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骨折处还是疼痛,主要是尺骨鹰嘴骨折康复训练骨折处动

尺骨骨折已经五个月了为什么手还是会痛、一点力气都没有_百度宝宝知道想询问手是不是骨折了
想询问手是不是骨折了
想询问手是不是骨折了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中医治疗颈腰椎病、关节炎等
擅长: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脊柱炎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指导意见:您有什么样的症状表现呢,一般情况骨折是需要拍片子检查后才可以确诊的,您最好是去医院
就只是一捏就疼
回复:您去拍个片子检查一下为好
问询问是否骨折脱臼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脏病 肝病
&&已帮助用户:426
病情分析: 脱臼就是关节脱位,不会是正常状态,关节处会有明显的凸出。骨折即完整骨断裂会出现不规则的凹陷或者凸出,而且是剧烈疼痛,周围也会出现局部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瘀斑和皮肤擦伤,局部功能障碍。意见建议:应该不是骨折或者脱臼,但有可能是骨裂或者韧带撕裂,还是去门诊让医生摸一摸吧。
问脚趾骨折询问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外科疾病肛肠外科普外科等
&&已帮助用户:184931
问题分析:脚趾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可骨折线模糊考虑逐渐愈合,可以当地正规医院骨外科检查后去除石膏,注意休息,适量补钙,应用仙灵骨葆等药物促进愈合意见建议:一般骨折加强营养适量补钙,注意休息,可以当地正规医院骨外科检查后,去除石膏固定,逐渐康复功能恢复,应用仙灵骨葆等药物
问手是不是骨折了?
职称:医师
专长:股骨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开放性手外伤,脊髓型颈椎病,慢性劳损性腰背痛,内痔,外痔,痔疮
&&已帮助用户:8069
问题分析:你好。要确诊有没有骨折需要行拍片检查,骨折的症状就是局部的红肿,功能障碍障碍。你说的情况目前不好确诊。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行拍片检查,排除骨折。因为有没有骨折治疗方式是不一样的。
问询问骨折对位对线问题?
职称:医师
&&已帮助用户:8311
病情分析: 你好:这是个腕舟骨的骨折,对位好,稍有错位,只要是愈合后,不会影响功能的。对线是指的长骨如尺骨桡骨等,你这个对位好。只要是加强营养,不要过于活动,完全可以愈合的。意见建议:建议;补充蛋白质和钙,促进骨折的愈合,希望对你有指导性的帮助。
问手舟骨骨折固定询问
职称:助理医师
专长:慢性乙肝的治疗与保养
&&已帮助用户:73014
你好,这个情况一般不会的
建议定时检查,祝你健康
问急事询问,谢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蜂窝组织炎,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已帮助用户:209911
指导意见:你好,可能是属于外伤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就近三甲以上医院,即可的啊。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骨折相关标签
又称之为屈曲牵张性骨折,多见于高速公路安全带遇急刹车时上身突然前屈所致。近年来临床上常遇见此种骨折,...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问题描述:
医生你好,我是车祸左肱骨,左尺骨两处骨折
医生回复:
你的这个情况来看的话,主要需要的还是你多注意功能锻炼,这个需要慢慢恢复的
出院证明都是肘关节活动能力差,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那就是慢慢锻炼了
我上个月18号手术的今天拆线了我锻炼时手术口疼,需要注意什么吗,我17岁还没18
没必要,就是先慢慢来
什么时间内效果好
没有时间限定
我要赶快练,我要回去读书,不然生活不能自理
嗯,只能慢慢来
好的。没问题了,谢谢
已为11509位患者解除疑问。
相关药品推荐
骨肽片(谷悦)
用于骨性关节炎;风...
伤科接骨片(美罗)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药有疑惑?医师给你正确&
专业医生免费咨询
相关用药指导
没有找到你想要的信息?上肢骨折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上肢骨折上肢骨折概论
肩  部:肱骨近端(肱骨大,小结节,肱骨解剖颈,外科颈骨折)
肘  部:肱骨下端(,髁间骨折,,)
前  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尺桡骨干单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腕  部:尺,骨折
手  部:掌骨骨折,指骨骨折
上肢骨折上肢骨折各论
上肢骨折锁 骨 骨 折
病 因 与 分 类
1.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2.好发于中1/3处.
3.成人短斜型,儿童青枝.
4.近端向上,后移位,远端向下、前、内移位.
