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句子成分讲解翻译讲解

您的位置:&>&&>&&>&
英语长难句翻译技巧及实例精讲
kira86 于发布 l 已有人浏览
英语翻译中,尤其英译汉,难点不在于生单词多少,难就难在句型复杂多变,并且十分的长,如果理不清逻辑关系,即使看懂了大意,也很难用中文翻译出来。原版英语学习网整理了英语
英语翻译中,尤其英译汉,难点不在于生单词多少,难就难在句型复杂多变,并且十分的长,如果理不清逻辑关系,即使看懂了大意,也很难用中文翻译出来。原版英语学习网整理了英语长难句如何翻译的技巧及实例讲解,攻克长难句翻译。
翻译技巧&|&翻译技巧&|&翻译技巧&|&翻译技巧&|&翻译技巧&|&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排行
我们也在这里:
本文相关应用▼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2、感谢您使用本站,通过
进行查找。
3、使用搜索框直接进行搜索& 翻译句子 知识点
翻译句子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章节:
翻译句子练习题:
1、(2016o闸北区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人名)所写的文章《&&&&》(篇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老人、孩子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对比.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时已高,精神不济.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0
来源:2016o闸北区二模
2、(2016o长清区一模)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②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③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④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⑤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⑥而去.【注】①会田:聚会打猎,常指两国以盛兵相向.②乘: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③檀子:人名.下文“朌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④泗上:泗水之滨.⑤特:仅,只.⑥怿:高兴、快乐.(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只画一处)魏&惠&王&惭&不&怿&而&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3)结合内容分析,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什么?由此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0
来源:2016o长清区一模
3、(2016o苏州校级一模)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⑤其面,其人愕然,刃已透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县尉.维持本县治安.⑤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②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2)文末壮士最终能战胜强寇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0
来源:2016o苏州校级一模
4、(2016o吴江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韩非子o说林上》)【注释】①臧孙子:人名&&&&②荆:指楚国.&&&&③必以坚我也坚:使…坚持.(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 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2)“荆大说,许救之”后,臧孙子本应高兴,可他返回时却“有忧色”,为什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0
来源:2016o吴江区校级一模
5、(2015o丹棱县模拟)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1)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0
来源:2015o丹棱县模拟
6、(2015o闵行区一模)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选文甲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选文乙选自课文《&&&&》.(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选文甲“忧”字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B、选文乙“乐”字贯穿始终,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C、选文甲、乙均为作者被贬谪后所作,甲文消沉,乙文豁达.D、选文甲以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选文乙以议论描写含蓄言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0
来源:2015o闵行区一模
7、(2015秋o相城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管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1)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②同射三矢,皆中,以示飞.(2)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岳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0
来源:2015秋o相城区期中
8、(2015o市中区三模)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游松风亭①&&&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写本文时,作者无端被贬至此.(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3)通过这次游历松风亭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的人.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0
来源:2015o市中区三模
9、(2013春o苏州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②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初潭集o廉勤相》注释:①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②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2)此必不能致我鱼.
题型:解答题
难度:0.60
来源:2013春o苏州期末
10、(2013春o相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③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④?”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⑤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①陈太丘:即陈塞(shì寔),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古代常以地名或官名代称人名.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③元方:即陈元方,陈定的长子.④不,通假字,通“否”.&&⑤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题型:解答题
难度:0.60
来源:2013春o相城区期末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图文】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技巧讲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技巧讲解
大小:35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一)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文言文参考译文:
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答案参考划线句)
2.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 [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②逾:超过。③之:到,去。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每个翻译要点1分。句子不通顺减1分。)
3.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
&译句: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5分)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3分)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2分)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5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 (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 )御史出 ②还次( )蒲州驿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答案:(5分)(1)①凭借……身份 ②临时驻扎或住宿(1分) (2)①当时的人没有了解他的。(2分)
②用那些积累下来的难办的事(向他)咨询。(2分)
5.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5.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段文言文。(5分)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马群就空了。冀北是天下马最多的地方,伯乐虽然擅长相马,怎么能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们说的空,不是没有马了,而是没有好马了。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去,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马。如果没有了好马,那么就是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了。”(本题共5分。译文首先求“信”,每出现一处明显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其次求“达”,不通顺者酌情扣1-2分)
8.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5分)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①释其俘而吊其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齐将士久欲而惮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释放燕园的被俘者并慰问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家园和遭遇不幸的人。②我知道齐王急于贪图短期功利而又多疑,不会安心接受别人指教。③于是就暗地里派人诱导齐国的军队在途中拦截投降的燕园人。④齐国将土早就想抢掠财物但又害怕触犯禁令。⑤果真非常相信他们的话,就下令全部没收、拘留归降者的财产和家属。〈5分,每句1分〉
9.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日:“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
&(1)郭氏曷为墟(2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3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郭家为什么变为丘墟?(“曷”和“为”各1分)
(2)问哪些好人知道他(郭氏)看重自己却不被任用,于是就仇视他(“贵”、“不用”和“怨”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庄子·骈拇》)
&(1)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2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分)(1)(主人)问臧干了些什么?原来是拿着鞭子在读书(2)两个人干的事情不同,但他们在丢失了羊这件事情上,却是相同的(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1.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2分)
(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3分)
答案:5分)(1)(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因”可译为“通过”,“以”可译为“来”,“知”可译为“赏识”、“重用”等,“献”后省略的“之”必须补出并翻译。以上四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很少嗜好(或: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好”读h&o根据语境可译为“爱好”、“嗜好”等;“为”一定要译为“被”,体现被动句式的特点;“累”读l&i,可译为“带累”、“牵累”等;“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难以做到”等;“……者,……也”一定要译为“……,是……”。以上五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隋唐嘉话》)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答案:.①宇文士及就跟着赞不绝口。或“宇文士及就跟着对这棵树夸个不停”(2分,意思对即可,“从而”未翻译对,扣1分)
&②魏公常劝我疏远那些爱奉承的小人,我不明白这小人是谁,心里常怀疑你而不能确定。现在看来果真如此!(3分,“远”、“悟”、“果然”这三个词,错一个扣1分;其它意思对即可,有错误的酌扣)
13、翻译下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程福赟(yūn)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
&答:21.福赟以为契丹将大规模到来,而皇帝又在军队中,京城力量空虚,不应因为小的变故而使人的听闻动摇不安,因此隐藏了奉国军士叛乱的事情没有把它上报。(每句一分)
14.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翻译
&.翻译: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鱼,一定会有迎合人的脸色,有了迎合人的脸色,就会歪曲违背法律,歪曲违背了法律,就会罢免宰相的职位。(到那时)即使我很想吃鱼,他们肯定不会长期送给我鱼吃,可我又没有能力供给自己鱼吃。(5分)
15.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
&&&(1)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乃各留所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华歆全不拒收这些钱财,秘密地在各份钱财上写了标记。(2分)(2)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因而接受的钱财就多了。(2分)(3)众人于是各自留下了赠送的钱财。(1分)
1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1)以示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若人有其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而后使复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我把它拿给雕琢玉的人看
②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物。
③使他富裕后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5分,两句每句2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英语句子成分讲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