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正确地对待差生你认为该差生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做法违反了哪些教育原理

查看: 4468|回复: 0
分析案例如何正确地对待差生
分析案例如何正确地对待差生
数学系00级(1)班&&黄日朋&&熊建兵
留级生田青到了新的班级里,第一次和班主任见面就不愉快。他因为有过偷别人自行车的记录,这位男老师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那个偷车的小孩子”,让他觉得很尴尬难堪,有一次他犯了错,老师把他妈妈请到办公室,当前妈妈的面骂他、打他,他当时被惹急了,冲出办公室找了根铁棍就要打老师,结果被妈妈拦住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日
张军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便因经常逃学发展到彻底脱离学校,在社会上闲逛的孩子,跟地痞流氓混在一起。靠偷和抢“生活”。最终因为与同伙入室抢劫,将户主砍死,抢得51元,被判5年。现在这孩子才15岁。
——摘自《中国教育报》日
分析:对待“双差生”,学校和家庭应扮演什么样角色?
观察上面两个案例,尽管不是发生在同一名同学身上,但是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孩子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在学校被主流群体疏远和排斥,他们从老师和同学那里感到的鄙夷多于关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所做的一次调查显示,37.7%的学生曾被老师罚站或罚跑,26.2%的学生曾被罚留校,33.4%的学生曾被罚抄写课文或作业多遍。不用说,有这引起遭遇的孩子多数都是“问题学生”。
如何对待品行、学习都不佳的学生,学校应担负重要任务。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时期,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要求上进、追求真理、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是由于缺乏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需要学校老师从正面向他们经常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自我得到肯定,因而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产生愉快、自信的体验,并转化为他们积极要求进步的内在心理动力。
对待所谓的“差生”,教师要热情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激发和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就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优点,成绩和长处,这是激发学生自尊、自信和源泉。
对待所谓的“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向他们提出正确、合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难,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要使他们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当他们达到某阶段的要求后,还要及时地向他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绝大多数父母对 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放手不管的,但是管教的方式显示了一些家长教育能力的不足。
许多家长重学习,轻品德、轻心理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家长们深知,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花大气力辅导孩子学习,那些因学习不好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同学歧视的孩子,如果在家里得到的不是安抚和激励,而是横加指责,便会加剧孩子的厌学情绪。
从家长角度来看,往往认为孩子出点错就是个不好的信号,不管一管怎么行?但家长是否想过,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不犯错误的孩子是没有的。&&是老师一向学长告状,就将孩子全盘否定,甚至“打入十八层地狱”,不许乱说乱动,这对孩子太不公平了。
对犯错误的孩子,家长要认真了解事情的真实经过,让孩子把话说完,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父母应当经常与孩子认真讨论价值观问题,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做与不做的利弊是什么,以事实、以理服人,允许孩子有思考和体验的过程,配合学校使孩子从小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他就不至于任性地做傻事,也可避免各种越轨、极端的心理和行为。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当先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如果一味地数落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鲁迅也曾经说过:“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对待犯了错误,成绩不好的“差生”,只要教育得法,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他们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系00级1班&&刘荣&&金鑫案例: 日,沈阳铁路局吉铁一中的模拟考场上,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血案。
这天上午,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高三(1)班正在进行紧张的英语模拟考试。由于教室不够用,在教室外面的走廓上也放了两排考桌。
约9时许,在走廊里参加考试的男生衣磊走进了教室,他走到解东鑫、马龙的背后,迅速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刀子,连刺了六刀,然后扔下刀逃走。
结果,马龙因伤势过重,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解东鑫被刺成重伤,虽经医院救治脱险,但精神太受刺激,睡梦中常喊:“杀人了!杀人了”。
据调查,马龙是该校文科班中9科成绩都是A的学习尖子。解东鑫也是文科班最有希望考生重点大学的学习尖子。杀手衣磊的成绩忽高忽低不稳定。他们都是高三(1)班的同学,又都是全班成绩数一数二的好学生。
据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好像是因为在竞争中的失败,加上争风吃醋等心理问题,导致衣磊走上犯罪行凶之路。因此,我们呼吁加强学校教育,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据新华社日电讯,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对东北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发现: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近30%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的水平,而优秀或良好者仅占8.2%。
——选自孙之晓 卜卫:《儿童教育优思录》 辽宁人民出版社 97年版
这无疑是一组不可忽略的数据,因为它向我们揭示了中小学生的心理隐患,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小学在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大致包括智力水平、道德意识、情绪体验、自我意识等四个方面,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学校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集中时间对年轻一代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促使儿童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并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离开了学校教育是不行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作用的发挥,需要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过程,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促进儿童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只有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才能避免像衣磊这样的杀人案的发生。如果衣磊能认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有失败之分,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好成绩,而不能因嫉妒而杀人害己。他的扭曲的心理不是短时间出现的,而是与学校长期忽视分不开的,在片面追求分数的校园里,老师只看重那些尖子生,无视那些差生的存在,甚至对他们不管不问。另外,尖子生看不起差生,时常出现那些尖子生嘲笑差生的场面。“校园歧视”是那些差生心理扭曲的另一个原因。他们恨透了那些尖子生。“反正我也已经不好了,让你们也别好过。”是他们心理埋藏的仇恨。这不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如果能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怒气,悲剧就不会发生,你能说衣磊杀人不是出于这种心理吗?
