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注和高工,方案方案图和施工图的区别都不错,知名建筑设计大院和外企事务所,如何选择?

先说说我自己吧,毕业两年多成长的过程供你参考。&br&
13年毕业,至今两年多。毕业在一个三本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时代对建筑可以说是近乎狂热。&br&
老实说这条件对我工作没多大影响,有一定的方案能力,且绘图功底不错,毕业后窝家里做了两个月的作品集,把报有遗憾的毕设几乎重做了一遍,拿着作品集北上,没投简历的情况下直接上了四家事务所的门 ,都过了,第四家是就是我呆了两年多的事务所。&br&
上两张当时作品集的图吧,现在看来十分青涩&br&&img src=&/317b186ea44f544eca53f7ed_b.png& data-rawwidth=&930& data-rawheight=&6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317b186ea44f544eca53f7ed_r.png&&&img src=&/57ae85b398fdae3cdaece40_b.png& data-rawwidth=&1069& data-rawheight=&7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9& data-original=&/57ae85b398fdae3cdaece40_r.png&&&br&
老板是沉默许久刚刚复出,所以事务所并没有人手,在一个多月内人员频繁变动后我居然变成了最老的员工.....老板并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所以天天搬张椅子坐在我旁边指挥我建模(好在我rhino用的不错,能跟上老板的思路)。从最开始的天天挨骂,到后来慢慢的会询问我的意见,与我讨论。再然后我可以直接主导部分设计,再向她征询意见。到最后部分设计可以由我自己定夺。(这个过程跨度是两年)这两年我基本上是事务所几乎所有项目的项目建筑师。&br&&br&&b& 13年秋到14年春&/b&,事务所一直在做大型文化公建的投标。其中一个三万平的文化艺术中心中标做到扩初深度,与施工图对接,这项工作因为方案的修改持续了两年,现正在施工中。还有一个纪念馆项目是我第一天入职从头开始参与的,目前已经结构封顶。这期间有几个主要的提升。&br&
1.&b&补课&/b&。在天天挨骂中补充了欠缺的建筑学基础的东西,从基础的图形关系对位,设计逻辑,功能布局,到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如对建筑构造一些基本的认识。&br&
2&b&.对规范的认识&/b&。大型公建嘛,不多说了,扩初阶段很多时候都是在跟消防纠缠,到施工图那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再返回来改。&br&
3.&b&和甲方沟通。 &/b&跟我联系的甲方是个凶残的女建筑师,也是上任不久估计为了立威,刚开始有几次来势汹汹揪着我的失误不放,吓得我连连道歉&br&
4.&b&汇报&/b&。工作五个月以后第一次独立汇报,老板因为外出赶不回来,让我带着一个老外一个实习生就去了。甲方是个大型房地产商,进屋被一票高管的阵仗吓尿。刚开始一度紧张的忘词,还是甲方那个凶残的女建筑师让我喝口水慢慢讲让我顺利完成了汇报。&br&
5.&b&效果图。 &/b&这个属于副作用,因为刚来的时候效果图就做的不错,所以事务所的效果图再也不外包了,接下来所有项目的效果图由我一手包办,练就了超过一般效果图公司的水准。不好放事务所的项目,下边这张是我所出的教程的图,渲染安腾的4*4house。&br&&img src=&/d7dbfbdc69aba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d7dbfbdc69aba_r.jpg&&&br&&br&&b&
14年春到14年秋&/b&,那些不靠谱的投标全都渺无音讯,中间接的项目也断断续续没了下文的时候。老板拿到了一个浙江松阳艺术酒店的项目,场地非常的酷,在一片茶园之中的山丘上,被挖出来一个岩坑。这个项目还在持续,也因为这个项目我和老板之间设计上的不合导致了非常多的矛盾,基本上也是我最后辞职的原因。之后因为和甲方关系非常好,所以一系列的项目也在松阳当地展开,之后一年事务所的所有项目基本全部在松阳。这期间的提升有。&br&&b&1.处理设计中的复杂矛盾&/b&
复杂真是太复杂了,在这样一个复杂地形下,初始概念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企图把体块、功能,结构全部捋顺,切不相互矛盾,没有逻辑上的硬伤,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一直到离职也没有完全捋顺,我和老板的很多矛盾就出在如何解决这些逻辑矛盾之上。&br&&b&2.酒店流线&/b&
老板找来了做甲方的专业做酒店的同学来做顾问。因为场地的限制,后勤区的面积非常有限,空间稍有浪费就达不到任务书中的要求,平面排到吐,流线也烂熟于胸了。&br&&b& 3.带队
&/b& 人多了,老板没那么多精力管,身为这里最老的员工(哭),事儿就落我身上了。最开始真是烦得要死,在协调别人分工的同时,自己的事情也不能落下。原来是自己做不好挨骂,现在是别人做不好也是我挨骂。怎么样分配每个人的工作,同时给自己流出足够的时间,怎么样控制时间节点,怎么样控制每个人的工作成果质量.......&br&&br&&b&14年秋到15年秋
&/b&这个时间段就是在政府寻找酒店投资方的时间段内,我们在浙江松阳做了一系列小的落地项目(主要三个,附带一些小的装置)。我所经历的阶段也终于从方案到扩初对接施工图走到了落地,算是经历过了完整的设计到落地的周期 。这中间学到的。&br&&b&1 施工图
&/b&在这之前我审过纪念馆的施工图,其他就没有任何基础了。茶室的施工图是请人画的(400多平太小了就没找设计院),但是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底子,到最后施工图除了结构我不敢擅动,都是找结构师做修改,建筑水暖电被我改了个遍,建设中间不断的有问题不断的调整,设计其实在建期间 也在不断的深化。平田村民活动中心是个村子里的 旧房改造,压根没画施工图,施工方也看不懂施工图,凭着模型截图,简单的平面就开始开工,每两天施工方就会给我打电话问一个节点的做法,三星的spen真是派上了大用场,车里,路上,厕所中,随时随地画草图。&br&&b&2 建构逻辑&/b&
竹亭是第一个设计并落地的 项目,因为其几何关系上的相对简单,材料全部使用竹子,建构逻辑也不复杂,为我捋清建构逻辑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平台。避免了一上来就面对过度复杂的东西抓狂吐血的后果。&br&&b&
&/b&协调!协调!协调!
重要的事说三遍。其实协调各个专业的设计还简单些,毕竟房子不大。协调施工方真是要了老命了,和施工方甲方在一起开了无数的协调会,我就坐在最前边的座位,对着每个施工单位说你要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他说不能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然后我说给你想个办法你就可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 那段时间几乎每两周就要飞一次浙江,还统统都是周末时间,周日晚上赶回来周一上班。&br&&b&
4 控制落地
&/b&这事其实包含在施工图和协调当中,但也不完全在其中。在反复嘱咐施工方混凝土模板要对缝,最终还是出现偏差时,我才知道原来斯卡帕的的每块模板都有编号和详图的(木模板,不是那种大块镜面的),而且即使画出来,也要嘱咐现场操作要每过一段都控制一下误差,才能避免误差积累。当某天在看张雷的缝之宅发现屋顶其实有上翻女儿墙,做完防水才盖的预制板时,才发现原来按照我现在的做法立面会出现一道横缝,想办法补救(最后加了一道钢板,既然避免不了,就强化了这道缝)。建筑师有太多的东西都是试错积累的经验,有过一次就要牢记下次绝不再犯。&br&放一些完成后的照片吧&br&&b&这是上文提到的茶室&/b&&br&&img src=&/c2f8e91ff6561fabdc4aba_b.jpg& data-rawwidth=&1588&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8& data-original=&/c2f8e91ff6561fabdc4aba_r.jpg&&&br&&img src=&/dd9bd7e164d8a135afd1cd0c06db2642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dd9bd7e164d8a135afd1cd0c06db2642_r.jpg&&&img src=&/70c23ed403e6d63ccac9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70c23ed403e6d63ccac9_r.jpg&&&a href=&///?target=http%3A//www.gooood.hk/church-of-tea-songyang-damushan-tea-house-by-dna_-design-and-architecture.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urch of Tea&i class=&icon-external&&&/i&&/a& 谷德网的链接&br&&br&&b&这是平田村民活动中心&/b&&img src=&/e180a27d4b04b30b00b27ec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e180a27d4b04b30b00b27ec_r.jpg&&&br&&img src=&/c4dd21c70fa0ec7979838_b.jpg& data-rawwidth=&1466&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6& data-original=&/c4dd21c70fa0ec7979838_r.jpg&&&br&&br&&b&竹亭&/b&&br&&img src=&/d41d8af7e95ee4e1c66ba19d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d41d8af7e95ee4e1c66ba19d_r.jpg&&&br&其他装置&br&&img src=&/3dec21f971af9873570f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3dec21f971af9873570f_r.jpg&&&img src=&/186bb0a36bc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186bb0a36bc_r.jpg&&&br&&a href=&///?target=http%3A///show/U1tQM9lAmsZJ2yH7JXGxvA_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秒拍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一条的视频,包括平田村民中心、竹亭、以及下边的装置&br&&br&&b&15年秋(辞职)到现在 &/b&还没有找工作,在家接点小活糊口,同时重新开始研究起了大学时痴迷的康。那是只是觉得好,而现在,当我深挖起康的平面上的每一根线,每一个做法背后的逻辑,我看见了另外一个世界.....&br&&br&————————————————割线—————————————————————————&br&&br&
以上是经历,下边总结问题 &br&
目的不同,做的选择肯定也不同。我假设你是对建筑学有热爱有追求,且想做出一定成就的。&br&
