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梗在脑干梗塞上了,现在表达不清,无法行动,会有生命危险吗

脑梗塞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不同而异。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脑  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少见于儿童少年。
脑梗塞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一)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脑成血栓。
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治疗系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应用中医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与传感器技术等,而研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化、规范化诊疗设备。  一、 多学科定位,综合中西疗法精粹。囊括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脑病诊疗规范,在国际权威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医疗康复机构诊治标准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研发“脑通疏络宁栓疗法”康复工程。  二、多维定制,“一对一”针对性治疗。第一个提出多维治疗、立体治疗的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治疗体系,该体系分别从细胞学、免疫学、基因学、心理学各学科去综合考虑患者的致病因,按照“一对一”针对性治疗准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运用“云电摩脑功能循环治疗仪”靶点定位,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的优缺,做出最有效、安全、快捷的治疗体系。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具体康复情况调整治疗进程。  三、全面评估病情,杜绝药物损伤机体。首次引进全数字化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病源灶精确定位系统,彻底根绝常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为患者带去的伤害,不损害肝、肾等功能,不给患者身体留下后遗症。  四、治疗时间短,康复效果佳。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短时间内修复患者受损脑细胞,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损 “休眠” 脑组织细胞,促进脑细胞新生。
  刘良芳, 女,主任医师,66岁,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各种脑病科学和脑病疾病的教学指导、科研攻关、门诊实践工作近40年,具有非常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脑病科、脑部疾病专家、学者;中国医师协会脑学科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现任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脑部疾病的辩证科学诊疗;擅长脑部疾病的复发以及修复性彻底治疗;对中老年脑萎缩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作为我国脑部疾病治疗的先驱者之一,较早专业从事各种脑部疾病的分类科研与治疗工作。在亚太地区率先引入国际脑部疾病高新技术,通过反复临床科研,该疗法已经非常成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我国脑病科研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突出。多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用所学的知识热情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已完成脑萎缩、脑中风、帕金森等各种脑部疾病综合治疗近万例次,为无数脑病患者解除了病痛。
本病中医称,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脑梗塞 近日,由国家工信部、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优先发展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疗效确切、前景好的中成药的二次研究与开发,将培育50个以上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二次研发现代中药为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   什么是二次研发中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物为例,现代中药对脑梗塞脑血栓这种慢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具有长效性强、安全性高、无耐药性等优势,但缺点是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服用剂量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提出了中药的二次研发计划。国家只对“临床效果确切,有提高潜力”的中药才批准进行二次研发,即挑选“疗效确切、前景好”的传统中药,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开发出“体现中药特色、科技含量高、疗效更确切、成份更稳定”的大品种。大复方中药的优势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可增效减毒,但大复方也给二次研发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我国把内含3种药材的复方丹参片二次研发成复方丹参滴丸用了4年的时间,把10种药材成分的大复方中药圣喜血栓心脉宁胶囊二次研发成用了8年时间,比开发一个新药用的时间还长,进行了严格的临床实验,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为大复方中药的二次研发开辟了一条新路。可以说,脑梗塞患者选用药品的趋势逐渐以二次研发产品为主,二次研发产品保证了药材道地性而确保药物质量,现代生产工艺确保药物的质量可控性。二次研发中药是中药中的精品,在临床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质量稳定、剂型先进、剂量科学、无耐药性。 因此,国家在《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优先发展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疗效确切、前景好的中成药的二次研究与开发。
 神经三联修复疗法治疗原理与优势  神经三联修复疗法,从神经系统疾病的根源入手,将神经因子运用介入治疗、先进仪器导入技术、经络输送等方式导入患者体内。激活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及神经修复机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修复受损神经元、重建及优化神经环路,促进脑神经的再生发育,促进患者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等正常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01.神经激活术: 应用神经激活修复技术是将神经因子运用介入治疗、先进仪器导入技术、经络输送等方式导入患者体内,将高浓度的能够激活神经因子快速到达病灶后能产生大量的神经调节免疫因子及修复因子,利用大量神经调节免疫因子及神经修复因子能快速修复衰老、损伤的神经细胞,使坏死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及补充新生细胞,保障了大脑供氧和改善脑病血液循环,使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功能。  02.自我更新及修复: 通过神经因子还能够再次激活神经因子的治疗原理实现自身细胞分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实现持续分化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能自我更新、修复并代替不断损伤的神经组织细胞,使神经组织功能得以长期稳定正常,具有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03.弥补传统治疗不足: 弥补传统药物、物理治疗、手术矫正等不能从根源修复神经元的不足,是治疗神经系统疾完美结合。  04.恢复神经传导功能的同时恢复机体功能: 通过综合手段利用自身神经因子能够在短期内修复大脑皮层纤维损伤,恢复大脑正常智力、语言及运动能力,恢复脑神经的功能,同时运用综合治疗手段恢复机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患者回归社会。达到康复目的。
1、心肌梗死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很多脑梗塞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大部分病人在度过急性期后能够改变,有部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所以,对脑梗塞病人,我们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对应心脑血管病症采取同时治疗方案。脑梗塞
2、肺部感染是脑梗塞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成为脑梗塞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脑梗塞病人的肺部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照顾不当,引起病人饮水或饮食呛咳而引发的戏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加上病人多为老年、抵抗力差,也增加了易感因素。
3、尿路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或大小便失禁,得不到良好护理的病人,常用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药有起效迅速的西药抗生素,及安全可靠,预后效果好的中药银花泌炎灵片等。
