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基配方在氮源过多的培养基中会怎样

某培养基仅有尿素作为氮源,那么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可鉴定该细菌是否能够分解尿素
某培养基仅有尿素作为氮源,那么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可鉴定该细菌是否能够分解尿素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PH 升高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与《某培养基仅有尿素作为氮源,那么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可鉴定该细菌是否能够分解尿素》相关的作业问题
答案C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变红,就可初步鉴定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查看原帖
咱们分离的只是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你说的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但最终分离的结果,选择培养基上大部分是咱们想要分离得到的尿素分解菌,当然也包括你所说的那一类利用尿素分解菌的分解产物氨气的微生物,同时培养基上也会存在一部分的异养固氮菌(不易用尿素这一氮源,而是自生固氮).所以,这种情况下,咱们只考虑最主要的,不需要考虑利用氨
自然界的植物吸收的N主要都是共生固氮来的就是根瘤菌根菌瘤在生活过程中分泌一些有机氮到土壤中这些有机氮被分解再被植物吸收自生固氮菌好像作用不大自生固氮菌就是自己顾自己
可以的.这细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为氮源,你加不加尿素都没关系 再问: 可是在高中选一课本中的第二节“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中利用了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就应该也培养出了自生固氮菌啊? 再答: 呃,我只能说,高中书是给一般学生看的,你有科学家的潜质 努力吧少年!
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可以是各种糖类和淀粉,既然可以分解尿素,就不需要再添加其他氮源,尿素本身就是氮源,但是用尿素作为单一氮源使用,培养基灭菌后pH值会升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铵.如果培养的菌种有特殊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饼粉类的氮源.
单纯的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这句话放然不对啊要加上唯一营养来源的条件 再问: 但“可以”不是特称命题吗?只要有一种满足就正确啊……这也算扣字眼么…… 再答: 如果是判断的话,这样肯定不能算对
能分泌氨气的细菌好像没听说啊,可能是特种细菌.这里讲的培养基出现红色,在菌落外围,应该是脲酶分解的尿素产生.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氮源,如果没有氮源,细菌就不能完成生命活动.而尿素中的氮,一般的细菌是无法利用的,只有尿素分解菌可以利用尿素中的氮作为氮源.因此只需要设计一个培养基,使其中只有尿素为唯一氮的来源,这时候接种在这个培养基中的细菌,凡是不能利用尿素作为氮源的都将不能生长繁殖,而尿素分解菌却可以,这样就能把这一类细菌筛选出来
有可能有.因为培养基中无氮源,能生长的除了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外,固氮菌也能利用空气中的氮而生长.
只能鉴定,筛选需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筛选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就必须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B和D的配方中没有尿素,当然不能筛选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C中有尿素,且为唯一氮源,但配方中缺少碳源,细菌不能生长(细菌不能利用尿素中的碳).只有A满足要求,有碳源(葡萄糖),有氮源(尿素),而且尿素是唯一氮源,正合适.
有脲酶的细菌能分泌大量高活性的脲素酶,脲素酶分解培养基中的脲素,不一定只以尿素为氮源,也可以利用有机氮源,比如酵母浸出物等.
培养基所用的唯一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这样的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至于条件就用一般条件就行,平板置37度培养1-2天即可观察计数.
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微生物的氮源谱如下; 类型元素水平化合物水平培养基原料水平 有机氮NCHOX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牛肉膏、酵母膏、饼粕粉、蚕蛹粉等 NCHO 尿素、一般氨基酸、简单蛋白质等尿素、蛋白陈、明胶等 无机氮NH 氨、按盐等硫酸按等 NO 硝酸盐等硝酸钾等
第二个没有该细菌生存的有机能源,如果在该培养基上存活,则证明该细菌需要有机碳,设想一下如有有机碳则直接利用碳做能源就可以了,怎么证明该细菌是分解尿素而不是其他杂菌呢?不知道我的答案说清楚了没.
是的.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要以尿素作为选择培养基的唯一氮源,同时要提供糖类为碳源.
分离单个菌落的就行,但计数不行,计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的确分解尿素产生的氨气会使酚红变红,但是酚红属于有机物,分子式为C19H14O5S,同样也会被细菌利用作为碳源,所以会有透明圈
当然是过滤灭菌啊AD错误,蒸汽温度高,尿素和小苏打分解B错误,不怎么用的选C通过G6的漏斗 ps:间歇灭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100℃的时候,NaHCO3和尿素液会分解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氮源加多了会怎样?对培养产物有什么影响?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氮源加多了会怎样?对培养产物有什么影响?
