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材料作文文的几要几不要

(174)材料作文“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写作指导
我的图书馆
(174)材料作文“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写作指导
有理·有据·有文
——材料作文“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写作指导
【训练指要】
议论文说理要做到“有理、有据、有文”,即析之有条理,论之有实据,言之有文采。下述案例从论证结构思路安排、论据选用组织、语言修辞技巧三方面给同学们谈谈考场议论文的升格技巧。
【作文金题】
有一天,几位学生鼓动苏格拉底去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⑶标题自拟;⑷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
根据给定材料写作议论文,要过好审题关。如何快速、准确地审题立意?抓关键句,是一种常用方法。上述材料的关键句是苏格拉底的答语。对于集市中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学生们满心艳羡;然而苏格拉底却认为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其实是自己并不需要的。由此,我们不难玩味出苏格拉底的人生志趣,他的生活价值观。从这一立意点切入,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中心论点:1.快乐源于简单的生活;2.生活因简单而幸福;3.学会拒绝物欲的诱惑;4.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5. 欲壑难填,当思自制;6.非必需的尽量不要,要学会为自己减负;7.富有的是精神;⒏恬淡的人生,简单的快乐;⒐学会放下;⒑做好人生的加减法;等等。
【作文门诊】
不为外物所累
苏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后,却“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与学生们的看法大乎迥异。当今社会,未尝没有那些为身外之物所桎梏的人们,到头来却身心俱疲。所以说,我们不应为追名逐利而让心灵背上沉重的负担。(开头点扣材料,简则简矣,但精警、生动不足。)
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性。卢梭曾在他的一本书中说:“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人们就好比生活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放下了嗓子说话,我为了让别人听到我说什么,我只好比他们更大声。于是,没有人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名利金钱,是很多人所梦寐以求之物,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便使出各种手段,哪怕出卖自己的本心,丧失本性。(本段中引言与分论点不吻合。)
殊不知那些高喊“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人是多么无知,他们竟对金钱如此尊重,也许这便是那些贪官污吏“孜孜以求”的吧?哪怕夜不能寐,哪怕心惊肉跳?或许有时他们也会扪心自问,却发现自己的本心也不知所踪。(本段与上段衔接欠紧凑,段首缺了过渡句;有的用词不够准确,如“尊重”等。)
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适然,提升了精神境界的同时享受身心的愉悦。面对着诸多的采访和邀请,莫言只是淡淡地说:“我只希望人们安静下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再多世俗的纷扰只会扰乱原本宁静的心灵,使人变得浮躁不堪。莫言若不是摒弃外界那些金钱名利的追逐生活,他何来的笔耕不辍?若他也如当今许多名家名教授之流日日游学演讲,那他又何来这些笔锋犀利之作?可见,金钱名利不应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适然”是生造词语,用得不恰切;画波浪线语句语序不当;本段中举莫言为例,夹叙夹议,但议论语句多有用词不当,表意不准确严密之疏漏。)
于丹说过:“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的太多,看心灵的太少。”过于追名逐利,只会让我们成为金钱的奴隶。“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世界上其实有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但如果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土”,那么我们的视野便会缩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随之变迁,使得拥有了无用东西的同时,却失去了那些我们真正应追求的东西。(本段与上文的说理缺乏缜密的内在逻辑,与2-3段语意重复。)
金钱名利是生活的枷锁,我们不应甘于为之桎梏,而应“仰天大笑出门去”,惟如此,我们精神苑囿中的花朵才会更加蓊蓊郁郁,人生之路才会更加值得回味。(本段运用引用、比喻等辞格,语言简练,不乏生动,可基本保留。)
【升格建议】
本文立意切合材料内蕴。全文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晰。引论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材料引出观点。本论部分(第2—5自然段)按“反—正—反”的顺序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说理;第2-3自然段从反面阐述“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的道理;第4自然段从正面论述不为外物所累,才能使生活恬淡,身心愉悦的道理;第5自然段从反面论述过于追求名利的危害性,但其内容实质与2-3段有所重复,影响了说理的深刻与透彻。结论部分重申不应为金钱名利所桎梏的道理,呼应标题,首尾圆合。语言表达基本通顺、明白,善于引用名人言论为据来佐证。主要不足在于:一是说理欠深透,事实论据欠丰富充实,例前与例后分析不足;二是语言表达欠恰切、稳妥,限制与修饰不足,揣摩与推敲不够。有的引言与主旨不够切合。
