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什么琥珀多少年才能形成成的行为称为什么

2015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导学案-共享资料网
2015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导学案
2013 年最新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导学案2015 年 9 月 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序号 01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 可以认识无 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学习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 结构。 教学方式: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 像。 课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 组成的,若把分子设想成球体,它的直径大约为 m; 2、 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扩散现象跟 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 4、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 P3,第一题。P4 科学探究、第三题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啄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 蜜。花香示如何传播的呢? 2.出示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入:分子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见,怎样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1、演示 1:利用准备好的二氧化氮,演示课本上的 13.1―2 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演示 2:向平静的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3、将煤堆在墙角处,过一段时间墙皮深处也变黑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大量事实说明 , 、 、 都有扩散现象。 4、演示 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 在两个杯底注入黑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扩撒现象跟 有关。 5、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引入:分子既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非散开, 而是聚合在一起呢? 6、演示课本上的 13.1―5,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够被压缩说明了: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同时又说明了: 归纳以上的实验事实得出: 7、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 P4,1 题。 8、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 P5,2 题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五、达标检测: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 分 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 2.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越 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 3.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 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扩散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 _______ 的缘故。 4.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当 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 变得______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 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5.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 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 图 15-1 6.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 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7. 如图 15-1 所示, 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当 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 表明( )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9.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0.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11.把 1 升酒精倒入容器中, 再把 2 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发现混合后 的总体积小于 3 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1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 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 句诗, 对于第一句, 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 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13.1 分子热运动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 15-2 (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课题:13.2 内能 序号 02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 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 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课 时:1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势能和动能统称为 (2)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 (3)问题导学方案,P7,2 题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1)、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 2)、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 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 2.出示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 的单位是焦耳。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叫做分子动能; 叫分子势能 叫内能。 在家自己尝试实验: 温度高--扩散 --分子运动 --分子动能 --内 能 温度低--扩散 --分子运动 --分子动能 --内 能 结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思考: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呢?改变内能的方法有: 和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举出相关实例);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举 出相关实例)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一) 内能 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 做功 2. 热传递: (三)热量 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 度、内能的区别。 五、达标检测: 1、内能是物体内部 和 的总和。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 3、 叫做热量。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和 。 5、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 、 “不变”或 “增加” ) ,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6、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7、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 觉 C、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 D、 夏天, 广场上的石凳因太阳照射而 发烫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 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些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些物体分子则是静止不动的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C、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D、巨大的冰山没有内能 10、问题导学方案 P10 课表导练,1 题 11、问题导学方案 P10 课表导练,4 题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一)内能 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 体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 做功 2. 