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脱氢酶2功能齐全的人反而是

怎么你一喝就倒,别人却千杯不醉?
怎么你一喝就倒,别人却千杯不醉?
百科生活专栏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喝不了几口就醉倒了,而有的人却千杯不醉?有的时候为了应酬想多喝酒,但一两口就脸红,气喘,再多喝就开始舌头发麻,眼皮子打架。更严重的就直接倒在地上呼呼大睡,或者是开始撒起酒疯来。而这时,就会开始羡慕起那些千杯不倒的牛人来。而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尽管酒类品种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含有乙醇,俗称酒精,只是含量不同罢了。饮酒后,酒精经胃肠道吸收,通过血液送到肝脏和其他组织。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是由肝脏完成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和酒精的代谢息息相关。一种生物酶叫酒精脱氢酶,它能使酒精分解为乙醛;另一种生物酶叫乙醛脱氢酶,它使乙醛再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就是乙醛脱氢酶。反之,会喝酒的人,身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功能齐全,能迅速将乙醛分解。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无变化。若过量饮酒,血压会下降,为了使血压回升以保持平衡,就依靠收缩毛细血管,这样末梢血管中的血流不畅,就会引起脸色发青。由此可见,乙醛脱氢酶的功能状况,是决定一个人的酒量大小、会不会喝酒的重要因素。这对于乙醛脱氢酶功能不全的人倒是一件好事,因为喝了少量酒,就引起头晕、脸红、心跳等反应,势必会限制饮酒量,使身体健康无恙。反之,这对于乙醛脱氢酶功能齐全的人反而是件坏事,由于少量饮酒不会出现酒醉前的信号,结果就容易饮酒过量,甚至酩酊大醉,轻者进入呕吐和昏睡状态,严重者有时因呼吸中枢被麻痹而导致死亡。此外,酒量大小、易醉与否还与性别不同及人种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男子的酒量比女子大;欧美白人和非洲黑人的酒量比黄种人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科生活专栏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百度百科带你了解生活
作者最新文章疑问:怎样才干天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求点击上边蓝色字<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9ip5OhlI/h6qd53mn1qaqHDZX-gi8iip7DIiKN7mHppd36hqKGUoJd_rnTafayksbxqpIZo14KAhLqBiH-6jWSkdoabmaeshm7PksqafKRtrZ9pm5nPkaWfw3qDiLeldoaaX2J3qq-VndOlnqCdmg.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一)" />(图一)<>重视即可!
也可长按下方<>辨认 加重视。
<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9ik2ikgY/yEmpxipG6dl5KZdq95id-ojpeWgJ-GqJF3o6GfhrCNjamJsWWurn5sfdmCgoGkn4F6erZrdn3JjGiqoWZ-aoixo4LAecetoGSmlYKXemqYY3l3kWpmaKGwrJSZnaZ1naebng.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二)" />(图二)
愿 &你 &想 &要 &的 &都 &拥&有
同样是喝酒,为何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呢?为何喝酒会脸红,而有的人则没有改变呢?<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l5ue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eo6m3nLQg2VoaJuXaKxmzGOtm7VrlHGriKduaZyhcXtto2ffo9ila3mszIhpi5ixdJ1tuWSZZ5J4q62Slp-scJ6fnQ.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三)" />(图三)<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oKCf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hWloqKGVioqcgc-aiKyI3aV_nK6YgpHcsoyXnpyApmSjfZqrn6h7nq2JlGtulZmccYeZ16BzZ5J4q62Slp-scKekng.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四)" />(图四)喝酒后,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体现。酒量小的人,只需喝上几口酒,面就会发红,有的乃至还有头晕、心跳、气喘等不舒服感受。而酒量大的人,少数喝酒时,面色毫无改变,一且喝醉了,面色才会发青。那么,为何人的酒量有巨细,有的简单醉,有的又不简单醉呢?<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l5ue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eG6Gr3XHbqh4krODpIenp6lqr5aaeIWweppumJ9inpihd6aqZ6Z-nKRvtoSiZoC6mZekpYKkeZFpc6yrj5ilp3SdoMw.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五)" />(图五)虽然酒类品种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富含乙醇,俗称酒精,仅仅含量不一样算了。喝酒后,酒精经胃肠道吸收,经过血液送到肝脏和别的安排。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是由肝脏完结的。
