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软件专业有哪些课程后会面临哪些问题,比如课程安排之类

转专业:你要去哪里?【京师学人.21期】
京师学人君
转专业:你要去哪里?【京师学人.21期】
“跟一辈子比起来,两年又算什么?”
  杨效是师大吉他协会会长,也是一个摇滚青年,他做过的可以称为“个性”的事不算少,这回又多出了一件。在09至10学年下学期的转专业考试中,他成功被文学院录取,从2008级的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成为了2010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从08级,降为10级,很多认识的09级师弟师妹们都开玩笑喊他“师弟”,他回应道:“哥只是明年读大三,大六毕业。”
  中文一直是杨效理想的专业。高考填志愿时,他就将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填报为第一志愿,只是事与愿违,他被哲社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从那一刻起,杨效就已经有了转专业的想法。
  大一一年,他怀着满腔热情和坚定信念,认真地跟着文院的大一新生上所有专业课,甚至不惜逃本专业的课程去听文学院的课。久而久之,杨效和08级文院的学生都打成了一片。他回忆说:“有位相识08文院的同学,直到大一第二学期末才发现我和他不是一个院的。”
  很快迎来了大一下学期的转专业考试,杨效抱定了决心,进行了特别认真细致的复习备考,文学院所有专业书从《现代文学史》到《传播学概论》他都一一仔细阅读记忆,甚至连老师上课没有涉及的内容,他都无一遗漏地准备了。然而命运还是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失败了。
  其实早在这次考试前,杨效就做好了如果没有成功第二年再考的打算。但这么多的努力真的付之东流,依然不是容易接受的事。这次转专业考试的失败,对杨效来说算是个不小的打击,受挫后他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愤怒和颓废,甚至一度陷入精神危机。但性格里的某种执拗和坚定的学习文学的理想,让他没有放弃。
  大二这年的转专业考试,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相比起去年的用功复习,他今年已经淡然了很多,只是随意看了些闲书。命运爱开玩笑,结果他终于成为一名文院学生。
  按规定,转文院是要降级从大一读起的,已经大二的杨效,没有经过什么思想斗争就接受了降为10级的安排。
  很多人替他心疼这多读的2年时间,杨效自己却很坦然。
  这两年在哲社院的时间,他过得虽然不算太差——频繁逃课成绩还尚可,但是并不顺心——对专业没有兴趣,他没办法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回想起这两年,杨效自觉过得浑浑噩噩,特别颓废,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知识。但是也正是这两年在本院混日子在文院蹭课的日子,让杨效明白了,继续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是不能实现人生理想的。虽然他也对自己的将来没有确切具体的构想,但他知道他的人生理想不在这里。
  说起这两年时间,杨效自己其实也挺心疼的。但他觉得,与其花四年时间学自己不想学的东西,最后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不如多花两年时间学感兴趣的东西,以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许牺牲这两年时间,人生就能更合心意。“跟一辈子比起来,两年又算什么?”