临床表现和诊断
1.疼痛,患者不愿活动上肢.
2.局部肿胀,压痛,可触骨折断端.
3.患肢活动受限.
4.注意有无和锁骨下血管损伤.
5.X线检查可确诊.
1.幼儿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
2.移位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或石膏固定4-6周,注意观察感觉、血运.
3.切开复位内固定,伴血管或神经损伤,骨不连.
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解 剖 概 要
1.肱骨位于下2-3cm,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
2.此处松、坚质骨相邻,易发生骨折.
3.此处内有,臂丛腋动、静脉.
病 因 及 分 类
1.多为间接暴力.
2.多见于壮年及老年人.
无移位骨折.
外展型骨折.
内收型骨折.
1.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3周.
2.外展型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悬吊胸前,固定4-6周.
3.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不稳定骨折,患肢外展架使外展70°.
4.手术治疗
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1.肱骨干位于下1cm与肱骨髁上2cm间.
2.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沟内有桡神经紧贴.
病 因 与 分 类
1.肱骨上、中1/3骨折.
(1)大都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多为横骨折成粉碎性骨折.
2.肱骨干下1/3骨折
(1)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2)多为斜骨折成螺旋性骨折.
临床表现和诊断
1.局部肿、痛、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音.
(1)垂腕.
(2)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
(3)拇指不能伸直.
(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麻木.
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2.固定时间成人6-8周,少年、儿童约4-6周.
3.手术治疗
(1)手法治疗失败
(2)分离移位或软组织嵌入
(3)血管神经损伤
(5)畸形愈合
手术方法:加压钢板或髓内钉
4.功能锻炼.
(1)早期:患肢上臂肌应用力作主动舒缩活动,禁作旋转运动,防再移位.
(2)中期:伤后2-3周,除继续早期锻炼外,应逐渐作肩、肘关节活动.
1)伸屈肩、肘关节.
2)旋转肩关节.
3)双臂上举功能锻炼.
(3)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
1)继续中期功能锻炼.
2)举臂摸头.
3)反臂摸腰.
4)双臂轮转.(云手).
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解 剖 概 要
1.肱骨下端扁平而宽,前冠状窝,后鹰咀窝,两窝间仅一薄层皮质.
2.肱骨下端前倾角30&-50°.
3.携带角10&-20&.
4.肱动、静脉,正中神经位肘前部.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手着地,间接暴力,儿单童为多。
近端向前压迫或损伤血管、神经。
临 床 表 现
(1)骨折的基本表现。
肘内外翻X线
(2),注意血管、神经表现。
(3)并发症: Volkmann’s挛缩
肘内、外翻-----&
(1)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防止发生,畸形。
(2)持续骨牵引。
(3)手术探查血、神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上肢骨折前 臂 双 骨 折
解 剖 概 要
1.尺、桡骨的生理弯曲及组成关节.
2.上、下尺桡关节的联合独特旋转功能.
3.尺、桡骨间的骨间膜,强韧、近桡向下远下尺.
4.中立位时尺桡骨的关系,特点,临床床意义。
5.前臂肌群对骨折的影响。
前臂双骨折
病因与分类
1.直接暴力:同一平面,横、粉.
2.间接暴力:近桡、远尺,横、短斜.
3.扭转暴力:近尺、远桡,螺、斜.移位与骨折部位及旋前园肌止点上下有关,桡骨上1/2,旋前园肌止点上,反之.
移位与骨折部位及旋前园肌止点上下有关,桡骨上1/2,旋前园肌止点上,反之.
临床表现与诊断
1.骨折的一般及专有体征.
2.注意有无.
3.X线检查包括上下关节.
了解有无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1.关键在于恢得前臂的旋转功能.
2.手法复位注意:
(1)双骨折,一稳一不稳,先整复稳定者.
(2)双骨折均不稳,上段先尺,下段先桡,中段根据相对稳定决定,一般先尺.
(3)双骨折,有斜面为背向侧方者优先.
3.小夹板固定:
夹板,分骨垫,固定垫,包扎,悬吊。
4.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1)注意血运,肿胀,防缺血性肌挛缩。
(2)定期复查,术后2周内,每2-3天一次。
(3)功能锻炼,2周,3周。
(4)术后7-9周拍片,拆除小夹板。
上肢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解 部 概 要
1.桡骨下端为,血供丰富.
2.下尺桡关节,旋转枢纽之一.
