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可以让学员随到随学的工具吗?我不需要统一的开课和打卡,学生可以随时学习。

当前位置: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传统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被动地接受教 师灌输知识) ,因此不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的主体作用也 不能够得到根本体现。 教师是权威, 书本是权威, 学生不能怀疑教师与书本知识, 也就不可能、也不敢质疑。这样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始的第一步就被挡住了,当 然也就不可能进一步去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首先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自由 选择学习内容和途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解放,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 作用, 有利于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也就有可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 探究、 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面讲过多媒体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个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的、 真实的、 仿真的形象情境,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形、有情、有声、有色,可以 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或进入课文角色之中,再加上形象情境跟抽象文字相结合, 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而 且形象化情境更能充分启迪学生的揭疑、质疑、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 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经常性地运用信息情境,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思 维习惯以及创新思维意识。 3、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拓展知识领域 网络环境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内容, 因此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资源; 同 时也不是局限于课堂虚拟网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城域网或广域网学习(例如教育 信息网) 。网上资源更多,因此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以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这种 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 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更有利于创新学习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除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通常用演示教学外, 多 数是用交互式或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己去发现信息,获取 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跟同学、老师 进行协作交流,大大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 多动脑思考,尤其是“协作互动学习”,因此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质疑、问难、想 象、发散及聚合等创新思维能力。 5、多媒体网络环境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 进创新 从许多信息技术课上看到,学生用计算机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讲的一句话。有了兴趣,积极性提高了,思维也更活跃 了。从平时经验看,学生学习兴趣越浓、积极性越高的课,教学效果也越好。所 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调动起 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更有利促进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 6、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思维 前面谈到信息情境与全脑功能问题。 多媒体网络的图文并茂教学, 有利于促进 学生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中, 学习内容、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自由选 择。 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智慧和潜在能量, 更有利触发学生的灵感思维,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7、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因材施教、分层递进,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思 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环境通常除了基础知识教学以外, 多数还有拓展性资源或拓展性练 习,教与学不需要象传统教学方法那样统一进行,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完大 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多学一些知识或多做一些练习,因而 可以有效贯彻了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原则,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在 不同层次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谈到的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思 维能力的关系。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 求,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 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与计算 机的交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通常我们把 用于执行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简称为课件。一、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我们知道,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多媒体 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 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 学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传播的知识容易 被学生所接受, 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能被教师及时获得。 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CAI 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 着重要的作用。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 动特征的能力。对一些在普通 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 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 质及内在联系。 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 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2.交互性强: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 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利用及时反馈信息,调整 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给 学生以自主权, 学生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3.共享性好:随着高速信息网的不断延伸,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 联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相互传递,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共享。 以网络、 光盘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 点的限制,单位、家 庭及社会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学校&,学习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加以选择。4.有利于知识的同化: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强化信息传播的强度,各 种媒体间相互补充,使知识信 息的表达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组成的,二者缺一 不可。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硬件 1.个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系 统,通常一个系统供一名学生 单独使用。 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 经数据通讯网络连接而成的系 统。 3.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网是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 将影视、图形、图像、声音、 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动态地引入到教学 过程中的一种专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硬件平台。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软件 1.