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期货客户经理太难做了需要懂哪方面的知识

其他回答(0)
相关已解决
热门城市:
热词推荐:
好猎头网只做口碑最好的猎头招聘网站 版权所有 南京瑞秀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加载中...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交易人的网聚家园
大家看进来~~八一八那些个期货高手(持续更新)
本帖最后由 夕夕 于
10:56 编辑
期货高手:轻仓+概率统计 盈利近两亿——钱骏
主人公:钱骏
现任持赢投资董事长,连续10年在期货市场上盈利,从10万起家,累计在期货市场盈利近两个亿。以技术分析为主,主要看K线形态,以日线周线为主,也会考虑持仓量和成交量变化。基本面作为辅助,主要抓取大级别趋势行情的中段,喜欢把趋势行情的横盘形态和三角形震荡形态作为开仓的条件,认为轻仓小止损的完善风险控制才是制胜关键。期货市场之所以诱人,就是因为其巨大的杠杆效应,很多人也因此“死”在这上面,因为杠杆可以带来一夜暴富,也可以带来倾家荡产,按照钱骏的说法,杠杆把人类的贪婪和恐惧无限的放大了,所以才会出现风险。钱骏说他之所以喜欢期货,就是因为期货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他认为期货是在所有金融市场中风险最小的,所有出现风险的人都是扛来的,所有大的风险出现都是重仓死抗。之所以能够连续10年盈利,就是通过轻仓来控制风险,他一般用2%-5%的初始开仓量,如果遇上不太顺的时候,只用1%-2%的开仓量。账户赚了钱,也以最初的本金作为仓位,这样账户已实现的盈利就不会随之受损。所以,只要有新的盈利,越做风险会越小。轻仓就可阻挡杠杆“负效应”带来的巨大风险。他说这个持仓比率几乎利用不到杠杆效应:“资金越大,持仓量就要越轻,我们要赚的不是快钱,而是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20%-30%是我们的预期收益,目标定的低一些,自然心态好一些,实现目标也容易一些。”钱骏曾用“古罗马斗兽场”来比喻期货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很残酷,要想生存,必须要有自己的“武器”,必须和对手厮杀拼搏,钱骏说如果有两样武器,一样是矛,一样是盾,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矛,因为矛可以致人于死地,但钱骏说他会选择盾,盾可以保护他,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下来才可以继续战斗,期货市场也一样,能够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轻仓就是钱骏的盾。除了轻仓操作,钱骏还有个绝招就是概率统计。他说相信概率统计,便不会在每笔交易中患得患失,虽然统计思维不能保证你每一笔交易都是正确的,但是可以保证你在长时间最终会战胜市场。经过多年的统计,钱骏认为期货市场总体趋势不会轻易改变且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按照这样的规律去投资,赚钱的概率要大于亏损的概率。具体操作上,主要以K线形态来判断趋势,辅以基本面,钱骏最喜欢的形态是月线(或日线)三角形整理形态。对于保护盈利,钱骏也是遵循多年概率统计得出的规律,盈利是市场给的,对于盈利需要看一看,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等一等,才能有更大盈利。任何决策都应该以统计为基础,期货操作当然也不例外,科学准确的统计思维,帮助持续稳定获利。对于想进入期货市场的新人,钱骏提醒到,期货并不适合每个人做,只适合很小的一部分人做。要做好期货,首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这其实这不难,难就难在对人性的理解与控制,对期货的风险控制其实是盘手自身的人性控制。如果期货做不好,也不要沮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爵士也曾经在投资中亏过一大笔钱。做不好期货但是可以选择期货作为理财工具,钱骏说到。
对于持赢投资的未来,钱骏表示,有信心把持赢打造成中国最好的管理期货公司,做中国的WINTON。相信未来三五年国内会有管理规模超过500亿的团队。
钱骏简介:
2001年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投资系,后就职于平安证券南京营业部,任客户经理,并在短短半年内以自身的勤奋及过人的专业天赋获得年度最佳新人奖,同时荣升为营业部投资部经理。
2003年加盟新纪元期货,开始专注于期货投资的研究,历任新纪元期货南京营业部研发部经理、投资顾问兼农产品分析师。
2005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2007年正式创办持赢投资至今。
持赢投资简介:
公司成立于日,是由我国一批金融业内资深人士组成的专业金融投资机构,目前专注于期货投资,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连续多年稳定盈利,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
目前运作的产品有7个(持赢稳健增长、 2012持赢1号、2013持赢进取1号、持赢稳健1号、2014持赢进取1号、持赢安立丰1号、 持赢紫金1号)。
{:soso_e100:}
 期货高手:21年期货生涯沉淀出稳/准/狠——吴洪涛
  人物介绍:吴洪涛
  网络昵称“金牌!狙击手”
  哈尔滨人,现居北京。中国第一批股民,也做过外盘,现以期货交易为主。
  1994年进入期货行业,曾在天琪期货、黑龙江农垦管局、长江证券任职,2009年创办佛意投资咨询公司。
  先看技术面,看到机会后,再看基本面,若两者共振,再回到技术面寻找进出场点。
  个人投机账户10万起步,5年时间取出350万,里面还有130万。朋友理财账户5年平均每年回报率在30%-60%
  蓝海密剑第五届第二季度(-)第三名,收益率207.45%
  当很多19岁的年轻人还在迷茫、稀里糊涂地活着时,吴洪涛已经做了一年的股票,成了中国的第一批股民,这让他对股市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股票市场的本质就是融资和投资的关系,并以经济变化为起浮基点。”在股市赔了钱想赚回来,真的很难,吴洪涛就将其比喻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与期货结缘则是在1994年的3月份,他在期货交易大厅碰到了一位年纪相仿的小伙子,跟他讲述了期货的相关知识。而期货中的保证金杠杆交易、双向交易这些规则引起了他的关注,于是自己买了相关的书籍开始了解期货。一段时间之后,股票市场开始低迷,吴洪涛也逐渐觉得在股票市场赚钱越来越难,自此就拿了两万块钱,投入期货市场。
  起初做的是境外品种SP500和咖啡,因为他觉得外盘期货杠杆虽然大,但是由于交易连续性比较好,连续涨跌停的情况不多,事实上也是如此,吴洪涛说虽然没有在外盘上赚大钱,但是也没亏多少钱。到了1994年年底的时候,因为国家取缔境外交易,吴洪涛就把钱取出转投国内期货市场。从1994年10月份开始,吴洪涛开始关注郑州交易所的绿豆期货。1995年春节前后正式开始期货交易生涯,根据行情判断,他选择了做空绿豆。绿豆价格从3200元/吨空到2800元/吨,获得了30%左右的回报率,后来市场最低跌至2750元/吨出现反弹。他又选择在2800元/吨左右开始做多,当绿豆价格反弹至3000元/吨时,吴洪涛认为,反弹已经达到前期跌幅的一半,又该翻空了。他清楚记得当时是1995年的4月17日,因为这是噩梦的开始,经历并且尝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爆仓。持有空单后,绿豆的行情并没有如吴洪涛所愿,而是出现了窄幅震荡,一直到4月19日下午,一开盘,绿豆价格一路飙涨,从3000元一路冲到3800元。当时吴洪涛的仓位也比较重,当价格涨到3600时他已经爆仓。有些人总想着把输掉的钱重新赚回来,不断往期货账户里面加钱,到头来只是失去了更多的东西。吴洪涛也不例外,向亲人借了钱,继续投入期货市场,最后输掉了全部的资金,亏损10万元。
