胞相互接触后,生长与运动就被抑制。被抑制的细胞停留在G1期。在这里它们仍能保持许多天没有不利的影响。当这些细胞从培养管中移植到新的培养管中,它们能继续生长,通过细胞周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机理还不得了解。有人(Burger等,1970)指出,这种调节的形成是由细胞膜的结构决定的。他们的实验是将正常的成纤维细胞经胰蛋白酶和其他蛋白酶处理后,在离体培养时,这些细胞又有增殖能力。这是因为细胞经胰蛋白酶处理后,质膜的外被被消化掉,凝集部位曝露,就不再出现接触抑制。但如果这些经过处理的细胞,把胰蛋白酶洗掉后再进行培养,则又能再生正常的质膜(即有完好的外被),接触抑制又恢复。这个实验说明接触抑制与细胞膜的结构有紧密的关系(图14-5)。在生物体内细胞繁殖的调控更为复杂。在动植物细胞中,细胞繁殖的速率不同,已如上述。同一体内不同组织的细胞繁殖速度也不同,有的受激素调控,有的能自我调节。例如:骨髓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的繁殖速度,是由激素红细胞生成素的刺激来决定的。它们是被血液中O2的水平高低来决定在肾细胞中合成的速度。当O2的水平下降,在肾中红细胞生成素的产量增加,它将导致骨髓中红细胞产生速度增长。红细胞的增加将提高血液中携带O2的能力。随着O2水平上升,红细胞生成素就下降。这一调控机理不仅能保持红细胞生产的速率去代替那些消失和死亡的红细胞,而且还能提高红细胞的产量,以适应出血后失去的血液和适应在海拔高大气O2降低的影响。在植物细胞培养中,激素对细胞繁殖的调控也很明显。例如在禾谷类作物细胞的培养中,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2,4-D生长素,就能使细胞分裂成细胞团,然后除去此激素能顺利生长成体细胞胚。细胞繁殖的自我调节最明显的例子是成年哺乳动物肝细胞的繁殖。在平时肝细胞处于G1期。肝细胞寿命长,繁殖速度也较低。但一旦把肝脏大部切除,那么留下部分的细胞就会通过G1期进行有丝分裂。如果将大鼠的肝切去四分之三,残存的部分能很快繁殖再生,几天之内就恢复原有的大小。现在知道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也受细胞膜上两类受体的调节。许多证据说明对通过激活细胞膜上两类受体所导致细胞内的介体cAMP与GMP的变化,及其所引起细胞功能的变化,也可用阴阳学说(Goldberg,1973)来解释。6 细胞周期的基因细胞周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叫细胞周期基因,或称细胞分裂周期基因。例如DNA复制时应有各种酶的合成,引起染色体的凝集需要有成熟促进因子(MPF)的出现。研究细胞周期基因最多的是酵母菌。已知约有50种不同的cdc基因被条件突变鉴别出来。所谓条件突变是指只有在某一培养条件下影响基因产物活性的突变。几乎所有条件突变是对温度敏感(Ts突变)。例如酵母菌中已发现的几种温度敏感突变,正常生活温度为35℃,如培养在37℃,就会阻止某种蛋白质的合成,这叫做热敏感突变。在23℃培养时,则发生另一种突变,这叫做冷敏感突变。通常这种Ts突变是由于其中一个氨基酸被替代的结果。改变了基因产物蛋白质三维结构型的稳定性。高于或低于某一温度时就会失去它的功能。从这些突变体的研究中,发现某些特异蛋白质的功能与细胞周期有密切关系,酵母菌中的许多蛋白质在细胞周期的各个事件中,都担负着各自的功能。
7 细胞动力学的发展什么是细胞动力学?细胞动力学是从定量方面来研究机体的细胞群体、增殖分化、分布消亡的规律,以及它们对于生理和理化因子而发生的调节和反应的学科。细胞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对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发病原理研究等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于机体组织的增生与修复,特别是对于造血系统疾病(如恶性贫血)、皮肤性病(如牛皮癣),以及放射病、计划生育、免疫淋巴细胞的生成与调节等重大课题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这门新兴的学科,特别是对干细胞(stem cell.存在于体细胞与生殖细胞,是一种最基本的多潜能的母细胞,它的子代能向不同的方向转化。从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出任何一种造血细胞。受致死剂量照射的动物,通过输注骨髓细胞,可使所有的淋巴器官得到重建,就是因为骨髓细胞中存在着干细胞)的研究是涉及癌变发生及逆转,根治肿瘤的根本途径,因而必须加以认真地对待。由此可见,细胞周期概念的出现,以及细胞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不仅对细胞生物学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人体肿瘤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常及肿瘤细胞群体增殖动力学及细胞周期研究得出的一些基本原理,对制订合理治疗方案,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白血病的化疗原理之一,便是利用肿瘤细胞和正常骨髓细胞的周期时间的差异(表14-1),来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短,恢复快,而白血病细胞周期长,第一次给药后,待骨髓恢复正常而白血病细胞数量尚未恢复前,又第二次给药进行一次杀伤,利用联合化疗,重复给药。在理论上是可以消灭白血病细胞而达到“痊愈”,在实际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细胞动力学的发展,仍然处于幼年阶段,细胞动力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也只是刚刚开始。为此,今后必须对人的正常组织和癌在体内细胞周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细胞增殖动力学和肿瘤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 郑国锠,细胞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细胞周期的调控
