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间亲密行为是天生的还是学习的

伴侣间有147种争吵的理由 | 导读: 如何利用冲突来提升亲密?
个人通用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与发展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行政管理与电脑技能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
伴侣间有147种争吵的理由 | 导读: 如何利用冲突来提升亲密?
伴侣间有147种争吵的理由 | 导读: 如何利用冲突来提升亲密?
&&归根结底,还是你要控计你寄几啊&&
公号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里,引起矛盾的导火索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多。心理学家David Buss曾要求学生们详细描述&伴侣所做的让他们心烦的事&,结果收集到 147种截然不同的冲突源:&怎样打发时间、该谁付钱、情感表达不够充分(感受不到爱意),或是情感表达太夸张(太依赖)&等等(Millder & Perlman, 2010, p.334)。
研究发现,伴侣们发生矛盾的频率也很频繁&&恋爱期间的伴侣们,平均每周会发生2-3次冲突。在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中,夫妻报告他们每个月都会经历1-2次&不愉快的争论&,并且这个频率在三年中并没有发生变化(p.331)。
既然亲密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冲突,而且无法避免。那么学会如何应对冲突就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让冲突变成推进关系的契机。
吵出来真的比冷战对关系更好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源于伴侣间的差异(例如价值观、各类喜好、人生目标等)。如果这种差异没有对双方的选择造成妨碍,就不会有冲突。而当差异在实际生活中妨碍到伴侣时,就会发生冲突。例如,如果你和伴侣喜欢不同地段的房子,当你们不打算买房时,双方即使知道两人的喜好有差异,也不会有冲突;直到有天你们准备购买房子,才会发生冲突。
在亲密关系中,不是冲突都会表现出愤怒和敌意,也不是所有冲突都是公开外露的。有时,伴侣可能意识不到他们对我们造成了痛苦,也就没意识到两人之间存在着冲突。我们也会选择不对伴侣挑明两人间的冲突。研究发现,有40%的人会在感到冲突和恼火时,选择不告诉伴侣(Millder& Perlman, 2010, p.329&331)。
比起这些没有被表达的冲突,直接发生的争吵对关系有更多积极的作用。它能满足人们在关系中自我表达的需求。人际关系学家发现,伴侣们没有表达出的烦心事越多,他们对亲密关系往往越不满意。一味退避冲突的新婚伴侣,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往往更不快乐。而且,比起直言不讳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冲突却没有充分表达的中年女性,在未来10年里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经常吵架的人高出4倍。
此外,吵出来的冲突给了人们一个机会,避免两人的分歧恶化成更严重的问题。虽然面对冲突,人们不一定能立刻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是如果能较好地处理,则可以使亲密关系更好发展(p.348)。
面对冲突有4种应对方式
人们应对冲突会做出种种反应。有些反应具有破坏性,会不利于亲密关系;而有些反应则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维持和提升亲密关系。有些应对方式是主动、公开地面对争端;而有些应对方式则是被动的,试图绕过问题。
按照&破坏性-建设性&、&主动-被动&两类维度,心理学家Caryl Rusbult(1982)将亲密关系中应对冲突的方式分成四类:退出(exit)、忽视(neglect)、协商(voice)和忠诚(loyalty)(见图1)。可以对应接下来的描述,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种应对方式。
以&退出&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主动应对
退出是以主动的、但却是破坏性的方式来应对冲突,强硬地要求伴侣服从自己、为自己妥协。比如威胁结束关系,提出对抗性的问题,或是作出粗暴、恶意的反应,例如大喊大叫或对伴侣大打出手。它被称为退出,是因为这种关系中,以这种方式应对冲突的人,一旦冲突发生,就直接退出了好好解决冲突的努力。