  经历了爆仓的吴洪涛,到期货公司任职,不久成为了业务总监,年升职为副总经理,1998年又回到总部工作。2003年初,吴洪涛和他的朋友开始做套期保值,结果惨败出局,累积亏损近7000万。在2003年-2006年的两年半时间里,吴洪涛的业绩基本保持持平。2006年-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吴洪涛开始有了盈利,有时候半年就能分红利给客户。然而2008年“十一”长假的金融海啸让吴洪涛再次遭遇大幅亏损。这一年成了吴洪涛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当时他发现所有商品都砸到10年以来的低点,农产品和铜下方空间已经有限,于是他辞掉工作建立了自己的团队。花了半年的准备时间,终于在2009年5月份时,团队和800万资金都基本到位。2009年,800万资金获得了80%的盈利。2010年初时的2000万资金到年底获得了60%的收益,2011年初的4000万资金又进而盈利15%,2012年则亏损10%。2013年年初至2013年上半年,吴洪涛已将2012年的亏损抹平并实现15%的盈利。
吴洪涛在接受期货中国网的专访时曾经表示:你要做什么就要去了解它,认识它!知道它的特点和功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做事情总想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喜欢总结归纳,得出有效的方法或经验。当他接触了许多期货市场的赢家之后,他说“期货市场的大佬们都是经过生死的(爆仓),他们的相同点就是善于总结自己的对与错。在交易上他们胆大心细,判断力和执行力极强。只要捕捉到机会敢于加仓,一个趋势性行情就能几倍或十几倍的盈利。”通过不断地总结、归纳,他逐渐形成了“稳、准、狠”的风格。吴洪涛自认为不是一个很灵活的投资者,做的品种相对比较固定,主要是粕、豆油、棕榈油、橡胶、铜。做人不能朝三暮四,做期货也是如此,他不会选择做自己不熟悉的品种,如果新合约不满周岁,他连看都不看。而他的持仓时间也不会很长,他说:“不想赚尽市场最后一分钱,多半是我觉得满意就走人,后面有多少跟我关系不是很大。”当大趋势出来之后,他也从来不做逆势的单子。有人说风险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受控制的风险。进入期货市场交易,风险一定会同时伴随,但是吴洪涛并不认同能承担多大的风险就能有多大的收益这一观点。他觉得风险控制很重要,交易者永远要记得保护好自己,控制住风险,把风险控制到最小,再点背也要留点种子,因为剩的越多,下一轮就有可能赚得越多。吴洪涛也给大家做了一个忠告: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满仓操作的,只要交易者有了风险承受能力之后,才可以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俱全的时候满仓奋力一搏。
本帖最后由 夕夕 于
15:34 编辑
期货交易成功需过八道关
一、止损关交易初期,交易者通常入市不久就会遭受损失,甚至是一连串的重大损失。分析自己的交易记录后,才发现原来其中的一笔或者某几笔交易导致本金大失血,这时的资金曲线会表现为断崖式的下跌。 所以,交易者一定要防止发生大亏损的交易,要果断止损。止损是交易者最先接触也是最先学会的一门实战课程,它能保护交易者的本金支撑到下一关。
二、顺势关学会止损后,交易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却猛然发现自己的本金还是一如既往地减少,只是减少的速度慢了很多,即止损止损,越止越损。经过分析自己的交易记录,发现原来自己很多笔交易的方向有问题,与行情的大方向不符,所以很多交易最终都是止损平仓,这时的资金曲线表现为连续的碎步式的下跌。 如果说不止损会大失血,则不能顺势交易则会慢性失血,导致交易者慢性死亡。所以,即使没有大亏一笔的单子,但是多笔小亏损的单子累加起来同样会使本金越来越少。因此,一定要顺势交易,按照行情的大方向去做单。
三、轻仓关交易者在做到了既能止损,又能顺势后,交易绩效有所改善,逐渐赢多输少,但此时,快速发财的欲望膨胀,胆子越来越大,仓位也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出现了交易者虽然设置了止损但市场没有给予执行的机会,于是资金大幅回撤甚至出现重大亏损,一笔输掉了很多,这时的资金曲线表现为总体上行但偶尔再次发生断崖式下跌。 这类似于健康的人遭遇车祸,交易中的意外总是不期而至的。交易者要认识到交易生涯中偶然性的重大负面作用,明白期望“一朝暴富”但结局却往往是猝死。要防止这种意外发生,就不能重仓,否则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没有了回旋余地。交易者要轻仓交易,不再急于求成。
四、择时关学会了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但在轻仓操作下,赚钱的速度毕竟也慢了,于是交易者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有交易做,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有惊天大行情,整日东征西讨,一看到所谓的机会”出现,就一个猛子扎进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发现,资金曲线上大的回撤虽几乎没有,但是资金曲线近乎上下波动而无明显增长。分析交易记录后发现,原来自己是在行情的振荡期不断操作,因为没趋势,或者说没行情,因此纵使做得再多再好也赚不到多少,倒是自己的交易费用上升了不少。 所以做交易原来不用每天都呆在市场中,有的时候休息一下反而效果更好,交易者此时明白了张弛有道,一年中只需要抓住那几次有限的行情即可,不必时时交易。
五、系统关如果前四关过了,那么能让交易者快死、慢死、猝死的主要障碍业已都理清,即该吃的亏都吃过,该吸取的教训也都吸取了,至此一个较为完善的交易理念初步形成。虽然如此,但交易者还是会不时地犯一下上面所列的错误,例如有的时候止损不坚决,或一再放宽止损额,有的时候灵光一闪要抄个底,有的时候一放纵自己就重仓了,有的时候几笔亏损后急于翻本又过度交易。总是不自觉地错了改,改了又犯,仿佛永远无法杜绝。 因此,交易者必须把交易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规则,使之成为可供遵守的纪律。经历了艰苦的尝试,交易者终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交易系统,也意识到了一个完善的交易系统必须是初始资金、入场、止损、止盈、加减仓五位一体的系统,不可能先解决了其中的一个,再去解决其他的,所有的关节必须同时打通。
六、自信关交易系统构建成功了,而且历史数据测试很理想,交易者心想终于可以轻松地赚钱了。但严格按照信号操作后,却碰到了连续亏五六笔的情况,极端的还有将近二十笔的亏损,交易者此时又开始怀疑自己的系统,认定系统必定有自己不知道的重要缺陷。 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和勤奋钻研精神的人往往又会陷入到系统的修修补补中,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并非努力就可以解决,也许要经过很长时间交易者才会明白,连输连错不过是坏的游程在起作用,因为交易系统并不适合当时的行情,资金管理的作用之一就是要能熬过这种行情。
七、重复关经过磨练,交易者明白了亏损是交易的必然组成部分,赚钱的交易不一定是好的交易,亏钱的交易也未必就是坏的交易。重读经典著作,才发现原来交易的奥秘前人都讲过,可惜不亲身经历就难解其中真义。这个阶段交易者已经可以稳定盈利了,但是交易者心中始终存有一个问题:成功是否还有其他捷径可走呢?换句话说,虽然交易者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统,但是别人的交易系统会不会更好呢?不能为了抱牢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于是交易者又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他系统的设计和测试中来,结果不甚了了。 其实,只有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吸取了很多失败的教训,交易者才会形成自己的交易理念,而系统就是要将这个可行的理念具体化,从这一点看,所有的交易系统都有相同的特点,万变不离其宗。因此,交易者应专心按照既有系统信号操作,不断重复盈利模式,资金才能稳定增长。