基于以上目的,我十分的推荐你去一个有一定名气的事务所。不要去一个商业事务所,那样和设计院并没有大的区别。如果考虑经济因素和工作强度,例如gmp这种外企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设计上有不错的品质,但是因为商业因素影响较大,不会在建筑学上有过多的开创。你所在西南地区,如果不想离家太远,我认为家琨是个好的选择。你前辈所开设的事务所,其实关键是你对他的水平判定是否准确,如果他确有不错的水准,那我觉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下边列举的过程中我会提到。&br&&br&优缺点我都列举&br&&br&&b&1 人。&/b&我的学生基础可以说是很差,如果当初我选择了一家设计院(因学历原因人家很可能不会要我)就不可能有今天对建筑学的理解,也不会能够参与这样的作品。究其原因,事务所有&b&建筑学上有追求的同事和老板&/b&,他们对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认为楼上一些说在设计院进行设计上的学习是天方夜谭,在一群天天带你吃喝的胖子中你怎么可能减肥,即使减肥成功了,也只是一个相对不那么胖的胖子。我的际遇相对特殊一些,几乎等于是一个知名建筑师一对一的教了我两年,即使你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情,你所做的东西依然是经过主持设计师把关的东西,他会纠正你的错误,相对于设计院给你一个建筑学上更加正确一些的方向。(设计院因为是一个产值为王的地方,只有少数工作室例如李兴钢会有一定追求,其他方案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跟自己较劲,造型过了,功能没问题就开干,根本不在乎什么设计逻辑)。&br&&br&&b&2工作时间。&/b&我们相对工作强度会大一些,我这两年平均下来应该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不过也是这种工作强度才让我两年接触多了这么多东西。其他事务所虽然没我们强度大,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是否能接受看你的选择了。如果是你前辈的事务所,时间上不知道,但是我认为起码工作环境上他会给你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压力其实不会很大。我每天12个小时还是附加对挨骂的恐惧的。&br&&br&&b& 3&/b&&b&氛围。&/b&设计流程结构上的扁平化的设计氛围会更好一些。拿我原来的事务所举例,尽管实习生干的是实习生的活,但是实习生在方案初期是可以参加讨论的。而且大家办公都在一起,老板来找我讨论方案时,实习生在一旁完全可以知晓讨论内容,而且不少情况下会过来听,老板有时还会询问旁听的人的意见。这样即使你干的是绘图的活,但是如果你愿意你依然对方案整体有所认知。这点非常重要。我认为相比设计院所谓的培养,这才是真正的培养。设计院或者大公司的流程很多情况下是流水线,信息是上下隔离的。你前辈的事务所在初期一定是个设计流程结构扁平的地方,在你前辈水平足够的情况下,应该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br&&br&&b&4 机会。&/b&小事务所你可以接触到设计的全流程(从方案到建成),这点非常非常非常有助于你理解建筑。对于你前辈的事务所如果他可以有项目落成的话,我认为不管如何,即使你打酱油也能把整个流程参与完。这点还是基于你对他水平的判定,他必须有能让项目落地且能保证完成度的能力。&br&&br&&b&5 收入
&/b&建筑师说白了还是做技术的,做技术的哪用追求什么稳定,只要技术过关就不可能饿着,我辞职在家甚至能拿比工作时还高的收入。这里的不确定因素就在于你前辈,在你未完成技术积累时干不下去,那等于你这段时间的积累没有一定的完整度,效率不高。所以关键还在他能否把项目落地,只要把一个项目做落地,你 一定有非常大的收获。
先说说我自己吧,毕业两年多成长的过程供你参考。 13年毕业,至今两年多。毕业在一个三本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时代对建筑可以说是近乎狂热。 老实说这条件对我工作没多大影响,有一定的方案能力,且绘图功底不错,毕业后窝家里做了两个月的作品集,把报有遗…
谢 &a data-hash=&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 href=&///people/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陈振宇& data-tip=&p$b$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 data-hovercard=&p$b$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陈振宇&/a&邀,其实我不怎么敢答。在知乎上看到过好几个OMA之类世界顶级事务所的,不敢妄言。&br&&br&现在是2月24日,感觉很多答案说的不太深,基本上仅仅是从随便嘱咐的角度说的:只从术的角度上浅谈,却并未言及真正的“道”。但愿我的答案能够抛砖引玉,吸引真正的牛人来答。&br&&br&首先是,去好的事务所实习。按照题主的说明(貌似现在清空了),我想问,你确定要走实验性建筑师这条路了么?还是说只是去体验一下,只为获得一个推荐信?&br&&br&&b&建筑师的修行是一辈子的&/b&,无论你毕业后即远离他,还是获得了普利兹克。想必对设计有较深入思考的朋友都有体会。本人只待过国内两个不算特别顶尖的事务所,一个是天马行空的zaha流的,一个是扎实深刻的营造式工作室,刚好对应了我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在此分享一些心得。&br&&br&&b&实验性的建筑师事务所,无疑最核心的竞争力即是优异的作品。&/b&而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孵化与孕育,以及同甲方的反复折腾争斗(同行们都懂的),因此,与设计院、商业公司的同行相比,最大的短板,就是接手的项目节奏慢,相应的即是收入低。很容易出现你比同行的项目总监设计能力强很多,却仍然做着普通设计师的事,拿着同行比你小三年级别的收入。(很多优秀的事务所工资都偏低)。&br&&br&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在实验性事务所工作的人都是怎样的呢?就我所接触的来看,无疑都是对建筑有所热爱、有着非同一般的追求、不是非常在乎物质的人。以至于我们经常面对这一窘境:“过年吃饭,七大姑八大姨说,那谁去XX市(二三线城市)的设计院,一年拿XX万啊,比你多的多啊,啊对他大学学习更好些,所以别人看重他啊,人家从小就精,懂得看人说话啊,人家积极入党,懂得讨好辅导员啊,你在一小私企啊(大部分明星事务所本质都是私企)不能比啊。”那么,你想好你将面对怎样的道路,怎样的人了么?你觉得这样的面试官,更看重什么?&br&&br&&b&这里强烈反对那些说“实习生都是打杂”的言论&/b&,打杂只能说明你的能力不足。至少在我实习的时候,也是项目团队里的主力(注:本人非建筑专业出身,实习时接触建筑仅一年)。不少人都会自满于在实习时学会了XX软件(没错,这里我说的就是参数化,很多人甚至摸到到grasshopper就满足了,连基础的PS之类软件都不熟悉的不在讨论范围内),如果你只是抱着去打杂的心态,只能学到一些细枝末节,比如优秀的设计师怎么管理图层,怎么看待新颖软件,怎么对待世界各地实验性的材料及尝试等等,可以说这个实习算是废了,因为你工作后一样能够马上学会。个人认为,&b&实习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修行&/b&,比较弱的实习生只会把这当作接触社会的机会,而对职业生涯认识比较清楚的人,都会用来接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部分(比如对未来之于当下、对社会反思、对最新思潮感兴趣的都会选择OMA;对亚洲最强大的设计文化——日本的潮流感兴趣的,会选择SANNA这类。PS:你们尽情的盖白房子吧!)&br&&br&&b&拥有类似设计理念的人,很容易产生共鸣。&/b&在这个时候,你要找的不是多牛B、赚钱多么多的设计机构,而是与你理念类似,或是你向往的设计机构。比如你想精研非线性,可以去MAD(那里有非常多的高手);你想在构造上精研,想在国内思考建筑的本源,可以考虑非常(不解释)。&br&&br&现在可以回答题主了,想去好的事务所实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即是——英雄相惜、臭味相投。有人申请去Zaha中国实习,简历封面都是辛辛提那艺术中心;有人想去董豫赣门下实习,作品集内容大范围的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这些东西,对于普通的设计公司来说,很多都是几乎毫无用处、画蛇添足的。而这些的作用何在?在于让别人觉得,&b&你&/b&&b&认同这一设计领域,&/b&&b&希望在这一领域发展。&/b&而你的作品集内容优秀程度,直接决定了别人对于你的认识。&br&&br&要始终记住一句话:&b&实习是你一个人的修行,你的目的是学东西。&/b&&br&&br&不好意思我说的非常概念,这里仅希望题主放下比较功利的思维方式,从建筑师的修行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至于排版之类方面的问题,这只是基础。更好的排版及作品集参考,可以在人人或豆瓣上找(不得不说,这方面知乎非常弱势)。很多学生过于注重排版而忽略内容,以至于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作品集却没什么有效信息量。曾经给学生做过出国作品集,深刻的感受到很多人的作品不成熟以及对于“排版的好看”的急功近利,但愿他们申请成功...........要知道,&b&你的图,是用来表达信息的,不是仅仅用来好看的。&/b&&br&&br&至于学长照顾、家庭背景之类的关系,其实都应跟随于你真正的意愿。哪怕你爸爸能让你去专门做电信营业厅的事务所当绝对主力,都不及去你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地方。另外这里提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软件。综合素质不足的人,能被选中的很大因素,即是软件了。如若你是因这个原因获得实习机会的,千万不要忘了,&b&你不止是一个绘图员。&/b&&br&&br&抱着这样的心态,认真思考,好好做一个作品集。即使做好后哪都不要你(这种情况下你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了),你都会有极大的收获。&b&如果你的做的不错,优秀的事务所都不是傻子,会懂得精心挑选好苗子培养的。&/b&&br&&br&&br&至于推荐信,很简单了。真正能提供有价值的推荐信的事务所并不多。希望获得推荐信,首要的即是获得认可。虽然你只是去实习的,可也应该将一切事务抗在肩上。&b&愿意承担的越多,得到的机会就越多。&/b&和老板搞好关系什么的就不说了,如果你是抱着锻炼自己的心态来的,就应该真正的发挥作用(较好的事务所实习生绝不会只打杂,一切都取决于表现)。真正的获得认可,让人感受到你的前途无量,大家都不会吝啬于一封推荐信的。你也可以反思,如果你是老板,会给怎样的人提供推荐信。&br&&br&&br&无论你有鸿鹄之志,还是仅满足于温饱,都应面对这一问题:设计师的学习,一辈子都不应停止,无论你在何一阶段。饿着肚子的建筑师若在设计上顿悟,收入可提高一倍;走在时代先锋的设计师若得到深刻的启发,将会走上新的境界。最后声明一遍:&b&建筑师是一生的修行&/b&。
谢 邀,其实我不怎么敢答。在知乎上看到过好几个OMA之类世界顶级事务所的,不敢妄言。 现在是2月24日,感觉很多答案说的不太深,基本上仅仅是从随便嘱咐的角度说的:只从术的角度上浅谈,却并未言及真正的“道”。但愿我的答案能够抛砖引玉,吸引真…