热传递: (三)热量 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 度、内能的区别。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课题:13.3 比热容序号 03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 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课 时:1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 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 题: “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并揭示课题。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落山,沙 子很快凉了下来, 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 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 P11,2 题。 2、出示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查比热容表。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 P11,实验,思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这 代 表 物 质 的 一 种 性质。 2、 热容。比热容的单位 3、P12“小资料”水的比热容是叫比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表示 。 。 通北方冬天室内使用的暖气为什么要用水做媒介 过阅读你有什么发现 4、热量的计算 P13“想想议议”总结热量计算的公式(吸热和放热一样吗?) 5、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日温差小的原因是城市的市区比郊区温差大的原因是 6、问: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 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些 水和冰的比热容一样吗 。 总结:对比热容有影响的因素有? 、 。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 评估。 四、学习小结: 比热容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2.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 J/(kg?℃)应用: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各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 ) A.比热容 B. 内能 C. 热量 D. 温度 2、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温度升高 较少的是 . 3、质量为 2kg 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 5℃,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焦, 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 若使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 则煤 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水的比热容为 3 3 4.2×10 J/(kg?℃),煤油的比热容为 2.1×10 J/(kg?℃)] 4、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3:1,质量之比是 2:3,若它们吸收相等 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 5、 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c 铜<c 铝) , 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 热量将( ) A.一定从铜传给铝 B.一定从铝传给铜 C.不会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3 6、质量为 100g、初温是 24℃的实心金属小球吸收 2.3×10 J 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 74℃。那么,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从下表可知此金属是什么? 物质 铝 钢铁 比 热 C/[J/ (kg?℃)] 8.8×10 4.6×102 2 铜 铅3.9×10 1.3×102 27、比热容是指______温度每升高______放出的热量。 8、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放出的热量,跟温度______吸收的热量______,即等 于它的______。 9、 在国际单位制中, 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 煤油的比热容是 2.1×103 焦/ (千克? ℃) , 它表示______。 10、砖、水、铜、冰按其比热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 11、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B.水是冷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D.水的比热容比较小 12、质量均为 1 千克的下列四种物质各放出 2×103 焦的热量,温度正好下降 1℃的 是 [ ] 13、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 P13,1 题。 14、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 P14,4 题。 A.煤油 B.橡胶 C.水银 D.松木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3、应用: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 课题: 14.1 热机 序号:04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4)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重点: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学习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符号为 J/(kg?℃) 导学方法:探究法 讲解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内能的利用方式: 2、热机:定义: 3、热机的工作原理: 4、热机的发展过程: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课本 14.1_3 实验中,水沸腾后,能看到什么现象? 2.出示目标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内燃机: 。 (1)汽油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 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 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 ①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 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 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 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 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 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③能的转化。 (2)柴油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 ; 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压缩情况不同(问: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 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 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三 四。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 估 五、学习小结: 1、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燃料的热值. 3、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六.达标检测: 1、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 ⑵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 。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3、热机的工作原理: 4、热机的发展过程: ―― ―― 和 5、1769 年, 设计并完善了蒸汽机。 6 、蒸汽机工作原理: 六、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 一、汽油机 1、构造:2、工作原理:3、能的转化: 二、柴油机 1、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2、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1)构造方面: (2)工作过程上:压缩情况不同点火方式不同 (3)用途方面: 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 14.2 热机效率 序号:05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利用燃料的热值表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2)了解热机工作时能量的主要流向,对热机效率有初步的认识,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 的途径。 2、过程和方法 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生活中体会到燃料燃烧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同时还要注意到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 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自觉的环抱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热机的效率; 2、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废物利用的观念。 