八、自在关通过上述修炼,交易者防止每个错误的方法都已规则化,并且每次交易都能做到严格执行规则,这时的资金曲线逐渐上行、斜率适当且没有很大的回撤,交易者自身也会感觉到交易不那么累了,虽然还在天天盯盘,但是做单数量越来越少,成功率却越来越高。此时交易者相信自己的交易系统,也明白系统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坚持下去,赚钱是必然的。这时候,交易者定力仍然不足,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比如自己仰慕的高手的建议、有关庄家主力的报道、似是而非的基本面信息等,交易者还会因轻信而犯错吃亏。   这一阶段交易者最重要的是修炼定力。随着心态的不断改善和经验的丰富,交易者渐至耳顺境界,能轻松辨别信息的真伪轻重,不为外界信息所扰。此时交易者回顾自己的交易记录会发现,原来一年之中单子虽不多做,但钱并不少赚,长此以往,必能逐渐达到财务自由、心神自在的境界。
{: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期货高手:本应是教书先生,却成了温州的资本龙头——王孝安
人物介绍:王孝安温州瑞安人,现居于杭州,生于1966年,浙江东海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毕业于原温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在80年代末放弃“铁饭碗”,到杭州创立东海潮实业集团,主要从事证券期货投资、资本运营与公司股权投资,控制着一百多亿的资本,在温州本地资本势力可居龙头。或因出身数学系,其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做事理性。证券方面,曾成功狙击包钢稀土、运作广晟有色等股,使其名噪一时,其王孝安“家族”也经常性出现在单个股票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之中。期货方面,曾传言其操纵橡胶多头净赚20亿,被监证会调查并列入黑名单,后又在棉花行情上赚得十几亿,成为“最牛散户”。同时王孝安热衷于教育和公益事业,先后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并在母校设立温州师范学院新湖奖学金、温州大学东海潮创新奖励基金。
--------------------------------------------------------------------------------
他的人生本可以朝着已规划好的坦途一路往前走,可是他偏要另辟蹊径,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他的生活本可以闲适平淡,抱着“铁饭碗”教书至老,可是他偏要闯荡天涯;他本应该是一位教书先生,三尺讲台才是他的天地,可他却偏要往资本市场这“虎山”行。他就是王孝安,毕业后不久便创立浙江东海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证券期货投资、资本运营与公司股权投资,在资本市场与投资领域具有良好的业绩和口碑,先后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并在1996年与校友一起设立温州师范学院新湖奖学金。为了回报母校、激励后学,自愿再次向母校捐款并设立温州大学东海潮创新奖励基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回忆起大学阶段,王孝安坦言他的教育背景对他的事业很有帮助,数学系出身的他思维严谨、逻辑性强,比其他人更理性。“学生应该在学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必太担心就业问题。机会有很多,小的领域也可以做出大事业。关键是要投身在有兴趣的行业,不要得过且过。”王孝安一直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兴趣就像种子,关键时候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被问及学生炒股一事,王孝安认为学生炒股值得去试,可以先找感觉,盈利并不重要。在大学期间,王孝安还是一名学生干部,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他始终认为综合能力比成绩更重要,学校和社会的考察标准不一样,但是我们要始终朝前看,在大学里要尽可能多地锻炼自己。毕业二十年多年来,王孝安从未断过对母校的挂念,而温大的变化让他感触颇深。事业有成后的王孝安仍心系温大师生,多次捐款设立奖学金。“大学,为我的事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时期播下的种子,如今已经开花结果。回报母校,回报当年的老师,设置奖学金鼓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王孝安如是说道。放弃铁饭碗,独自闯天涯人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王孝安说,“要做自己擅长的事。”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他是个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他察觉到“在教学方面突出的同事有很多,而自己并不优秀”。在八十年代末,他果断放弃了“铁饭碗”,打算寻求自己的另一片天空。没有人支持他,没有背景,王孝安顶着各种压力独自踏上了投资创业之路,陪伴他的仅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如今看来,大有悲壮之感。众所周知,证券期货投资市场风险极大,一夜暴富抑或一夜破产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王孝安,这个凭着七分兴趣三份豪气踏入资本市场的数学系毕业生,却在这个领域叱咤风云二十余年,他说在这儿“找到了感觉”。对变幻莫测的资本投资市场,多少人谈之色变,而他却靠着椅背笑着说:“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风险的,只是证券和期货表现出来的周期更短而已。风险是事业的一部分,关键不是担心它,而是在作出选择的时候预先防范。”在他的眼里,风险越大,机会也越大。他愿意去冒险,但是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的冒险。二十余年的商场经验告诉他,任何时候都是好时期,无论客观状况怎样。“有很多人在乎盈亏,这个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不断地用新眼光去看待。有赚有亏,这些都已经不能左右我的情绪。人生需要失败的教训。”多年来的经验告诉他心理素质在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时,他也安然度过,多年的“征战”让他在大涨大跌的行情前面依然从容淡定。自打320国债以来,期货一直是王孝安的主营,在前些年,王孝安还曾被传言操纵橡胶期货多头净赚了20亿,后被监证会调查并列入了黑名单,而后不久,他又在棉花的一波行情上赚得十几亿,成为了当时温州本地的“最牛期货散户”。至于当时事情的细节到底如何,王孝安本人并未对笔者过多透露。今天坐在我们面前的王孝安,虽然话不多,但句句精练,富有逻辑,这似乎是数学和经济的美妙结合。笔者相信,这样的一个人,他足够有能力在资本市场中运筹帷幄,策马奔腾。
{:soso_e163:}
本帖最后由 夕夕 于
09:27 编辑
期货高手:我最喜欢用20%风险去博60%收益 ——方杭瑞
