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petalactone cataria l.和 schizonepetalactone tenuifolia briq.的区别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and from Different Areas--《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2002年03期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and from Different Areas
qiu, ZHANG Li, ZHOU Chun
yan, DING 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Spectrophometry for the quantity of flavonoid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and from different areas was described. It showed that flavonoid from Yangzhou Jiangsu and in the stem were more than others. The method can control the quality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effectively.
【Key Words】:
【CateGory Index】:
supports all the CNKI
only supports the PDF format.
Similar Journals
(C)2006 Tsinghua Tongfang Knowled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Beijing)(TTKN)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位置: &
& 荆芥提取物20:1萃取 荆芥皂甙|内酯 保质保量 直销现货供应1kg起
荆芥提取物20:1萃取 荆芥皂甙|内酯 保质保量 直销现货供应1kg起
产品区域:西安
发布时间:
有效期限: 长期有效
西安绿之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段小亮 加为商友
经营模式:生产型 贸易型
会员级别:
企业经济性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实名备案:
&[已实名备案]
还没找到想要购买的产品吗?尝试免费发布求购信息,让卖家主动找上门!
快速免费发布求购:
兰州沃特莱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甘肃
价格:76元/公斤
发布时间:
西安斯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陕西
价格:52元/公斤
发布时间:
兰州沃特莱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甘肃
价格:75元/公斤
发布时间:
兰州沃特莱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甘肃
价格:68元/公斤
发布时间:
西安青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陕西
价格:80元/kg
发布时间:
甘肃益生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甘肃
价格:82元/公斤
发布时间:
西安赛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陕西
价格:1元/公斤
发布时间:
甘肃益生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甘肃
价格:87元/公斤
发布时间:
西安青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区域:陕西
价格:75元/公斤
发布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食品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我们原则上建议您选择优先选择食品商务网VIP会员。
相关供应:
相关求购:
相关招商: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ICP证: 浙B2-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您的问题答案,请注意查收!确定
咨询问题:请选择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回访时间:
中文学名:荆芥
界:植物界
族:荆芥族(Nepeteae Benth.)
门:(Magnoliophyta)
纲:(Magnoliopsida),又称。
亚纲:(Asteridae)
目:(Lamiales)
科:(Labiatae)
亚科: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
属:(Nepeta)
种:荆芥(S. tenuifolia)
别称: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拉丁学名:Nepeta cataria L.
植物名称药材学名:Herba Schizonepetae。汉语拼音:Jingjie中文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猫薄荷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处方名:荆芥荆芥穗炒荆芥 荆芥穗。用武火炒至焦黑色的荆芥,也叫荆芥炭或黑芥穗。黑芥穗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荆芥是唇形科植物中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40cm,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如台湾地区之海拔800m以下的开阔地及荒废地。作为一种中草药,其药用部分为荆芥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解表散风、透疹功效,对过敏性炎症有较好的疗效。荆芥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我国南北各地均可种植。喜温暖、湿润气候。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2℃以下则会出现冻害。忌干旱与积水,忌连作。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种子寿命为1年。
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戍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荆芥的适应力很强,性喜阳光,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较好,高温多雨季节怕积水,短期积水会造成死亡。种子容易萌发,发芽对温度要求不严格,种子在15~20℃即可发芽,生长适温为20~25℃,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荆芥耐高温,较耐寒,但-2℃以下会出现冻害,忌连作。荆芥出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怕干旱和缺水。成苗期喜干燥的环境,雨水多则生长不良。
荆芥播种比较密,生长期施肥非常不便,所以土地选好后,应多施基肥,每亩可施用堆肥、厩肥或熏土等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态氮肥。将基肥均匀撒于地面后耕深25厘米左右,深耕后,做成宽1.2米左右、高10厘米的畦。畦做好后,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应进行浇灌塌墒,待土壤干爽后,再进行浅翻。在翻地之前可撒施土壤处理颗粒剂,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造成为害,影响发芽率。翻地不宜过深。5~6厘米即可,整平后待播。浸种、播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拣出其中的杂质和已损伤的种子,然后用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晾晒到通风干燥处,这样可使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加快,增强成活力,提高发芽率。由于荆芥种子细小,为使播种更均匀,可等到种子表面无水时掺拌适量细沙或细土,种子与沙土的比例为3:1,搅拌均匀后即可播种。在畦上用工具顺畦开沟,沟距20厘米左右,沟深5厘米左右。将种子撒入沟内,通常每亩地用种量为1千克左右。播种后,盖土1~2厘米厚,用脚稍踏实,再用铁耙耧平,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播后浇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有利出苗。播后地温在16~18℃时需10~15天出苗,如地温在19~25℃、湿度适宜,约1周就可出苗,出苗前后也要保持土壤湿润。管理养护间苗定苗荆芥当苗高6~10厘米时,间去过密的弱苗、小苗。当苗高10~15厘米时按行株距10~15厘米留苗2~3株进行定苗,如有缺苗,应将间出的大苗、壮苗带土移栽,最好选阴天移栽,避免在阳光强烈时进行。移苗时尽量多带原土,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以利于幼苗成活。