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的定义链长的定义是什么?何谓数均聚合度?与平均聚合度有何关系

高分子化学计算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分子化学计算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 答案 三亿文库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 答案
光后,本身并不直接形成自由基,而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单体或引发剂而引发聚合。常用的间接光敏剂如二苯甲酮和荧光素、曙红等染料。
思考题3.12等离子体对聚合和聚合物化学反应有何作用?传统聚合反应与等离子态聚合有何区别? 答等离子体是部分电离的气体,可能引发三类反应:直接引发聚合、聚合物化学反应、等离子体态聚合(非传统聚合)。 (1)等离子体可直接引发聚合等离子体可以直接引发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或使杂环开环聚合,与传统聚合机理相同,有明确的基元反应和确定的结构单元。但其特征是在气相中引发,在液、固凝聚态中(尤其在表面)增长和终止,对自由基有包埋作用,类似沉淀聚合。
(2)利用等离子体进行聚合物化学反应高能态的等离子体粒子轰击高分子表面,使链断裂,产生长寿自由基(可达10天),而后发生交联、化学反应、刻蚀等,对高分子表面进行处理改性。如提高高分子表面的黏结性、亲水性、抗静电性、吸湿性等。
(3)等离子体态聚合经高能态的等离子体作用,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可能解离成自由基,再进行重排、结合成较大的自由基,最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这种形成高分子的过程不能用传统聚合的基元反应来描述。
思考题3.13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时,作了哪些基本假定?一般聚合速率与引发速率(引发剂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0.5级),是哪一机理(链引发或链终止)造成的?什么条件会产生0.5-1级、一级或零级? 答(1)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时,作了以下三个基本假定。
①等活性假定: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的长短无关,各步链增长速率常数相等。
②聚合度很大(长链假定):链引发所消耗的单体远小于链增长所消耗的单体。
③稳态假定:自由基的总浓度保持不变,呈稳态。即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于自由基的消耗速率。
(2)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正比是双基终止的结果。单基和双基终止并存时,则反应级数介于0.5~ 1之间,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呈0.5~1级反应。若为单基终止,则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成正比,呈一级反应。若不为引发剂引发,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
思考题3.14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三者有何异同?这三种单体聚合的链终止方式有何不同?氯乙烯聚合时,选用半衰期约2h的引发剂,可望接近匀速反应,解释其原因。 答:聚合反应体系乳度随着转化率而升高是产生自动加速现象的根本原因,乳度升高导致大分子链端自由基被非活性的分子链包围甚至包裹,自由基之间的双基终止变得困难,体系中自由基的消耗速率减少而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变化不大,最终导致自由基浓度的迅速升高,此时单体的增长速率常数变化不大,其结果是聚合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体系温度升高,
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醋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但三者出现自动加速效应的程度不同。氯乙烯的聚合为沉淀聚合,在聚合一开始就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在转化率达到30%才开始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而MMA是PMMA的 不良溶剂,在转化率达到10%-15%时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效应的程度为: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醋>苯乙烯。 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醋聚合时具有不同的链终止方式。氯乙烯主要以向单体转移终止为主;苯乙烯以偶合终止为主;MMA偶合终止及歧化终止均有,随温度升高,歧化终止所占比例增加。自由基聚合速率由两部分组成:①正常速率,随单体浓度降低而逐渐减小;②因凝胶效应而自动加速,如引发剂的半衰期选用得当,可使正常聚合减速部分与自动加速部分互补,达到匀速。氯乙烯悬浮聚合中选用半衰期为2h的引发剂可达到此效果,使反应匀速进行。