【精彩语录】
价值投资在期货市场上是完全不适用的。
如果你要研究一个新的方法最好重开一个账户,不要在同一个账户里面做。对期货市场的理解我认为最大的魅力就是杠杆,最大的风险和魅力都源于杠杆。进入市场前谁都是感性的,希望自己能够在市场里面赚到大钱,经过亏钱后慢慢就变得理性了。我对期货的理解就是要做到理性,稳健,复利。
我所感悟和总结这个市场的核心规律就是要做到以小博大。
我最喜欢的是用20%的风险去博60%的收益。
我感觉自己每天都赚,赚钱的日子赚得是钱,亏钱的日子赚的是经验。
客观和理性永远是投机市场上最宝贵的财富,我永远把这句话当做自己交易的信条,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客观。
你要找到风险相对于小的利润空间相对于大的机会,如果你做炒单的你就到1分钟线上面或是秒线上面去寻找这样的机会,如果你是做日内的、动量交易的,那么你就分时图上面去寻找,如果做隔夜交易的就去日K线上找。
我是一个风险厌恶者,如果做进去对了我可能会拿的久一点,但是亏钱了我可能跑的比兔子还快。你要根据品种的盘口来定你的交易量,这个品种一般盘口是多少你就只能下那么点量,你必须一口吃进去这样赚和亏是划得来的是平等的,否则量下得过大是划不来的。
我自己认为的要点是入场见红。
我盘中比较轻松,所有的计划都是在开盘之前就做好了,交易的时候就很轻松了,坐在那儿耐心的等待机会就好了。
我就给自己一个公式,风险收益比,1:2乘N。1就是风险,2就是收益,N就是跨利,你一进去亏损就要固定好,然后利润是它的一倍,你的风险收益最少不能少于1:2,如果少于1:2这个单子完全是没有价值的。N就是跨利。
做期货对我来说最大的秘诀就是止损,就是控制风险。
我在墙上贴上“铁的纪律必须遵守,铁的纪律高于一切”。
我认为纪律是最重要的,就像军人说纪律是他们的生命一样,纪律也是我们做交易人的生命。
我一年要完成50%左右成绩,没必要用很高的仓位,我用30%的仓位足够能够完成,杀鸡焉用牛刀。
遵守纪律是快乐的,如果你一天交易下来是亏钱的,但是你遵守了自己的纪律,那亏得很坦然。
控制自己单品种的仓位,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受轻伤或尽量不受伤。
“接受亏损懂得放弃”——这句话是在做动量交易中想出来的,想出来后我用毛笔写了很大的字贴在墙上,也贴在电脑的桌面上告诫自己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接受小亏损避免大亏损,你只有接受了它才能避免后面的亏损。
在我的定义里面只要你亏掉了全是小亏损,不管你亏了多少,哪怕你100万亏了90万也是小亏损,因为你不接受它意味着你后面的钱全要亏掉,一定要接受这样的亏损。
放弃小机会等待大机会,越是你亏钱不顺的时候说明你对市场把握不够好,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要减少交易。
有一句话在交易品种里不适用,就是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我认为做交易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方法、策略、理念、心态。
方法只能让你暂时赚钱,如果你方法对了只能暂时赚钱,心态不对的话不能稳定盈利,所以最终心态是最重要的。
......未完待续
我的好友鲜花送给你{: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我的好友鲜花送给你
多谢好友的鲜花{:soso_e113:}~~~来~下午茶时间到{: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
期货高手:鲜为人知的生平故事——“金融衍生品之父”
利奥·梅拉梅德是全球公认的“金融衍生品之父”,他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的终身荣誉主席。他发起创建了金融领域首家期货市场——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全球首个外汇期货合约,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誉为“20世纪后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他领导CME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国债期货、离岸美元期货及股指期货。他率先建立全球电子交易系统Globex,令CME据此演变为CME集团,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期货“超级航母”。他曾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顾问,为世界多国政府提供了期货市场咨询。
他还是一名专业律师和一位精干的期货交易师,全球市场咨询机构梅拉梅德联合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歪打正着——逃向期货
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1939年,一年级小学生梅拉梅德和他父母一道逃离故国波兰。一家人穿越西伯利亚,途经日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美国,定居芝加哥。幼年的利奥从此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移民生涯。1950年他考入伊利诺伊州大学医学院,第二学期转为法学院预科生。1951年夏,在德语教授诺曼太太推荐下,利奥进入约翰·马歇尔法律学院。
伴随学习压力而来是沉重的经济压力。正巧此时《芝加哥论坛报》一则律师事务所招聘启事抓住了利奥的眼球。启事上说有家事务所正在寻找一名“跑单员”,工作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与利奥的课时完全不冲突。利奥断定这是为法院事务寻找一名“专业跑腿”,而且事务所的名字很长,无疑是一所历史悠久、颇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于是利奥怀着成为一名律师的远大理想,踌躇满志欣然前往应聘。
第二天,当利奥按照地址来到西杰克逊街141号,却疑惑地发现自己站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楼前面。利奥一边上楼一边犯嘀咕:律师事务所为何要设在期货交易所大楼里?直到走进办公室,他仍然一头雾水不知庐山真面目。
填写申请表之后,利奥被叫进房间进行面试。然后被指示第二天9点到北富兰克林街110号去找乔·西格尔。利奥对自己说:今天这只是一个招聘办公室,明天自己就会走进真正的律师事务所。可是当第二天到达那幢大楼时,门前石头上分明写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利奥仍抱着最后一丝幻想:该事务所多半设在交易所里专门从事商业法务吧。走过大厅时利奥看到了难以想象的景象——“我就像走进魔幻仙镜的爱丽斯,来到一个不只一名‘疯子哈特’的世界,那儿有数百个‘哈特’——交易商的叫喊、他们身体和双手的动作,强烈地俘虏了我的心,这是空前未有过的事情……那片场地上有一种生命的活力,神奇而激动人心,虽然我根本搞不懂到底这是怎么回事,但却在冥冥之中鬼使神差变成了其中的一员”。
就在这里,利奥为当时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理事长、美林场内经纪商主管西格尔先生“跑腿”,主要交易鸡蛋和洋葱。由于他勤奋好学,薪水从25美元/周涨至45美元/周。从此利奥与交易池结下不解之缘。他在自传中写道:“我着迷于买卖合约那种公开喊价,惊叹所有事情发生时的那种速度,以及在充满着希望和汗水的竞技场上那些参与者的芸芸众生相。”
自此,利奥终于从纳粹屠刀下的波兰,历经千难万险阴差阳错,逃进了期货之门。
定规方圆——自己先管好自己
利奥从最低层的跑单员一步步攀升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理事长后,询问当了15年总裁的哈里斯:“一个市场有没有可能不再出现逼仓?”