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来说,操作系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操 作系统象是计算机系统的指挥 中心,它调度程序作业的运行,管理大量的程序 文件和数据文件,控制所有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课 件在内的多媒体 制作系统、各种应用程序,都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运行的。 2.课件集成工具:多媒体制作工具是专门为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多媒体应 用软件而设计的开发系统,它 取消了课件编制中的编程过程,对于不懂编程技 术的学科教师,非常适合用这种方法制作课件。多媒体制作工具有多种,通常按 不同的呈现方式,选用不同的集成工具软件。 (1)顺序模式:它是一种线性的呈现模式, 课件是按照素材的呈现顺序进行排 列的。它可以从一个屏幕转到另一个屏幕。这种方式由于交互性较差,因此常用 于课堂演示。 (2)层次模式:它是将教学目标按&树&的形式进行组织, 利用菜单进行选择。 由于它的层次分明,常用于逐级展开式的教学中。 (3)图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素材的呈现, 是以对象或事件的顺序来组织的, 并以流程图为主干,将各 种图表、声音、控制按钮等一个个排在流程图中,形 成完整的系统。 3.课件:课件是包含着教学信息和教学控制策略的计算机程序。在教学中人 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 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 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实用程序:在课件开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如文本编 辑程序、作图软件、声音制作程序、屏幕抓图、抓音轨等组织、编辑、管理各种 多媒体素材软件。三、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 1.资料、工具型:资料、工具型包括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以及各类图 形库、动画库、声音库等。它 可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查阅使用,也可根据教 学需要事先选定有关片断,配合教师讲解,在课堂上进行辅助 教学。 2.课堂演示型: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 或表现不清楚的内容。将教学 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 转换,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教 学中,并按照教 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 3.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其目的是根据每个学生 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向学 生传授新知识技能。 4.操练复习型:该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不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 只是用来巩固已学会的知识。 它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知识 和能力,加深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完成任务 的速度和准确性。 5.模拟实验型: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外部设备丰富和可交互 的特点,逼真模拟真实实验中 无法实现或表达不清楚的教学内容。 6.教学游戏型: 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 通过熟练使用游戏规则达到 某一特定的目标。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合 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融于各种愉快的情境中 。 浅谈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中跟人打交道的部分,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人 和计算机的关系密切。在多媒体课件中,用户界面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综合了 多个学科的内容。据统计,在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当中,视觉约 占 65%。 因此,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 充分考虑人的视觉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灵活的人机界面对于调动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精心设计操作界面。 一、操作简便 多媒体课件是面向用户的,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用户的特点、 能力、 知识水平, 应把立足点着重放在那些非计算机操作者, 不应对用户有额外的知识、 技能要求。 因此必须做到: 1.安装使用力求方便。课件的安装、启动过程应力求简单,一般通过鼠标和 键盘的几个简单操作动作即可完成。开始运行时,应对课件的结构、内容、主要 操作方法、功能键等进行简短的介绍。在整个课件运行过程中,对命令键、功能 键的命名应始终如一,所有功能键只能赋予一项功能,并尽可能在屏幕上显示功 能键和提示信息。 2.菜单力求简明合理。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 干层次,利用菜单技术来实现多层结构,各级菜单应逐层深入,直至覆盖全部教 学内容。菜单的分级最好不要超过三级,每级菜单都应设置返回按钮,以便学习 者不想往下学习时,可随时返回上级菜单。菜单的表达方式有文字式、图形式、 表格式、图文混合式等多种形式。文字菜单比较简单,可设计成下拉的方式,逐 级选择子菜单;图形菜单新颖直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形象的图标,用鼠标 一点就可选中,使用非常方便。实际制作中,用得最多的是图文混合式菜单,它 具有文字菜单和图形菜单的优点。在设计时要注意菜单的标题应简单明了,文字 表达要言简意明,能表达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 3.提供在线帮助信息。为了用户使用,课件中应设置必要的帮助信息,如系 统帮助、功能帮助、警告帮助等操作信息。这些帮助可以是综述性的信息,也可 以是与所在位置的上下文相关的针对性信息。帮助信息可以起文档手册的作用, 但内容应精炼, 应以简略文字、 图形说明等形式指导学习者完成某种功能的操作。 二、内容简洁 课件的操作界面避免繁琐,内容应力求准确、简洁明了。 1.准确、简洁。准确就是要求表达的意思明确,不要使用意义含混、模棱两 可的词汇或句子;简洁就是尽可能用较少的文字或简单的图表来表达所需的信 息。 2.突出重要信息。可以在显示中使用黑体字、加下划线、增大字的宽度、闪 烁、反白和彩色来强调某些重要的、期望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信息。在描述局部细 微变化时,应采用加圈放大或特写的方式等。 三、布局合理 屏幕显示和布局应清楚合理。其基本要求是要在屏幕平面上设计好高、宽、 深度的空间关系,使布局结构新颖、主体突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使教学内容生 动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 1.恰当布置,主体突出。显示内容应恰当,不应过多,切换不易过快,屏幕 不应过分拥挤,四周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一般正文每屏不应超过 15 行,每行不 超过 30 个汉字,如显示不下可采用滚动技术。字体应选用笔画丰满的字体,大 小标题可用不同字体、 字号, 以区分层次和段落。 文字的色彩也应有一定的对比, 从而突出主题。 2.重点集中,视点明确。由于屏幕尺寸较小,要求重点集中,视点明确。在 同一画面上,不应出现两个以上的兴趣中心,以免分散注意力。 3.合理预留空行、空格。必要的空行及空格会使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阅读、 查找方便;相反,过分密密麻麻的显示会损害学习者的视觉,也不利于学习者把 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信息上。 4.美观大方,层次清晰。界面设计要美观大方,不落俗套,但也不易过分“花 哨”。界面的“花哨”虽然能从心理上加深刺激学习者的感知,但却显得主次不分, 并容易使学习者分散注意力,甚至有的媒体成为毫无意义的累赘,而起不到应有 的效果。 如果必须把多种媒体引入, 最好能让操作者控制依次展示, 给人以清晰、 有序的感觉。 四、前后一致 前后一致是人机界面领域的普遍原则,它是将相同类型的信息使用一致的相 似方式显示,包括显示风格、布局、位置、所使用的颜色等的一致性,以及相似 的人机操作方式。一致性的交互界面,可帮助学习者把他们当前的知识、经验推 广到新课件中去,从而减轻学习者重新学习、记忆的负担。 五、色彩搭配协调 界面的色彩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色调要鲜明,要为塑造的形象、创造的 意境和表现的主题服务。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根 据教学的意境,有的需要明快,有的需要低沉。色彩美是界面艺术美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在美的陶冶中增加情趣,得到 更好的感知和理解。但色彩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会对人产生视觉疲劳等方面的心 理影响, 过分渲染则分散人的注意力。 因此, 色彩的使用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正确配置显示的前景、背景色彩。前景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区别, 形成明暗的对比。一般以单色或特定的简单图形做背景,但对比不能过于强烈, 否则刺激太大, 使人产生疲劳。 文字一般在深色或中度色调背景上用白字或黄字; 在浅色的背景上用深色字。再例如动画设计,一般选择深色作为底色,动静部分 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以区分不同的功能。 2.每次显示使用颜色不宜过多。使用过多颜色的屏幕反而不利于区分颜色及 使用颜色的含义。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显示使用的颜色宁少勿多。 3.同屏颜色组合对比度适当。在同一屏幕上使用多种颜色时,选择使用适当 对比度的颜色组合。对比度大的颜色可以一起使用而不易引起混淆,而如果使用 过于相近的颜色,则会影响辨别,因为当亮度发生变化时,原先相近的颜色在视 觉效果上可能混淆起来。例如,在高亮度下易于分辨的黄色和橙色,当亮度变暗 时,学习者看到的这两种颜色都与褐色相像。 4.辅助信息颜色使用强调柔和、平淡。使用低饱和度、低亮度颜色来显示不需强 调的辅助信息,如使用柔和、平淡的颜色。 六、界面组接流畅 界面间组接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这一界面自然地过渡到下 一界面,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到: 1.界面切换自然。界面切换要保持在方向、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协调,如果 把反差较大的画面组接在一起, 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同时界面间切换应非常迅速, 不应出现较长久的等待。因技术原因,如读盘速度跟不上等情况出现等待时,应 给出“正在读入数据,请稍等…”之类的提示信息。 