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帮帮忙,推荐一款用于星野源摄影的超广角镜头,最好是适马,价格两千一下的,谢谢

广角镜头与星野摄影
我的图书馆
广角镜头与星野摄影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广角镜头与星空摄影的一些小故事,俗称的星空摄影一般可以粗略的分为两大类:深空摄影以及星野摄影。深空摄影一般情况下指以拍摄深空天体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门类,属于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拍摄方法。而星野摄影则主要是以拍摄带有自然景观或者人为前景而背景则以常见星空亦或者星轨作为远景的拍摄方式。
星野摄影由于带有前景,所以同时又需要拍摄到尽可能多的星空为一个基本出发点,所以常会选用超广角镜头亦或者鱼眼镜头作为常用镜头。一般常见的选择的焦段大致为14-35之间,并且光圈越大的广角镜头越具有优势。常见的单张拍摄多会选择14-24,16-35这样的镜头,亦或者鱼眼镜头。当然,尼康新的20 1.8也是一颗不错的星野摄影镜头。在超广角中1.8的超大光圈,20的宽广视角都使其成为了星野摄影的新宠。
超广角焦段:
下面我们就来细化的梳理一下各个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优缺点以及特性。
首先就以大家最常用的14-24/16-35这个焦段来浅析一下。
14/16这样的超广角段应该是我们最常用的星空拍摄焦段,这个焦段能最大限度的在单张照片内囊括尽可能多的星空,尤其是在拍摄夏季大银河(蟹状星云带)的时候,更是成了我们的第一选择。
14MM的单张竖拍星空,能囊括尽可能多的内容
超广角端的星轨,即使没有非常准确的对准北极星,也能拍摄到同心圆,不太容易前功尽弃,且便于构图,使得构图有了更大的可控空间
超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优势:
1.涵盖较多的星空
2.地景/前景能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3.在黑暗中构图比较方便,可以依照大致焦段视角进行构图
4.拥有较宽广的视场,便于星轨拍摄时寻找北极星,不至于出现没将北极星纳入构图的情况(前提是在找对方位的情况下,这里分享一个寻找北极星的小贴士,北极星位于北斗七星勺口的直线方向)
超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不足
1.会有较为严重的畸变,如果前景与拍摄机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会有明显畸变。
2.由于较广的视角,容易受到画面中其他人造光源的影响,从而造成画面中出现不那么讨喜的光晕。
3.超广角镜头并不适合进行多张拼接,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可修复的拼接裂痕。
16MM平视角拍摄就有较为明显的畸变
以24-35这样的普通广角焦段为例
这个焦段的虽然不能如超广角焦段那般尽可能多的收入星空入镜,且画面带来的冲击力也要小的多,但是由于本身不是很广的原因,却也使这样的广角焦段成为了星空全景图拼接的完美选择。24,35这样拥有1.4大光圈的定焦镜头,加之较小的畸变,使得它们成为了拼接超高像素星野全景图的不二选择。
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优势:
1.较大的光圈,优质的定焦成像画质,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星空图片的质量
2.良好的畸变控制
3拼接后可以得到超高像素的高清星空影像
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劣势:
1.视角并不够广,无法单张就拍摄到满意的大银河长度。
2.由于焦段问题导致曝光时间不能非常长,需要相应提高感光度以及开大光圈。
3.如果以人物作为前景的时候容易,由于视场较小,人物的轻微晃动更容易造成鬼影。
以上两图均是由普通广角焦段进行拼接而来。同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在拼接的时候尽量选择使用定焦镜头,相比与变焦镜头而言有着较大的光圈,较为优质的画质都是值得选择的。
最后,我们来说说鱼眼镜头在星野摄影中的运用。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 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很短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而鱼眼镜头可谓星野摄影中的制胜利器,由于银河在苍穹中的位置,在鱼眼镜头中,可以自然而然的拍出银河的弧度,从而使的照片充满戏剧性。
鱼眼镜头在星野摄影中的优势:
