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为什么求速度误差时是1/kv如何确定输入函数的斜率R题目只给出了r(t)不知道其系数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4章_系统的瞬态响应与误差分析.ppt 10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第4章_系统的瞬态响应与误差分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系统误差分析 例1:三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分别为 * * 因是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就等于前向传递函数,所以,按顺序分别为0型、1型和2型系统,开环增益分别为K1=4、K2=5和K3=2,所以 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 * 因为是单位反馈系统,所以 0 2 4 6 8 0 2 4 6 8
t (s) c(t) 1型系统 0型系统 2型系统 r(t)=t ess2=0.2 ess1=∞ ess3=0 4-6
系统误差分析 (3)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Ka 是针对输入为单位抛物线信号(也称单位加速度信号)r(t)=t2/2而定义的。系统在单位抛物线输入信号下的稳态误差称为加速度误差。加速度误差大小为 * * 该稳态误差对应的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Ka定义为 4-6
系统误差分析 所以,加速度误差与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的关系为 * * 对0型系统,λ=0,所以 对1型系统,λ=1,所以 对2型系统,λ=2,所以 4-6
系统误差分析 对3型及以上系统,λ≥3,所以 * * 结论: 0型、1型系统不能跟踪抛物线输入信号,即达不到稳态。 2型系统能跟踪抛物线输入信号,但响应存在稳态误差,是稳态有差的; 3型及以上系统能跟踪抛物线输入信号,且响应是稳态无差的。 4-6
系统误差分析 例1:四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分别为 * * 因是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就等于前向传递函数,所以,按顺序分别为0型、1型、2型和3型系统,开环增益分别为K1=4、K2=2.5、K3=2和K4=5/3,所以 单位加速度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 * 因为是单位反馈系统,所以 0 1 2 3 4 5 0 2 4 6 8 10 12 14
t (s) c(t) 0型系统 1型系统 2型系统 r(t)=t2/2 3型系统 ess3=0.5 ess2=∞ ess4=0 ess1=∞ 4-6
系统误差分析 系统类型 输入函数 单位阶跃 r(t) = 1 单位斜坡 r(t) = t 加速度 r(t) = t2 / 2 0型 ∞ ∞ I型 0 ∞ II型 0 0 III型及以上(λ≥3) 0 0 0 * * 表4?1 各种类型系统对三种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 系统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大小起着重要作用 【注】以上我们是直接利用开环传递函数来获得稳态误差。 4-6
系统误差分析 小结: 在表的对角线上,稳态误差为有限值;在对角线以上的部分,稳态误差为∞;在对角线以下的部分,稳态误差为0。随着系统型次的增高,系统本身消除稳态误差的能力增强,即引入积分环节可以抑制稳态误差; 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稳态误差减小,准确度提高。但系统型次的增高或开环增益的增大,一般均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下降。所以系统准确性和相对稳定性需要兼顾。 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当输入信号是由上述典型信号的线性组合时,系统的稳态误差应为它们分别作用时的稳态误差之线性组合。 * * 4-6
系统误差分析 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前面的分析表明,系统在特定的输入信号作用下存在着稳态误差。外部干扰也是系统的输入信号,因此,也可能引起系统的稳态误差,使系统的准确度降低。 分析干扰作用引起的稳态误差大小与前面的过程类似。 要得到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可以利用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见教材),也可以直接按定义由方块图求得(如下面的例子)。 * * 4-6
系统误差分析 举例:下图所示,求在输入信号R(s)和干扰信号N(s)同时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 * * N(s) 解: G1(s) G2(s) E(s) + + C(s) R(s) + ? H(s) B(s) * * 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 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若|G1(s)G2(s)H(s)|?1,则干扰N(s)引起的稳态误差为 由此可见,增大干扰作用点之前的前向传递函数的增益可减小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也可在干扰作用点之前增加积分环节来减小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但这样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4-6
系统误差分析 举例: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当输入分别为 r(t) = 10t和r(t) = 4 + 6t + 3t2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 * E(s) C(s) R(s) + ? B(s) 例题 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这是一个I型系统,其开环增益为K=10/10=1。 4-6
系统误差分析 (1)【解法1】利用教材的结论。这是一个1型系统,开环增益K=1,所以其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 * 当r(t) = 10t时的稳态误差为 复域系统误差为 【解法2】按定义推导 4-6
系统误差分析 当r(t) = 10t时,R(s) = 10/s2,代入上述系统误差式中得到 * * 利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知识点 & “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习题详情
16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9%
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1)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绘U-R图象.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箱电阻R(Ω)&0&0.5&1.0&1.5&2.0&2.5&3.0&4.0&6.0&10.0&路端电压U(V)&0&2.0&3.0&3.6&4.0&4.3&4.5&4.8&5.1&5.5&(2)某同学将上述图象进行适当的坐标变换后,图线成了一次函数图象,其中横轴表示1R,则纵轴表示的是1U&,此一次函数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电源的内电阻和电动势的比值&.(3)在测量中,另一小组由于所选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干电池正常工作时允许流过的电流不能大于0.3A),电路在满足电流条件时,电压表示数总是大于1.5V.为了能测出从0到1.5V范围内U的不同值,他们经过讨论,对(1)中的电路进行了改进,完成了实验,请你在如图3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3-盐城三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1)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绘U-R图象.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箱电阻R(Ω)][0][0.5][1.0][1.5][2...”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电阻箱和电压表的值描点作图.(2)根据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原理E=U+URr推导出1U-1R的表达式,通过斜率和截距得出表示的物理意义.(3)为了保护电压表,需与电源串联一个定值电阻起分压作用,相当于电源的内阻增大.
