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永远年轻的城市,而你终会老去。这句话什么意思?

城市永远年轻,只有我在老去――访韩国作家金重赫
_中国作家网
城市永远年轻,只有我在老去――访韩国作家金重赫
《企鹅新闻》韩文版
  金重赫,男,小说家,1971年出生。2000年在《文学与社会》发表小说《企鹅新闻》,正式踏入文坛。金重赫的小说致力于关注正在消逝的“小而美”的物件,对“日常性”进行哲学思考。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幽默风趣的叙述基调,深受读者喜爱。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企鹅新闻》《乐器图书馆》《1F/B1》《假臂拥抱》,长篇小说《僵尸村》《单轨先生》《你的影子是星期一》等。曾获韩国金裕贞文学奖、文学村青年作家奖、东仁文学奖等。
  如果把金重赫的小说放在一起进行审视思考,会找到许多韩国当代文学的特质。从首部短篇小说集《企鹅新闻》到荣获“2015年东仁文学奖”的新作《假臂拥抱》,我们看到了极富时代怀旧特色的“原材料”,看到了影视剧般的场景描写、人物刻画、对话设计,看到了有如音乐DJ一般的后现代艺术技艺,还看到了荒诞与真诚、细小与宏大、个性与集体、特立独行与标签化等相互冲突拉扯又交织融汇的矛盾共同体。
  应韩国文学翻译院邀请,我采访了金重赫。不论是政治、社会的历史,还是家族、家庭的责任,往往成为东方作家最显著的身份坐标。但金重赫希望在这些特征的缝隙间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希望和身边的人分享一种距离感,一种好奇的距离感。”这样更能关注最本真、最纯粹的自我,而不是借由他人来定位自己,也不会使自己落入到所谓“东方作家”的形象陷阱之中。“文学创作中的音乐DJ技艺,只是我150种,不,200种艺术创作手法中的其中一种。”
  “城市永远年轻,只有我在老去。”他在短篇小说集《F1/B1》的结尾如是写道。采访中,这种对外部环境与个体内心的深入思考更真切地反映出来。
  获得属于自己的颜色
  罗雅琴(以下简称“罗”):在《企鹅新闻》中,你描写了难懂的设计图、灰色的打字机和无厘头的香蕉股份公司,这些都是“毫无用处”之物,为什么要选择普通之物作为描述对象?
  金重赫(以下简称“金”):在我当作家之前,就曾经考虑过,如果哪一天我成了作家,会选择怎样的和别的作家不同的颜色呢?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然后,决定把自己曾经真心关注过的一些事物,描写到小说里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属于自己的色彩。我出生在1971年,成长过程中的80年代是韩国急速变化的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诸如打印机、磁带、电子游戏机等,它们迅速产生,又迅速消亡。很多人开始关注那些事物,关注社会的变化。我那个时候也如此,后来我决定把这些见证时代变迁的事物写到小说里。
  罗:在《企鹅新闻》中,你关注消逝的无用之物;在《乐器图书馆》中,关注消逝的声音;在《F1/B1》中,则关注城市空间里正在消逝的存在。执著地关注这些边缘存在,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感伤式的反抗?
  金:如果说反抗的话,确实是一种反抗,是一种小小的、自身的反抗。我对宏大的题材,比如社会的革命,不太感兴趣,但是却很关注细小的事物。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对小东西特别关注。有一些事情我是从来不做的,比如开车,还有就是买很贵的相机和设备。我喜欢细小的东西,经常买一些小东西来感觉和体验。这样,我就能保持对小东西的敏感。在生活中看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以自身独特的方式给人带来感动,我觉得这是一种力量,应该把它们记录下来。
  罗:写细微的东西,容易沦为琐碎。你在小说中怎样做到平衡?