破坏性的面对冲突会损伤人们的健康。人们在粗暴的冲突中会提升心率与血压、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抑制人们的免疫功能,使得人们更容易感染疾病;而且这种负面影响会累积。一项针对9000人、历时12年的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经历大量粗暴冲突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脏病。
粗暴地应对冲突也会导致双方陷入负面情感的相互作用(negative affect reciprocity)模式,来回不断地传递愤怒情绪。
以&忽视&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被动应对
忽视是指以消极的方式应对冲突,眼睁睁地看着情况恶化下去却坐视不管。比如会避免和伴侣讨论关键性的问题,自顾自地与伴侣拉开距离;或是不直接和伴侣起冲突,改为因为和冲突无关的事指责伴侣。回避冲突的人,甚至会用其他不利于亲密关系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例如出轨。
忽视会对亲密关系造成损害。当一个人用忽视进行回应后,Ta的伴侣可能会试图主动地解决冲突,逼迫忽视者作出回应,结果形成了&追逐-逃避&模式:追逐者不断批评、唠叨、向忽视者提出沟通的要求,而忽视者则更加抵触、逃避,结果使得追逐者进一步逼近。形成恶性循环(Millder & Perlman, 2010, p.340)。
另一种情形是,被忽视的伴侣可能也会转为消极应对,双方都不再就这件冲突进行讨论。表面上结束了冲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要么导致表面和谐、却越来越表浅的关系,要么迎来日后积怨的爆发。
以&忠诚&作为应对方式:建设性+被动应对
忠诚是一种被动但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反应,忠诚者并不会主动交流,只是乐观地等待境况的改善。忠诚与忽视的区别是,在面对伴侣的沟通要求时,忽视者会回避交流:打断对方的话,或者就是不肯谈论与冲突有关的问题。而忠诚者并不回`避交流:当伴侣发起讨论或批评时,忠诚者会温和地进行反驳,或者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以&协商&作为应对方式:建设型+主动应对
协商是积极应对冲突的方式,试图通过沟通来恢复或改善亲密关系。协商者会与伴侣共同讨论问题;而当协商者觉得两个人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例如朋友或是婚姻咨询师等。进行协商的伴侣们,更容易达到积极结果,例如达成一致、双方折中,或是一起找出更好的方法。
无论是忠诚,还是协商,建设性的应对之所以有利于亲密关系,关键在于它们会开启沟通的正面循环。人们作出建设性回应,加强了伴侣的信任、提升伴侣作出同样回应的意愿,于是又反过来鼓励人们更多地作出正面回应,如此不断循环下去。
心理学家Bach和Wydan认为,一场建设性的沟通可以增进亲密性,双方在过程中都是赢家,都会取得更多积极的结果。他们为此设计了&争吵结果简述表&,人们可以对照简述表,根据结果是否积极,来判断自己是否经过了建设性的沟通(见图2)。
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冲突的态度?
为什么人们的应对方式会不同?Rusbult等(1991)的研究发现,这与人们的个人特质与关系情况有关。
1. 个人特质
依恋类型会影响到人们的应对方式。回避型依恋者会更多地采用破坏性的应对方式。比如,回避型依恋者会忽视冲突,希望通过回避沟通,来回避深层次交流带来的亲密感;而相反,焦虑型依恋者由于害怕失去这段关系,会(过于)积极地尝试和伴侣沟通。回避型与焦虑型的伴侣会容易形成&追逐-逃避&关系。
人格特质也会对应对方式产生影响。神经质者(neurotic)情绪较不稳定,更容易和伴侣发生暴躁、痛苦的争执,破坏亲密关系。而宜人性(agreeableness)高的人们比较容易顺应伴侣,态度也更友善,比起宜人性低的人,他们更容易作出建设性的反应(Millder & Perlman, 2010, p.331)。
人的共情能力对解决冲突也很重要。共情能力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能否站在伴侣的角度上看问题。共情能力越高,就越是能理解伴侣的感受和需求,也越倾向于作出建设性的回应。
2. 关系因素
对自己关系更满意的人会倾向于做出建设性的回应。因为冲突发生时,对当下这段关系满意度高的人们,会对冲突进行积极归因:他们会对伴侣的行为作出积极的解释,不认为伴侣引起冲突是出于恶意的目的。用正面的方式看待伴侣,会使得人们用更正向的方式与伴侣沟通,不容易陷入激烈争吵。
此外,可替代的潜在伴侣更少、对关系投入更多、越是将关系作为生活中心的人,越倾向于使用建设性的回应。因为这些因素,会促使人们渴望将关系持续下去,来避免损失关系和投入过的成本。于是人们在面对冲突时,会越倾向于能解决冲突、提升亲密关系。
一般而言,人们在形成一种对冲突的应对习惯后,这种习惯就会持续下去。但是研究也证明,即使是习惯于破坏型应对方式的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p.348)。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有建设性地应对冲突。
如何更建设性地应对冲突?
