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弹簧劲度系数公式】为什么两个力要相加?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 N / 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 kg的物体A.和B.物体A.B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 N / 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 kg的物体A.和B.物体A.B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 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 m / s2.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 N/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 kg的物体A、B.物体A、B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 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 m/s2,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 N/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 kg的物体A、B.开始时物体A、B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在上面物体A上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 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 m/s2.求: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k=800 N/m的轻弹簧的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 kg的物体A、B,A、B和轻弹簧静止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的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 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 m/s2。求:(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k=800 N/m的轻弹簧的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 kg的物体A、B,A、B和轻弹簧静止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的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 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 m/s2.求:(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k=800 N/m的轻弹簧的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 kg的物体A、B,A、B和轻弹簧静止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的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 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 m/s2.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点 & “(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cd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克,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cm.(刻度尺最小格为1)(Ⅱ)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主要步骤如下: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内容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分析与解答
习题“(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c...”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Ⅰ、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F为弹力的变化量,△x为形变量的变化量.Ⅱ、步骤C中只有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才能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进一步才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步骤E中只有使结点到达同样的位置O,才能表示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Ⅰ、由图可知,当钩码增至3个时,弹力增大mg,而弹簧的长度伸长0.7cm,则由平衡关系可知,mg=kx解得劲度系数k==70N/m.对3个钩码由3mg=kx1;解得:x1=2.10cm;Ⅱ、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图示法可以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因而要表示出分力,必修先测量出其大小和方向,故步骤C中遗漏了方向;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替代的前提是等效,实验中合力与分力一定产生相同的形变效果,故步骤E中遗漏了使结点到达同样的位置;故答案为:(Ⅰ)&&70,2.10&(Ⅱ)(1)C、E、(2)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使结点到达同样的位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c...”主要考察你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与“(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c...”相似的题目:
“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F和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1)在“研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点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筋,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2)在实验中,使b弹簧秤按图所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在这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a弹簧秤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a、b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正确的是&&&&A.a增大、b减小&&&&&&&&&&&&B.a减小、b增大C.a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D.a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
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测力计等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是&&&&A.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B.两细绳套必须等长C.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D.用测力计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
“(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先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x(10-2m)&0.74&1.80&2.80&3.72&4.68&5.58&6.42&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某次试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所示,其读数为&&&&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N.
2(Ⅰ)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该同学正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采取了下面哪种常用的研究方法&&&&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小量放大法&&&&&&&D、建立理想模型法(Ⅱ)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1)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答题卷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的方向必须要互相垂直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③在某次实验中,如图乙所示,使C弹簧秤由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B弹簧秤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B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是&&&&:C弹簧秤的读数变化&&&&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1o江苏)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2(Ⅰ)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该同学正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采取了下面哪种常用的研究方法&&&&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小量放大法&&&&&&&D、建立理想模型法(Ⅱ)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1)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答题卷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的方向必须要互相垂直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③在某次实验中,如图乙所示,使C弹簧秤由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B弹簧秤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B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是&&&&:C弹簧秤的读数变化&&&&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cd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克,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为____cm.(刻度尺最小格为1)(Ⅱ)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主要步骤如下: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内容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和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和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cd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克,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为____cm.(刻度尺最小格为1)(Ⅱ)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主要步骤如下: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内容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和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和____.”相似的习题。高中物理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力的概念重力弹力
△考纲要求△
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属于二类要求
☆考点透视☆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
力的基本特征
⑴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不论是直接接
触还是不直接接触;不论是微观还是宏观,有力就一定存在施
力和受力物体
⑵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
是受力物体
⑶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
定则,有大小和方向
⑷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
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
力的分类:
⑴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
⑵按效果分: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⑶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和外力
⑷按是否与物体接触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的方法就是力的图示
力的国际单位:牛顿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⑴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
⑶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⑷在两极点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在地球上
其他位置时,重力不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
,重力的大小
可用测力计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
面的压力或者对竖直悬绳的拉力。重力
的大小等于物体对绳
的大小,但不能说重力就是拉力,因为这是两种不同性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
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
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他
力的作用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在地球上和地球附近某一高度的地
方,认为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变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直于水平面
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
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是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③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
⑴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
⑵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
关,形状规
匀质物体,它的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如:
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
⑶重心的确定方法
法: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
法确定(如图
示),先在
点把板悬挂起来,物
体静止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悬绳
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所以物体
的重心一定在通过
点的竖直线
上,然后在
点把物体悬挂起
来,同理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
的竖直线上,则重心的
位置一定是
定义:发生
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
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①形变是指物体形状和体积的改变
②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拉长或缩短,可用眼睛直接观察
到;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观察到,如桌面上放一
本书,桌面受到压力,会向下凹,只不过这种凹陷肉眼几乎观
察不到罢了
③形变的种类:拉伸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等
④产生弹力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形变,但弹力是
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
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
②有弹性形变
①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
面上的两个小球,靠在一起,
两小球间就不存在弹力作用
因为两小球虽靠在一起,并无挤
压,因而没有发生形变,故不产生弹力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须存在于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其
作用点为两物体的接触点
③根据力的相互性,弹力的作用也应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
体之间的,因此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现一个物体产生形变对另一物体产生弹力,而受到弹力的物体
却不发生形变
④弹力与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弹力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225',
container: s,
size: '910,250',
display: 'inlay-fix'
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劲度系数k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