  杨效特别喜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他说:“宁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很多学生大一进校也很想转专业,但后来由于种种因素让他们放弃了转专业的念头,有些当然是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意愿,这样最好。另外一些却丢失了当初的那份执着以及与命运抗争的勇气,留在本学院把时间耗在没有热情的学习中。杨效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既然有转专业考试的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就一定要去试,“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该听任命运摆布”。
                              (本报记者: 黄昕宇&&赵伟光)
失落的转身
  小雨现在的生活并不顺利。“看着他们都那么优秀,有的已经很有法律人的思想深度,有的在社团里把活动组织得很精彩,而想想我自己,觉得很失落。”这个转专业的实践者这样描述她现在的状态。
  小雨是从物理系转到法学院的,那时的她已经大二了。大一时没转是因为没有想好,而大二时转专业,则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决心。对于小雨来说,这种决心似乎更多的是一种绝处求生的放手一搏,这里面有期待,也有无可奈何。
  在小雨高考的那年,北师大在山东的录取线很低。虽然小雨的高考成绩并不算理想,但也信心满满地填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如心理和英语。但事实证明,那个很低的录取线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小雨最后被调配到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物理系。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小雨哭得很伤心。她也曾想过要不要干脆留在高中再来一年奋斗,但“北京师范大学”的牌子无论对于她还是对于她的父母来说都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到时去了再转专业吧。也许物理也挺适合你呢。”妈妈这样跟她说。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小雨来到了师大物理系。在高中时,她的各科都比较平均,没有特别拔尖的,也没有拖后腿的科目。但对数学,她和很多人一样深恶痛绝。无奈的是,物理的学习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物理本身也不能引起她的兴趣,这个女孩的学习上出现了不少问题。转专业的想法理所当然地冒了出来,但转去另外一个陌生的院系意味着重新融入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大一遇上转专业的时机时,她还在犹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物理的困难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举步维艰。到了大二,小雨决定放弃物理这片苦苦坚守的阵地。
  对于去路,小雨选择了法学。撒贝宁以及《我的青春谁做主》里赵青楚的完美形象的影响,“法制”、“正义”等字眼的“蛊惑”以及在转专业前听过的几节课上法学院老师的博学又犀利的风度,都让小雨对这个选择毫不犹豫。虽然家里人对法学专业的就业状况有些担忧,但还是很尊重她的选择。为了顺利通过法学院的面试,小雨特意找到之前转去法学院的师兄师姐咨询情况,也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法律常识的书给自己普普法。就这样,从07级变成08级,从理科走向文科,小雨来到了法学院。
  正式转专业之前,法学院的老师特意提醒过小雨:转专业之后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你想好了吗?那时的小雨有些不以为意:既然都决定转专业了,这些困难又算什么呢?但当她真正开始转专业之后的旅途,才发现老师当时的提醒没有丝毫夸张。
  虽然加入了法学院,小雨却仍旧和曾经物理系的同学住在一个寝室。她们大三,她大二;她们讨论物理题,她心中有一大堆关于法学的疑问无人可说。就算是想和室友们像以前一样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也很难有和她们一致的时间。而在法学院,她发现自己很难融入这个已经成型的大集体。小雨其实算得上是一个开朗的人,只是和大家交流的机会的确太少。
  学习对于小雨来说应该是一个更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她要和08级的同学一起学习各种部门法,另一方面还要和09级一起学习法理学等更基础的课程,似乎是一边打地基,一边修更高的楼层。对于一个彻头彻尾的理科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也就有了小雨的失落。“虽然的确很喜欢法学,但我对我喜欢的东西也不会那么有激情地为之奋斗。可能是我的性格吧。”小雨这样反思着。
  “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大一的时候没有用心学物理,也有些后悔转专业成功之后的那个假期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打打基础。”小雨知道自己错过了太多,她说不能让自己浪费掉了大学的时光,于是她选择了攻读英语双学位。现在的小雨很忙碌,和08级一起上专业课,和09级一起补之前的专业课,还有上辅修的课,她只得放弃了所有的社团活动。但她说她很享受上课的时光,虽然偶尔也会瞌睡,虽然有比普通法学院学生更多的作业等着她去完成。