1. 需要避免的:三个&不要&
婚姻专家John Gottman建议,人们在应对冲突时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退避,不要负面回应,不要来回传递负面情绪(p.349)。
首先,不要退避。当你的伴侣抱怨或者提出质疑时,不要试图逃避冲突,也不要表现得过于防备。戒心和逃避的意图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伴侣更加感到不安。如果你感到自己不方便和伴侣进行沟通、或是需要时间思考,你可以直接、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难处、请求伴侣重新安排时间来讨论冲突。在定下新的时间地点后,要记得之后履行诺言。
其次,不要负面回应。即使你的伴侣用恶劣的态度对你,你也要尽力控制自己,不要用讥讽、挑衅、表示轻蔑等负面的方式应对冲突。一方面,负面回应容易激化矛盾;另一方面,伴侣们更容易记住对方做过的负面的事,一旦给伴侣造成伤害,双方都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弥补。
翻旧账也是一种负面的回应方式。在冲突的过程中,要就事论事地讨论、避免翻旧账。翻旧账对解决争端并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对方产生反感,认为你不断地在用过去的事攻击Ta。如果你发现在自己会忍不住翻旧账,说明你有过去的问题没有解决,可能是过去压抑的愤怒、掩盖的伤害等等。先将这些问题搁置,等其他合适的时间再拿出来和伴侣讨论。
最后,如果不小心进行了负面回应,也要及时停止,不要演变成双方来回地传递负面情绪。当你意识到你和伴侣正你来我往地侮辱和伤害对方、互相辱骂和攻击时,立刻喊停。可以举起双手要求休息:&我觉得现在自己过于激动了,我们停十五分钟再来谈&。等平静下来后,再准备好讨论的内容,重返和伴侣的对话,并且为之前的过激言辞道歉。谁都有失控的时候,但事后是否愿意道歉却是一种选择。道歉其实体现了一种愿意承认和承担责任的成熟。
2. 可以做的:使用&听话-说话者&技术
婚姻专家Markman教授认为,伴侣双方可以使用&听话-说话者&技巧来应对冲突,例如&使用&发言权&&、&停顿与重复&等等。他认为这些方法虽然不属于&平常的沟通方式&,但却是沟通困难议题时相对安全的方法。
解决冲突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在&听话-说话者&技术的帮助下,可以确保双方每个人都能发言,每个人都可以让对方倾听,以及让双方都表现出愿意解决问题的诚意(p.350)。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听话-说话者&技巧:
a. 使用&发言权&
指定一个小物件(比如手机)作为&发言权&。规定只有握有&发言权&的人才可以说话。当一个人握着&发言权&时,另一个人不能反驳或插嘴,只能认真地聆听。讨论的过程中,双方需要轮流交换&发言权&,确保两人都有机会表达。
b. 停顿与复述
每过一段时间(例如交换&发言权&时),发言者需要停下叙述,由倾听者复述刚才发言者说的内容和想法。这样可以避免倾听者对发言者想表达的内容产生误解,而且也可以显示出倾听者确实在认真地聆听对方。
c. 尽量只谈论自己的感受、想法
当你发言时,尽量只谈论自己的想法,并使用第一人称来描述你的情感与关心的问题(如&我的想法是&、&我感到&)。避免就对方的意见、想法和情感做出评价和武断的臆测,像&你肯定是这么想的。&、&你这么说不好&等等,因为评判式的语气会让伴侣感到不受尊重。如果你有个猜测,并且希望向伴侣求证,你可以在最后加上提问,像是&我想你的意思是&&我说的对吗?&
d. 减少负面情绪对解决冲突的影响
在对话的开始前与过程中,都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在对话开始前,你感到自己对伴侣怀有很强的敌意,那么你需要先释放你的攻击性(比如先去房间里深呼吸一会),再开始双方的交流。如果过程中,你意识到自己有很强的负面情绪,可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对方的哪句话触动了你?随后可以就你的情绪和伴侣进行讨论。
之所以要尽量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人在负面情绪下,容易做出负面的、不当的回应;另一方面,我们对伴侣话语的解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也许伴侣说的话里并没有攻击我们的意思,但我们愤怒的情绪会让我们觉得伴侣似乎在挑衅我们。
而所有之前提到的建设性的应对冲突的方式,核心在于人们面对冲突时的自我控制。只有在每一次面对冲突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控制住自己恶意的念头,让自己用善意的方式去看待伴侣,用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才能将原本可能带来伤害的冲突,转变为成促进亲密关系的工具。
就到这儿了,今天的文章有点长,但希望会对你们有帮助哦~ 晚安啦。
References:
Millder, R., &Perlman, D. (2010). Intimate Relationship.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ompany.