2.恰当处理图形和动画画面的组接。 静止图形和一些动画画面不能直接切换, 否则会产生跳动,在设计中可以采用淡入、淡出等过渡技巧组接。 3.界面间的组接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表达教学内容时,首先应当介 绍整体,然后再仔细分析某一局部;在解释一个问题时,一般是首先提出问题, 然后再分析、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界面的设计不仅要向用户提供一个交互性强的操作环境,而且还 要从用户的感观享受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所以在界面设计时,应该把握整体, 统筹安排,制作出和谐统一的课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 逐步走进学校,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灵活的观察视角、形象的表现方式,应和 着现代教学的理念,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提高学生创造能 力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是在这一形势的要求下,掌握多媒体电 脑教学课件的制作成了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 前期准备 1、资料的获取与积累 俗语有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要做好一件事通常都适用类似的道理,做 课件也不例外,制作中肯定要用到一些图片、声音和动画,如果全都即时加工则 工作量是很大的, 有时也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客观上总是要求制作时间越短越好, 如果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详实丰富的素材库, 那么, 制作起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当然,资料的获取与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有 序的过程,不可能一躇而蹴,形式上可以是电脑文件的保存,也可以是有关网址 的超链接的收藏。 2、软件的选择与安装 所谓多媒体电脑课件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教学作用的多媒体作品, 目前,可以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数不胜数,并且也是良莠不齐,常见的有 Athoware、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选择 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是否适合相应学科。如对于数学学 科而言,Powerpoint 这样的软件就少合适。其次操控的难易程度也是必须考虑的 因素,如果为了制作课件而特意去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精神可嘉却谈何容易。第 三,与其它软件的兼容性如何?因为要想制作一个象模象样的课件往往要使用到 多个软件,两个以上的软件同时运行,如果它们之间的兼容性不好,说不定什么 时候就死机了,很多工作只能重头再来,这对制作的热情将会有消极的影响。最 后,应该是发布的简易性,文件大小要合适,要适合网络的传播,对系统的要求 也不应太高。比如有很多人一开始对 Athoware 很感兴趣,但不久就发现用它制 作的课件需要一些个头不太小的特别文件支持,稍有不慎就无法运行,所以一般 很快就放弃了。 3、方案的推敲与设计 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手段的先进并 不等同于教学思想的先进,如果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的是传统 落后教学模式的翻版,那么,所谓的多媒体课件所起的最多也只能是小黑板或投 影仪的作用。所以,方案的推敲与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更深层次,应该怎 样避免多媒体课件变成以视听代想象,最终反而束缚学生想象创造力的绊脚石? 应该怎样避免多媒体课件变成老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最终偏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进而获取知识的方向?所有这些,只有在苦苦地思索反复的推敲之后才可能设计 出来。 二、制作途径 1、 平地起高楼式 顾名思义, 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 包括构思设计、 素材的挑选, 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这种方式优点是,可以在没有既定模式的情况下,不受任 何束缚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可能产生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但缺点也十分明显, 首先对制作者的要求较高,其次是制作周期较长,如果不是出于诸如尝试、研究 等方面的考虑,采用这种方式制作课件是不够明智的。 2、 东拼西凑式 根据课题的具体需要,在素材库中检索出相关图片、声音、动画和积件,使 用技术手段进行串接与合成,即是所谓的东拼西凑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展 到今天,相关、相同课题的课件往往有很多,在这些林林总总之中,常常总能找 到合意的元素适用于将要制作的课件,可能是一个动画,可能是一种框架,也可 能是一段体现交互性的代码,想要仿制不一定有这样的水平,放弃又觉可惜,对 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分解软件对这些作品进行拆分,达到取出所需元 素的目的。比如有一个名为 Liatro SWF Decoder 的软件就能很好地拆分 FLASH 生成的 SWF 格式的文件。 3、 提炼加工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以一个现成的优秀课件为蓝本进行加工处理,它不同于一般 的改头换面,而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再提高的过程。事实上,经常研究 他人作品可以开阔眼界,领会多媒体课件溶入课常教学的精要所在,从而提高自 身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解的档次,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对他人作品的再加工就是 一个能迅速提高自己制作水平的好途径,是不应被视为取巧甚至是不道德的。或 者是修改一下问题的切入点改变某一知识点的展示方式,或者是去掉一些华丽但 多余的装饰完善一下知识结构的严密性,这都是一种再提高。当然,如果只是变 化一下字体,改换一下颜色后就把别人的名字改成自己的,那是另当别论了。 以上这三种方式,概括了我们常见的制作方法,较合理的做法是以第二种方 式作为起步,以第三种方式作为提高,以第一种方式作为对自己相关知识水平的 测试,这样做了的话,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另外,在制作中我们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首先,图片与动画的使用 要恰当,过多的不恰当的图片与动画往往给人以花里胡哨的感觉,可能是美化了 画面,但却颠倒了主次,降低教学的效果。第二,颜色的搭配要悦目,这是一个 关系到视觉感受的问题,其中的基本事实是:并非颜色用得越多就越漂亮。少量 的颜色合理的搭配可以产生出多种风格的漂亮画面,这用配色软件可以轻易做 到。第三,文字的大小与字体要合适,试想,如果在使用课件时学生根本看不清 晰,那么课件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而字体的选择也是影响学生视觉感受的一 个重要因素。最后,制作课件最好尽量谋定而动、一气呵成,一方面可节约时间, 另一方面对保持其知识的一致连贯性也有好处。 三、评价发布 1、 作品的评价 评价作品是一个有意义的反思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是否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不容否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乏用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的教学内容,如果也硬要来一个多媒体什么 的,这岂不是多此一举,这种形而上的生搬硬套最要不得。第二、是否体现出交 互性?交互性的要旨是参与、操作与控制,如果课件只能象投影仪或电影一样地 播放没有了交互性,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引导学生研究探索进行主动 学习的目的又如何达到?第三,是否适合网络的传播。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提 及,这里不再赘述。 2、 作品的发布 由于知识、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别人眼 里或许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应该拿出来让别人品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 在网上发布自制课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到让作品具有开 放性,最好不要设置密码和其它保护,除非你的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是首 创的。其次,发布作品时最好附带相关说明文件,一是显得规范,二来可以对课 件的一些特殊用意加以说明,缩短他人的理解时间,增加他人的认同几率,是一 件值得去做的小事。 教学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还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只有教学理念不断 进步,教学技能不断进步,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现代化的进程才可能向前发 展。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 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信息社会,军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要适应未来战争对军 事人才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开始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 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计算机技术的快 速发展,使之可以逐步表示图象、动画、声音、视频,使得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可 以模拟仿真,可以出现虚拟的世界,几乎所有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可以实际表 示,故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示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与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 生了更深刻的改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多媒体信息对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 的虽然也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员需要领会,在脑中努力拼凑,去重 现客观存在,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直接把现实世 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结构,如用语言描述,得到正 确的概念对教学而言是非常困难的。 