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便秘跟大便失禁的医学标志有关系吗

治疗顽固性便秘和大便失禁的国际最新方法——骶神经调节术
骶神经调节术( SNM)又称骶神经电刺激术(sacral nerve
sitmulater,SNS) ,俗称肠道起搏器,为治疗大便失禁和的国际最新方法。骶神经调节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可逆、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
西京医院消化外科郑建勇教授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此手术,为国内外近20名的患者解除了多年的疾苦,成功率达到95%,证实对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都有效,目前为国内唯一开展此技术的中心。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一般分为两步骤完成,首先安装一个临时骶神经刺激引导器,采用低强度电流持续刺激传入神经,以调节神经反射的平衡,患者自己做日记,观察2周左右,如果证实有效,则植入永久性的刺激装置。
其确切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的机理为: 通过低强度电流持续刺激调节骶神经丛,包括调节作用于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体神经纤维,并调节作用于内括约肌和结肠的植物神经纤维,调节控制直肠和肛门的传入感觉纤维,从而发挥临床疗效。
等治疗了62例顽固性患者,在采用临时刺激治疗中,成功率达73%,有45例进行了永久性刺激器的植入,经过1~55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39例(87%)的患者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每周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由2.3次增加到6.6次,每周的排便天数明显增加,而且排便不再费时费力。对慢传输型和正常传输型患者都有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中有一半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恢复正常。
研究指出, SNM对慢传输性、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都有效;骶神经电刺激术与结肠次全切除手术相比,SNM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当长时间的体验治疗,具有对人体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和冶疗的可逆性等优点;而后者总的有效率在50%左右,并且会出现相当多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总之,肠道起搏器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可逆、无明显副作用的优点。
操作步骤图:
步骤一:穿刺骶3神经孔
步骤二:植入电极(X线下)
步骤三:两周后植入永久性刺激器(X线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经常“大便失禁”? 可能是肝不好_网易健康
经常“大便失禁”? 可能是肝不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腹泻情况长期存在,又排除了肠道的问题,必要时要查查肝脏和胆囊,因为有的腹泻是“肝源性腹泻”。
(原标题:大便这样是肝不好)
有读者问,大便总是不正常,不是便秘就是大便失禁,做过肠镜检验没发现问题,但是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而且也不知道是该通便还是该止泻。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又排除了肠道的问题,必要时要查查肝脏和胆囊,因为有的腹泻是“肝源性腹泻”,和肝脏的功能有关系,很多慢性肝病的人腹泻是常见症状,但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是肝病,只不过是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因为没有症状,什么时候转变成 了慢性肝炎,自己也说不清,后来是因为检查腹泻的原因发现有肝病问题的,甚至有的已经是晚期,肝功能都快失去代偿了。
几乎每个科的医生,都会把自己熟悉的疾病称为“无声的杀手”,包括高血压、肝炎、青光眼, 这些病在慢慢转变甚至加重的过程中,是没有什么明显感觉的:高血压的时候,人可能已经适应了,不吃药也没觉得异常,但就在这种无感中,心脑肾等靶器官时时 刻刻都在受到损伤。青光眼也一样,可以引起失明,但发生在单侧时,通过另一只眼睛的代偿,病人看东西没什么障碍,最后发现失明的时候,都说不清什么时候发生的,但往往已经过了治疗良机。肝炎也同样,最典型的肝脏症状是疲劳,但很多人把这归结为上了年岁,或工作太累,因为疲劳这个症状实在没有特异性,可以是病状也可以是劳累之后的正常生理感受,以至于贻误治疗。
因此,只要一种病症长期存在,而且用常规的原因解释不了,比如大便异常,但肠道却没问题, 就要从其他方面想一想,包括胆囊,很多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都有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症状,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有关,所以不是单纯的通便止泻的问题, 而是要关注肝胆的状况。
(责编:简直)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健康兼职_CMS380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的位置: &
老年便秘与大便失禁
优质期刊推荐多动症儿童更容易出现便秘和大便失禁现象_新浪商洛
多动症儿童更容易出现便秘和大便失禁现象
家庭医生在线评论
  有多动症的孩子或许更容易便秘和大便失禁?一项最新研究对超过700000名儿童进行观察发现,在多动症的孩子们身上,便秘的反正率是正常人的3倍,而大便失禁则是正常人的6倍。研究还指出,以药物来治疗多动症孩子的肠道问题,似乎并没有减缓作用。
  多动症儿童便秘与大便失禁发生率远高于常人,但不知道有何联系
  在这项研究中,近750000名儿童,年龄在4至12岁,在这些儿童中,有近33000名被认定为患有有多动症。研究人员发现,4.1%的多动症儿童患有便秘,而没有患多动症的儿童只有1.5%同时患便秘。此外,0.9%的多动症儿童患有大便失禁,没有多动症的儿童则为0.15%。即使调整不同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出生顺序,多动症孩子便秘与大便失禁的症状远远高于常人。
  虽然,研究表明多动症在便秘与失禁之间的关联的情况下增加,而它没有证明其原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凯德尼隆德博士表示,这些多动症相关的行为问题背后暗示浴室危机的风险增加。
  “患多动症的孩子可能无法正确获得身体的物理线索指示而去洗手间”,尼隆德说:“在他们需要上洗手间时,他们可能因为困难或别的更感兴趣的事而中断念头。大便失禁是一种更严重的便秘,孩子有便秘好几年,然后他们会失去了正常的物理提示线索而完全不去洗手间,然后,大便就拉到他们的内裤上。”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便秘,应该带他们去看儿科医生,尼隆德说:“此外,家长通过自己孩子的饮食中增加纤维能预防便秘。”
  多动症儿童便秘或大便失禁,父母不应该责怪
  在美国,超过8%的儿童被诊断患有多动症。孩子们显示为亢进,以及难以维持专注,关注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纽约诺克斯山医院、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代理主任马修·洛伯博士说:“多动症儿童可能比常人在消化食物时更缓慢或更不定期。从而导致便秘或大便失禁等问题。孩子的父母都注意到孩子出现这些状况,但他们没有让儿科医生或儿童精神科医生诊断。”
  洛伯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先去厕所解决了大便,才去上学或睡觉。他还表示,孩子便秘或者大便失禁时,父母不应该骂自己的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便失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