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写作文800字文

备战高考2017:材料作文导写一例 - 简书
备战高考2017:材料作文导写一例
在和部分学生的交流中,我感觉高三的学生对于考场作文的困惑还是比较多,比如有些同学不懂得所供材料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审读材料理解材料意思,有些同学虽然能够理解了材料,但如何做好所供材料与所写作文的“契合”仍然一头雾水。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如何从材料中寻找角度,如何快速而准确地确立文章立意。先看一下2017年泰安市高三第一轮验收的作文题目。笔者试图从材料解读、立意点寻找、角度确立和立意等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力求给广大高三学子以点滴帮助。【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厄瓜多尔的丛林中,生长着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自行移动的树木——行走树。它有着极其复杂的根系,根可帮助它不断地向阳光充沛的地方移动。在奔向太阳的旅途中,“行走树”每天可移动2到3厘米,每年可移动20米远,照树的标准计算,堪称是一场马拉松。而且,树能在向阳方向长出新根,帮助其缓慢“行走”,老根则会慢慢死去……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读题干,弄清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确立自己的写作方向。在本题干中,要求通过阅读所供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从这两个关键字眼,我们可以知道题干中潜藏着拟题者所暗示着的写作文体——感悟也罢,联想也罢,都要求写作者基于某个“点”而触发自己的思维,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展开议论,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诸方面的认识和思考,所以从文体选择而言,本文以选择议论文体为佳,议论性文体更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能够让阅卷老师更清晰地抓住全文的立意,从而避免误判以致让你承受高考的“窦娥之冤”,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文章能够在稳妥的基础上更能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视野的开阔,语言的思辩性,发挥自己特长。不论是“感悟”还是“联想”,都会有一个思维放飞的“原点”,那么这个“原点”应该在哪里?显然,这个原点就应该在所供材料中,所以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寻找那个触发思维的“爆发点”,如果说材料作文的材料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材料的意义——给你提供“触发点”给你思考提供一个“由头”,让你在这个“点”的触发下展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是启示,同时又是制约!这个“点”一旦游离了原材料,你的作文从一出发就跑了偏,这样的文章在高考当中是最忌讳的,希望大家注意。就此题目而言,我们如何从材料中寻找“立意点”?1、根可帮助它不断地向阳光充沛的地方移动。2、在奔向阳光的旅途中,“行走树”每天可移动2到3厘米,每年可移动20米远。3、树能在向阳方向长出新根,帮助其缓慢“行走”,老根则会慢慢死去。寻找到“立意点”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从哪个角度(或者说向哪个方向)展开纵深思考,由“物”到“人”,材料说得虽然是“自然”,但我们写作时所应该思考的着力点应该是“人”,是人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办,人在社会中应该怎么办,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所可能面对的一切,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建立一个意识:不论文字如何包装,作文的着眼点最后还是会落到“人”“生活”“社会”的思考上来。如何搭建文字表面与你所持意识的桥梁,那就要用到联想,用到类比和迁移 能力。从第一个立意点出发,我们可以参透“阳光”一词的比喻义,阳光是什么?阳光是生命力之源,阳光是希望,是梦想,是目标,是自己追求的东西,那么向着阳光移动就可以理解为向着梦想出发,向着理想迈步,向着目标努力,阳光可以让树活得更旺盛,梦想可以让人的生命更充实更快乐更高尚更有价值,这就是基于“原点”展开的感悟和联想。从第二个立意点出发,我们可以注意材料所列举的那些数字:每天可移动2到3厘米,可谓慢矣,几乎可以被人肉眼忽略,就是这二三厘米,“行走树”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做到,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前行,何时才能到达目标?这是触发人思维的第一层面,虽然树的行走非常缓慢,缓慢地几乎让人忽略,然而这一年下来,它竟然可移动20米远!这一组数字的对比,会让你受到内心的震撼,更会启发你思考一些更深刻的东西——积跬步,可以远至千里,积细流,可以汇江河;任何远大的目标,都是从最初的看似最简单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那第三个立意点呢,为了实现行走,树一边是在向阳的方向生出新根,而另一面的老根慢慢死去,这树之所以能够最终“行走”,一方面得力于向阳方向的新根长出,但另一方面也和老根的慢慢死去密切相关,如果只关注向阳的新根长出而忽略了老根的自动让出,这棵树最终恐怕也无法行走!