导学方法:探究法 、讲解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收集信息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收集各种燃料的名称。如: 等,并 了解这些燃料时如何被使用的?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在课本图 14.1―1 实验中,水沸腾后,能看到什么现象?结合现象,请思考在整个过程 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 2.出示目标 1)能利用燃料的热值表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2)了解热机工作时能量的主要流向,对热机效率有初步的认识,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 的途径。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燃料种类很多, 是好燃料。 (2) 是热值。 (3) 是完全燃烧。 (4)燃烧后的废气中有能量吗? (5)内燃机工作中会发热吗? (6)机器的转动有没有摩擦?消耗能量吗? (7) 叫热机的效率。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 评估 四、学习小结 (一)、热值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 2、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 3、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热上 4、克服摩擦做功 五.达标检测 1、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2、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 的那部分能量和 放出的能量 叫做热 机的效率。 3、公式: 4、常见热机效率: 。 5、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 ; ; 6、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 ; 六、课后练习 。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的效率 一、热值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 2、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 3、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热上 4.克服摩擦做功 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序号:06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列举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实例; (2)理解“永动机”不能实现的原理。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计算一些简单的内能和机械能 相互转化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物 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是很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 定律。 学习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 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对 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导学方法:探究法 讲解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有哪些实例 2.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吗?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完成课本第 27 页的一组小实验 2.出示目标: (1)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列举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实例; (2)理解“永动机”不能实现的原理。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1)运动的汽车紧急刹车,汽车最终停下来。这过程中汽车的 (2) 把一铁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水, 直至水沸腾。 在这一过程中, 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过程中水 的 。 2.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 (1)介绍其他形式能: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 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 。 (2) 不仅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其他形式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 (同 时放映幻灯片) ① 电炉取暖: 。② 煤燃烧 ③ 炽热灯灯丝发光 。 (3)其他形式的能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画出图表让学生回答分析: 3.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大量事实证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 ”这就是能的转化和 守恒定律。 4.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历史上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 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虽然很多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各种努力,但无一例外地以失 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是设计者完全违背了 , 任何机器运行时其能量只能从一种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果它对外做功必然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做功,因而 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 评估 四、学习小结: 能量的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 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无论什么问题, 什么现象, 都服从能量的守恒定律。它是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有力武器。 五、达标检测: 1.能量既不会______,也不会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______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______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 守恒定律. 2.克服摩擦或压缩气体做功时,消耗______能,使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而且消耗 多少______能,就得到多少______能,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 3.“和平”号空间站完成使命后,安全坠入南太平洋海域,当“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 层时,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在“和平”号坠入南太平洋的过 程中,它的______能增加,______能减少,而能的总量______.? 4.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机可以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 能; 太阳能电池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 能,燃料燃烧时发热,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5.秋千荡起来,如果不继续用力会越荡越低,甚至停止;皮球落地后,每次弹起的高度 都会比原来低.在这两个过程中,机械能______了,转化成了______能.机械能是否守恒 ______,能的总量是否守恒______. 六、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课题:15.1 两种电荷序号 07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 e。 6)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求电的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 导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认真预习并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 (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 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 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 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叫 。 2.出示目标: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2)认识两种电荷; 3)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 4)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图,结合课本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 (2)验电器的用途是 。 (3)验电器的构造有 。 