1.宽广而带有特殊畸变的视角,可以制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2.极近的对焦距离,为拍摄提供了更多可能
鱼眼镜头在星野摄影中的劣势:
1.由于其独特的镜头畸变,掌握不好容易导致构图怪异
2.较浅的景深,需要对被摄物体(一般指前景)进行精细对焦,否则容易出现脱焦现在
如果像我一样喜欢使用鱼眼镜头进行星野拍摄,大家只需要做一件事儿,那就是打开脑洞,大胆去试。
今天在这里就聊那么多,虽然很简短,但是希望对大家在星野摄影时的焦段选择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馆藏&1989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星野摄影的器材选择-河南艺术摄影学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 > 星野摄影的器材选择
星野摄影的器材选择
浏览次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对暗弱光线的追逐和拍摄环境较为复杂,星野摄影必须要在器材上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利用各种器材,可以使我们的拍摄事半功倍。
相机及拍摄器材
数码技术突破了银盐时代感光度的制约,尽管胶片相机在风光摄影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星野摄影领域早已被数码相机一统天下。
1.数码单反相机
星野摄影要求相机具有高感光度下的优秀画质和良好的实时取景能力,因此全画幅单反相机是首选。
如果预算有限,也可以考虑APS画幅相机,虽然在画质上略为逊色,但足以创作出优秀作品。
近年来,中画幅数码单反的生态圈逐渐扩大,相对于135画幅,它们在像素数上具有优势,缺点是适配的镜头较少,尤其是拍摄星空的大光圈镜头更少,且在电量方面要求较高。
2.微单/单电相机
微单/单电相机保留了单反相机可更换镜头的优势和大部分功能,电子取景器替代了反光板和五棱镜,机身更为紧凑,便携性突出,市场反响很好。早期的微单/单电相机由于感光元件较小,画质受到一定限制;而索尼推出的全画幅微单A7系列着力提升了高感光度表现,尤其以今年发布的A7S最有特色,通过将像素数量降低到1200万换取了最高可扩展至ISO 409600的感光度范围。高感表现突出,为星野摄影师提供了新的选择。
限于发展时间较短,微单/单电相机的体系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可适配的镜头群较少,部分用户不得不使转接其他单反系统的镜头;另外,由于取景方式的原因,微单/单电相机的耗电量较大,这对夜间时间拍摄是一个考验。
3.便携式数码相机
如果不愿负担沉重的器材和复杂的后期工作,那么便携式数码相机也是可行的选择。
随着用户对星空摄影日益浓厚的兴趣,很多高端便携数码相机都开放了手动模式,合理设置参数就能拍摄出有趣的星野照片,理光,佳能,松下等厂商更直接在相机中加入了星空拍摄模式。以佳能G16为例,星空模式可以拍摄单张星空照片、星轨照片和星空延时短片一只需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并设置为相应的拍摄模式,按下快门就可以了。图像直接在机内合成,省去了后期工作,大大降低了拍摄门槛。
但便携式数码相机的缺憾是画质不足,只能生成JPG格式的图像,后期再做处理的余地小。
星野摄影题材广泛,不同类型的镜头都有用武之地,一般首选大光圈镜头。为了捕捉来自星空的暗弱光线,使用能容忍的最高ISO和全开光圈拍摄是星野摄影的常规设置,能节约大量时间,并减少星点相对位移产生的拖线。同时,最大光圈不足也会降低实时取景的亮度,影响对焦和构图的方便性。
1.广角镜头:利于将天空和地面都收入画面,是星野拍摄的利器。尤其是24mm左右的焦段,各厂商都提供了F2以上超大光
圈。如佳能EF 24mm F1.4L II USM、尼康AF-S 24mm F1.4G ED,索尼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等。这些镜头实现了视角和通光量的良好平衡,适合于各类星野题材。在非全画幅系统中,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适马18-35mm F1.8 DC HSM、图丽AF 11-16mm F2.8等大光圈镜头,也是不错的选择。
2.超广角镜头:16mm乃至14mm的超广角镜头同样是星野摄影的主力。这个焦段虽然光圈不超过F2.8,但视角更广,在拍摄星空全景时可以减少拼接张数,降低工作量。代表性的镜头如以画质著称的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值得一提的是,三阳(Samyang)推出的14mm F2.8 ED镜头,性价比非常好,不仅有广阔的视角和较大的光圈,画质表现良好,其手动操作的弱点在星野拍摄中又恰恰不成为问题,是入门拍摄的首选。
