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期中考试符文测验了,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我该怎么办!

期中考试分析作文500字15篇
第1篇:期中考试分析时光如水,转眼间,我的时间就在减少,初中的生活已经过了一半,初二上学期已迈着坚定,沉稳的步伐离我远去,让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叹息和后悔,不过,能让我做的还有什么呢?哦!对了,我还可以对这次考试做一次分析与结论。
由于考试前想好好的努力复习一下的,但,我很快的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很是差劲,想努力,却种是没有毅力,不能坚持下去,从而导致成绩不优秀,想成功,想优秀,可是却种是有办法打消自己,让自己泄气,就如大人们所说的&三天捕鱼,二天晒网&那样,没毅力。
我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久以后,我将要离开中学,离开老师与同学,我要拥有一些属于我的记忆,随着大考,小考的到来,时间逐渐变短。因此,我做了一次分析:
1.在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2.在考试前,临阵磨枪,突击复习,平时不积累。(
3.考试前没有深刻复习,只是随便翻了翻书。
4.复习没有复习到重点,不知道重点在那。
&&&&洪都中学初二:次子恋雪
第2篇:2012年北京海淀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作文分析海淀区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已落幕,为了更好地帮大家分析考试考点,归纳相关考点,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个性化学习部公主坟语文组受邀对本试卷做了分析。
老师们指出,此次考试在字音字形、古诗词和文言文方面的知识变化不大,但考点上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文章主体段落内容分层理解概括。而作文题则和2011年北京高考(微博)作文和2011年新课标的作文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号到2月14号期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此类型的题目大家应该不陌生,大家可以回忆一下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我国体育事业的精神出发,从而引出的人生道理。而2011年新课标的考题也与此极为相像: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此次题目则是从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出发从而引出我国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我们回到原题上来,袁隆平、杨利伟代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马云代表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朗朗、姚明、邰丽华代表了我国文体艺术的发展;孔子代表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以上内容来表现我国的国际形象的提升和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加,这和2011年课标卷的考查如出一辙,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总结:我们从以上三篇作文不难看出,以前我们是文采好的作文得分高,现在我们是见解好的作文得分高;原来考查的是传统精神,现在着重考查如何在发展大背景下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完善;作文意在让我们越来越关注政治和社会而不是一味的关注自身学习;要求我们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讲古人的故事。所以高考作文的发展正在向我们传达一个写作的真谛&&作文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应该关注时事,多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优势(
第3篇:期中考试在平时,我最怕就是考试,因为我什么都不好,就只有一科数学还能看。一听说要期中考,差点没吓死。
考试前一天,我很努力的温习,一下子背了两三百个单词,早上一直睡不着,一直起来。终于到了7点,我一起身,看了会书,才发现,我什么都忘了。来到学校,进了考室,拿到考卷。嘿!还真不是很难,课文填空都是我背过的。好高兴,便拿起笔,做了起来。
到了下午,我很担心,因为要考的是英语。平时,我英语就不好
没吃考试都不及格,每次补考都有我的份,这次肯定完了。为了应付下午的考试,我一回到家,就开始了英语大补习。可是不知为什么,怎么背都背不下来,最后考了个D。
后面的几科,我都不好,一科比一科差,4科副科就有3科D,政治勉强拿了个C。我的数学不错,可能是比较有兴趣吧,得了个A,这也是我唯一的一个A。这就是我的成绩,1A、3C、4D。这样的成绩,别说重点中学了,就算是普通中学那也进不了。这可能就是我不读书的后果吧!