  金:这实际上是要寻找一种感觉。比如,在公园里看到一辆自行车,大家可能关注两个轮子,但我会关注两个轮子之间的链条。我关注的是那些小的、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我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努力去寻找事物隐藏的美,或者是美丽的瞬间。
  罗:去年6月你在“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上发表了“如何获得文学创作的灵感”的主旨发言。演讲中,你提到了英国文学批评家拉斯金的艺术主张。你说:“照片所拍摄到的场景和画面,无论如何专注努力,都看不到事物自身以外的美。”这能不能代表你的基本审美观?
  金:的确,拉斯金的主张我非常赞同。在创作小说时,我一直思考读者、作者、作品三者的关系,思考他们之间应该有多大的距离。既不能光描写我自身的经历,也不能把读者放到很远的地方。我曾经读到过读者对我的评价,说我的小说既描写,又超越,仿佛作者站在不远处在对我们说话。我觉得,这位读者所提到的距离,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即便是对小事物的描述,也不能像举着照相机一般去记录。它们有着超越自身的美。因此,创作一部小说,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把那些日常普通事物上面蒙着的灰尘掸去,让里面的美显现出来。
  艺术和人生应该相互交融
  罗:你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在《乐器图书馆》中,主人公不辞辛劳地把每种乐器的声音单独记载下来,借此表达对个体身份“标签化”的质疑。你怎么看待个体的标签化?
  金:标签化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我自己也有标签,那就是一个做记录的人。同时,我也觉得自己是翻译家,一个把生活翻译成文字的人。当然,于我个人而言,我主要是翻译和记录一些小的事情,把那些人们不关注的、看不到的、听不到的、正在消失的,都记录下来。所以,就作家这个身份来说,我的创作不是创造,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把细小事物的美找出来,记录下来,翻译出来。我觉得,这是我非常重要的标签。其实演奏家、钢琴家也一样,在弹奏作曲家作品的时候,他们也不是在凭空创造音乐,而是把音乐中那些细小的美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领会,去翻译出来,传递出来。
  罗:这让我想起了你的短篇小说集《乐器图书馆》的第一篇“自动钢琴”,你在其中写道:艺术家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身体借给艺术。这是你的艺术理念吗?
  金:当时是这么觉得的,但现在不那么想了。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重新分析作品的过程很重要。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细微之处体现的是艺术家个性化的气质。对作家而言也如此,作品的产生不是文字的自动组合,选择去关注什么,怎样去组织文字,起作用的就是作者的个人气质。艺术和人生应该相互交融。拉斯金就曾经说过,用来写作或创作的工作台不应该放在房子中间,而应放在窗户旁边,原因就是我们应更加关注人生,而不是只醉心于创作本身。
  罗:除了对个体价值的关注外,你的小说中总会有一种“共同体”的形象。比如《灰色怪物》里和“我”因共同钟爱某个型号打字机而惺惺相惜的“男子”,《塑料狂时代》里的“我”和经常相约去淘碟的“考拉”,《玻璃盾》里的“我”和永远一起面试的“M”等。请问你是在有意识地创造这种“共同体”形象吗?在韩国文坛,你和哪些作家属于同一个“共同体”?
  金:在韩国社会,“家族”的概念非常重要,甚至是核心的概念。但我本身不喜欢这个概念。因为作为一个大家族的成员,需要背负很多你不想背负的东西。所以,与大家族相比,我更希望有一些共同的小团体,可以和身边的人分享某种兴趣,但彼此又能保持一种好奇的距离。
  在韩国文坛,有许多文学前辈和同辈对我影响很大。但要问我具体的人,一时还真说不出来。除了创作之外,我还做一些电视广播和音乐方面的工作。在每一个领域,都会有对我影响很深的人,也有许多和我分享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比如我长期担任嘉宾的“红色书屋”播客的主持人李东振,他是电影评论家兼作家,他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另一位是朴承宇,电影编辑兼评论家,我们三个人年纪相仿,经常在一起谈论作品,一谈就是五六个小时。我今年45岁,在韩国应该是一个家庭的家长了。通常我这个岁数的男人聚集到一起,都是谈经济上的困惑。但幸运的是,我周边有许多和我一样爱读书、爱看电影的朋友,我们能够分享共同的爱好。创作是比较孤独的过程,我愿意和其他孤独的人在一起,谈论一些孤独的事情,比如别人都不会谈论的文学主题,对我来说这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文学作品是可以靠近和分析的
  罗:在你的短篇小说中,很少有女性人物登场,即便有女性角色,也罕有直接描写,比如《乐器图书馆》中“我”的女友、《无方向公车》里的母亲,都只是“缺席的存在”。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金:在韩国也有许多读者会问同样的问题。因为《企鹅新闻》中,主人公的视角是少年,女性不能进来,进来就要谈恋爱,就要写到爱情,而写爱情故事,韩国许多作家比我要更擅长,所以我一直没有写这方面的故事。但最近有些变化。在我的新书《假臂拥抱》中,可以说每篇都有女主人公,有很多女性角色登场。
  罗:有人把你称为DJ作家金重赫,因为你在创作中出色地运用了“混音”的技艺。请问你怎么看待这种叙事技艺?