另外,家教教育和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成熟也极为重要,“爱是阳光”“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父母给予孩子无私的爱。然而爱并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中国如此众多的人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珍惜、爱护。甚至受到疯狂受到畸形,对自己的孩子从来是有求必应,而很少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以及孩子心理扭曲而不发觉,像衣磊这样的学生,学校有责任,难道父母没有?如果父母能经常与其谈心,帮助他认识学习上的不足,给他关怀,他还会杀人吗?不为自己,也要为爱自己的父母想想,衣磊或许能从尖子生那里得到学习经验,与之成为好朋友,而我们不少了家长经常念叨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都不用你管。”短短一句话,给孩子无形形压力,一旦他们成绩不理想,很可能会走歪路。这种片面教育的影响之下,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出现了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及意志品格等方面,久而久之,以至导致某些青少年像衣磊一样走上犯罪的不归路,杀人害己,令人发指。
目前,素质教育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探索,国家教委副主任任柳赋认为:“素质教育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大量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逐步形成素质教育的理论体育再反过来指导素质教育。”
不论怎么说,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这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我们别无选择,但愿青少年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健康发展,不要再衣磊杀人或别的凶杀案的发生!我想那将是民定国昌之时。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 全文-职业教育-文档在线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72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此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
3.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
4.与“揠苗助长”、“一曝十寒”相对立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全面发展原则
5.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6.在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精神品质等都可能为学生所模仿,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7.教育韵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
8.中小学学生是处于
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
9.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
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
10.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过程,教育的最终效果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
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
11.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一,设计教法。
12.严格要求与一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
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13.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____教育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4.教育方针
15.启发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6.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7.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8.简述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五、论述题(共20分)
1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
六、实例分析(23分)
20.(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正确地对待差生
留级生田青到了新的班级里,第一次和班主任见面就不愉快。他因为有过偷别人自行车的记录,这位男老师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那个偷车的小孩子”,让他觉得很尴尬难堪。有一次他犯了错,老师把他妈妈请到办公室,当着妈妈的面骂他,打他,他当时被惹急了,冲出办公室找了根铁棍就要打老师,结果被妈妈拦住了。
问题:你认为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哪些教育原理,如果你是该学生的班主任,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教育策略对他进行教育?
试卷代号:20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7.教育规律
8.迅速发展时期
10.双边活动
11.钻研教材
12.尊重信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4.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确切地
说,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15.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筒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2分)
(2)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2分)
(3)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2分)
(4)教育可以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1分)
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又有不能违背儿童身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现代教育原理案例分析题答案
文章摘要:现代教育原理案例分析题答案(一)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
现代教育原理案例分析题答案(一)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材料: 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要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再结合书上讲的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 第四步,在心中简单描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过的理论观点或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不少于300字.最后,对你的思路进行文字加工,写出符合逻辑的一个完整的表述.当然答题能够联系实际,有自己明确的结论性的认识,也是有益的.从上述过程看,做案例分析是一个有点技术性的工作,需要平时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在训练时,就应该按照要求做.好在我们不应该对大家一下子要求太高,即使考试,也不会超出书上所提供的材料的范围.但我们课程总的是要求运用案例学习方法的,所以大家应明白无论考试如何要求,我们都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 1、小李失学谁之罪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答题思路: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2.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实验小学应接受小李入学,该校以名额爆满为由拒绝接收是不对的,既然每班已超过60人,已经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难道多收一个孩子就达到极限了?因为孩子是差生就将其拒之门外,合情但悖理.3.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教育局、学校和学生家长坐下来,冷静商量解决的对策.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知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孩子成绩不好,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拒之门外.二是如果商谈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地予以解决.当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2、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1)这种悲剧对应试教育无奈、无助的消极的反抗,着实令人扼腕、痛心.如果继续实施应试教育,这不会是最后的一例. 2)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人、评价学生,当成绩不理想时,则万念俱灰,这实在有违教育的初衷.3)教育必须改革,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为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是个体的精神和能力,即使考试不理想,还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强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发展. 4)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就在我们黄石地区,几所好的中学依然在根据考试分数分派坐位,老师理直气壮,家长惟命是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盼来素质教育的春天?这种状况还恐怕不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专利,在全国不知多少.可话又说回来,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应试的分数又一定的公平性. 3.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答题思路: 1)读罢此案例,心中唏嘘不止.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用牺牲我们孩子宝贵的童年和珍贵的创造力资源换来“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值得吗? 2)我们的先人曾放言“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所宝贵的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等资源,尤其是孩子,他预示着聪慧、年轻、美好和创造力及发展前景,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葬送了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资源,是一种超值的付出,无论怎样算计都是不经济的. 3)救救我们的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还其欢乐、愉快的童年,还其游戏、歌唱、跑跳的童年. 4)当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开发儿童智力资源的时候,如果只是应试教育DD仅仅记忆力得到运用的话,不如先对资源进行保护.不需要去争徒有虚名的什么“世界第一”.4.