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数连线2,5,8儿童数与量对应连线9,5,1怎么连

&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知识点 &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习题详情
117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59.8%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设计方案: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各一块.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方法步骤: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同&的鼠妇,静置2分钟.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的变化如下:
18(4)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请问: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光照&;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放回原来生活的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问题: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1)根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3)【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明亮与黑暗两种环境,是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①为了控制变量的唯一性,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4)由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可知,鼠妇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说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给鼠妇提供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光照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要养成爱护动物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习惯,做到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所以实验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故答案为:(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减少误差,实验结果更准确(3)黑暗&&&明亮(注意“黑暗”和“明亮”亦可对换)(4)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光照 放回原来生活的环境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还要注意多统计次数,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问题:...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问题:____?...”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与“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问题:____?...”相似的题目:
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阴暗、明亮潮湿、干燥温暖、寒冷食物多、食物少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首先要&&&&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实施计划
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数量是&&&&一只两只三只十只以上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先调查鼠妇的分布,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下面是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你认为最佳的是&&&&
2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纸盒右半部
3为了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小明在校园内寻找鼠妇并记录了在各处发现的数量(如下表所示).分析他的记录可知,适于鼠妇生活的环境特点是&&&&
水槽边的石头下
湿花盆底下
干燥的草地中
数量(只)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2在进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时,林希同学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他还注意到课本中要求装鼠妇的瓶子最好是深棕色或不透光的,瓶中放一层潮湿的土壤,压实.林希同学就想是“鼠妇怕光吗?”他邀了几位同学一起用捉到的10只鼠妇来探究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1)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施情况是:①用硬纸板做一个长3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上面从中间开始只遮住半个纸盒,另一半敝开透光.②将10只鼠妇从中间倒入纸盒内,等到鼠妇适应环境后,每间隔1分钟计数一次,并将计数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
时间数量位置
7(2)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林希同学提出的问题是:&&&&?②作出的假设是:&&&&.③他们将纸盒一半遮光,另一半透光,这样做的目的是:&&&&.④分析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鼠妇怕光.但实验中如果他们用1只鼠妇,得出的结论可信吗?&&&&.原因是:&&&&.⑤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同学提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应该在黑暗的一边洒些水,这样的做法对吗?&&&&.原因是:&&&&.⑥实验结束后,他们应该如何处理实验用的鼠妇?&&&&.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问题:____?(2)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设计方案: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各一块.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和____两种环境.方法步骤: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的鼠妇,静置2分钟.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的变化如下:
18(4)实验结论:____.请问: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问题:____?(2)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设计方案: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各一块.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和____两种环境.方法步骤: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的鼠妇,静置2分钟.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的变化如下:
18(4)实验结论:____.请问: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____.”相似的习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3/2¤5/8¤7/24¤9/48¤?¤问数列中的最后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53期:百位的补数定下期毒胆已经连准5期,还能继续准吗?【信哥必能翻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8贴子:
153期:百位的补数定下期毒胆已经连准5期,还能继续准吗?
自力式带指挥器减压阀批发—金山阀门质量好,服务好!
说说补数就是在0-9这是个数字中,两两相加和的尾数是0的0-01-92-83-74-65-5互为补数关系
152期奖号149百位是11的补数是9毒9还能准否?