生 &命 &奥 &秘 &无 &穷
我 &们 &不 &只 &是 &科 &普
这篇文章摘自<>,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加重视!<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oKCf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eKmb13atopeWraeiiaakuHWro6eYqKmocZmXen12mWuOoJjccsOqmKp5sGSmYpe0pn-PtIucn5Fpc6yrj5ilp3Smpc0.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六)" />(图六)<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mqKf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boSvtWbZnoKHhtGrnpWlzYB3a7WjjJGvhYeIeIiZmoOse4fMhZeil3aR2aWGmWivkoOFs32XbbNoZHSqqJGeoKtzodaWyA.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七)" />(图七)长按辨认二维码
关键字:酒精代谢& 乙醛脱氢酶
生 &命 & 精 &彩 &无 &限
科学家研讨发现,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和酒精的代谢休戚相关。一种生物酶叫酒精脱氢酶,它能使酒精分化为乙醛;另一种生物酶叫乙醛脱氢酶,它使乙醛再分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议人的酒量巨细的即是乙醛脱氢酶。<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l5ue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qZpt2Iq1opatirh6rqiY0KCpp7B1eaypbqCMfYh4bGZreG66hJWjrpmAkoJrhqLNepmJqoVpr5Fpc6yrj5ilp3SdoMw.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八)" />(图八)假如某些人的乙醛脱氢酶功用不完全,转化乙醛的才能就比较差,致使形成乙醛在体内不断积储,对身领会发生很大影响。它能使体内特别是脸部的末梢血管扩大,因而使喝酒的人呈现面孔和颈部发红,乃至全身发红。<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mqKf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jWZ70KTZgaugccuTj5ag4Hp3b8l_iW-ogYKidYB-fp9wq4nWlridlWd9qICGmnuwY3-DypmCiZFpc6yrj5ilp3Sgp8uY.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九)" />(图九)因为末梢血管扩大致使血压降低,为了坚持平衡,便排泄肾上腺素,使血管缩短,然后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所以,不会喝酒的人,因为乙醛脱氢酶的功用不完全,就会呈现喝酒后脸红、心跳、头晕等景象。<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l5ue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bmysnqbOs2losZWifWSmtWGXbbObeJ_JgpaJpp2bmZyZe26eq9OHfIBpyoakfpysqYest42jjNloZHSqqJGeoKtzns-X.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一十)" />(图一十)反之,会喝酒的人,身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功用完全,能迅速将乙醛分化。他们少数喝酒后,气色无改变。若过量喝酒,血压会降低,为了使血压上升以坚持平衡,就依托缩短毛细血管,这么末梢血管中的血流不畅,就会致使气色发青。<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l5ue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f3qxl3axr6iJfLFid2V5y2aAoteLnWzDnI5qoZOUo6qhhovQYcWxgo1vy5VtY4epZKqjsJ2VedloZHSqqJGeoKtzns-X.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一十一)" />(图一十一)由此可见,乙醛脱氢酶的功用情况,是决议一个人的酒量巨细、会不会喝酒的重要因素。这关于乙醛脱氢酶功用不全的人却是一件功德,因为喝了少数酒,就致使头晕、脸红、心跳等反响,势必会约束喝酒量,使身体健康无恙。反之,这关于乙醛脱氢酶功用完全的人反而是件坏事,因为少数喝酒不会呈现酒醉前的信号,成果就简单喝酒过量,乃至酩酊大醉,轻者进入吐逆和昏睡状况,严重者有时因呼吸中枢被麻木而致使逝世。<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l5ue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oWaltavJhGyboLGKh3d80qabqcR3doenkKV-epVqoZWYnaDJZquBq36qy5OLaJ_JmZeZu2qmm6isbYZiYHGvq5acpNpuyKKa.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一十二)" />(图一十二)此外,酒量巨细、易醉与否还与性别不一样及人种区别,有着亲近的联系。如男人的酒量比女子大;欧美白人和非洲黑人的酒量比黄种人大。
