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看远山,好像想点什么,好像没春天想什么么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第一天上班,想放假
第一天上班,想放假
十一假期后第一天上班,我花了一个半小时起床。其实假期8天过的很无聊,在家瘫了6天,足不出户地看朋友圈里的人们游遍世界各地。剩下两天就简单地吃逛吃,没有任何精彩可言。这让我整个人都变得有些懒惰和散漫,可还是爱死这样百无聊赖的日子了:它让我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了休息,让我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了下来,让我的情绪感知放到最大,让我有时间去多愁善感和胡思乱想。这种状态,不能再爽。在如今这个什么都强调有意义的社会里,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最害怕无聊,甚至还有人叫嚣着“无聊就是现代绝症”。可无聊不是无趣啊,无聊才是人间真味,是我们生活的重心。记得2015年的时候,自称为坚果兄弟的人在深圳创立了一家“无意义公司”,找兼职者做一些无聊的事情。例如一根一根数自己的腿毛,最后发现他的右腿腿毛有923根;和汽车百米赛跑,赢了没奖,输了不罚,竟然还有4次跑赢了;看《三峡好人》里的电影,给里面韩三明报的电话号码打电话,没想到十几年前的电影也打通了,还了解到了韩三明现在的动向;还有像2个小时什么都不干,就让自己处于混沌状态,让意识自由流动等等。这些无聊的事情,却吸引众人踊跃报名,参与者不乏大公司的白领,可是他们还是愿意抽出时间来参与无聊,享受无聊。因为其实人们 越忙碌,越少反思生活和工作的意义,越难跳出来看看自己。而这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想,而是不能又不敢。生存及生活的压力不能让你停下来,不敢让你心安理得地去无聊。于是渐渐地,我们无法感受无聊,更无法感受无聊的衍生情绪——恐惧、悲伤、焦虑等等,最后我们只能成为一个无法面对负面情绪的逃兵。所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无聊吧,去感知了解那些自己害怕和难以控制的情绪,从而更勇敢地去面对接下来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无聊不仅是保护自己的金钟罩,更是检验爱情的试金石。朋友卷卷最近失恋了,和男友处了几个月就分手了。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吃惊,因为卷卷男朋友对她很好,常常捧着玫瑰去她公司接她,给她买心仪的礼物,带她去吃烛光晚餐,大小惊喜不断。两人也爱的缠绵,让我们十分羡慕。可卷卷告诉我这些就像是海市蜃楼,虚幻飘渺,让她不踏实也没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一旦生活中没有了男朋友准备的惊喜,剩下的无聊让他俩都无法忍受。“真的实在是太尴尬了”,卷卷说他们宅在家里没什么事干的时候,偶尔的沉默,并没有让卷卷觉得自在惬意,反而浑身都不舒服。两个人能一起度过惊喜浪漫,却不能一起经历无聊,于是最后分开了。我们都向往爱情中的轰轰烈烈和跌宕起伏,却意识不到爱情中能厮守到老的关键其实是细水长流:没有刻意地计划,也没有虚假地计较,只有无聊却动人地相守相伴。所以感情虽然可能会在繁忙劳碌、惊天动地中诞生,但绝对不会在其中恒久。 所谓爱情,不过就是和有情人做无聊事。无聊是生活的常态,如果我们能去接纳和享受,会让自己过的更幸福和自在。刑天是一个电力工程师,用他开玩笑的话说,就是传说中“修电线杆子的”。我在去墨尔本一座小镇的火车上认识他,手机玩没电后十分无聊,抬头发现前座的男生还在纸上涂涂画画,从上车到现在就没停过。出于好奇,我跟他搭讪问他是不是画家,他一抬头咧嘴便笑道:“不是啊,我这水平可当不了什么画家,就是无聊时喜欢画。”说着拿起手中的本朝我晃了晃,一眼扫过去,看见本子上两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可能也是动物)在火车上跳舞,心里默叹一句真的好丑。丑到不忍直视的那种。后来聊天才知道,原来刑天这个爱好已经很多年了,他不想当什么画家、设计师,也从不刻意去学什么画画,就只是单纯无聊时喜欢画画。看我总是一惊一乍,还judge他这算不算游手好闲不干正事时,他怼了回来:“什么算正事什么不算呢?为什么好不容易有点自己的时间,还要去纠结做什么、为什么呢?就算不是画画,我无聊时什么都不干,只要我开心就行啊。”我哑口无言。对啊,我们总是害怕自己虚度时光,恐惧自己做没有意义的事,从而选择努力让自己忙起来,不敢有丝毫懈怠。稍微百无聊赖了下,就会觉得自己有罪,开始否定自我,甘于平庸。但我们却忘记了问问自己的心:这样的你,过的开心吗?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你要努力,不要荒废度日无所事事”这样的价值观下活着,却不知道 如果自己开心不愧疚,那些无聊的时光里做的无聊的事,就不能被叫做“荒废”。这不是在为懒惰找借口,而是说无聊不是罪,随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更不是错。记得读王澍的《造房子》时,他说自己常常废过一整天,让自己无聊下来,“晒太阳,看远山,好像想点什么,好像没想什么”,却收到比平时正常工作时更多的灵感,过得也更舒心。那一刻我才更深地理解到,其实无所事事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它要求我们在这个充满目的性和方法论的世界里,做到不刻意地活。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千万别抹杀它。毕竟这世上已经有太多繁杂,总要给自己留一片地去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趁着还有机会,赶紧去多“浪费”点时间吧。————我是“别忘记点赞”的分割线————胡渐彪在《小学问》最后一期中就说“消灭了无聊,就是消灭了生活的重心”,一直坚守单身的他,是怎样把握生活重心的呢?赶快 点击阅读原文 ,听听他是怎么过得无聊又有趣的吧!现在 购买就有8折优惠~ 生活无聊可处处都有《小学问》,愿你能自得其乐。如果你喜欢,那就点赞或转发吧商务合作,请联系QQ号:邮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治愈陈年的无聊,共赴有趣的高潮