谢邀。这问题好久了,一直也不太好意思答。随便聊聊吧。&br&&br&我在BIG时间不算长,自己也还没到评价别人的水平,只说个人感受。(如果想了解BIG的思想我建议看一下ABITARE 528期给BIG做的专辑,相比YIM那本,故事更多口号更少吧,毕竟代表他的是他做了什么,而不是他想做什么 &a href=&///?target=http%3A//www.abitare.it/en/in-edicola/bjarke-ingelsbigsters-in-mil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bitare 528 | Abitare En&i class=&icon-external&&&/i&&/a& 没找到电子版,貌似ABITARE有中国版了,但是版面挺乱,没整明白)&br&&br&我认为&b&BIG是漫画风格&/b&,哈哈。&br&&br&这其实不只是作品风格,也是整个工作室方方面面的风格体现。&br&&br&先逗个乐,BIG的分析图其实很像UPA的画风。。。飞天小女警,疯狂原始人。。。&br&&br&最浅的一层,漫画风格在&b&设计过程&/b&上,我觉得就是:简单易懂不装。文明一点,偷个词,叫&b&祛魅&/b&。&br&&br&做起来就是,用自己知道的事情,去解释自己做的事情。这样别人自然也就明白了。BIG不会搞什么玄幻的东西,平时讨论也不会说什么“这是个丰富的空间,可能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或者你看这个形状多么像祥云像大海像XXX挺拔而美观而寓意丰富。。。但是好像也有做过像山的项目...,表达不清楚的感受就不是感受,说不明白的空间就没有意义。这其实不算是风格,只是一种选择,无关是非。由于BIG氛围很包容,偶尔也有装一点的东西。有个高层项目就曾经为了中国甲方满意做了个汇报给大楼起中文名字其中还有个叫做一百亿个金币大楼这种事情我会说么。。。&br&&br&练书法的一般知道,越简单的字越不好写。想要做到简练而吸引人,很难。BIG的方法我理解就是,在一定原则下大量尝试出奇迹(其实过程中也是有总结进步的)。&br&&br&1、首先我们默认一个好方案在桌子上,只是大家都看不到。他可以是所谓的最优解,可以是最有趣,可以是最啥都行,反正是个极度理想化的极值&br&&br&2、我们不断尝试形成一个方向。这个过程痛苦而漫长。其中有太多很好的工作模式,不一一说了。最重要的是由于OMA的传统非常重视手工模型(常常一个模型室做到没有地方走路。。。),非常重视打印出来挂一墙开会,非常在乎所有人的意见,讨论民主而敢于尝试看起来可笑的想法。&br&&br&3、根据这个方向,我们继续走或者批判着走或者同时走。最后落在一个大家都挺喜欢的位置,他应该离那个看不见的最好方案不远。&br&&br&以上过程根据不同项目负责人也不一定相同。&br&&br&这里我再废话一下为什么软件在设计初期很重要。因为这样你才能大量尝试,并且随时推翻重做。有这个能力才有这个决心。&br&&br&漫画往往是很极端的,所以BIG在很多尝试上都极端而看起来没有退路。&br&&br&个人觉得北欧的设计多少都受LEGO的影响吧,那玩意就挺漫画的。&br&&br&&br&对于建筑的消费品市场,BIG有点像用产品设计思路做建筑。而在工作方式上,有点学GOOGLE,但是更情绪化一些吧。BIG的用人其实不错,Bjark自己在那本杂志上说过,之前的人用纸笔做设计,后来大家用电脑做设计,现在他在用人做设计。中了竞赛,缺什么人雇佣什么人。中了超高层,就去K某F、G某P挖人,中了结构复杂的屋顶滑雪场,就来几个很厉害的BIM工作者。这些人可以带来合理的专项工作方式,跟原有的模式结合,更新工作模式,而且原有成员的专项技能也能得到增长。&br&&br&BIG的强大在于对于最终建成作品的合理性。你去掉BIG的一切,只看他的最终作品,仍然都是不错的作品。我认为这是建筑师的底线。这表示BIG在什么风格上这一点,很清醒的没有玩过火。&br&&br&很多客户和同事都说BIG是缺乏有经验的建筑师的。但是我并不觉得这完全是坏事。这其实也是在问,年轻人该做什么。常常听学生来问工作的人该如何工作。其实学校应该是最尖端最前卫的地方,应该有一部分先进事物产生来指导行业。但是我们完全用一种阶级制度把这群自由的领导行业的人压制到了底层。而在BIG,有好多是不要命的年轻人领导团队,手下几个有经验的提供支持,我个人理解有点美国总统跟中国主席年龄差距跟工作方式差别的意思。&br&&br&我觉得BIG认为,领导时代前进的,是一腔子热血。你看,多漫画。&br&&br&
什么风格是你一路往前跑,回头看看自己是什么风格。BIG还在跑,我不知道是要去哪,但是奔跑已经让人兴奋满足。&br&&br&DON'T PUT US IN A BOX
谢邀。这问题好久了,一直也不太好意思答。随便聊聊吧。 我在BIG时间不算长,自己也还没到评价别人的水平,只说个人感受。(如果想了解BIG的思想我建议看一下ABITARE 528期给BIG做的专辑,相比YIM那本,故事更多口号更少吧,毕竟代表他的是他做了什么,而不…
题主写的挺乱的,看了下面的几个答案之后,我不太赞同高票的几个答案,又是一股子知乎特有的鸡汤味道,暗示鼓励着你赶紧辞职去小设计所。&br&我想问题主,在大院里有没有编制?如果有的话,一定不要轻易辞职!你确定去小的事务所,就会有发展前途?现在建筑大形势这么不好,你欣赏的那个领导也是刚开始创业,他有能力拉来多少项目,事务所能支撑多久呢?这都不确定。&br&大院吧,虽然你肯定觉得人员冗杂,效率低下,人际关系复杂,官场作风等等(私企是效率高,可是拼命用人,并且很多私企人际关系也一样复杂)。但是我要告诉你,国企下面的大院最起码有稳定的项目,而且用人正规(工资不会拖欠,五险一金什么的正经的发给你)。你知道在你所在西南的二三线城市,有多少个小的设计院不给员工发住房公积金么?有多少私企想办法拖延你的实习期,给你少发工资?有多少私企强迫你长时间加班?&br&尤其题主是女生,该稳定下来了,不是说信不过你所欣赏的领导,只是想说,题主你先看清楚了(再等等看看,听听在小所待的同学的意见,也听听那个事务所同事的反馈再说),确定跟着那个领导能进步而且也能吃肉再去也不迟。&br&另外,我真的不喜欢知乎上那些装逼的鸡汤味,知乎上的大部分用户普遍年轻,很多是未毕业,或者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讲起来总是“国企约束个人发展,国企效率低下,私企才能进步”。这些是国企的事实,但是姑娘你知道与很多私企比起来,国企用人良心多了,别跟知乎上那些待在北上广bat互联网的人比。你在西南二三线城市,这样的城市与北上广的差距太大了,良心的私企太少。&br&总之,你觉得父母的担忧没什么理由,但其实知乎上北上广互联网的工作环境和你所在的工作环境是两个世界的,你父母的担忧不无道理。&br&&br&题主妹妹,学习进步这件事,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觉得工作闲,你可以去学习考证啊),并非你所想的跟着有能力的领导,高速发展的企业,你自身就能取得质的提升。记住,企业的最大目的是利润,老板们的想法是尽可能的剥夺你身上的剩余价值,而不是考虑着如何提高你的能力。&br&&br&&br&更新~~答题主问:&br&
你的更新我看过了,首先说说你欣赏的那位长辈。&br&
建筑设计行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大部分的工程不需要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创新,多的是照葫芦画瓢,稳妥的完成业主不高的要求,而那些真正能体现设计师高超设计水准也更加赚钱的项目,以他设计事务所的资质和人才,是很难接的到的。所以想以“优质方案收高设计费的方式”来运作事务所的想法着实比较理想!想在大环境不好而且竞争激烈的建筑设计行业拥有立锥之地,他的事务所难免会走入“大量小项目和低设计费”的循环,走入和其他小事务所一样的状况。不好听的说,你欣赏的那位前辈并不是很接地气,有一股子简单的情怀。&br&&br&
再来说说你的想法,我总结一下,你吧,就是想去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标的大环境里,然后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充实的生活,对不?你这样的想法和我刚毕业的时候的想法简直如出一辙。而现在经历过了几年社会的洗礼,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这样的想法的简单和理想!&br&因为,第一,就你自己说的“目前我的情况是,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你的想法很多,想着去进步,但是你目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都差得很远,配不上你想的那种优秀的大环境“有理想,有情怀的企业”。&br&&b&&u&扯句题外话,这种企业在中国都很少,因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盈利,不具有走高端路线的技术和实力(站着把钱赚了),只能走低端路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价格优势去竞争。&/u&&/b&&br&&br&第二,重复前面的话,企业雇用你主要是为了让你产生价值,而不是各种送你去深造,提升你的能力。&b&&u&想提升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u&&/b&&br&&br&所以题主妹妹,你先考过了证书再说,去了私企你很可能会忙的连考证书的时间都没有的,证书在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吧。
题主写的挺乱的,看了下面的几个答案之后,我不太赞同高票的几个答案,又是一股子知乎特有的鸡汤味道,暗示鼓励着你赶紧辞职去小设计所。 我想问题主,在大院里有没有编制?如果有的话,一定不要轻易辞职!你确定去小的事务所,就会有发展前途?现在建筑大…
谢竹君邀 &a data-hash=&d6e840f42f0758af74dfa6& href=&///people/d6e840f42f0758af74dfa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竹君& data-tip=&p$b$d6e840f42f0758af74dfa6& data-hovercard=&p$b$d6e840f42f0758af74dfa6&&@竹君&/a&&br&&br&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开了个脑洞&br&明天会不会看见题主所说的施工图设计公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r&&br&&u&&b&作为建筑施工图设计(是设计不是绘制)公司,&/b&&/u&&br&&u&&b&方案由另一家公司涂鸦,如何控制方案不瞎画?&/b&&/u&&br&&br&&br&哈哈哈——开个脑洞大家别介意&br&&br&言归正传,其实方案设计公司和施工图设计公司的&b&这种矛盾是长期存在的&/b&,存在的&b&根源在于相互的误解和工作态度的不同。&/b&&br&&br&方案设计方&b&认为施工图设计方 不懂设计/做法保守/图省时省力&/b&&br&施工图设计方&b&认为方案设计方 瞎做设计/不懂工程做法/异想天开&/b&&br&&br&&b&然而事实呢&/b&&br&&br&方案设计公司为了&b&保证方案中所达到的建成效果可以排除万难以达到;&/b&&br&施工图设计公司为了&b&保证项目可以可靠的建成和使用而尽量选择保守和经过时间考验的做法。&/b&&br&&br&虽然表象的目的不同,&b&但深入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方案可以保质建成&/b&。当然这不包括极度不负责任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公司。我相信&b&能在这行干了多年的公司,无论方案公司还是施工图公司都是可以保证基本对工作认真的态度的。&/b&&br&&br&说了这么多,我来说一说题主问题的解决方法。&br&&b&其实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项目而言,都有一个项目的关键点&/b&。&br&&br&举两个例子&br&&b&例子A&/b&&br&如果是&b&商业类售卖物业,甲方希望尽快卖出然后收回利润&/b&(例如很多底商)&br&但是在一定区间内投入和卖店铺所产生的利润是正向关系,但&b&投入过了某个点之后,利润就会下降。&/b&&br&这个时候就要&b&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定量关系来确定设计中的某些细节&/b&&br&在这里,&b&如何快速售卖保证利润最大化就是关键点。&/b&&br&&br&&b&例子B&/b&&br&如果是&b&商业类租赁物业,甲方统一物业管理,希望创造品牌效应&/b&(例如万达广场这种的)&br&投入有时候甚至会更加刺激利润指数的增长,因为有时候&b&投入所创造的品牌品质和体验增加了很多产品的附加值。&/b&&br&在这里就要&b&探讨如何把投入尽量用在品牌建设和品质体验上,然后再来确定设计中的细节。&/b&&br&在这里,&b&如何保证品牌品质就是关键点。&/b&&br&&br&&b&方案设计方,施工图设计方还是甲方,&/b&&br&&b&在沟通的前提是要互相之间都要在项目的关键点上达成共识。&/b&&br&&br&再之后沟通就可以少打很多麻烦和误解,如果没有这个共识,说再多也是徒劳。&br&如果达成了一个对于项目的共识,那么之后就好解决的多了。&br&&br&&b&无论你是方案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只要你在为这一共识而努力的时候,另一方阻拦或者不配合&/b&&br&&br&&br&&b&