4、不全: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主要与以下方面因素有关:脑梗塞是一种&应激&状态,体内的高肾上腺素水平,容易造成肾动脉收缩,影响肾血流量。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褥疮: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病人的某些骨隆突部分,会对固定的组织压迫,造成局部组织长期缺血、坏死,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病人使用气垫床。
6、关节挛缩:脑梗塞病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的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在肌肉萎缩和张力升高的共同作用下,关节长期不能正常活动,会造成病人关节畸形、挛缩。患处的关节活动会变得很疼痛。
7、应激性溃疡:出血性中风病人和大面积病人,常常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是临床上常见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
8、继发性癫痫:无论是出血性还是,在过度急性期后,原来脑内的病灶可能会留下&瘢痕&, 如果成为异常放电灶,就有可能诱发癫痫,以大发作为主。如果病人发生继发性癫痫,就要开始正规的抗癫痫治疗。
9、脑梗塞后的精神科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得到了关注。
10、痴呆:目前,有报道说,腔隙性缺血灶和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联系。更有的病人,出现了广泛的皮质下的动脉硬化、梗死,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1、起病极急,常在数秒钟或很短时间症状达高峰,少数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
2、部分病人有短暂意识模糊、头痛、抽搐,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元(脑疝)的危险。
3、神经系统局源症状和体征发生突然。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7、椎-基底动脉: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8、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1)、、胸部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脑CT及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参照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脑梗塞  1.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 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2.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6)同时伴有其它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诊断要点]一、辨证分型:(一)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痛头昏,舌强难言,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二)肝肾阴虚,风痰上扰 突发眩晕,视物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口眼歪斜,走路不稳,半身不遂,四肢瘫痪,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而细数。(三) 肝风内动,痰浊壅闭 突然昏仆,神识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涎上升,声如牵锯,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舌质红,苔白或滑,脉滑或弦滑。(四)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后遗偏枯,肢软无力,口眼歪斜,偏身麻木,口角流涎,言语謇塞,心慌气短,手足肿胀,舌淡或紫暗,苔白,脉细涩或虚弱。二、辨病依据:(一)病史:1、 中老年;2、 存在中风危险因素;3、 可有TIA或既往中风史。(二)临床表现:无明显诱因下,突然或急性起病的局灶脑功能丧失;病情进展很少超过24小时,除非为栓子复发;大多无剧烈头痛或意识障碍;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贵阳医学院附属南华医院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缺氧的反应。随着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7、剃须刀落地现象,是指茬刮脸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1~2分钟左右完全恢复正常。这是由于颈部转动时,加重了已经硬化的程度,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发生。提示缺血性脑梗塞随时可能发生。
8、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1.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2.抗凝治疗。3.血管扩张剂。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成形术。6.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
1.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及时予以治疗。2.肝素静脉滴注或新近报道应用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可稳定进行性中风,对急性完全性中风无效,对高血压病人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应禁用。3.对未用抗凝剂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塞氯比啶(力抗栓)活血素是更为有效的新特药物。4.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硝苯比啶、烟酸等)及中药根据具体病人慎用。
[治疗要点]一、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 钩藤15 g石决明30 g 山栀12 g 黄芩12 g 川牛膝15 g 炒杜仲12 g 益母草12 g 丹参30 g 川芎12 g 桑寄生30 g 夜交藤30 g 桑枝30 g2.
肝肾阴虚,风痰上扰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牛膝12 g 30 g 牡蛎30 g 白芍12 g 龟甲30 g 代赭石15 g 玄参12 g 天冬12 g 生地20 g 炒杜仲12 g 竹茹10 g3.
肝风内动,痰浊壅闭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药:急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继以涤痰汤祛湿化痰。陈皮12 茯苓12 半夏12 甘草3 胆南星6 枳实12 党参12 菖蒲9 竹茹12 生姜64.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30g 当归12g 川芎12g 赤芍12g 地龙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全蝎 6g 川牛膝12g 鸡血藤30g(二)中成药治疗1. 银杏叶制剂脑梗塞2. 3. 4. 5. 川芎嗪注射液6. 刺五加注射液7. 灯盏花素注射液(三)针灸治疗二、西医治疗:1、防治并发症2、血压的管理:维持脑灌注压CPP在6.67~20.0kpa(50~150mmHg)之间。若收缩压超过220mmHg或舒张压超过120mmHg每隔15分钟复测一次而连续三次均如此,应舌下含服卡托普利(captopril)以缓慢降低15%左右的血压。3、颅内压:快速静滴甘露醇,每2~6小时给20至100g。用于降颅内压的药物还有:白蛋白、甘油盐水、速尿等。4、体温:密切监测体温,积极控制感染和退烧、降低体温。5、溶栓治疗:(1)静脉溶栓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小时内,无溶栓禁忌症者,可静脉内使用(UK):100万~150万IU。10%静脉推注大于1分钟,其余静脉点滴1小时。治疗后,前24小时内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司匹林。24小时后CT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梗死发作后3~6小时,不推荐常规UK静脉给药,若需用可在特殊影象(PWI、DWI)指导下应用。不推荐使用链激酶(S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1)适应症:急性缺血性;发病3小时内,指导下可延长至6小时;年龄大于等于18岁。2)禁忌症:①绝对禁忌症: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活动性内出血;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INR&1.4,PTT&40s,血小板&100X109/L);正在应用抗凝剂或卒中发作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者。②相对禁忌症:意识障碍;CT显示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前21天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血糖小于2.7mmol/L(50mg/dl)或大于22.2 mmol/L (400mg/dl);卒中发作时有癫痫;以往有脑出血史;妊娠;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3)治疗过程:⑴UK:尿激酶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入,再用UK100万~1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1小时。⑵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和出血征象。