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脸盲症有什么特征这种病么?

不要笑人脸盲了!其实脸盲真的是病,治不好的那种…|钉子户|麦当娜|人脸_新浪新闻
本文来自公众号: 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号 :hereinuk 话说,脸盲症这个词在人们的日常吐槽中并不少见...没记住新同事的脸,在公司楼下见到他没打招呼,好尴尬!我果然有脸盲症..那个明星XXX和这个明星XX长得好像哦,完全分不出差别!我果然有脸盲症...但,今天,有一个妹子的悲伤吐槽在Imgur上火了:别BB那是脸盲症好嘛!真正的脸盲症很严重的!!我有脸盲症,学名prosopagnosia。有这病意味着我完全没法通过脸来区分人,包括...我自己的脸!这些年我一直努力假装掩饰这一点,但生活中真的缺少了好多乐趣。比如,当大家讲一个人的笑话的时候,我没法找到大家到底在笑谁,因为所有人看起来都一个样...如果你把艾玛沃森和我妹妹们放到同一个房间,只看脸的话,我也完全区分不出来她们谁是谁....结果,下面的吃瓜群众纷纷表示...我一直以为这词是为了节目效果编出来的笑话呢!呃....所以....脸盲症到底是个啥?脸盲症,是一种人们在视力完全没有受损,同时智力也完全正常的情况下,无法通过人脸来识别人。最严重的脸盲症是完全无法看出那是脸。这不仅仅是认不出谁是谁,而是...脸这个东西对他来说不是脸,而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拼凑在一切的东西,看上去没有意义....所以得到这种病的人无法看出下图有张人脸,他只能看到一堆水果蔬菜....大部分脸盲症没有那么夸张,他们能看出对面是一个人脸,但他们的问题在于记不住....英国的心理学教授,资深脸盲症患者Andy Sutton对这种情况有这么一个描述:对脸盲症患者来说,看人脸就像一般人看苹果...‘你给我一张美女图,我可以看出她们彼此长得不太一样,我也可以说出谁长的更好看。但是...如果把图拿走,然后过了一会儿再把其中一人的图给我看,我就真的认不出这是刚才的谁谁。就像你认不出现在桌上的苹果是昨天还是前天买的那个....’不同的苹果有不同的色泽、大小、形状,如果是苹果星人他们肯定可以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差别,认为这些差别非常明显,但对普通人类来说....谁他喵地会注意到苹果之间的不同啊!人类当然可以费心费力去记忆自己看到的每一个苹果的特点,然后和其他苹果比较,但这样也太累太难了,而且世间有如此多的苹果,记住每一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对苹果星人来说这就是小case~而现实中的脸盲症患者就是在苹果星球参加相亲会的人类....普通的脸盲症患者难以记住和区分同学或老师的脸,而严重一些的连自己的脸和爹妈的脸也记不住。比如,刚刚说的Andy Sutton教授,他从来没有记住过自己的脸,所有社交网站上他的头像都是同事们确认过以后再上传的。对他来说,自己的脸就完全像一个陌生人....这个病有时也会造成一些喜剧效果,比如,脸盲症教授某次在街上对着镜子梳头,结果梳着梳着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动作不同步...他猛地吓了一跳,结果发现对面是一面玻璃,不是镜子,那个所谓的‘自己’是一个一脸困惑的卡车司机...还有一次,教授在路上走着走着撞到了一个人,他马上开头说对不起,结果对方没有任何回应。教授一直盯着他,发现他仍然没有任何回应,而且完全不动....最后他才发现这是一面镜子。脸盲症也造成了他的观影困难。在某部电影中,小李子和达蒙主演的电影他看了5、6遍都没看懂,因为他们的发型和衣服都类似,整个电影故事就像是一个人在精分....为了让自己正常生活,不同的脸盲症患者想出了各种避免尴尬的技巧....比如,记忆人们的声音(这个最有效)、发型、动作、穿的衣服,还有特定的场景。每天早上,教授会努力记住小孩今天是穿什么衣服出门,这样他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才能知道哪个才是自己娃...走在大街上如果有陌生人向他挥手,教授也会假装认识他,和他聊天,然后通过声音来判断他到底是谁...不过,除了声音以外,其他判断因素经常变,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如果在电影院里看到自己办公室里的同事,就算他记得对方的声音,也会因为见面场景的改变而一头雾水....对Andy Sutton来说,他也永远都记不住麦当娜,因为她的发型总是变来变去,看上去完全像不同的人..或者,相爱了十几年的妻子某天穿着一件新衣服特别兴奋地在门外走,Andy Sutton也会目不斜视地经过她,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件衣服...所以....这个总是造成社交尴尬的脸盲症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常见的脸盲症有两种,一种被称为是获得性面孔失认症(acquired prosopagnosia),这是指人们在出生后因为中风、车祸、从高处摔倒、猛烈击打等原因造成脑部受损,开始变得认不清人....第二种是发展性面孔失认症(developmenta prosopagnosia),这些倒霉的人们从出生起就有人脸识别障碍,和先天的基因问题有关系。