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臭氧灭菌能杀死芽孢吗法如何杀死细菌芽孢

导读: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2.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3.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6.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19.抗生素: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二、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 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3.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4. 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5. 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6. 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7. 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8.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9. 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10. 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 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12.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13. 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 14.磷壁酸: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 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 16.专性需氧菌:该类细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17.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18.专性厌氧菌:该类细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19.抗生素: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20.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占细菌的大多数。 21.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二、填空题答案: 1.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 2.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活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 4.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5.微米/μm。 6.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7.染色体和质粒。质粒。 8.普通菌毛和性菌毛,细菌粘附,传递遗传物质。 9.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10.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1.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 12.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13.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 14.2-3%琼脂,0.3-0.5%琼脂。 15.二分裂。20-30分钟,18-20小时。 16.动力。 17.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 18.大肠杆菌,肠道致病菌。 19.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20.自养型菌,异养型菌。 21.营养物质、温度。
22.7.2-7.6,37℃,6.5-6.8,8.4-9.2。 23.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对数期。 24.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三.单项型选择题 1.E
50.B 四、问答题答案 +-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
29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由聚糖、侧链、交联桥 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 肽聚糖组成 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1) 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2) 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 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4) 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 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1) 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 (2) 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2点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 (3) 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 (4) 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 4.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1) 形态鉴定:球形菌、杆菌和螺形菌。 (2) 结构鉴定:细胞壁,如用革兰氏染色法。 (3) 特殊结构鉴定:荚膜、芽胞、鞭毛和菌毛。 5.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
分4个时期: (1) 迟缓期: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因细菌繁殖极少,故生长曲线平缓稳定,一般为1~4小时。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 对数期(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此期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好。 (3) 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孢一般在该期形成。 (4) 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缓慢,死亡细菌数明显增多,与培养时间成正比。此期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亡,甚至自溶。 6.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水、碳源、氮缘、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1) 适宜的酸碱度。 (2) 合适的温度--37℃(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气(依据是否需要氧)。 7. 简述厌氧菌厌氧原理 (1) 缺乏Eh高的呼吸酶系统。 (2) 厌氧菌缺乏解毒用的超氧歧化酶、触酶和过氧化物酶,因超氧、过氧化氢酶有杀菌作用。 第4,5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 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 2.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3. 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4.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5. 噬菌体:是指一类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的病毒。 +-6. F菌、F菌、F质粒: -+(1) F菌:不具有F质粒菌细菌,不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2)F菌:具有F质粒菌细菌,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3)F质粒:致育因子,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即性菌毛的有无。 7.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8. 普遍性转导: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 30 细胞壁结构 过程。 9. 局限性转导:有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只转移与噬菌体接合位电附近的供体菌基因,使供体菌特定位电的基因转入受体菌。 10.耐药突变:突变使细菌失去了对某种抗菌物质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11.突变: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二、填空题 1.温和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3.转导和接合溶原性转换。 4.相容性,不相容性 1.牛型结核杆菌,结核病 2.细菌细胞壁缺陷型,高渗培养基。 7.温和噬菌体。 8.性菌毛。 9.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10.质粒 11.耐药性决定因子和耐药性传递因子。 12.强,光滑型 三.选择题答案 1.A
15.D 四、问答题答案 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1) 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和服务。 (2) 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 (3) 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和服务。 (4) 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 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 (1)机制:质粒中的耐药基因和细菌的基因突变。 (2)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措施: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有效抗菌素,足量、合理、协同使用抗菌药物。 3. 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1) 形态和结构变异:如H-O变异,是细菌从有鞭毛到无鞭毛的突变,例如变形杆菌。 (2) 菌落变异:如S-R变异,是细菌从光滑型到粗糙型的突变,多发生在肠道杆菌。 (3) 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培养230代,获得的减毒株。 (4) 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物质敏感的细菌,可变异为对该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株。 第3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 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2. 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 3.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4.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 5.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 6.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7.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二、填空题答案 1.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2.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 3.牛奶和酒类。 4.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 5.干扰细菌D.NA.合成,变异和死亡。 6.保护,减弱 7. 高压蒸气灭菌法。 8. 紫外线消毒。 9.硝酸银 10.龙胆紫。 11.繁殖体,浓度,作用时间。 12.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 13.氯,漂白粉 14.排泄物,地面
31 15.石炭酸,来苏儿 三、单选题答案 1.C.