⑶测血压q15minX2h,其后q30minX6h,其后q60minX16h。⑷生命体征q1hX12h,其后q2hX12h。⑸神经功能评分q1hX6h,其后q3hX72h。⑹24小时后每天神经系统检查。⑺用药后卧床24小时,其后再评价。⑻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⑼如果出现严重头痛、急性高血压、恶心和呕吐,停止使用UK,即刻CT检查。⑽24小时后重复CT检查。⑾原则上24小时内不使用静脉肝素和阿司匹林,24小时后重复CT没有发现出血,可以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和/或肝素。⑿用药后45分钟时检查舌和唇以判定有无血管源性水肿,如果发现血管源性水肿立即停药,并给予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4)合并用药治疗后头24小时内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司匹林。24小时后CT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或/和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溶栓后24小时,口服水溶阿司匹林200~325mg/d10天,维持量75~120mg(继发脑或全身大出血者停用)。轻度皮肤黏膜及胃出血,出血停止1周后继续给予维持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口服抵克力得0.25mg/d或氯吡格雷75mg/d。5)不可合并使用的药物禁用普通肝素、其他抗凝剂、溶栓制剂及蛇毒制剂。6)脑出血及严重全身出血并发症的处理①继发脑出血:有突然的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障碍加重者,应考虑出血并发症,停止使用UK。②即刻复查CT。③查血小板及凝血象。④可输冻血浆;新鲜冻血浆(每袋100ml,提前通知血库,需溶解4分钟),使纤维蛋白原大于150mg/dl。⑤可输1单位的血小板,特别是近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者(提前通知血库,需找临时献血员,4小时以上的制备)。7)血管再闭塞或持续加重的处理NIH评分再恶化的判定标准是:最初改善2分后,再恶化2分,或与基线评分比较恶化4分。在排除脑出血的前提下,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3~0.4ml,每日2次,7~10天。如血小板计数小于8万/mm3,则停用。禁用普通肝素。8)其他并发症的对症处理①降颅压:甘露醇(0.25~0.5g/kg静点)输液速度大于20分钟,可以快速降低颅内压,每隔6小时给一次。通常每天的最大量是2g/kg。静脉内给予40mg速尿可以补充应用治疗那些症状进行性恶化的病人中,但不能用在长期治疗中,并切应监测电解质、抑酸及胃黏膜保护剂、抗感染等。②对于严重卒中(NIH评分大于22),CT有早期改变:大面积梗死的早期改变、脑沟消失、占位效应及水肿,应慎重应用UK治疗。(2)动脉溶栓大脑中动脉阻塞发病3~6小时者;基底动脉阻塞小于等于12小时者可行动脉溶栓治疗。具体方法是经股动脉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明确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程度,即经导引管放入3F导管,尽可能的前进接近血栓部位或用多侧孔的显微导管穿入栓子,在X线监视下,从导管直接向栓子内注射50万UK,再用100-150万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内静滴。注入完毕后,经微导管注入少量造影剂,X线荧屏下观察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大脑中动脉阻塞者:发病3~6小时溶栓可能有益(Ⅱ级证据)。基底动脉阻塞者,动脉内给予尿激酶原(pro-UK),即使发病超过12小时仍可能有效。6、抗血小板治疗不能进行溶栓治疗者,在排除脑出血性疾病的前提下,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300mg/d(缺血性卒中发生后48小时内(A级推荐),推荐剂量范围(50~325mg);或其他抗血小板制剂。)静脉溶栓24小时后,加用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克力得等。7、抗凝治疗不推荐缺血性卒中后全部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或肝素类物质(Ⅰ级证据)。可以使用肝素的情况:有再栓塞危险的心源性病因(如房颤)、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Ⅳ级证据);进展性卒中。不可以使用肝素的情况:病人NIHSS评分大于15;头部CT有任何出血征象;头部CT有大面积缺血性脑梗死的征象;APTT、INR或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抗凝治疗的相对禁忌症:大面积脑梗死、脑部肿瘤、脑、大于6cm的、发热、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是否为脓毒性的栓子栓塞所致)、血小板减少症、SBP大于210mmHg、近期手术创伤、脑出血或严重的胃肠道出血、脂肪栓塞。并发症的预防:预防胃肠道出血,反复多次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大便潜血。监测响应的凝血指标(PT、PTT或抗因子Ⅹa).给予肝素方法:使用肝素时,要求PTT达到60~80。注意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常用剂量为U。初始速度:一般每小时1000U;如果患者为小儿、老人或身体虚弱的患者则每小时600~800U;对于体格健壮的年轻患者每小时给予U。8、降纤治疗降纤制剂于发病早期使用,包括类蛇毒制剂,隔日一次,共3次,剂量为10U、5U、5U,需在用药前后监测FIB。9、神经保护剂:、钙拮抗剂(低灌注梗死禁用)、银杏制剂、硫酸镁等。三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
目前认为脑梗塞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器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瘫痪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恢复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原则: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益气活血开窍止痛药物。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3、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多利用家用型的肢体康复治疗仪器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脑梗塞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病人没有发病前就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病人发病后防止复发,三级预防是防止脑梗塞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重大,我国脑梗塞5年复发率高达40%,是国际平均水平10%的3倍多,主要原因是对二级预防观念的普及不够,目前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而且我国国家批准并拨款的首个着眼脑梗塞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发的中药已经面市。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般一次比一次严重。   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每日0.1~0.3克即可。但临床发现阿司匹林有47%的抵抗率,也就是说服用前看看自己是否抵抗。否则服用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胃出血。  中药因为其副作用小,预防脑梗塞复发比西药要有优势,其他可选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抗栓丸、西比灵、维脑路通等药,长期服用,服用时间最好选在饭后。   国外有长期小剂量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能预防脑梗塞复发的临床研究,但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肝肾损伤。  出现先兆症状时,可以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4%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天。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   限制钠盐,控制体重,忌烟酒。重视防治发烧、脱水、腹泻、大汗等易促发脑梗塞的情况。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1、什么叫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又称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属。以老年人多见。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等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引起脑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堵塞血管,引起脑栓塞。这种栓子可来自的赘生物,也可能是骨折时的脂肪栓子,或空气进入血液引起气栓,或肿瘤细胞脱落形成肿瘤栓塞等等。   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脑梗塞,起病缓慢,常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有关。从发病到病情发展至顶峰,常需数十分钟甚至数天时间。而脑栓塞引起的脑梗塞,起病多较急骤,常在数秒钟或数分钟达高峰。   2、什么叫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系指脑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塞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栓塞后,其供血区内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或麻痹,当侧支循环再建或过度灌流时,血流力图通过吻合支进入已麻痹损害的血管,则导致出血。   