3.桡骨下端掌倾10-15°,尺倾20-25°
4.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病因与分类
1.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2.伸直型Colles骨折,多见.
3.屈曲型Smith,s骨折(反Colles骨折)
4.老年人骨折常为粉碎型。幼儿为骨骺分离.
5.Barton骨折和反Barton骨折.
临 床 表 现
1.外伤史:机制.
2.肿痛:功能障碍.
3.伸直型的典型畸形:
正面-枪刺样畸形
侧面-银叉畸形
4.注意肌腱及神经情况.
5.X线检查.
1.手法复位.
2.小夹板固定.
▲注意:目前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托掌屈
尺偏位固定2周后换抬腕石膏.
3.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上肢骨折上肢骨折后的康复
进化赐予了人类极其灵巧的双手,上肢的其他结构都是手部活动的辅助装置,肩、肘、腕以及手部各关节的复杂连接,各肌群的力量、灵敏与高度协调,以及整个上肢的长度,都是为了使双手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上肢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力,维持和恢复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工作能力。
上肢骨折肩部骨折
肩部骨折最多见者为锁骨骨折与肱骨近端骨折。锁骨骨折好发于,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跌倒时,手、肘或肩部先着地,暴力沿上肢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或横形骨折。在周围肌肉的牵拉作用下,骨折常常有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最常见于老年人摔倒后,以肩部或上肢着地致伤,可以造成各种类型的肱骨近端骨折。年轻病人常见由高能量交通意外或运动损伤如滑雪事故等所致,其常较老年病人严重。是比较少见的肩部骨折。肩部这些不同类型的骨折在康复治疗上既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又有相通的地方,为免累赘,就把它们放在一起讲述。
· 幼儿锁骨青肢骨折或成人的无移位骨折 可不作特殊治疗,常用或颈腕吊带悬吊,保持局部相对静止 3-6 周即可。有移位的需手法复位后再用横形 8 字绷带固定,并定期调整或更换 8 字绷带,骨折通常于 4-6 周后愈合。锁骨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使仍有较大的分离移位,也能很快愈合。鲜见不愈合者,因而通常无需手术,但近年来手术治疗日趋增多,以尽可能缩短外固定的时间。锁骨外侧端的骨折若影响到的稳定性,则必须手术内固定,否则会后遗局部的酸疼和上肢提物无力。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以悬吊 3-4 周即可。但当骨折累及到肩盂时,则需做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也以悬吊 3-4 周。
· 近端骨折 可以表现为大结节撕脱骨折、简单的骨折以及近端粉碎骨折。大结节撕脱后常向上方移位,一般需要在外展前屈位固定 3-4 周,这是一个艰难的,患者常常不能完全平躺,只能采用半坡位睡觉。无移位和轻度嵌插移位的骨折一般以下三角巾悬吊即可,无需手术,效果良好。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常有大小结节的移位,且多伴有肱骨头的脱位,有时还会累及肱骨头,因此常需手术治疗,术后三角巾悬吊 3-4 周。高龄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或者严重,估计手术无法作有效内固定者,只要不伴有头的脱位,也可采用简单的悬吊治疗。
骨折经临床处理后应即日开始握拳、伸指、分合手指、腕屈伸环绕、前臂旋转、肘屈伸、耸肩和肩带后伸的主动练习,但锁骨骨折后禁忌做肩带前屈运动。每组每个动作可做 3-6 次,每天练习数组,以后每天增加 2 次到每个动作 20 次左右。活动时幅度应尽量达做大范围,并逐渐增加用力程度。用悬吊带数天后疼痛减轻时,可做肩部在悬吊带内前后、左右摆动的主动或助力运动,即钟摆运动。还可在悬吊带内做主动肘屈伸及前臂旋转练习,以及腕部与手指的抗阻练习,肘关节的屈伸应在的允许范围内进行。活动时应注意骨折部位的保护性固定,以免引起骨折处疼痛或骨折再移位。
平时站立时宜双手后叉于,保持抬头挺胸;睡眠时宜仰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两肩之间稍加垫高,保持与站立时相似的体位。第 2 周时增加手指握力练习,并做外展、旋转的被运动或助力运动。第 3 周时增加屈伸与前臂内外旋的抗阻练习,仰卧位时,做头与双肘支撑的挺胸练习。内固定稳定者应尽早开始做肩带周围肌群的练习。