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 可以使用模拟仿真, 使内容、结构变得非常直观、容易了解。 1、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着三种不同的形态。多媒 体信息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识形态上的种种差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 将以往形式单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起学员的学习 积极性,引起学员学习的兴趣,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 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仅通过单一渠道所吸收的信 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 而且容易记忆。可见,从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 时使用多种感官是何等的重要。而多媒体系统完全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 学习方式。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如多媒体技术中 的文字、图象、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 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则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眼、 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 2、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思维的多维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以及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 信息的,即: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和培训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当 人类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这种二维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 多媒体技术为人类的多维思维提供了一种能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表达和处理的 最佳技术和方法。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使学员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 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 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 自然思维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3、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 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主要引入的是多媒体的概念和方法,目的是 将多维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超媒体结构实施有效的组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 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在教学 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去引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 求。这种媒体和电脑的完美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感官与想象力相互结合,以全方 位的立体空间产生出前所有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灵感。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 程,是其它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4、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双向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官为中心的,教官面对面地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传 统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传送的信息也是单向的,例如:电视录象,它们虽然都能 实现同时表现文字影象、声音、画面等多种功能,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 馈与交流。 教官难以准确,全面地掌握学员练习的全部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辅导;再者,难 以做到在上机的学员之间,教官与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是上机操作成了学员 自己的活动,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如果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教学 过程,不仅能实现学员与计算机之间交流,还能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官与教 官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官在总控台上能及时了解每个学员上机操作的具体情况, 了解学员的思维活动,调解教学过程,同时利用双响交流功能进行学员之间的对 话、经验介绍及教官对学员的辅导,也可让学习方法得当、学的较好的学员向大 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 教,使得所有学员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必须与教学理论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教育远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复制,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一个各具侧重、相互联 系丰富多彩的整体。我们认识它的初级阶段,用感官直接反映,把丰富多彩的客 观世界直接影射成感性认识,但这还很不够,为了使认识深化,需要去粗取精, 、 由表及里,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然后才能灵活 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因之带来的教育思想、模式和 思想方法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高新技术,如果不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 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发挥起优势,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所有场合都是最 优的,每种媒体都有其各自擅长的特定范围,而知识能用多种媒体表示,知识用 不同种媒体表示,可有详简之分,不同的抽象层次、不同的媒体相互配合对认识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三、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但不会取代传统的教 学模式。我们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教学的 全部,从而否定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电视手段,这是不科学的。教育的进步取决 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是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不具备表达方式的所有 优点,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而言在目前还无法达 到。目前,制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大数据量多 媒体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特别是视频的数据量往往是大的 惊人、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存储及有效管理还需认真探讨。二是多媒体信息的快速 查询与存取。教学不等人,信息必须快找、快用、快存,否则,会影响教学的实 施。三是多路并发即信息共享问题。如果还达不到信息共享就发挥不出网络的优 势,与单机没有什么区别,这三项技术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必须能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符 合教学规律,能够应用于一线教学。如何保证在对精选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 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仍需解放思想,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 大胆做实验。 关于网络课程开发中引入教学设计的探讨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将直接作用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重要方面。什么样的网络课程好,如何建立一 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这需要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 力和实践。本文结合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HEP)的网络课程开发评估指标 以及国际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讨论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发 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开发优秀的网络课程应充分考虑 的。必要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建议网络课程开发重视教学 设计。 一、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 2000 年 4 月, 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 标准》 研究报告。 