期中考前的几周,我怎天没事做,书读不下去,上课不注意听,回家没好好复习,像小学一样,一点也不紧张,回家就知道玩,有时作业都是在第二天早上来学校才完成的。语文的单元考,都不及格,每次上科都讲话,只有在上数学课时,才有点学生上课的样子。
第4篇:期中考试后我们学校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今天,老师公布了考试成绩。我对我在这次考试中的表现很不满意。
首先是语文,由于平时作业不注重速度,考试时担心时间不够,字也就写得有一点儿潦草,作文没有仔细阅读,有一句话因不通顺而被减了分。其次是数学,考试时有一道题没有理解题意,过后仔细一想就明白了,也是由于做题的速度不够,当时心里有些慌,考试时未来得及仔细去思考而造成的。再次就是英语,有一道听力题我错的很&冤&,就连平时知道的英文名首字母竟然没有大写,这是我平时做作业不细心,不规范,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造成的。
期中考试过去了,我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平时注意做题的速度训练,这样考试时就不会慌张,就会争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检查,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无谓的错误。一定要克服自己做作业不细心、不认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坏习惯,写每一个字、做每一道题都要按老师教的认真去做。期中考试过后还有期末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我要更加努力,今后无论做任何事,一定要认真仔细,养成良好习惯,学习上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北京房山区昊天学校六年级:刘国锋
第5篇:期中考试之后更多叙事作文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了,太好了!望着学校美丽的环境,我心旷神怡。心想:我才不和那些同学去对答案呢,万一发现了很多错误,这难得的无作业假期就要泡汤了。
走到校门口,看到那飞扬的柳絮,我不禁地想到了欧阳修《采桑子》中的&飞絮蒙蒙&。哎呀,考试的时候&蒙&有没有写成&蒙&。这样一想,我又不禁地想起了&惟吾德馨&和&酒困路长惟欲睡&中的&惟&有没有写成&唯&。&别烦!&我在心中喊道,&我还想过一个无忧无虑的暑假呢!
走到车站,看到934三个数字。咦?怎么那么像一道数学题呢?哎呀!那道题我好像做错了。&冷静,冷静,不要再想了。都考好了,知道答案又有什么用呢?要对自己有信心!&我对自己说道。&有信心&,&beproudof&,哎呀!糟糕,当时怎么就拼错了呢?
一脚踏进车门,脑子里便全都是父母的唠叨声,没完没了。唉,没办法了,看来还是得回去,把对错搞清楚,才能过个安稳的假期。
我把头一扭,便朝教室飞奔而去&&
&&&&上海市鞍山实验中学初一:高辰良
第6篇: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应对策略及试题分析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给他们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与深入,综合实践活动题越来越受到各地命题者的关注。由于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有独到的优势,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必将在以后的中考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一、试题分析
就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卷中此类命题来看,综合性学习的考试评价主要以材料或事件为背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实现;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题型多以主观表达型为主。从命题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材料探究型
这类题目往往通过一则或多则具有逻辑规律的专题材料的组合呈现,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中探究规律或总结经验观点,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探究结果并形成自己的评价。题干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文献资料,可以是图表数据,可以是对联、照片,也可以是徽标设计、漫画,等等。
例: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2、主题活动型
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开放自由的主题情境中,调动体验,借助对社会、自然、自我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一是积累&&活动体验(方法、感受、认识等)的积累、语文资源(节日风俗、家乡特产等)的积累;二是迁移&&表达技能的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的迁移等。
例:(2005年黄冈市课改实验区)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
读本书名:《》
活动过程: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分析]这是一道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答案示例:
(1)《风景这边独好》①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②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③整合信息,编写读本。(意近即可)
(2)山药(酥糖、豆泡等)参考示例:山药,山药,美味佳肴,人人需要!(能突出产品特点,言简意明,富有创意即可)
(3)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体现家乡端午节特点即可)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故事与端午相关,表述正确即可)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部分,已被公认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今后的中考将会加大对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考查力度。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身边的资源,挖掘利于学生学习的一切教育因素,扎实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探究意识,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语言表达型
这类题型多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联想想象能力,其呈现方式主要有:演讲稿、开场白、串联词等的写作,以及标语、赠言、广告词等的拟定等。
如2005年宁夏试题:
为扩大灵武市的知名度,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宣传广告。请结合灵武市的优势资源,拟一条宣传广告。
这一题考的就是广告词的拟定。
而2006年广东试题中,有一题则要求考生为班上开展的一次文学名著知识竞赛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并且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这类试题体现了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答案多元而不唯一,既能彰显考生的个性,又达到了考查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4、专题组合型
这类试题一般都有一个&总主题&作为统领,从不同侧面设置若干个&专题&,并以不同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相关知识和能力,实现考查的综合性。