脑梗塞后动脉血管的再通率很高。日本学者入野忠劳氏报道,血管闭塞者有40%~75%可以再开通,多数在发病后的2~3天,少部分在7天内再开通。个别病例在数月或数年后仍可再开通。国内有人通过病理生理学研究也证实,出血性脑梗塞是动脉再开通的结果。开通越快,出血机会越多;栓塞性脑梗塞发生出血性梗塞者,多于非栓塞性梗塞;大面积梗塞比小梗塞灶多见;早期应用抗凝、溶栓、扩溶、扩血管药物以及早期外科手术等,均可促发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发病是脑梗塞,梗塞的动脉血管再通后,又合并出血。临床特点是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并又出现新的症状体征。其症状和体征加重的程度,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继发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应用抗凝、溶栓、扩溶及扩血管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小灶渗出性出血症状加重多不明显。梗塞后1周内继发出血者往往症状较重。第2周以后再出血者,症状多无明显加重。早期使用抗凝剂、溶栓剂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后,可使临床症状加重。症状加重的表现是意识障碍,颅内压高,肢瘫程度加重或出现新体征等,严重者预后不良。有时虽无症状恶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无效者,也有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与病人早期活动,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及早期应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等不适当的治疗有关。因此,病人早期应注意控制情绪,积极脱水治疗,防止血压波动,不宜过早地应用血管扩张药,尤其是抗凝药物,以预防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3、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过去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血管造影和,临床无法确诊。近年来,随着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呢?首先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同时,定期作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要积极治疗。其次,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还应请内科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4、怎样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常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史。   (2)起病较缓慢,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3)临床症状较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4)神经系统体征较局限单纯,如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等。   (5)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异常。   (6)CT可确诊。常有3~10毫米的低密度区,小于2毫米的病灶CT不能显示。   5、什么叫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在CT应用以前,一般认为腔隙性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大脑深部小动脉深穿支闭塞所致。而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陆续发现脑内小量出血,也可引起类似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对这类病,目前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多见,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在半小时或数小时内达高峰。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类似腔隙性综合征的表现,如单纯运动性轻偏瘫,单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等。但因脑部出血量少,病灶范围小,血肿局限,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也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一般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亦无神志、智能及瞳孔改变。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不高,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所以,很容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而头颅CT扫描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临床报道病灶多位于内囊、壳核、丘脑和桥脑等部位,呈小灶性高密度影。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脑深部的小动脉壁硬化,脂肪透明样变、破裂、渗出而发病。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预后良好,经过1个月左右的治疗后,即可恢复,一般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6、什么叫大面积脑梗塞,它与脑出血如何鉴别?   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 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7、何谓分水岭脑梗塞?   分水岭脑梗塞指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部位的缺血性损害,主要发生在半球的表浅部位,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双侧,但临床上以单侧较多见,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其致病因素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不同。最常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降低,或某一动脉干供血不足,使动脉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远心端的末梢边缘区供血降低,从而发生缺血梗塞。   分水岭脑梗塞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大脑皮层分水岭脑梗塞常没有任何症状。前分水岭脑梗塞指梗塞带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之间的表浅区域,表现为一侧肢体反复发作的麻木、乏力或轻偏瘫。后分水岭脑梗塞指梗塞带位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的表浅层,最常见的症状是偏盲,以及皮层性偏身感觉障碍。皮层下分水岭脑梗塞,梗塞位于大脑中动脉深浅之间,偏瘫症状较常见,并可有半数以上偏身感觉缺失。基底节分水岭脑梗塞,即基底节区各组动脉血管之间的缺血梗塞,常有单纯偏身运动及感觉障碍,亦可见单纯中枢性面瘫。   分水岭脑梗塞仅靠临床症状诊断困难,CT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8、什么叫外伤性脑梗塞,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由头部外伤引起的脑梗塞谓之外伤性脑梗塞。这种病多见于青少年,均有头部外伤史,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多出现在伤后24小时以内。而伤后2周或立即出现症状者较少见,脑血管造影,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确诊。   近年来,由于CT的广泛应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其发病机制,与动脉内膜损伤及有关。头部外伤时,头颈部突然的伸屈活动,造成颈部血管的牵拉,使血管壁挫伤或内膜受损,一方面直接形成创伤性血栓;另一方面可反射性的引起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本身为血栓形成提供可能。同时,因为、痉挛,或血栓形成产生缺血改变,损伤的血管壁可成为延缓形成血栓的部位。血栓扩大或血栓脱落,栓塞了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从而引起脑梗塞。另外,外伤性脑梗塞也可能与夹层动脉瘤形成有关。脑血管内层与中层之间,由于外伤损害后,血流撞击作用,导致内膜与中层进行性分离,而形成夹层动脉瘤,血管腔进行性狭窄,最终导致血管闭塞。而小儿由于脑发育不健全,加之血管纤细等生理解剖特点,轻微的外伤性打击,就可引起颅内深穿支及分支血管闭塞而发生脑梗塞。   9、为什么清晨易发生脑梗塞?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些老年人清晨一觉醒来,却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完全偏瘫,或伴有不会说话等症状。送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脑梗塞。   那么,为什么清晨容易发生脑梗塞呢?目前认为与机体的动脉血压、血浆中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1)血压波动 人由于受生物钟的影响,?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总体上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是便成了清晨发生脑梗塞的生理病理基础。   (2)血液凝固性改变 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粘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粘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人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仍继续有肾小球滤过,导致血浆丢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缩,粘度更大,因此易发生脑梗塞。   (3)还有学者指出,可能睡眠时姿势的固定侧卧,使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不畅,与发生脑梗塞有一定关系。   鉴于以上原因,有人提出,凡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的老年人,在睡眠前适当地喝些白开水,对预防脑梗塞有一定好处,尤其是对睡前喝酒较多的人更为重要。另外,夜间睡眠姿势也应注意,防止因固定侧卧而引起颈内动脉受压。   10、脑梗塞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是什么?   根据临床观察,脑梗塞患者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后(溶栓或自发再通),部分病侧的神经缺失反而加重。也证实,重灌注可加重脑组织原有的缺血性损伤。可见缺血引起的脑损伤不仅发生在组织灌注不足时,更重要的发生在灌注恢复期,这种现象称为再灌注损伤。在一定限度内,缺血时间越长,重灌注损伤越重,缺血时间相等,再灌注时间越长,组织损伤也越重。   目前认为再灌注损伤的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   (1)无再流现象 指缺血后脑组织恢复血流后,缺血组织并未得到重新灌注,而是继续缺血、损伤加重。其发生认为与神经细胞,内皮细胞肿胀,微血管内白细胞阻塞等造成微循环障碍有关。   (2)钙超载 指细胞内Ca超过正常水平甚至达正常的200倍。机制是细胞膜通透性增高,钙通道开放,Ca? 顺浓度差进入细胞内。Ca超载是各种原因造成神经元坏死的共同径路。   (3)自由基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时,灌注氧突然增加,产生大量氯自由基、损伤细胞膜及蛋白质,最后造成细胞坏死。   (4)缺乏,影响细胞功能的恢复。   (5)白细胞作用 实验发现,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有白细胞浸润增加,用除去白细胞的血再灌注,或用抗炎药物布洛芬减轻组织浸润,可保护缺血组织。   11、脑梗塞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为了防治再灌注损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尽早恢复血流,尽量减少缺血时间。   (2)再灌注时低流、低压、低温,前二者意义在于灌注的氧的供应不致突然增加引起氯自由基生成,后者使代谢降低,代谢产物积聚减少。   (3)清除自由基 应用低分子清除剂(、A、C、辅酶Q10等)及酶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4)钙拮抗剂应用能阻滞缺血时开放的钙道,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5)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外源性ATP恢复细胞膜功能,改善氧化磷酸化受阻如给氢醌,等。   12、大面积脑梗塞怎样治疗,预后如何?   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可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亦可酌情给予脑细胞活化剂。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经过1~2周治疗后,若病人意识障碍消失,颅内压已恢复正常,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及活血化瘀药物。但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瘀药物,一定要掌握用药时机,不能盲目使用,不能使用过早,否则,将会产生“盗血综合征”,使病情加重。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由于脑组织受损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而预后决定于梗塞的部位、范围大小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轻重等诸因素。一般而言,预后相对较差。   13、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怎样治疗,预后如何 ?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主要是内科治疗。首先要尽量让患儿安静休息,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其次,可适当给予扩溶剂,扩血管药,脑细胞活化剂及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精制蝮蛇抗栓酶、胞二磷胆碱、脑复新氯酯醒、川芎嗪、复方丹参等均可选用。一般经2~3周的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一般预后较好,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脑外伤程度轻,脑内障碍多较局限。②小儿代偿功能强,新陈代谢旺盛,大脑的侧支循环易迅速建立。③由于临床CT的普遍应用,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条件。④近年来,由于对脑梗塞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较快,使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对药物的选择更加合理。   14、什么叫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   随着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经常发现一些经CT或核磁共振证实的脑梗塞,但病人确无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称为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   发生了脑梗塞而无肢体瘫痪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可能是由于病灶较小,脑组织损害范围小,未累及运动通路或运动通路损害较轻之故。也可能是病变多位于基底节区、顶叶、额叶、颞叶及小脑等,因大多不影响运动通路,或是较大面积,也不出现肢体瘫痪。还有人认为,CT 或核磁共振发现的脑梗塞往往多于临床定位,这可能与病灶在大脑的“静区”或大脑的高级功能损害未被发现有关。   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局灶定位体征不明显,主要靠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所以,凡中老年患者,尤以男性,若平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症时,一旦出现头痛、头晕、智力下降、语言障碍及精神症状时,应及早做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   15、脑梗塞的预后如何?   脑梗塞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一般预后较脑出血好一些,但病情严重的脑梗塞,预后不佳。脑梗塞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 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慢,预后较差。   (2)与发病速度有关 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3)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 首次发作,预后较好。但一次大面积梗塞,预后较差。发生两次以上的梗塞,特别是两侧脑血管均受累预后较差。梗塞灶越多,预后越差。梗塞灶单一者,预后较好。   (4)与栓子的性质有关 如栓子疏松,在随血液运行过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远端,阻塞小血管者,预后较好。而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细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预后严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者,预后较差。   (5)与局灶定位症状轻重有关 发病后偏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反之,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预后较差。   (6)与昏迷程度有关 昏迷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起病时无昏迷,以后进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重者,预后较差。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   (7)与有无合并症有关 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   (8)与患者年龄有关 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
16、小脑梗塞的症状
(1)小脑出血脑脊液为血性,压力升高。脑脊液清亮、压力多正常。但小脑卒中时,腰穿易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有一定危险,要特别小心。
(2)小脑梗塞较小脑出血病程相对较长,脑干受压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
(3)CT扫描,小脑出血示高密度阴影,小脑梗塞示低密度阴影,二者较易区别。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17、脑梗塞患者的饮食调节