思考题3.15建立数量和单位概念:引发剂分解、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诸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单体、引发剂和自由基浓度,自由基寿命等。剖析和比较微观和宏观体系的链增长速率、链终止速率和总速率。 答:从教材可以知道,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其速率可以知道, 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增长速率远大于引发速率,因此聚合速率由引发速率来控制。增长速率要比终止速率大3~5个数量级。这样,才能形成高聚合度的聚合物。
思考题3.16在自由基溶液聚合中,单体浓度增加10倍,求:(1)对聚合速率的影响(;2)数均聚合度的变化。如果保持单体浓度不变,欲使引发剂浓度减半,求:(3)聚合速率的变化;(4)数均聚合度的变化。 答(1)从速率方程可见,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即单体浓度增加10倍,聚合速率也将增加10倍。 (2)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体浓度增加10倍,数均聚合度也增加10倍 (3)保持单体浓度不变,欲使引发剂浓度减半,则聚合速率变为原来的0.707倍。 (4)若单体浓度不变,而使引发剂浓度减半,分子量是原来的0.707倍。
思考题3.17动力学链长的定义是什么?与平均聚合度有何关系?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有何影响?试举2-3例说明利用链转移反应来控制聚合度的工业应用,试用链转移常数数值来帮助说明。 答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于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平均聚合度为每个大分子链上所连接的单体分子数,是增长速率与形成大分子的所有终止速率(包括链转移终止)之比。
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和平均聚合度具有不同的影响。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没有影响,因为链转移后,动力学链尚未终止,因此动力学链长应该是每个初级自由基自链引发开始到活性中心真正死亡为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但是链转移反应通常使平均聚合度降低。 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应用链转移原理控制聚合度,如丁苯橡胶的分子量由十二硫醇来调节,乙烯和丙烯聚合时采用H2作为调节剂,氯乙烯的终止主要是向单体的链转移终止,因此工业上通过温度来调节氯乙烯单体的链转移常数,从而达到调节聚氯乙烯聚合度的目的。
思考题3.18说明聚合度与温度的关系,引发剂条件为:(1)引发剂热分解;(2)光引发聚合;(3)链转移为控制反应。
答:聚合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表征动力学链长或聚合度的综合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来描述,即k与温度、活化能之间符合Arrnenius方程。如果活化能为负值时,随着温度的升高,k下降,聚合度将降低。如果活化能为正值时,随着温度的升高,k上升,聚合度将上升。 (1)引发剂热分解时,随温度的升高,聚合度下降。(2)光引发聚合时,表明随温度升高,分子量略有增加,由于正值较小,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甚微。 (3)链转移为控制反应:温度的变化影响链转移常数,从而影响聚合度。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将使链转移常数增加,则使分子量下降。
思考题3.19提高聚合温度和增加引发剂浓度,均可提高聚合速率,问哪一措施更好? 答:提高聚合温度和增加引发剂浓度,均可提高聚合速率,但同时均使聚合度降低。但提高温度,将使副反应增多,采用引发剂浓度作为调节手段更为有效。
思考题3.20链转移反应对支链的形成有何影响?聚乙烯的长支链和短支链,以及聚氯乙烯的支链是如何形成的? 答: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是在大分子链上形成活性点,引发单体增长,形成支链。这样由分子间转移而形成的支链一般较长。而分子内的转移而形成的支链一般较短。高压聚乙烯除含少量长支链外,还有乙基、丁基短支链,是分子内转移的结果.聚氯乙烯也是容易链转移的大分子,曾测得16个支链/聚氯乙烯大分子。形成的大分子自由基相互反应,最终形成支链。
思考题3.21按理论推导,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时聚合度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凝胶效应和沉淀聚合使分布变宽? 答:按理论推导,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的聚合度分布在低转化率下,歧化终止时聚合度分布比偶合终止时的分布要宽一些。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每个大分子的生成都必须经过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的过程,由于自由基的寿命很短,体系中的大分子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并目.聚合反应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大分子的引发、增长和终止反应。但是不同阶段生成大分子的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如聚合初期,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都比较高,但自由基的浓度较低,中期有自动加