得 &不 &到 &的 &都 &释 &怀 &
生命奥妙博物馆
大众号:cdsmambwg<img src="/nqvaoZtoY6GlxJuvYKfWmZlkxaJhpc-bna-Sl5ueYo/h5bqmpkqRndXHYhGdjrpuJgKrFeXV8uZpleXx0i3x6i5qgx6KysKqqoMihZ4ucsXaYkNKXmHDOqGSng3drg4ZqeJ66arOAjY59zKGDgZiwYqulp4GJeZFpc6yrj5ilp3SdoMw.jpg" alt="<> 为何喝酒后有的人简单醉,有的人不简单醉?(图一十三)" />(图一十三)点击“阅览原文”你所看到的,或许恰是他人所需求的!谢谢您共享到朋友圈!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偏爱中国人的解酒基因被发现(图)_网易新闻
偏爱中国人的解酒基因被发现(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解酒基因”是第七种乙醇脱氢酶基因变体,也被学者称为“杜康基因”,它仅在东亚人群中存在  33岁的李辉从不喝酒,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率领的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发现有关中国人喝酒的秘密在中国、日本及朝鲜半岛的东亚人群中存在一种特别的乙醇脱氢酶第1B基因第七变体(ADH1B-H7),这种特殊的基因变体可以高效降解与酒精相关的大量毒素。
  通过这一发表于7月号《人类遗传学年报》上的研究成果,中国人酒桌上的那点事儿豪气冲天与自惭形秽,上脸与面不改色,“感情深一口闷”等等花样似乎都有了一个解释的出口。而且,这个神秘的基因变体有一个很中国的绰号—“杜康基因”。
  第七种乙醇脱氢酶基因变体能解酒中的毒素
  不喝酒的李辉对酒精产生兴趣是在6年前。在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坎尼斯·吉德教授的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科研助理时,李辉研究了若干个酒精中毒相关基因家族的历史地理学,发现一些基因与民族文化有很大的相关性,并在很晚近的历史时期受到了强烈的自然选择,极大改变了东亚地区的遗传地势。作为人类学学者,李辉很自然地想到把这些基因与人类学研究联系在一起。所以,就开始了解酒基因在世界人群中分布的研究。
  人体之所以能够对酒精完成解毒过程,主要与两种基因相关。乙醇脱氢酶基因的产物功能主要是将人体摄入的酒精分解为乙醛,乙醛在另外一类基因的产物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分解为乙酸,而乙酸是人体内众多代谢反应需要的底物,这就完成了一个对酒精的分解过程。
  其中,乙醇脱氢酶基因家族非常庞大,目前发现其存在7种基因,其中第1B基因“肝乙醇脱氢酶基因”又发现了7种变体亚型。之前的研究发现,肝乙醇脱氢酶第五种基因变体仅在犹太人和少部分阿拉伯人群中存在,其基因功能虽有所转变,但是功能增强不多。
  “发现解酒基因是当初并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李辉说,课题组对全球46个人群的近万人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乙醇脱氢酶基因的发展脉络分为7个类型。其中,前五个类型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都有出现。而唯独“性能增强”的第六、第七型在中国人中出现。这种在中国人中的增强变化,是当初在研究乙醇脱氢酶时没有预料到的。性能增强后的乙醇脱氢酶,比前几种基因有着更强的解毒功能,而研究发现,在汉族人群里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占到了79%。
  第七种乙醇脱氢酶基因变体的基因序列相比其他的变体,它既在基因编码区突变而改变了酶蛋白的结构,又在分子生物学上称为增强子的序列片段上有了一个基因突变,使得乙醇脱氢酶基因表达乙醇脱氢酶的能力大为增强,将酒精分解为乙醛的功能显著增强,所以也被称为解酒基因。它在汉族人群中的携带比例高达惊人的79%,而在欧洲人群中却几乎没有被发现,在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中,比例也很低,只有5%以下。
  因为这个原因,以汉族为代表的东亚人发生酒精中毒的情况很少,而酒精中毒在欧洲人中却非常常见。
  同样仅在东亚人群中发现存在的第六种肝乙醇脱氢酶基因变体出现在大约2万年前,但第七种肝乙醇脱氢酶基因变体出现的时间却只有2800年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基因变体。一个如此年轻的基因变体,仿佛在一瞬间在汉族人群中出现,又非常迅速地扩张开来。
  为此,李辉对两组古人类样本的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大约年前)的古人类样本和秦汉时代的古人类样本,结果发现第七种基因变体仅在秦汉时期的古汉族人群中开始大规模出现,这个时期中国的酒文化已经非常繁荣,似乎是酒精对乙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各种变体进行了选择,在这种选择压力下使得第七种乙醇脱氢酶变体在汉族中的比例得到很大升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汉族人口急剧增多,并向全国各地扩散开来,此种基因也随之迅速扩张开来。
  发现这种基因后,李辉团队戏谑地将其称为“杜康基因”中国传说中第一个酿酒的是杜康,他是夏朝末期人,这与乙醇脱氢酶第七变体出现扩张的时间也相近。
  欧洲很多人嗜酒却没发现“解酒基因”
  为什么欧洲很多国家的人也喜欢喝酒,却没有发现乙醇脱氢酶第七种基因变体呢?