显然这是一道难题。哈里斯皱起眉头敲着下巴:“我实在是不知道。”
“那么,让我们自己找出答案吧。”
那时候,除了农业部下属的商品交易局,没有其他监管部门,但利奥相信这样的局面不可能长久。如果不希望政府来指手划脚,就必须证明CME可以监管好自己。曾任CME秘书的经历使利奥通晓场内交易全貌。他知道许多规则已经过时,但没想到竟然如此过时。利奥组织了几十个委员会、几十个会员和律师对大量规则进行了审查和修订,耗时一年半最终形成一套新的架构。交易所的章程最终变得清晰、及时和权威。
新规则立即面临考验。利奥与大名鼎鼎的索尔·斯通狭路相逢。斯通20世纪30年代成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资深会员,一手创办了令人敬畏的索尔·斯通结算与经纪公司。当逼仓行为发生,是什么商品并不重要,手法都是一样,就是拥有大部分可交割商品,因而得以控制期货市场的价格。
利奥的私人顾问马洛·金对于统计信息比计算机还要精确,他证实斯通对到期月合约的可交割猪腩进行挤仓。他警告说:如果不加干预,斯通可以将价格抬到他希望的任意高位。
“就是他。”利奥告诉哈里斯:“我要阻止他。”哈里斯却阴阳怪气:“祝你好运。”
为了体现对斯通“长辈级”年龄的尊重,利奥登门拜访:“您可以尖叫、争辩、虚张声势、呐喊,但事实证明你拥有比现货可供应量更多的猪腩。而这是犯规。”
“我不知道有这回事。”斯通嘴角露出一丝诡谲。
“无论如何,到下周五必须将超出的头寸平掉。你有整整一周来做。我不会打搅你或对其他人张扬。没有别人知道。但我希望你下周一开始每天将猪腩头寸削减10%。”
“你肯定疯了,谁能发号施令让我干啥就干啥?做梦!”
利奥打开交易规则:“这里白纸黑字一清二楚,商业行为委员会有权要求你提高保证金,直到你支付不起为止。请不要让我证明这一点!”斯通的回答是一声冷笑:“我不这样认为!”
到下周二早晨,什么也没发生。利奥平静地打电话给斯通:“今晚你将接到正式通知。你猪腩头寸的保证金将每天提高25%,直到你平掉一半。”斯通一声不吭挂断了电话。
周三,猪腩合约出现了跌停板,周四继续跌停,周五照样。斯通公司的大量抛盘使市场螺旋式下降。到周末,斯通已将其头寸减半。利奥赢得了胜利,令市场大鳄刮目相看,从此树立起新规则自律的权威。
钱,能不能变成期货?
最早的金融启蒙课,发生在长达两年的逃亡生活之初。
父亲一手拿着波兰兹罗提,一手拿着立陶宛立特问利奥:“知道这是些什么吗?”
“钱呀。”利奥自豪地回答,充分显示出他对钱这玩意儿的深刻理解。
“答对了。”父亲说:“不过你知道它们的价值吗?”
利奥无奈地耸了耸肩,因为当时他在金融领域的全部知识就只有这么多。
父亲仔细地解释说,这两种货币的单位价值取决于它们能在市场上换到多少东西。接下来的课程就是利奥成年后对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学说的最初理解,即虽然波兰兹罗提和立陶宛立特的官方结算汇率是1比1,但实际上要花2个波兰兹罗提币才能买一块面包,而立陶宛立特比只需1个。父亲总结提示道:“政府的官方结算汇率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自1650年日本大米商人开始在大阪交易“米票”开始,几百年来,期货市场仅限于农产品领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利奥开始关注到货币市场。
1967年,英格兰银行将英镑从2.8美元贬值到2.4美元。突然间外汇和货币价值成了反复出现的新闻,越来越多的文章讨论到贬值和重新估值、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足之处等等。
在此背景下,利奥读到一篇有关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轶事。当米尔顿试图进行英镑交易时被银行拒绝。这篇报道清楚说明当时的银行将货币市场局限在商业用途中,个人无缘参与交易。无论你净资产有多少或社会地位有多高,都只能被排除在远期交易市场之外。利奥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困惑:为什么个人不能和公司一样拥有交易货币的权利呢?