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6分)
例: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2分)
人物姓名: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4分)
二、应对策略
作为学生,要想很好地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积极认真地参与平时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作为语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注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综合&二字上做文章。明确&综合&的具体指向包括三个方面:1、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我理解为,语文学科内部的所谓&综合&的侧重点应该是实践中各方面能力(听说读写,与人交际,搜集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等)的综合,应该是语文实际运用规律的综合。2、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综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面对现实生活的检验,而学生本人也在尝试着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认识到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摇篮,是能力形成的练兵场。注重这方面的综合,可以使学生真正明白&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的含义。3、立足语文主体实现跨学科综合。《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科实现综合势成必然。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做法有:1、每次活动的主题要突出,目标要全面。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2、每次活动要调动全体学生,形式要多样。可采取竞赛、表演、辩论、游戏、赏析、研究等形式。
由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是长期努力和刻苦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3、注重实践活动的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年读2~~3部名著,以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5、注意题干要求,抓住要点答题。主要是抓问题和答题提示部分的关键词。
6、根据所设情境,恰当表达。既要积极调用积累,充分发挥创意,更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力求言之有理又有序,得体又简明。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很好地引导同学们落实活动,提高素质,分析题型,谨慎应对,答题时尽可能调动自己的语文积累,这样,你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悟到综合性试题的无限魅力。
原帖地址:/thread--1.html
第7篇:稳中有变 考点分布合理【核心提示】9大热门高考专业揭秘就业之最差评高考专业女生10大热门高考专业女生高薪高考专业就业最稳定的高考专业读研比例最高的高考专业理工类10大高考专业就业率超低高考专业。
总述:今年是重庆市全面推行新课改后高考的第一年,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我们认为,这次重庆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精神,稳中有变,考点分布合理,语文生活化,审美性和人文性并重,同时充分满足了新课改背景下教材多样化的需要。值得充分肯定。
下面就《考试说明》的变化和本次语文试卷谈谈我的理解。
1、考点:原26个考点现31个考点
2、考试能力:原来为五个能力层级,现在为六个能力层级,増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3、题型:增了一个主观点,减少了一个客观题。
4、命题范围:按照新课程标准五个模块进行命题。本次考试对五个部分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大阅读的选材,直接体现了&小说与戏剧&模块的内容进行设题,选取了小说作为阅读材料,这也是小说第一次进入重庆语文试卷。
5、考查侧重:
试卷的难易度、结构和赋分方面,试卷大致保持稳定,同时,试卷较大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考试的灵活性有所加大,这是语文学科考查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2013年《考试说明》增加的&探究能力&模块上,比如,第18小题,以多大7分的分值,来体现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加以内容和形式的加以体察、阐发和评价&,&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解读&。
6、思维导向:
语文的全部外延等于生活,因此语文试卷的命制,必然要贴近生活。试卷在选材方面具有可读性、审美性和人文性。小阅读&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的思考。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异宝》阐明了&所宝者异&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配合大阅读考查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探究价值观和人生观。语言运用板块结合&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社会热点,巧妙利用拟写&宣传语&这一设题劝勉公众珍爱生命、提高文明素养。作文暗盒&舌尖上的美味&,以小见大,朴素的文字,包含了&找准途径,实现突破;创新改变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变通带来新生&等道理。让学生多远思维,有话可说,尤其是这样的命题,有效地防止了多年来学生作文宿构的通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8篇:2011年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分析)(6)(二)&现代文阅读&情况分析
现代文阅读,共两个语篇,满分为30分。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系议论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4分。
第7题(4分)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捕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
试题为: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众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个方面概况回答。
答案如:①没有经费支撑,没有利益可图;②挨网民板砖,遭到一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
答题错误有二:一是能够找到这二点但是主要关键词缺少,批卷时视为错误;二是直接高度概括,批卷时视为错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提取不够准确、完整,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提要性、概括性语句,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还欠缺,缺乏仔细阅读的习惯。
第8题(2分)考核考生对词语在语境里的理解能力。
试题为: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感情?