我在培养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过程中C/N比没调好,氮源加多了,想问下会对培养产物产生什么影响?过量的氮会积累在培养基中还是都会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求指教,谢谢。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微生物营养要求看,所有微生物都需要碳源,氮源,无;第一节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一、工业上常用的碳源(carbonsource);1.应用最广的是谷物淀粉(玉米、马铃薯、木薯淀粉;a.难利用、发酵液比较稠、一般>2.0%时加入一;来源广泛、价格低,可解除葡萄糖效应;-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会引起葡萄糖效应;-工业上常用淀粉水解糖,
微生物营养要求看,所有微生物都需要碳源,氮源,无机元素,水及生长物质。如果是好氧微生物还需要氧气。在实验室规模上配制含有纯化合物的培养基非常简单,但在大规模生产上是不合适的。 第一节 工业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的作用:
-满足菌体的生长
-促进产物的形成 一、工业上常用的碳源(carbon source) 1. 应用最广的是谷物淀粉(玉米、马铃薯、木薯淀粉),淀粉水解后得葡萄糖。 使用条件:微生物必须能分泌水解淀粉、糊精的酶类。 缺点:
a.难利用、发酵液比较稠、一般>2.0%时加入一定的α-淀粉酶。
b.成分较复杂,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 优点:
来源广泛、价格低,可解除葡萄糖效应。
2. 葡萄糖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会引起葡萄糖效应。 -工业上常用淀粉水解糖,但是糖液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 3.糖蜜 制糖工业上的废糖蜜waste molasses或结晶母液
包括:甘蔗糖蜜(cane molasses)――糖高,氮少
甜菜糖蜜(beet molasses)
两者成分见P226 糖蜜使用的注意点: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预处理。 二、工业上常用的氮源(nitrogen source) 1.无机氮(迅速利用的氮源) 种类:氨水、铵盐或硝酸盐、尿素
特点:吸收快,但会引起pH值的变化 选择合适的无机氮源有两层意义:
-满足菌体生长
-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 无机氮源的影响: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钠>尿素 2.有机氮: 来源:一些廉价的原料,如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鱼粉、酵母浸出膏等。其中玉米浆(玉米提取淀粉后的副产品)和豆饼粉既能做氮源又能做碳源。 成分复杂:除提供氮源外,还提供大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微生物早期容易利用无机氮,中期菌体的代谢酶系已形成――有机氮源。有机氮源来源不稳定,成份复杂,所以利用有机氮源时要考虑到原料波动对发酵的影响。 三、无机盐(inorganic mineral)
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及一些微量元素。无机盐含量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的生成影响很大。 四、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 生长因子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必需的。只是对于某些自己不能合成这些成分的微生物才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biotin auxotroph),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1.生物素 作用: (1)主要影响细胞膜通透性。P263 (2)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生物素浓度对菌体生长和谷氨酸积累均有影响。大量合成谷氨酸所需要的生物素浓度比菌体生长的需要量低,即为菌体生长需要的“亚适量”。原因:P263,P260(OD值) 生物素过量:菌体大量繁殖,不产或少产谷氨酸。 生物素不足:菌体生长不好,谷氨酸产量也低。 -谷氨酸产生菌为生物素缺陷型。
-要达到菌体生长需要的“亚适量”。 生物素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多与蛋白质呈结合状态存在。用酸水解可以分开。那么,生产上有哪些原料可以作为生物素来源呢? 2.提供生长因子的农副产品原料 (1)玉米浆:(corn steep liquor, CSL)
最具代表性。虽然主要用作氮源,但含有乳酸,少量还原糖和多糖,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核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常作为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玉米浆液用于配制发酵培养基是发酵工业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2)麸皮水解液:可代替玉米浆,但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比玉米浆少。 (3)糖蜜:两种糖蜜(cane molasses,beet molasses)均可代替玉米浆。但氨基酸等有机氮含量较低。 (4)酵母:可用酵母膏,酵母浸出液或直接用酵母粉。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在工业生产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glucose)的过程称淀粉的糖化,制得的溶液叫淀粉水解糖。其主要糖分是葡萄糖。根据水解条件不同,尚有数量不等的少量麦芽糖及其它一些二糖,低聚糖等复合糖。 一、淀粉水解制糖的意义 1.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所有的氨基酸生产菌不能直接利用) 2.有些微生物能够直接利用淀粉作原料,但必须在微生物产生淀粉酶后才能进行,过程缓慢,发酵周期延长。 3.若直接利用淀粉作原料,灭菌过程的高温会导致淀粉结块,发酵液粘度剧增。 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一)酸解法(acid hydrolysis method)
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方法。 1.水解过程: 总反应式: (C6H10O5)n+nH2O
nC6H12O6 过程:(C6H10O5)n
(C6H10O5)x
H+对作用点无选择性,A-1,4-糖苷键和A -1,6-糖苷键均被切断。 2.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在水解过程中,由于受到酸和热的作用,一部分葡萄糖会发生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5?-羟甲基糠醛
复合低聚糖
有机酸、有色物质 损失葡萄糖量
<1% 不利影响: (1)降低了葡萄糖的收率。 (2)给产物的提取和糖化液的精制带来困难。 复合反应:葡萄糖分子间经1,6糖苷键结合成龙胆二糖(有苦味),异麦芽糖和其它低聚糖(复合低聚糖)。生成的多数复合糖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使发酵结束时残糖高。 分解反应:生成的5?-羟甲基糠醛是产生色素的根源,增加了糖化液精制脱色的困难。 如何控制分解反应和复合反应的发生? (1)淀粉乳浓度 (2)酸浓度
都不能过高 原因P229-230 (3)温度 3.评价 优点: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 缺点: (1)副产物多,影响糖液纯度,一般DE值(葡萄糖值)只有90%左右。 (2)对淀粉原料要求严格,不能用粗淀粉,只能用纯度较高的精制淀粉。 DE值: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
(葡萄糖当量值)
表示淀粉糖的含糖量。
还原糖含量(%) DE值=
----------
干物质含量(%) P231(中间)图最高点下降的原因?