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月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1)说明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偏颇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上: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方法和与之相配合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行为.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 ①素质与特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德到全面、和谐、充分、主动德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意平素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②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③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④案例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是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5.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 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有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这些孩子傻吗?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p176-答题要点: 1)为人师者,下此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2)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案例中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比较内向,加上环境不熟悉,教师如果仅凭孩子“整日闷声不响”,就断定孩子傻,完全不科学.3)通过“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作为教师或学校,想以此判断孩子的优劣,是不科学的,毕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是呈正向分布的,智障儿童和天才儿童都是极少数,多数人是正常状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6.人的智慧80%决定于训练,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答题思路: 1)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过于夸大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在人的发展中,遗传的作用不可否认,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对于某些有特殊的素质的人的发展可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就如我们所说的“天赋”,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过于夸大. 3)人的发展除了遗传,还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后天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类科学家对“狼孩”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明. 4)这种错误的认识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不可取的.7.一位教师对学生插话的处理上午第二节课,我正在讲《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柔石“颇有点迂”这句话时,刚提到那个“迂”字,课代表就站起来问:“老师,这个“迂”是什么意思?是说柔石“先进”还是“落后”?”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我觉得正好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机会,让学生争论一下.a说“字典上说得“迂”就是“迂腐”,是指人的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显然,柔石的思想有点落后.”b说:“我不同意,柔石是共产党员,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怎么能说他落后呢?”c说,“我觉得“迂” 只是他的性格,不是他的思想,更不是他的生活态度,作者写他的“迂”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d插话道:“而是赞扬他,这才符合作者的本意.”e说:“我想,我们要扩大点眼界来看柔石的“迂”,联系方孝孺的被杀,不难想到柔石的硬气和忠诚.后来写他和作者一起走路时,吃力地“简直是扶住我”怕作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这不是有点“迂”吗?他实在太善良,对朋友也实在忠诚,反而让人觉得他“迂”得可爱.”(笑声)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如同掀起一阵旋风,每个人都被卷入了.我看到同学们充满热望得眼光和专注得神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作了小结在习兴奋、愉悦得气氛中,下课铃响了. 一位教师对学生好奇心的处理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 阅读了上述两个案例,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的想法. 答题思路:1)这两个案例是两种教学方法、两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对照. 2)第一个案例中的教师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按照学生的思路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纵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教师给予点评.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很灵活,有引导,有讨论,有小结,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采取了探究式、质疑式、探讨式的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完美结合,相信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同上个案例中的教师完全不同,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完全按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许学生参与,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原则,不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急需改革. 8.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月的调查:75.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停留在灌输-接受的水平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还是听讲-联系-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学习体验是衡量教学方式优劣的“试金石”.35.8%的小学生、28.2%的中学生反映课堂上经常是教师讲、学生听;38.8%的小学生、7.9%的中学生反映接受上课经常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如果再加上“有时”、“偶尔”,则比例分别高达88.1%、89.9%、94.4%、70.5%. 从以上调查来看,你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革?如何改革? 答题思路: 1)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改革,而且是急需改革.2)改革的方式,我认为: 第一,当务之急的改革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如果思想观念不改革,无论再谈什么,都是酒瓶装新酒,无补于事.急需改革的观念有:平等的学生观、互动教学观、自主性学习观、探究式学习观等. 第二,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体验相结合.第四,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媒体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第五,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改革,改过去我说你做为引导、启发,提供学习支持. 9.优点单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人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它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些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得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一位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它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中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让我们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答题思路: 1)海伦是一位聪明、智慧而又有爱心的老师,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是教育的独创. 2)海伦老师的方法符合心理指导的原则.是以全体学生(包括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对象,关注他们的现在与未来发展,若干年后的事实说明海伦的教育达到目的. 3)海伦老师是从人格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启发和调控的,让学生们通过“优点单”,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己,从而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提高了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10.“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它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本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地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说不清楚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心想这回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要点: 1)读罢这则自述,我感到一阵心酸.学生尤其时差生,其进步是何其艰难.成绩不好,当然抬不起头,可发奋取得了好成绩,依然不能改变老师的固有看法.我们的师生关系的确需要清理.教师的观念转变很重要. 2)从上述自述看,问题不在学生,而是在教师,教师要反省自己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理应得到老师的帮助、支持和鼓励,然而得到却是羞辱.当学生发奋获取好成绩时,理应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然而得到的是教师的怀疑,这严重的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反省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方法. 2)该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心理指导.主要是在学习方面,教师应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其在学习上获得动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克服障碍,进行有效的学习.