3.鱼眼镜头:圆周画幅的鱼眼镜头适合记录全天画面,对角线画幅鱼眼可以用来收入更广阔的景色。鱼眼镜头独特的画幅和畸变能创造出新奇有趣的画面,同时也要求摄影师对影像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佳能EF 8-15mm F4 L USM提供了从圆周到对角线的不同视角和画幅,使用灵活,是星野中最常用到的。
4.中长焦镜头:中焦镜头光圈大,画质好,适合拍摄繁星和银河中的细节。如佳能EF 85mm F1.2L USM超大的光圈能实现充足的曝光量,使银河中心部分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展露无遗。而更长焦距的镜头则适合拍摄星轨、深空天体以及日月景观。
星野摄影离不开长时间曝光,三脚架因而成为必备器材。
1.稳固型三脚架:自身重量较大,承重量较高,当需要使相机保持长时间位置稳定(如星轨拍摄、延时摄影)或者有较重负载(如架设赤道仪跟踪拍摄)时,应该选择这类脚架。在长时间曝光中,风吹、走动、来往车辆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脚架产生扰动,影响最终的影像质量,自重大的三脚架有利于保持稳定,并保障设备安全。
2.便携型三脚架:适合长途旅行拍摄使用。这类脚架有反折设计,易于收纳。在外界有大风等干扰的情况下,使用便携型三脚架要尤为慎重,摄影师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
3.低视角三脚架:一般用于星野摄影中的创意拍摄,比如风靡一时的八爪鱼三脚架,可以固定在不同类型的表面和结构上,实现低视角等非常规拍摄。不过这类三脚架的承重和稳定性都有限,只能适用于小型相机和较短的曝光时间。
星野摄影对云台并没有特殊要求,目前的球形云台已经发展足够成熟,使用三维云台的必要性不大。对于经常拍摄星空全景拼接的摄影师来说,选择电动全景云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高质量的拼接。
三脚架和云台都标识有最高承重量,要注意满足自己拍摄装备的承载要求。我们在选择三脚架时往往会面临稳定性与便携性的矛盾。在这方面,碳纤维材质相对金属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建议选择带有中轴挂钩的脚架,使用时可以通过悬挂重物进行加固。
上一篇:下一篇:
摄/影/资/讯
影/展/影/赛
创/作/活/动
论/坛/尚/语如何拍摄夜晚的星空,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 知乎15885被浏览704883分享邀请回答/maps/east-asia.html 紫色部分就是肉眼可以看到壮观银河的位置了,当然越黑越好。(长三角的小伙伴我真的真的救不了你了),如果有北京的小伙伴有一份大礼 是北京天文馆詹想老师的京郊观星攻略,就是讲京郊哪里适合观星、怎么走怎么住等等。3. 天气问题·简单靠谱的天气预报去中央气象台就好。·通常天文爱好者们喜欢看晴天钟 是著名天文爱好者,流星领域专家叶泉志创建天气预报网站,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气候环境预测局。这个地方可以看几天内预测的云图。·另外还有一个直观的云量预报网站 这是北京地区的预报===待补充。3.9K2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3K1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对暗弱光线的追逐和拍摄环境较为复杂,星野摄影必须要在器材上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利用各种器材,可以使我们的拍摄事半功倍。
相机及拍摄器材
数码技术突破了银盐时代感光度的制约,尽管胶片相机在风光摄影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星野摄影领域早已被数码相机一统天下。
1.数码单反相机
星野摄影要求相机具有高感光度下的优秀画质和良好的实时取景能力,因此全画幅单反相机是首选。
如果预算有限,也可以考虑APS画幅相机,虽然在画质上略为逊色,但足以创作出优秀作品。
近年来,中画幅数码单反的生态圈逐渐扩大,相对于135画幅,它们在像素数上具有优势,缺点是适配的镜头较少,尤其是拍摄星空的大光圈镜头更少,且在电量方面要求较高。
2.微单/单电相机
微单/单电相机保留了单反相机可更换镜头的优势和大部分功能,电子取景器替代了反光板和五棱镜,机身更为紧凑,便携性突出,市场反响很好。早期的微单/单电相机由于感光元件较小,画质受到一定限制;而索尼推出的全画幅微单A7系列着力提升了高感光度表现,尤其以今年发布的A7S最有特色,通过将像素数量降低到1200万换取了最高可扩展至ISO 409600的感光度范围。高感表现突出,为星野摄影师提供了新的选择。
限于发展时间较短,微单/单电相机的体系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可适配的镜头群较少,部分用户不得不使转接其他单反系统的镜头;另外,由于取景方式的原因,微单/单电相机的耗电量较大,这对夜间时间拍摄是一个考验。