                     (本报记者: 舟子)
无悔的选择
  李清现在已经大四了,几个月之后,她将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毕业生的身份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活。回忆起大学的三年多时光,她十分庆幸自己做出了转专业的决定,虽然她曾经就读的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系是不少人艳羡的专业。
  一直以来,中文和历史都是李清的最爱,填志愿时她便毫不犹豫地把这两个志愿写在前列,但在录取时被调剂到艺术与传媒学院。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影视这个领域对李清产生不小的吸引力,“学起来很好玩”,但她更清楚地认识到,这并不适合自己。同时她也发现,历史对电影很有用,那是一个巨大的题材库,是制作电影应该打下的基础。许多电影导演本科学的就不是电影,比如学哲学出身的李安。在大一下半学期,李清有了转专业的打算。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李清选择了可以同级随班就读而不用降级的历史,原因是不想再多耗费时间。
  有了想法后,李清开始尝试更多地了解她向往已久的历史专业,在她重新选择的方向上探路。她向在历史学院就读的同学打听过情况,向他们借过历史教材,并且还听从班主任的建议,去历史学院旁听过几次课,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史教授“居然讲了整整一节课的参考书”。
  整个转专业的过程还算顺利,但转专业之后的生活却有着太多需要李清好好适应的地方。首先面临的就是很重的学习负担——她必须在第二学年修完同级同学在上一学年修的专业课。在期末时,复习的课程也一下子比别人多了一倍,考试时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逼得自己像打不死的小强!”与此同时,她还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来面对全新的课程。虽然两个专业类似,“都需要静下心来去看书”,但新的领域毕竟需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李清的努力让她迅速在历史专业的学习中站稳了脚跟,在07至08学年及08至09学年都获得了二等奖学金。“但是在探索方法这一点上,我远远没有成功。”她深思着说。
  人际交往圈子的变化,也是转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实际处境。李清承认,一开始的时候,的确觉得自己和历史学院学生有点不一样,周围的同学毕竟已经相处了一年,自然和自己有点隔阂。不过,自从她从艺传宿舍搬到历史学院的宿舍后,她和同专业同学的接触就多了起来,也就很快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至于老师,只要你虚心求教,热爱钻研,他们都会欣赏满意这样的学生,因此相处起来倒没多大困难。”
  对于转专业这个过程,这个亲历者也有着自己的一些体会。转专业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转的专业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找到本学院可以咨询的、专门负责的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询问过这方面经历的师兄师姐,得到的经验也大多是零碎不全的。且转专业之后,学分的转换,选修科目的模糊,都是使人烦恼的盲点。“所以,有意转专业或决心转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最好多方了解,一定要多问问转入那个专业的前辈,一定要亲自去听几节课,见识一下这个学科。”
                       (本报记者:王炜伟)
别让“转”成为“逃避”
  2008年的7月,整座山城被笼罩在夏日的热气之中,一如高中毕业生们等待录取通知书的灼热心情。影子也不例外,她的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系。志愿填报的时候,她的想法很简单:以后要当一名中学教师,所以就选择了师大;英语是高中她最喜欢也是最令她得意的科目,所以就选择了英语系。于是,怀揣着最初的梦想,影子一个人来到北京,心中满是憧憬。
  开学一周后,影子开始体会到所谓“梦想和现实的落差”,从梦想的高位狠狠摔下。 “我的口语水平和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同学差距很大,以前觉得自己的语法基础挺扎实的,课堂小测验一下来,才发现别人凭直觉做出来的正确率远远高于自己仔细分析语法规则的结果。语音课和口语课,我几乎不敢开口讲话,不论我怎么努力还是会有方言特色,鼻音和边音还是分不清楚。”总之,影子的抱怨概括成一句话:最初想象的大学生活和大一上学期的生活,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这样的落差让那时的影子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当时我自己总结原因:英语专业,需要大胆地说,即使说的不太标准,要有敢于犯错误的勇气。我觉得自己很内向,连‘敢说’这第一步都跨不出去。相反,我觉得汉语言文学,含蓄很多,更适合自己。”这样,转专业的计划一直都在她的酝酿之中。可是后来一件事完全改变了她的想法。