世界上有2%的人患有脸盲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第二种...脸盲症患者认不出脸,和梭状回的脑神经活跃度低有关....梭状回是大脑颞叶以及枕叶之间的脑皮层,它能够处理颜色信息,识别文字,以及最重要的,能识别人脸...在看到人脸的时候,普通人的梭状回的神经活跃度会变高,通过复杂的大脑系统反应,人们能够知道对面出现的那个东西是脸....因为多年的进化,人类对人脸非常敏感,梭状回已经不仅仅是对真实的人脸有反应,对某些长得像脸的东西也会发生反应,比如下面这些....人类从吃奶时起就不停地看人脸,知道它是重要的信息,也因为越看越多,梭状回会更发达,反应会更敏锐、剧烈.....而这一切,并没有出现在脸盲症患者的梭状回上...那么,该如何治疗脸盲症呢?答案是....不知道。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能够有效治疗脸盲症的方法,患者们只能默默忍受各种社交尴尬。不过,对于某些严重程度还有达到脸盲症,但仍然会出现脸盲现象的人们来说,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多看脸!科学家们发现,在专门识别人脸的梭状回上的面孔区域(fusiform face area),除了普通人看脸会有激烈的神经反应外,鸟类学家在看鸟的时候这里也会有一样的高强度神经反应。除此外,还有汽车爱好者看车,模型爱好者看船模,等等等等.....把两条长得几乎一样的狗的合影给终极铲屎官看,他们能和人看人脸一样看出其中‘显著的差异’,并且他们的面孔区域的脑神经也会剧烈活动....这意味着,梭状回可能不是天生就对人脸有反应,而是人类看脸看多了,成为了人脸专家,所以才会有剧烈反应....科学家们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设计出了一套虚构的有不同的性别和种族的动物,动物们因为这两个因素的不同,而长相略有不同.....刚开始,人们看着它们和看水杯的反应没有不一样,但在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后,人们能够熟练地说出谁是谁,并且看它们时的面孔区域的活跃度也显著增高.....所以,如果想要避免认不出同事的尴尬,那么就多盯着他们看看吧....暴躁的猫咪-:现在很多网红确实分不清 算脸盲吗一个在野设计师的日常:这种病在韩国应该是最容易犯的吧UVettee:王思聪可能是这个区域比正常人发达很多吧崔琦Quincy:对我来说,外国人就几种,金发碧眼,黑发白皮肤,黑发黑皮肤,黑发黄皮肤,黑发棕皮肤村医无颜小叔:我一般自己同学都分不清……这个病通常连带路痴,我自己家楼下也迷路!每次基友们讨论以前同学,我都好奇问是谁啊?想让他们帮助回忆!他们说:算了吧,你这脸盲,连我们都认错……7年的基友们Romzer:其实我也是脸盲,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章泽天漂不漂亮
拼图者:或许我们错怪了强哥夜的第七十一章:我就怕这种微博突然来个妹子放个自拍菜菜就是不吃菜菜:呵呵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看到二十集才知道夜华和墨渊是一个人演的………现在第一次发现我可能真的有点轻微脸盲 也就记得住熟悉常见的人的脸星网用户_3369518:我还好,可能不够称为脸盲,不过对欧美电影里的演员我是真分不清,就像案例里的看电影主演们相似的服装和外形,我可能看到结尾都稀里糊涂的,没明白编辑:jiujiu
责编:77复制下方关键词 并回复
获取精彩内容丨济南网红外卖丨山东人倒装句 丨冰淇淋盘点丨丨零食冷冻大体验丨卧底济南Apple零售店丨丨济南小龙虾外卖丨小众饰品丨济南"网红钉子户"要拆了!10间平房占了仨车道,马路窄了近一半...(有视频)这届湖畔大学很混搭!除了胡海泉、罗振宇、李晨…老北京布鞋和“流星花园版"校服很抢眼啊春雨夹雪!山东多地降温大风有霜冻,最大阵风10级,出门建议穿羽绒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本铁路主题由
BBS Auto Examine System 自动审核通过。
查看: 828|回复: 0
有些人脸盲只是说说,有些人的脸盲……真的是病啊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有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每天都要反复使用,那就是面孔识别。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即使环境、角度、表情有所不同,我们也能立刻认出眼前的这个人是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运用得如此熟练,以至于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不幸的人,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无法正常地运用这种能力,他们就是脸盲症(prosopagnosia)患者。