2、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 称 ,符号 。 3、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英国科 学家 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 (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 ,常用符号 表示 e= 。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 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4、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 (1) 电荷在金属杆中 移动。 (2)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 如: 、 人体、 、 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电靠 的是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 的界线。 5、导学方案 P34 科学探究 1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 荷互相吸引。 3. 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 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 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e 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 五、达标检测: 1、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库仑 B.伏特 C.欧姆 D.瓦特 2、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3、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吸引,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 斥 C.从摩擦起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5、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甲和乙,相互排斥,那么甲球一定是 【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乙球相同的电荷 6、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橡胶手套 B 玻璃杯 C 塑料盆 D 钢尺 7、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具有较多的 【 】 A. 原子核 B. 自由电荷 C. 正负电荷 D. 质子 8、一个带负电的物体 A 和一个带正电的物 体 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它们连接 起来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 ,瞬间电流的方向是 。 9、导学方案 P33 自我检测第 4 题; 10、导学方案 P35 课标导练第 2 题。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验电器 4、电荷量 5、导体和绝缘体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15.2 电流和电路 序号 08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认识电流方向的规定及三种判定电流方向的方法。认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 会读、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 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 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学习重点: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学习难点:短路的判断及其危害 导学方法:讲授法和问题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在生活中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预习课本 P36-39,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怎样才 能使用电器工作呢? 2、电流: 。 3、辨别通路、开路、短路。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视机能播放精彩的电视节目,洗衣机能把 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电灯能给黑夜带来光明,空调可以使冬天温暖、夏天凉爽?当这些用电器满足了 你的不同需求时, 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些电器是怎样工作的?它们内部的那些复杂元件又是 如何连接在一起才能产生如此奇妙的功效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解决以上的问题。 2.出示目标: 1)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认识电流的形成原因; 3)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 还可能是__________ 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2、电流的方向: (1)物理学中规定: ; (2)实际方向:若是正电荷形成的电流,则电流的方向 ; 若是负电荷形成的电流,则电流的方向 ; (3)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 ; 3、演示发光二极管的实验,得出它的单向导电性。 4、对照一个完整的电路,学生说出它的组成包括: (1). ,作用是: ; (2). ,作用是: ; (3). ,作用是: ; (4). ,作用是: 。 5、通过实验,归纳得出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 6、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 ,此状态电路中 电流; (2).断路: ,此状态电路中 电流; (3).短路: ,此状态电路中 电流; 7、电路图 图1 认识常用元件及其符号;师生共同探究画电路图的方法,技巧。例题:右图甲中的电动 机能转动吗?在图乙中连接正确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和电流方向。 8、导学方案 P37 科学探究 2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电流的形成:2、电流的方向:3、基本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4、三种电路:5、电 路图: 五、达标检测: 1、关于电流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电子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只有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D、金属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形成的 2、下列几组材料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 ) A、铅笔芯、人体、纯水 B、金属、橡胶、汽油 C、盐水、银、碳 D、陶瓷、塑 料、大地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B、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 C、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 D、用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干电池的负极经过灯泡流到正极 4、在下列器件中全部为用电器的是( ) A、电铃、电池组、白炽灯 B、发电机、电动机、电源插座 C、日光灯、电风扇、电线 D、洗衣机、收录机、空调器 5、如图 2 所示的连接的电路中,能够使灯泡亮的电路是( ) 6、导学方案 P36 自我检测 2 7、导学方案 P39 课标导练 6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1、电流的形成: 2、电流的方向: 3、基本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4、三种电路: 5、电路图: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图 2 电流和电路序号 09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工作特点。 2)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路连接情况,会根据电路图连实物图,会根据实物 图画电路图。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学习重点: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学习难点: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电路里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器,__________(能否)有多种接法。 2、__________ 相连叫串联, 并联指__________ 相连。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节日的夜晚, 五彩缤纷的灯光把夜幕下的城市装扮的美轮美奂, 你是否仔细观察过节日 装饰的小彩灯?只要有一盏灯不亮, 则多盏灯同时不亮。 而在街道旁的路灯, 有一盏灯不亮, 其他的灯还在正常发光,这是什么原因?在实际生活中,用电器不止一个,用电器之间的连 接方式也不尽相同。 2.出示目标: 1) 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实验探究:每个学生给两个灯泡、一个电源、若干导线和多个开关,看要使两 个灯泡都发光,能有几种接法,找出这两种接法的特点,做好如下归纳: 2、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表: 串联 连接方式 并联。 