答案如:&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担忧、惊讶的感情。
第9题(4分)考查对选文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试题为:A处画线句运用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答案如: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重要性。
答题错误:学生不能确定文体,混淆概念,答成&说明了&&&、&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等表述较多,而能抓住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等答题要点的较少。此类学生的文体意识比较单薄,表述混为一潭,未能注重依据文体准确答题的严谨性。
第10题(4分)考查是对选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理解。这是一道材料链接的题目,也是时下较为流行的题目。
试题为: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答案如:钟南山面对事实,没有选择沉默,具有不惧流俗的勇气,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
第9篇:2011年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分析)(3)&&&&&&&&&&&&&&&&&&&&&&&&&&&&&&&&&&&&&&&&&&&&&&&&&&&&&&&&&&&&&&&&&&&&&&&&&&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二)(14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
&&&&&&&&&&&&&&&&&&&&&&&&&&&&&&&&&&&&&&&&&&&&&&&&&&&&&&&&&&&&&&&&&&&&&&&&&&&&&&&&&&&&
(三)(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是,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
四、写作(60分)
&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以&&&&&&&&&&&&&&&& 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美丽的&&爸爸的&&啊!&等;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10篇:2011年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分析)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
说明:全卷书写分5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聚会。头上是静止的无(y&n)&&&&&&&& 的天空 ,不宁的海波奔腾(xuān)&&&&&&&& 闹 。 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 孩子们欢呼跳跃地聚会着。&
他们用沙子盖起房屋,用空贝壳来游戏。他们把枯叶编成小船,微笑着把它们漂浮在(y&o)&&&&& 远的海上,他们不搜求宝藏,他们也不会(sā)&&&&&& 网。孩子在世界的海滨做着游戏。&&&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江心屿素有&诗之岛&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B、重大节日请戏班唱戏,至今仍是温州农村隆重的庆贺方式。
C、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鲜水产栩栩如生。
D、瓯越文学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名家众多,优秀作品数不胜数。
3、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
①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贪婪吞食的小囚徒。
②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根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了那张饥饿的小嘴巴。
④及至四顾无人,&刷&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
(5)&&&&&&&&&&&&&&&&&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6)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 ,
&&&&&&&&&&&&&&&&&&&&&&&&& &。
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
(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1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3分)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选自高尔基《童年》)
①这里的&她&是谁?&&&&&&&&&&&&&&&&&&&&&&
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6、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文化石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文化蕴藏在城乡的每个角落,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温州的历史文化。
【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见下图),体现了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2分)
雕塑名字:&&&&&&&&&&&&&&&&&&&&&&&&&&&
【妙联拾趣】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
上联:云&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散;
下联:潮&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消。
【追慕先贤】你认为以下&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谁最具影响力?请推荐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备选:谢灵运&&&&& 叶适&&&& 刘基&&&&& 孙诒让&&&& 苏步青&&
我推荐&&&&&&&&&&& ,&&&&&&&&&&&&&&&&&&&&&&&&&&&&&&&&&&&&&&&&&&&&&&&&&&&&&&&&& 。
第11篇:2011年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分析)(7)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做父亲》(丰子恺),系散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6分。
第11题(4分)考查考生揣摩人物的情感。
试题为: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答案如: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 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第12题(4分)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题为:孩子与小鸡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
答案如: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第13题(4分)考查体味景物描写句在语言情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与作用。&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
试题为: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如: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第14题(4分)考查结合选文内容对生活态度情感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试题为: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张?简述理由。
答案如: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