其次,是在人格方面,应和教师沟通,争取老师的理解,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信心. 11.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关于爱子亚瑟的一段祈祷词:主啊,教导我儿子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在惧怕时能够勇敢自持,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在光明的胜利中仍能保持谦逊温和.教导我儿子笃实力行而不从事空想:使他认识你DD同时也认识自己,这才是一切知识的开端.我祈求你,不要将他引上逸乐之途,而将他置于困难及挑战的磨练与刺激之下.使他学着在风暴中站立起来,而又由此学着同情那些跌到的人.求你让他又一颗纯洁的心,有一个高尚的目标,在学习指挥别人之前,先学会自制;在迈向未来之时,而不遗忘过去. 主啊,在他有了这些美德之后,我还要祈求付与他幽默感,以免他过分严肃;赐给他谦虚,才能使他永远地记着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温和.然后,作为父亲的我,才敢轻声地说,我总算这辈子没白活. 阿门!请从这段祈祷词中总结心理健康的一些要点. 答题思路: 1)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目前在教育学界、心理学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据统计,大约有十类七十五条之多.比较概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预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补充内容) 2)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克阿瑟将军对儿子的发展寄予的厚望.和我们中国的父母不同,我们重视的只是孩子的智力,表现在关注孩子的学习上,甚至只要学习好,就认为什么都好,“一俊遮百丑”,掩饰了人的更重要的一面的发展DD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而将军重视的是孩子的人格发展,希望孩子有能力,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健全.对照上述心理健康的内容,可以看到将军希望儿子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3)这个案例发人深省,应引起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2.旷课去网吧,9天不回家 王小奇是重庆渝北区某中学初一学生,上小学五年级时就迷上了网络游戏.今年五月2日,王小奇第五次离家出走,父母亲朋四处寻找,直到5月10日,才在一家网吧里找到已经神经恍惚的他.5月19日,王小奇再次离家出走,3天后还是在另一家网吧找到他.从此以后,王小奇被无奈的父母关在了家里,其父母也在家里陪他自学.王小奇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喜欢玩一种名叫“传奇”网络武侠游戏.他不无得意地说“我已经打到20多段,算高手了”.他每次离家不归,都是因为在网吧着了迷,没日没夜地玩游戏,父母、学校都忘到九霄云外.在网吧,他每天只吃一顿饭,肚子太饿,就喝水充饥,困了,就睡在椅子上,没钱了.看别人打游戏也是整天整夜.据王小奇的班主任陈老师介绍,王小奇以前成绩还不错,但由于沉溺于游戏,成绩很快直线下降.陈老师说,她平常苦口婆心给学生讲很多道理和案例,但班上旷课到网吧去玩的学生还是很多,离家出走的夜不止王小奇一个.“我们在学校能管住学生,但管不住网吧.“陈老师夜显得很激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18岁以下的网民占我国上网人数的15.1%.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23%,是所有职业中比例最高的群体.去年12月27日晚,广西河池市十多位人大代表对全市61家网吧暗访后统计,进入网吧的未成年人占网吧总人数的57.3%.阅读上述案例,请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种教育力量如何整合,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本案例反映的情况是一个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从大的方面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个体的发展. 2)本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三种力量结合的重要性. 3)本案例应着重从社会教育的角度阐述,作为政府应采取强硬的措施,以减少上述现象,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作为经营者,应自觉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合法经营,关注自己的良知,关注未成年人的活动范围,尽量不与之相悖.社会应开展多种有益的教育活动方式,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吸引学生参加,为其成长创造条件.4)家庭教育应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的学习、人格同步成长. 13.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月的调查:对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内容方面学校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般用分数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家长,但是孩子在品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向家长反馈的很少.35.5%的家长认为学校很少有这方面的反馈,26.1%的家长认为这方面的反馈不如学习成绩反馈多.但18.2%的家长认为,教师很少说孩子的优点.而从学生的调查结果看,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只有1/4多一点的小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一般看他的优点多,中学生比例更低,只有1/10多一点;在班级中,不受教师喜欢的学生大有人在.对上述调查的结果,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从对学生的评价看,应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成绩,而且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品德、能力、人格等. 2)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只看成绩,搞“一俊遮百丑”,有的时候,仅仅成绩好,并不代表其它的素质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应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关注全面.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教育中应注意方式和方法,协调配合,不可把家庭变成“付学校”,二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尤其引起重视. 4)可以参考前面的“麦克阿瑟将军的祈祷词”和上述案例. 14.这孩子该不该退学 时间:日 致电人:李女士夫妇事由:学校以孩子不是一般的淘气,帮助无数次,但均无效果,并危及其他同学为借口责令我们孩子必须退学,尽管我们夫妻俩多次请求学校给孩子一个机会.我们认为,孩子表现不好与学校教育有关,不应该让孩子意退了之,毕竟孩子只有13岁,才上初一.请从依法施教的理念进行分析.答题思路:1)孩子不应退学,因为,他只上初一,还处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责令孩子退学是不明智的违法行为. 2)所违法令有:国际上的,日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学校应无条件让该学生复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教育学生,使之有所长进. 4)学校、家庭应密切配合,帮助孩子从各方面有所进步.15.批评、惩罚与爱心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月的调查:78.5%的教师主张“教师为了教育孩子应做孩子的知心人.”但与此同时,50.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并有38.6%的教师认为“教师经常批评、惩罚学生是出于对学生负责和对学生有爱心.”虽然反映教师经常发脾气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比例分别只有7.3%和9.8%,但是反映教师不发脾气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比例也只有20.6%和13.4%,也就是说有79.4%的小学生和86.6%的中学生认为教师在他们面前发脾气,只是“经常”、“有时”、“偶尔”之间的程度不同而已. 对以上调查的结果你有什么感触?请用当代学生观的理念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 1)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处于冲突之中,他们主张“教师为了教育孩子应做孩子的知心人.”,但实际是“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且这样非理性的做法是“出于对学生负责和对学生有爱心.”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型学生观的历程将是长期的、痛苦的. 2)教师们应意识到批评、惩罚≠爱心.爱心的表现是前面说讲的海伦老师的“优点单”、麦克阿瑟将军的祈祷词,爱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而惩罚会导致不良人格和个性的发展,等他们成人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学生对此是不满意的,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正是教师改变自己的时间和空间.4)教师应树立的当代学生观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发展性的理念;依法施教的理念;自我教育的理念.16.美国初一学生的一节数学课.教师的教学步骤是:1.写出三组例题: 3×3 = ( 9) 8×8 = (64) 11×11 =(121)2×4 = (8 ) 7×9 = (63) 10×12 =(120) (以上可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如果 25×25 = 625 那么 24×26 = ? (624)3.你发现了什么,举例说明. 4.用语言表述你的发现.5.用数字符号表示.n 2 =( n―1)×(n + 1)+ 1 6.学生自己证明.用有关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说明本案例中教师教学的特点,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自己的教学你有何想法? 答题要点:1.本案例中的教师并没有把教学目标简单地放在解题和运算上,而是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2.这个问题通过教师的例题和教学步骤进行引导,“由学生自己发现应得的结论3.本案例注意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分析中应依据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 17.一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一位女生写的是“齐心协力”,老师判错,因为答案是“同心协力”.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的非常逼真”,这位女生填了“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因为答案是“惟妙惟肖”.你是如何认识以上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根据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你对学生评价的理解和建议.(要有自己的分析、说明,不少于300字) 答题要点:1.依据现代评价观,在此案例中不应该只认定单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因此教师的做法是不对的.2.依据现代评价观分析此案例,说明教师做法为什么不对. 3.说明现代教育评价观的主要观点.18.美国一中学在学习有关“经济萧条”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在教室的屏幕上放映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幻灯.同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2.人们在干什么?3.他们为什么这样?4.你认为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5.大萧条时银行倒闭可能对国家有什么影响?