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理念下怎样上好生物课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生物课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实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而是要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甘泉: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蜡烛”“园丁”,而应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也不断地汲取养分丰富自己,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而是一张“网”和网鱼的技术与技能。
教学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悄然发生变化。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学会“织网、用网”。
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那么到底什么是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好的课堂教学标准呢?在《当代教育科学》中吴永军先生是这样写的: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该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他还写到: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讲,好课的具体标准应包括:1. 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2. 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3.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地运用。4. 教学评价要完善。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那么,怎样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备课时教师要时刻不忘新课程理念,吃透新课标;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需求、自主性、尊严和生活;备课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教材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和学校实际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具,开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以及适合学校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此外,备课中教师还要从根本上备学生,即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变化,及时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学资源,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由师生甚至是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创造、建构的过程。
上课是关键。备课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规划;而上课是对这一规划具体落实的过程,它面对的是有情感、有独立的思维方式的学生。因此教材与教案无非是个凭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敢于挑战自己的教案,要追求自己的思维同学生的思维在特定情境下的碰撞与交流,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从动作、情态、语言等方面去激励学生、去关注学生、去鼓舞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自主者”,课堂上的“小演员”。我们还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答案、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正确的结论要鼓励,错误的观点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的深入思考,真正做到“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要成为一个组织者、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相互比较、探究、鉴别,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真正使课堂“活而不乱”,要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突发的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教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使教学手段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实施中更要强调反思。“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新课改下,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怎样评价一堂课,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但不管怎样,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吃透生物课程标准,把教改落实在实处;课堂上,注意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就能上好每一堂课。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相关的信息
当前IE内核版本太低,请使用IE9以上的内核版本、360浏览器极速模式、chrome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等访问,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好初中生物
2011国培山西省初中生物01班”。作者:魏海燕&&生物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去支撑.那么,此次国家义务教育生物学标准遵循的课程理念是什么呢
那就是要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教好初中生物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认识新的课程理念的重要指导意义,全面贯彻在我们的全部教学工作中.
一,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教学
教育为科学的发展,科学为大众的生活,初中生物要求的是最基本的公民素质,具体内容大多围绕人与生物圈而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进而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应以任何理由降低要求或任意拔高,而应努力创设条件去努力完成这一要求,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摒弃了原有的片面追求知识的完整和系统的旧知识体系,建构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中心的新知识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生物学家,而是为了一个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从而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能再按以前教学的老路,过分强调知识的到位,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和加强,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素养的形成过程是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听到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的过程.初中生物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质量都很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应避免机械套用固定的模式努力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诱导学生多问问题,建议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教材所列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探究后的表达交流,探讨等环节,应努力完成并有所丰富和拓展,而不能减少,从而切实完成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策略及新理念的深入贯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新课程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