  脸盲症患者的大脑无法正常加工看到的面孔,从中识别出对方的身份。即使你和他们待上一整天,转过天来,他们仍然认不出你的脸;哪怕是认识很久的人,甚至是自己孩子的面孔,在他们的眼中依然非常陌生。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脸盲症患者大卫·罗杰·费恩这样写道:“这就像问一个盲人看不见东西是什么感觉,或者问一个聋人听不见声音是什么感觉一样;我想象不出,每个人都有一张独特的面孔,这样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1]
  一般来讲,脸盲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得性脸盲症(acquired prosopagnosia),这类患者原本拥有正常的面孔识别能力,但因为某些后天因素,导致与面孔加工相关的大脑区域受到损伤,就出现了脸盲症的症状。面孔加工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心理 - 生理过程,需要由多个脑区组成的神经网络协同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中枢之一是横跨大脑颞叶和枕叶的梭状回(fusiform gyrus)。许多获得性脸盲症患者之所以发病,正是由于中风、外伤等原因,伤及了这个区域,导致其无法正常运作。
  相比之下,对于另一种脸盲症——发展性脸盲症(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我们的了解就更加有限了。与获得性脸盲症不同,这类脸盲症患者一生下来就缺乏正常的面孔识别能力。不过,由于脸盲症缺乏成熟的诊断标准,以及代偿策略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患者直到多年以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根据近期的一些调查研究,在人群中发展性脸盲症患者的比例可能高达 2.5%-2.9%[2][3]。影星布拉德·皮特、动物学家珍·古道尔,以及物理学家保尔·狄拉克,都是发展性脸盲症的著名案例[4]。
  有学者认为,发展性脸盲症的产生是因为大脑在发育早期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未能发展出健全的面孔视觉认知机制。此外,发展性脸盲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因此很有可能存在基因方面的影响。不过,究竟是什么样的发展障碍,或是哪些具体的基因,导致了发展性脸盲症的产生,相关研究仍然非常稀缺,没有明确结论。
  不管怎样,面孔识别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能力,无论是哪种脸盲症,都会给患者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布拉德·皮特曾谈到,因为脸盲症的缘故,许多人认为他目中无人,对别人缺乏尊重,但实际上他只是记不住别人的脸[5]。不过,长期的脸盲症患者通常会自发形成一套应对策略,利用面孔之外的线索,如声音、发型、衣服,或是特殊的面部特征,如嘴边的痣,来辨别眼前的人究竟是谁。这些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脸盲症患者的困扰,但并非总是有效,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拥有非常独特的面部特征,而发型、衣服这些外部线索又会经常发生变化。
  那么,脸盲症能根治吗?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矫治办法。现有的干预方法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补偿性干预,即训练患者使用一些补偿性的策略技巧,来代替面孔识别的机能;另一类是矫治性干预,即通过大量的视觉认知训练,如面孔记忆训练,使患者重新发展出正常的面孔加工机制[6]。此外,还有研究报告说,吸入催产素(oxytocin)——一种与社会知觉紧密相关的激素——可以临时提高发展性脸盲症患者的面孔识别能力[7]。不过,这些方法全都处在实验室探索阶段,只有一些零星的成功报道,它们能否广泛适用,效果是否可以长期维持,都有待更多研究数据的支持。
  虽然脸盲症目前无法根治,但这并不意味着脸盲症患者的社交生活注定是一场灾难。前面提到的患者大卫·罗杰·费恩是一位成功的肠胃病学专家,他在自述中回忆道,尽管脸盲症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如果向别人解释清楚脸盲症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后果,通常还是能够得到别人的积极回应和帮助,这让他得以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可见,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和相互体谅,脸盲症患者依然有可能过上本应属于他们的正常生活。
  参考资料
  [1] Fine, D. R. (2012). A life with prosopagnosia.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29(5-6), 354-359.