  大一下学期,文学院为外文学院的学生开设了一门“高等语文”的必修课。这门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的文学爱好。而仔细学下来,影子发现这门课除了她感兴趣的古诗词的部分,还包括枯燥的理论知识。她开始明白,作为一门学科,不可能只有有趣的内容,势必包括枯燥的基础知识。“我很清楚,即使转专业成功了,也要从头开始,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还要适应新的专业,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环境。”影子笑着说,“那时候自己很天真地想:只要换一下环境就好了,只是不让我说。我现在想通了,不让我说话除非我是哑巴。人总得交流吧,你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就像老师说的,这是一个‘推销自己的时代’。”一门必修课让之前急于转专业的影子变得理智许多,之前转专业的想法更大程度上是想逃避现实。
  大二上学期,又是一年辅修申请时。影子慎重决定申请汉语言文学作为辅修专业。一方面,让她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她的文学爱好。现在的影子学的两个专业,相得益彰。“我其实还是很喜欢英语,看着那么多人挤破了头转进英语系,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庆幸当时没有草率地转专业。”
                   
                      (本报记者 徐颖)
  针对转专业现象,本报在师大校园中随机调查了一百二十六名本科生。其中,十名同学转过专业,考虑过转专业但最终没有成行的有四十四名,没有考虑过转专业的有六十二名。结果可见,大部分师大学生没有专业二次选择的考虑。
  在调查中,79名同学明确说明了初次选择专业的理由。理由主要为以下几方面:兴趣爱好、志愿偶然、父母意愿、职业规划、专业情况、分数考量。51.9%的同学表示自己根据兴趣爱好填报专业。除此之外,同学们的选择也考虑着专业因素,7.6%的同学表示选择该专业是因为专业排名很高,5.1%是考虑到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8.9%的同学考虑到职业的因素,有的同学表示该专业容易就业、也有同学在已有职业规划和自身特长的前提下选择专业,说明他们在最初专业选择上有自己的思考和立场。10.1%的同学进入该专业是志愿的偶然,例如随便填报或者专业调剂。3.8%的同学也提到,自己的专业选择完全是父母的意愿,另外还有一名同学是保送生,被保送到小语种专业。这些同学对专业选择并没有细致的考虑。
  对于成功实现专业二次选择的同学,选择转专业的原因是之前专业不适合自己或者不感兴趣,对转专业后的生活他们大多比较满意,并没有表示遇到很大困难。由于具体专业情况不同,有同学表示不希望降级学习或者学习到很多重复课程,也有同学表示因为没有降级导致课程过多。
  在调查中本报发现,有过转专业念头而最终没有实践的同学中间,因为没有突出专业喜好的占27.7﹪,因为嫌麻烦或者不想留级等程序原因而未转专业的占35.6﹪,同时还有6.7﹪的同学是因为舍不得放弃已经习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放弃了转专业的打算。由此可见,70﹪的同学并没有强大的动力来改变现在的状态。同学们在面对二次专业选择时大都持有谨慎的态度,极少人会因为一时冲动就转了专业。但对于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另一种现象也同样值得注意。在没有转过专业的同学中间,绝大部分人都是凭着兴趣选择了现在的专业,但是其中17.1﹪的同学也曾经考虑过转专业,又大多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而只是动了念头,没有付诸实践。他们的兴趣在可能并不如意的专业课面前,在思考转专业的洪流中还是有所动摇。
  45名考虑过转专业的同学中,大部分并非对自己专业十分不满意,转专业的想法也不是很坚定。相反,17.8%的同学表示学习了将近一年后增强了对该专业的兴趣,找到了奋斗目标,因此便不再考虑转专业。35.6%放弃转专业的同学的理由都是考虑到转专业过程中的阻碍例如程序麻烦、要求降级或者学习难度大等问题。一位同学分析道:“转专业很麻烦,耗时耗精力。而且现在并不很明确自己的爱好和强项,所以转的专业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现在专业好。通过大学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其实每个专业都差不多吧,总是没有学到别人的专业觉得别人的专业很好,但是大家一交流就发现,根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么一回事……”这位同学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同学的立场。有26.7%同学表示,虽然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很大兴趣,但因为在慎重考虑后没有发现更合适自己的,也放弃了转专业的念头。“曲线救国”也是同学们最终没有转专业的原因。学校开设辅修和双学位后,8.9%的同学不需要转专业便可以学习自己喜欢专业的机会,1名同学表示可以等到考研再转方向。另外,也有两个人表示就业大于一切,因此放弃了选择自己兴趣所在专业的机会。另有两位同学虽然最终选择了转专业,却没有成功。
  对于专业选择方面,无论是否考虑转专业的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认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并不了解大学学习和专业状况,如果大二再选择专业可以更加客观,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专业设置方面,70%的同学对当前状况比较满意,个别同学反映有专业不对口或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另外一些同学提出了对一些专业课程设置的不满,例如无关课程过多、深度不够等。