脑梗塞患者首先能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可给些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频服。如脑梗塞患者超过24小时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维持营养。日常饮食应注意: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 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 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5)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 ,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 ,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18、脑梗塞的食疗方法
参龙桃红蒸猪脑:
配料:猪脑150g,西洋参9g,炙黄芪24g,炙甘草6g,明天麻9g,杭白芍12g,地龙子15g,全蝎尾4.5g、蜈蚣干2-3条,桃仁泥9g,西红花9g,川抚芎4.5g,紫丹参9g,熟地黄15g,怀山药20g,黑枣13粒,水发黑木耳30g,酱油、食盐、味精、白糖、陈年黄酒各少量。
制法:先将黄芪、炙草、白芍、全蝎、蜈蚣、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熟地装入净纱布药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陶瓷罐内,加入洋参、天麻、猪脑、地龙干、山药、黑枣、黑木耳、酱油、盐、味精、白糖、清水适量;再放进屉笼内用旺火蒸至2小时熟透入味,揭盖取出,淋上黄酒2汤匙即成供食。
主治:元气亏损,久病心脑气虚,神失所养,虚风内动,上扰侵犯脑海久则脑脉经络气不足无力推动,循环障碍,血瘀脑窍,阻遏清阳,不通则痛所致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言语蹇涩,气短懈言,语声低微,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疲乏力,手足麻木,肢体无力,面色黯晦,唇甲不华,半身自汗,口角流涎,舌质紫淡体胖大有齿印痕苔白,舌下静脉怒张青紫或瘀斑,脉象弦细涩无力,多见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栓塞,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萎缩,脑出血,手术后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功能:益气补脑,平肝息风,通络祛瘀,止痉开窍。
杞菊龟香蒸猪脑:
配料:猎脑150g,红枸杞15g,杭菊花9g,女贞子12g,桑寄生12g,金钗斛15g,生龟板15g,旱莲草12g,黑豆30g,明天麻12g,生牡蛎15g,杭白芍12g,川抚芎4.5g,全蝎尾4.5g,蜈蚣干2~3条,真麝香0.6~1g,川红花9g,葱白5根,水发黑木耳30g,酱油、食盐、味精、白糖、陈年老酒、芝麻油各少量。
制法:先将菊花、女贞子、桑寄生、旱莲草、白芍、川芎、全蝎、蜈蚣、红花装入净纱布药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陶瓷罐内,加入龟板、牡蛎、金钗斛、枸杞、黑豆、天麻、葱白、猪脑、黑木耳、盐、酱油、味精、白糖、清水适量;再放进屉笼内用旺火蒸至2小时熟透入味,揭盖取出,淋上老酒2汤匙,芝麻油,加入麝香调和均匀,随药汤徐徐饮之。患者服饮此膳以意识转为清醒正常,头痛大减,即原方减去麝香,勿久用以免耗气伤正亏损阴津之弊,服10剂后减去全蝎,蜈蚣,勿久服。
主治:肝失条达,肝阳偏亢,水不滋木,肝肾虚损,久病入络,虚风内动,上犯巅脑,血瘀脑络。久则脑窍闭塞,不通则痛所致头痛经久,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头痛朝轻暮重,遇劳加剧,头晕眼花,耳鸣,目眩,心烦不寐,易怒急躁,胸闷口苦,咽干口燥,反应迟钝,言语蹇涩。或舌强语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手足麻木,面色黯晦,唇爪不华,口角流涎,舌质紫青,少苔缺津,舌下静脉怒张青紫或瘀斑,脉象弦细涩。多见慢性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栓塞,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萎缩,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肿瘤或出血经手术后头痛头晕。
功能:平肝潜阳,滋肾养肝,通脑开窍,息风止痉,活血化瘀。 红葡萄酒预防脑梗塞
丹麦医生特吕尔逊等人的研究表明,饮适量红葡萄酒,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生。临床研究了13000多人,每周喝1~6杯红葡萄酒者,其患脑梗死的风险比从来不喝葡萄酒或很少喝葡萄酒者低34%,天天饮葡萄酒者患脑梗死风险率降低了32%,爱喝啤酒或烈性酒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没有明显减少。
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含有有利于健康的植物成分,其中包括丹宁、类黄酮、多酚等。研究显示,这些物质属于抗氧化剂,有助于防止脂肪依附在血管壁上阻塞血管,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每次50~100毫升,每日2次,可以长期饮用。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2.高血压及某些病人;3.糖尿病病人;4.脑功脉硬化病病人;5.肥胖病人;6.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9.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10.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11.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12.高龄。   以上易患人群中,有以下诱因常导致脑梗塞发病:   1.季节变化,脑梗塞常年均可发病,但多在季节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期形成发病高峰,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变化较剧烈时,因此在一年中形成两个小高峰,分别为秋冬和冬春交接;   2.情绪波动时,如精神郁闷、长期压抑、精神激动、过分紧张等;   3.生活习惯和环境改变时,如长途跋涉或熬夜后;   4.长期卧床或睡眠中;   5.长时间禁水、禁食导致血液浓缩时;   脑梗塞可以复发,并且可以多次再发。我们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曾遇到反复再发达九次而最后死亡的病人。这是因为:一旦患有脑梗塞,说明机体已经具备了形成血栓的三类基础因素,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液质的改变、的改变等因素,这些因素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反复再发。因此,得过脑梗塞的病人,一定要遵医嘱,及时针对脑血栓形成的基础因素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脑梗塞的再发,特别是患脑梗塞,在有效溶栓时机内(6~24小时),及时治疗,,血管再通,自认为恢复正常的病人,往往因经济、人力等因素,再通后急于出院,不进行系统正规的、有效的病因治疗,而导致脑梗塞的反复再发,后悔莫及。   要防止脑梗塞复发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   1.针对发病基础原因进行系统、正规、有效的治疗,去除或控制发病基础因素的发生是防止脑梗塞再发的关键。   2.为达到防止脑梗塞再发的目的,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高凝、高粘及血栓前状态。   3.生活习惯的改变,如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生气等不良习惯。
  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草莓: 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猕猴桃: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   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杏: 食用杏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西瓜: 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柿子: 柿叶含大量VC,具有降压、保护心血管作用。  柿子中含维生素较一般水果高,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都大有益处。其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有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柑橘: 在水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核桃: 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渣,能改善心脏功能。  石榴: 软化血管。  枣: 辅助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缓和动脉硬化。  苹果: 每天食300g,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即可下降,血管也不会硬化
脑梗塞本身不会遗传,但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遗传因素,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遗传,这就需要在后天要比没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更加注意,如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
冬季小心脑梗塞复发
天气越来越冷,老年人发病率会大幅上升,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朋友,深秋一定要当心,尤其是脑梗塞患者更要预防复发。预防脑梗塞的复发首先要做到:
一、注意:改掉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的不良习惯,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如少操劳,尽可能生活自理,起居有规律,勿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脑梗塞和锻炼,避免发生呕吐,腹泻、大汗等可致大量脱水的情况。改善饮食结构,做到三低两高饮食(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高钾),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勿过分饱食。吸烟和过量饮酒均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戒烟、少饮酒是预防卒中的重要一着。