  [2] Kennerknecht, I., Grueter, T., Welling, B., Wentzek, S., Horst, J., Edwards, S., et al. (2006). First report of prevalence of non-syndromic hereditary prosopagnosia (HPA).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A, 140A, 1617– 1622.
  [3] Bowles, D. C., McKone, E., Dawel, A., Duchaine, B., Palermo, R., Schmalzl, L., ... & Yovel, G. (2009). Diagnosing prosopagnosia: Effects of ageing, sex, and participant–stimulus ethnic match on the Cambridge&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26(5), 423-455.
  [4] Wikipedia 词条 - Prosopagnosia:Prosopagnosia
  [5] 布拉德·皮特接受《绅士》杂志的访谈:Brad Pitt Cover Story Interview
  [6] Bate, S., & Bennetts, R. J. (2014). The rehabilitation of&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8.
  [7] Bate, S., Cook, S. J., Duchaine, B., Tree, J. J., Burns, E. J., & Hodgson, T. L. (2014). Intranasal inhalation of oxytocin improves&Cortex, 50, 55-63.
  (首发于百度知道日报)
  ———————————————
  发自知乎专栏「流出的心理学」
  来源:知乎日报
21:00, Processed in 1.040881 second(s), 29 queries.
Copyright &
www.rail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哈尔滨白癜风医院治疗手法
核心提示:工业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有很多患者都不知道怎么样去治疗白癜风疾病,白癜风疾病的复发性是很严重的,我们都知道白癜风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白癜风患者怎么样治疗好的快?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治疗手法?工业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有很多患者都不知道怎么样去治疗白癜风疾病,白癜风疾病的复发性是很严重的,我们都知道白癜风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白癜风患者怎么样治疗好的快?
  1、持之以恒:白癜风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所以我们希望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能够坚持,这种疾病也不是一时就能见效的,所以患者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要觉得没疗效就放弃治疗。治疗白癜风的关键就是要持之以恒,不应受工作学习等因素影响而忘记服药或涂药,患者可以在贴个便利贴提醒自己。
  2、正确的治疗:治疗白癜风需要做的不仅是坚持,更要注意治疗方法,患者不要急病乱投医,对一些报刊、杂志等新闻传媒刊登的有关报道内容要有辨别分析能力,更不轻信那些马路广告,以免既花费了钱财、消耗了精力,又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治疗,从而致使病情加重,给正规治疗增添了困难,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3、日常饮食:白癜风是一种黑色素缺失性疾病,所以患者要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患者应重视加强食疗工作,以便增加体内铜、锌、铁等金属元素的含量,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强,继而使黑色素合成加快,达到辅助治疗白癜风的目的,白癜风的治疗就是增多黑色素。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治疗手法?治疗白癜风患者必须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而且患者还要注意科学合理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 [] [] [] [] [] [] []听说你也有脸盲症?这可是病,治不好的那种!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位小哥来到美国底特律的街头,随机采访路人,让他们在给出的女性照片中选出最喜欢的一个。
细心的小哥提供了三个年龄段的中国女星与凤姐的照片,没想到结果堪称惊吓,差点就惊动了UC震惊部。
凤姐的得票数不仅超越了范冰冰,甚至还有人被她迷得神魂颠倒,网友纷纷表示“这不是脸盲是什么!”