康复第三阶段 、去除固定时即进入康复第三阶段。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关节,能够进行许多方向的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水平屈曲、水平外展等,以及复合的上举动等。活动度训练时显然要照顾到所有这些方向,与的多方向活动相匹配的是,周围的肌肉也可以分成相应的组群。
第三阶段康复的重点在于活动度与肌力的训练。 8 字绷带去除后的第 1 周内,仍需以三角悬吊保护。
第 1-2 天,站立位,上身向患侧屈并稍前倾,用健脂托住患肢前臂,放松患肢肌肉使之自然下垂,做肩部的前后左右摆动,逐渐努力增大运动幅度,称为肩部的钟摆运动。
第3-4天,将上述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即依靠患肢肩带肌的力量活动,并开始在健肢的帮助下抬高患肢,做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的被动恢复。
第6-7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和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带肌的抗重力和抗阻力练习。其中,爬墙运动是一种简便易行且非常实用的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练习时以身体的正面对墙壁或箱柜而立,相距 15-30 厘米,在健肢的帮助下将患肢抬起,手掌扶牢墙面,四指交替墙面或柜格面向上爬行,达一定程度后,还可做压肩动作。
在去除固定的最初 2 周内,避免肩带过分用力和过多的前屈运动。至第 3 周以后再进行扩大肩带和各个方向活动和肌力的练习。嵌插型骨折应适当推迟钟摆运动和爬墙运动的时间,外展型骨折患者禁忌做静力兴肩外展练习和爬行练习,内收型骨折患者禁忌做静力性肩内收练习。
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发生在以下 1 厘米至髁上 2 厘米之间的骨折,称肱骨干骨折,多见于成年人。上肢活动时干所受应力较大,且由于骨折运近端肌肉的牵拉作用,使骨折多有移位,手法复位后难于维持,且外固定比较困难,因而常需手术治疗。在肱骨中段部位紧贴肱骨后方走行,中段骨折时有可能将之嵌夹在骨折端内,手法复位比较危险,切开复位能在直视下看到桡神经,相对要安全很多,但有时仍然会出现神经的牵拉伤。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效果确切,术后常能早期活动。
术后 3 天内疼痛反应比较明显,可以做手和腕部的主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上臂肌群在主动,同时辅以消肿的 RICE 原则。 3 天以后疼痛反应减轻,即可在健肢的帮助下开始肩和肘关节的被动运动。在 2-3 天内增加至全幅度活动度,术后一周可以开始群的主动等张练习,有条件的可做等速练习,以及肩和肘关节的主动运动。 3-4 周以后,除肌力仍稍弱外,整个患肢的功能即可接近于完全恢复。
在术后的康复训练中,主要涉及到肩和肘两个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训练方法恰如前述。肘关节本身是一个,仅能做屈曲和伸展两个动作,相应配置了屈肌群和伸肌群两组肌肉。但是,肘关节的固定必然会累及到的旋转功能,而且在前臂的旋转动作中,选后的力量主要来自上臂屈肌群中的。因此,后的康复内容必须包括前臂旋转功能的训练。
的屈伸使人类的手能够远近自如地移动,这种杠杆作用对手功能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仅能围绕单一的轴做屈伸运动,但肘部骨折会影响到的旋转功能,从而对手功能的发挥起到不利影响。常见的附近骨折包括、髁间骨折、内上髁骨折、外上髁骨折、、尺骨冠状骨折以及等。这些骨折以不稳定骨折与累及者居多,大多数有,需要切开复位,而且术后一般仍需辅以石膏外固定,但上下关节面接触弧度大,吻合较紧密,在损伤后特别容易产生粘连、挛缩和骨性的活动度障碍。所以肘部创伤、骨折、脱位后的制动期应尽可能短,并要尽可能固定于。下面我们就根据骨折本身或其手术后的稳定程度来粗略谈谈肘部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 、简单的内上髁与外上髁骨折以及采用AO 的加压钢板、拉力螺钉和张力带钢丝等技术作内固定后,常能重建骨折局部的稳定性,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可以早期活动。在术后 3 天的疼痛期内,可做远近肌群的,肩、腕和手指各关节的全幅度活动度被动与主动练习,在采用 RICE 原则消肿的同时,也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术后 3-7 天,即可增加轻柔的小幅度的被动活动,以健肢帮助及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并尽快过渡到主动活动度( ROM )训练,切忌由他人做过渡的扳拗,以防止的发生。