毒胆9双胆98杀3十颗星稳杀和值尾2
组六25注019,029,049,059,069,079,089,149,159,169,179,189,249,259,269,279,289,459,469,479,489,569,579,689,789 。组三15注009,099,119,199,229,299,449,559,599,669,699,779,799,889,899 豹子1注999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当前位置: >>
五数上教案1
1、 认识负数:教材第 1 ― 6 页 2、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教材分析:例 1 ― 例 4 以及练习一第 10 ― 11 页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 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 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 基础。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 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 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工作中, 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 情况。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 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1P1―3 练习一 1―5 题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 教学例 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 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 19 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 3 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 0 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 3 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3 摄氏度和零下 3 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 3 摄氏度记作+3 摄氏度或 3 摄氏度,规定零下 3 摄氏度记作-3 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 3 前面加一个“+”――正号, “+3”也可以 写成 3。 “-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 3。 (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 12 摄氏度,漠河:零下 30 摄氏度,海口:零上 30 摄氏度2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 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 40 摄氏度,北极零下 26 摄氏度,南极零下 40 摄氏度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 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 3193 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 400 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 1 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 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 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 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 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 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 练一练3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正数负数2、每人写出 5 个正数和 5 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10℃ 练习一 5 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水沸腾的温度 水结冰的温度 月球表面的温度 出示:+8,-5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全课总结: 师: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 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 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 课来交流。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认识负数(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 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4水中的鱼 70℃烧好的鱼 -10℃( ( ()℃ )℃ )℃P3―5练习一 6―10 题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 - -900 +3700 正数 负数二、教学例 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 亏(元) + -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 1200 元; 九月份:盈利 2500 元; 十一月份:盈利 3700 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 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 2100 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 2100 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 2100 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那么向西走 2100 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吗?那么向东走 2100 米记作什么?5八月份:亏损 850 元; 十月份:盈利 4300 元; 十二月份:亏损 250 元;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 1240 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 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5-2-10124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 接近 2,还是接近 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 (1)如果张军向东走 30 米,记作+30 米,那么李刚向西走 52,记作( 了( )米。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 第 6 题。 某市 2004 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 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 -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 第 7 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 8 米记作+8 米,下降 5 米记作( 作( )层,地面以下第 2 层记作( )层。 )分。 )米。 (2)一幢大楼 18 层,地面以下有 2 层。地面以上第 3 层记作+3 层,地面以下第 1 层记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 100 分,答错一题扣 10 分。如果把加 100 分记作+100 分,那么扣 10 分应记作( 练习一 第 8 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 6 月 10 日又存入 2000 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在存折上应记作( 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6)米。 )走(2)如果张军向北走 40 米,记作+40 米,那么李刚走“-40 米” ,表示他向()元;6 月 25 日取出 400 元,)元。 布置作业:练习一 第 9 10 题。 [课后札记]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P10――111. 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 的等积变形思想。 2. 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 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 吗?2、你是怎样分的? 怎样数的?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 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 算) 。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7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 122 页的方格 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 12 ― 14 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 15 ― 18 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 19 ― 21 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 26 ― 27 页) 教材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 的图形转化成已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 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 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 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 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 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9 课时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8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 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1)出示例 1 中的第 1 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 的面积。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 1 中的第 2 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 化”的方法。 )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 2、教学例 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 长方形。