今年,“脸盲患者”刘强东再次引爆媒体,成为继马云、王健林、马化腾之后的第四大装逼天王。
我这个人脸盲,就是说我根本分不清楚谁漂亮谁不漂亮。说实话,我跟她在一起不是因为她漂亮,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她漂不漂亮。
脸盲这一概念在化妆术、整容术、修图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被越来越多人提及。
有那么一瞬间,突然觉得脸盲症成为了像密集恐惧症这样的“互联网高发疾病”。
然而,分不清谁漂亮这事并不能算是脸盲,真正的脸盲症严重起来是会出人命的。
有网友分享过一个关于自己脸盲父亲的故事。
在他小学5年纪的时候,某次刚刚放学就看到父亲骑着自行车向他而来。
他以为父亲来接他放学,就高兴地招了招手,父亲困惑地打量了他好久,结果一不留神就把他给撞倒在地。
父亲赶忙扶起他,拍干净他身上的尘土,问了句:“小朋友你没事吧?”,还没等他回答,父亲便慌张地跨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脸盲症在医学上被称作面孔失认症,与脑部的梭状回区域密切相关,一般认为遗传或脑部损伤会导致脸盲症。
其中左梭状回主要是负责对熟人的面孔加工,而右梭状回则负责识别陌生人的面孔。
红色部分为梭状回
有人形容脸盲的症状像是看谁都是满脸马赛克。
其实不然,一般的脸盲症患可以看到正常人看到的任何面部信息,但是却完全不能将这些信息加工成一张人脸。
正常人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不出一秒钟就可以识别出来,这是因为大脑发展了一套高效的面部识别“算法”。
视觉信息先经过枕叶的形状识别,再被送至颞叶的梭状回进行面部的识别,最后与记忆中的面孔比对,才辨别出目中之人是谁。
正常人看倒着的面孔就类似脸盲患者的正常体验
而脸盲症患者恰恰缺失的就是梭状回的面部识别功能,他们看人脸就跟看猴子或者看猩猩的一样。
只有像玩“找茬游戏”那样对比每一个细节才能够区分两者的不同,然而还是过目即忘,下次在见面也根本无法记起。
常人即便是能区分猩猩之间的差异,但却很难在脑海中回忆起猩猩的不同面孔
脸盲症严重的患者,对周边的人是这样分类的:戴眼镜的胖子、脸上有疤的光头、长头发的竹竿、屁股很翘的小姐姐。
如果你跟一个人打招呼,他半天没反应过来,反而上下打量你半天,他很可能是脸盲症患者。
如果你有一个标志性的翘臀,就别怪他们见屁股如见人,毕竟屁股不会像发型那样一年变几次。
很明显,脸盲症不仅仅是认错人那么简单,真的会连自己妈都认不出的。
不过,还有一种症状表现和脸盲症相似,也许能够解释凤姐成为女神的原因。
前几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远在美国的摩根弗里曼莫名中枪,他的“遗照”在社交网络上疯传。
吃瓜群众们虽然分别认知这两位名人,但却有很多人无法区分他们的容貌。
曼德拉与摩根弗里曼其实面容差别很大
其实这种类似脸盲的症状,是一种神奇的心理现象——异族效应。
异族效应的定义非常简单,指人对外族人(尤其是不同人种)的面孔辨别能力较差。
这种现象很常见,美国人觉得亚裔全都长得一个样,中国人初次看欧美那一票演员也都分不太清。
据说,只要穿上一套还算得体的礼服,做一个靓丽的发型,走上红地毯都能被眼拙外国媒体当作是明星。
就算是对那一票什么张馨予、张涵予,张予曦、张雨绮、张雨馨、张雨鑫、张歆艺、张辛苑、张艺馨,张羽熙都如数家珍的“娱乐圈小百科”也会分不清某些外国明星。
要区分这些名字相似容貌也相似的名人还是有些困难的
实际上人脑对面部的识别非常敏感,以至于会将生活中出现的类似五官的图形组合自动脑补成一张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的正面设计,被亲切地称作“前脸”。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脸部五官
可是为什么同样是脸,换个肤色换个种族人们就认不出来了呢?
心理学家当然也很好奇异族效应的成因,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些不足一岁的婴儿,做了一次实验。
他们给这些婴儿展示陌生的面孔,直到婴儿不主动注视这张照片,就表明婴儿已经认识并习惯了这张面孔。
第二次向婴儿展示他们已经熟悉的照片同时还加上了一张新的陌生照片(照片只含有面容信息)。
如果婴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的照片上,则说明他能分辨出两张照片的不同;如果婴儿对两张照片的注意力并无差异,则说明无法辨认。
结果发现,6个月大的婴儿分辨面孔的能力很强,就连猴子的面孔都毫无压力。
而成年人的实验结果显示,我们几乎无法通过记忆辨认出不同的猴子面孔。
后来有人重复了这一实验,并且在实验中参入的种族的因素。
有趣的是,参与实验的中国婴儿在3个月时能轻易识别黑白黄三种肤色的叔叔。
而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分辨不出黑叔叔,9个月大时只能识别出黄叔叔。
为什么婴儿识别面孔的能力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强,反而呈现退化的趋势呢?