术后第 2 周,疼痛与肿胀已基本消退,此期是肘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最佳与最关键的时期,应争取在 1 周内恢复至接近满幅度活动度活动的程度,同时还需要进行上臂与各肌群的肌力训练,包括等张练习、抗阻练习与等速练习。肘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主动练习为主。术后第 3 周即可进入第三阶段康复,继续巩固与维持的活动度,进一步加强肌力训练。术后 1 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 和 往往在术后仍需采用一定时间的石膏固定;无移位的肘部骨折则需 1 个月左右的石膏固定;由于粉碎严重,手术目标首先是恢复肘关节的大致形状,术后常需 4-6 周的石膏固定。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也需长时间的石膏固定。这些情况下的康复治疗与上述能够早期活动者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各阶段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且肘关节正常功能恢复的难度增大,总体效果不如早期活动者,骨折程度越严重,是石膏固定时间就越长,相应的最终结果也就越差。
第一阶段康复在骨折临床处理完成后即应开始,注意石膏内的上下肌群静力性等长练习,以及非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训练,可做肩部的钟摆练习,肩带的主动上耸、下压活动,以及腕和手指的主动屈伸运动及抗阻练习。如有牢固的内固定,术后数天即开始连续被动活动治疗,可有效地保持关节功能。第 2 周时可增加做肩部主动运动,逐渐达到肩、腕和手指各关节的全幅活动度活动,进一步加强肌力练习。第二阶段时可每天定时去除外固定,由健肢或医务人员托住肘部和前臂,小心地进行关节屈伸主动练习,是运动时患肢不承受重力负荷,练习后继续外固定。动作幅度与次数逐步增加,练习时切忌引起明显疼痛。肌力训练应增加的内容。外固定去除后进入第三阶段康复,应系统地进行肘屈伸、前臂旋转的练习和肌力练习。为矫治前臂及手指伸肌挛缩或粘连,应分别在握拳及伸指时做腕部充分屈伸的练习。
上肢骨折桡骨头骨折
桡骨头骨折时除影响肘的屈伸功能外,常造成前臂旋转功能的损害,应尽可能及早开始前臂旋转活动度练习。
肘部骨折的康复训练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肘关节的屈伸,以及其上下肌群的肌力训练,包括前臂旋转肌群的训练,具体方法可参考肩部与时的相关图示。
无论病人的骨折情况、临床处理与康复措施有何不同,必须强调的是,肘关节活动度训练的要求与其他关节有显著的不同。早在 20 世纪初,托马斯( Thomas )与瓦生·琼斯( Watson Jones )就已经指出的被动牵伸和引起明显疼痛的粗暴手法有害无益,反而会增加肘关节僵硬的危险。琼斯( Jones )还指出以手提重物的方法来对付肘关节屈曲挛缩只能使更加明显。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那些粗暴和引起明显疼痛的被动动作,会造成关节周围组织的额外损伤,促成的发生与发展。这种由粗暴被动活动引起的,为何特别好发于附近,其原因至今不明。
· 肘关节周围创伤后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位于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另一种位于与肉,成为。的早期征象是活动度训练时疼痛日益加重,关节活动范围非但不改善,反而缩小;局部组织肿胀僵硬,并有明显的压痛。 X 线片可见一片云雾状的白色阴影,虽病情发展,其面积日益增大,密度加深,最后变成一片新骨,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一旦发生,须立即暂停肘关节活动度训练,采用三角巾或石膏托做制动,并悬挂胸前,只能在不引起肘部疼痛的前提下做肩、腕和手指各部位的主动运动。待上述症状基本消除, X 线片上新骨阴影缩小、边缘清晰时,才能开始小心地进行肘部屈伸与前臂旋转活动,同样也须以无痛和主动活动为原则。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时,须至 3-6 个月待异位骨化充分稳定后,做骨化块的切除与肘关节松解手术,术后在重新开始活动度训练。
异位骨化重在预防。被动扳拗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诱因,必须避免。另外,文献建议肘部手术前 3 天或当天开始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如双氯芬酸钠(扶他林), 25 毫克, 1 天 3 次,可有效预防的发生。
异位骨化发生的在于大多数家属,甚至少数的医生,对之没有相应的认识,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当进行肘关节活动的被动训练时,施训人员必须对有充分而清醒地认识。但是,有些人一旦面对缓慢改善的肘关节功能,往往不能抗拒使用大力被动扳拗的诱惑力,从而好心做了坏事。因而,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前臂骨干骨折