(二)酶解法(enzyme hydrolysis method)
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分两步: (1)液化:用A-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2)糖化:用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
所以,淀粉的液化和糖化均在酶作用下进行,又称双酶法(double enzyme hydrolysis method)。 液化(liquification) α-淀粉酶水解底物内部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一般采用耐高温淀粉酶,使液化速度加快。85-90℃。 淀粉的糊化与老化:由于淀粉颗粒的结晶性结构对酶作用的抵抗力非常强,需要先加热淀粉乳,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糊化,破坏结晶性结构。 糊化:淀粉受热后,淀粉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即使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的现象。 老化:指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也就是复结晶的过程。 ▲淀粉酶很难进入老化淀粉的结晶区起作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 液化程度的控制(液化后需糖化的原因):如果让液化持续下去,虽然最终产物也是葡萄糖和麦芽糖,但: a.糖液的DE值低(α-淀粉酶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 b.液化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液化时间加长,一部分已液化的淀粉又会重新结合成硬束状态,老化,使糖化酶难以作用。 c.液化的目的是为了给糖化酶的作用创造条件,而糖化酶水解糊精及低聚糖等分子时,需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结构,然后发生水解作用,这就要求被作用的底物分子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才有利于糖化酶生成这种结构,底物分子过大或过小都会妨碍酶的结合和水解速度。 根据生产经验,DE值在20-30之间为好,液化终点可通过碘液判断,此时呈棕色。P25 液化到终点后,为了避免液化酶对糖化酶的影响,需对液化液进行灭酶处理,升温到100℃,保持10分钟,降温,供糖化用。 2. 糖化(saccharification)
糖化酶从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 终点确定:DE值达最高时(DE值不再上升时),停止酶反应(加热至80℃,20min灭酶)。否则 DE值将由于葡萄糖经α-1,6糖苷键起复合反应而降低。糖化的温度(50-60℃)和pH值(4.0-5.0)决定于所用糖化剂的性质。 3.评价 优点:
(1)反应条件温和,不需高温、高压设备。 (2)副反应少,水解糖液纯度高。 (3)对原料要求粗放,可用粗原料并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 (4)糖液颜色浅,质量高。 缺点: (1)生产周期长,一般需要48小时。 (2)需要更多的设备,且操作严格。 (三)酸酶结合法(acid-enzyme hydrolysis method)
集酸解法和酶解法的优点而采取的生产工艺。根据原料淀粉性质分:
1.酸酶法:先将淀粉酸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酶液化,短时间液化,反应往往不彻底。?适用:淀粉颗粒坚硬(如玉米、小麦)的原料,若用 -淀粉酶液化,再用酸水解。?2.酶酸法:先用 适用:颗粒大小不一(如碎米淀粉)的淀粉原料,若用酸法,则水解不均匀。或者小的水解,大的未水解;或者大的水解,时间长,小的则发生复合反应。
(四)不同糖化工艺的比较 项目 酸解法 酸酶结合法 酶解法 DE值 91 95 98
羟甲基糠醛(%) 0.3 0.008 0.003
色度 10 0.3 0.2
淀粉转化率 90 95 98
工艺条件 高温加压 高温加压 常温 过程耗能 多 多 少 副产物 多 中 少 生产周期 短 中 长 设备规模 小 中 大
防腐要求 高 较高 低
适合发酵工艺情况 差 中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微生物发酵碳源和氮源53等内容。 
 碳源和氮源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碳源物质凡是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构成...在实验室和发酵工业生产中,我们常常以铵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 酵母膏...  微生物发酵工艺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6.1 微生物...6.4.1 培养基的成分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水 生长因子 前体与促进剂 消泡剂 1...  微生物对碳源与氮源的利用综述娜娜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微生物对碳源与氮源...它们是:发酵性细菌、产氢产 乙酸菌、耗氢产乙酸菌、食氢产甲烷菌和食乙酸产...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知识方面 (1)使学生学会应用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概念、功能及主要 来源的...  微生物的类群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膜 结构 细菌 ...碳源 作用;构成细胞物质和产物,提供能量 概念:为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氮源 ...  微生物发酵工程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训练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一. 选择...碳源 C.氮气可以作为圆褐固氮菌的氮源 D.用玉米粉制作的培养基可以为微生物...  微生物与发酵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新课标第...解析:碳源是指能给微生物提供碳元素的物质,而氮源是指能给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  高三生物(第 9 讲)【教学内容】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一) 【重点与难点】 重点:细菌的结构和繁殖;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来源和功能;培养...高中生物中的培养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生物培养基厂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