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荆芥生长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主要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水分,铲除杂草,这样才能够促进根系发育,保证幼苗的健壮生长。当苗高5厘米左右时,用小锄松土,划破地皮即可,防止伤根。幼苗期中耕要突出“早、浅、细”3个字:“早”是指出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浅”是指中耕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以防伤根、伤苗、跑墒;“细”是指中耕时做到深浅一致,土壤疏松细碎。荆芥进人生长期后,也要经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松无杂草,20天左右进行1次,或视具体情况再定,撒播的因不便中耕,所以要注意除草,或适当中耕1~2次,一般封行后就不便进行松土了。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施肥排灌荆芥荆芥幼苗期需氮肥较多,为了促使秆壮穗多,也应适当追施磷、钾肥。当苗高15~20厘米时,顺行间撒入一些化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饼肥25~40千克。幼苗期应经常浇水,以利生长。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强,可不再进行浇灌,但夏季久旱无雨,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植株呈萎蔫状态时应进行轻浇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荆芥在此时期最怕水涝,如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掉田间积水,以免引起病害。当苗高20~25厘米时,加施氯化钾10千克,开沟施人,施后培土。当苗高30厘米以上时,每亩撒施腐熟饼肥60千克,并可配施少量磷、钾肥。7月份荆芥进入生长后期,此时一般不进行田问管理,让其自然生长,这样可以抑制生殖生长,有利于营养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采收与加工采收茎叶宜在夏季孕穗而未抽穗时,芥穗宜于秋季种子50%成熟、50%还在开花时采收。选晴天露水干后,用镰刀割下全株阴干,即为全荆;摘取花穗晾干,称荆芥穗;其余的地上部分由茎基部收割、晾干,即为荆芥梗;在收获药材时,需选留种株,待种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放在半阴半阳处晾干,干后脱粒,除去茎叶等杂质后收藏。病虫防治根腐病7~8月高温多雨荆芥植株易发生真菌感染,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根茎变黑、腐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公顷用70%敌磺钠(敌克松)15千克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际。立枯病多发生在5~6月,低温多雨、土壤很潮湿时易发病,发病初期苗茎部发生水渍状小黑点,小黑点扩大后呈褐色,茎基部变细,倒伏枯死。防治方法:选用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低温多雨天气,要喷波尔多液1:1:100倍液,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防治。茎枯病茎枯病为害叶、茎、花穗,叶片感病后,似开水烫伤状,叶柄为水渍状病斑;茎部染病后,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展成绕茎枯斑,造成上部茎叶萎焉;花穗染病后,呈黄色,不能开花。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喷3次。黑斑病该病为害叶片,产生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叶片变黑色枯死;茎部发病呈褐色、变细,后下垂、折倒。发现后应注意防治。地老虎、蝼蛄、银纹夜蛾等防治方法:栽植前用辛硫磷等进行土壤处理;蝼蛄可采用毒饵诱杀;地老虎和银纹夜蛾幼虫发生期喷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发生严重时喷洒菊酯类农药防治。
2、《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归经入肺、肝经。1、《纲目》:入足厥阴经气分。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3、《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功效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荆芥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④《食疗本草》:助脾胃。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荆芥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临床应用1、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食远服。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2片,葱白2段。水煎,日服1剂。3、荆芥连翘汤(《回春》)治鼻渊: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叶、栀子仁、黄芩、桔梗、连翘各1.5g,甘草1g,锉作1服,水煎服。药理作用荆芥 Nepeta cataria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附方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2、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3、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4、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5、治大便下血:(1)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2)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荆芥6、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7、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8、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9、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宣明论方》倒换散)10、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药物配伍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荆芥-中药材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9、当归荆芥治中风食用价值荆芥荆芥有强烈香气,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味鲜美,还可驱虫灭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凉拌为多,一般将嫩尖作夏季调味料,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菜谱清炒荆芥、 荆芥拌黄瓜、荆芥浇汁、荆芥腐竹、荆芥洋葱(俗称老虎菜)等。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荆芥浇汁、蘸料原料:荆芥嫩叶、姜、蒜、酱油、食盐、醋、味精或鸡精。做法:将荆芥嫩叶和姜蒜一同放入蒜臼内,加入少许食盐捣碎,捣碎后加入少许酱油、醋、味精或鸡精,一份好吃的荆芥浇汁蘸料就做好了。浇汁可以用来浇在捞面条上调味,可使面条更有味!也可作为吃饺子的蘸料,可以去腻,增鲜!荆芥腐竹原料:荆芥嫩叶、红椒、青椒(两者任一)、葱、姜、盐、味精或鸡精。做法:将腐竹放置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小火炒葱姜至金黄,放入青红椒爆炒,加适量盐、鸡精或味精,锅中加一勺水煮开放入腐竹;待腐竹浸透菜汁,起锅时放入大量荆芥翻身立即起锅。荆芥洋葱(俗称老虎菜)原料:荆芥嫩叶、青椒、洋葱、盐、醋、香油做法:荆芥洗净备用,洋葱、青椒切丝,放入盐、醋、香油,最后放入荆芥调拌。此菜为安徽颍州一代家常菜式,颍州一带人民家家种此蔬菜,夏天常食用;荆芥不可煮制太熟,腌制太久,否则发黑变软,引起腹泻。
关注百科官方微信:hudong_baike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百科资讯
保存二维码
分享词条给好朋友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中药名与其基源植物的中名及拉丁学名混淆现象的探究_朱忠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名与其基源植物的中名及拉丁学名混淆现象的探究_朱忠华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epeta catari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