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难点排行教案中重难点突破策略怎么写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高中物理课堂应特别重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要寄发学生主动学习。按学生主动性程度划分,物理教学的开展有三种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示点拨,学生自主探究。这三种形式中,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程度不相同。物理教学中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一方面要看学生的技能、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看客观条件(如时间、实验设备)情况。但是不管哪一种探究,都要做好如下设计工作。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050004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试论“同课异构”用于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快乐阅读》2015年20期
试论“同课异构”用于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
【摘要】: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行,高中物理教学也有了新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同课异构法"作为评价教学设计、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在认识到"同课异构"对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以此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7【正文快照】:
对于高中的物理教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理念。而“同课异构”法作为评价教学设计与内容的有效方式,对丰富课堂教学以及促进课堂多元化的呈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于此来叙述践行这一理念的具体措施。一、“同课异构”用于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勤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爱华;;[J];成才之路;2015年22期
刘平;;[J];科学中国人;2015年09期
张士峰;;[J];内蒙古教育;2015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克明;;[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玲;[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段永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安涛;;[J];教学与管理;2009年33期
史云奎;;[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2期
周海东;;[J];现代交际;2009年12期
左文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12期
吴从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1期
付典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朱琴;;[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3期
韩学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马文焰;;[J];广西轻工业;2010年05期
许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克明;;[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施东旭;;[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朱桦;;[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永宜;;[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章林波;;[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卜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田建秀;;[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吴艳芳;;[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熊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广元市宝轮中学;[N];广元日报;2013年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
张钰;[N];甘肃日报;2010年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分校
施润松;[N];学知报;2010年
刘晓涛;[N];学知报;2010年
廖啟文;[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冯科忆;[N];九江日报;2011年
六盘水市民族中学
杨坚;[N];六盘水日报;2009年
杨君义;[N];甘肃日报;2009年
屠建林;[N];学知报;2010年
范明渠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N];学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治国;[D];苏州大学;2008年
包莉;[D];苏州大学;2009年
匡缘;[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高永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李继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陈燕;[D];苏州大学;2010年
牟晓东;[D];鲁东大学;2011年
蒋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黄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范小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考试周刊》2013年A0期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的教学设计,介绍了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探究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又在教学结束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7【正文快照】:
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当今时代,无论做什么都是理念领先。那么,物理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哪些新的理念呢?(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2)重视分析物理问题的历史和文化积淀;(3)重视分析物理体系发展过程的科学方法;(4)重视分析物理知识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寿江;张燕密;;[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孙海滨;刘婷婷;耿继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陈颖;;[J];成才之路;2008年15期
何志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2期
曾光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欧阳淑丽;符秀辉;李青云;;[J];大学物理实验;2012年01期
许弟余;高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黄焱焱;;[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8期
赵叶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6期
王大全;[J];化学教育;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巩子坤;[D];西南大学;2006年
薄景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慧君;[D];西南大学;2009年
陈庆朋;[D];西南大学;2009年
廖元锡;[D];西南大学;2010年
冯晓伟;[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春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筱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阮伟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刘怀敏;[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林丽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张茅;[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曾小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吴丽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占凤;[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李玲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安涛;;[J];教学与管理;2009年33期
史云奎;;[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2期
周海东;;[J];现代交际;2009年12期
左文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12期
吴从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1期
付典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朱琴;;[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3期
韩学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马文焰;;[J];广西轻工业;2010年05期
