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特级教师谈教学·杨国兰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三部曲”
发布时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就小学语文而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弹奏好“三部曲”——趣、读、写。
&&&&第一部曲:趣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简单说就是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可以采用讲故事、听音乐、表演节目、谈话、看图片等各种方式激发兴趣。而讲故事这种方法非常受孩子们欢迎。教师每节语文课一开始,用5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短小而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讲连续性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听了这集就急切盼望听下一集,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会因为故事而喜欢上语文课。当然,还可以让全班每个孩子轮流讲故事,并要求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孩子可以把故事写下来。在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中,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融入游戏,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汉字“人”,中间加上“一”字,就变成了“大”字;左下方加上一点,就是“太”字;把点放到右上方,又变成了“犬”字;把点放到最上边,又是“夭”字啦!这就是中国汉字,多么有趣,多么神奇!这种融游戏于写字教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部曲: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针对课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学科特点,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提升,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如何做才能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科特点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少讲多读,以读代讲。特别是孩子们一读就懂的内容,根本不需要教师反复分析,甚至还要挖深挖透,使原本很美的课文变得支离破碎,一篇简单的课文被教师烦琐枯燥的分析所取代,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类简单的课文,就可以多种形式美美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默读、配乐读等,以读代讲。如低段的儿歌、童谣,中高段的说明文等课文。
读中感悟,读中享受。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多读书,当然教师也不能一上课就直奔课文的重点段,而忽略对课文整体的感知。第一步是粗读全文。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大致的了解,从题目到课文的结尾,逐字逐句逐段地读,并通过初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第二步是细读。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尤其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享受。方法如下:读,让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找,找出文中重点段落,关键字词,甚至标点符号;问,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悟,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使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并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读整本书,热爱阅读。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好教材上的课文,而且还要推荐中外的优秀读物让孩子们阅读,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当然,核心问题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自己应该喜欢读书,做热爱读书的人。
&&&&第三部曲: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是写话,三至六年级都是习作。显而易见,只要文通句顺,表达清楚,思想健康就应该是好作文。要让学生感到习作就是用手中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得高分。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在作文的评价上大胆创新,给出超过100的分数,如120分,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就像写字一样简单,只要没有错别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得满分。因为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人为地拔高了作文标准,这无形中就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进而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激发兴趣,降低写作标准。二是加强阅读,注重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经过大量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读书,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三是教给方法,养成写作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只有语文教师热爱读书,勤于写作,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弹奏好语文教学这“三部曲”,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中国教师报》日第6版&
  说起王宏,青海省称多县歇武镇的4000多居民几乎没有不知道的。王宏是歇武镇中心寄宿制学校...
  他一头扎进大山深处40年,用知识和青春反哺自己挚爱的一方水土;他总把学生挂在心上,张开宽...
  “幼儿园就是孩子们的一个家,我们中国传统的小院,不都有一个小柴门吗?”丰台区第二幼...
  2016年,是何黎在昆明医科大学从事皮肤性病学教学工作的第30个年头。作为昆明医科大学皮肤...
  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位深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她是全国模范教...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舒心& & & &
&作者:齐敏莉&& &【摘要】本文以“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为对象开展了研究,运用了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两种方法。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将“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推进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及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核心素养&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summary of research methods, will be &elementary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problem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how to &knowledge for this& teaching into a &core quality for this& Chinese subject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s. To promote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mode change the substantiv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C Pri Core literacy前言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已成为热点,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和影响正日益显现。“2014年教育部出版了《关于全免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2015年教育部再次出版《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体系纳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 1可以说,“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课改的突破创新,本质上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下发挥创新精神、批判思维,调动社会资源而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后天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就是: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由于“核心素养”蕴含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所以本文将以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通过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使小学生获得“个人发展”(一)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指教师将一些学习内容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学习。将老师的“以教为主”变成学生的“以学为主”。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呢?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气氛沉闷,不少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屈指可数。长期以往,令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带着兴趣心去的。如在教学《小闹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学习,首先提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想不想自己来读这个故事呢?如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是查字典,可以是问同学等。待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解决后,教师再让他们猜字谜。那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充满兴致。2.“智慧教学”,即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学法融为一体。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主动学习。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倡导适合学生自主能力形成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那么,该如何落实呢?比如在让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他们自由朗读。再提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最后再让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指出对方读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在教学《松鼠》这一课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描写小动物的活动,提升语言建构能力。教师可以依次设计问题:小松鼠吃食有什么特点?用什么词句来写这些特点?用哪些方法才能把小动物的活动写生动、清楚呢?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视频中小松鼠吃食的动作,归纳后教师板书(闻、抱、捧、送、咬、塞、嚼、看、抢)。再让学生圈出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师再次板书(顺序词,比喻、拟人)。最后让学生动笔写,进行小组评价,全班示范。(二)实践创新如今小学课本中的知识性极强,同时人文内涵也特别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来培养他们实践创新的能力。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地球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将查找到的地球面临的十大危机和学生进行梳理,然后又布置“选择威胁地球的一大危机”,再查找资料,并要求学生根据资料自己整理成几段文字。