课题:15.3 串联和并联 电路图电流路径 开关的作用 用电器之间的联系 3、导学方案 P41 科学探究 2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串联电路的特点: 2、并联电路的特点: 3、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五、达标检测: 1、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电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节日的夜晚,装饰天安门等高大建筑上成千上万只灯泡是串联的 B、街道的照明灯同时亮,同时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 C、教室内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四盏灯,这些灯是并联的 D、电风扇上,用来控制风量大小的三档按钮开关,它们是串联的 2、请你指出下图 1 所示的各个电路中小灯泡之间的连接方式,写在括号里( ) ( ) ( ) ( ) 3、节日的夜晚,路边映衬小树的一串串小彩灯是 联的;而将高大的建筑物点缀的宏 伟、壮观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是 联的。 4、如图 2 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 S1、S2 都闭合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1、L2 都不发光 B.L1、L2 都发光 C.只有 L1 发光 D.只有 L2 发光 5、在 3 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电灯发光,必须闭合开关( ) A.S1、S2 B.S2、S3 C.S1、S3 D.S1、S2 、S3图2 4图 3图6、如图 4 所示电路,要使灯 L1、L2 串联,则应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要 使灯 L1、L2 并联,则应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绝对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 7、给你如下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电灯泡两只,要求这两只灯泡并联,并用 开关控制它们,你至少需要导线( A.3 根 B.4 根 8、导学方案 P40 自我检测 4 9、导学方案 P43 课标导练 7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串联电路 1、定义 2、电路图 3、特征 4、应用) C.5 根 D.6 根串联和并联 并联电路 1、定义 2、电路图 3、特征 4、应用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 了 课题:15.4 电流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流强弱的概念、电流大小、符号、电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了解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3)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电流表构造、电流表和电路) 。 2、过程和方法: 知道电流强弱的概念、电流大小、符号、电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能力 学习重点:电流表的使用. 学习难点:电流表的使用. 导学方法:实验法和讲授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电流有强有弱,电流的强弱用 __________ 物理量来表示,符号 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 2、电流的单位,除了安培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单位。 3、实验室用电流表,有__________个量程,大量程:__________,分度值是 小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 。 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日常见到的灯泡发光有亮有暗,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弱是否相 同?流过 计算器的电流和电饭锅的电流强弱一样吗?怎么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强弱呢?我们可以从哪 些方面去研究?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掌握一定的方法。 2.出示目标: 1) 学习电流强弱的概念、电流大小、符号、电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学会电流表的使用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电流是表示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2、电流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 序号 10 其它常用单位及符号有 、 换算关系:1A= mA = uA 3、完成如下单位换算: ①0.8A=_______mA =_______uA ②700uA=______mA=______A ③100mA=______A 4、电流表是测量 的仪表,电流表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电流必须从 色接线柱(或标着 号的接线柱)流进; 从 色接线柱(或 标着 号的接线柱)流出; (2). 有__________个量程,大量程:__________,分度值是 小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 。使用时要选择适当的量程; (3).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 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 。 (4).从电流表上读取电流值的步骤: ① ② ③ 5、导学方案 P37 科学探究 2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电流 2、电流表的构造 3、电流表的使用 五、达标检测: 1、在图 1 所示的四幅电路中,电流表能够测灯 L1 电流的是( )图1 图2 1、 图 2 是一次实验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王强对此作出了四种估计,其中错误 的 .. 是( ) A.若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2.3A B.若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0.48A C.若原来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而后使用“―”和“0.6”两个接 线柱接入原电路中,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不会改变 D.该电流表的“―”接线柱是公共的接线柱 3、小刚设计了四幅用电流表测量灯的电流,如图 3 所示。当开关闭合时,不可能造成电 源或电流表损坏的电路图是( )图3 4、一位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较小电流时,应该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但错 误地使用了“―”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其他操作正确,这样会出现: ( ) A.指针不动 B.指针反向偏转 C.指针摆动偏小 D.指针摆动太大,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5、如图 4 所示,如果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如果使用“―”和“0.6”两个接 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 6、导学方案 P36 自我检测 2 7、导学方案 P39 课标导练 6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电流的测量 1、 电流 2、 电流表的结构 3、 电流的使用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 课题: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序号 11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 正确读数。 3)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关系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 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学习难点: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探究。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串联电路电流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电流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我们在研究电流时,常把电流想象成水流。如导学方案中的图片所示,我们很容易分析出,甲图 中 A、B、C 三处水的流量相等;乙图中,A 管中的水流量等于 B 管和 C 管中的水的流量之和。那么对 于和图中相类似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其中的电流是否也有相类似的规律呢? 2.出示目标: 1)、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3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1).按下图,分别用电流表测出串联电路中 A、B、C 三点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 (2).记录表格 A 点的电流 IA B 点的电流 IB C 点的电流 I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3).实验结论: 2、探究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1).按下图,分别用电流表测出并联电路中 A、B、C 三点的电流,在空白出画出测量 A、 B、C 三点 的电路图,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2).记录表格 A 点的电流 IA B 点的电流 IB C 点的电流 I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3).实验结论: 3、导学方案 P48 课本导读 2。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串联电路电流规律: 2、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3、实验注意事项: 五、达标检测: 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灯泡接入同一个电源上,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则这两盏灯的连 接方式为(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并联 D、一定不是并联 4、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流表 A1 与 A2 指针指示的位置均为图乙,则电流表 A1 所使用的 量程为 ,读数是 ;电流表 A2 所使用的量程是 ,读数是 ,灯 L1 电流是 。 