我的做法就是刨根问底——以达到一个在客观情况下的最优解&/b&&br&&br&假设你是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说你这个节点不好做,&br&为什么不好做?他说技术不可行&br&为什么不可行?是技术原理不对,还是说做的人少亦或是没人做过?他说没有这么做的&br&那么没有这么做的,我的想法在技术上是不是没有特别违反基本原则?如果出现问题了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控?&br&如果不合理,我就想要达到这个效果,你建议的做法是什么??&br&..........&br&&b&最终刺激对方可以帮助你达到你所想要的效果。&/b&&br&&br&施工图设计方对待方案设计同理&br&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大的悬挑?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立面入口的强调还是单纯的随手一笔?&br&如果是为了入口强调,我这么给你做你看行吗,也可以强调出立面入口&br&........&br&&b&最终刺激对方可以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而达到满意的效果&/b&&br&&br&&br&&b&当然有时候是要做出一些妥协的,然而建筑设计的魅力不就在于这种不利条件下做出的有利结果吗?!&/b&&br&&br&总而言之,索要秉持的原则就是——&b&你可以否定我,但必须提出一个更有利的方法或者说出一个能够说服我的理由,要不你就无权否定。&/b&&br&&br&&br&当然很有可能你们之间的这种沟通,最后双方都没有结果(好吧,两头犟驴撞上了)。&br&&b&这个时候就需要请甲方来仲裁了,就是题主所说的方案B&/b&&br&任何一方列出自己做法的优缺点,提交业主来评估,以把握项目的关键点。&br&&br&&b&但是来了,&/b&&br&不一样的是,&b&你不仅要列出自己方法的优缺点,还要做一个在满足对方要求的基础上,尽量达到自己心中所想的妥协方案(可以是个大致的方案),让甲方来评估。&/b&&br&&br&潜台词就是“&b&如果你非要接受对方是真爱,那么你就要忍受项目最终的这个熊样&/b&”&br&&br&这样&b&你既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又保持了一个愿意沟通和听取意见的姿态&/b&,相信只要业主和对方不是SB,会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的&br&&br&&b&当然我不同意题主方案A的处理方法,这种施压的方式完全是在对对方打压,往往会适得其反&br&&/b&&br&&br&所以其实这些交涉并不难,&b&难的是知道什么该妥协什么不该妥协,什么该坚持什么不该坚持&/b&。记得乔冠华还是谁说的——谈判是妥协的艺术。&br&建筑有时候又何尝不是呢?&br&&b&学会在限制中长袖善舞,学会坚持而不固执,学会妥协而不言从,然后看着自己为止努力的建筑建成,才是建筑师这个职业带给我最大的乐趣。&/b&&br&&br&&b&最后要插两个小故事&/b&&br&&br&a&br&一个是现在正在做的项目,两个百米塔楼下面一个裙房连在一起。&b&给排水专业提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面积太大,地下室可以存放,但是要牺牲很多可售卖的车位,而如果把一个水池和泵房分别分成两个分别放置(一个塔楼一个)空间到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利用一些不好用的角落可以不占用可售卖车位。&/b&&br&&br&&br&我把这个想法提给了给排水专业的负责人,他当时没有否定我,&b&说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好像没这么做的。&/b&然后他打电话给报消防的相关人员咨询,得到的答案是&b&我们当地这种做法虽然少,但只要存水量够和泵房扬程够是可行的。&/b&&br&&br&&br&b&br&另一个是之前做的丽江项目,&b&立面的一部分我做的是夯土砖墙,业主也同意这种和当地民风契合的方案&/b&。但是,夯土砖墙当地村民自建房可以,但是&b&开发商的项目要满足节能耐候等一系列硬性要求,而且国家目前没有相应的图集和先例。&/b&&br&&br&我们&b&建筑专业负责人查阅相关构造做法,在满足技术处理和安全性耐候性保温性等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新节点,同时跟甲方阐述了其做法的利弊,最终希望甲方最好提交相关审核部分咨询一下是否真的可行。&/b&&br&最后的结果是可行的。&br&&br&这个两个例子我要说的是别以为方案是设计,施工图就是绘图了,&b&施工图也是设计,施工图的设计是要在诸多限制中寻找和创造最优解,甚至有时候其难度要远大于方案设计的。&/b&&br&&br&&b&利益相关:&/b&&br&&b&本人方案建筑师,主要做方案,但也做过施工图,每年基本至少都要做一两个施工图&/b&,如果方案这边不是特别紧的话,我是乐于做自己方案的施工图的,就像 &a data-hash=&a0980dff598& href=&///people/a0980dff59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a0980dff598& data-hovercard=&p$b$a0980dff598&&@袁牧&/a&圆老师说的,&b&我也不愿意后妈接手我的孩子啊,泪目.......&/b&&br&&br&&br&&b&最后一句话——乙方何必为难乙方啊T-T&/b&&br&&br&胡乱回答,不知题主满意不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开了个脑洞 明天会不会看见题主所说的施工图设计公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作为建筑施工图设计(是设计不是绘制)公司, 方案由另一家公司涂鸦,如何控制方案不瞎画? 哈哈哈——开个脑洞大家别介意 言归正传,其实方案设计…
谢邀&a data-hash=&daf6df886cbc1bd6024dc5& href=&///people/daf6df886cbc1bd6024dc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羽涅& data-tip=&p$t$daf6df886cbc1bd6024dc5& data-hovercard=&p$b$daf6df886cbc1bd6024dc5&&@张羽涅&/a&&br&终于可以让一个BIG的脑残粉回答BIG的问题了&br&知道BIG源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那个VW公寓,亦如很多人一样,BIG的分析图吸引了我。之前的看到的&b&很多建筑师都要在分析图旁或者杂志上阐述着自己晦涩难懂的设计理念的时候,BIG简练又精妙的分析令我着迷&/b&。&br&&br&题主问BIG是什么风格,其实建筑圈都点类似艺术圈,很多著名建筑师都陷落于找寻是何流派,思潮或者风格之中,但是BIG不太一样&br&&b&《yes is more》&/b&是比较完整阐释BIG设计理念的书,在&b&头几页的一个小文章,大B比较详尽的阐述了事务所的想法&/b&,我节选几段(&b&画紫色线&/b&)。&br&&br&&b&同时声明&/b&:中文翻译来自于豆瓣ID@司小空donyip(我的翻译太屎了,只能借用一下人家的)中文翻译的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Yes is more&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09abe7fb48af3c4b6f3e0_b.jpg& data-rawwidth=&831& data-rawheight=&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1& data-original=&/b09abe7fb48af3c4b6f3e0_r.jpg&&这是题目&br&&br&&br&&img src=&/bdd75bbea88da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bdd75bbea88da_r.jpg&&&br&翻译&br&&blockquote&激进建筑师的传统形象是反对权威的愤怒青年(&i&答案作者语:我可以翻译成建筑愤青吗?&/i&)。先锋派往往是被其反对的,而不是被其赞同的事物所定义的。&br&这产生了&b&一系列后人不断推翻前人的矛盾循环&/b&。&b&如果依赖与其他人相反的意见的话,你仅仅是一个持异见的追随者而已。&/b&&/blockquote&&img src=&/7691e4a1b_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7691e4a1b_r.jpg&&&img src=&/ecaed8f1d5b086ac26989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ecaed8f1d5b086ac26989_r.jpg&&&br&翻译:&br&&blockquote&&b&相比于革命(revolution),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进化(evolution)&/b&&i&(答案作者语:之后这句话被无数人引用过)&/i&。就像达尔文&b&把造物描述为一种过剩和选择的过程&/b&,我们建议&b&让各种社会力量、每个人的多元利益关系决定哪些想法可以存活,哪些想法必须消亡&/b&。幸存下来的想法&b&通过变异和杂交,变成一种全新的建筑的形式,继而演化发展&/b&。&/blockquote&最后大B再次阐明&br&&img src=&/cfeb9749cc7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0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feb9749cc74_r.jpg&&翻译:&br&&blockquote&&b&一个兼容的而非排斥的建筑&/b&。一个不再被单调概念、单一想法禁锢的建筑。&b&一个你不必选择在公共和私人、密集和开放、城市和郊区、无神论者和穆斯林、廉租房和足球场之间选择的建筑&/b&。一个你可以对&b&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表示肯定的建筑&/b&,无论这些方面可能会多么互相矛盾!&b&你不需选择一个而否定另一个,去可以两者兼有之&/b&。一个旨在创造社会、经济和环境完美的&b&务实的乌托邦式建筑&/b&。&br&&br&&b&是即是多,万岁!&/b&(答案作者语:这个跟coldplay的viva la vida一个结构)&/blockquote&&br&大B在《Yes is more》前面阐述的这个文章,其实就是已经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归为任何一个风格或者流派,&b&因为如果被归为一个流派,就需要否定另一个&/b&——而这,&b&与BIG所想要的,通过人的自然选择进化建筑的想法,或者说“肯定一切”的想法是格格不入的&/b&&br&&br&但是从我的观点来看,&b&大B比较聪明&/b&&br&因为&b&如果被归为任何一个派别,别人就会用这个派别里的标准来衡量或者评判BIG&/b&,但是大B是洒脱的人(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同时遇到大B的人说,大B属于放浪形骸的人),&b&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设计&/b&,他&b&用着肯定“一切”的理念,别人就无法用任何一个标准衡量他&/b&,同时他又可以把自己所有的设计都&b&可以称之为“进化的建筑”&/b&(隐含高人一等),所以大B说“&b&务实的乌托邦式的建筑&/b&”&br&记得有一期WA讲BIG的就叫&b&实用乌托邦&/b&&br&&br&其实从我的观点来看,如果非要给BIG来个定义的话,我更倾向于:&b&BIG是个在多元的社会评价中,试图通过用尽可能让多数人接受的方式,和尽可能与社会,自然等等多元因素相协调的,游刃于多种因素之中又能巧妙实现自己想法的事务所&/b&&br&&br&——简而言之,&b&就是能与社会不脱节又能保持纯粹设计理想&/b&&br&&br&那么BIG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的呢?