第二次交流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先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要求:一是在小组里读出自己整理的资料;二是小组讨论听了这段资料的感受;三是找出这段资料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在汇报时,提出要求:每组选派一个同学用“我们组的同学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从哪些方面查找了地球面临危害的资料”进行概括性地汇报。随后,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印象深刻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搜集资料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呈现适量、适时的课外资料,从原来的“拿来法”,创新性地学习到“摘录”、“删减”、“整合”、“内化改编”法。&二、通过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提升小学生的“人文修养”(一)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小学生在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得到锻炼与培养。在素质教育中,在新语文素养观的指导下,我们应该科学处理好语文学习者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确立“以文促人”“以人促文”的新型语言学习心态,努力形成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借助语文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境界及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所在。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人的态度、情感、愿望、个性,包含着文化主体的生命意识、社会责任感、审美精神等,它们使语文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鲜活“滚烫”的课程。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欣赏文学之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拥有不可磨灭的魅力,例如《游园不值》、《游子吟》和《望庐山瀑布》等传载千年的唐诗宋词,至今读起来仍是郎朗上口,韵味绵长。《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更都是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这些文学作品都体现了古人无穷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欣赏、体会文中丰富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文学情怀。2.感悟人性之美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所以有一些课文中或多或少蕴含着勤劳勇敢、乐善好施、宽宏大度、不屈不劳、精忠报国等优秀品质。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示范与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到雷锋那种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人性美。又如《凡卡》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另学生理解主人公写信的内容,了解他悲惨的学徒生活,唤起学生的怜悯之心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3.善待自然之美 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学会善待自然则是最基本的准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推荐、引导甚至亲自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探索实践、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去爱护自然。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界的动、植物,让爱在学生心中滋长开来。如教师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展开想象,细细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婀娜多姿。课后可以鼓励学生与大自然接触,比如将落叶制作成书签,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绘制主题小报,参加植树节种树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兴趣。(二)审美情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好事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在对课文进行了深入剖析后,才能真情地投入到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了教材后再进行认真备课。教师真正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后,就可以将这种情感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体验。如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阅读教学便是培养学生学会审视美好事物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另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将一些有历史性故事特点的课文以生动形象的影视人物让学生铭记在脑海中。如教学《水浒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精神焕发地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吗?那么,听说过《水浒传》这部电视剧吗?”课堂气氛顿时热火朝天,这时就可以播放主题曲,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最后布置学生自读,找出他们觉得写得最好的句、段体会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按故事情节编演课本剧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学习,进而将文中的语言与具体形象进行调换,从而得到审美情趣的体验。 在理解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时,有条有序地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如“手忙脚乱”、“目瞪口呆”可指导学生表演。“饥不择食”、“仗义疏财”可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原文,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飞檐走壁”、“泪如雨下”等,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就是说要尽量可能地让“不会说话”的文字变成“会说话”的文字。& &三、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提升小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一)国家认同教师要学会促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让学生认同自己所在的国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吟诵相关课文,从而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还可以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宣传片、爱国故事纪录片等,让学生渐渐地受到深远持久的影响。如在教学《完璧归赵》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感情地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圈出需重读的字词。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蔺相如说的三句话,理清故事的脉络,概括人物形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点拨并板书。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体会到蔺相如对赵国的情感。学生经过学习后,充满对蔺相如的敬佩,警示自己向其学习他的爱国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意识。当前生活中的许多语言问题都表现出国家语言意识的缺失或淡薄,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语言意识是语言的灵魂,更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如今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及其复杂,我们必须通过树立国家语言意识来强化国家认同,这对于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及国家的统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教育界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认同中国的意识,宣扬爱国情怀。对于一个主权国家,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可是国家认同的重要方面,国家通用语言具有高于民族语言和地域方言的主体地位,对促进群体和个体的国家认同并推动其间的和谐共处是必不可少的2。(二)社会责任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对于“责任”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什么叫责任呢?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一种责任;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也是一种责任;员工勤勤恳恳工作是一种责任,老板按时发薪给员工也是一种责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责任;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孝敬父母也是一种责任……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充满责任。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便是责任,它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最需要的做人准则。然而,现在的小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有祖辈的溺爱和父母的关怀,在温室中成长,被过度保护。所以养成了自私狭隘,惟我独尊,斤斤计较,是非不分的劣性品质。缺乏关爱他人的责任心。即便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孩子,身上也同样存在着这些缺点。学生们长大成人了要走到社会上去,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让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应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让他们从这些优秀的著作中学会担责,如《小布头奇遇记》、《荒野的呼唤》等。还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汲取。如教学《大熊猫》这篇课文时,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大熊猫的憨态可掬、活泼可爱,唤醒他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首先播放大熊猫活动时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问:大熊猫在干什么呢?请用一个词概括大熊猫的特点。回到文本,学习文中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喜欢吃什么食物。让学生圈出胖乎乎、毛茸茸两个词语,请小组表演大熊猫吃食的过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最后告知学生世界上的大熊猫数量逐年减少。激发他们对大熊猫甚至其他小动物的保护。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还应该是培养有社会责任心和拥有正确三观的“人”的深度教育。& &四、结束语以上六点便是本人关于“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论题的论述。只有通过真真正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切实解决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所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反思。才能系统、正确、有效地论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我国教育界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做贡献。注释1.成巧云.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知识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8(2),68-712.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016(3),15-17参考文献[1]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2]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辛涛,姜宇,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5]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2):35.[6]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2015(46).