Rusbult, C. E,Verette, J., Whitney, G. A., Slovik, L. F, Br Lipkus, I. (1991). Accommodationprocess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Theory and preliminary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53-78.
Rusbult, C. E.,Zembrodt, I. M., & Gunn, L. K. (1982). Exit, voice, loyalty, and neglect:Responses to dis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involve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43(6), 1230.
企顾司北京分公司
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0号南航明珠大厦901室
企顾司成都分公司
高新区天府三街88号ICON大源国际中心A3栋1304
(C)cegos &&&| &&&| &&&| &&&| && | &
powered by Pelearning & Hanphy & easyAMS
Loading ......
在手机上查看本页
&&&021-& (Mon-Fri, 9am-6pm)男人最不礼貌的五种亲密行为
  在情感生活中,很多男性自以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能够被女人接受,事实上,这样的心态恰恰是恋爱的大忌。今天,小编从中为大家盘点,不妨一起看看什么样的才是正确的!
  情感误区
  以下行为,虽然会让女人感到不舒服甚至难堪,但出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时候她们会选择默默忍受。所以,提醒男人们一定要避免在前戏时犯这些错误。
  第一种:动作强硬,侵略性太强
  男人兴奋时,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富有很强的侵略性。过于粗鲁的肢体动作可能会吓她一跳,甚至让她感到害怕,例如抓疼她的胳膊,生硬地撕扯她的衣服。
  规则:事前请对她多些呵护,扶她下车,关心她的冷暖,让她知道你很心疼她。然后再渐进式的加强力度,让她慢慢感受你的力量,接受并欣赏你的&男子汉气概&。
  第二种:单调重复,动作无趣
  尽管她告诉你,抚摸某个部位会让她兴奋,也请你不要如获至宝一样一直摸着那里。单调的在身体一个部位重复相同的动作,会让她感到麻木甚至恼火,甚至让整个过程变得很无聊。
  规则:定时变换位置和动作能激发她的敏感区域,让整个过程充满趣味。
  第三种:口腔有异味,身上不干净
  调查发现,接吻时女方远比男方更关注对方的口气和牙齿。同样,满身汗臭味也会让她难以提起兴趣,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弄脏。
  规则:有些女人喜欢男人身上的&气味&,但你要明白,那指的是带著淡淡清香的体味,并非酸臭的味道。男人一定要保持口气清新,生殖器干净,身上没有异味,才能让她感到舒适。
  第四种:嘴巴太干,吻错地方
  演化心理学家发现,男人比女人更爱好舌吻,也更爱亲吻私处,男性的唾液中含有的睾酮,能够传给他的伴侣。但是男性嘴巴太干,会让她觉得不适。
  规则:在你随手可得的地方放一杯水,最好是甜饮料&&可以让唾液分泌充足。夹杂着糖分的口水是滑溜溜的,而一个最好的舌头应该是温暖、恰如其份、让人感到舒适的。
  第五种:捏着她的咪咪,不停晃动
  男人应该知道这个事实:捏咪咪一点也不爽,只会很痛!捏咪咪是很多情爱片里的动作,是天大的误导。在女人看来,死死被捏住咪咪既没情趣也不刺激。
  规则:要温柔对待她,尽管发挥你的想象力,只要别用蛮力就对了。
相关阅读推荐:
治疗失眠的有酸枣仁、茯苓、柏子仁、远志等具有安神...
严格意义上说,喝多少剂量的酒都不算适量,因为酒精...
补水保湿是皮肤护理一项基本要求,补水的同时还要锁...您当前的位置 :
调查:高校情侣亲密行为公开到什么程度
07:47:45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针对大学生恋爱行为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收到来自230余所高校大学生填写的1302份问卷,以及来自各地高校学生家长的115份问卷。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受访者中,可以接受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甜言蜜语、牵手、拥抱、浅吻、热吻、抚摸等行为的,分别占79.57%、96.39%、80.03%、63.29%、8.83%和15.05%,而这些行为在家长中的被接受度分别为47.83%、98.26%、38.26%、20.00%、2.61%和9.57%。
  情侣“秀恩爱”尺度越来越大?