利奥决定为广大的交易者创造货币市场。而他所在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只有黄油和鸡蛋、土豆和洋葱、猪腩和活牛的交易历史。外汇也能进入期货交易?买卖农产品的芝加哥乡巴佬有什么资格交易外汇?所有这些在当时看来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
利奥并不这么认为。他请教多位著名经济学家进行讨论,证明这个创意可行且极富开拓性。但只要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生效,金融期货市场建立时机就不成熟。
机遇不期而至。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不再保证给外国持有的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崩溃。利奥马上联系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这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认为利奥的想法十分“精彩”并“富有想象力”。利奥则趁机要求米尔顿为此写一份“可行性报告”来阐述货币期货市场。双方以5000美元成交。利奥称之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有史以来“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米尔顿欣然命笔,三周后交稿《货币期货市场的需求》。就是这篇经济学泰斗区区11页的权威报告,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利奥通关过隘畅行无阻的“绿卡”。当初听说芝加哥要建立国际货币市场,全世界漠然甚至嘲笑;可一旦听说米尔顿也有此想法,世界马上屏住了呼吸。总统、财务部长、央行行长这些之前根本无法接近的“巨人”,都因米尔顿而敞开了大门。申办国际货币市场拜访的首位高官即刚获提名的美国财长舒尔茨,他哪里知道利奥首次造访华盛顿进入他华丽的办公室时竟双腿发抖。由于事先已阅米尔顿的可行性报告,于是几乎没什么交谈他就笑着挥挥手:“听着,梅拉梅德先生,要是米尔顿·弗里德曼都认为没问题,我当然也就没什么问题啦。”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国际货币市场不到一个月便快速成立,次年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为股票期权交易奠定了基础。再接下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毫不犹豫批准了CME的第二份申请——因为他也拜读过米尔顿的可行性报告。之后这份国债期货上市的申请在美国国会当天通过审核。
万水千山中国缘
1980年,利奥曾陪同中国银行的官员们参观交易所,这次经历给中国同行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数年后尼克松和基辛格向中国敞开大门不久,利奥收到一份完全官方的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邀请函。
于是1984年9月,利奥带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代表团前往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次访问证明了利奥内心深处长期的怀疑:美国政府对中国只了解些皮毛。
出发之前,美国一位官员被派来向利奥介绍在中国应该如何待人接物。“千万别用‘利润’这个词。”这位官员警告:“共产主义者不喜欢‘利润’。”他还告诫“有人向你敬酒一定要全喝光,否则对敬酒人就是一种侮辱。”带着这些“金玉良言”,利奥一行开始了首次访华之旅。
不料来中国后,官方联络人首先就问他们普通交易员一年有多少“利润”可赚,令利奥对美国官员的情报大皱眉头。接着在国宴上,中国银行行长向代表团敬酒。看到利奥把一整杯中国茅台灌下肚时,他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行长只略微沾了一下嘴唇便称赞利奥说:“你酒量一定不小!”那天国宴后可怜的利奥不得不由夫人架回酒店。
在利奥一行动身返回美国时,得到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李先念主席已经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只要去美国,就会造访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顿时开始了疯狂的准备活动。
日,李先念主席和他的代表团光临CME大楼,利奥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公关机会——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是第一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访问的美国金融机构。利奥与CME理事长布赖恩·莫尼森陪同李先念主席,在交易所参观回廊为他作全面介绍。突然间下面的交易池里“礼花”绽放,交易员们手中数千张交易卡瞬间抛向空中,上演了一场华尔街式CME版的欢迎庆典。
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也专门参观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并应邀为交易所敲钟模拟开市。中国领导人对CME的考察访问,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迈出了创建现代期货市场的第一步。
梅拉梅德对年轻的中国期货市场情有独钟,中国之行成了他几乎每年一度的公务。他是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名誉教授,并于2007年应邀出任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战略研究院名誉院长,他连续四年热情出席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先后发表《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地位与作用》、《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灰天鹅》、《写错字不要怪铅笔》、《历史性的时刻》、《不确定性原理3》等主题演讲。继《逃向期货》之后,他的新著《向传统呐喊》中文版今年出版后迅速售罄。
{:soso_e163:}楼主威武!
楼主萌萌哒
先谢过,再送花{: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期货高手:从2万到220亿的传奇故事——温州首富黄伟
  浙江新湖集团的幕后老板——黄伟,一位传奇人物,是浙江富豪圈子里的一条深水大鳄,实力不凡。
  日, 温州师范毕业,曾担任浙江新湖集团的董事长。
  【从2万到220亿的温州首富黄伟:期货传奇】:黄伟,资本大鳄,尊号“黄大哥”。91年拿2万从股市中赚了第一桶金,后转战期货,“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赚了2亿,令当时常务副总理朱镕基大为震惊。后在商品期货中又赚了10亿。94年开始投入房地产行业,目前控股3家上市公司,身价达220亿。为人低调,目前仍玩期货,2012年从螺纹、铜上赚了5亿左右。
  早年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发家,崛起于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著名的“3.27”国债事件,经此一战役,个人淘得2亿元,成为事件最大赢家,打印出的交易记录单,连当时的主管经济工作的常务副总理朱熔基也大为惊讶,直呼这绝非个人投资记录......
  传说新湖系实际控制人——黄伟很有钱,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他没上过任何排行榜,没接受过任何采访。他的厉害之处不仅是会赚钱,还体现在他没有在新湖集团及相关公司中担任任何职务,却是它的幕后掌控人新湖系实际控制人——黄伟被描述为一个神秘的温州人,所有提到他的人都说这个人“很低调、很厉害”。
  在2010胡润百富榜里,温州有48位温商人士入选,其中周成建家族以230亿元财富排名温商第一。这是他继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两度登顶后,又一次成为“温州首富”。此次共有48名温商出现在榜单中,其中财富超过百亿的有3人,黄伟、李萍夫妇和南存辉家族分别以220亿元、110亿元财富排名温商第二、第三位。以上是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说法与排名,但是在温州本地,一般都认为温州首富还是浙江新湖集团的黄伟。
  他拥有三家上市公司...........................
  新湖创业(600840.SH)
  中宝股份(600208.SH)
  哈高科(600095.SH)
  这三家上市公司为他掌握.............
  他却不为人熟悉.......................
  黄伟1959年出生,早年在温州师范学院大专毕业。一位比他低一级的同学对黄伟的印象是:“内敛,在学校的时候就喜欢围棋,读书不是特别花精力,闲闲定定的。”黄伟在浙江省委党校读本科,毕业后到温州市委党校教书,教书时间很短就下海。
  据一位知悉当时情况的人透露,黄伟当时下海,是因为家里负了一大笔债。迫于经济压力,他放弃了优越、发展前景不错的工作,到杭州开了一家眼镜店,同时开始关注资本市场。
  1989年左右,黄伟用卖眼镜赚的钱,以及从其他地方拼拼凑凑,共几万元全部投入股市、期货,后重点做期货,期货生意做得很大。当时很多期货公司跟着他玩,他能指挥几十亿元的资金。对黄伟玩股票、期货的上述故事,有浓厚的“传说”色彩。这位朋友认为,黄伟做期货的经历,使他跟金融界有了深入的交往,这对他后来做房地产有很大帮助。
  温州市委党校的一位教员,跟黄伟曾经同事一年。他认为黄伟是聪明绝顶的奇才,他说:“从眼镜店、股票、期货到房地产,这些年中国经济每一个大的机会他都抓住了,每一步都踩得很准,对大势把握得那么好,这不是奇才是什么?”