对今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加强整体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是一种信息的吸收、处理和运用,所以它一切的基础都必须来源于原文,根植于原文。一句话,阅读要有原文意识。同时,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系统,而系统内的各个段落、句子、词语都是互相联系共同作用才形成文章的一个意义整体,因此,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联系的观点很适用于阅读。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在整体结构爬梳的基础上作综合的分析,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议议,由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体味,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探究成果。而不是只是教师对课文做静态的分析。
2.加强语言体察,树立文本意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现代文阅读要注重品味语言,并且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同时,通过语言理解文本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对象、色彩和特殊意义。只有我们了解了语言的真实意义,才能了解文章的真实,才能理解文章的真正的主题所在。语言,是我们阅读文章阐述思想的唯一依据。语文教学时万不可架空语言,或天马行空的&讨论探究&,或盲无目的的作秀式的&拓展延伸&,而应当踏踏实实的沉浸到课文语言中,领悟语文的真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也很关键。强调方法指导,树立文本意识。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从整体出发,指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有理有据。尤其应注重文体语言表述的规范性与措辞的严谨性。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现在的&现代文阅读&几乎全部采用简答题题型,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表达上不到位、不够精准,明明是这个意思,在表达时却是太过拖沓,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时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手准确写我心。&看来,加强专项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能力从实践来,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表达。同时,还须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做到答题准确、规范,表达充分、到位、从容有度。
(三) &古诗文阅读&情况分析
古诗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是宋词,设2小题,分值为4分。
语文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古诗文赏析就成为必备考题,它保持并不断强化了中考语文试卷的审美性和人文性。
《移家别湖上亭》是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第15题(2分)(补充点评)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字词的能力。
试题为: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如: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第16小题(2分)(完成随感)考查理解词作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为: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如:作者喜爱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古诗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五柳先生传》(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系课内阅读,设4小题,分值为14分。
第17小题(4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四个词(&会&&嗜&&期&&既&)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典型错误:一是完全解释错误;二是写错别字;三是望文生义。
第18题(3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一个词(&其&),B、其如土石何,&其&作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它皆是代词。
第19题(3分)考查理解常用文言句子意义的能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句得分关键在于三个点:&戚戚&、&汲汲&、&于&这三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重点实词漏译或误译。(2)句子翻译不通畅,语序混乱,句意不明。(3)学生在知道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忽视对关键字的把握,因此也就无法做到翻译的&信&&达&两要求。
第20题(4分)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力。
试题为: 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答案如:(1)因为他求的是领会书中的意旨,而不是拘于形式。(2)这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体现。
典型错误:应该说题目有点难,很多学生回答不全。很明显,此类考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本文,导致胡乱回答问题。
古诗文阅读(三)
阅读材料为《李世民畏魏征》,系课外阅读,设3小题,分值为10分。
第2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善&&辍&&毕&&尝&)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22题(3分)考查对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本句得分关键在于四个点:&或&、&上&、&移&&威&这四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部分学生对关键词理解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可能与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重要实词的积累有关。(2)不能结合语境理解句子,主语混淆。(3)句子翻译后没有再通读一遍,导致因语句欠通顺而失分。(4)没有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重点字词忽视&直译&。
第23题(3分)考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
试题为: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答案如:希望皇上知道&玩物丧志&等
对今后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加强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准确掌握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这是文言词语学习的重点。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强调文言词汇的积累(主要为字词义的理解)。我们应该着重注意古代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如用法相同、相近,由于语言演变,古代单音节的词现在成了双音节的词。我们还要注意文言实词中词性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在复习时,可将其归类。当然,词法与概念不宜过于强调。文言句子的翻译,现在常见的表述为&用现代汉语写出文言句子的意思&,但依然须落实重点词语,须注意表述的通顺。应在课内文言文上多下功夫,确保落实字词的记忆与积累,语句的正确翻译,及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同时挑选一些课外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进行训练,能将课内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学习材料的学习中,并在课外材料的学习中强化巩固课内字词的掌握。句子翻译一定要落实关键字词,文章内容理解要准确,尽量做到&信&&达&&雅&。