速效应后,自由基的寿命延长,使中期生成的大分子的分子量增加,因此整个聚合反应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同理,沉淀聚合中生成的聚合物在单体中不溶,聚合初期就从体系中沉淀出来,一部分链自由基被包埋在聚合物中无法进行双基终止,使自由基的寿命延长,增加了大分子的分子量。因此沉淀聚合使分子量分布变宽。
思考题3.22低转化聚合偶合终止时,聚合物分布如何?下列条件对聚合分布有何影响:(1)向正丁硫醇转移;}2)高转化率;(3)向聚合物转移;(4j自动加速。在分布加宽的条件下,有无可能采取措施使分布变窄? 答:根据概率推导,在低转化率下,预计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 .(1)加入正丁硫醇作链转移剂,平均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宽。(2)反应进行到高转化率,体系的黏度增加,自由基向大分子的链转移反应增加,使分子量分布变宽。
(3)向聚合物分子发生链转移,使分子量分布变宽。(4)自动加速会使分子量分布变宽。分子量分布变宽的情况下,很难采取措施使分子量分布变窄。
思考题3.23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醋分别在苯、甲苯、乙苯、异丙苯中聚合,从链转移常数来比较不同自由基向不同溶剂链转移的难易程度对聚合度的影响,并作出分子级的解释。 答: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酷向溶剂链转移的转移常数Cs如下: 溶剂 苯 甲苯 乙苯 异丙苯 苯乙烯(60℃) 苯乙烯(80℃) 醋酸乙烯酯(60℃) 0.023 0.059 1.2 0.125 0.31 21.6 0.67 1.08 55.2 0.82 1.3 89.9 比较横行数据,发现低活性自由基(如苯乙烯自由基)对同一溶剂的链转移常数比高活性自由基(如醋酸乙烯酯自由基)的链转移常数要小。这是因为苯乙烯因具有苯环的共扼效应,其单体活泼,而相应的苯乙烯自由基比较稳定,对溶剂的链转移能力弱。醋酸乙烯醋单体由于共扼效应较弱,所以单体活性小,而相应的自由基活泼,容易向溶剂链转移。比较竖行数据,发现对同种自由基而言,带有活泼氢原子的溶剂,链转移常数都较大,如异丙苯>乙苯>甲苯>苯。综上所述,链转移常数与自由基、溶剂、温度等有关。从表中可以看出,升高温度,链转移
联系客服:cand57</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习题答案-自由基聚合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9页
16. 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时,作了哪些基本假定?
17. 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正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各是哪一机理造成的?
18. 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下列关系?
(1)一次; (2)零次; (3)二分之一与零次之间;(4)二分之一与一次之间。
19. 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下列关系?
(1)一次与一点五次之间; (2)一点五次;(3)一点五与二次之间。
20. 某一热聚合反应经测定属于参分子引发,试推导聚合反应速率方程,并写明在推导过程中作了哪些基本假定?
21.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在60O C 进行苯乙烯(密度为0.887) 聚合动力学研究,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109%,R p =0.255×10-4mol/L·s ,f=0.80,自
由基寿命为0.82秒,聚合度为2460。
(1)求k d 、k p 、k t 的大小,建立三个常数的数量级概念。
(2)比较单体浓度和自由基浓度的大小。
(3)比较R i 、R p 、R t 的大小。
22. 单体浓度0.2mol/L,过氧类引发剂浓度为4.2×10-3mol/L,在60O C 下加热聚合。如引发剂半衰期为44hr ,引发剂引发效率f=0.80,k p =145L/mol·s ,k t =7.0×107 L/mol·s ,欲达5%转化率,需多少时间?
23. 什么是自动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会产生什么影响?
24. 什么是凝胶效应和沉淀效应?举例说明。
25. 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三者有何异同?
26. 氯乙烯悬浮聚合时,选用半衰期适当(2hr )的引发剂,基本上接近匀速反应,解释其原因。
27.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聚合时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为E d =125.6,E p =32.6,E t =10kJ/mol,试比较从50 OC 增至60 OC 以及从80 OC 增至90 OC ,讨论
总反应速率常数和聚合度变化的情况。
28. 什么叫链转移反应?有几种形式?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影响?
29. 什么叫链转移常数?与链转移速率常数有何关系?