&br&看一个例子,这是个媒体中心的设计,项目是移址新建,而且新的项目基地离原来的项目基地不远&br&&img src=&/926a6a9e19f55fd1ea5be14a7094efee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926a6a9e19f55fd1ea5be14a7094efee_r.jpg&&新的项目基地比原来小一半,但是新建筑却要比原来多出一倍人&br&&br&&img src=&/85e4da582b0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85e4da582b0_r.jpg&&现在的项目有两个被人熟知的类型(typologies)&br&一个是大的形体(perimeter block)&br&一个是有点类似T字形的塔(tower)&br&如何呼应,同时升华这两个基本点,最大程度的保留城市文脉是在新设计中考虑的重点&br&&br&&b&接下来&br&BIG的方案进化开始了!!!&/b&&br&&br&&br&&br&&br&&br&&img src=&/e8eefcc64e54c9cc8dcbd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e8eefcc64e54c9cc8dcbd_r.jpg&&&br&&br&方案有可能是这种的,单一的perimeter block&br&&br&&br&&br&&img src=&/5b9e6c1b88a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5b9e6c1b88a_r.jpg&&或者是这种的单一的tower&br&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b&无论是perimeter block还是tower,都是源于人们的选择(BIG的用词是well-known),BIG只不过是把社会的选择提取出来而已&/b&&br&&br&&br&&br&&br&&br&&img src=&/7ea2adee65ba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7ea2adee65ba_r.jpg&&BIG倾向于两者融合,同时融入街的形态。&br&&blockquote&We propose to combine the urban city block with well definde street scapes and intimate courtyards with the modernist tower sorrounded by public space unifying them into a new hybrid urban typology&br&&/blockquote&翻译(我的渣翻译,大家凑合吧)&br&&br&我们建议将&b&城市体量&/b&(前文提到的那两个)和十分清晰的&b&街的形态&/b&结合起来,同时将亲密的&b&庭院关系&/b&和&b&现代的塔楼&/b&,通过&b&一个公共空间&/b&结合起来。所有的这些,将形成一个&b&新的混合城市类型的建筑&/b&&br&&br&&br&&br&&br&&br&&br&&img src=&/8197b40749dccf71163c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8197b40749dccf71163c_r.jpg&&然后BIG将多种聚落(village)进行功能串联&br&&br&&img src=&/e481b80de8e373f74bb3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e481b80de8e373f74bb3_r.jpg&&将“长街”引入基地&br&&br&&img src=&/d82b0ecc525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d82b0ecc525_r.jpg&&根据基地形态由下到上引导“长街”&br&&br&&img src=&/94cdd5aaa6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94cdd5aaa6_r.jpg&&局部后退,以减少周围街区的影响(set back to minimize neighbours impact)&br&&br&&img src=&/6a2d10b1c35b2e275019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6a2d10b1c35b2e275019_r.jpg&&一个边后退出一个城市广场(plaza)&br&&br&&img src=&/6be871eddf8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6be871eddf8_r.jpg&&与街对面,原址的广场呼应&br&&br&&img src=&/e914af682b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e914af682b_r.jpg&&屋顶的绿化与公共空间&br&&br&&br&后面还有更详细的分析,但是形体是如何来的,&b&如何进化一个建筑,基本就是前面这些&/b&&br&更多详细请参看&a href=&///?target=http%3A//www.big.dk/%23projects-ax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IG | Bjarke Ingels Group&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通过前面这个过程,大家可以窥视到BIG是如何进行设计的&br&其实看上去&b&没有什么过于高大上的想法,但是一切都很自然&/b&&br&就像我说的,&b&BIG的每个设计都起源于一个简单却又精妙的“小想法”&/b&&br&一步一步,直观又平和的进化自己的建筑,他们不反对,但是他们赞同吗?其实我觉得与其说赞同,倒不如说赞美,&b&BIG用自己的方式(&/b&“进化”&b&)赞美着人和社会,甚至自然作出的选择&/b&。&br&&br&胡乱回答,不知题主满意不
谢邀 终于可以让一个BIG的脑残粉回答BIG的问题了 知道BIG源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那个VW公寓,亦如很多人一样,BIG的分析图吸引了我。之前的看到的很多建筑师都要在分析图旁或者杂志上阐述着自己晦涩难懂的设计理念的时候,BIG简练又精妙的分析令我着迷…
这问题貌似我可以侃一侃,干了也四年半了。&br&&br&看了上面好多回答,不少其他行业的小伙伴对设计行业的揣测是有失偏颇的,必竟在之前,大部分设计行业的小伙伴报收入都是有保留的。也发现我在的院以前的分配方式居然还算可以,必竟不是年薪制,工作量虽然大,但是有盼头。&br&&br&能不能拿那么多收入完全和设计院的分配制度有关,年薪和计件完全有不一样的效果。我的一个小伙伴,本科,还是不一本,更别扯什么211,985了,入院第二年末拿了这个数,还多一点,他不是建筑师,只算结构设计人员(因为家伙还没考那师,干结构的分配比例又不如建筑),同项目的几个建筑师更高。&br&&br&为什么他能拿那么多,因为分配制度,我这里的分配制度完全是按工作量和面积,项目经理还对最终分配比例有比较大的控制权,结果小伙刚入院的第二年遇上了全是肉的简单粗暴的保障房项目,户型少,模型少,可通用,加之他老大就是那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分配厚道,13年末的收入羡煞我们一起入院的小伙伴,那时我们入院两年半,我在的工作室5个人收入加起来算是能和他持平。当然,加班程度是杠杠的,参照我下面的描述,只是细节不同。&br&&br&然而,只是那一年,第四年,家伙颓废了一年,前一年加班加得缓不过来,不小心进入了不好好休息和恢复的恶性循环,结果工作量极低,14年末大概只有六七万的收入,居然还因为收入太低还被分部领导谈话了。&br&&br&再说说我自己,第三年终于有机会做住宅了,之前一直是工建,住宅好啊,简单粗暴周期短,14年到15年中两个小区,加起来一百多万方,我工作室六个人把牙齿咬碎了,终于还是啃下来了(后来有小部分多层建筑还是分出去了),那一年半我几乎就是没有休息的不断画图,算模型,有好几个月是每天连续加班到一两点。当时有其他行业的同学在元旦前还向我抱怨加班两周了,日子没法过了,当时我是呵呵的。这么拼完全是因为之前好几年,工作室都没遇到有肉的项目,几乎都是工建和公建,按设计院的分配方式其实是偏低的,再加上设计周期长,整个工作室都是穷B状态,有肉来了实在舍不得让出去。&br&&br&然后就进入了没日没夜没周末的状态,不管去拿都背着笔记本,我妹结婚我杀到重庆,除了最主要的两天,其他时候都在干活。之所以没通宵是因为完全看不到尽头,通了也没意思,只有到部分出图节点那几天会出现两三点离开办公室的情况。我想很多人就算加班,也没遇到过连续半年了还没看到尽头的时候。医生除外,医生朋友那日子真是惨无人道。最痛苦的还不是没有尽头,而是整个项目实在庞大,自己也没有做到比较好的规划,和那种每天虽然加班,但是至少晚上的时候可以有个完结的感觉相比,没错,我是在和做医生的小伙伴比,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刚刚画的图是在梦里画的,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一点是比医生朋友悲剧的。&br&&br&期间还有一晚上突然腰就不行了,完全直不起来,幸好睡一晚上又好了。还有个重点是因为自己喜欢玩PC,在做项目之前把机子捯饬的配置很高,幸好有配置足够高的台式机和笔记本,在做地下室的时候省了相当多的力,不然这俩小区完全没法按时完成。&br&&br&也就这么没命的干,这一单算是我作为画图匠的巅峰了,因为14年结束,整个行业的衰落,也不会再出现前几年的疯狂了。&br&&br&14年末,我应该是第三年半,全年税后大概40,这真是巅峰,以后再也没那么多项目来做了。然而,当年这个收入并不算高,在听到还有比我晚一年入院,电气和造价专业的同事比我高20,当时我的内心是奔溃的。&br&&br&个人成果大概是三个单层的地下室,加起来接近25万方,其中三分之一是人防,外加五栋11层的高层和4栋100m的高层。真的做到了一套图比我自己还重,也算著作等身了。现在让我再来一次我是扛不住了,给钱也扛不住,给很多钱的话可以考虑,但是没人给了。&br&&br&我上面那么多废话是想告诉题主, 本科毕业工作三年了的建筑师年税后收入35是很有可能的,每年税后收入35我是持保留态度的。这个收入在我这里感觉还不算少。但是,这只是14年以前的情况,14年下半年开始,行业萧条凸显,加之没有年薪,我这里的大部分人能保住工资已经很不错了。&br&&br&还有坑爹的分配制度改革,同样的工作量,收入最低也少了15%,工作量越大,收入减少的比例越高,话说新分配制度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哔了一动物园啊!!! 已经开始准备转行了。&br&&br&我这是来吐槽的加装逼的,希望下次可以到程序员板块装逼了。&br&&br&然而这个问题的重点并不是本科毕业工作三年的建筑师到底能有多少收入,这TM是个感情问题啊!
这问题貌似我可以侃一侃,干了也四年半了。 看了上面好多回答,不少其他行业的小伙伴对设计行业的揣测是有失偏颇的,必竟在之前,大部分设计行业的小伙伴报收入都是有保留的。也发现我在的院以前的分配方式居然还算可以,必竟不是年薪制,工作量虽然大,但…