随着讨论的展开,教师补充一些历史知识,使大家了解当时上千家银行倒闭,以及由此造成的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到银行的去款人,并以记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问:1.你们在这干什么?2.你认为能从银行提出款吗?3.如果提不出来,你将怎么办?4.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采取的措施?请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题要点: 1.简要说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2.本案例不是以被动的教师讲授为中心,而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所学习的“历史环境”之中,亲身感受和体验. 3.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 进行富有刺激性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在教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的互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会、思考,建构起自己关于经济崩溃的知识结构. 4.本案例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没有.” 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牺牲了.”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为什么?请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⑴我认为这种方式不是启发式教学.⑵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这是教学方法地指导思想.⑶从实例来看,老师只是就课本内容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答,只是回答的一个已知的事实,并没有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故称不上启发式教学.20.前不久,我在xx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要点:⑴这是一个令人痛心、遗憾的场景,这位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⑶从这位教师的行为看,表面上是对学生成绩不好的处罚,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灵的摧残,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仅没有达到教育的目,而且对孩子的终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其他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一是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地位,任意伤害学生,使学生怕;二是对教师的行为不耻,造成厌学,对老师恨.像这位教师这样的行为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少,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十分重要. 21.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的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⑴我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颇.⑵该校领导对两个问题没弄清楚,一是对素质教育不理解.素质教育一般来说包括六大方面,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这位校长对此毫无了解,可想该校怎么开展素质教育的.二是这位校长把课外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搞混淆了,二者是有区别的.22.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⑴说明遗传的因数是不容忽视的.代代相传的生物质体DD音乐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和良好的音乐思维等,为这个家族音乐家辈出奠定了物质的基础.⑵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为音乐家的成长提供了温床.可以想见家族的音乐氛围、文化熏陶对后辈的影响,才使的后代人才辈出. 23.有人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这种认识对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⑴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认识不对.⑵教师应该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因为教育学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为教师提供了必备的教育理论素养,如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能自觉地以教育规律指导自己的工作. 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既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又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不能视之为与己无关的事情. 24.有些教师要求迟到的学生先喊“报告”,待讲课教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去,说明迟到理由经教师同意后方能入座;有些教师怕影响多数同学听课,将迟到学生一律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进入教室;还有的教师允许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但都在教室里罚站很久.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如何?应如何正确对待? 答题要点:⑴我认为这几种做法均不妥. ⑵理由是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其行为即使有某些不当之处,也是可以谅解的,而不是教师借以处罚学生的借口.案例中的几种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伤害了孩子,是对孩子的变相惩罚.⑶我认为较平和的做法是,教师在不中止教学的情况下,目示孩子到坐位上,使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可以了解情况后再做思想工作,或者请家长配合.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只能期待,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 25.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可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点分析. 要点: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反思.长期以来,狭隘的教育教学导致了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没有思维能力.美国曾有这么一则案例.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说:天鹅的形状象2.孩子回家告诉了母亲.这位母亲向州法院起诉了该幼儿园,诉由就是这种教法限制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如果老师没有说天鹅的形状象“2”,我的孩子可以把天鹅想象成别的什么.结果是这位母亲胜诉.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引导孩子“怎么想”.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只能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况下得到充分发展.在我国目前教育状况下,教师和家长要考虑的恐怕是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潜能,切莫随意“开发”孩子的智力,在你没找着好的办法前. 26.“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中,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从教师答卷调查结果看,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教师“可以理解”,认为“确有一定效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要点: (1)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臣属关系,教师有与“天地君亲”并立的地位.常听许多家长讲(教师也是这样认为):老师的话是圣旨.在这种关系下,教师对学生前途有着类似于“生杀予夺”的权利,学生对教师只有“敬”“畏”,即使心里不服,也不敢逾越.所以问卷中才有如此反映. (2)新时期师生关系理应有转变,关键是改变传统的“师尊”而为“互尊”,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是平等的关系,教学中应平等对话交往.至于能否成为朋友关系,要看双方的情感需要和培养,当然,那种关系是一种境界,真的达到非平常力所能为. 27.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 要点:(1)这位教师的做法好高明. (2)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模范地遵守了教师应有地职业道德,表现了对学生地真心热爱,更重要地是他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了学生地自尊心,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其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3)这位教师具有新型的学生观,和学生是真心朋友. 28.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出差途中,恰巧与某旅行社组织的一个小学毕业生夏令营同在一个硬卧车厢.在十几个小时的旅行中发现,这批小学生不仅有的带着真皮旅行包和高档生活用品,而且许多孩子不吃团里发放的方便食品,大量购买饮料、食物、纪念品,甚至三俩结群走七八节车厢到餐车吃“小炒”,十元一盘的果盘更是供不应求如何看待这些孩子的消费现象?请从劳动教育或三结合教育方面进行分析. 要点:这是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回答的方法很多: 其一:如果这是一群独生子女,其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属于不正常的消费行为,何况是在旅行途中,干吗非得让孩子过那种苦日子呢?这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问题. 其二:中国教育现状就是这样,社区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严,严在智力培养上,其余不管;家庭教育缺乏理性,对孩子的严要求主要表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除此外,什么都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 其三:解决的办法是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管在平时,教在小事,注意养成教育.29.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⑴这位家长望子成龙心太切,违背了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五岁的孩子,尚处在幼儿期,玩和游戏应该是孩子的主要工作.但这个可怜的孩子已经被迫学习各种特长了,其生理和心理都不堪重负,正常的需要受到压抑,久而久之,终于导致家长最不愿看到的现象.⑵这个孩子因为从小压力过大,以致性格扭曲,产生了厌学、拒学现象,应引起家长的反思;教育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违背规律,是没有好的结果的.⑶家长可以试着变换方法: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带孩子出去玩,注意不是学什么一技之长,开阔视野,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待孩子性格、天性恢复后,再因势利导循诱之. 30.“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派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请依据以上事例,分析“派名榜”带来了什么?