解:(1)根据电压表和电阻箱的读数描点作图,用平滑曲线连接,如图所示.(2)根据E=U+URr得,1U=1E+1RorE,因为1U-1R成线性关系,所以纵轴表示1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源的内电阻和电动势的比值.(3)由于电路中的电流I=ER+r,在电流较小的条件下,R的值就取得较大,又从(2)解中知电压表示数U=RER+r,U在R值较大时总是比较大,是电源内阻较小所致,故要改进,应该 让电源的内阻增大.电路改造如图所示,图中R0相当于增大了电源的内阻.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1U,电源的内电阻和电动势的比值.(3)如图所示.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伏阻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以及掌握用图象法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1)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绘U-R图象.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箱电阻R(Ω)][0][0.5][1.0][1...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1)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绘U-R图象.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箱电阻R(Ω)][0][0.5][1.0][1.5][2...”主要考察你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与“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1)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绘U-R图象.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箱电阻R(Ω)][0][0.5][1.0][1.5][2...”相似的题目:
某同学要测定一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实验器材有:一只DIS电流传感器(可视为理想电流表,测得的电流用I表示),一只电阻箱(阻值用R表示),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和采集数据.(1)该同学设计实验的原理表达式是E=&&&&(用r、I、R表&示);(2)该同学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先将电阻箱调到&&&&(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实验过程中,将电阻箱调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则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Ω;(3)该同学根据实验采集到的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1I-R图象,则由图象可求得,该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通过测量两个电池的电流和电压,得到了如图所示的U-I图线,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电池a的电动势较大,内电阻较大电池a的电动势较小,内电阻较小电池b的电动势较小,内电阻较大电池b的电动势较大,内电阻较小
如图所示的电路可用于测量电源的内阻r,电源的电动势未知.图中A&是电流表,其内阻并不很小,V为电压表,其内阻亦不很大,R是一限流电阻,阻值未知,电键S1、S2、S3都处于断开状态.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用适当的符号表示该步骤中应测量的物理量:(1)闭合S1,S3打向1,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电流表的读数为I,电压表的内阻RV=&&&&;(2)闭合S1,S3打向2,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1;(3)&&&&.(4)用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电池内阻的表示式为r=&&&&.&&&&
“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d010o江苏)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的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d图所示的实物电路.(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d)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R0=10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选填“1”或“d”)
方案编号&电阻箱的阻值R/Ω&1&400.0&350.0&300.0&d50.0&d00.0&d&80.0&70.0&60.0&50.0&40.0&(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1U-R图象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1U坐标轴上的截距为他,则该电源的电动势1=&&&&,内阻r=&&&&.(用k、他和R0表示)
2(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上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右0Hz上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上纸带上按打点上先后顺序每右点取4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4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1所示.①若把每4段纸带上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4到4条倾斜上直线,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纸带做&&&&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上&&&&越大.②从第4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右s时刻纸带上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4段纸带上长度?答:&&&&.③若测4a段纸带上长度为“10.0cm,e段纸带上长度为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上大小为&&&&m/s2.(2)(7分)现有4种特殊上电池,它上电动势E为9Vf右,内阻r大约为40Ω,为了测定这个电池上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2甲所示上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上量程为中V,内阻为2KΩ,R1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R0为定值电阻.①实验室备有以下几种定值电阻R0A.&10Ω&&&&B.100Ω&&&&C.200Ω&&&&D.2000Ω为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应选哪4种?答&&&&.(填字母序号)②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上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上阻值,读取电压表上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2乙所示上图线.则根据图线可求4该电池上电动势E为&&&&V,内阻r为&&&&Ω.