许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克明;;[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施东旭;;[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朱桦;;[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永宜;;[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章林波;;[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卜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田建秀;;[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吴艳芳;;[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熊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广元市宝轮中学;[N];广元日报;2013年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
张钰;[N];甘肃日报;2010年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分校
施润松;[N];学知报;2010年
刘晓涛;[N];学知报;2010年
廖啟文;[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冯科忆;[N];九江日报;2011年
六盘水市民族中学
杨坚;[N];六盘水日报;2009年
杨君义;[N];甘肃日报;2009年
屠建林;[N];学知报;2010年
范明渠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N];学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治国;[D];苏州大学;2008年
包莉;[D];苏州大学;2009年
匡缘;[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高永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李继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陈燕;[D];苏州大学;2010年
牟晓东;[D];鲁东大学;2011年
蒋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黄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范小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葛文荣(重庆市第42中学&&400013)
一、设计思路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本节课从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来看有两大突出特点,即:知识不难,难在应用;学生困惑,惑在实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引领→学生暴露思维难点→创设情境→分层探究→突破难点的设计思路,从三个情景中概括出三个基本物理模型,并展开学习,最后在还原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设计上,力求给学生提供较多生活情境和参与的,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效果的客观存在性,得到按效果分解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达成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的立体整合。
二、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静力学中力的处理方法,是整个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之一,与力的合成内容相辅相承,本节课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五节《力的分解》。教科书是通过例题来说明如何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和需要来分解的。实际上,学生接受的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中特别强调用实验来引领学生,让学生观察和体感“力的实际效果”。
三、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的对象是高一普通班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也很有限。而力的分解及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学习遇到的又一个重点难点,是今后矢量分析的基础,我充分地认识到这节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这节课的难度,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起点,由感性到理性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三个物理模型,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总结出物理模型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按效果分解”来分解力,放手让学生做、学生讲,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初步掌握“实际问题中,一般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4)初步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3)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一根细线中间悬挂一重物,两手各执绳的一端。当两只手逐渐分开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教师引导:原本可以承受物体的重力的细线,随着两段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却突然断掉,这是为什么?
通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为《力的分解》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建——
1.展示图片,创设物理情景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拉汽车、行李箱的图片,让学生回归到学生生活的情景。
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和行李箱受到人什么方向力的作用?这个力对车和箱子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2.任务——探究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学生演示斜拉行李箱向前运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斜向上拉动平面物体会产生水平向前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利用小车代替行李箱,模拟拉箱的过程,用塑料板扩大小车的运动的范围,教师打开电子秤的电源,斜拉小车让其运动,让学生读数并记下运动前后的示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记录小车没被拉动时的示数,然后观察物体受到斜向上的力作用后的示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总结:这个斜向上的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方向拉物体的效果(相当于)和竖直方向提物体的效果(相当于)。
教师追问:若要同F你可以用几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对物体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吗?同时回忆分力和合力的概念。
3、教师引入力的分解的概念。
正如刚才的过程,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学生思考:分力和合力能代替的前提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的关系。力的分解前提是要“等效”,强调“等效替代”思想。(板书)当它们分别作用到同一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因此,一个力跟它的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那么它的逆运算力的分解,同样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探究力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师在预备的学案里让学生自主探究:已知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分解的.如果没有两个方向这一条件的限制,仅仅知道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否进行分解呢?如图2所示,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再次演示二维动画效果的图像,让学生深刻、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分解的多样性。也可以说力的分解的答案是不确定的。
教师适时设问过渡到下个环节教学:既然没有限制,可以将一个确定的力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那么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分解呢?
在具体问题中,为了使力的分解有意义,对一个已知力可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进行分解的。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怎样分已知力呢?从之前的例子可以看到,我们是按拉力对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的.这种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方向的方法有没有普遍意义呢?
教师继续追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呢?
学生回忆: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我们也是从这两个角度去找到力的实际效果。
(二)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力的分解
情景一:对斜向上拉力的分解
回归刚才的物理问题,明确情景一,如何分解斜向上的拉力。并在具体问题中讲授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
1.学生尝试分解力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斜向上方拉力的作用,拉力与水平方向成角,请思考:应如何分解拉力&?