找到触发思维的“原点”了,也从这个“原点”确立了思维展开的角度了,下面的问题当然就是在各个角度下,如何确立文章最佳立意了。从文章不同的“原点”出发,找到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觉的角度。从确立的角度入手,拟出自己感受最深最有话说,手头又恰好有典型材料可用的最佳立意,做到这一步,虽然文章还没有动笔,其实已经完成一半了——每一个同学都知道,一旦脑子里有了“谱”,真正下笔写一般也就是25分钟到40分钟的时间!从第一个角度,我们不妨拟出1、追逐梦想,再慢也要前行2、让梦想照进生命,用努力点燃未来3、青春梦想,照射生命最灿烂的阳光从第二个角度,我们不妨拟出1、追梦路上,再慢也要前行2、积跬步,达千里;汇细流,成江海3、积小善,成大德4、不经意地善,谱成最美好的诗从第三个角度,可以拟出1、牺牲小我,有时是为了更好前行2、不论取与舍,只为梦想3、离开,有时是爱的另一种形式。以上仅为个人的一孔之见,权充引玉之砖,冀望给大家奔跑助力。
平生三乐:与朋友饮闲酒,宅家里读闲书,看美女养眼。
文章尽管用,但请先联系本人以示尊重。微信:wang6p9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根据材料写作文_新浪教育_新浪网
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根据材料写作文
  201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 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电话:010-&&|&&&&|&&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不支持Flash材料作文的材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材料作文的材料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19:08:35 &阅读 13776 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莫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学生不学习,老师有妙招,课后微信发红包,学生上课积极了,课堂活跃气氛好。然而这并非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有家长明确表示此种用“钱”引导的教育会使教育变味。功利化教育下酿成的后果,谁该为其买单?中国的教育飞速发展,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使得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权。但在这种普遍“精英化教育”下,我们应当扪心自问: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摆脱贫穷的境遇?为了飞黄腾达?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立人,而非培养出一个个只考虑利益的“精明人”。老师微信发红包是无奈之举,面对各种学习乱象与工作成效的压力,焦老师不得不采取这一方法来赢得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可是,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出席课堂,认真完成作业不是学生的基本守则吗?当一个普遍的守则转化为一种对于优秀的褒奖,可见教育的退化。正如“不随地吐痰”是公民的基本守则,若它成为需要奖励才可以促成的事,那社会必定出现问题。我们总说:“今天做个优秀学生,明天做个良好公民。”如果连基本学生守则都无法做到,又谈何报效社会呢?焦老师的做法无疑使教育染上了铜臭味。此种方法短期内或许效果十分明显,可长此以往,难免令学生生成“我来上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需要奖励的”这一扭曲心理。假若有一天,老师停止了发红包,引起的反弹恐怕会更大。此种诡异风气将难以遏制。这样“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实在得不偿失。其实,功利化教育由来已久。那些时时将“我上好学,将来要赚多少钱”的话挂在嘴边的人,是没有办法领悟到学习真正的魅力所在的。功利化教育的产物是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浑身铜臭味的他们难以成为对社会有担当的公民。教育的本质从来就是为了立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个人品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真正的价值。焦老师与其学生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效益”被神化的今天,人们愈加浮躁,事事追求利益。可教育从来就不是利益的附属品,一个真正有学问之人,又怎会汲汲于物质利益呢?若我们的教育演变成“利益争夺战”,那我们所谓的人才早晚会成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黑心人。社会文明程度要想提高,国民教育就是根源所在。只有从根源做起,社会才能有所进步。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如今中国教育的弊端,学生不愿上课已经成为常态。想要防止“焦老师式教育”的兴起,需要每一个人回归课堂,从源头做起。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学校制度,老师应当努力使课堂变得有趣,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应为教育出一份力。