3一节电动势约为1V、内阻约为hΩ的电池,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00m个.为了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选用了总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等,连成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①为了防止误将滑动变阻器电阻调为零而损坏器材,需要在电路中接入一个保护电阻R,最适合的电阻是&&&&个.10Ω,5W&&&&&&&&&&&&&&&&& B.10Ω,0.5WC.h0Ω,5W&&&&&&&&&&&&&&&&& D.h0Ω,0.5W②由于电路中有一条导线发生了断路,闭合电键b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则出现断路的导线是&&&&(填导线u的序号).③实验中,要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端移动.(填“E”或“F”)(h)某同学用图h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u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个.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中0,1,h…6点所示.测量:1,h,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hS3…..S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1、Sh、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S1t1,Shth,S3t3…S6t6.f.以St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St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划出St-t图线.结合u述实验步骤,请十完成下列任务: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所给的仪器和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和&&&&.(填选项代号)个.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重锤②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h.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4所示,则Sh=&&&&cm,S5=&&&&cm.③该同学在图5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十在该图中标出与h.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t-t.④根据St-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m/s它在斜面u运动的加速度个=&&&&m/sh.
该知识点易错题
1(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上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右0Hz上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上纸带上按打点上先后顺序每右点取4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4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1所示.①若把每4段纸带上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4到4条倾斜上直线,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纸带做&&&&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上&&&&越大.②从第4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右s时刻纸带上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4段纸带上长度?答:&&&&.③若测4a段纸带上长度为“10.0cm,e段纸带上长度为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上大小为&&&&m/s2.(2)(7分)现有4种特殊上电池,它上电动势E为9Vf右,内阻r大约为40Ω,为了测定这个电池上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2甲所示上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上量程为中V,内阻为2KΩ,R1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R0为定值电阻.①实验室备有以下几种定值电阻R0A.&10Ω&&&&B.100Ω&&&&C.200Ω&&&&D.2000Ω为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应选哪4种?答&&&&.(填字母序号)②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上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上阻值,读取电压表上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2乙所示上图线.则根据图线可求4该电池上电动势E为&&&&V,内阻r为&&&&Ω.
2一节电动势约为1V、内阻约为hΩ的电池,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00m个.为了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选用了总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等,连成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①为了防止误将滑动变阻器电阻调为零而损坏器材,需要在电路中接入一个保护电阻R,最适合的电阻是&&&&个.10Ω,5W&&&&&&&&&&&&&&&&& B.10Ω,0.5WC.h0Ω,5W&&&&&&&&&&&&&&&&& D.h0Ω,0.5W②由于电路中有一条导线发生了断路,闭合电键b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则出现断路的导线是&&&&(填导线u的序号).③实验中,要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端移动.(填“E”或“F”)(h)某同学用图h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u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个.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中0,1,h…6点所示.测量:1,h,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hS3…..S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1、Sh、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S1t1,Shth,S3t3…S6t6.f.以St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St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划出St-t图线.结合u述实验步骤,请十完成下列任务: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所给的仪器和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和&&&&.(填选项代号)个.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重锤②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h.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4所示,则Sh=&&&&cm,S5=&&&&cm.③该同学在图5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十在该图中标出与h.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t-t.④根据St-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m/s它在斜面u运动的加速度个=&&&&m/sh.