1 2 S L1 A1 0 0 A2 甲 乙 0.2 A 0.4 0.6 3L2 5、 如图所示电路, 若电流表 A1 示数为 0.5A, A2 示数为 0.9A, 则通过 L1 的电流为 通过 L2 的电流为 A。A,6、 导学方案 P49 自我检测 2 7、导学方案 P50 课标导练 4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电路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论 6、实验注意事项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16.1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 通过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池组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 系,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实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电压应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学习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 学习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导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 课 时:1 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 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 2、电压表是测量 V,小量程是 的仪表,有 个接线柱, 个量程,大量程是 联。 电压 序号 12。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夏天时,天气比较热,家里面开启空调的时候,房间里亮着的灯有时会突然 暗一些。我们往往说是因为电压低造成的。那么,什么是电压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 们又怎么来测量电压的高低呢? 2.出示目标: 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二端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下面同学们对照这二幅图,理解“电压” 。1、 抽水机(水源)使得左图中俩烧杯形成____,从而形成 ____。 干电池(电源)使得右图中二极间形成____,从而形成____。 2、如果形成了水流说明一定有____,所以____是形成 ____的原因。同 理,如果形成了电流说明一定有____,所以____是形成________的原因。 3、电压的符号是__,单位是__,简称__,符号是__。其它单位有__ _符号是__和__符号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 4、电压表: (1)作用: 。 (2)在电路图中的符号____。 (3)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量程和分度值: 当接“-”和“3”时,读__(内/外)圈,量程是____,分度值是____。 当接“-”和“15”时,读__(内/外)圈,量程是____,分度值是____。 (5)读数: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黑板上画几个电压表示数让学生练习读数。 (6)电压表的使用: a.校零:____________ b.并联:____________ c.使电流从__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__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错误:反偏,损坏电压表 d.使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__,尽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在已知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用大量程“试触”,然 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 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 电压用符号 U 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 V.其他单位还有千伏 (kv) 、毫伏 (mv),1kv=103v=106mv . 3.电压表: (1)作用: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 (2)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4) 量程和分度值: 当接“-”和“3”时,读内圈,量程是 0――3v,分度值是 0.1v。 当接“-”和“15”时,读外圈,量程是 0――15v,分度值是 0.5v。 (5)读数: (6)电压表的使用: a.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用调零旋钮进行校正 b.并联: 。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c.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错误:反偏,损坏 电压表 d.使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量程,尽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在已知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用大量程“试触”,然 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 五、达标检测: 1.电压是使 电压是 发生 形成 的原因, 。 ,电路中的符号 起来,并使电流从 。 个量程。 接线如图 1 所示, 电压表量程为 伏特,指针所指位置表示 , 伏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两端的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符号是 ,一节干电池的 2.国际上用字母 表示电压,电压的单位是 。 (3)构造:刻度盘、符号、指针、调零螺丝、接线柱。,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是3.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 电压,必须把它跟这部分电路 4.用的电压表有 刻度盘每个大格表示 特。 个接线柱, 柱流出,还要注意被测电压不得超过它伏特,每个小格表示 )5.关于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路断开后,电路中电流为零,因此电源电压也为零。 B.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C.在几个灯并联的电路中,不论灯泡大小如何,灯两端的电压相等。 D.电压只能使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6.《导学案》P64,实践延伸题。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 1、 2、 3、 (1) (2) 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的符号、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作用 构造 (3) (4) (5) (6)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 正确使用电压表 与电流表的异同点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16.1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序号 13课题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学习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规范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教学用具: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每组的器材有:电压表 1 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2 只(2.5V 和 3.8V 小灯泡各一个) 、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桔子 1 个、铜片、锌片(铝片)各一片。 教师演示用的器材:电压表 1 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2 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实物 投影及配套设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方法:探究、实验、讨论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串联电路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家用电器通常都有并联接入电路,而节日小彩灯常常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这是为什么呢?要想了解原因,我们就要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出示目标: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会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1).按下图,分别用电压表测出串联电路中 AB、BC、AC 间的电压,并记录在表格中 2).记录表格 AB 间的电压 UAB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3).实验结论: 。 2、探究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1).按下图,分别用电压表测出并联电路中 AB、CD、EF 间的电压,在空白出画出测量 AB、 CD、EF 间的电路图,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BC 间的电压 UBC AC 间的电压 UAC2).记录表格 AB 间的电压 UAB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3).实验结论: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3、实验注意事项 五、达标检测: 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 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 ,用公式表示 ,用公式表示 ) 。 