                         (本报记者:张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京师学人君
    理性选择“转”与“留”
& && && && && && && && && && && && && &         ——教务处副主任张晓辉谈“转专业”
  记者就转专业问题采访了教务处副主任张晓辉老师。据张老师介绍,近5年来,我校每年提出转专业申请的人数相对稳定,通常在100-120人左右,约占一届学生的5%。最终能成功转专业的人数,通常在70-90人左右,约占申请人数的70%。
  在我校各个院系和专业中,文理基础学科和有明显学科优势的专业申请者最多,比如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外文学院和心理学院等,每年都比较热门。也有一些专业每年申请转出的人数明显较多,相比较而言,这些专业通常在我校高考录取中分数线较低,因此第一志愿未能满足的学生,通常会调剂到这些专业,因此不少同学会通过转专业的途径,再次申请前往自己最喜爱的专业就读。
  对于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的筛选标准,我校的《本科生专业二次选择管理办法》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资格做出了一个宏观的要求,即:“确有专长、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特长的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不含定向生、艺术或体育类专业特招生、专升本生、已转过专业的学生、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可申请专业二次选择。”具体到每个院系,则由各个院系的专业二次选择工作组制定本院系的附加条件,并在教务处网站统一公布。
  从目前申请转专业的人数来看,与学校要求各个院系准备的转入名额(5%)是基本一致的;从转专业的操作过程看,经过几年的实施,各个院系形成了对申请者进行考核的成熟机制和规范的流程;从最终效果来看,满足了多数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因此,此近年来转专业工作总体平稳。
  对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本专业内学习而考虑转专业的同学,张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做出转专业的决定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第一,本专业的学习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倍努力。因为多数专业在接受外专业转来的学生时,对申请者的平均成绩、专业排名都会有具体的要求,如果达不到一定水平,就不具备申请的资格。
  第二,要对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客观的认识,选择合适的目标专业。转专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但学生在选择专业,各专业的专家也在通过这种途径选择学生,仅有强烈的个人意愿,缺乏相应的综合素质和学科基础,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第三,转专业目前毕竟不是一种常态的学习过程,因此即使成功进入新的专业,也要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适应新的专业,比如转专业之后可能需要降级,需要融入新的班集体,会有学分转换和选课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发现新的专业与自己原来设想的有差距等等,都要事先做好准备。
  同时,对于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之间的选择,张老师进行了分析。专业的热门和冷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人才战略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媒体的宣传和社会的关注;我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战略、学科特色和专业布局;各个专业自身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学风教风;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生涯规划等等。以上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专业冷热的形成,既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也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象,因时而异,因校而异,因人而异。
  在学校层面,需要对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有敏锐的把握,结合校情,进行专业建设与管理。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则希望同学们对专业的冷热形成理性、客观的判断,并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决定。
                       (本报记者:吴寒&&韦凯霖)
你要去哪里?
  “你要去哪里?”