  金:我个人确实很喜欢音乐,也很喜欢音乐DJ。做音乐DJ很难,一定要具备选择好音乐的能力,要能分辨出来哪些音乐的音色最好。作家也是一样,要有能力来判断生活中哪些东西拿进小说之后,会成为好的作品。
  罗:你有时会用别人写过的作品进行改写,这很需要勇气。这是否也算是一种“混音技艺”的尝试?
  金:可能是因为自己脸皮比较厚吧。喜欢读书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读完书之后,书还是干干净净的;另一种人读完后书很脏,他在上面写写画画,还贴各种纸条,我就是这种人。我觉得,文学应该是这种状态。不要把作品当成神一样崇拜,要更加靠近过去,去分析里面的文学符号。文学不能是很远的东西,而应该是可以靠近、可以进行分析的。
  罗:我们在读《企鹅新闻》《乐器图书馆》时,看到了一个很青春、幽默、阳光的作家;但是在你后来写的一些作品中有变化,尤其是《F1/B1》的最后一句:“城市永远年轻,只有我在老去”,让人感觉非常伤感。请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金:这是一个自然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也许是短篇和长篇的关注点不一样。短篇小说关注的都是生活中很细小的部分,长篇就不一样,要反映到各种各样的人。作为作家,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北上广深,永远年轻。在那里,我们老的慢些!
很多人都说,在北上广拼命工作,虽然表面上是个光鲜亮丽的每月有万八千的收入的成功白领,但每天却面对着“房价高”“租房贵”“交通差”“加班晚”“空气环境差”“朋友少”的强大落差。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每年依旧有更多的年轻人涌入北上广?
留在农村、小城市,还是到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去闯荡?很多年轻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看着大城市的名企高薪机会,大家都觉得可能这是我要的生活,但又被竞争压力、生活节奏所牵制。但是,无论如何,还是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正踏上通往北上广的路上。
无疑,大城市中的竞争压力大、物价贵、生活成本高、缺少亲朋好友的陪伴、找工作难等都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每年因为房租涨价就要往外搬一环、每天上班坐地铁挤成纸片人、经常因为工作的事情熬夜加班,这样的生活是大城市的常态。压力如此之大,却阻挡不住更多人投身于此,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1、寻找新的可能性
我身边的同事来自中国各地,但现在大家都汇聚在北京,就是为了寻找更多的机会,或者是人生中新的可能性。
有个互联网IT的同事吃饭时和我讲述自己的经历,他现在就职于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年薪在30w左右。他说其实自己的家庭条件在山西的老家,也算得上中等偏上水平,在老家有车有房,本可以在那边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轻松地生活。但是由于自己在北京读大学,身边有一群学习IT的小伙伴,比起老家那种一眼就看到头的日子,他宁愿和同学一起留在北京发展。起初当然也住过地下室、工资一月只有一两千等等,但是坚持下来了,自己就觉得原来也有能力在这个牛人扎堆的地方混出个模样来。
虽然每年回老家,还没有带回女朋友,也没有足够积蓄在北京买房,但是他自己觉得这样的工作能够让自己更开心,生活地也非常充实,他获得了一群加班吃工作餐的伙伴,获得了在这个城市立足的事业。
2、拼的更多的是实力,而非背景
好朋友在上海工作,从美国留学回来,他见识过家庭条件对于找工作的影响。看着身边有人由于家里的关系,从零工作经验的小海龟,直接就进入世界百强的重要部门任职,也见过被家庭安置在老家国企、事业单位的同学,也许是他专业的原因,他没有选择留在自己的城市由父母安排工作,却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
这位朋友学习的是英语教育,在美国学习期间也做了相关的实习经历,所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聘上了国内知名英语培训机构,过上了那种所谓的悠闲不坐班的培训教师生活。由于培训机构不需要坐班,并且是多劳多得,我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晒自己备课、和学生互动、以及分享自己撰写编辑的英语学习方法的文章。如今他租着一套每月六千的一居室,过着自己的教学生活,周末聚会健身等,生活的非常开心自在,有一种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生活状态。