30. 动力学链长的定义是什么?分析没有链转移反应与有链转移反应时动力学链长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31. 以过氧化二特丁基作引发剂,在60 O C 下研究苯乙烯聚合。已知苯乙烯溶液浓
O度为1.0 mol/L,引发剂浓度为0.01 mol/L,60C 下苯乙烯密度为0.887g/ml,
溶剂苯的密度为0.839g/ml(假定聚合体系为理想溶液体系)。引发和聚合的初速率分别为4.0×10-11 和1.5×10-7 mol/L·s 。C M =8.0×10-5,C I =3.2×10-4,C S =2.3×10-6。求:
(1)fk d =?
(2)聚合初期聚合度。
(3)聚合初期动力学链长。
32. 按上题条件制备的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很高,常加入正丁硫醇(C S =21)调节,问加入多少才能制得相对分子质量为8.5万的聚苯乙烯?
第2页/共9页
寻找更多 ""光后,本身并不直接形成自由基,而是将吸收的光能传;思考题3.12等离子体对聚合和聚合物化学反应有何;答等离子体是部分电离的气体,可能引发三类反应:直;(1)等离子体可直接引发聚合等离子体可以直接引发;(2)利用等离子体进行聚合物化学反应高能态的等离;(3)等离子体态聚合经高能态的等离子体作用,大多;思考题3.13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时,作了哪;答(1)推
光后,本身并不直接形成自由基,而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单体或引发剂而引发聚合。常用的间接光敏剂如二苯甲酮和荧光素、曙红等染料。
思考题3.12等离子体对聚合和聚合物化学反应有何作用?传统聚合反应与等离子态聚合有何区别? 答等离子体是部分电离的气体,可能引发三类反应:直接引发聚合、聚合物化学反应、等离子体态聚合(非传统聚合)。 (1)等离子体可直接引发聚合等离子体可以直接引发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或使杂环开环聚合,与传统聚合机理相同,有明确的基元反应和确定的结构单元。但其特征是在气相中引发,在液、固凝聚态中(尤其在表面)增长和终止,对自由基有包埋作用,类似沉淀聚合。
(2)利用等离子体进行聚合物化学反应高能态的等离子体粒子轰击高分子表面,使链断裂,产生长寿自由基(可达10天),而后发生交联、化学反应、刻蚀等,对高分子表面进行处理改性。如提高高分子表面的黏结性、亲水性、抗静电性、吸湿性等。
(3)等离子体态聚合经高能态的等离子体作用,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可能解离成自由基,再进行重排、结合成较大的自由基,最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这种形成高分子的过程不能用传统聚合的基元反应来描述。
思考题3.13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时,作了哪些基本假定?一般聚合速率与引发速率(引发剂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0.5级),是哪一机理(链引发或链终止)造成的?什么条件会产生0.5-1级、一级或零级? 答(1)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时,作了以下三个基本假定。
①等活性假定: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的长短无关,各步链增长速率常数相等。
②聚合度很大(长链假定):链引发所消耗的单体远小于链增长所消耗的单体。
③稳态假定:自由基的总浓度保持不变,呈稳态。即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于自由基的消耗速率。
(2)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正比是双基终止的结果。单基和双基终止并存时,则反应级数介于0.5~ 1之间,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呈0.5~1级反应。若为单基终止,则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成正比,呈一级反应。若不为引发剂引发,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
思考题3.14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三者有何异同?这三种单体聚合的链终止方式有何不同?氯乙烯聚合时,选用半衰期约2h的引发剂,可望接近匀速反应,解释其原因。 答:聚合反应体系乳度随着转化率而升高是产生自动加速现象的根本原因,乳度升高导致大分子链端自由基被非活性的分子链包围甚至包裹,自由基之间的双基终止变得困难,体系中自由基的消耗速率减少而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变化不大,最终导致自由基浓度的迅速升高,此时单体的增长速率常数变化不大,其结果是聚合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体系温度升高,
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醋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但三者出现自动加速效应的程度不同。氯乙烯的聚合为沉淀聚合,在聚合一开始就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在转化率达到30%才开始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而MMA是PMMA的 不良溶剂,在转化率达到10%-15%时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效应的程度为: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醋>苯乙烯。 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醋聚合时具有不同的链终止方式。氯乙烯主要以向单体转移终止为主;苯乙烯以偶合终止为主;MMA偶合终止及歧化终止均有,随温度升高,歧化终止所占比例增加。自由基聚合速率由两部分组成:①正常速率,随单体浓度降低而逐渐减小;②因凝胶效应而自动加速,如引发剂的半衰期选用得当,可使正常聚合减速部分与自动加速部分互补,达到匀速。氯乙烯悬浮聚合中选用半衰期为2h的引发剂可达到此效果,使反应匀速进行。