9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例 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 123 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 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m) 底(cm) 高(cm) 面积(cm) = 长 = 底 X X 高 宽(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 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已学过的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 所以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 宽 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新图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10 教学内容: 练习二 1 ― 5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练习二: 第 1 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 积为 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 5 和 3、3 和 5 或 15 和 1。 第 2 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第 3 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 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 5 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 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师:仔细观察这 3 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 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11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 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 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 5: (1)出示例 5: 师:用例 5 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 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所以 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因为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2倍 一半 = 底 × 高 ÷ 2 三角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3、完成练习三第 1 ― 3 题: 四、课外延伸:介绍第 16 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已学过的图形 拼摆12板书如下:(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新图形 因为 所以 课后札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2倍 一半 = 底 × 高 ÷ 2 三角形的面积第 4 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 4 ― 10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 5 题 二、第 6 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 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9 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 6cm,高 3cm;底 3cm,高 6cm;底 9cm, 高 2cm;底 2cm,高 9cm;底 1cm,高 18cm。 三、第 9 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 四、第 10 题 五、思考题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 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 4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 第 5 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第 19 页例 6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6: (1)出示例 6:13 师:用例 6 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 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所以 梯形的上底 + 下底 梯形的高因为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倍 一半 = (上底 + 下底)× 高 ÷ 2 梯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 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 2 ?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 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拼摆 因为 所以 课后札记:14板书如下: 底 × 高(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 ÷ 2新图形 底 × 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倍 一半 梯形的面积=(上底 + 下底) × 高 ÷ 2 第 6 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 21 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 2 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 4 个梯形的 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 3 个梯形之外, 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 3 题 三、第 5 题 四、第 6 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第 7 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 1、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完成第 22 ― 23 页“练习与应用”的第 1 ― 3 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2、画图: S=ah÷ 2 S=ab S=ahS=(a+b)h÷ 2 S= a 3、小组交流:15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二、练习与应用: 第1题 第 2、3 题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第 8 课时: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完成第 23 ― 25 页“练习与应用”的 4 ― 11 题 教学目标: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 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练习与应用: 第4题 生自由选择。 第5题 第7题 第8题 第 10 题 练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再说一说有关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1)整体面积 C 石子路的面积; (2)把小路两边的平 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即都是 8 米。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 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 的攻势已达到巩固的目的。 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 19m,高是 9m 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 高的乘积应是 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 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面积。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 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 第 11 题 高的测量问题。 思考题 评价与反思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 通过这一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及时 单元第 16 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 总结得失,以改进学习方法。 第 9 课时: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内容:第 26 ― 27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2、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16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 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校园的绿化面积 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自学目标: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自学方法:讨论,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展示: 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三、画一画: (第 27 页画画算算) 自学目标: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交流纠正。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 四、实地测量: (第 27 页量量算算) 自学目标:通过 实际测量知道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所需测量哪些量。 自学方法:实际测量,计算,交流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 五、布置预习: 1、认真阅读 28-29 页例 1 和例 2 的内容。 2、通过阅读,根据具体情景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关系。 3、完成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 知道什么是小数, 小数的意义, 学会分数、 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715m 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认识小数 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28-29 页例 1 和例 2 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 1―5 题。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一、复习导入。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 角=( 2 角=( 1 分=( )元 )元 )元 1 分米=( 1 厘米=( 1 毫米=( )米 )米 )米二、教学例 1: 1、出示例 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自学目标: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 自学要求:根据具体情意认识小数。 自学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展示交流: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2、教学小数的读法: 自学目标:会读两位小数。 自学要求: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 自学方法:学生大胆尝试,交流读法。 汇报展示,交流读法。 