修改建议:
⒈调整、充实本论部分第三层次,改为递进式段落,即在前两层先反后正的论证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如何方能不为外物所累的道理,使说理深入一层。
⒉补充部分典型事实论据,扩充事实论据的例前与例后分析,并使之与分论点、中心论点挂钩。
⒊增加必要的修饰与限制,使分析具体,论点鲜明;调整句式,润色字词,使语言表达更恰切、缜密、妥帖。
【升格佳作】
不为外物所累
苏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后,告诉学生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由此,我想起弘一法师的两句箴言:“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正因为苏格拉底具有“不为外物所动”的宁静、虚空的心境,他才不为外物所累,不让心灵负荷沉重的包袱,而危及他对于真、善、美的哲学的追求。(引言要切中材料本质,本段引弘一法师之语,对材料进行点评,扣合题意。“由此”、“正因为……才……”等关联词的使用,使表达更连贯。)
苏格拉底给当下社会那些心为物役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一种静虚的心境,才能快乐度人生。(提出中心论点,呼应标题,突出“静虚”这一关键词,挈领下文。)
心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心。泰戈尔曾说:“飞鸟一旦系上了黄金的羽翼,就飞不高了。”少年方仲永才思敏捷,指物作诗,斐然成章,令人啧啧称奇,邑人将其父视为宾客接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其父以为有利可图,于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让儿子学习;结果,仲永“泯然众人”。你看,虚名浮利的羁绊之下,仲永之父迷失了身为家长的教育职责,而仲永之才华亦早夭了。家教如此,为官亦然。孔子云:“政者,正也。”反观当下官场中,某些所谓人民公仆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为满足一己私欲,欺上罔下,巧取豪夺。权、钱、美色等外物之诱惑,使之深陷泥淖不能自拔,于是就有了“千夫所指”的陈良宇、薄熙来之流,欲壑难填终至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或许锒铛入狱时,他们才幡然觉悟:心为物役,终将丧失人生的快乐与自由。(本论部分要写好完全段。该段从反面举例论证,按“分论点+引言+例证1+过渡+例证2+小结”的思路展开。摆事实,引名言,讲道理,夹叙夹议,分析深入,紧扣段旨。多用成语,使语言精练、典雅。)
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自在,既享受身心的愉悦,又提升了精神境界。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由此,可见出钱老静虚淡定、泰然自安的心境。无独有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的记者多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趋之若鹜,书店里的莫言著作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在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面对此情此景,莫言淡定地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正因为莫言有一种豁达超脱的胸襟,有一种洞穿名利虚荣的睿智,才不被盛名高誉所陶醉、所捧杀。因此,拥有超越功利之上的情怀,人生才有余裕畅享平静的闲适。(本段从正面论证,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突出段旨,首尾呼应。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结合,活泼而充实。)
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静虚、简朴的生活,才能真正摆脱外物的桎梏,抵达高远的理想巅峰。“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其实有许多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垢”,那么我们的视野便会狭隘乃至最终因目迷五色而彷徨失路。而致虚笃静,崇简尚朴之定力,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修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增强抵抗物欲诱惑的能力。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多元就够了。”面对人们的迷惑不解,他淡然说:“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这就是简朴生活、静虚心境的力量。(本段深入一层,论述如何不为外物所累,引名言,摆事实,强调静虚、简朴生活之意义。)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金钱名利是生活的枷锁,我们不应为其束缚与奴役。我们应该秉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胸怀,才能让自己的精神苑囿繁花蓊郁,让自己的人生之路畅通无阻。(结尾简要小结,发出呼吁。引用古诗名句,辅之以比喻,使语言典雅凝练,更具情感共鸣力。)
【技法小结】
⒈理清思路,充实本论。改文采用“先反后正再递进”的结构模式,从“为什么”与“要如何”两方面分别论述为外物所累的危害,不为外物所累的利处,不为外物所累的对策,使文脉清晰。本论部分安排三个完全段,均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展开论证说理,事实论据典型,引言恰切,分析精当,扣紧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⒉旁征博引,为我所用。改文多方征引古诗、格言、名句、俗语等来为议论佐证,引言与道理分析、与论据叙述融合无间。语言表达更具文采,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成语运用贴切,修饰限制充分,情感褒贬分明,颇多精警之语。