在报告中, 整个远程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系统被分为 7 个项目, 共包括 24 项评估标准(涉及课程开发 3 项、教学过程 3 项) 。这些评估标准都是 在总结美国多所大学网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而得出的。 1、课程开发评估指标 ⑴ 在远程互联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和传递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最低质量 标准的指导策略。 此外, 选择教学媒介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目前所具备的设备条件, 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 ⑵ 应建立定期检查教学内容的制度,以保证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设计的标准。 ⑶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的发展,并把这些内容当作课程学习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过程评估指标 ⑴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并通过各 种途径和方法来保证何处进这种联系和交往。 ⑵ 应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提出的问题提供及时和建设性的反馈。 ⑶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 理和分析能力等。 分析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和教学过程评估指标,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 准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把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 评价能力作为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要求,值得我们在网络课程创作时思 考。 二、教学设计研究 起源于美国的教学设计研究,把工业制造和系统工程学引入了教育领域。教学设 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保证实际进 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到达学习目标。 70 年代和 80 年代,教学设计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有:加涅(R.M.Gagne) 提出的教学设计原则、梅里尔(M.D.Merrill)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 、瑞格鲁司( C.Reigeluth )的精致理论 (Elaboration theory) 以及斯肯杜拉 (J.Scandura)的结构学习理论(Structural learning theory)等。 当今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案例有: 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 计、J.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 &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 教学设计、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在当今世界教学设计领域,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设计思想提出不同的设计模式,目 标是共同的,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 三、网络课程开发要重视教学设计 1、网络课程 国内的专家对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资源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专家认为:远程教学资源从应用于教学为目的的功能划分,有案例与例题,有 相关的阅读与自学材料,有类似于课堂讲授的视频资料,还有与教学组织和管理 相关的考试和练习等。 有专家认为:在资源类型上,有案例库、素材库等,但最重要的是关于课程的课 件。 还有专家认为:从网络课程的要素看,首先它是一种教学软件,最主要的内容是 一门课程所有教学材料都应该在该软件里体现。 总之,一般认为教学资源有这样几个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主要分题库、 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按课程的形式组成的学习内容,所 有素材建设围绕课程进行组织,统一服从网络课程建设的要求;三是教育资源管 理系统;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 我们认为,用各种手段表现一门课的内容是网络课程的功能之一。 2、网络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 分析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和教学过程评估指标,学生取得的效果是评估 的主要指标。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开发优秀的网络 课程应充分考虑的。 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教学方法和媒介如何变化,教育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 理论仍然是教育者所必须坚持的。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鲍伯? 柴茨指出: 我们相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距离增大了,但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 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学习,即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成绩。以此为基础建立远程教学 质量的基本评估标准,将是我们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新科技手段的必要保障。 它能够使我们的大学在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的同时,仍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和使学生 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应是网络课程开发追求的。 3、选择先进的教学设计模式提高网络课程水平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如何保证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 到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我们认为选择恰当的教学设计模 式、应用国际先进的教学设计研究成果表现网络课程内容、素材、案例,有助于 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例如,前面提到的抛锚式教学不同于通常课堂上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教学, 它在教学中利用以逼真情节为内容的影像作为“锚”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 的宏情境(Macrocontext)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 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 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 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总之,抛锚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当然,不同的教学设计 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目标都是一致的。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学中特别应注重 遵循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尝试在理论上探讨提 高网络课程开发水平的途径,仅作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等 美国远程互联网教育的质量评估《中国远程教育》] 李平等 现代远程教育专家访谈 资源建设篇同上 [3] 高文 教学设计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1.1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 的产物。 据统计,仅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截至到 1998 年 4 月就有 300 多所学校建立 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相继开展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紧跟其后,许多中 小学也建立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且继续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 而在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方面,教育部于 1998 年 9 月批准在清华大学、 湖南大学、 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所试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即运用计算 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远程交互式的学习。 1999 年,四所试点高校共招收 9000 名网上学生;1999 年至 2000 年初,教育部又批准 北京大学、财政部会计函授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试点。浙江大学在两年 间招收了近 3000 名网上本科生和 200 名网上研究生,并开设了计算机、英语、 工商管理等课程。 很多教育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 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我们装备计算机并将其连接入网的同时,必须解决如下问 题: 一是解决教学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问题。 二是要针对网络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三是要重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职业和技术培训。 