0.05 读作: 零点零五 0.48 读作: 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 0 的小数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自学目标: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自学要求:利用具体情意,体会小数的意义。 自学方法:感知、交流、讨论、汇报、指导。 展示汇报:0.3 元是 1 元的几分之几?0.05 元是 1 元的几分之几?0.48 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引导学生看到 0.05 和 0.48 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自学目标: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自学要求:利用具体情意,体会小数的意义。 自学方法:感知、交流、讨论、汇报、指导。 A、理解:1 厘米是 一百分之一米, 1 厘米可以写成 0.01 米。 指名理解 1 厘米为什么是 一百分之一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 4 厘米与 9 厘米。 交流: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18 三、出示例 2: 自学目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自学要求:1、把什么看作“1”? 自学方法:观察,理解,交流。 交流展示: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提问:0.1 表示什么?0.01 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自学目标:进一步感知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体验小数的意义。 自学要求:1、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 ,并把它们写成 小数,填在括号里。2、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自学方法:学生自主练习,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交流得出结论:分母是 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 0.029 3、练一练: 自学目标:巩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 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合作交流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 1―5 题。 练习的第 3 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 0 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 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 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五、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例 4 上面一段话,根据这段话尝试填写数位顺序表。 2、完成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P30 页例 3、例 4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 6―10 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192、看着图形,写出小数。读作 : 读作 :零点零零一 零点零二九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 0、0、1、2 和小数点? 。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 是什么? 二、出示例 3:你能举例说说 1 和 0.1 的关系吗? 自学目标:知道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自学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自学方法: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展示交流:1、引导学生把 1 和 0.1 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2、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 1 和 0.1 的关系?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 里面有 10 个 0.1。 3、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 0.1 和 0.01 有什么关系?0.01 和 0.001 呢?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 10。整数部分的 1 和小数部分的 0.1 之间 的进率也是 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 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自学目标: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自学要求:自读例 4 上面一段话,整理数位顺序表。 自学方法:读,填,交流纠正。 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提问。 三、试一试和练一练。 自学目标: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自学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 四、当堂训练: 1、练习五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练习五第 7 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 12.91 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 称。 3、练习五第 9 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20 4、练习五第 10 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五、预习要求:1、独立阅读例 4 和例 5,你能读懂意思吗?阅读例 5 下面一段话。 2、尝试完成练一练。 六、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 P34-35 页例 5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 1---5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1)1 元 =( (2)在下面( 3 角 =( (3)0.4 里面有( )元 )角=( 30 分=( )个 0.1, )分 )元 0.40 里面有( 100 毫米=( )个 0.01 )米 )里填适当的小数。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多媒体课件。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课件出示例 5: 自学目标:发现小数部分末尾的 0 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自学要求:1、画图理解。2、从小数的意义解释。 自学方法:讨论,交流,发现 展示交流: (1) 读题(2) 分组准备,讨论。 (3) 说出结果。 (4) 为什么? (5)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210.3 元=0.30 元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 0 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0.100 米、0.10 米和 0.1 米的大小。 (1) 学生自主填空。 (2)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 汇报自己的结果。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 课件出示例 6 自学目标: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 ,把小数化简。 自学要求:1、观察这些小数,哪些 0 可以去掉。2、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自学方法:观察,尝试,交流。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 0 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 ,把小数化简。 四、当堂训练: 1、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 1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自学目标:熟练小数的性质的运用 自学要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自学方法: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 “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 2 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 1―5 题。 第 1、2 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 0。 第 3、4、5 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 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五、预习要求:1、预习,阅读例 6 尝试比较小数的大小。思考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2、 探究相应练习。 六、教学反思:22 第四课时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内容:P36 页例 6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六的 6-11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 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 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整数的大小: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 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自学目标: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自学要求: 根据你的猜测, 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自学方法:猜测,验证,交流,发现,汇报。 1.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2.学生汇报: 3.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 6) 0.6 元和 0.48 元 学生汇报: 4.共同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5.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试一试. 自学目标: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自学要求:先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然后比较。 自学方法:先说后比。 四、当堂训练:23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自学目标: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自学要求:先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然后比较。 自学方法:先说后比。 1、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 ○ 8.2 5.7 ○5.8 0.51○ 0.509 0.6 ○ 0.60 0.87 1.374 ○ 1.3 1.23○1.32 0.78 0.087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3、判断: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4.