。 CD 间的电压 UCD EF 间的电压 UEF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 S2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3V, 当只闭合 S1 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 4.5V, 则此时 L1、 L2 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 A.3V 和 7.5V B.1.5V 和 4.5V C.3V 和 1.5V D.1.5V 和 3V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9V,且保持不变,开关 S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 为 6V,则() B. L1 两端的电压为 6V D. L2 两端的电压为 9VA. L1 两端的电压为 3V C. L2 两端的电压为 3V 5.《导学案》P68,第 5、8 题。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电路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论 6、实验注意事项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课题:16.2 电阻 序号 14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阻的初步概念。 (2)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3)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半导体知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建立电阻的 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通过课本上“读一读”的内容,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从实验中理解导体和绝 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了解半导体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2)了解“控制变量法”以及在生活、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电阻的概念 学习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电池组、电流表、开关、导线、电线、镍铬合金丝、铜丝、铁丝、康铜丝、电阻 器、 【视频】半导体与超导体的应用等。 课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电阻是表示 的物理量;用字母 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比较大的单位还有 、 ,符号分别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导线多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气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 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很少用它来做导线呢? 2、出示目标: 1)知道电阻的初步概念。 2)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3)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半导体知识。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演示课本上的小实验 6.3―1,引入电阻的概念。 (1) 电阻 是 ,符 号 ; 在电 路图中 的 符号 是 。 (2)电阻的单位有 、 、 ;符号分别为 、 单位换算:1KΩ = Ω 1MΩ = KΩ = Ω 1、 师生共同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实验的方法: (1)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 所选器材 需要控制的变量 得到的结论 (2)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所选器材 需要控制的变量 得到的结论 (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短的关系 所选器材 需要控制的变量 得到的结论 3、 大量实验表明,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 、 、 。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 2.电阻用 R 表示, 单位是欧姆, 简称欧, 符号是 Ω , 其他单位还有兆欧 (MΩ ) 、 千欧 (KΩ ) 3 6 换算关系:1 MΩ =10 KΩ =10 Ω 3. 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材料、长 度、横截面积。此外还与温度有关。 4.半导体和超导体 五、达标检测: 1.A、B 是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如果 A 导体的横截面积是 0.5cm2,B 导体 的横截面积是 5mm2,则导体 A 的电阻 导体 B 的电阻。 2.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 A、B、C,在相同的温度下,A 比 B 长,粗细相同;C 与 B 长度一样,C 粗些.这三根导体的电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中有电流,导体才能有电阻 B.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 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的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B.两根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电阻一定大 C.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D.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也相同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电阻都一样大 5.a 是长 1m,粗 0.1mm2 的康铜线;b 是长 1m,粗 0.2 mm2 的康铜线;c 是长 0.5m,粗 0.2mm2 的康铜线;d 是长 1m,粗 0.1m 2 的镍铬线,要研究导体的 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应选取做实验的金属线是( ) A.a 和 b B.b 和 c C.a 和 c D.a 和 d 课后练习 6. 在如图 6-20 所示电路中, 开关闭合后, 电流表的示数是 0.6A, 当缓慢地给线圈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看到电 图 6-20 流表的示数将( ) A.小于 0.6A B.等于 0.6A C.大于 0.6A D.无法判断 7.如图 6-21 所示,AB 和 BC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 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 ) A. IAB<IBC B. IAB=IBC C. IAB&IBC D.无法确定 图 6-21 8.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序号 A B C D 材料 镍铬合金 锰铜 锰铜 锰铜 长度(m) 0.8 0.8 0.8 1.2 横截面积(mm2) 0.5 1 0.5 0.5她画出了实验电路图,并按要求正确地连接了电路.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 : (1)要验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4)这种物理研究方法,通常叫做 。 9、 《导学案》P73,11 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 2.电阻用 R 表示, 单位是欧姆, 简称欧, 符号是 Ω , 其他单位还有兆欧 (MΩ ) 、 千欧 (KΩ ) 3 6 换算关系:1 MΩ =10 KΩ =10 Ω 3. 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材料、长 度、横截面积。此外还与温度有关。 4.半导体和超导体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课题:16.4 变阻器 序号 15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2、过程和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学习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 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课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是 ,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 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二、课堂导学: 1 1、情境导入:让小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改变电源电压。你有什 么办法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2、出示目标: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3、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演示课本上的 6.4―1,引入到滑动变阻器。 2、学生观察实际滑动变阻器,认识它的结构。 3、实验探究:分别将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看哪种接法能改变灯 泡的亮度。 实验的结论是: 联时能改变灯的亮度。 4、 实验探究以下的问题: (1)分别将这几种接法接入电路,探究出可行的正确接法,填写好下表: 接法 M 接 C,N 接 D M 接 C,N 接 A M 接 C,N 接 B M 接 A,N 接 C M 接 A,N 接 D M 接 A,N 接 B (2)通过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a.要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 的接入电路。 b.滑动变阻器两个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定值电阻。 调节滑片时灯泡的亮度是否改 变 电路中的电阻是否改 变 接法是否有 效 c.滑动变阻器两个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一根导线。 d.