四是及时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 目前,人们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信息资源、课程改革以及教师培训问题都 有较深刻的认识,作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 院为例,在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建成初期,就对全院教师进行了多媒体网络系统 使用、多媒体教材制作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的培训,在试运行和正式使用不到 3 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基本上满足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需 要。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这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加之影响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所以不易评价。但是, 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是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发 展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设就带有盲目性,多媒体 网络教学的目标就不明、方向就不清,就会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人认为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要想使其能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承认、被学生认 同进而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和扶植,就要看它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很 大优势。因此,现阶段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应该放在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 比较上,也就是说,通过评价,要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 有优势,优势在那里,不足又是什么这样的结果。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教师的活动--教,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 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和教师进行 评价。考虑到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如果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 只由他们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另外因他们分别处 在教学活动的单个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又会具有局限性,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效 果的评价还应吸收专家参加。这样,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就由学生、 教师和专家构成。 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将现代最新科学技 术DD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 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因此,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就是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 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益如何。 教学质量是指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及学生个体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各种 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的程度。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要求的程度来体现。教学目标就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分为德、智、体、美、 劳等五个方面。因此,在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应该分别就 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 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评价教学效率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师 在一定时间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多少或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二是看学生在一 定时间内学习知识的多少或学到一定的知识所需的时间。 教学效益, 是指教学的投入与教学的产出之比。 教学的投入主要有教师人数、 用于教学设备购置的资金投入、教学场地占用情况。教学的产出主要有学生的数 量和质量。为了定量分析方便起见,可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学生数目作为参 照来评价教学效益,具体可用教师学生比、资金学生比、场地学生比等指标进行 评价。 由于评价的目的是比较多媒体网络教学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劣,因此在 进行评价时,应针对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验组,设立一个采用非多媒体网络 教学的对照组,用相对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提高多少作 为评价标准。 在进行评价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课程编制不同的试卷、问卷 及调查提纲对学生、教师进行考试和问卷、查阅资料进行评价。 三、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前提 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优于非多媒体网络教 学、优势及缺点是什么这样的结论,必须在多所学校、多个专业、多个班级收集 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不同的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情况是有差别 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参加评价的学校要满足一些 基本条件。 (一)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1)收集、制作、存储、管理和传输各类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系统 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然后存入 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中的磁盘阵列或光盘库中,这些信息可以随时提供给系统和多 个终端。 (2)为教师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通过系统中的任一多媒体终端机,能在网上搜集有关文、图、声、像资料,进行 备课和制作多媒体教材。 (3)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条件。设置在教室里的多媒体终端机和显 示设备,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选用合适的多媒 体教材来配合讲解。 从教学交往谈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教学交往影响理论以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寻找理解与知识为基础,并因此使教 师、学生间的双向通信成为必要。以此为出发点,迦里森提出的控制理论认为在 远程教育中,由于教师、学生之间特殊的分离状态,双向通信就是必要的。随着 计算机多媒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第三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发展如火如荼, 作为网络教育主要基础支撑和实施途径的网络课程要想体现“双向通信” ,实现 生一机、生一生、师―生,师一师,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教师一学习内容之间 的虚拟对话,就需要网络课程的设计能扎根于教与学的理论和远程教育理论之 中,一切从将要进行的学习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创造能够进行持续交互的动 态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学习的发生。 一、网络课程及其教学交往的本质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和 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并且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 基本内容。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也认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 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 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 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 施的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课程不只是传统课本的翻版移植或电子化,也 不仅仅是教师、课程设计者与学习者的中介,而是一个在一定环境下,随时准备 逐步展开的教学过程的浓缩或准备,承担着与学习者进行持续不断交互来促进学 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教育教学使命。因此我们可以对网络课程作如下定义:网络 课程是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 网络学习环境四者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称。它应具有虚拟主体性, 取代教师、环境、教学内容的部分功能,传递主体人格,并与学习者建立起主体 间的教学交往,在二维空间中实现教与学的重新整合。这也就决定了高质量的网 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学交往的这种本质,真正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双向通信机 制――虚拟对话,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从而完成教学的使命。 二、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 1.