教育是大事,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我相信,当盘绕在教育头顶上那一片“功利”乌云拨开之后,我们可以回归真正的教育,真正是为了个人品格的培养、知识的提高,而非为了那现实的金钱。[]【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问题提醒】1、写作态度不端。不论什么题目,不论什么类型,没有“投入的”、“真诚的”、“掏心掏肺的”写作态度,应付了事,字草如草,信口胡说,都是要不得的,是对写作与自己的不尊重,谈别的都是扯淡。2、文章观点含混。具体表现如前“打分尺度”所述。需要告诉学生,现在这个事件众说纷纭,请你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请你立场坚定地站队!请你脸不红心不跳大言不惭信誓旦旦地声明!不要灰,不要中,不要约等于。有一部分学生是泛泛地谈“教育”这一大话题,题目要求的是抓紧核心事件,将本事件分析透彻。虽然可以涉及整个教育乃至社会问题,请注意是为了把“本事件”说清楚,不必发散过多,更忌有放无收。3、“几种力量”各个、逐次点评。从学生角度看、从家长角度看、从政府层面看……有的学生如此这般的点评一番,虽然或多或少是在论述“微信红包奖励”之事,但是总有蜻蜓点水的感觉。要明白,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就这个题目而言,都是为了把“焦老师送红包”的事说清楚,为它服务,它是主人。比如说,如果您的第四段开头是“从政府层面来说,政府应该有作为,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云云,建议做如下修改——是什么让焦老师自掏腰包出此下策?教育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尤其是对职业学院学生乱象丛生的无视与漠视,怕是难逃其咎的一环。焦老师还有一腔热血,但人微言轻,此言此行,实属难能可贵。他发出的每一笔红包,都是对教育部门的一个无声的耳光。……4、“假大空”式写作路数阴魂不散。名句引用乐此不疲,逻辑思维平面滑行,炫耀式写作自嗨自醉。这种写作姿态很危险。对个人私底下名句素材积累的关注,超过、掩盖了对材料核心事件的打量、观照与审视。5、标题质量不高。名词性的标题。如“变味的教育”是非不定的标题。“论教育变味与否”、“红包买来了什么”不触及核心事件的标题。让人摸不着头脑。“何必谈钱色变”、“先有下一步”、“莫成精致利己主义的帮凶”、“‘功利’并非一无是处”、“切勿小题大做,学会理解宽容”个人认为,最优质的标题是陈述式、动词性、观点化的。其好处是读者看上去一目了然、自己写作过程可一以贯之浑然一体。从形式上看,有一定的长度保证(10字左右)。6、只能达到写400—500字的写作水平。当明确了观点,有了起码的、第一印象般的、朴素的观点式表达之后,除去首段的材料引述,基本上到了450字左右的地步了。后面怎么办?很多理科生是这种处境。最直接的应对方法,是采用议论文写作的常见思路:——正反对比论证。(假如焦老师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也无伤其工资无碍其教学,他何必自讨苦吃呢。现实中这样的老师恐怕是更大多数,但是,假若人人如此……)——寻根究源。(是什么让焦老师走上这条冒险之路的?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后排症患者、课堂低头族……)——同类联想。(焦老师的行为并非个案,此等“奇葩新招”其实早已层出不穷,刷脸神器、约请吃饭、拍照点名,不一而足……)——提出深度建议。(如何不让焦老师“赔了钱包又折腰”?……)诸如此类。更个性化的漂亮招数当然很多,同学可以针对具体事件去好好探索,真正享受思维乐趣、表达快感。7、文风是个“新问题”(1)给时代贴“至黑无比”的标签。“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被金钱观毁得体无完肤,不应再让后辈遭受同样的命运。”“当今社会早已没有了孔圣人所提倡的礼义廉耻,取而代之的是礼仪和金钱至上原则,这是这一代人的悲哀。”我们要反思是谁给学生传递了如此极端的印象,这种表达折射的恐怕不只是文字风格了。工稳价值观的良性传达、理性诠释,至少应该是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责任。语言平和些,别太极端,尤其省质检和高考时。(2)对教师职业的蔑视。焦老师只是小小老师,“毕竟也是工薪阶层,不可能有那么多钱去让学生变得功利,顶多也就发个个位数给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几百几百的发,那班级里那么多学生,来几次这样的鼓励,老师也差不多该破产了”。看到如此文字,你做何是想?教师没有那么糟糕,不要在学生面前自轻自贱;理性聪明的家长,也不会在孩子面前对老师和教师职业做这种倾向性评价。(3)语言太过口语化。部分同学找不到表达状态,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讲大白话,没法使用典雅有型、睿智有文化的文字。这是大错特错的。文章词汇的积累与调用,与什么样的作文无关,讲得透彻、讲得好看、讲得入木三分,与写作水平息息相关。同学要努力追求。具体来说,当下有几点可以参考:使用四字词汇。摇身一变、司空见惯、大言不惭、着实悲哀、歪风见长、亦可理解……使用书面语。很有意义,换成“颇具价值”;很常见,换成“并不少见”;后果损失太大,换做”得不偿失“……近义词语并列使用。“如果没有了红包,学生只剩下倦怠而已。”末尾可以继续写,“只剩下倦怠与疲乏,无趣与无聊”。这样会使得句子信息量更大,读起来更耐咀嚼。“个别事件性质化处理”,让表达更专业。如红包常态化、鼓励物质化、教育乱象蔓延态、学习习惯幼稚化、日常生活网络化、课堂组织无序性……当然,这些只是小伎俩,且比较成人化;它无法代替学生的成熟阅读、持续阅读,更无法代替学生的自我写作摸索。最初的写作,还是讲心里话为要,把话讲清楚为要。慢慢提高。
&&相关试题
@2015 高考资源网-无忧题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据材料写作文6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