  “路边、景点、公车上、吃饭时,热恋期间恨不得无时无刻不和男友抱在一起。”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学生空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电影院还热吻过,因为我觉得在看电影时亲吻比较有‘感觉’。”
  在空空看来,情侣之间在公共场合有一些亲密举动是合情合理的,而她的观点在大学生中不是个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在904位有过恋爱经历的被访大学生中,分别有64.49%、89.16%、68.58%在公共场合有过甜言蜜语、牵手和拥抱行为,而“级别较高”的浅吻、热吻和抚摸行为,也分别有58.30%、12.72%和22.23%的被访大学生曾经历过。可见在一些高校学生看来,除热吻和抚摸外,情侣“秀”出其他亲密举止已经让人习以为常。
  大学毕业不久的张宁在大学期间与男友小平结识,在她看来,别人眼中的“秀恩爱”往往是不自觉的情感流露。“我们俩是异地恋,每次在车站分别的时候很不舍,两个人就会浅吻一下。”聚少离多,让张宁更想在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中无时无刻都黏在男友身边。“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时,我就会一直抱着他的手臂。或者他搂着我的肩膀,有时候他会突然停下来拥抱我,或者吻我一下。”
  把亲吻等情侣间的亲密举动公之于众,对张宁来说并非完全不尴尬。“还是会有点害羞。但因为时间短,我觉得不会被太多人看见,而且周围也没有认识的人,没有人知道我是谁。”张宁说。
  无论“秀恩爱”发生在自己还是他人身上,空空都认为“没什么可尴尬的”。她曾在公共场合遇到过其他情侣热吻,甚至“尺度”更大的行为,但遇到这些场景时,她往往抱着“看戏”的心态。而小平选择对别人的亲密举止视而不见。“这是对他人空间的尊重,既然我在类似情况下不想被别人盯着看,自然就不会好奇去看别人。”
  张宁曾在火车站检票口遇到一对要分别的情侣,女孩检票后舍不得离开,隔着栏杆和男友拥吻了很久。“当时我作为旁观者都有点害羞了。不过还是可以理解,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接下来是一周不见还是一年不见。”
  骆雪蕾是福建一所高校的辅导员,对于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她认为这是人的七情六欲,很正常,并表示理解:“有些人可能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把这些本该在私密场合才有的举止,在公众场合也流露出来,或许老一辈不太能接受这种现象。但在这方面,我个人思想比较开放,可以有亲密行为,但是一定要有个‘尺度’。”她还说,“如果是自己带的学生,公共场合下的情侣亲密行为已经严重到引起社会舆论的话,我会去和他们私聊,再怎么说谈恋爱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最好是在一个私下的环境中进行。”
  公开拥吻搅乱了谁的空间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将相对私密的情侣关系直接摆放到公共场合中。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对家长的调查显示,受访的家长对大学生“秀亲密”的各类举止的接受率,除牵手外,均低于大学生群体。
  王娟是60后,是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母亲,在她看来,年轻人在公共场合手拉手还能接受,但亲吻、拥抱让她比较反感。江西的大学生家长章女士也表示,虽然遇到这种情况时,她不会作出什么举动,但心里还是很难接受。
  即便是同龄人,在能否公开亲密行为这一问题上也难以达成一致。目前单身的刘一苇是辽宁一所高校建筑系的大五学生,说起大学情侣的亲密行为,她曾在校园里看到的一幕让她记忆犹新。“有一次下课后,在教学楼到宿舍区的必经之路上,一对情侣在一栋宿舍楼下接吻,动作很夸张,可以说是‘360度’法式接吻。当时是学生下课时间,那条路人流很密集,真不知道这两人是怎么想的。”刘一苇说,她当时觉得很尴尬,立即加快了脚步。
  刘一苇还告诉记者,她在学校里经常看到有的女生一手牵着男朋友,一手牵着闺蜜。“我觉得单纯是情侣手拉手还比较正常,这样的行为我就更难以理解了,换做我肯定不会这么做。”
  刚上大学时,刘一苇谈过一段时间的异地恋,“我们见面的机会很少,见面时也很少有特别亲密的举动,我自己很难接受。假如身边没有认识的人,我会接受一点儿,但接吻也必须是不超过1秒的那种。”她也表示,虽然自己不能理解校园里情侣们的一些亲密行为,但她不知道如果自己曾经谈的不是异地恋,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