【论据链接】
⒈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⒉爱因斯坦拒绝高薪
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美元就够了。”这无疑会使人们感到不解。他的回答是:“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看似简单的生活,实则弥足珍贵。
⒊狄德罗效应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它在家里找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越想越不舒服了,因为自己居然让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须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的接受更多非必须的东西。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图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终极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材料作文的审题(终极版)
大小:2.8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考新材料作文亟待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高考新材料作文亟待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提起高考材料作文,我们自然想到1990年高考作文“玫瑰花园”材料和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梯子不用横着放”材料,考生面对此类材料,一头雾水,无从下笔,最终却大都能“自选角度”,当场完篇;至于这两次考生作文到底如何评判,阅卷人也一直讳莫如深。面对社会的一片吐槽声,当年的语文高考、阅卷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不能不让人佩服,也不能不让人揪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高考作文题而引发的不大不小的风波也就“石沉水平”了。以后会不会因高考材料作文题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呢?不好说。不管怎么说,2012年高考过去了,“新材料作文”也许会考上一段时期,为了高考能平稳、健康进行,高考材料作文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新旧材料作文有无本质区别?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它与旧材料作文到底有何区别?有无本质区别?
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得把话题作文、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放到一起比较一下。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题材,话题作文就是给出一个写作题材范围的作文。因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仅给考生写作文范围,让考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这也就有了“话题作文是个筐,青菜萝卜往里装”的讥讽,它给投机取巧的考生以可乘之机,套作、抄袭文章泛滥,问题越来越大,考了近十年的话题作文渐渐淡出高考试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整个九十年代,高考作文几乎都是材料作文。例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分为大小作文,我们选大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40分)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A&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B&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的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很显然,第一个小姑娘说话内容可分为三个角度和立意,第一,玫瑰花--美好的事物,皆优点无缺点的人;第二,玫瑰花下的刺--丑恶的事物,皆缺点的人;第三,玫瑰花园是个坏地方--要辩证地看待事物或人。
我们再看看高考新材料作文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
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2012年高考所有新材料作文中最遭人贬斥的也认为最难的一道作文题。那么,此材料可以有哪些角度?可确定哪些立意呢?
从“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这句话(角度)看,此梯子一直竖放的,这里便有多个立意: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不能忽略安全;单位管理要精细化等。
从“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句话(角度)看,工作人员明明知道梯子倒下会伤人,他不随手将梯子横放在地(举手之劳的善举),却“特意”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是漫画式的滑稽画面,遗憾的是,这样的滑稽剧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上演:老人摔倒,人们只希望(喊)别人拉一把,有人落水,只希望(喊)别人去救一救,“知行”矛盾,故而,这里的立意应是,善举贵在行动!