二、调节心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切忌暴喜、暴怒、忧虑等精神刺激。
三、治疗原发疾病:高血压可使脑动脉硬化发展加速、加重,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多为缺血性。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控制好血压、血糖。
四、预防性治疗: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和西比灵、都可喜、维脑路通等扩张脑血管药物,可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长期坚持服用上述药物,可有效预防脑梗塞复发。
五、定期复查:曾患过脑梗塞的患者,最好是每半年去复查一次,应注意复查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夏季预防脑梗塞复发一年四季,有两个脑梗塞高峰期: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最近有资料说,气温在32℃时脑梗塞的危险便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由于脑梗塞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循环功能减退和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能力减弱,加之长期患病导致体质虚弱,对高温气候的适应能力降低,极易发生中暑,而中暑是导致脑梗塞复发的诱因之一. 而且,如果忽然出现症状轻微的头痛、头晕、半身麻木,不要以睡觉不好或过度劳动等原因自作解释,以为不是“问题”。其实,这可能是脑梗塞复发的先兆,应及时就医。
1、注意室内降温通风:如果使用电扇,应注意不要直接对着身体吹;如果使用空调,应注意温度不能太低,且不能长时间使用空调或风扇,且要注意保持通风。
2、避免在太阳底下曝晒:中午少出门。
3、保证饮水足量:夏季里,从生理角度说,老年人体内多有脱水,口渴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退化,所以,当出汗过多时也往往缺乏口渴感而不能及时补水,由此不但会发生中暑,而且由于体内失水过多,血容量骤减,血黏稠度增加,易诱发脑血栓形成,而发生脑梗塞。每日饮水2000毫升左右,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准,既可使体内水分充足,又能使血液黏度降低。可饮用绿茶、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等,并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菜汤,以保持体内水钠代谢平衡。
4、饮食要清淡:多食蔬菜和水果,如西瓜、冬瓜等。
5、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防止静坐或静卧时间过长:静坐时间过长,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由于重力关系发生再分配,由此大脑供血不足而复发脑梗塞。夏季老年人多有午睡习惯,若老年人午饭后马上入睡,全身血液流向消化道,加之在静卧不动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加重脑梗塞。
6、坚持科学治疗脑梗塞: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是脑梗塞康复的前提。现代大复方中药治疗脑梗塞症状有效防止其复发有高效和安全的治疗优点,可选用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双效功效的现代中药为主治药物,可以选含川芎、丹参、牛黄、麝香、水蛭、冰片等十种名贵道地药材组成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脑梗塞患者卧床注意事项
一、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如果病人不慎患了褥疮,就要上医院换药治疗,或者遵照换药原则,在家里应用无菌技术以及各种药物进行换药,以促进褥疮的早日康复。
二、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体位。病人经常采用的体位,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等八种。不同的体位有不同的作用。像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出现了臀部的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
三、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
四、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应该注意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的烫伤。
五、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因为皮肤损伤后不容易愈合,容易诱发褥疮。
六、要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
七、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早晚用热毛巾擦洗颈部可预防脑梗塞
每日早晚洗浴之际,以50℃左右的热毛巾擦洗、按摩颈部四周,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长期坚持能使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使已硬化的血管逐渐变软,恢复其弹性,减少或化解动脉内膜内因胆固醇沉积所形成的“粥样斑块”,确保脑组织的血氧供应。
祖国医学认为,颈部为任脉、督脉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主要经络循行汇集之处,分布着70多个重要腧穴。通过热毛巾擦颈,集中给这些穴位以良性刺激,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调节功能,对防治中风极有帮助。 脑梗死的护理特点
①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的前提;
②护理人员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与患者心理沟通,使患者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③开展心理护理不仅有效地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摆脱药物所无法医治的痛苦,得到全身心的康复;
④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向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治疗的一部分;
⑤不良心理状态是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尽早消除不良隐患,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减少复发率都大有裨益。如何预防脑梗死复发
1.针对发病基础原因进行系统、正规、有效的治疗,去除或控制发病基础因素的发生是防止脑梗死再发的关键。
2.为达到防止脑梗死再发的目的,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高凝、高粘及血栓前状态。
3.生活习惯的改变,如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生气等不良习惯。 怎样预防脑梗塞
1、不要过于劳累,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引起脑血栓的形成。
2、饮食清淡,以素食为主,少吃高脂肪食物。每天要吃500克蔬菜、250克水果、250毫升牛奶。
4、戒烟限酒,烟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5、情绪平稳。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可引起血管失常,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6、糖尿病血黏度增高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降低血黏度。
7、对曾患脑梗塞患者,在监测血黏度及脑血管情况下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复发。
8、人体血黏度一般在早晨4点至8点最高,故主张入睡前,特别是老年人,最好喝下200毫升的水。
9、要控制血压。高血压病人一定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并经常监测血压,不能根据是否头昏头痛服药。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调理