2.实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纵观近几年中考卷的&古诗文阅读&(或&文言文阅读&),均有来自课外的文言文材料。为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和依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词名篇,精选一些与较浅易的文言语段来练习。近年出现在各类试卷中的课外语段,多为对学生成长有积极引导作用的叙事类经典短篇,所考测的字词一般均在课内重点篇章之内。学生在练习课外语段时,要引导他们联想到课内已学的知识,以课内知识来解答课外语段的问题,做到课内外沟通,以培训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迁移能力。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也应如此。
3.注重整体理解能力培养。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题,多为&概述内容&&说启示&&评人物&类的题目。这些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迁移阅读能力,意在让学生运用积累的文言知识读通文章、读懂文章,对每句话的含义及作用都有所了解。其实,即便是正确解释字词,也离不开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文本整体理解能力的培养:(1)能结合语境辨析词句的意义;(2)能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在归纳文章要点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其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 (四)&作文&情况分析
第24题(60分)作文注重唤醒与触发
&&& 从2008年作文命题《下雨天真好》、2009年的《从那一刻开始》、2010年的《做一个行者》,到今年《____童心》,这是温州中考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半命题作文。学生可填空的范围很大,可选择的词语也很丰富,可以是形容词、叹词、动词等,而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从漫画、导语、提示语中,多方面阐述引导学生对童心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题目充满生活味,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关注。而且此次命题避开了往年考生出现套题的弊病,套题较难。
另外,中学课本中也有类似富有童心的文章,如鲁迅、丰子恺等名人记录的童年趣事等,就是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很好的一种联系,也能给予学生不少写作上的启发与灵感。
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童心&的文章比比皆是,&童心&依然契合初中生的心灵,因为童心激发他们向往、想像与创造。在现代社会,对童心的呼唤,是一种返璞归真,童心是人最本真的东西,是人类的想像与创造之源。童心跨越童年,抵达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童心是诗意的,语文在本质上也是诗意的,从这样的角度看,拥有童心就拥有了语文的魂。
&&&&&&& 作文导语在呈现方式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图文兼顾,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有立意的启发,还有选材的帮助,唤醒学生的写作经验,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从形式来讲,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比去年作文的可写性更强,只要是经历过童年的人,都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要脱颖而出也不易。拥有一颗本真的心,从儿童纯净的视角,看身边的人和事,在平凡中感受趣味,在平淡中领悟真谛,才是对&童心&本质上的把握和理解。如果仅理解为过去的某一阶段或童年时的某件趣事就有失偏颇,一切美好的事物上都有童心的痕迹,一切美丽的事物与童心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珍爱童心,并永远地葆有童心,这才是出题者要传达给学生的真正意图。
童心有别于童年,同时又是获取童趣的源头,童心不分年龄,不论身份,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思考,笔下才能写出富有童心、富有意趣的好文章。
(五)&全卷书写&情况分析
设卷面书写分,侧重检测毕业生常态下的汉字书写水平。分值不高,但意义重大。
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求规范书写,认真答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有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的书写态度,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也比较常见。
对今后写字教学的建议:
教师平时应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教学指导要到位,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训练,重点加强用钢笔写字的训练,使学生能比较流利地用钢笔写字。特别要关注对学生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第12篇:2011年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分析)(4)2011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评析
一、试卷整体概况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接受完整初中教育的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水平。学业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状况的终结性评价。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温州卷)的命题,坚持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温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命题严格贯彻《温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基本意图为:面向全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并有利于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学导向。
命题原则为: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2.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坚持全部试题自创的命题原则,试题材料和语言情境具有人文性、时代性。
4.重视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5.控制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突出语文素养。
(二)试卷特色
试卷结构:遵循《说明》,突显主题,稳中有新
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温州卷)秉承&遵循《说明》,突显主题,稳中有新&的基本思路。全卷满分为150分,由&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部分组成。其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设6小题,27分;&现代文阅读&设8小题,共30分;&古诗文阅读&设9小题,共28分;&作文&为60分;&卷面书写&5分。全卷以主观题为主。
试卷结构简约、科学、合理,留给考生足够的思考、答题时间,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使考生能较为轻松自如地完成考试,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业考试对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作用。
第13篇:2011年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分析)(5)二、试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情况分析