3.便携式数码相机
如果不愿负担沉重的器材和复杂的后期工作,那么便携式数码相机也是可行的选择。
随着用户对星空摄影日益浓厚的兴趣,很多高端便携数码相机都开放了手动模式,合理设置参数就能拍摄出有趣的星野照片,理光,佳能,松下等厂商更直接在相机中加入了星空拍摄模式。以佳能G16为例,星空模式可以拍摄单张星空照片、星轨照片和星空延时短片一只需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并设置为相应的拍摄模式,按下快门就可以了。图像直接在机内合成,省去了后期工作,大大降低了拍摄门槛。
但便携式数码相机的缺憾是画质不足,只能生成JPG格式的图像,后期再做处理的余地小。
星野摄影题材广泛,不同类型的镜头都有用武之地,一般首选大光圈镜头。为了捕捉来自星空的暗弱光线,使用能容忍的最高ISO和全开光圈拍摄是星野摄影的常规设置,能节约大量时间,并减少星点相对位移产生的拖线。同时,最大光圈不足也会降低实时取景的亮度,影响对焦和构图的方便性。
1.广角镜头:利于将天空和地面都收入画面,是星野拍摄的利器。尤其是24mm左右的焦段,各厂商都提供了F2以上超大光
圈。如佳能EF 24mm F1.4L II USM、尼康AF-S 24mm F1.4G ED,索尼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等。这些镜头实现了视角和通光量的良好平衡,适合于各类星野题材。在非全画幅系统中,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适马18-35mm F1.8 DC HSM、图丽AF 11-16mm F2.8等大光圈镜头,也是不错的选择。
2.超广角镜头:16mm乃至14mm的超广角镜头同样是星野摄影的主力。这个焦段虽然光圈不超过F2.8,但视角更广,在拍摄星空全景时可以减少拼接张数,降低工作量。代表性的镜头如以画质著称的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值得一提的是,三阳(Samyang)推出的14mm F2.8 ED镜头,性价比非常好,不仅有广阔的视角和较大的光圈,画质表现良好,其手动操作的弱点在星野拍摄中又恰恰不成为问题,是入门拍摄的首选。
3.鱼眼镜头:圆周画幅的鱼眼镜头适合记录全天画面,对角线画幅鱼眼可以用来收入更广阔的景色。鱼眼镜头独特的画幅和畸变能创造出新奇有趣的画面,同时也要求摄影师对影像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佳能EF 8-15mm F4 L USM提供了从圆周到对角线的不同视角和画幅,使用灵活,是星野中最常用到的。
4.中长焦镜头:中焦镜头光圈大,画质好,适合拍摄繁星和银河中的细节。如佳能EF 85mm F1.2L USM超大的光圈能实现充足的曝光量,使银河中心部分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展露无遗。而更长焦距的镜头则适合拍摄星轨、深空天体以及日月景观。
星野摄影离不开长时间曝光,三脚架因而成为必备器材。
1.稳固型三脚架:自身重量较大,承重量较高,当需要使相机保持长时间位置稳定(如星轨拍摄、延时摄影)或者有较重负载(如架设赤道仪跟踪拍摄)时,应该选择这类脚架。在长时间曝光中,风吹、走动、来往车辆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脚架产生扰动,影响最终的影像质量,自重大的三脚架有利于保持稳定,并保障设备安全。
2.便携型三脚架:适合长途旅行拍摄使用。这类脚架有反折设计,易于收纳。在外界有大风等干扰的情况下,使用便携型三脚架要尤为慎重,摄影师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
3.低视角三脚架:一般用于星野摄影中的创意拍摄,比如风靡一时的八爪鱼三脚架,可以固定在不同类型的表面和结构上,实现低视角等非常规拍摄。不过这类三脚架的承重和稳定性都有限,只能适用于小型相机和较短的曝光时间。
星野摄影对云台并没有特殊要求,目前的球形云台已经发展足够成熟,使用三维云台的必要性不大。对于经常拍摄星空全景拼接的摄影师来说,选择电动全景云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高质量的拼接。
三脚架和云台都标识有最高承重量,要注意满足自己拍摄装备的承载要求。我们在选择三脚架时往往会面临稳定性与便携性的矛盾。在这方面,碳纤维材质相对金属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建议选择带有中轴挂钩的脚架,使用时可以通过悬挂重物进行加固。
赤道仪是天文观测和摄影中用来抵消地球自转的设备,它通过自身旋转,使架设在其上的相机与星空背景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用赤道仪拍摄,可以实现很长的曝光时间而不会使星体产生拖线,从而有效增强暗弱天体的亮度,我们见到的精美深空天体作品,往往都是在赤道仪上经过以小时计算的超长曝光完成的。