  “那是在某一天的午后,我刚走出食堂就受到了猝不及防的‘攻击’。”同样单身的郭同学来自福建一所高校。回忆起他在校园里目睹情侣亲密行为的场景时,他说:“刚走出食堂,我就看到不远处一棵树下,一对情侣亲密地依偎在一起,相互抚摸着对方的脸颊,之后就开始接吻,感觉周围弥漫着一股爱情的气息。虽然说他们的行为没有违法,但毕竟在公共场合,要考虑一下其他人的感受。”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有过恋爱经历的被访大学生对公共场合浅吻、热吻的接受率分别是65.82%和10.84%,高于没有恋爱经历的人(分别为57.51%和4.40%)。现阶段非单身的大学生对浅吻的接受比率比单身大学生高10.12个百分点,而对深吻的接受比率高出3.43个百分点,两者在甜言蜜语、牵手和拥抱的接受情况上没有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男生对公共场合亲密行为的接受程度高于女生,14.67%被访男性大学生可以接受公共场合热吻,而只有5.75%的被访女性大学生持相同观点。对于抚摸行为,男性比女性的接受率高出11.64%。
  来自上海一所高校的李同学也单身,他表示,在一些卖场、餐厅、冷饮店、公园等公共场合,都看到过情侣拥抱亲吻的行为。“我不觉得他们的行为出格,如果看不下去可以无视他们,走开就好。不能说因为你单身就不允许别人秀恩爱。”李同学认为情侣的亲密行为在他的接受范围内,并且这也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
  “尺度”把握不仅是大学生的事
  “公共场合牵手?那可不敢,我们那时候订婚以后都不会牵手。”王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男女关系,“我们上学的时候男女同学之间几乎不说话,更极少有人谈恋爱。一个班四五十人,都不见得有一个人谈恋爱,可能全校才能找到那么一两个。”直到2002年,王娟的年轻同事和男友在公共场合手牵手,依然能在同事间成为话题。
  身为70后的章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年轻时,男女生谈恋爱一般都是通过书信、卡片交流。骆雪蕾是一位80后,她告诉记者,她上大学时,男女朋友之间最多是“拉拉小手”,很少看到公众场合有亲吻等亲密行为。“但现在经常能在学校里的草坪上、操场边看到三三两两的情侣,行为举止很亲密。我还听说过有学生公然在教室后排接吻。”
  在上海读书的何龙则认为,“秀恩爱”会不会让人反感,也取决于场合和“尺度”。“晚上10点左右,在女生寝室附近总能看到好几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会悄悄走过去,不想打扰他们。”但“升级版秀恩爱”就会让他不自在了。几年前,何龙在学院画室自习时,一对情侣进入画室。“男生坐在椅子上,女生坐在男生腿上,两个人就开始亲亲抱抱、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我们当时都在赶画稿,没人说什么。不过他们走了以后,大家纷纷表示受不了。”
  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表示,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有亲密行为,是因为现在社会相对比较开放。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刁玉全也表示,将情侣间较为私人的举止放在公共场合,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当前我国社会开放程度高、外来文化涌入,大学生前卫、时髦,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力强,这塑造了一些年轻人截然不同的恋爱观。但我国现在的文化环境不可能完全离开传统的根基,“太过特立独行,就是把自己独特于文化之外,自然让一些旁人难以接受。”
  袁辛认为,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大学生在情感方面接受的教育比较缺失,一些大学生不知道区分私生活领域和公共领域。“虽然学校里会开设相关课程,去跟学生说什么是爱情、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等,但在教育中很少把爱情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些学生缺少必要的边界感。”
  “一些大学生对私人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边界感不强,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袁辛看来,大学生应注意自己在不同境遇下的行为,“在什么样的场合就应该做什么事,这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尊重。”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空空、张宁、小平、刘一苇、何龙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王大鹏
新闻爆料:QQ群 热线8200999 烟台电信天翼4G无线网络支持
17-05-01 17:28条评论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