(分析文章必须在300字以上) 要点:1)排名榜的起因:任何教育现象都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和反映.排名榜是现实存在的教育现象,自有其滋生的温床.它是我国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表征,是我国教育体制的表征,是应试教育的本质表现. 2)排名榜的实质:排名榜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视分数为教育的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学生成长的过程及其其它素质的培养和表现,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十分偏激、片面的教育现象.但要完全改变则需要时间. 3)排名榜的后果: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案例中就是这样的情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排名榜刺激学生,就会导致学生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只会考试,而不重视其它素质的发展,成为一名狭隘、投机的人.不利于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妨害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最终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4)改革的方法:推行素质教育,建立全面、公正、合理的有激励的教育评价体系.31.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正在实施“小博士”工程,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完成一项“长作业”,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某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 “小博士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历史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有自己的“子工程”,确定的专题包括:“北京的四合院”、“国宝大熊猫”,“关于沙尘暴的调查报告”、“中国茶文化”等,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逛书店、上网搜寻等手段搜集材料.许多同学还走向社会,去考察、采访,去亲身体验.如四(二)班十几名同学研究北京大胡同,每到周末,同学们便背上水壶、面包、笔记本、照相机等穿梭于北京大大小胡同,结识了一批京城老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北京大历史文化.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和老师、家长一起研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多的写了七八千字.为了达到广泛交流动目的,学校每周一组织一次课题宣讲,“小博士”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研究的基本经过,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课题研究的体会,并当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请根据上面的案例与传统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新课程改革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要点:上面案例可以看出,新课程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小博士工程中,学生要完成课题采用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高等. (2)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通过探究获得了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做课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资料分类整理、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汇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活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3)在课题研究中,有些同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带动、增加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4)在上面的学习方式中包含着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定课题、自己制定课题完成的时间、自己安排研究进度、研究方式等,最终提高了自己的元认知学习能力. (5)上述课题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关,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32. “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的作用.你赞成这个说法吗?请就环境与人的发展关系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思路:人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及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发展着的,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环境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内容.孟子家居墓地时,他学到的是丧葬礼仪;身居闹市,他学的是买卖;而在学校附近,他则开始潜心于学问.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学生处于怎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成长.因此作为学生通常所处三种环境:学校、社区和家庭,应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起优化环境的责任,肩负起教育的功能,给学生一方净土.作为学校,应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作为家庭,应给学生一个民主和睦、相互之间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教师要教育学生,使其能够辨别是非,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孟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耳濡目染,通过好奇、模仿从环境的影响中学到了不同的东西.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缺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与左右.作为家长或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作用教育影响学生,并利用环境创造机会启发教育学生.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没有孟母“断杼教子”使其幡然悔悟,及以后的发愤笃智、朝夕勤学,也不会有后来的圣人、大儒.因此,根本上还是要变“我要你学”为学生自己想学、自己乐学,才能最终成才.33. 2003年全国“十杰教师”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经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员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曾经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被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将军”闯祸的经过.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大家安静:“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挺身而出’了是吧?”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全班默然.从此,“将军”被“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转天,一份“诗经体”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呜呼悔矣,未完吾题.浩浩优化(指作业),所作无几.面对检查,羞愧至极.痛心疾首,满面流涕.呜呼惜矣,错失良机.心中悔恨,难以平息.高考已近,不思进取.恩师心碎,无颜见伊敢望恩师,严加看管.下不为例,决不再犯!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800字的“检查”,深受感动.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全班同学听得痴迷.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55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将军”的人生之路.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动情地说:“朱老师,收下.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结合上面的事例,请你谈谈对当代学生观的理解 答题思路: 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也随之改变.其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发展中的人、依法施教、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2.“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复归的教育思想.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个体生命和个别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赵宁虽然各科成绩倒数,但十分喜爱军事,这就是赵宁的个性.朱老师充分尊重赵宁的个性,并因势利导,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 3.尊重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对所谓“差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平等对待.在一般老师眼中,赵宁也许要被视为“差生”,但朱老师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之点,以此为突破口,并加以鼓励.这无疑是符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的.4.为什么要尊重所谓的“差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还不是成熟的个体,所以不能把一个学生暂时的状况看“死”.赵宁由“各科成绩倒数”到考入军事院校的过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34.新校长说: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创造不能成为过眼烟云,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像工人那样量化记酬、也不能像农民那样个体承包,要克服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弊端,就必须把教师的功绩记录在案,业务档案具有权威性,可以为今后教师晋升、提工资、奖励提供详实客观的依据,也是学校的财富.业务档案只记功不记过.建立业务档案后,出现了教师自发向上,大家比贡献的局面,老教师焕发了青春;想改行的年轻教师当年就发表多篇论文. 试用“内容型激励理论”分析、论述以上管理方法之所以产生这样效果的原因. 答题思路:1. 建立业务档案,说明校长重视教师的工作成就,以教师的工作实效对教师进行评价. 2. 建立业务档案,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工作本身,增加责任感.其理论依据主要是: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高层次的需要尤其是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自我实现的途径.4.双因素理论中更多地着眼于满足激励因素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包括工作本身、工作成就.5.