在星野摄影中,赤道仪主要用于拍摄包含深空天体目标的作品,以及在拍摄流星雨时用于跟踪辐射点。在延时拍摄中,用赤道仪水平转动跟踪银河,可以实现类似轨道滑动拍摄的视觉效果。
传统的赤道仪体积很大,并且需要交流电源,不便于携带和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星野摄影爱好者为目标的便携型赤道仪,一般被称为星野赤道仪,比如艾顿iOptron SkyTracker,威信Polarie,TOASTTOAST Pro等等。星野赤道仪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以电池供电,并且调试简单,便于携带和使用。虽然星野赤道仪的承重能力有限,一般只能承载一个机身和一只长焦镜头,跟踪精度也较低,不过对于一般的星野拍摄完全可以胜任。
快门线是星野摄影中实现连续拍摄和定时拍摄的重要功能,是必备的附件。
使用叠加方法拍摄星轨或者拍摄流星雨时,往往需要连续曝光数小时,积累数百张素材。这时,使用机身的连拍模式配合快门线锁定,就能够实现连续自动拍摄,从而让摄影师解放出来。普通的电子快门线一般都具有锁定功能,可以胜任连续拍摄工作。
对于延时摄影而言,曝光之间常有数秒到数十秒的间隔,只有靠电子定时快门线来进行控制,定时快门线也称作可编程快门线,支持对拍摄启动时间、曝光时间、间隔时间和拍摄张数等参数等进行设定,简单易用。
相对于原厂快门线的高昂价格,国产快门线的功能相同,而性价比优势显著,选择时要注意与设备的兼容性以及稳定性。电子快门线无需电池即可实现触发和锁定,但定时功能需要用电池供电,所以要确保其处于有电状态,以免影响拍摄。
需要注意的是,快门线上一般都有用于指示工作状态的红色LED,虽然亮度很低,但在长时间曝光下,仍然会将近景照亮,尤其是多台机器同时拍摄时可能造成互相干扰,可以将其用黑胶布遮住,避免人为的光污染。
现在的一些新机型可以使用相应的手机App软件来遥控相机,为用户带来了拍摄的便利;也有一些第三方厂商提供了增加定时拍摄功能的相机固件,如Magic Lantern(魔灯),对这方面比较熟悉的爱好者可以进行固件升级来代替快门线的功能。
星野摄影中最常用的滤镜是柔焦镜和星光镜:柔焦镜可以增大亮星的星点面积,并淡化掉较暗的星体,从而凸显亮星和星座轮廓,使画面更加简洁;星光镜可以为亮星增加星芒,使画面更加生动,适合在拍摄星座、行星时使用。
光害滤镜是天文题材独有的设备,它针对钠灯、汞灯等气体光源产生的特定波长光线进行了针对性的过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造光源的光污染。有些光害滤镜可以在镜头前使用,有些需要通过在反光板预升后加装在相机的感光元件之前。使用光害滤镜,可以使星云等深空天体和银河的层次表现的更加丰富,图09为使用光害滤镜去除屋内钠灯光污染后拍摄出来的淡粉色银河。
必要户外装备
1.头灯/手电:用于夜间行走和拍摄时的照明,还可以对画面中的前景或人物进行补光,并进行光绘作品的创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摄过程中不要用光源照射相机镜头的方向,以免影响画面。
2.露营装备:在野外露营能充分利用夜晚时间,拓展拍摄半径,同时也为摄影师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空间休整和补充体力。笔者曾经在气温低于-20&的山上彻夜拍摄流星雨,没有露营装备是完全无法支撑下来的。露营最主要的装备是帐篷和睡袋,在选择时要注意适用季节和舒适温标,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拍摄环境进行挑选。
3.防风御寒衣物:星野摄影经常在较高海拔的空旷地带进行,夜间拍摄尤其要注意防风保暖,冲锋衣和摄影手套经常是需要的,抓绒、羽绒衣裤和帽子可以根据季节添加。
其他辅助器材
1.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具有成像清晰明亮,视场大、携带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在星野摄影拍摄中适于寻找星云、星团、彗星等面状天体。在相机进行星轨和延时拍摄的间隔时,还可以用双筒望远镜来欣赏星空。
2.便携外接电源:长时间曝光和夜晚的低温对供电形成了考验,采用便携式的相机外接电源是比较保险的方案。在冬季拍摄星轨、流星雨和延时作品时尤为重要。
3.指星笔:即功率较大的激光笔,可以在空中经空气散射形成狭窄的光柱,用于指认星体。还可以在实时取景亮度不足的情况下,照射远处物体形成光斑,作为对焦的辅助。需要注意的是,指星笔不能直射人眼,否则可能带来损伤。
4.暖宝贴:用于严寒条件下拍摄时的人体保温,一般贴在躯干部位或放在鞋内,效果十分明显;也可以粘贴在相机及镜头上,用于防止电池因为低温而停止工作以及镜头结露。
注:配图与文章没有关系。
会员作品赏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野景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