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1.8<□ (2)□>23.47>□ (3)□<5.006<□ (4)□>70.02>□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教材 39 页例 8,学学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2、尝试改写。 六、教学反思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第五课时用“万” “亿”作单位的数表示大数目 教学内容:教材 39 页例 8,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 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 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 “亿”作单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3840000=(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今天,24)万=()亿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 我们要继续研究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 8(1) 读题后出示 自学目标: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自学要求: :把 3844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你想怎样做? (1) 自学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让学生思考后先说一说,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 思考讨论: (1)改写后得到的小数的小数点是在原来整数哪一位的右边? (2)今后在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还可以怎样做? 2、学习例 8(2) 出示要求:把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自学目标: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自学要求:依据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方法进行改写。 自学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1)让学生独立尝试,说说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 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 “试一试” 自学目标:掌握数的改写的方法。 自学要求: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整数部分写“0” 。 自学方法: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当堂训练. 1、P40 页练一练 1 和 2 自学目标:把一个数改写成用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自学要求: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自学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说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归纳: 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明确: (1)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改写的小数后面添上 “万”或“亿”字。 (2)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四、预习要求 1、阅读教材例 9,想想学过的“四舍五入” 。 2、搜寻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近似数。25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 40 页例 9 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 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7936(精确到百位) 16493(精确到个位) 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2、导入:我们已经回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 (板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 9。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 1.496 亿千米。 (1)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 千米?(2)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自学目标: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自学要求: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小数的哪一位?怎样确定近似数? 自学方法:讨论、交流。 (1)讨论第一个问题。 明确:①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只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大于 5,所以向十分位进 1。 ②得到的 1.5 是近似数,所以要用连接。 (2)讨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么想的,再次强调得数用“≈”连接。 (3)思考讨论: 比较近似数 1.5 和 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近似数 1.50 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 么? 展示:引导学生结合例题中取近似数的过程说说体会。 明确:1.5 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而 1.50 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 1.50 要比 1.5 更 精确一些,正因为如此,所以近似数 1.50 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 “试一试” 自学目标: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自学要求:说说是怎么想的。 自学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6 3、归纳方法: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些什么? (1)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求得结果。强调:要正确使用“≈” 。 三、当堂训练: 1、练一练/1, 自学目标: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自学要求:把 2.962 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丢掉结果末尾的“0” 。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交流纠正。 2、练一练/2, 自学目标: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自学要求:明确题目的两个要求。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自学方法:书上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分别说说改写的方法和求似数的方法。 想想:为什么前面用“=” ,后面用“≈” 。 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近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再说说自己的 感受,体会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四、预习要求: 1、独立完成练习七 1-8 题。不会做的提在小黑板上共同交流。 五、教学反思第七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练习七 教学目标: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 写。 2、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 的数量。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改写方法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27 一、 练习七/1――3 自学目标:熟练进行数的改写。 自学要求:学生根据每道题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改写练习。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将改写前后的数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进一步感受用“万”或“亿”作 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更加简洁,增强数感。 3、练习七/4。 自学目标: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自学要求:求原数的近似数。 自学方法: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交流。 集体交流,注意把 9.9674 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结果,根据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练习七/6 自学目标:进行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比较。 自学要求:说说怎样比的,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右边一组。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一组后交流, (2)5、练习七/7。 自学目标:熟练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 自学要求:提醒学生看清要求,独立完成前两项。指名板演 自学方法:集体交流,注意格式和单位。 6、练习七/8 自学目标:熟练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 自学要求:指导完成总产量的改写,并保留一位小数。注意格式。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交流。 二、预习要求: 1、根据 44 页的问题,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在预习本上。 2、完成练习 1-5 三、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 44 页整理与练习,回顾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完成 1-5 题。 教学目标:1、能对本单元 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加深和巩固对小数的意义理解。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28 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起导入 二、预习检测展示 自学目标:用自己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内容,对本单元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自学要求:在小黑板上例出学过的内容,小组中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自学方法: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全班展示。 1、小组展示对本单元的整理 2、其它小组补充完整。 3、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 三、当堂训练 1、练习第 1 题 自学目标: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自学要求:说说每个正方形表示几。 自学方法:思考,填写,交流 2、练习第 2 题 自学目标: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自学要求:说说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自学方法:填一填,说一说。 