思考题3.15建立数量和单位概念:引发剂分解、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诸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单体、引发剂和自由基浓度,自由基寿命等。剖析和比较微观和宏观体系的链增长速率、链终止速率和总速率。 答:从教材可以知道,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其速率可以知道, 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增长速率远大于引发速率,因此聚合速率由引发速率来控制。增长速率要比终止速率大3~5个数量级。这样,才能形成高聚合度的聚合物。
思考题3.16在自由基溶液聚合中,单体浓度增加10倍,求:(1)对聚合速率的影响(;2)数均聚合度的变化。如果保持单体浓度不变,欲使引发剂浓度减半,求:(3)聚合速率的变化;(4)数均聚合度的变化。 答(1)从速率方程可见,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即单体浓度增加10倍,聚合速率也将增加10倍。 (2)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体浓度增加10倍,数均聚合度也增加10倍 (3)保持单体浓度不变,欲使引发剂浓度减半,则聚合速率变为原来的0.707倍。 (4)若单体浓度不变,而使引发剂浓度减半,分子量是原来的0.707倍。
思考题3.17动力学链长的定义是什么?与平均聚合度有何关系?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有何影响?试举2-3例说明利用链转移反应来控制聚合度的工业应用,试用链转移常数数值来帮助说明。 答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于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平均聚合度为每个大分子链上所连接的单体分子数,是增长速率与形成大分子的所有终止速率(包括链转移终止)之比。
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和平均聚合度具有不同的影响。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没有影响,因为链转移后,动力学链尚未终止,因此动力学链长应该是每个初级自由基自链引发开始到活性中心真正死亡为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但是链转移反应通常使平均聚合度降低。 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应用链转移原理控制聚合度,如丁苯橡胶的分子量由十二硫醇来调节,乙烯和丙烯聚合时采用H2作为调节剂,氯乙烯的终止主要是向单体的链转移终止,因此工业上通过温度来调节氯乙烯单体的链转移常数,从而达到调节聚氯乙烯聚合度的目的。
思考题3.18说明聚合度与温度的关系,引发剂条件为:(1)引发剂热分解;(2)光引发聚合;(3)链转移为控制反应。
答:聚合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表征动力学链长或聚合度的综合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来描述,即k与温度、活化能之间符合Arrnenius方程。如果活化能为负值时,随着温度的升高,k下降,聚合度将降低。如果活化能为正值时,随着温度的升高,k上升,聚合度将上升。 (1)引发剂热分解时,随温度的升高,聚合度下降。(2)光引发聚合时,表明随温度升高,分子量略有增加,由于正值较小,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甚微。 (3)链转移为控制反应:温度的变化影响链转移常数,从而影响聚合度。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将使链转移常数增加,则使分子量下降。
思考题3.19提高聚合温度和增加引发剂浓度,均可提高聚合速率,问哪一措施更好? 答:提高聚合温度和增加引发剂浓度,均可提高聚合速率,但同时均使聚合度降低。但提高温度,将使副反应增多,采用引发剂浓度作为调节手段更为有效。
思考题3.20链转移反应对支链的形成有何影响?聚乙烯的长支链和短支链,以及聚氯乙烯的支链是如何形成的? 答: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是在大分子链上形成活性点,引发单体增长,形成支链。这样由分子间转移而形成的支链一般较长。而分子内的转移而形成的支链一般较短。高压聚乙烯除含少量长支链外,还有乙基、丁基短支链,是分子内转移的结果.聚氯乙烯也是容易链转移的大分子,曾测得16个支链/聚氯乙烯大分子。形成的大分子自由基相互反应,最终形成支链。