作者最新文章{转载}素朴为家 ——王澍
素朴为家 &&王澍你看下雨,看很长时间,雨从屋脊顺着哪条线流下来,滴到哪里去。你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会想有没可能做一个这样的建筑,让人清楚看到,雨是从那儿下来的,落到那儿之后流到了那儿,从那儿又流到了什么地方,每个转折、变化都会让人心动? 一先从我的愤青时代说起。那是80年代末,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股很强的批判味儿。我在东南大学上到大二,已公开向老师们宣布:没有人可以教我了。因为我已经把那些老师都看明白了。我开始进入自学状态。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我们那个班被戏称为&大师班&,连每次作业不及格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大 师的坯子,都坚信自己做得很好,跟老师辩论&为什么给我不及格&。当年那种学习状态是,你到夜里12点还会看到同学捧着一本黑格尔的书坐在楼梯上,一直看 到凌晨3点还不回宿舍。大家都进入了自学状态。这跟&文革&结束不久有关,老师其实能教给你的东西非常有限。适逢新艺术新思潮,每个人都抓住机会用各种方 式自学。1987年我24岁,血气方刚目中无人,写了一篇很长的论文《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危机》,批判了整个近代中国建筑界的状态,从各位大师一直批到我的导师为止。大师名字里,当然有梁思成。那篇文章没有地方给我发表。当年我们那一代人当中,或许我想问题会更深入一些,更具探索性。很多人在批判,我则总在问一个问题:批判完了我们做什么?是不是经过批判,经过这种所谓的 革命就真的能诞生新的价值观或者新的事物?那时我就并不肯定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这种对于&建设性&的觉醒,源于我在大学一年级时遇到的校长和恩师钱钟 韩。那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人。整个学校有九个系,刚进校时每个系要派一个学生代表去听校长训话。我很幸运&&其实至今也没弄清楚为什么他们选了我作为建筑系的学生代表。钱钟韩校长是钱 钟书先生的堂弟,是那个年代很特殊的人。他在欧美游学七八年之久,但没有在任何一所学校读完过,也没有取得任何一所学校的学位,他的时间主要花在了各个学 校的图书馆里。他回来后搞出了一个&钱氏定理&。用一个定理就变成了一位大家都非常尊重的学者。他那个年代会出这样的人。他在给我们训话的时候,主要是在 教我们如何向教师挑战&&你们不要迷信你们的老师;你们的老师可能前一天根本没有备课,你要认真准备的话,你用三个问题,一定会问到他在台上下不来的&& 他认为只有进入这种状态的学生才是他认为的好的学生,而不是那种听话的、拿高分的学生。刚入学就有人来指点你,这是很幸运的事!所以我到后来胆量很大。记得在大三,我曾向老师提出,画那种彩色的商业效果图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作业都要以它来结束。在我看来它基本上就是骗人的,是纯商业的,是用来博取甲方的 喜好。那时商业刚有了点苗头,还没发生,但我意识到这个东西已经是这样一种性质。所以我向老师说我拒绝画这个图。老师当然很愤怒。后来事情闹大,他们说, 你们派几个学生代表到教研室来谈判。我带了四个学生去谈判。结果就是,教师们开放了,同意学生可以用任何形式来表达,不再限制你必须要画这样的图。对学生 做这样的开放,那可是这个系历史上第一宗案例!是我们通过斗争获得的。还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儿,以至凡有此类事发生,系里一定会将源头归结为我。硕士毕业时,我的论文答辩全票通过,学位委员会最后却没有给我学位。&这个学生太狂了!&之前已经有人给我传话,告诉我若不改论文就没有可能获得学位。我 的论文题目是&死屋手记&,明显是在影射我们自己建筑系和整个中国的建筑学的状况,有人说中国建筑学其后20年发生的事都已提前在你那篇论文里讨论了。我 一个字也没改,离开学校前影印了五本放在学校阅览室。后来的很多学生都翻过,但当时我们的老师基本看不懂。二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少妇你稀罕看嘛
播一会去上课
打了饱嗝睡不着
做我骑士吧!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造房子&2016年中国好书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6丛书名:造房子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每天都在想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