基更的教与学再度综合理论 基更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而对远程教育这种特殊 教育形态,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地点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相分离,必须重 新综合创造这种交互。而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 为此,印刷教材和非印刷教材都要设计成包含可能多的人际交流的特征。作为现 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课程也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重新构建教师和学生 内在的主动性,重新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情景。因此网络课程的设 计要遵循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概念、结构和信息资料重构教 师和学生之间内在或无声的交互作用,最终达到认知交往的理解。 2.安德森的六种交互作用理论 1989 年, 穆尔提出了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三种基本相互作用 是指学生和教育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以及 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Moor,1989)。在此基础上安德森教授提出了六种交互作 用理论。他认为教学交互还存在另外三种交互形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习内 容以及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互。一门网络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通常不只是有一位教 师完成的,而是有一个团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技术开发、美术设计、 教学等各专业人员),因此必须强调各成员的协作才能完成一门网络课程。另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主要体现在教师备课上,而在网络课 程中,则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创建、更新学习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中,这也是网络 课程开放、资源丰富特点的所在。随着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元数据标准的推广,网 络课程中学习内容(代理)可发挥虚拟主体性,自动在网络中搜索其他相关的学习 资源,增加更多有效的信息,实现内容与内容的交互。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我们 需要建立起六种相互作用的环境和平台,创设一系列虚拟对话机制。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递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及 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 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是包含交 往在内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交往贯穿教育全过程。在建构主义学 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 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环 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网 络课程不是仅提供资料,而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师” 。因此,网络课 程的设计应重视学习情景的营造,重视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重视学科内 容的结构化和科学化,来实现六种相互作用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策略 1.重视课程编制者之间以及课程编制者与师生的对话――耳听八方 (1)课程编制者之间的对话 网络课程除具有教育性、技术应用特点外,还有艺术性,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设 计里面还应包括整个界面的布局,点、线、面的使用,字体的使用,色系色彩的 使用等等,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地就需要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需要课 程编制的各位老师(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技术开发、美术设计、教学等各专业 人员)能够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门网络课程 从设计―制作一发送一教学一反馈的全过程。 (2)课程编制者与师生的对话 另一方面,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过于注重学习者外部需求和学术性的教学内容, 体现一种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取向,造成课程设计与 课程实施相脱离,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避免这样的缺陷,以学习者为中心,强 调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重视课程编制者与教师、学生间的对话和讨论,充分尊重 教师和学生、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的主体性,充分倾听他们的声音,始终把教师 和学生发挥课程实施与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注重课程主体的价 值实现与个性解放。努力建构一种课程设计者、提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往对话 机制,而不只是满足于提供教学内容与多感官的刺激。 2.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对话――情境任务和开放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交互罗杰斯认为,如果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那 么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的 虚拟课堂中,要尽量表现一些对学生来说真实的但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 任务,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挑战性,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 生体验实践和主动参与。通过网络提供的这种教学情境,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 受者, 而是教学主题的建构者, 他们以自己的整个身心去感受教育情境中的问题、 事实、情感和价值,并通过网络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思想,积极地进行教学交往, 这样就使学生和教师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面对教学任务,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 教学任务。 (2)创设开放的知识框架,保持交互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网页形式呈现,这 是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也是我们网络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趋势。然而目前大部 分的网页都以静态方式展现,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也不够快,不能 真正建立起持续交流的教学过程。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灵活性。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内容结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规律,或不同的认 知水平来构建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不 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这一点实际上也可转换为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 的交互。因为,网络课程的学习已经超出了教材的限制,作为教师来讲,他与教 学内容的交互就不能再停留在备课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创建和更新教学内容上。 (3)创设丰富的交互形式, 提升交互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学习教材内容上, 网络课程不仅要支持这种交互,还要提供更丰富的交互形式,如学生可以通过虚 拟实验室操作实验、在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帮助下学习等。这也可以弥补目前网 络课程实践机会少的缺陷,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一个过程。 3.提供师生之间的对话――人文关怀 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属性,远程教育也不例外。网络课程的 设计应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性化、智能化和情感化。通过界面设计、内容结构、超 链接等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情感激励。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 学习。 (1)提供丰富的交流工具和评价形式――实实在在的师生对话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 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只能依赖于网络课程来实现交互。所以 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使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文本、音频、视频等实现师生、 生生之间同步、异步的交互。同时通过记录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交作业、 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及时反馈和评价。除此之外 还可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工具,比如说像计算器、日历这样简单的工具,象 思维导图、知识分析这样的一些工具,提供即时的帮助,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学习 括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 是人性化的。 (2)导航系统――虚拟的师生对话 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超媒体资源,为学习者创造出了一种由他们自行控 制的学习环境,但如果缺乏导航系统,就会使一些学习者迷航,产生一种无所适 从的感觉,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久而久之,会使学习者的信心受到影响。