试想,如果他现在留在自己的家乡,可能更多的是需要父母利用自己的关系,去帮他安排一份工作了。而很多人的家庭的简单平凡的,面对这种小城市熟人关系的局面,很有可能会由于人脉不足,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3、只要肯干,赚钱机会多
有些人觉得如果到北上广还挣几千块钱,还不如留在老家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所以选择了安逸的银行、国企、央企、事业单位、教师等。
其实北上广深的工作机会也非常不均衡,有些工作的起薪就是很低,有个姑娘在一家媒体监测公司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两千块钱,她却在那家公司做得特别带劲,由于监测工作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十分耗时,耽误个人休息时间,这姑娘居然每天早上五点就到公司做每天的监测日报。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从监测助理升职到了经理级别,短短5年时间,她的工资也从之前的两千涨到了八千以上。
我了解她这样的姑娘,农村家庭、本科院校一般、没有特殊的关系,在大城市打拼更多的就是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她通过肯干的敬业精神,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也可以为家里减轻跟多的负担。
其实很多人来到北上广深,不是为了自己所为的理想和梦想,也没有“诗和远方”这样的高雅文艺的理由,只是由于农村没有工作机会,小城市工资低,大城市的机会和薪酬待遇会高一些。
4、大城市有更多的对口工作机会
虽然很多人在高考报专业时,就已经将自己未来的专业锁定了,但还有很多人报了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专业,比如外语、文学、哲学、法律、工商管理等。这些专业在小城市的对口工作极少,除了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但是大城市则不同,由于经济的发达和企业的多样性,职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暂不提IT、金融这种风口行业的职位遍地都是,就像文员、培训教师、销售等职业也都供不应求,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大城市,学外语的除了学校教师,还可以选择文员、培训教师、外贸、翻译、外企文员等等工作;文学专业可以选择媒体、公关公司、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等,总之大城市让更多的人有了可以选择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5、小城市太舒服,大城市锻炼人
估计大家身边都有一些人,他们毕业后留在了自己的城市、县城,每天工作之余,有父母可以依靠,有家庭可以依赖,不需要承担太大的压力,每月工资五千,却可以生活地十分舒适。
人待在一个过于舒适的环境,就容易变懒,更容易忘掉努力。大城市却是毫无情面,体面无私的,它只给努力勤奋的人机会,所以很多没有背景、没有出身的人也有了成功的机会,或者至少可以让自己在大城市赚一份对得起付出的工资,获得一份较为公平的待遇。相比温水煮青蛙,这样的生活能让人得到更多更加丰富的经历。
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北上广“宣言,无论那是什么,我们并不是强调去了北上广就是有理想、有追求,也不是说离开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就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选择去哪里工作和生活,只要能够获得你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鼎尖软件是国内免费,提供免费而功能强大的专业房产中介管理系统,可满足全新房,二手房的管理及销售整体流程。让中介工作更高效。详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房产中介ERP软件,鼎尖ERP,二手房CRM,鼎尖移动办公软件
房地产电话营销 ,免费房产中介软件,免费房产中介系统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远年轻的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