前臂由与桡骨组成,近端与肱骨形成肘关节,远端与近端排腕骨形成桡腕关节,尺骨与桡骨相互之间还形成上下两个尺桡关节。前臂的主要功能除了使手部在上臂的基础上更加向外延伸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尺骨与桡骨间的旋转,其正常范围几乎可达 180 °,这就大大增加了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前臂骨折后,上、下尺桡关节受累,尺桡骨成角或骨间膜挛缩都会造成旋转受限,会严重影响手部功能的发挥。前臂骨干骨折康复的重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恢复前臂的旋转活动度,其基本目标是内、外旋转各约 45 °,以满足生活和工作的一般需要。
上肢骨折前臂骨干骨折
包括单纯尺骨骨折、单纯桡骨骨折(警棍骨折)、蒙特吉亚( Monteggia )骨折(尺骨上 1/3 骨干骨折合并上尺桡关节脱位)、盖莱阿齐( Galeazzi )骨折(桡骨干下 1/3 骨干骨折合并)以及等。除无移位的单根骨折外,前臂骨干骨折为不稳定骨折,需手术治疗,采用 AO 内固定原则多能重建稳定性,术后可允许早期活动,不需石膏固定。
早期活动遵循一般原则,术后疼痛期做肌群等长练习与按 RICE 原则消肿治疗,术后 3-4 天即可开始肘、腕和前臂旋转的被动与主动功能训练及肌群的练习。 4-5 周以后可有良好的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生活。
非手术治疗者需 8 周左右的外固定,消肿后更换或调整外固定时常有骨折再移位的危险。外固定最采用者为,需要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并视骨折部位决定前臂旋转位置,增加复位的稳定性。小夹板固定的好处在于不必使肘腕关节连带受累,但有发生古室综合征得危险。由于骨干骨折的愈合较关节附近的愈合缓慢,故康复治疗进程也要相应推迟。在骨折临床处理后 5-7 天,开始肩与手部运动,术后第 3 周起做肘屈、伸肌群的练习。骨折愈合后,做系统的肘屈、腕活动练习及肌力练习,着重做恢复前臂旋转活动度及肌力的练习。做前臂旋转牵引及配合热疗的旋转牵引,可获较好疗效。
前臂骨折的康复训练主要涉及到肘腕两个关节,有时还会累及到掌指关节,肘关节与前臂旋转的训练方法已知前述,腕关节可做两个方向的活动,即解剖位置上前后向德屈伸运动与内外的尺屈桡屈运动。
腕关节附近与手部的骨折
腕关节是由尺桡骨远端、 8 块及 5 块掌骨的近侧端形成的复杂关节,能够做共 150 °的前后屈伸和 60 °的内外侧屈,是手与臂之间的环绕装置,腕关节的功能障碍也会严重影响手部的灵活性。
上肢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附近的骨折最常见的是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分成、、以及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其他的还有各类型的骨折和掌骨近端骨折,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月骨骨折、和。这些骨折大多数需要保守治疗,即使需要手术者也常需术后的石膏固定,固定范围一般包括前臂和掌骨。其中,的固定范围还需要包括肘关节和拇指掌指关节。手舟状骨血供情况差,因而固定时间需长达 3-4 个月,并且还容易发生和骨坏死。
上肢骨折掌指骨骨折
常是手外伤直接暴力的结果,开放性骨折比例较高,且常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等的合并损伤,临床治疗方案须视具体情况决定,即使经过内固定手术,亦常须石膏外固定辅助,外固定范围一般需超过腕部。
康复治疗遵循三阶段分期原则,重点维护各手术未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防止虎口和其他指蹼的挛缩。经骨科临床处理后,当天即可开始做肩部大幅度主动运动,以及肘屈伸、握拳、伸拳、拇指对指等主动练习,逐步增加用力程度。第 2 周起,患者手握拳做屈腕肌静力性收缩练习,暂不做伸腕肌练习。第 3 周增加屈指、对指、对掌的抗阻练习。骨折愈合后进行系统的腕屈、伸、侧屈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练习,以及前臂各组肌群练习。 1-2 周后,增加腕掌支撑练习。手舟骨骨折愈合后做拇指腕掌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练习。手外伤后第三阶段康复中使用各种支具常有良好效果。
手腕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内容较多,主要涉及到腕关节和手部各关节的训练,腕部训练已如前述。
上肢骨折骨折康复相关图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尺骨鹰嘴骨折康复训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