从“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这句话(角度)看,可确定这样立意:人们对安全隐患比较麻木;人们缺乏主人翁精神。
从“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句话(角度)看,可确定这样立意:人应该关注身边生活琐事,要勤于思考,善提建议。
从整体(角度)上看,抓住梯子安全的警示语从“注意安全”到“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一比较,我们便得知,前者是空话,套话,搞形式,故而,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的立意:工作要务实,形式主义要不得,以人为本要落到实处。
通过对1990年高考作文题和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材料作文题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但是,时下很多人对却是这样看待新旧材料作文的:旧材料作文就是紧扣住材料整体含义(主旨)来谈的作文,作文的行文的具有八股式:“引-议-联-结”,旧材料作文的实质就是读后感。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的一种作文题样式,本质上是材料作文,表现形式上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不给出话题,要求不像老材料作文那样“过死、过窄”,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活,过宽”,新材料作文实际上是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交集。&
这样的分析似是而非。新旧材料作文题的区别可以从下面的表格一目了然了。
材料形式 体载要求 立意角度 拟定标题 材料体现
材料作文 单则或多则 议论文 要求相同 要求相同 未要求
新材料作文 单则或多则 文体不限 要求相同 要求相同 未要求
可见,除体裁外,新旧材料作文要求一模一样。所以,新旧材料作文并无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材料作文就是材料作文,并无“新”“旧”之分。
二、高考材料作文是考作文还是考审题?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命题作文(引导语加题目)等几个阶段。2012年高考,除江苏卷外,其他省份卷都考新材料作文,所以,可以这么说,高考作文已进入新材料作文时期。但是,在以《玫瑰花园》为代表的材料作文出现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我们高考作文便进入话题作文时期,现在再考材料作文,我们必须对作文题的材料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些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高考材料作文到底是考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还是考学生审题能力?
人们会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考学生的作文能力喽。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还是以2012年高考安徽作文题为例,一位考生写了篇《梯子的联想》,该文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立意深刻,语言晓畅,但是,很明显,该文脱离所提供材料的实质,结果仅得了36分;还有一位考生写了篇《形式主义要不得》,该文内容空泛,思路较混乱,立意一般,语言也不太通畅,但是,该文能紧扣所提供材料的实质,结果得了51分!这种情况绝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试问,这样评判考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太荒唐了吗?我们高考作文到底是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还是考学生的审题(审材料,阅读理解材料)能力呢?
不错,审题能力是写作能力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考作文不可能避开审题这个环节,但是,我们拟定作文题目以及评判断考生作文岂能让很多写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难以跨越审题这道坎?这样做不是本末倒置吗?
所以,我们绝不可以随心所欲地拟定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拟定材料之前必须弄清楚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到底起什么作用。
三、高考作文题的材料能否随心所欲地拟定?
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到底起什么作用呢?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必须强调公平公正。就语文试卷来说,阅卷理解题主要考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作文主要考学生的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既然要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那就写作文呗。写什么?总要给孩子一个范围,一个方面,一个由头,这就有了话题,有了材料,有了题目。所以,高考作文题中的材料仅仅起了让孩子写哪方面内容的作用,此外,再没有其他什么作用了。
既如此,材料作文所供材料便有了优劣之分。什么是好材料呢?那就是能让几乎所有考生一看就懂的材料,反之,就是糟糕的材料。也就是说,命题人必须下决心让绝大多数考生能轻易读懂材料,从而引导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在思维和表达下功夫,而非在审题上过多地花时间。
这样,拟定高考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便有了以下几个原则:(1)材料主旨理解的浅显性;(2)材料主旨的唯一性;(3)材料主旨的现实性。(4)材料主旨与学生共鸣性等。只要我们命题人坚持命题所供材料的原则,把握准心,命题就会平稳。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审题上不为难孩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梳理一下高考所供材料的类型。高考材料作文所供材料不外乎以下几类:寓言故事型,生活实例型,就事论事型,漫画图表型。不管哪种类型,命题人应先确定让考生写哪方面内容的作文,可采用拟定或改动相关的材料方法,外加适当的议论抒情等提示语的办法,让考生轻易明白题意。比如,我们想让孩子写一写家庭教育子女的问题,这方面材料现实性、主旨与学生共鸣性等是具备的,但是,材料主旨理解的浅显性和唯一性则不容易做到了。请看下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功成名就之后,便想在老家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但是,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你完全可以对我们的建房质量放心。但是,我看到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该材料就不符合主旨理解的浅显性和唯一性,是谈晚节的呢,谈信任的呢,还是谈培养、教育孩子的呢?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材料旁枝内容冲淡了材料的主旨,影响了学生对材料主旨的把握。&
如果命题人将材料这样改动一下,材料的主旨便很容易让考生把握了: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想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对子孙府第的建造十分用心。有位老工匠看他为子孙这样用心不以为然,就说:大人,何必在意子孙的府第呢,我造过许多豪华的府第,我更见过屋主易人啊。
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感叹道:“不留给子孙本领光留下家财又有何用呀!”