&p&谢谢邀请。&/p&&p&非常能理解你的纠结,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从纠结迷茫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更加悲哀的是大多数人中的大多数将会迷茫一辈子。&/p&&p&你的性格,你的设计造诣和你想成为怎样的建筑师,决定了你适合哪一种公司。&/p&&p&除去这些主观自身因素之外,你的年纪和你的家庭也可能会对你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p&&p&本来想写写真实的故事,想想还是算了,提纲挈领地说几句吧,样本来自中国,美国等多家明星和商业事务所,可能非常局限。&/p&&p&1. 实习时可以尽可能尝试不同种类的公司,虽然实习生和正式员工做的事情可能非常不同,但是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是能看出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公司。&/p&&p&2. 商业事务所期待你成为某一方面的“熟练工”,然后可以妥妥地将你安排在这个位置上。虽然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得到重视,正在渐渐改变。而明星事务所基本什么都要干。&/p&&p&3. 如果你是一个求安稳,恐惧竞争,甘于寂寞的人,商业事务所可能更适合你。&/p&&p&4. 如果你的目标是地球上曾经短暂存在过自己设计并署名的建筑,并且愿意拿自己最好的年华赌一把,并有满盘皆输的准备,去明星事务所可能会是一条路。&/p&&p&5. 商业事务所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明星事务所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明争暗斗。&/p&&p&6. 商业事务所可能会有比较规律的生活作息;明星事务所期待你的生活只有工作。&/p&&p&7. 美国的商业事务所可能对低阶员工会有加班费;明星事务所没有加班费。&/p&&p&8. 美国的商业事务所较明星事务所会有较好的福利。&/p&&p&9. 年轻人的心态会喜欢明星事务所。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的大多会喜欢商业事务所。&/p&&p&10. 明星事务所里有很多自以为是的名校毕业生抱团,不是藤校毕业的孩子在做出成绩被认可之前,会被鄙视;商业事务所里不太看重出身,只看能不能干活。&/p&&p&11. 明星事务所关心设计&赚钱;商业事务所主要关心赚钱。&/p&&br&&p&真要说工作几年之后的差别会有多大,其实个人感觉差别3-5年之内不会太大。&/p&&p&It is just a job.&/p&&p&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p&
谢谢邀请。非常能理解你的纠结,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从纠结迷茫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更加悲哀的是大多数人中的大多数将会迷茫一辈子。你的性格,你的设计造诣和你想成为怎样的建筑师,决定了你适合哪一种公司。除去这些主观自身因素之外,你的年纪和你的家庭也可…
&p&谢邀。&/p&&br&&p&SOM这样的公司的效果图主要有三类来源:&/p&&br&&p&1. 大型竞赛的最重要效果图通常会跟MIR等世界顶级表现公司合作,如下图。特点是戏剧性的光影,强烈的叙事性,足以以假乱真的细节和真实性。&/p&&img src=&/v2-1f6779f8dfbe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v2-1f6779f8dfbe_r.jpg&&&p&来源:&a href=&///?target=http%3A///201179/som-chicago-wins-competition-to-design-the-wujiang-greenland-tower/01_hero_one_tower_rules_al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allery of SOM Chicago wins competition to design the Wujiang Greenland Tower
- 9&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v2-a7ecb31cbd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v2-a7ecb31cbde_r.jpg&&&p&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cgrecord.net/2012/01/poly-international-plaz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oly International Plaza | CG Daily News&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2. 比较重要的效果图,如鸟瞰/主要视角等,是外包给国内效果图公司的,如下图。特点是比较商业,但是也特别强调注重光影表达和氛围营造。&/p&&img src=&/v2-ee95b17a22aed7e455309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v2-ee95b17a22aed7e455309_r.jpg&&&p&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pin/71627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TCHAIN&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v2-0a86ef25ab00bcf56edc78_b.jpg& data-rawwidth=&1575&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5& data-original=&/v2-0a86ef25ab00bcf56edc78_r.jpg&&&p&来源:&a href=&///?target=http%3A///projects/guiyang_world_trade_cent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uiyang World Trade Center&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3. 局部效果图/过程中效果图,通常是内部员工制作的。特点是直接表现设计师的想法,起到类似图解的作用。实际上内部制作的效果图质量很高,优质的室内效果图基本跟国内效果图公司的成品相当,只是互联网上比较难搜索到。&/p&&img src=&/v2-ba9b72c98da6c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v2-ba9b72c98da6c_r.jpg&&&p&来源:&a href=&///?target=http%3A///news/up_up_and_away_supertalls_and_innovations_in_sustainabil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p, Up, and Away: Supertalls and Innovations in Sustainability&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v2-3539b73dfa223e46383fdafed515c2bb_b.jpg& data-rawwidth=&1575&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5& data-original=&/v2-3539b73dfa223e46383fdafed515c2bb_r.jpg&&&p&来源:&a href=&///?target=http%3A///projects/elgin_laundry_build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lgin Laundry Building&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希望以上能解答题主的问题。&/p&
谢邀。 SOM这样的公司的效果图主要有三类来源: 1. 大型竞赛的最重要效果图通常会跟MIR等世界顶级表现公司合作,如下图。特点是戏剧性的光影,强烈的叙事性,足以以假乱真的细节和真实性。来源:
&ol&&li&工作室和事务所这两个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尤其是在国内,基本上都是指小型独立设计机构,这个机构的核心是某个或某几个人(几个合伙人)的建筑理想,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所接手的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小、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质。&/li&&li&如果非要说有区别,工作室气氛更轻松、更具有研究性质,而事务所则更倾向于商业化。工作室来源于Studio这个词,原本是以教学为目的、以教授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半临时性合作设计团体,有些是依托学校,有些也不一定。事务所就是面向市场的设计服务机构了。&/li&&li&生存和项目的问题,其实只要去事务所实习一下就很容易知道了。说白了这就是个圈子。&/li&&/ol&&ul&&li&大部分事务所的创始人在独立执业之前都曾经在大的设计院或者有名的事务所工作过,不仅积累经验而且积累人脉。自己执业的最初阶段,主要的客户来源有可能都是这个时期积累的。甚至有很多事务所的第一个项目直接就是从原来的大公司带出来的,基本等于吃里扒外……&/li&&li&在自己的事务所没什么名气的时候,项目一部分来自于竞标,一部分来自于朋友介绍;有名气了之后,自然会有委托找上门来,当然亦然可以通过竞标去竞争大的项目,对于个人小公司可能很难,但找准了目标和方向也不是没有可能。&/li&&li&至于题主说的“关系”和“后台”那自然是有的,就像中国的其他领域一样。由于我也并没有自己开事务所接项目的经历,所以也没办法说这种现象在圈子里有多普遍。还是那句话,项目主要就是拼人脉,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有什么样的圈子,有什么样的圈子就做什么样的事。如果能进入圈子,那项目什么的其实是水到渠成,如果一直站在圈子外面,那也就只能站着看咯。&/li&&/ul&看题主是学土木的?是不是有创业计划?在知乎问这种问题多不靠谱?不如找个地方实习吧先。
工作室和事务所这两个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尤其是在国内,基本上都是指小型独立设计机构,这个机构的核心是某个或某几个人(几个合伙人)的建筑理想,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所接手的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小、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质。如果非要说有区别,工作室…