200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哈特韦尔(L. Hartwell),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亨特(T. Hunt)和纳斯(P. Nurse),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周期研究中的卓越成就。
细胞是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而细胞周期则是保证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这三位获奖者的主要贡献,就是揭示了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和调控机理。
细胞与细胞周期
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胡克(R. Hooke)被认为是“细胞学说”的开创者。他在首次对植物材料进行显微观察时,看到了许多大小相近、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小孔。胡克把这些小孔称为“细胞”(cell)。该词源于拉丁文“cella”,表示小房间或立方体。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形形色色的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在19世纪,曾有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活细胞,我就能给你造出一个生物的世界。”
不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具有从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能力。所谓细胞周期,就是细胞通过细胞分裂进行数量扩增的过程。细胞所拥有的遗传物质DNA是指导其活动的分子蓝图,因此细胞周期的核心任务,就是把亲代细胞拥有的DNA复制成两份完整的拷贝,并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将两份拷贝准确地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内。生物学家根据这一任务的不同阶段对细胞周期进行了划分:合成DNA的时期称为DNA合成期(S期),进行DNA拷贝分配和细胞分裂的时期称为有丝分裂期(M期),在M期结束后和S期开始前的一段间隙称为G1期,而在S期结束后和M期开始前的间隙则称为G2期。
细胞周期的“分子引擎”
20世纪中叶,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遗传信息中心法则的确立,产生了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1960年代晚期,在华盛顿大学工作的科学家哈特韦尔,利用酵母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始寻找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他和他的同事把一种单细胞生物——芽殖酵母(S. cerevisiae)放在不同的温度下生长,得到了许多种类的温度敏感突变株,其中有一些突变株停止在细胞周期某些特定的阶段。哈特韦尔回忆说,“我们立刻被它们(温度敏感突变株)所显示出来的关于细胞分裂的大量信息所震惊。”
最初分析这些突变株的目的,是希望提出一系列相互连接和交叉的代谢途径,以描述出一种细胞周期的代谢线路图。这种想法的产生部分归结于细菌和噬菌体遗传学对噬菌体装配系统成功的描述,这种描述揭示了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是如何进行装配的,以及一些关键的蛋白质如何被用作其他蛋白质装配的模板。人们可以想象,类似的一个过程衔接着另一个过程的线路,也同样适用于细胞周期。1970年代初期,哈特韦尔实验室从这些温度敏感突变株内鉴定出了大量的破坏细胞周期进程的突变基因。这些温度敏感突变体中的一种——cdc28突变株,被证明是了解从S期向M期转换的关键。进一步的分析显示,Cdc28基因的功能对细胞周期中的特定转换是必须的。
在哈特韦尔进行这一系列研究的时候,纳斯正在英国的一所大学读研究生,从事氨基酸代谢方面的研究。当时的纳斯对哈特韦尔的工作有着很深的印象:“我感到这种遗传学方法非常有效。”得到博士学位后,纳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
他选择了另一种酵母——裂殖酵母(S. pombe),来寻找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这种酵母形状像一个长的圆柱体,不断在其中部形成隔膜,然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发生在隔膜形成以后。通过采用与哈特韦尔相似的研究方法,纳斯很快就发现一种称为wee的细胞周期突变体,这种突变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后分裂成为比正常细胞小得多的子代细胞。他克隆到了wee的等位基因Cdc2,这是一个细胞周期进程所必须的基因。这类突变体的存在表明,Cdc2基因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有丝分裂调控因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dc2不仅是开始其过程所必须的,而且还决定着有丝分裂期的时间长短。随后的工作表明,Cdc2基因编码一个分子量为34000的蛋白激酶。现在人们已知道,由蛋白激酶调节的蛋白质磷酸化,是真核细胞内改变酶和其他蛋白质活性最常见的过程之一。因此,蛋白激酶成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的重要手段。