  李辉解释说,基因突变是偶然的现象,并不是由于环境变化而必然引发的,中国人中的突变是一种机遇,饮酒只是对这种基因的扩张有促进。中国酒文化的繁荣和中国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商朝以后,中国农业发展迅猛,粮食在供食用外还有大量剩余,而古代又没有很好的贮藏粮食的条件,所以中国人就越来越多地把粮食用来酿酒。而由于酒精的成瘾作用,喝酒的习俗迅速散播开来。
  在此过程中,酒精对人的基因进行了选择。基因突变在人群中是一种很常见的事件,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导致有些人体内有解酒基因,而有些人体内没有。
  如果这些人都喝酒,那么具有解酒基因的人就不容易发生酒精中毒。而没有解酒基因的人就容易因为缺乏解酒基因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引发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疾病会导致他们急性或慢性死亡,这样这种人就会因为喝酒而被“淘汰”掉。具有解酒基因的人活了下来,慢慢地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就会因为喝酒这个行为的选择作用而不断扩大。这在生物学上称为自然选择,指的是环境中某种因素(这里就是酒)对基因进行了选择,使得有利的基因变体(这里就是解酒基因)得以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不利的基因变体(这里就是非解酒基因变体)被淘汰掉,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此,乙醇脱氢酶第七变体的人在汉族的比例中就变得非常高。
  至于欧洲,虽然都是酒,但欧洲的酒主要是由水果酿造的,而东亚人群的酒主要是由粮食酿造的,这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另外,欧洲直到中世纪农业都不发达,可用于酿酒的粮食很少。因此,酒精对欧洲人群中基因的选择时间短,作用很弱。
  在欧洲人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俄罗斯人的嗜酒,其经常饮用的伏特加酒精度数很高,不过,李辉指出,很多人以为伏特加是用粮食酿造的,其实,伏特加是用马铃薯发酵蒸馏的。而马铃薯原产地在美洲大陆,很晚才传到欧洲,所以俄罗斯人饮用伏特加的时间并不长,酒精对俄罗斯人基因的选择作用也不明显。
  与此相类似的是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比如蒙古族喜欢豪饮,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过着游牧生活,也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酒,酒精对其的选择作用的时间也比较短。
  “基因的选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能喝酒的民族却不具有这类解酒基因的原因。”李辉说。
  很多中国人不会酒精中毒但会发生乙醛中毒
  既然以中国人为主的东亚人群中有分解酒精能力特别强的乙醇脱氢酶第七亚型基因变体,那么是不是中国人在喝酒时就可以随心所欲?
  李辉并不认同,他说,虽然79%的汉族人身体内有这种基因,但这只能是将酒精分解为乙醛,乙醛对人体还是有毒性的。慢性乙醛中毒类似酒精中毒,表现有体重减轻、贫血、谵妄、视听幻觉、智力丧失和精神障碍等。所以,尽管很多中国人不会发生酒精中毒,但会发生乙醛中毒。
  课题组发现,在中国人中有高达1/3的人缺少乙醛脱氢酶基因功能,从而使这些人无法对酒精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尤其是在潮汕地区,这一基因的功能缺失显得尤其明显。由于基因功能的缺失,人体会本能地抗拒喝酒。
  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
  喝酒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却缺乏乙醛脱氢酶功能,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
  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所以,李辉建议喝酒容易“上脸”的人应尽量少喝酒。
  有解酒基因喝酒也不能随心所欲
  环境选择作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酒精对人体基因型的选择也会继续。要想将乙醛彻底分解为无毒的乙酸,还需要另一种乙醛脱氢酶,但奇怪的是,50%的东亚人群身体中又缺少乙醛脱氢酶的功能。
  李辉说,东亚人中同时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基因高效功能的人,在喝酒之后,酒精会很快被消化掉,对身体基本没什么危害,这些人在酒精的选择下会比较容易生存下来。而那些在东亚人中占多数的,只含有乙醇脱氢酶而不含乙醛脱氢酶基因功能的,也就是那些喝酒容易“上脸”的人,对喝酒不会感到有快感,他们也就比较不会主动去喝酒,也会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并继续扩大。而那些不含乙醇脱氢酶变体却嗜酒的人则会被慢慢淘汰掉。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会越来越能喝酒,因为那些在酒精选择下被保留下来的占大多数的还是喝酒会“上脸”的人,他们虽然不会酒精中毒,但是会发生乙醛中毒,所以不能多喝酒。
  李辉表示,喜欢喝酒和能喝酒不是一回事。酒精慢性中毒的一个表现就是嗜酒,那些酒鬼离了酒以后流泪抓狂的表现其实是酒精中毒,烂醉如泥也是酒精中毒的表现,这些在欧洲喜欢喝酒的人群中很常见。其他民族只是缺乏乙醇脱氢酶第七种变体,并不是缺乏乙醇脱氢酶。任何一种乙醇脱氢酶都能分解酒精,第七变体只是比别的分解酒精的能力更强。所以,他们不是喝了酒就会酒精中毒,除非那种完全缺乏乙醇脱氢酶的人群才是完全不能沾酒。
  李辉说,他的研究只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有趣故事。“为了健康,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少喝酒。” (据《东方早报》、《北京青年报》)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基因中存在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这种人喝酒后脸不会泛红,这种基因也被戏称为“杜康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与中国人有关的人群,比如韩国、日本等东亚人群中也存在着。 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解酒基因在秦汉时期的古汉族人群中开始大规模出现,这个时期中国的酒文化已经非常繁荣,似乎是酒精对乙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各种变体进行了选择。研究人员将其称为“杜康基因”。