根据本人非老八校建筑屌丝的国内实习经历,总结几种方式&br&1.多投几遍简历,说明实习时间,很多事务所是三个月以下根本不会考虑的,时间最好长一些。之后再打电话确认。最好避开申请实习高峰期如暑假。感觉题主比较想去先锋事务所,非设计院?其实设计院的个人工作室也可以考虑。北京的话就是中国院、北京院,自己去搜索吧~挨个投吧~有的不难进的~也可以考虑国外事务所的国内分部。&br&2.学长学姐在那工作的话通过他们的推荐。&br&3.直接拿着作品集去事务所,若是他们说实习生满了,没座位或者没电脑了,你可以坚持一下,或者过两天再找一次,也许会有用。(同学就是这样,带着自己的电脑去实习)&br&4.上述无果,题主一方面可以反思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找一个愿意录用你实习的单位作为练手的跳板,这个单位最好和你想去的事务所一个城市如北京,你就可以随时联系他们啦,也许他们在你的不断关切询问下被感动...总之就是如果学校和作品集不给力,基本靠诚意。在此期间可以改进作品集,也可以使用碰运气方法如下。&br&5.找机会和事务所负责人接触。讲座、论坛、建筑展览开幕等建筑活动举行的时候,提问环节主动提问,与大神们探讨专业问题,下来的时候主动搭讪,说明实习目的。这个办法不一定成功,但是和大神交流绝对的锻炼自己啊!不行就从求签名合影开始吧哈哈!&br&6.和大boss的交流很重要啊!一定要有勇气有自信和boss聊聊。频率,深度,时间自己把握吧。要工作非常非常卖力,展现被欣赏的实力或者性格魅力(但是也别太作),对实习单位做出尽自己所能的贡献,实习的时候适当表示拿推荐信的目的。(这个我没发言权,没要过推荐信)&br&7.总之还是得自己给力啊,专业能力之外,态度和品性也很重要。题主赶紧做作品集吧,行动起来啊~
根据本人非老八校建筑屌丝的国内实习经历,总结几种方式 1.多投几遍简历,说明实习时间,很多事务所是三个月以下根本不会考虑的,时间最好长一些。之后再打电话确认。最好避开申请实习高峰期如暑假。感觉题主比较想去先锋事务所,非设计院?其实设计院的个…
武汉地区的设计单位:中南院、中信院、和创、正华、东艺、中江、时代、中建、开来、天一、武汉建工、湖北建科、各大高校的设计院(武大、华科、理工、地大、华农、湖工)、天华、联创、筑博、泛华的华中分院、轻工院、中南电力院、湖北电力院、大桥局、中交二航院、中交二院、铁四院、长江水利委、武钢院、煤炭设计院、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东风院、邮电院、武汉市政院、中冶南方、五环、以及各种挂靠的设计单位。&br&暂时就只想到这么多,有错请指教。&br&至于说哪个设计院好,哪个设计院差,没有亲自在各大设计院待过,不做评价。&br&最后送一句,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
武汉地区的设计单位:中南院、中信院、和创、正华、东艺、中江、时代、中建、开来、天一、武汉建工、湖北建科、各大高校的设计院(武大、华科、理工、地大、华农、湖工)、天华、联创、筑博、泛华的华中分院、轻工院、中南电力院、湖北电力院、大桥局、中交…
说说某建筑设计院吧。大致结构如下:&br&公司高层领导:董事长一名、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若干、执行总建筑师一名(负责整个公司的设计、技术质量等工作,技术一把手)&br&公司职能部门:战略运营部、市场部、项目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技术质量部、纪检部、行政管理部、信息部等等。&br&业务部门:&br&直属设计所:大部分是综合所,所长、副所长是领导班子,下设若干按专业(建筑、结构、设备、电气)分的小工作室,设室主任,室总建筑(工程)师,主任建筑(工程)师、副主任建筑(工程)师、高级建筑(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助理建筑(工程)师、实习技术人员&br&直属工作室:一些比较有名气的、有能力的建筑(工程)师,会从所里独立出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独立核算。职位跟直属设计所下面的工作室差不多。&br&每一个业务部门,都会有自己负责与公司职能部门对接的行政人员,负责财务、人力、IT,也包括项目标书制作、与甲方沟通、联系的项目经理等等。&br&直属设计所或者直属工作室,虽然是综合类的,但大多都有自己擅长的建筑类型,有住宅的、机场的、体育馆的、会议中心的、剧场的、别墅的等等。也有专门负责概预算的经济所。&br&&br&因工作需要,在LINKEDIN上搜索了一些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岗位设置,例如SOM、KPF、NBBJ、GENSLER,和国内的设计院相比,主要是合伙人制的,而且岗位更专,例如BIM工程师、数字设计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模型建造师、城市规划师、项目经理、市场部经理,职级也分助理、高级等等,从岗位名称就能看出专业职责分工了吧。&br&&br&也有项目制的建筑设计单位,即项目经理拉活,牵头,选择各专业、各层级的设计人员进入项目组,项目结束之后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进入别的项目,有点像咨询公司。设计人员不局限在某个部门,而是跟项目走。&br&&br&期待有一个答案,系统介绍国外建筑事务所的架构、岗位、分工。
说说某建筑设计院吧。大致结构如下: 公司高层领导:董事长一名、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若干、执行总建筑师一名(负责整个公司的设计、技术质量等工作,技术一把手) 公司职能部门:战略运营部、市场部、项目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技术质…
@Lawrence Li 发的挺全的了。&br&&br&马清运(清华建筑系本科,Penn建筑系硕士,Koolhaas弟子,MADA s.p.a.m.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现USC建筑学院Dean)&br&张永和(某大腕后裔,南京工学院本科,UC Berkely建筑系硕士,Rice建筑系former prof,MIT建筑系former dean,非常建筑Design Principle)&br&刘家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家琨建筑事务所创始人、Design Principle)&br&王澍(南京工学院本科,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同济大学博士,现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Dean,Pritzker Prize中国获奖第一人)&br&马岩松(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本科,Yale建筑系硕士,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Design Principle)&br&Brian CHANG,张利(清华大学本硕博,teamminus Partner)&br&&br&以上的代表作品我就不写了…… 反正我都不喜欢……
@Lawrence Li 发的挺全的了。 马清运(清华建筑系本科,Penn建筑系硕士,Koolhaas弟子,MADA s.p.a.m.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现USC建筑学院Dean) 张永和(某大腕后裔,南京工学院本科,UC Berkely建筑系硕士,Rice建筑系former prof,MIT建筑系former dean,…
我觉得题主应该去查下建筑行业法规&br&&br&首先得知道设计资质的划分&br&&br&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资质简单说就是3个一级建筑师就可以合伙成立并申报资质(其他条件略),一级建筑师承接建筑设计项目不受限制,但是不能完成全部设计,需要和结构、机电等设计公司签订分包合同或联合完成全部工程设计&br&&br&至于工作室,不明白这种说法有什么意义,公司的名称随便怎么起,关键是设计资质&br&&br&如果只是做概念设计,或者做方案设计不盖章不报审,那么无需设计资质&br&&br&建筑师事务所,个人觉得正常思路的关键是在于“建设方案”要能让建设单位喜欢,或者是真的很犀利或者是比较能忽悠,所以合伙人中应该是要有知名建筑设计师&br&&br&非正常的思路就是有关系,那么就简单了,招人做项目就是了,没什么难度,方案到施工图都可以做,主要优势是设计资质相对于建筑行业资质来说,申办简单,维护资质的费用也低,如果本身是一建的话,找两个一建一年费用才20W,如果建筑行业乙级设计资质的话,一年的资质维护费用要50w甚至更多&br&&br&------------------&br&如果既没有名气也没有后台,创业之路艰难&br&&br&首先普通民建项目以及公建项目,通常不会选择非知名建筑师事务所来做初步设计+施工图,即使存在价格优势,但是中大型设计项目的投标和中标,费用通常不是主要因素&br&&br&那么主要对象应该就是对设计价格敏感的中小型项目业主,业务开拓就不说了,各有各的方法。&br&主要麻烦是在于&br&1、即使是建筑师事务所,一年也是有固定成本的,比如房租、资质维护、员工基本工资,那么如果项目不够,就要亏损,在扭亏为盈前坚持不下去,就只能关门了。所以最好是先具备拿项目的能力,再开公司&br&&br&2、设计公司,关键的因素在于人,而小公司的各种不稳定,很难招到足够优秀的人才,并且项目的不稳定会导致工作负荷的不稳定,如果安排人就是个麻烦事。如果招的人少了,加班多(工作效率低)情绪不佳乱画图,审核级数不多审查不细,那么图纸质量就是问题。而招的人多了,自然固定成本就高了,就可能亏损。所以还是那个问题,如果没有稳定的项目来源,公司非常不好管理。&br&&br&----------------&br&补充下,例如一个10W平米建面的住宅小区,做初设+施工图,价格按低的算,20元一平,200W的设计费,差不多能养一个6~7人的小团队一年吧
我觉得题主应该去查下建筑行业法规 首先得知道设计资质的划分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资质简单说就是3个一级建筑师就可以合伙成立并申报资质(其他条件略),一级建筑师承接建筑设计项目不受限制,但是不能完成全部设计,需要和结构、机电等设计公司签订分包合同…
直接放个前段时间投实习时用过的list把:(里面没分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但进官网里面应该一目了然; 因为后来没在香港实习所以也不太知道哪些做得比较有趣,感觉有趣的不多)&br&&br&&a href=&///?target=http%3A//.hk/index.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hk/index.htm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 AD+RG&br&&a href=&///?target=http%3A///en/%23homeSec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igh & Orang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10design.c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 Desig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rocco.hk/%23/en/projects%2Ctypology%2Cfeatured-pro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OCCO Design Architects Limit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terryfarrell.co.u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ARRELL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practice-dat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xplore Our Assets&i class=&icon-external&&&/i&&/a& - FOSTER & PARTNERS&br&&a href=&///?target=http%3A//.hk/%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MKY Architects + Engine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priestmanarchitects.c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iestmanArchitec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3Fzh%23/wor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telier Blur&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ncda.biz/%23abou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C Design and Architec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p-/profile.php%3Flang%3De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T Architects & Engineers Limit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e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edas | A leading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practice in the world&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oma.nl/h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MA&i class=&icon-external&&&/i&&/a&&br&KFP&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me - Benoy&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conta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ntact >> UNStudio&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l-e-a-d.pro/New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l-e-a-d.pro/New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 LEAD&br&&a href=&///?target=http%3A///en/conta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 STUDIO ARCHITECTS 構詩建築&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zh-hant/contact-us-c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联络我們&i class=&icon-external&&&/i&&/a& - CL3&br&&a href=&///?target=http%3A//.hk/index.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IRAL architectural design limit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chiplus international limit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rad.h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search Architecture Design&i class=&icon-external&&&/i&&/a&
直接放个前段时间投实习时用过的list把:(里面没分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但进官网里面应该一目了然; 因为后来没在香港实习所以也不太知道哪些做得比较有趣,感觉有趣的不多)
&p&谢邀。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ceda5391e& data-hash=&ceda5391e& data-hovercard=&p$b$ceda5391e&&@周鑫&/a&&/p&&p&日,还有两个半月今年才(就)结束,现在写为时过早。先列一个提纲。按照每月一个的算法,一共12个(目前先列出来10个,预定1个,待定1个)项目,有非常强烈的主观偏好,但同时也考虑兼顾了项目本身的重要性。&/p&&p&1. RCR--普利茨克奖新晋得主。&/p&&p&2. ARCHSTUDIO,水畔佛堂,唐山。&/p&&p&3. OPEN Architecture, “海边的对话”,秦皇岛。&/p&&p&4.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p&&p&5. Wutopia,八分园,上海。&/p&&p&6. Morphosis, Bloomberg Center, Cornell University, New York, United States&/p&&p&7. MAD, Tour Montparnasse Redesign “都市蜃楼”, Paris, France.&/p&&p&8. Heatherwick Studio, Zeitz MOCAA, Cape Town, South Africa. (目前印象最深的)&/p&&p&9. Foster+Partners, Apple Campus, Cupertino, United States. &/p&&p&10. BIG, LEGO House, Billund, Denmark.&/p&&p&11. Jean Nouvel, Louvre Abu Dhabi, Abu Dhabi, UAE.(11月开放,预定)&/p&&p&12. ?&/p&&p&年底再完成全部内容。&/p&
谢邀。 日,还有两个半月今年才(就)结束,现在写为时过早。先列一个提纲。按照每月一个的算法,一共12个(目前先列出来10个,预定1个,待定1个)项目,有非常强烈的主观偏好,但同时也考虑兼顾了项目本身的重要性。1. RCR--普利茨克奖新…
&b&&u&丹麦&/u&&/b&&br&&b&C. F. M?ller Architects&/b&&br&— web: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 1922年在奥胡斯创立,目前丹麦雇员最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丹麦,瑞典,挪威和英国有分部。哥本哈根南边Amager岛上那个Field's购物中心是他们设计的(离BIG的几个项目很近);也是设计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奥运村场地的事务所之一。&br&&br&&b&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b&&br&— web:&a href=&///?target=http%3A///themes/frontpage.asp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hem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frontpage.aspx&/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 老牌丹麦建筑设计事务所,1959年在哥本哈根创立。今年(2014)在香港开了分部,此外在哥本哈根,法罗群岛,奥斯陆,慕尼黑,伊斯坦布尔,利雅得均有分部。Henning Larsen的作品在丹麦可谓是随处可见,比如哥本哈根市中心的Danish Design Center以及Ny Carlsberg Glyptotek的侧楼,再走走到河边就能看到被称为“The Hat”的哥本哈根歌剧院;还有多个大学,比如哥本哈根商学院的一个校区,在Amager的IT University等等。&br&&br&&b&Vandkunsten &/b&&br&— web: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 哥本哈根的建筑事务所,1970年创立,做了很多co-housing的设计,比如Dianas Have,还有近几年的Teglvaerkshavnen Harbor Housing/S?maerk(&a href=&///?target=http%3A//www.soemaerk.d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emaerk.dk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一个港口住房项目。2009年得了Alvar Aalto Medal(之前J?rn Utzon和安藤忠雄得过的同样的奖项)。丹麦本土非常多他们的作品。&br&&br&&b&Gehl Architects &/b&&br&— web: &a href=&///?target=http%3A//www.gehlarchitects.d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gehlarchitects.dk/&/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哇他们网站改版了)&br&— Public Space, Public Life和Cities for People的作者Jan Gehl在2000年创立的事务所,主要是关注城市空间规划改进这一块儿,除了哥本哈根之外,在纽约和旧金山有分部。跟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起做过城市规划的调研和改进设计,报告在这里:&a href=&///?target=http%3A///gehlarchitects/docs/issuu_990_chongqing_psp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SSUU - Chongq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COBE&/b&&br&— web: &a href=&///?target=http%3A//www.cobe.d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obe.dk/&/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 在哥本哈根,05年创立,和Henning Larsen, MVRDV都有过合作。名字是哥本哈根和柏林的英文名称各取前两个字母,目前在这两个地点是以同名但独立的公司的形式运营。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交通枢纽N?rreport车站改建项目采用了他们的设计。&br&&br&&br&BIG,JDS,3XN,SHL楼上已经提到了。&br&&br&&br&&b&&u&挪威&/u&&/b&&br&&b&Sn?hetta&/b&&br&— web: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 奥斯陆的建筑设计事务所,1989年创立,现在在纽约有分部。设计了奥斯陆歌剧院,还有刚开的纽约9/11Memorial Museum & Pavilion的地上pavilion;现在在进行中的旧金山现代美术博物馆SFMOMA的扩建项目也是他们设计。Craig Dy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内的方案施工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