思考题3.21按理论推导,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时聚合度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凝胶效应和沉淀聚合使分布变宽? 答:按理论推导,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的聚合度分布在低转化率下,歧化终止时聚合度分布比偶合终止时的分布要宽一些。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每个大分子的生成都必须经过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的过程,由于自由基的寿命很短,体系中的大分子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并目.聚合反应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大分子的引发、增长和终止反应。但是不同阶段生成大分子的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如聚合初期,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都比较高,但自由基的浓度较低,中期有自动加
速效应后,自由基的寿命延长,使中期生成的大分子的分子量增加,因此整个聚合反应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同理,沉淀聚合中生成的聚合物在单体中不溶,聚合初期就从体系中沉淀出来,一部分链自由基被包埋在聚合物中无法进行双基终止,使自由基的寿命延长,增加了大分子的分子量。因此沉淀聚合使分子量分布变宽。
思考题3.22低转化聚合偶合终止时,聚合物分布如何?下列条件对聚合分布有何影响:(1)向正丁硫醇转移;}2)高转化率;(3)向聚合物转移;(4j自动加速。在分布加宽的条件下,有无可能采取措施使分布变窄? 答:根据概率推导,在低转化率下,预计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 .(1)加入正丁硫醇作链转移剂,平均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宽。(2)反应进行到高转化率,体系的黏度增加,自由基向大分子的链转移反应增加,使分子量分布变宽。
(3)向聚合物分子发生链转移,使分子量分布变宽。(4)自动加速会使分子量分布变宽。分子量分布变宽的情况下,很难采取措施使分子量分布变窄。
思考题3.23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醋分别在苯、甲苯、乙苯、异丙苯中聚合,从链转移常数来比较不同自由基向不同溶剂链转移的难易程度对聚合度的影响,并作出分子级的解释。 答: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酷向溶剂链转移的转移常数Cs如下: 溶剂 苯 甲苯 乙苯 异丙苯 苯乙烯(60℃) 苯乙烯(80℃) 醋酸乙烯酯(60℃) 0.023 0.059 1.2 0.125 0.31 21.6 0.67 1.08 55.2 0.82 1.3 89.9 比较横行数据,发现低活性自由基(如苯乙烯自由基)对同一溶剂的链转移常数比高活性自由基(如醋酸乙烯酯自由基)的链转移常数要小。这是因为苯乙烯因具有苯环的共扼效应,其单体活泼,而相应的苯乙烯自由基比较稳定,对溶剂的链转移能力弱。醋酸乙烯醋单体由于共扼效应较弱,所以单体活性小,而相应的自由基活泼,容易向溶剂链转移。比较竖行数据,发现对同种自由基而言,带有活泼氢原子的溶剂,链转移常数都较大,如异丙苯>乙苯>甲苯>苯。综上所述,链转移常数与自由基、溶剂、温度等有关。从表中可以看出,升高温度,链转移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91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 答案等内容。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第四版答案)chap2-1 只是一部分的计算题答案啊!只是一部分的计算题答案啊!隐藏&& 计算题 1. 通过碱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得 21.3 g...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包括绪论,...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或季戊四醇缩聚,两种基团数相等,试求: a. 平均官能度 b...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1)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 缩聚是官能团单体间多次缩合反应的结果,除了缩聚物为主 产物外,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缩聚物...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2章 缩聚...2 ? 4 ?1 ? 2.67 2)季戊四醇: f ? 2 ?1 b、 Carothers 法: 1)...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第...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一章)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 名词的含...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 24页 1下载券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4-版... 20...(该题虽不是作业,但因为与 12 题有关,所以也 附上答案) 附上答案) 60℃...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浙江大学(第四版) 潘祖仁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浙江大学(第四版)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高分子化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力学中焓的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