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错题原因分析中有1题是给加点字注音,请问字底下的点要怎么在电脑上表达~

樟树向阳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上传: 章院生 &&&&更新时间: 16:45:12
& 三校联考初二语文试题卷 分  时长: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窖(ji&o)&&& 制裁&& &&锐不可当(dāng)&&& 张惶失措
b.诘问 (ji&)& &&&&烦燥&&&& 长途跋涉(sh&)&& &&&穷愁潦倒 c.对称(ch&n)& &&取缔& &&&煞它风景(shā)&& &&惟妙惟肖 d.殷红(yīn)& &&&归咎&&& &销声匿迹(n&)& &&&&物竟天择 &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荡然无存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d.农妇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b.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令人震惊的航空事件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 c.自1985年以来,香港tvb荣誉主席邵逸夫建成各类教育6013个,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d.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二场的角逐难度升级之后,让我们认识到&比提笔忘字更可悲的,是提起笔来却不识这个字&。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飞龙在天,马到成功,合起来便是人们常说的龙马精神,人们希望借助马的姿态,将马从现实,从远古,甚至从传说中涌生的力量赋予自身,与这位人类的忠实伙伴和好朋友携手前行,如万马奔腾在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上。 ②由于国人对马的钟爱程度,马成为生肖之一是理所当然的事。 ③人们爱马,差不多与爱龙并驾齐驱,只不过龙在虚构的天上,马却真实踏着大地。 ④不仅如此,在十二生肖中,马作为人们最喜欢的动物之一,马年也归入最受欢迎的生肖年份之列。 a.②④③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5.对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河北卫视精心打造的《感恩成长》特别节目,将于9月9日、10日晚间22:00在河北卫视播出。该节目是国内首档&互动体验式感恩真人秀&节目,由演播室+外景真人秀构成。节目将以趣味、青春、励志、感动为基调,以&成长&与&感恩&的双重能量,打造出一个辐射全社会的感恩、励志&大课堂&,一堂滋养心灵的人生成长课。主持人马丁、心理学家雷鸣、美女ceo王潇、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将在演播室现场与来宾展开一场感恩对话。(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9月7日) a.国内首档&互动体验式感恩真人秀&节目将播 b.教师节来临之际,河北卫视将播出《感恩成长》 c.《感恩成长》河北卫视将播 d.马丁、雷鸣、王潇、六小龄童将对话演播室现场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7.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 8&&&& 2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2 (1)亵(  &&&&&&&&&&& &&&&&& 贵(&&&&&&&&&&&&&&&& &
102 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 11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2 & 12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树树皆秋色,&&&&&&&&&&&&&&&&&&&&&& 。 (2)&&&&&&&&&&&&&&&&&&&&&&&&&& ,便引诗情到碧霄。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波撼岳阳城。 (5)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不必藏于己。 (7)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5分)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4.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2分)
15.根据提示,填充括号。(4分)
情节:突遇暴雪&(&&&&&& ① &&&&&)&发现黑点&(&&&&& &② &&&&&&)&发现村庄
心理:(&&& &③ &&&&&&)&焦急万分&(&&&& &④&&&&&&&& )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16.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 &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 & 17.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2分)
18.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3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9分) 老而不旧的苏州图书馆 黄颖 ①9月20日,坐落在苏州传统园林&天香小筑&的苏州图书馆迎来了建馆百年。从正议书院学古堂,到江苏第二省立图书馆,再到如今闻名于全国的公共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一路成长,一路蜕变,在转型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一个世纪过去了,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公共图书馆却依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焕发着生机。    ②从2005年起,苏州图书馆领异标新,创造性地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总分馆模式。该模式中,苏州图书馆为总馆,苏州各区、各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流动图书馆车作为机动图书馆车,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在苏州市各区、街道。这种总分馆的模式,打破了过去市辖图书馆由一个团队管理、区辖图书馆由另一套人管理的传统,运用数字化管理技术、让各图书馆共用一套管理系统、共用一套数据库,大大节约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同时总分馆的模式加强了各图书馆资源流动,合理地分配了苏州市内的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迄今为止,苏州总分馆体系内共有60家分馆、2辆流动车和43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点。这个模式在降低苏州的图书馆总体管理成本的同时,也为市民享受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便利,苏州市也因此成为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③在总分馆模式的基础之上,苏州图书馆又首创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以往,读者在图书馆借书时可能会遇到图书馆没有自己想借的书,或者该书已经被借出的问题,而有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之后,读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及各种终端智能设备访问图书馆的网上借阅平台,预约提出借阅请求,然后只需要在自己指定的分馆或社区投递点&等书上门&。在这个过程中,总馆及各分馆中的各图书馆将协调书本资源,找到了满足读者借阅请求的书本后,就立即派送到读者指定的地点,同时短信通知读者凭证刷卡取书。   ④苏州图书馆前馆长、大力推动苏州总分馆模式的邱冠华认为:读书是一种习惯,图书馆除了给公众创造一个读书的条件之外,更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碎片化地去阅读。为了满足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读者的阅读需求,苏州图书馆建立了苏州轨道交通图书馆,这种图书馆采用固定交互式媒体与传统书架相结合的形式,分为书籍报刊阅览区、信息检索区和多媒体展示区,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充足的生活信息与百科知识。   &&& ⑤无论是总分馆模式,还是&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抑或是轨道交通图书馆,都充分展现了古老的苏州图书馆与时俱进的精神,正因为如此,百年苏州图书馆才能老而不旧,充满生机。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0月5日) 19.文章由苏州园林图书馆建馆百年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 & 20.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 & & 21.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迄今为止,苏州总分馆体系内共有60家分馆、2辆流动车和43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点。 & & 22.文章题目是&老而不旧的苏州图书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苏州图书馆&老而不旧&的原因。(2分) & & & 四、综合性学习(4分) 23.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派出几十路记者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的海采。节目播出后,引发人们对家风的热议。值此之际,班级组织了以&家风是无言的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请你自选角度赏析这副对联。(2分) & &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篮球明星姚明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教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材料二:台湾企业家黄梅邨说:父母常说一句话,我们不做我们不要孩子做的事。家风是无形的。 材料三:一位中石油管道局工人表示,父母从小教育他,在外面对人要诚恳,做事要认真。 & & 五、写作(40分) &24.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著?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动,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从下列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 刷新生活&& (2)旅程伴侣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体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加点字注音初二题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