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27分。
本题分别考查汉字认读、词语辨析运用、句子排列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知识点和能力点。寓知识、能力考核于语言情境和学习情境之中,使知识的掌握为言语能力的实际需要服务。
第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拼读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题中涉及的汉字均为常用字,难度不大。语境材料为课外的一段描写性文字,四个字(&无垠&的&垠&,&喧闹&的&喧&,&遥远&的&遥&,&撒网&的&撒&)由易到略难,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看来,学生对这几个字还是较熟悉的,多数同学能准确书写出来。除了书写不规范外,其他错误较少。三个字中,&撒&字的书写错误率较高。其次是&喧&字,有的把它写成&宣&,有的写成&渲&。此类问题的出现在于学生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或写字时因粗心没注意书写的细节。
第2题(2分)考查学生的词语在语境里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错误的一项。语境材料A、深厚,B、隆重,D、源远流长,C、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鲜水产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很显然答案选择&C&。本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备选答案的设置干扰性不大,更是降低了答题难度,因此得分率相当高。
第3题(2分)考查句子排列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是课外的一个语段,以一只大麻雀为描写对象,打乱顺序后让考生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大麻雀系列动作入手,看前后句式是否一致,语意是否连贯。如下: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孩子与鸟儿》作者:张秀亚)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调整语序后,未仔细检查,不注意细节,随意性较强。
第4题(8分)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积累的程度。试题分布为6册课文,既兼顾到与前3年的试题不重复,又兼顾不同朝代的古诗,还要兼顾到诗词和文言文。命题采用了两种形式:①②③④⑤题是简单的识记题,学生只要根据记忆,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⑥除了识记,学生还需理解所背诵的古诗名句才能答出。这两种形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不同层次。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识记、书写和理解的错误是造成频频失分的主要原因。如:①&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写成&园&;②&有约不来过夜半&中的&夜半&写&半夜&;③&小桥流水人家&准确率很高;④&化作相思泪&中的&作&写成&做&;⑤&亲贤臣,远小人&准确率很高;⑥杜甫的《春望》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准确率很高。
第5题(4分)侧重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状况。本题设置重在一个导向作用,即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引导教师少一些死记硬背式教学,另外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对于名著的阅读范围有所扩大,①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1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②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3分)你(阿廖沙)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 她问话中隐含着轻轻的责备(选择高尔基《童年》)①这里的&她&是谁?--外祖母。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第6题(7分)以综合性学习为设题点,主要考查看图拟写名字,对联断句,推荐温州文化名人理由。本题设三小题:
①(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体现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2分)--如:五马奔腾。
②(妙联拾趣)温州江心屿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音:&yun, zhao1 chao2, zhao1 zhao1 chao2 ,zhao1 chao2 zhao1 san4;chao2,chang2 zhang3, chang2 chang2 zhang3, chang2 zhang3 chang2 xiao1&)。
意思:白云每天早上涌起每天早上涌起早上涌起又早上散去,潮水经常涨潮经常涨潮经常涨潮又经常落潮。
③(追慕先贤)你认为以下&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谁最具有影响力?请推荐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备选:谢灵运、刘基、孙饴让、苏步青。
谢灵运,著名山水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被后世誉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
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孙诒让,他的《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对研究金文和校释古书,作出了贡献。25岁时写定的《温州经籍志》,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艺文之祖&。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努力抓好语文基础。本次命题,重视对语文基础的考查,对字音、字形、词语、句子、古诗文名句和文学名著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学生却因识记和书写的错误频频失分。本试卷第4题&古诗文名句默写&,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不能说他们全然没有背出这些名句,可一出手便错字、别字连篇。此种情形,每年中考阅读都让人痛心疾首,可谓语文教学之痼疾。这实在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努力将语文教学拉回实地。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写字训练,可以利用在校课余举办一系列的写字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注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增加课外阅读量,尤其是名著,不能仅满足于了解篇名和作者,而要真正了解情节和内容。
2.加强语言应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益探索,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试卷综合性学习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考试暴露出的问题说明学生平时没有很好地参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语言运用意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并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时代,体味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感受。然而纵观近几年的浙江省综合学习考查的发展,有的地市已经不再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题型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现综合学习的务实有效,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地址:/53862_qizhongkaoshifenxi_zuowen_500/
更多相关文章
注:期中考试分析作文500字15篇系列作文为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到海边写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