3(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电路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①实验开始时,滑片P应位于&&&&&n3端.(填A或3)②该同学测得如下表的五组数据.根据数据在答题卷相应图2中作出U-I图线,从图象可得电池的电动势E=&&&&小,内阻r=&&&&Ω.(结果均保留二位小数).
&1&2&3&t&b&U/小&1.37&1.32&1.2t&1.10&1.0b&I/A&0.12&0.20&0.31&0.b0&0.b7&(2)用自由落体法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①实验完毕后选出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其中O点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3、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b0Hz的交流电.用刻度尺测得OA=12.t1cm,O3=1三.q0cm,OC=27.21cm,在计数点A和3、3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g=9.三0m/s2.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3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J;此时重物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②乙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小,以h为横轴,以12小2为纵轴画出了如图t的图线.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1)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绘U-R图象.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箱电阻R(Ω)][0][0.5][1.0][1.5][2.0][2.5][3.0][4.0][6.0][10.0][路端电压U(V)][0][2.0][3.0][3.6][4.0][4.3][4.5][4.8][5.1][5.5]}(2)某同学将上述图象进行适当的坐标变换后,图线成了一次函数图象,其中横轴表示1/R,则纵轴表示的是____,此一次函数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3)在测量中,另一小组由于所选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干电池正常工作时允许流过的电流不能大于0.3A),电路在满足电流条件时,电压表示数总是大于1.5V.为了能测出从0到1.5V范围内U的不同值,他们经过讨论,对(1)中的电路进行了改进,完成了实验,请你在如图3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课题小组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中.(1)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绘U-R图象.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箱电阻R(Ω)][0][0.5][1.0][1.5][2.0][2.5][3.0][4.0][6.0][10.0][路端电压U(V)][0][2.0][3.0][3.6][4.0][4.3][4.5][4.8][5.1][5.5]}(2)某同学将上述图象进行适当的坐标变换后,图线成了一次函数图象,其中横轴表示1/R,则纵轴表示的是____,此一次函数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3)在测量中,另一小组由于所选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干电池正常工作时允许流过的电流不能大于0.3A),电路在满足电流条件时,电压表示数总是大于1.5V.为了能测出从0到1.5V范围内U的不同值,他们经过讨论,对(1)中的电路进行了改进,完成了实验,请你在如图3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相似的习题。更多相关文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4chen基于频率法串联分析法校正详细步骤以及2014实验问题解决思路.pdf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分析法校正详细步骤以及2014 实验问题的解决思路
【注】:以下 3 道基于频率法的串联分析法校正详细步骤中括号内 【注】的内容,实际步骤
中都可以删除,也就是实际步骤按照老师上课讲的那样精简就行,因为你们不但要做到保质
保量,还要保证速度啊!!
【注】:要求上课讲的步骤中必须先写公式然后代数 !
一、基于频率法的串联超前校正
例 1:设待校正系统(或称原系统、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0.001s +1)(0.1s +1)
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得校正后系统满足
①响应r (t )
Rt 的稳态误差不大于0.001R (R为常数)
②剪切频率(或截止频率)ω ≥165s-1 ;
③相角裕度γ ≥45 ;
④幅值裕度20lg K
低频段: 响应r (t )
Rt =≤0.001R(R为常数),即稳态误差是一个常数,可以判断
校正后系统是几型?ν 1 。可见原来的待校正系统的型别已经满足 (【注】这是因为
G (s)G (s)
, 为 了 不 增 加 G (s)
成 本 ); 由 e
=≥1000 。一般取K
(【注】因为K 太大系统不稳定)(【注】这里的K 既是
校正后系统的,也是原系统的,因原系统中只有K 你可以设计,让校正后系统和原系统K 一
样,这样 G (s) 就不用增加新的东西了)。
2. 求ω ,并判断用超前校正。(【注】如果题目已经要求用超前校正装置,则跳过此步骤)。
法 1)定义法:| G ( jω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表走时误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