后来的研究表明,Cdc2和Cdc28基因的序列相差无几;预测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表明Cdc2和Cdc28蛋白彼此有很高的同源性,都属于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证实,这两个基因在这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酵母菌中可以相互替代。1987年,纳斯在人细胞中找到了与它们同源的Cdk1基因,它与Cdc2和Cdc28基因几乎完全一样,并且可以用来挽救裂殖酵母的cdc2突变株。这些研究表明,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细胞周期都是通过一个同样的机制进行调控。一幅简化的控制图景可以描述为:特定的蛋白激酶启动并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性质由此而来的改变,使得整个细胞从S期进入M期。这种模型也可以用来解释细胞周期其他各个时相的转换。
当然,不同有机体的细胞周期具体的控制机理并非完全一样。在单细胞真核生物里,负责细胞周期内蛋白质磷酸化的蛋白激酶通常只有一种,芽殖酵母中是Cdc28,裂殖酵母里是Cdc2。而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参与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则有许多种。例如在人体细胞内,控制G1期的主要是CDK2、CDK4和CDK6,S期和G2期依赖于CDK2,而M期则主要由CDK1负责。
细胞周期“分子引擎”
的工作原理
控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是如何工作的呢?细胞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调节一种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有和无之间的转换(量的变化),以及蛋白质活性的改变(质的变化)。研究表明,控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在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内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其酶活性则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英国科学家亨特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控制这类蛋白激酶活性的蛋白因子。
亨特是纳斯的好朋友,他们相交近20年,都在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工作,都是细胞周期分子机理研究领域的先驱,但亨特的研究走的是另一条路。他采用的材料是海胆卵细胞,研究内容是蛋白质的合成。受精的海胆卵迅速并同步地进行前三次细胞分裂,这种特征使这类海胆卵成为寻找随周期变化的蛋白质的好材料。当这种卵被供以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后,可以看到一种新合成的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在有丝分裂快结束时突然消失。消失的原因来自一种高度专一的蛋白酶在分裂中期向分裂后期转换时的激活。这种底物蛋白的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剧烈地波动,亨特称其为周期蛋白(cyclin)。
亨特纯化了这种周期蛋白,发现它专一地与Cdc2结合并激发其蛋白激酶活性。以后人们把这类蛋白激酶命名为“依赖周期蛋白的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由此,人们初步揭示了CDK控制细胞周期进程的分子机制:在整个细胞周期里,CDK的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在单独存在时没有酶活性;CDK只有与周期蛋白结合后才能发挥蛋白激酶的功能,由于周期蛋白的合成与降解,导致CDK蛋白激酶活性在细胞周期各个时相内的转换。当然,实际的调控方式要复杂得多。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在细胞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周期蛋白。例如在芽殖酵母中,虽然CDK仅有一种——Cdc28,但与它结合的周期蛋白却有9种之多:在G1期内,Cdc28与G1期的周期蛋白Cln1、Cln2、Cln3结合;在S期内与Cdc28结合的是周期蛋白Clb5、Clb6;在G2期和M期内,则与Clb1、Clb2、Clb3、Clb4结合。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同的CDK在细胞周期各时相中与不同的周期蛋白相结合。在G1期中,CDK2与cyclin E结合,CDK4和CDK6与cyclin D相结合;在S期和G2期时CDK2则与cyclin A结合;而在M期时,CDK1与cyclin B结合。
后来的工作又发现了一类专门抑制CDK的蛋白质——依赖周期蛋白的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如果把CDK视为细胞周期的“引擎”,那么cyclin就是“油门”,CKI则是“刹车”。这三者组成了负责细胞周期周而复始地运行的驱动装置。
只会复制,不知道我复制的与你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晕,你早复制了呀
不对,咱俩复制点 不一样,我复制的主要是“引擎”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核是细胞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