10.E. 11.C
20.B 四、问答题 1.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 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 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 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 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 类别: (1) 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应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等的消毒。 (2) 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 (1)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某些营养培养基的灭菌。 2(2)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1.05kg/cm,温度为121.3℃,持续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等。 (3) 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8.8℃30分钟或者71.7℃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和杂技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量。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1) 防御外来致病菌:如组成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和粘附。正常菌群的酸性代谢产物,造成肠内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 (2) 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烟酸、生物素、泛酸等。 (3) 免疫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4) 抗肿瘤作用:能产生一些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正常菌群各成员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出现了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称之为菌群失调症。机制有: (1) 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看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 (2) 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疾病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 感染(infection) :细菌侵入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2.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3. 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4.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5.带菌者:某些病原菌在引起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为带菌者。 6.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7.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8.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9.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 10.类毒素: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
32 11.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多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和改变,引起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12.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s): 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 13.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使宿主致病的细菌。此性能叫细菌的致病性。 14.细菌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15.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医院内源性感染: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导致的感染。病原菌一般都是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是以隐性状态居留的病原菌。产生的条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7.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包括从病人或带菌者到病人或医护人员、健康人,也可从医护人员的直接感染。 19.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院诊断护理实施中由于操作污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感染。 20.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种系进化和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有遗传性,生来就有,故又称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第2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二.填空题 1.数量和途径。 2.毒素和侵袭力 3.荚膜,菌毛等粘附因子和侵袭性酶。 4.革兰阴性菌,脂多糖。 5.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 6.脂质A, 特异性多糖. 7.外毒素,抗毒素。 8.蛋白质,类毒素. 9.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10.外毒素或类毒素. 11.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12.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 13.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14.肉毒毒素。 15.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16.菌毛,膜磷壁酸. 17.荚膜. 18.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 19.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20.体表和腔道. 21.交叉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三.单选题答案 1.C
四.问答题 1. 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首先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其次,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类。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在释放出来,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弥漫血管内凝血(DIC)。
(2)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①菌体表面结构:菌毛、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其中,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懂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②侵袭性酶: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2. 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
别 内毒素 外毒素 来源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存在部位 细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出 从活菌分泌出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化学成分 脂多糖 蛋白质 稳定性 160℃,2-4小时才被破坏 60-80℃,0.5小时被破坏
33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资格考试、计划方案、外语学习、文档下载、办公文档、教学研究以及医学微生物练习题(附答案)等内容。本文共9页
相关内容搜索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有()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间歇蒸气灭菌法
C.紫外线照射
D.干热灭菌法
E.巴氏消毒法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病人住院后48~72小时发病
B.包括在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
C.不包括在院外已感染住院后发病的
D.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E.只包括外源性感染
D.立克次体
A.居部位改变
B.内源性感染
C.菌群失调
D.免疫作用
E.拮抗作用
4A.抑制某些酶系统作用
B.破坏细胞壁
C.卤化菌体蛋白产生代谢功能障碍
D.改变菌体通透性
E.使菌体蛋白脱水5
A.5~10分钟
B.15~20分钟
C.30~60分钟
D.1~2小时
E.2~4小时间歇灭菌法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间歇灭菌法
间歇灭菌法是指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
间歇蒸汽灭菌法(fractional sterilization)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方法同流通,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孢发育成繁殖体。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引起的吗?(2)作出假设: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引起的(3)实验设计需选用的材料:新鲜的食品、酒精灯、试管、烧杯等(4)设计方案:把新鲜肉汤分成相同的两等份,进行煮沸灭菌,然后放在试管里,并标上甲乙.甲试管塞上棉花,放在试管架上,塞上棉花空气中的细菌真菌不容易进入;乙试管塞上棉花,将肉汤多次煮沸灭菌,每次10min,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取出后也放在试管架上,塞上棉花空气中的细菌真菌不容易进入,而且经过高温灭菌,试管内的细菌和芽孢被杀死.因此最先腐败变质并发出异味的试管是甲试管.蘸取变质肉汤制成涂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甲肉汤里有很多使肉汤变质的细菌和芽孢.(5)预测结果:经过多次灭菌的肉汤能保存较久.(6)得出结论: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引起的(7)你认为食品保鲜的原理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松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食品保鲜的原理.背景资料:肉汤保鲜的方法很多,其中间歇灭菌法较实用且又不需要特殊设备.间歇灭菌法是将肉汤多次煮沸灭菌,每次10min,每天一次,连续三天.这样第一次未杀死的细菌芽孢在第二次灭菌前已萌发,煮沸后即可被杀死,第二次未被杀死的在第三次灭菌时便可被全部杀死.(1)提出的问题是: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3)实验设计需选用的材料:______(4)设计方案:______(5)预测结果:______(6)得出结论:______(7)你认为食品保鲜的原理是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您的位置: &
彻底灭菌的方法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芽孢的形成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