其实这是人类在知觉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窄化现象。
人类面孔识别能力的窄化实际上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行为。
虽然人人天生都拥有超强的面孔识别能力,但对于多数只与本种族人来往的人来说显得有些浪费。
为了优化大脑的资源,我们开始不断地窄化,将更多的资源放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
对于那些不太相关的异族人,我们通常将他们标签化、特征化,识别出肤色体型之后就被扔到了一旁,五官的细节被一定程度地忽略。
但是在现代社会,网络、媒体、影视作品等途径让不同种族的人有了更紧密的接触,异族效应的存在就会有些尴尬。
一些大学的教授常常分辨不出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的亚洲留学生到底是哪一个。
但是他内心愤怒又不能憋回去,只好当堂将所有亚洲学生批判了一番,好好上课偶尔看看手机的好同学表示躺着也中枪。
在一些案件中,异族效应也会导致目击者难以准确形容和指认异族嫌疑人的样貌。
为了保证不误判,一些欧美国家在法庭上的指正通畅还要结合证词交叉指认。
因为异族效应的存在,有很多无辜的人被送进了监狱
虽然异族效应同样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但幸运的是异族效应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适当地与异族人接触就能很快地消除。
很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也常常被异族效应折磨,但只要多与白人黑人们接触,很快就能有改善。
除此之外,适当的激励也能提高对异族人面部的注意力,多回想认错人时的尴尬,会更有动力。
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开始重视起校园内的异族效应,他们在学期开始前会组织教授们集中培训,普及相关的新生种族文化背景知识,暗示他们应重视留学生。
此前,教授因为与学生权力不对等,异族效应导致的行为会被当做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无形中加剧了异族效应。
“白皮猪”、“黑鬼”这些对异族人士的蔑称也许最初就源于对异族面孔的识别障碍。
正确认识异族效应背后的知觉窄化也许是消除各个种族之间隔阂的关键一步。
美国人对中日韩三国女性的刻板印象
虽然异族效应是心理现象中最稳定存在的一种,多年来被大量研究一致证明。
但为了摩根弗里曼不再“被去世”,即使浇灭凤姐的女神梦,也要与异族效应作斗争。
_____________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SME-前沿科技创业驱动者
有人说我是做活动的 有人说我是搞科研的 听别人说 不如听我说
今日搜狐热点脸盲是种病,与整容无关,与遗传有关
脸盲是种病,与整容无关,与遗传有关
我打破我的心为你的圈子
看着明星、网红们整出来的如有雷同绝非巧合的脸,很多观众觉得自己成脸盲了。但殊不知,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法辨别或者记不住人脸。这种真正的脸盲是一种病,学术上称为面孔失认症(Prosopagnosia)。什么是面孔失认症?简单理解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脸盲。但对普通人而言,脸盲也往往只是针对那些整得太像的明星和网红,以及少数人不太能辨别东/西方人的样子。但对面孔失认症患者而言,他们甚至记不住自己的脸,也认不出至亲的脸。试想想,每天醒来旁边趟着个陌生面孔,出去别人跟你打招呼而你完全认不出那是谁,你说刺激不刺激,意外不意外...有些脸盲是天生的脸盲可以分为获得性面孔失认症(acquired prosopagnosia, APA)和先天性面孔失认症(congenital prosopagnosia,CPA)。获得性面孔失认症的意思是,这些患者本来是不脸盲的,但后来大脑受损了,例如脑外伤、老人痴呆等疾病,从而引发脸盲。获得性面孔失认症患者的受损脑区主要包括枕颞叶皮层、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而先天性面孔失认症,目前被认为是具有遗传性的,这些患者并没有遭受后天的脑损伤,而是生下来脑区的皮层密度就与常人存在差异。2007年德国明斯特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刊登在《美国医学遗传学》上的研究发现,面孔失认症可能是由一种单一的显性基因引起的,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这样的症状,那么孩子有50%的机会也会有类似的症状。根据这项研究,先天性面孔失认症在白人中有2.47%的发生率。假如中国的发生率也差不多,那意味着中国大约有300多万人先天脸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先天性面孔失认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那么清楚。但知道了这个病,我们对那些路遇熟人也熟视无睹的亲友们可以少一分责怪。也许人家不是没礼貌,而是真没认出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打破我的心为你的圈子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奥斯卡民警立即赶来。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的有脸盲症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