3、练习第 3 题 自学目标:巩固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自学要求:注意认识计量器上每小格表示多少? 自学方法:观察,读读,说说 4、练习第 4 题 自学目标: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及小数计数单位的理解。 自学要求:每个数位上的 5 表示多少的理解。 自学方法:读一读,说一说。 5、练习第 5 题 自学目标:熟练掌握数位,计数单位,数的组成,正确写数。 自学要求:熟记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合作交流。 四、预习要求: 1、独立完成整理与练习中其余题目。 2、测量和调查 9-11 题中的有关数据。 3、思考 46 页的思考题。举例证明。 4、在小黑板上准备展示的题目。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 45-46 页 6-13 题 。29 教学目标:1、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运用小数的性质。 2、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 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 学 过 程 一、练习与应用: (6―8) 1、第 6 题 自学目标:比较小数的大小 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 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 上的数?? 2、第 7 题 自学目标:能把一些数字相近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自学要求: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 自学方法: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 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 把下面各数 0.6 0.506 0.056 0.065 0.56 (1) 、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2) 、交流排列情况。 3、第 8 题 自学目标: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 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自学要求: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自学方法: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交流。 二、探索与实践 自学目标: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自学要求: 1、第 9、10 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 以与体育课结合。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如肉、禽、蛋、蔬菜、 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流,说说活动中的体会。 2、第 11、12、13 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进行交流。 相关数据: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千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 115940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 10643 万人。 自学方法:实际测量,调查,交流30 三、思考题: 出示: (1)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小数有多少个? 自学目标:感受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自学要求:能有条理地列出来 自学方法:思考,交流,讨论,展示。 ※ 先看第 1 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讨论: 你还能找出大于 0.11 而小于 0.12 的小数吗? 有没有大于 0.111 而小于 0.112 的小数? 想想,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小数有多少个? 四、预习要求: 1、阅读例题,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思考: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 47 页例题和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 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一、教学例 1 自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自学要求:能列出算式,会用竖式计算。 自学方法:读、思、算。 展示交流: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31小数加法和减法(1)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钢笔、 笔记本、 讲义夹、 记号笔、 书包、 铅笔盒、 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例 1 减法部分和例 2 出示自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自学要求:能列出算式,会用竖式计算。 自学方法:读、思、算。 展示交流: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试着计算出来,并交流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当堂练习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 10 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 1 题 6、完成”练一练”的第 2 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 49 页试一试题目 8、完成 49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四、布置预习:独立完成练习八 7-10 题,提出不懂的交到课堂上。 五、教学反思32 第二课时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 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83-0.5 0.45+2.85 自学目标: 自学要求: 自学方法: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 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5.26-4.75 0.51-0.37 13-3.9 4-0.82 8.04-7.4 0.65-0.25 9.2-6 0.73-0.23 6+0.34 2+2.8 14-3.9 1.6-0.4 3.4-3.1 4.5+0.5 17.6+3.9 0.82-0.42 3.6+2.42、完成 49 页” “练一练” ”的第 3 题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 3 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 3 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1、 “小小诊所” :练习八的第 4 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33 出: “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 上升了多少度” , “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 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 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 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 2.76” ,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 2.34。再用 5.1 加上 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布置预习: 1、认真阅读例三,初步认识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2、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 课题: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 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 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 1 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 3 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 3 出示自学目标: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 样适用。 自学要求:回顾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知识。 自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展示交流 :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34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 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 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这里的字母 a、b、c 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 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训练 1、完成“ “练一练” ”的第 1、2 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 2 题 学生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 3~5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 4、5 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布置预习:1、阅读 53 页例四及试一试,作相应的练习。 2、准备计算器 第四课时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 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学 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 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35 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 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 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3、教学例 4 出示自学目标: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自学方法:尝试、交流 展示交流: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5、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 1、2 题 6、完成练习九的第 8 题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 一起探索。 自学目标:学会用计算器计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自学方法:探索、交流。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 流。 2、自主探索: 1122÷ 34= 111222÷ 334= ÷ 3334= 再出示:÷1…122…2÷333…34=1002 四、布置作业36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 7 题 五、布置预习:1、将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将需要的知识内容列出来。 