是啊,如何培养、教育孩子,到底给孩子留下什么财富,这不是值得人们深思吗?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材料,让其主旨更集中的办法让考生轻易读懂材料;另外,还可以增加最后一段的提示语来降低考生对材料主旨的理解的难度。
我们为什么仅仅说材料的主旨,而不谈材料理解的角度呢?这涉及下面一个问题。
四、一个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还是多个?
这个问题乍提出来显得很荒唐:每个省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不就一个吗?哪来多个?--是吗?你看上面举的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它包涵了有多少个角度和立意?实质上,不就是多个话题作文、多个作文题吗?
如果把形式去掉,直接把本质展现给世人,即将那么多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在某一年某个省份的高考语文试卷上,那么,势必将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定会质问:怎么能把这么严肃的高考试卷当成儿戏呢?高考的公平竞争表现在哪里呢?但是,这种荒诞滑稽的本质却被“材料作文”的形式所遮掩了,有些人竟粉饰说:材料作文好,多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一是命题人没有弄清所供材料的作用及拟定材料的原则,随心所欲、自鸣得意地拟定材料,让所供材料的内涵丰富,主旨不够明确;二是高考材料作文“要求”中一直有“坑生害题”的“自选角度”这一项!
“自选角度”为什么会“坑生害题”呢?原因很简单,自选角度审视材料,必然导致考生多角度解读材料,必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立意,如上面所说的,你从材料的整体(角度)想到“形式主义要不得”,我从材料的侧面(角度)想到“梯子的联想”,我是严格按照“自选角度”要求去做的,你为何将“我”打入“冷宫”?命题人、阅卷人还讲不讲道理?你这不是坑害考生吗?!一个材料作文题,因为“自选角度”的要求,一下子变成多个作文题,为什么不把“自选角度”这一要求换成“整体、准确把握材料的含意”呢?所以,所供材料浅显,又要求考生整体把握其含意来写作,这样的材料和要求才不会出现问题。
五、高考作文阅卷到底该关注什么?
我们先看某地高考模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
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歌,晒晒太阳。”
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
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
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到了画眉鸟。
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
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我们用上面所说的所供材料标准来检验一下,可以看出,该材料是不太好的。考生的反映也是如此:故事有趣而寓意不明!
命题者提供的阅卷角度和立意有:1.内心的限制是最大的束缚;2.打破惯性思维;3.适应新环境;4.安于现状;5.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
我们暂不说以上立意好不好,客观情况是,一个材料作文题目像孙猴子一样,摇身一变,成了五道话题作文题:“谈束缚”,谈惯性思维,谈适应环境,谈安于现状,谈主客愿望与客观实际。
这样,考生的作文一下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围绕五道话题作文中的一道来写的,即所谓紧扣材料含意、审清题目的,这一类文章的得分自然不错;另一类是不属于这五道话题内容的,即所谓的偏题、走题的,这一类文章的得分便可想而知了!
分清了两大类后,材料作文的阅卷便相当快,为什么呢?因为阅卷老师眼中只有“意”没有“文”:一看标题和开头,便知该文的立意或话题是不是符合以上的“五意”之一,便知该考生是不是“五类分子”!至于文采、文章是等而次之的。
试问,高考阅卷能与这种情况有本质的不同?是阅卷老师不负责吗?不是。是考生不按照要求去作文吗?也不是。那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仍出在作文题上!如果材料作文题的拟题、批阅存在的这些重大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高考材料作文题会将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带向何方?
总之,高考材料作文存在的以上几个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引起有识之志的高度重视,尽快研究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我们的高考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健康、平稳地发展。
敬爱的周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材料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