暂无下一篇教学资源 
谷城县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湖北教育网台资源
办公平台 
公文发布系统
KSOA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平台 
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
中职学生学籍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发挥语文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615&&&&更新时间:   &&&热&&&&&   【字体: 】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是指终身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个人发展能力以及品德修养能力。探究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刻不容缓,这既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共同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发展核心素养主阵地的语文教学如何更好的完善这一体系非常值得每一位老师深入探究。  
&&&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这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之一。  
&&&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 (一)凭借语文教材,在文本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 语文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利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中字词句段的含义,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字词句段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教材中词语的积累,增加学生的作文词汇;品读教材中的佳句,尽情抒发情感;学习教材中写作方法,学会合理地布局谋篇。  
&&&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流利诵读课文,经典名篇熟读成诵;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从而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和学习习惯,这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语文核心素养。  
&&& (二)扩大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 “语文教学要让课堂充满读书声,要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这是每位语文老师听得多、说的多的一句话,所以有了老师培养学生读报、读经典甚至是读作文。但更多的老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功利性极强的进行教学。殊不知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能力,注重情感体念,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懂得该看什么书,学会理解和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功利性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三)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 课堂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当下的一些语文教学环节的确存在一些低效、繁琐的问题,比如导入新课“冗长乏味”、小组合作“形同虚设”、出示答案“理直气壮”、课外拓展“耗时太多”,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或效率不高,或预设太强,或虚假作秀。课堂教学环节的复杂繁冗,直接导致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加重。这样的课堂难以培养学生熟练的语言技能,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落空。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堂面貌,让学生轻松学习;简化低效、繁琐的教学环节,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交流和感悟;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四)关注社会课堂,在生活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 我们的教学要立足课内,着眼课外。当我们翻开语文教科书时,会发现生活始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不竭源头。语文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用来反映并服务于生活。语文学习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生活素材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语文不仅是要我们把课文里的文章背得多么熟练、记忆得多深刻,更重要的是借助教材这个例子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学习的形式上看,今天的语文课堂应变得开放、自主、和谐,让学生在愉快和合作中学习,在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感悟中培养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关注,学会联想,善于迁移。  
&&& 近年来央视不断推出的公益广告,如《妈妈洗脚》、《关爱空巢老人》、《父亲的旅程》等、文化类节目,如《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中国书写大会》、《朗读者》等。这一堂堂生动有吸引力的社会课让学生从教材中去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观念、情感、审美等,从而实现学生和课文作者的交汇、融合,甚至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所学知识,去体验、解决社会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方法上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教无定法但也有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科学创新的教法运用,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创设意境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意境中才能挖掘出潜在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般来说,意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开头的激兴导入就让学生置身于课文内容的氛围之中。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学习。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沿袭着课文从前到后的顺序性讲授,这种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病是把学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画好的一个圈子内,欲出不能,无形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缚。这恰好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法背道而行。所以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真正使他们拓展思维,开辟学习的新领地  
3、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导航:(1)、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2)、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进行理解。(3)、朗读课文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学生的朗读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时,教师可进行适时的范读以帮助学生正确体会把握文章的情感,以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4、课堂教学中将“是与否”的评价改为鼓励表扬式评价。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课堂上绘了一幅图:一片树叶中间画三个地球,让学生说出画面的意思及启示。学生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地球是绿色家园。(2)、地球与自然界的生物分不开。(3)、爱护地球。(4)、地球是我们绿色的家园,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它。很显然,相比之下,最后一位同学的回答更完整、精妙一些,也许他的观点、思维是在前三位学生的引导下完成的,那就是把整副画面看作是眼睛。作为教师,对以上四位同学的观点你能做出是与否的判断吗?难道你能否定前三位吗?所以,我们只能对其采取表扬、鼓励的评价。  
&&&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远不止以上方法。我们应该树立一种“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把这种思想落实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为中学生的升学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录入:宋巍蔚&&&&责任编辑:gcyaowei&
【字体: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14  鄂ICP备号 公安部备案号:11湖北省谷城县教育局主办 | 维护:谷城教育信息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