2、试做练习与应用第五课时 课题: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1 题: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2 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 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3 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4 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37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5 题: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6 题: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预习:了解和调查家庭生活中的日常支出,填写 8 题表格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 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 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 100 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38 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 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 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二、评价与反思 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 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三、延伸与拓展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 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四、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 59-62 页例 1,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完成相应的练习 2\教具准备: (1)圆片○○●○○●??(课前活动用) (2)例 1 场景图,一些盆花、彩灯、彩旗图片。 第七、八课时单元检测与分析第五单元 : 第一课时 课题: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找规律 (1)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 59-62 页例 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39 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 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来源于生 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揭示,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 个序号所代表的是 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我们班同学个个都是知识丰富,会动脑筋的聪明孩。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问题,想考一 考大家,好不好?听第一题 (1)判断题: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 (2)判断题:哈雷彗星是谁发现的 ( 你怎么回答的这么快?能告诉我吗? (4)填空题:秋去( )来; 冬去( )来, 回答的这么爽快,老师教过的? 是啊!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一周有 7 天,一年四个季节,你还能举些例子吗?(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相的变化;还有交通信号灯――绿,黄,红交替;还有哈 列彗星每 76 年光临地球一次) 生活中有好多规律可找,我们数学中也有,想找找数学中的规律吗?那我们就开始新课 吧! 二、学习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出示例 1,场景图: 出示自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能根据规律 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自学方法: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观察、交流) 展示交流: 1、 观察图中物体的摆放,它有规律吗?有什么样的规律?(学生交流) 2、 你能观察出这三幅图分别是由一个一个相同的组排列而成的吗?你会圈出它 们各自的组吗? 3、 师小结:像这一个个组我们叫它周期,这种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也叫规律。40)。(白兔的眼睛才是红色的,黑兔是黑眼,灰兔是灰眼) )。 (3)问答题:今天是星期几?再过 7 天是星期几?再过 14 天呢? 既然这些图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解答这样一道题:盆花从 左往右数,第 15 盆是什么颜色的?15÷2=7(组) . . . . . . 1(盆) 出示自学目标:能根据规律会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自学要求: 在解题时,知道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是什么。理解用总数÷这个除数,最后通 过观察余数得出结果,如果没有余数,那么所要求的是组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有余数,余数 是几,那么所要求的就是组里的第几个的道理 自学方法:观察、思考、计算 展交:(1)说说题中每个数的含义? (2)余下的 1 盆是第几组的第几盆? (3)你能完整的答一下吗? 训练: 如果请你求彩灯的规律问题,你会吗?试试看求一下:第 45 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用你喜 欢的方法解答。 (1) 你发现这题与上面一题有不同的地方吗? (2)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 其他同学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都先用计算的方法?要不要再求求彩旗?好 下面请用最快的速度求出:第 66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请同学板演)说说算式含义。 师问:假如余数是 3 ,答案是什么?余数是 1 呢?想想做这类题目主要看什么? 做了以上三个练习,你能给这类题目总结一个解题方法吗?(小组讨论) 老师也总结了一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 “温馨提醒” ( 解题时,我们一般先找到它的组,数出组里的个数,作为除数。用总数÷这个 除数,最后通过观察余数得出结果,如果没有余数,那么所要求的是组里的最后一个, 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那么所要求的就是组里的第几个 ) 理解吗? 三、课堂练习 问:想不想在这类题海中遨游片刻呢? 1、做书 P60 页 练一练 2、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题目,一起来看: (1)7 个小动物围坐一圈在做传花游戏,从 1 号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向下一个小动 物传花。当传了 45 次时,花应在几号小动物手里?(图略) (2)我国农历用: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 猪 这 12 种动物按顺序轮流代表各年的年号。如果 1973 年是牛年,那么,2003 年是 什么年? (3) 今天是 10 月 25 日星期三,明年的今天是星期几? (4) 伸出你的右手,从大拇指开始数数 1 ,2 ,3 ,…当数到 27 时,是数在哪 个手指上?41 (5) 小红用 30 个字母,排成一排图:ABCDABCD . . . . . . 你能算出右起第三个 是什么字母吗? 四、布置预习:1、阅读 61 页例 2 内容以及相关练习,继续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 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尝试完成相关练习。第二课时 课题:找规律(二) 教学内容: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 61 页例 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 4-7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提供的总数, 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 不同的答案。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律来源于生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 眼光去发现,去揭示,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教具准备:例 2 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 提问:第 16 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 100 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2、0.??的第 15 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 么判断的。 二、创设情境,欣赏规律。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教学例 2 (1) 、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2) 、思考:照这样排列,第 18 只兔子是什么颜色的? (3) 、出示例 2 中的问题:18 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2、出示自学目标: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 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自学方法:先独立思考,再尝试解答,最后交流。 3、展示交流:交流解答方法。把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给大家听。 (请一生做小老师)42 18÷3=6 式子中的 3 和 6 分别表示什么? 18 只兔像这样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有几只白兔,几只灰兔? 4、训练:完成“试一试” (1) 、回顾刚才解答例题时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2) 、如果有 20 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灰兔? 学生自主探究,与例题进行比较后作出判断,算出结果。 说说第一步计算余下的“2”表示什么? 三、竞赛激趣,巩固规律。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独立完成“练一练” 第 1 题:说说出现余数后的思考过程。余下的 2 枚是什么子? 可以怎样计算黑子、白子分别共有多少个? 第 2 题:画廊上沿的瓷砖排列规律是怎样的? 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35 块瓷砖中一共有这样的 17 组,还余下的 1 块是什么形状的? 正方形、长方形的瓷砖各有多少块? 2、完成练习十第 4 题 提醒学生求的是每一种灯笼各有多少个? 3、完成练习十第 5 题 说说信号灯亮的顺序 从 10 时到 10 时 15 分,各种颜色的信号灯一共亮了几次? 计算三种灯在这段时间各亮了几次? 提示:要求这期间每种灯各亮了多少次,可以把几次看作一组进行计算? 4、完成练习十第 6 题 11 月份一共有多少天,每周应上课几天,休息几天? 思考:根据月律的排列规律应该把几天看作一组? 每组中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其余各天呢? 独立解答。 除法计算时余下的 2 天应该分别是星期几? 5、完成练习十第 7 题 解答第一个问题。 第 1 小题得到答案后启发学生利用第 1 小题的计算结果继续计算报“1”的学生总人数。 说说这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还利用生活中的规43 律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mind对应的破解补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