  “杜康基因”是第七种乙醇脱氢酶基因变体,仅在东亚人群中存在,其将酒精分解为乙醛的功能显著增强,所以也被称为解酒基因。它在汉族人群中的携带比例高达惊人的79%,而在欧洲人群中却几乎没有被发现,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比例也很低,只有5%以下。因为这个原因,以汉族为代表的东亚人发生酒精中毒的情况很少,而酒精中毒在欧洲人中却非常常见。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全反视磺醛脱氢酶(RDH8)多态性位点与汉族人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年
全反视磺醛脱氢酶(RDH8)多态性位点与汉族人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
【摘要】:正目的:已有研究发现近视眼模型中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视黄酸水平可发生显著变化,而全反视磺醛脱氢酶(RDH8)是视黄酸代谢循环中一个关键重要的酶。因此,本研究试图从遗传角度上检测RDH8基因与汉族人高度近视的关联性。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78.11【正文快照】:
目的:已有研究发现近视眼模型中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视黄酸水平可发生显著变化,而全反视磺醛脱氢酶(RDHS)是视黄酸代谢循环中一个关键重要的酶。因此,本研究试图从遗传角度上检测ROHS基因与汉族人高度近视的关联性。月万!工。方法:在先前的RoHS基因序列的连锁不平衡研究基础上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海燕,夏园玲,刘璐;[J];贵州医药;2001年03期
周永祚;[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2期
张方华;;[J];国际眼科纵览;1977年01期
胡诞宁;;[J];眼科新进展;1984年03期
,李卓力;[J];国际眼科学纵览;1991年02期
陈梅,李传志;[J];眼科研究;1992年01期
岳军;[J];华中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陈辉,曾佑雪,陶科一;[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年04期
王勤美,黄芳,沈丽君,徐明;[J];眼科研究;2001年04期
叶迎东,杨文敏,杨永清;[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力力;杨磊;周蓉;张红;邱煦;孙仪亚;马云霞;田江;陈凤华;;[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韩伟;;[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胡诞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平;;[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查屹;施明光;Maurice KH YShea Ping Y;[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韩伟;顾扬顺;沈晔;Maurice K.H.;Yap Shea Ping Y;[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王勤美;;[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杨晋;卢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张艳明;瞿佳;周翔天;薛安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葛丽娜;宋宗明;沈丽君;赵振全;张宗端;汪朝阳;候立杰;;[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家良;[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陈茂盛 张昊志;[N];健康报;2009年
武警总医院眼科副教授
陶海;[N];健康报;2008年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陆斌;[N];家庭医生报;2010年
北京武警总医院 副教授 陶海;[N];家庭医生报;2009年
仓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衣晓峰 通讯员
岳金凤;[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本报记者  赵凤梅 实习生 赵威;[N];珠海特区报;2006年
陶利娟;[N];大众卫生报;2008年
王继荣 黄余红;[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文娟;[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查屹;[D];浙江大学;2008年
韩伟;[D];浙江大学;2005年
姜波;[D];浙江大学;2011年
朱苗苗;[D];浙江大学;2012年
王青;[D];青岛大学;2011年
吴莹;[D];复旦大学;2006年
陈悦;[D];郑州大学;2007年
邹海东;[D];复旦大学;2005年
闫磐石;[D];郑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文静;[D];青岛大学;2011年
王婵婵;[D];南昌大学;2011年
李俊;[D];昆明医学院;2004年
宁美真;[D];青岛大学;2011年
沈剑琴;[D];浙江大学;2010年
郝文文;[D];青岛大学;2011年
王谦;[D];青岛大学;2011年
汤雪娥;[D];南华大学;2011年
张丽红;[D];吉林大学;2011年
王冬梅;[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醛脱氢酶胶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