  黄伟做期货期间,经常回温州市委党校看望同事。上述黄伟的旧同事介绍,他玩期货的时候已经玩得很大,输赢都在千万元以上。“他回来就请几个同事吃面条,每次都是他请。有时候赢了,心情很好,也有输几千万元的时候,很不爽。”
  他做房地产的方式也与人相异。一位杭州开发商如是评价:“他做房地产有点像他以前做股票、期货,有点投机的味道,看好土地升值于是买了很多地。”据他了解,黄伟的公司土地储备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可能是土地储备最多的房地产商。
  黄伟的几位朋友都非常维护他。那位老同事表示:“黄伟在媒体关系上很小心谨慎,离记者远远的,有报道对他和企业是不利的。”
  “黄伟是温州企业家中的另类,他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一些才能,例如用人。”一位熟悉他的学者表示,“他不在企业担任任何职务,却还是掌控一切,这很厉害。”他介绍,黄伟的下属说到他时从来没有坏话,而是都很佩服他的能力。在用人上,他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所用的人都做事牢靠,有一定能力,不是那种有了成绩就夸夸其谈,忘乎所以的,而是口风很紧,不会添麻烦。
  “低调,但又不是完全低调”,这位学者认为,这是黄伟有趣之处。他不要出名,但也不是大隐隐于市,还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低调、但很有实力的人。就像诸葛亮隐居,虽然隐居了,但又让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他还记得10年前的一个小故事。当时黄伟来温州,请一些业界的人吃饭,他是带了保镖的,这在当时非常稀奇。他不显摆,但又让人注意到这一点;请吃饭,并周到地派车去接,一方面是庄重和礼貌的,但见到时态度上又淡淡的。“这个人为人处世有他深沉之处,不是气焰压人,但又不让人小觑。”他说,那么复杂的企业,那么多摊子,他哪都不任职,但不会让下属不把他放在眼里,能做到这一点,跟他为人处世的功夫有关系。
  黄伟个人到底有多少资产?即使是新湖集团的高层也没几个人清楚,而外人想搞清楚恐怕是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了。不过,从其控股的一些公司的资产情况来分析,大概可以猜出个几分来。
  据了解,新湖集团目前的总资产大约在300亿元左右,其控股的公司有包括浙江新湖房地产在内的20多家房地产公司,以及宁波昌达贸易有限公司、浙江石化工贸公司、浙江天地期货经纪公司等近100家实业公司。上述这些公司互有控股,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想借此了解黄伟的具体资产情况愈发困难。不过,这似乎也符合他一贯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风格。
据悉,新湖旗下的20多家房地产公司在建、已完成和待建的房产面积已累计有500万平方米,新洲集团也是他的,还有杭州商业银行,温州商业银行都有股份,而其他公司运作的资金则有四五十个亿。黄伟到底有多少身家,从中也许可以窥见一斑。
 期货高手:170万到7000万 文武双全的“包不同”—奚川
  “非也非也。”金庸先生著作《天龙八部》中的角色“包不同”每次出场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非也非也”这4个字也与这个角色绑在了一起。“包不同”在金庸先生的笔下是一位能言善辩的角色,生性喜欢抬杠,别人无论说什么都是劈头一句“非也非也”驳回了再说,而且驳人驳的巧妙,总能拉扯出些似是非是的道理出来。本期【高手故事】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自称“包不同”,经常在期货交流圈子里面发表自己的理念以及拍砖,“如果我是正确的,那么就驳倒它。”——来自上海的期货交易高手奚川。当然,奚川嘴上功夫厉害的同时,交易也做的非常出色,曾将170万本金,8年内盈利至7000万元。
  与很多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的经历不同,奚川1998年在一家有色金属公司工作的时候打理金属铜的投资,方式就是套利交易,而在做套利之前,他连期货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初入期货市场就与套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奚川的思路很简单,当时上期所期货铜价约在每吨17000元,每三个月的合约间价差约是 900元,奚川在买入低价合约的同时抛空高价合约。作为法人客户,只要在近月的低价合约到期时参与交割、低价从期货市场上买入铜,囤积三个月之后,再次参与高价合约的卖出交割,几乎可以稳赚900元/吨的利润,年化收益率竟有20%。几年后奚川对这段经历的总结是盈利的关键就是要坚信自己的判断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分析,而不是去迷信什么市场权威。
  初战告捷的奚川开始了自己的期货之路,但起初也并不是那么顺风顺水,2001年,他曾经从170万元亏到120万元,2002年上半年资金最多到300多万,但2002年下半年却一落千丈,到了当年底亏到70万,还欠了买房子借的债。对此奚川总结道:能做到的就是永远小心谨慎,人一般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做顺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但总有看错的时候。于是,在2004年,奚川看准了一波铜的大行情,从铜价1700美元抓到了2700美元,甚至当中的调整都踩的很准,这波行情给奚川带来了300%的收益,整体资金也到了400万元。接下来几年的交易中,不亏本就成为了奚川期货交易中的生存法宝,他从不考虑仓位设置多少,而是去想自己能承担多少的风险。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任何一年都不能亏掉年初本金的20%。20%的底线不能轻易突破,他就照着10%去做,如果10%都亏不过,20%肯定亏不到。万一亏到10%怎么办,他就照5%做。假设100万元,如果按照10%亏的时候,只做10万元单子;如果亏到90万元,只能做5万元的单子。如果赚到了钱,100万元赚到120万元,那么可以做20万元的单子。
既然给自己的网名取名为“包不同”,奚川也如果金庸笔下的“包不同”一样,“非也非也”是他的口头禅,奚川经常在一些期货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发现与自己观点相驳的意见时,他便针锋相对,与网友唇枪舌战,不断的掀起论坛的话题热点,同时,他也持续4年半将他的操盘记录公开在炒客论坛上,其中在外盘的操作几乎是直播的,他说:“人家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说不做是傻把式,有网友拿着1000万实盘要跟我比划比划。我说我有500多万,我就跟你比划比划吧。”就这样奚川较上劲了,从日开始把操盘记录挂到炒客论坛上,这一放就是四年半时间,他的资金规模也从几百万元滚到几千万元。
  ......未完待续
  期货高手:170万到7000万 文武双全的“包不同”—奚川