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对人的成就需要非常重视,他认为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报酬.35.某校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对中年教师,他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教师,除关心他们的身体外,对日常教学工作,校长一概不问.你赞成这位校长的做法吗?为什么?试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可以肯定的.2.点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青年教师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校长采取的是“命令式”布置任务,教给方法.中年教师已进入比较成熟阶段,校长对他们采取的是“参与式”,经常听取他们意见.老教师已进入很成熟阶段,校长采取的是“授权式”.36.一所学校领导决定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却出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两位年轻教师的教案,条理分明、语言漂亮,可称一流,但教学效果不好;两位老教师教案简单、间用符号、不合规范,但他们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另有一位教师的教案只有一份“板书设计”和一份“双基归类表”,而他讲课时用这两份“自行设计”的板书和图表,再加上教学参考书,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上情况使校长遇到了难题.试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论述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 1.领导对于不同的教师,要求和管理的措施也应不同. 2.对待教案的要求也应不一致.对待新教师应要求比较详细、具体,而对于老教师就应大胆放手,更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37.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分析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竞争有积极作用: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态度. 管理上的建议: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与独立);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38.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或“小集团”帽子;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积极型应支持鼓励,对消极型应引导转化. 49、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调研组对海淀区小学、初中、高中的三个学段的一年级课改实验启动后教师实施新教材的困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长.调查结果如下图,请就其中反映的问题,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之进行分析.(图略) 参考答案:⑴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付诸实施,势必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进行巨大的转变.然而,任何一种变革要改变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⑵由于课改工作的艰巨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中,老师们还是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实的困难和指导力量的不足构成的矛盾,制约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 ⑶这些教研组长们在思想观念、认识态度、教材理解、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感到困难,正说明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50、不写作业的孩子(期末复习指导38页) 参考答案:辅导方法是:第一,个别面谈.常与丁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丁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第二,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丁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③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第三,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丁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丁某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丁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丁某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④巩固期.要求丁某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第四,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丁某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丁某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第五,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①当丁某能坚持来校上课,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并鼓励他,既然能做到坚持来校上课,相信他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②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③当丁某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51、教育成功的突破点何在? 明初有个阿留,在宫廷画家周位家里做童仆.阿留傻得不成样子,但却在周家捧了一辈子的铁饭碗.倒不是周家有心行善,实在是阿留在周家能用其所长.说到阿留的傻,让他拿把扫帚扫地,扫一天也扫不干净一间房.木床断了条脚,让他到园里砍根树杈给换上,他会在园里转了一整天,空手而归,还伸着两个手指比划说:“园里的树杈都往上长,没有往下的.”可是有一天,主子画画要调磨色墨,打趣阿留说:这个你能干吗?阿留答道:这有什么难的.不料,阿留干起这个来,深浅浓淡,十分恰当,像个老到的行家,而且每次都干得一样出色.阿留从此成了主子离不开的助手.分析:从阿留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谈谈教育成功的突破点何在.参考答案:从阿留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就是人身上的闪光之处,也是教育成功的突破点.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但是,这七项智能在具体人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 项,在这方面是“特短”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是“特长”.这正应了一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不能对学生的某些短处而耿耿于怀,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他那含有道德价值的需要、要求和兴趣,揭开他身上的一切优点,弄清他最强的才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 应学生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每个学生都能熠熠闪光.“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这句话,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将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52、人人都是优秀学生一个从中国内地移民来美国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掩面哭泣.她很感动:她儿子高中一年级得了一个杰出学生奖.最初听说是杰出学生,她简直不敢相信:写没写错名?会不会有重名的?她儿子移民美国刚一个学期,他在中国连职高都没考上.由于她与丈夫离婚,孩子留给丈夫,从小这个孩子就学习不好.初中时,回回家长会上,老师都要点名批评他,上课时则常常被老师拽出课堂;而来美国才半年,英语还跟不上,怎么就奇迹般地得了杰出学生奖?校长还有亲笔信祝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信中说学校希望家长和学校保持联络,将这个极有前途的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才.校长的信还说,这个孩子将在这所学校学习4年,毕业之际,他们相信他和孩子的家长将会看到一个身体健壮、心智健全,热爱艺术,既会创造,又会欣赏,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并乐于参与竞选和法律判决,对社区有忘我的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他将懂得尊重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并知道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校长说他对此深信不疑. 分析:从该案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这种做法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其实这位学生家长不了解美国中学教育系统的体制和教育理念的运作.美国中学所有学生毕业全部获奖,只不过奖项、名目不同罢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校设奖时已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发奖是校长、老师激励学生,调动他们潜能的正面手段.实践证明,表扬、赞美,就是比批评、指责更有积极的推动力. 校长给她的那封有签名的信,也发给了每个学生家长(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他在信中说的那些,不是单独对这一个孩子的前途而言,而是这所学校经过4年的教育目标.但是校长把教育目标非常亲切地、个人地、委婉地具体说到她孩子身上,让她感动,让她开心,让她高兴,动了她的情,动了她的心.这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是艺术的再创造. 在国内,许多刊物经常报导某某中学生获什么大奖之类的消息.其实在美国获奖,大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你曾参予了某项活动,未必是中国人认为的那种百里挑一的优秀,不值得过分自豪.53、一位小学生的父亲,面对孩子的英语较差的情况,提出了让孩子每天背三个单词的要求,每当孩子记住了三个新的单词,父亲就在一面墙上用拇指的指甲给孩子印一个“月牙”,三个“月牙”组成一个“笑脸”,第一排“笑脸”和孩子的眼睛一样高,以此为参照物,让孩子与“月亮”和“笑脸”比高低.一年下来,孩子在全市的英语竞赛中“月宫折桂”. 分析:从这位父亲的做法,你认为他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什么特点?作为教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权威性、感染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位父亲的做法,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指的是:家长与孩子的亲切、自然的关系是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所达不到的.因为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孩子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在家庭的生活中暴露无遗.这为家庭教育有针对地教育孩子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学校教育相比,家长更利于对孩子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个别训练、个别管理、个别教育.学校教育过于强调“规范”“、统一”.