1、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2、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3、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 ,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4、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5、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6、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 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7、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 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 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 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5)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 ,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 ,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食物吞咽困难小心脑梗塞  吞咽困难是指口腔内咀嚼的食物经过口咽部进入食道,再由食道进入胃内的过程发生了障碍,即进食后感觉所吃的东西咽不下去,且胸部发堵,严重时食物不能进入食道只能停留在咽内或只能进流质饮食如水或果汁等。  三种情况可以引起吞咽困难:首先是食道本身的疾病如食道的良、恶性肿瘤。其次,在临床上由于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老年痴呆症等也可引起吞咽困难。另外,严重的返流性食道炎也可引起吞咽困难。  近些年,由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吞咽困难症状也逐渐多了起来。当一个人正常情况下除非过急过快进食,出现上述征象时,如吞咽障碍等应尽早就医,由医生来判断该做哪些检查如食道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等,然后再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特别是老年人,应该早到医院看医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头痛脑血栓形成的一个伴随症状,且往往随着整个脑血栓的好转而缓解或消失,所以针对脑血栓的治疗,也就是解除了产生头痛的病因。脑血栓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l)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加强调养护理,给予低流量吸氧,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及营养。昏迷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防止吸人性肺炎 肺炎及褥疮,有发热及合并肺部感染者,应及早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   (2)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供应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以缩小梗塞范围。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O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654-2、复方丹参液、川芎嗪、抗栓丸、己酮可可碱、培他定等。脑血栓急性期有脑水肿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宜用扩血管药和扩容药。   (3)防止脑水肿:大面积的脑梗死以及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等,均能产生严重的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而诱发脑缅,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脑血栓急性期,提倡降颅压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高渗液、利尿剂及自由基清除剂。   (4)抗凝疗法:适用于高凝状态的患者,目的是防止血栓扩大而加重病情。但抗凝治疗时必须每日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测定。   (5)溶血栓疗法:国内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
脑梗塞、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也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由于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被救治成功,但都留下程度不等的残疾。在脑卒中病人治疗初期,很多卒中病人伴有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和肩手综合征等后遗症都能得到大家重视,但卒中病人的情感障碍问题却被患者家属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忽视。脑血管疾病发生后的情感障碍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患者接受现实
脑梗塞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很难接受疾病甚至残疾状态,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随着“立即痊愈”希望的破灭,患者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这些患者常出现情绪异常,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让患者尽早了解这些情绪、心理变化,可以让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抗抑郁治疗
据报道,20%~65%的脑卒中病人同时伴有抑郁障碍症状,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有着密切关系,抗抑郁治疗应该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抑郁障碍与脑白质高信号改变有关。同时发现脑血管病是老年抑郁障碍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抑郁障碍会明显影响脑血管病人的康复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尤其在患病后的两年之内,抑郁的发病率更高。一般可以用百忧等药物解缓解症状。综合评估
脑卒中后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平稳,即应开始进行肢体康复护理和锻炼。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为患者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但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内容、合并症、年龄、体质、心理特点等多方面情况,请专业机构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病情制订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安排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内容。掌握脑卒中康复知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脑卒中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既需要体能上的康复,更需要心理方面的干预,及时正确地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康复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教育、暗示、心理分析、音乐、运动、放松静默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使病人树立康复信心,解除心理障碍,尽快接受早期的专业康复治疗。早期的康复对于促进大脑的可塑性有好处,便于调动脑组织内残余细胞发挥其代偿作用,促进损伤区域组织的重构和细胞的再生,可有效地预防了脑神经萎缩,从而使患者各种功能尽早恢复和改善,有效地降低致残率,让患者重新适应新的生活,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回归社会的目的。
据临床资料统计一千多例脑栓塞患者中 ,5 0%以上的人并没有高血压 ,有心脏病的人也很少。这说明发生脑栓塞的病人不一定患高血压或心脏病。可见 ,预防脑栓塞是对所有老年人而言的。 胣梗塞  专家指出 ,一般说来 ,老年人的血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硬化现象 ,这是由年龄因素决定的生理现象。尤其在一夜的睡眠后 ,体内的水分有所消耗 ,而又不能及时补充 ,造成血液浓度增大 ,这种现象老年人尤为明显。近几年来 ,我国医学专家曾先后通过两千多例脑栓塞病人进行了发病时间方面的调查 ,结果表明 :凌晨 4点至 8点是脑栓塞的发病高峰时间。其中4点至 6点内发病患者占全部患者 1/3,是发病的第一高峰时间 :早晨 6点至 8点是脑栓塞发病的第二高峰时间 ,此时间内发病的患者约占全部患者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 ,凌晨是脑栓塞患者、尤其是老年脑栓塞患者的危险时刻。因为 ,有些老年人的血液在清晨及上午时间段内有凝固倾向 ,致使脑栓塞大多发生在早晨 8点之前。了解了老年人脑栓塞的发病时间规律 ,就应该积极预防。  首先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若发生血液黏度增高 ,有血管硬化前兆 ,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服药要有灵活性 ,临睡前服药和醒后服药可收到较好效果。  其次 ,要加强有规律的锻炼 ,每天早起后 ,先在户内进行适度的活动 ,然后再到户外进行适合自己体力的锻炼 ,比如慢速跑步、快速竞走、太极拳、气功、慢节奏交谊舞等。活动之前能喝上一两杯开水更好。  再次 ,要养成生活起居的规律性 ,比如 :饮食要三餐平衡 ,做到早要吃饱 ,午要吃好 ,晚要吃少 ;要注意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素的平衡摄取 ,少食高胆固醇的食品 ,多食含脂肪成分低的食品 ;常用温水洗脸、洗澡、洗脚、多搓手、多揉面、多擦背 ,多活动末梢神经等。
颈动脉狭窄可以产生脑栓塞。脑梗塞  有怀疑,作彩超。  要预防,作手术。  脑栓塞 ,很可怕,中老年 ,多注意,  发病高,生活差, 高血压 ,头昏花,  轻则手脚不灵便,短暂眼黑、半身无力频繁发 ,  重则瘫痪在床难说话。 作个颈部彩超诊断它。  一半来自颈动脉,开展手术除硬化,  动脉硬化加狭窄, 安全有效手术又不大,  可以产生脑梗塞。术后头脑轻松笑哈哈。  脑栓塞不可怕, 医患一起来行动,  我们可以预防它。大家来把预防抓,  轻的坚持把药吃, 脑栓塞,不再发,  重的手术效果人人夸。身体健康乐全家。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脑梗塞的预防控制高血压:当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中风的相对危险性为4。药物的选择遵循因人而易的个体化原则。防治心脏病:主要药物是阿司匹林和华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干梗塞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