  “包不同”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基本面分析法——包式分析法,在接受期货中国专访的时候,奚川分享了自己包氏基本分析法的要点:1、了解权威机构的观点;2、不要相信太远的预期;3、预期的转变也有趋势,而且很少有振荡;4、理清因果关系。他认为,投资和研究经济是两码事,投资对经济需要有研究,但是不需要研究得那么深入。技术分析在奚川眼里并不可信,他认为技术分析是“一看就会,一用就懵,用来解释过去有用,但是难预测未来”。虽然奚川不相信技术分析,但是还看技术分析,这是因为市场上有很多人相信它。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看的不是技术分析,他是在研究其他对手在怎么看。
  170万8年做到7000万,这样的成绩也使得很多人对期货市场充满了向往,觉得期货市场是实现财富神话的最佳场所,但是奚川并不这么认为,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汗水获得的,这只能说是合理的利润,而指望到期货市场赚取快钱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奚川并不对自己曾经的辉煌成绩所自满,就如同他在接受期货中国网专访时所说的:钱是赚不完的,但是输的完。
  -THE END-
楼主肯定是个美女{:soso_e113:}
 期货高手:华尔街“专家中的专家”约翰·内夫的终极密码
  31年,22次战胜市场,年均回报率13.7%。约翰·内夫(John Neff)之所以被华尔街称为“专家中的专家”是有道理的。
  他的故事是这样:1963年,约翰·内夫在一家银行当了8年半的证券分析师后,加盟了威灵顿基金管理公司。一年后,他成为先锋温莎基金(Vanguard Windsor Fund,下称温莎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实际上,选择在1964年这个年份进入资产管理行当算是个糟糕的时点,因为接下来的17年,道指仅从1964年底的874点上涨了一个点,1981年年底道指也才只有875点。但是,在这个大部分股票投资者都亏钱的时期,约翰·内夫却和他的基金一起取得空前的成功,以至于温莎基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得不对新投资者封闭。而在他1995年退休的时候,温莎基金的规模超过110亿美元。
  传奇业绩
  很多人说,约翰·内夫的“成名”是源于他在极端熊市里面的优异表现。这话当然不假,但是他在熊市过后的市场,业绩也很出色,比如1973年~1974年的大熊市,美国股市市值基本上掉了一半,然而熊市过后的两年(1975年和1976年),约翰·内夫的温莎基金仍然取得了54.5%和46.4%的回报率,同样是非常惊人的数据。
  可以说,约翰·内夫的投资成功绝非侥幸。再讲个例子,198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请到约翰·内夫为该校管理捐赠基金,因为该基金当时的状况已经变成全美所有高校基金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当约翰·内夫接手后,用他一贯的方式重新组建了该基金的投资组合,接下来的10年,他成功地把宾夕法尼亚大学捐赠基金带入到美国顶尖捐赠基金前5%的行列。此举甚至让宾夕法尼亚大学感动得把沃顿商学院的一个金融教席都用以约翰·内夫命名。
  从投资的很多层面上来看,约翰·内夫都堪称大师。有人说他是市盈率的鼻祖,有人说他是价值发现者,还有人说他是逆向投资者。但是,内夫更愿意形容自己是一位“在低市盈率的价格下,从好行业中买入好公司”的人。
  如果你读过他那本2001年《约翰·内夫的成功投资》,就会发现他有两个最喜欢的投资策略:一是在公司爆出坏消息时,股价遭受重创后买入;二是,如果行业热门,他会用“间接的方式”介入该行业,比如石油公司热门(但是价格太贵),约翰·内夫会买入钻井管道厂商的股票(相对便宜)。
但是,他选择的股票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市盈率一定要低,而且必须保持有高股息率。通常,约翰·内夫会要求他投资组合的市盈率比整个市场的市盈率至少要低1/3,同时会要求他组合中的股票平均股息率超过2%。除此之外,约翰·内夫也会观察股票其他方面的特征,比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程度,现金流的状况、管理层如何以及公司产品的前景。不过,这些并不是他最为看重的因素,而市盈率和股息率才是他的关注的重点。
  ......未完待续
  期货高手:华尔街“专家中的专家”约翰·内夫的终极密码
  他的“终极公式”
  约翰·内夫认为,投资者想要战胜市场,股息率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指标。他甚至独创过一个“终极公式”来总结他的投资方法,这个公式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用盈利和股息的增长率之和去除以市盈率来得到一个数值,然后用这个数值来控制投资组合。举例来说,就是你预期投资组合明年盈利增长10%,并且能够产生3%的股息收益,而整个投资组合的市盈率为10倍,那么你的投资组合的“终极公式”数值就是1.3;与此同时,如果整体市场的盈利增长为12%,股息率为1.5%,市盈率为17倍,那么市场的“终极公式”数值就是0.79,远远低于你的投资组合。
  你会发现,尽管市场的盈利增长比你快,但是你的投资组合却能期望得到更高的回报,这是因为你投资的每一块钱,未来整体收益会高出市场。约翰·内夫把这个概念运用到了实际的操作当中,他会要求一只新股票的“终极公式”数值必须和现存的投资组合一样好才有可能入选。
  一般的媒体报道都说,约翰·内夫的温莎基金投资非常分散,一笔股票投资仅仅占到总资产的1%(也有报道称如果股票极其具有吸引力,他会把仓位提高到5%)。其实,这种理解有误,约翰·内夫同样会在他看好的市场下重注。比如,他看好产险和意外险行业,也许每家公司约翰·内夫只投入1%的资金,但是他会买入该行业内的20家不同公司,而这种结果实际上是他在看好的行业上也会投入20%以上的资金。
  只不过,或许他买入的20家公司当时都不受华尔街待见。这条特征倒是很符合约翰·内夫的性格,而且也是他会被当做逆向投资者的原因。约翰·内夫懂得价格才是重点,他说回报是由最初你支付的价格决定的。所以,当市场抛弃、害怕、厌恶一家公司的时候,投资者就该入场,当然有个前提——这是家好公司。
  约翰·内夫和价值投资者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非常重视ROE(股权回报率)这个指标,他和巴菲特都认为ROE是衡量一家公司管理绩效的最佳指标。而且,约翰·内夫的平均持股时间在3年左右,这种长期持股也会被贴上价值投资的标签。但是,与许多价值投资者对宏观经济不屑一顾的态度不同,约翰·内夫始终强调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以及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测,这恐怕是上面那个“终极公式”所导致的结果,也可以视为他自身投资逻辑的体现。
  ......未完待续
交易之家官方交流①群
交易之家官方交流②群
工作时间:9:00-18: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货客户经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