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作为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时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学校教育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54、好心没得好报我曾见到一名数学教师,很有敬业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他对每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报纸,从来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与他绝缘.他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可是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映也不太好.对此,他很不解. 分析:为什么他“好心没得好报”?我们想问,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教师吗? 参考答案: 该数学教师“种瓜得豆”,耕耘多而收获小,根本原因或许正在于他是一个知识“贫困户”.以他的“贫困”来面对知识信息越来越丰富的学生,自然不能“胜似闲庭信步”,自然不会受到热烈欢迎,他也难以跻身“好教师”之列. 顾名思义,数学教师就是教数学的,数学教学是他的本职工作和谋生手段,更通俗地说,是他的“饭碗”或“食物”.“民以食为天”,数学教学对他来讲当然是“命根所系”.但不管“食物”多么丰盛气派,不管“饭碗”多么精致昂贵,如果在他的“拥有”中占了绝大部分,甚至成了“惟一”,那么他注定与“富有”无缘.谁也不可能捧着一只金碗或一碗佳肴去要求进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同理,在信息时代,仅仅拥有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没有资格塑就“优秀教师”之“金身”的.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闭目塞听,消极被动地接受这种影响,否则,师生之间必然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处于劣势一方的教师很可能在懵懂中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教师应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策应,去学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精于学科、立足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和智慧外延,尽力降低学科知识在个人整体知识结构中的“百分比”,使“恩格尔系数”渐渐变小,小之又小.这是学科教育之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取得“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资格之需,也是丰富个人精神生活、重建精神家园之需首位出任英国大学校长的中国人――杨福家先生批评清华、复旦等名校时说,中国大学硬是划出几十条狭窄逼仄的胡同(专业)让学生去钻.身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也不应钻进胡同之中,更不应自砌壁垒. 55、评选最差教师 《中国教师报》网站论坛报道:分析:你对此做法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建立怎样的评价制度,才能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参考答案:其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考核,对教师排出先后顺序,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优者更优、劣者赶优”的激励机制,从而使教师团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形成不良导向作用: 首先,评价的标准往往存在“以点代面”偏差.我们知道,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复杂而艰巨的劳动过程,除了对所教学生成绩可以相对评比之外,其大部分工作成果存在隐含性,何况学生培养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呢?因此在“末位”、“最差”评价标准上难以找准、稍有偏差,极易造成对部分教师的不公正待遇.第二、评价的操作容易造成教师不良心理.“末位淘汰制”、“评选最差教师”,很可能在教师中造成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一旦超限,容易激起教师的逆反心理.教师整天面临下岗、被淘汰的威胁,生活在这样的工作压力环境下,教师哪有心思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呢?更不必说开展创造性教改了!造成教师心理疾病也就在所难免了.最终造成教师“不求有功、但求无“最后”的消极工作心理!第三、评价结果动摇了教师的“军心”.本来评价结果是想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实际情况是,教师人人自危,生怕一天一不小心成了被“割杀”的尾巴,不但丢了饭碗,而且毁了自己的教书职业声誉.个个“端正”明哲保身的消极工作态度.“明天工作在哪里?”,“‘工作’究竟能‘打’多久?”?这种“身在‘校’营心在‘忧’”的工作状态,教师如何踏踏实实工作?但愿上述“评选最差教师”做法只是某些领导者的一时之“气”,只是为了造造“声势”. 教师考核中人性化评价,应突出“三个”构建:一、构建以“师”为本的人性化评价的理念.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有关领导者也应从中有所启示:学会对教师的“赏识管理”!对教师的一切考核评价,都应把教师真正看作学校的主人、学校事业的根本.也只有在领导视教师为朋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效能.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为教师服务,以此促进教师自觉改进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足.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人人力争向上的好氛围,这是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了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二、构建以“民主管理”的人性化评价的机制.学校必须改变以“家长式”的管理评价意识.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民主监督体制,加强民主管校、民主治校的制度建设.使广大教师通过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途径参与考核评价与被评价、实现自我检查自主提高的“内化”境界. 三、构建“以促进教师成长”的人性化评价制度.首先,对教师考评内容和标准上,要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的转换的要求以及教改方向;其次,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师生关系引入评价的内容;第三、在评价实施上,要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此外,评价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为教师建立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人性化评价”应该是当前教师考核中急需的一种评价理念! 56、对比两个案例案例1:一位父亲在屋后开辟了一小块草坪作为休闲之地.他每日精心修剪、灌溉,草地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父亲甚是喜爱.可年幼的儿子总是在草坪最美时在院子里踢球,和伙计们捉迷藏.父亲常常抱怨,母亲每次总是说:“草还会长出来的.”12岁那年,儿子带来几位小伙伴,在草坪上打桩子、竖帐篷,搞起了野炊晚会.眼看着草皮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体无完肤,父亲痛心地摇头叹息:“这下全完了”母亲却微笑地劝慰道:“草枯了,明年还会再绿的,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案例2:开学第一天,一场江南罕见的大雪一夜间之间悄悄地给校园内外铺上了一条白毯子.面对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礼物,孩子们兴奋得想立刻融入雪地,变成一个雪孩子.可就在他们准备去堆雪人、打雪仗时,广播里传来郑重而严厉的通知:“为了保护校园景观,任何人不得在草坪、假山周围玩雪,一经发现,点名批评!”语音未落,孩子们灵动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分析:对比两个案例,请分析两种做法背后的不同教育理念.参考答案:两个如此相似的场景,却耐人寻味地有着不同的结局.“孩子”与“草坪”,父母选择前者,于是他们暂时地舍弃风景,却保卫了孩子幸福的童年;而有些人的教育选择了后者,在留住绚丽美景的同时,无情地剥夺了大自然赐予孩子的生命激情.我慨叹这对父母无私、博大、宽容、明智的爱,也不禁为这些人教育的举动而羞愧.为了自己的利,我们就有权去动孩子的“奶酪”吗? 不要以为笔者是在小题大做,像这样的日常细节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少吗?课堂上,要求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硬把一个个充满想象、活泼好问、灵气十足的孩子变成了毫无见地的知识的奴隶;课间休息,得有老师轮流值班,限制学生的活动场所和游戏方式,在老师尖锐的目光下哪还有创造性的游戏和无忧无虑的放松;放学了,一个个夜晚,一次次休息日,不是被千篇一律的作业束缚,就是奔波于各类“兴趣小组”之间.教育呀,你是否想过,在这种选择下,孩子们失去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弥补的童年.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多么希望我们的教育群体能改善几点:首先不要忘了教育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孩子”,“还给孩子一个纯洁的教育空间”.其次,多研究儿童心理学、生理学,达到知其性,顺其意.在关注教学技能提高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最基本的情感态度的研究.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教育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再有,抛开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把教育还给孩子.多创造些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氛围,让本该属于他们的灵性尽情舒展.国外的孩子们不是快乐地将蚯蚓带进教室,还获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吗?我们为什么要禁锢孩子的选择呢? 希望更多密切关注孩子成长的人们都能看到这两则故事,多一点思考,得一些启示.特别记住这位母亲的话:“草坪会长出来,孩子的童年不会再来!”教育,在选择时也请慎重些.品德教学的新特色[内容提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模式,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思想品德课注入生机和活力.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理念带给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四大特点:…【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证监机构字[号 【颁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吴…现代教育原理案例分析题答案(一)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探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法【摘要】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并有效的学习,各科老师各显神通,努力发挥个人的创新精神,不断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而在数学领域课堂教学模式下,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 日记http://www. 国庆节的前一天,秋高气爽,老师带着我们坐车一起来到野生动物园玩.刚进大门就有好多鸽子飞过来好像在欢迎我们.动物园里住着很多动物,有大象、猴子、孔雀、天鹅、羚羊 .我们边走边看,觉得很有意思.小熊像一… 本文由()首发,
《现代教育原理案例分析题答案》由“Adreams”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主任案例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