所以 网络课程设计时应该建立起强大的导航系统。明确学习目标、课程单元数、学时 数,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该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水平、自己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 和学习方法的系统,从而真正代替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建立起师生的虚拟对话, 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4.创造生生对话――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协作能力已成 21 世纪公民必 备的素质。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充分提供数字化协作学习的工具,例如网上的电子 白板、BBS、E-mail、或者聊天室、虚拟教室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自由进 出,进行主动学习或自我发起学习,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与志趣相投的伙伴 进行合作学习等等。让学习者感觉到有人和他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从而弥补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缺失。当然,网络课程不能仅限于教 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要想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还应该有教师对讨 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并且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等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持续关 注。 5.挖掘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智能代理 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是一种新的教育交互形式。伴随着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元数据 标准的推广,智能代理技术逐渐成熟,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教学系统将是未来网 络教学的发展方向。智能代理即可作为教师代理,起到智能辅助教学系统(1CAl) 的作用,也可作为学生代理,充当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以及学习者的知心朋友,还 可以充当学习者的秘书代理,主动地帮助学习者收集他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在网 络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创建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将更多的事情交 给代理去做,让他们自动在网络上搜索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内 容,增加更多有效的信息,从而挖掘出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 及时,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建议和指导。 苹果机的发明者史蒂夫?乔布斯指出:技术解决不了教育难题,你能把人类全部 知识编人光盘,那又怎么样呢?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在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网 络课程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还是教育教学问题中教与学分离活动的再度整 合,还是教学交往中的互动交流问题。所以网络课程的设计要真正扎根于教与学 理论、远程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教学交往本质,积极营造 资源、环境、教师、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在二维空间中实现教与学的重新整合, 实现六种交互的虚拟对话,这也正是目前网络课程所应该积极突破和努力的目 标。当然就象安德森所说的,在远程学习中,各种交互形式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替 代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转换成学生和学生的 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转换成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所 以,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编制者可以根据成本、学习内容、方便程度和技术的复 杂程度等因素,用一种类型的交互来替代处于同一水平的另外一种交互,而不会 对教育的有效性造成明显的损失。 互动教学―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习方式作者:wutao []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新技术的 出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 习方式。 互动教学就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而构建 的一种在线式(Online)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 提供符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实时互动的课程。互动教学的课程设计注重学习者的 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其形式为虚拟学习社区,即教师、学生 通过网络集合欲同一&虚拟教室&,借助软件技术完成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交流过 程。互动课堂将语音、视频、幻灯片、白板、问答等教学活动整合在同一操作界 面,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视频、 语音、 文字等手段实时互动交流, 能够真正做到&身在课堂,有问必答&。 一般人会将&远程教学&与&互动教学&混为一谈,造成混淆,这是因为这两者 都是采用&远距离&的学习,但是其中主要的差异性即在实施方式的不同,前者主 要是采用异步教学,如录像带教学、电视教学等,而后者主要是采用同步教学, 进行同步的讨论会,现场有虚拟教室、虚拟教师、虚拟同学、等来进行&教&与& 学&的动作。 作为一种&虚拟&的学习方式,互动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一、互动性 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互动教学依托目前最先进的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了教与学过程的实时互动。 每名参与互动教学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间&虚拟教室&,处在 同一&虚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如同在真实的教室一样。教师讲课的同 时,可随时向学生们提问,并指定希望发言的同学发言;学生也可以在教师讲课 的过程中随时提问,经教师同意后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白板或讨 论区来讨论问题。 总之,互动教学通过在网络上架构的学习平台,为身处异地的学习者提供了 一个完美的&虚拟课堂&。使一个学习者不仅能够进入名师课堂,&听&名师的授课, 更能够就自己的疑问得到名师的当堂指点。不论学习者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 互动课堂&与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第一时间进行沟通。 二、实时性 信息交流的实时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反馈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众所周知,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时,传统的远程教学采用的是函授、广播及电视等教学方式。 而上述教学方式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学生在上课学习同时无法 向教师反馈信息,而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从而导致教与学 的过程因为信息传递不能互动而割裂开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 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特点,使得教学双方(教师与学 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互动、准确地传递信息,使教与学的过程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个性化 互动教学和以往教学方式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因材施教&。 这种学习模式比小班 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者通过网上的注册,可以进入一个完全适 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体系,实现一对一的学习,并且可以定制自己所需的课程、资 源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互动教学个性化体现在学生完全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内容,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愿意也可与&同学& 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四、平等性 互动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使所有学习者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如果你遗憾 地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和向往的专业,那么互动学习向你提供了这样一个进入名 师课堂、获得名师指导的机会。 五、生动性和现实性 互动教学虽然其教与学的环境完全是建构在网络这一被人们称作&虚拟世界&、 &不真实的世界&的环境中的,但虚拟学习的内容和其展示的情境是真实世界的反 映。它是用虚拟的技术来展示真实情境,虚拟的只是学习的环境。目前网上的虚 拟&真实&学习社区也已经出现,人大附中网校实时互动课堂就是这样一个网上的 虚拟&真实&学习社区。 六、结束语 互动教学的出现无疑将改变现今人们的学习方式, 它具有不受地域、 时间限制, 学习有更高的自主性等优势,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无法企及的。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