学生拿出学案,尝试着做出两个分力的方向、平行四边形。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前画图,并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作图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作图的规范性,如:必须尺规作图、画图比例要适当,实虚线要标清,力的三要素表示清楚。
2.教师讲授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可将拉力和推力一起分析)
教师将正确地规范地完成一次做图过程,并再次提醒学生在做图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教师讲授力分解的一般方法。由于这个斜向上的物体产生了两个效果:水平方向拉物体的效果(相当于)以及竖直方向提物体的效果(相当于)。根据这两个实际的作用效果,这个斜向上的力的两个分力方向就可以确定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所以,方法是(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2)作平行四边形;(3)计算分力的大小。
3.从物理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很多运用力的分解的实例,在本设计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庆是享誉国内外的“桥都”。在桥梁设计中就广泛应用了力的分解的知识。比如,我们熟悉的大佛寺大桥、双碑大桥、东水门大桥、以及石门大桥等,这些跨江大桥两边是一排排的斜拉绳索。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斜拉绳索起到什么作用?是装饰作用还是蕴含着物理原理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出斜向上的拉力产生水平向右拉的分力和竖直向上的分力。教师进一步解释:原来这些斜索并非是为了装饰,它负责着吸收和分散桥面的压力,以一根绳索为例,在索塔的牵引下,它产生了斜向上的拉力,根据力的分解的原理,水平方向的分力会与对称绳索的水平分力抵消,而竖直分力会减轻桥面对下方桥墩的压力。同时索塔两侧的对称分布的斜拉索,对索塔产生一对对沿斜拉索方向的对称拉力,由于力的合成的原理,合力竖直向下,最终桥面主梁的重力最后传给了索塔下面的桥墩。因此承载重大,外观美丽的斜拉桥也成为重庆的景观之一。
情景二:对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1.展示图片,再现情景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幼儿园滑梯,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园滑梯为什么要设计得比较陡?
把问题简化为,把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的倾斜角为,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个重力将对物体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应如何分解重力
2.&&实验探究,亲身感受
演示实验:教师将重物放于一个斜面上,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发现重物使斜面弯曲形变及物体下滑。
学生实验:在水平伸出的手掌上放一本书,然后使手倾斜,书下滑。
学生描述除感到手掌受到压力外,还明显感到书在沿手掌下滑,说明书所受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只产生了一个使它紧压手作用效果.当手掌倾斜时,书对手掌的作用效果类似于置于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作用效果,我们除感到手掌受到压力外,还明显感到书在沿手掌下滑。
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学生的体验活动,学生在学案上对斜面上物体的重力进行分解,通过重力的作用效果找到两分力的方向,并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并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指出错误的和不规范的受力图,一起总结。最后教师再次规范地演示一次做图过程,再次提醒学生在做图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并深入讨论:倾角增大两个分力将如何变化?
3.&&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公园的滑梯和螺旋状的盘山公路。
幼儿园滑梯为什么要设置得比较陡?因为θ越大,分力Gsinθ就越大,滑梯上的人就较容易下滑,滑得快。蜿蜒的盘山公路是减小倾角,使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减小,车辆上坡比较容易,下坡比较安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力往往有多个作用效果,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可以指导我们增强或减弱它的某种作用效果,以利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在实际问题中常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情景三:对三角形的悬挂结构中竖直拉力的分解
1.展示图片,创设情境
塔吊是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钩上挂材料后,竖直绳的拉力会对平衡臂及平衡臂拉绳产生什么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施工工地用的塔吊装置图片。
塔吊模型其实就是物理上的三角形的悬挂结构,三角形的悬挂结构中竖直拉力F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2.&小组探究,
小组活动1:学生利用手、笔、细线套、钩码、木棍、重物等器材模拟三角结构,设计实验进行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会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如何该分解这个力。
小组活动2:每两个学生一组,在原座位上,用右手(或左手)叉腰,另一人向下拉他的肘部,如上图8所示,然后两人交换,体会拉力对手臂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这几个实验都证明,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两杆件产生了沿杆方向的两个作用效果,使上杆受拉,下杆受压.因此,这个拉力F可以沿上述两个方向分解为两个分力F和F2。当然,作这样的分析是在不计两杆重力情况下作出的。我们可以用F1和F2去等效地替代拉力F对支架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究竟怎样分解一个已知力,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已知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然后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加以分解,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情景四:破解绳断之谜
细绳下所挂物体的重力会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对该重力分解时,分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通过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对重力的分解发现,两分力夹角越大,则分力越大。
(四)方法规律总结
(五)拓展升华——从物理走向生活、科技&
其实物理并非抽象晦涩,它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紧密相关,就像这节课学习的力的分解,看似概念简单,但是却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同学们要主动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究,为将来的创新打下的基础。
同学们,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我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画面。(图片最后停在拉链的图片)拉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其实它可以归入本节课学习的斜面模型。
同学们,让我们放慢脚步,多去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物理世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