  大学录取结果的尘埃落定并没有终结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大学里“要不要转专业”的犹豫和动摇也进入过不少人的生活。对于自己今后的生活,有明确方向的人只在少数。这种犹豫根源于对职业本身以及对自我特点的知之甚少,而要减轻甚至解除这种犹豫,让每个人都尽早的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也需要大学录取甚至整个教育体制中做出的改革。
  在整个高中时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考是唯一的目标。执拗地望着远处的高考,埋头苦读,力求顺利地冲过独木桥。而当他们终于过了独木桥,面对着眼前伸向四面八方的无数条路,却又陷入茫然。对于心中没有笃定目标的人,选择成为了一种负累。
  在这些茫然的人中,大多数人应该都曾经试图给自己确定一个叫做“理想”的笃定目标。或者说,他们的茫然也正是因为他们在试图为自己找寻着方向。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常常问到:“你将来想成为什么?”科学家会成为大多数孩童幼稚而光鲜的首选。而随着渐渐长大,儿时的理想渐渐变得现实。我们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着社会和自身,但这仍旧不够做出一个指导一生的决定。到了后来,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分数的高低在别人和自己眼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考一个更高的分数这一简单明了的目标搁浅了很多人对理想的思考。而高考就那样突然结束,选择突然必须被做出,猝不及防。
  有的高校体谅到了这种迷茫,采用了按大类招生的政策,给同学们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探索自己未来的方向,但这一两年的时间是否足以琢磨透一生的方向还有待考证。转专业也是高校提供给同学们的再一次选择的机会。但是不少专业转进需降级一年的规定,虽是出于专业学习的必要,也让不少考虑转专业的同学望而却步。此外,转专业后将要面临的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是转专业的同学们将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转专业,最适合的还是那些在之前就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只是由于录取时的种种不顺才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同学,而对于那些没有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的同学,无论转还是不转都是一个有些冒险的决定。
  有人说这是一个理想缺失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用“没有理想”的标签去责备甚至轻视那些茫然中的人却太过武断。一直以来,是学校作为天然的屏障将学生隔离在社会的影响之外。每天认认真真地上完课、做完作业,再在考试中拿一个好成绩,那么就被认为是一名好学生。从前这样的升学压力还仅仅在于高考,而后来却渐渐扩散到了中考甚至小升初的考试。于是,“努力考试,上好学校”成了最简单也最实用的逻辑。在这样的机械运转下,即使不擅长学习的同学也还是强迫自己或者被强迫着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即使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问题的今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势仍旧丝毫未减。虽然从一岸到另一岸还要很多别的路可走,但鲜有人考虑。当这群努力学习的孩子在冲过独木桥后突然面对着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无所适从是很自然的现象。由此,在此前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也就显得极其重要。
  但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下,“知识改变命运”变成“分数改变命运”禁锢着几乎所有人的思维,只有极少数初高中才会为学生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而就算是在高校中,职业教育的课程也常常只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和自我测试,调动不起同学们的积极性。真正的职业规划课程,应该是面向社会的。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现代社会里,也应该让学生通过兴趣社团或者义工等方式有更多时间体验社会,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向,而非在懵懂中任由他人的目光摆布。
                                (本报记者:舟子)
[ 本帖最后由 京师学人报 于
17:5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第三年的见异思迁
沙发?。。。。
虫虫特工队
只有地板了。一想起一年的专业课就断了转专业的念头。
转专业要降级的话我还不如回去补习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767|回复: 8
在线时间 小时
本人即将开始申请,专业是商科类非会计,但是发现好多学校都要求先修课,像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中级会计之类的课都没有修过。。。请问是不是一定得在国内上完先修课?如果先修课不能满足要求一定就会被拒?还是说可以拿到offer了再补?
无限焦虑中。。。希望好心人解答,谢谢~~
在线时间 小时
同问~比如UMICH这种学校的先修课程无法满足怎么办?
在线时间 小时
同问!!!
在线时间 小时
我也想问阿啊啊!!!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tiffany1224 于
12:18 编辑
不用太担心,我现在美国msa刚入学,我们学校的现状是学校会根据wes对你的成绩单进行审核,选课之前就能知道能不能waive或者需要补修多少门,这些所谓的先修课成熟的商学院会开的,可以补上。我们项目还有本科非商科的,据说要读60个学分。。。其他商学院我不清楚,不过不要因为这一点就不去申请,加油
在线时间 小时
tiffany1224 发表于
不用太担心,我现在美国msa刚入学,我们学校的现状是学校会根据wes对你的成绩单进行审核,选课之前就能知道 ...
在线时间 小时
umich我记得是申请的时候最多能有两门没修过(说错了不负责。。 最好自己和小蜜联系问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请问lz申请了哪家学校?实际情况要发邮件问问学校呀,如果你被录了之后。
在线时间 小时
同问~比如UIUC就有一个MSA coursework form,但里面有一些课程并没有上过,直接空着就可以了吗?
还有intermediate accounting中级会计 换成国内的课程是什么呀
所属分类: 商学院申请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ChaseDream 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课程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