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 变大? e.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f.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5、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标的“200Ω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 2.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是: 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必须“一上一下” ,且滑片远离一下电阻变大。 4.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标的“200Ω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该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 中最大阻值是 200Ω (该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是 0――200Ω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2A. 5.注意事项: 五、达标检测: 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M、N 是两个接线柱,准备连接滑动变阻器, (1)当 A 接 M,D 接 N 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 (2)当 A 接 M,C 接 N 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 (3)当 A 接 M,B 接 N 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 (4)当 B 接 M,D 接 N 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 2.《导学案》P78,9 题。 3、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图 6-24 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 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 )4. 如图所示,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是( )A.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甲和乙 5、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灯会 变亮,在图中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如果一个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怎么样 移动滑片 P,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如右上图中所示,要想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并且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电 灯变亮,应该接哪二个接线柱 。 7. 由于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够大, 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使 用,如图,如果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滑片 P1、P2 的 位置是( ) A.P1 在最右端,P2 在最左端 B.P1 在最左端,P2 在最右端 C.P1 在最左端,P2 在最左端 D.P1 在最右端,P2 在最右端 板书设计: 变阻器 1、 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 2、 变阻器改变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3、 变阻器的使用 4、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5、 变阻器铭牌上数字的意义 6、 使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课题: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序号 16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2)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培养学生依据实验事实,探索、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利用物理 规律解释同类物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评估等探究要素; 2)通过制定研究方案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 3)初步掌握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得出规律的一般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揭示隐藏的物理规律,感受探索的乐趣; 3)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电流和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学习难点: 1)电流和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并得出结 论; 2)实验器材多,实验注意点多,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3)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大,学生很难同步; 4)各组实验数据存在差异,与教师期待的数据略有出入。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猜想: (电流与电压是否有比例关系) 。 2、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控制 变量。 (2)电路中加入 元件可起到多次实验的目的,如何连接? (3) 需要的测量工具 ,画出电路图。 (4) 设计实验的步骤: 3、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量,已经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 立的,那么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问题导学方案,P84,课本导读 1。 问题导学方案,P84,课本导读 2。 2.出示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2)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培养学生依据实验事实,探索、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利用物理 规律解释同类物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 1.猜想假设: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_____。 2.设计实验: (1)保持_______不变,用_______ 、_______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2)实验器材: 。 (3)电路图:画在右边虚线框内并将实物按电路图连成电路(重要知识) :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4)实验记录表格并画出图像: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_。 (2)在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调到_______(A 或 B) 。 (3) 得出结论: 在 一定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实验中是采用 法来探究的,本实验中应保持 不变,用 改 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电压大小,得出的结论 是: . 活动二: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 猜想假设:在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_______。 2.设计实验: (1)保持_____ 不变,用电流表测出不同定值电阻的电流值,研究电流跟电阻的 关系。 (2)实验器 材 (3)电路图,同实验 1 (4)实验记录表格:本实验中应保持 不变, 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本实 验结论是: 。 归纳活动一、二两个结论,可以得出: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归纳实验 12 两个结论,可以得出: 五、达标检测: 1.从欧姆定律可以看出,千个用电器两墙的电压影响着通过它的______。用电器正常工 作时所需的电压,叫做______。如果______比额定电压高很多,很可能损坏用电器,如果实 际电压比______低很多,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有时还会损坏用电器。 2.在如图 6―28 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都闭合时,下面电路中两灯均亮的是 ( ) 3.一种指示灯,工作时电阻为 10 欧姆 ,通过的电流为 0.5 安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 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4.一导体连在某电路中,如果把加在这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原来的 2 倍,则导体的电 阻和通过它的电流情况为 ( ) A.电阻和电流均保持不变 B.电阻保持不变,电流是原来的 2 倍 C.电阻和电流都变为原来的 2 倍 D.电阻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电流为原来 4 倍 5.对欧姆定律的公式 I=U/R 理解错误的是 ( ) A.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相等的条件下,不同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 D.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无关,因为比值 U/R 是一恒量 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独立组装成一盏台灯后,将其接人电路中。闭合开关时,发现台 灯不亮,同时其他用电器也停止工作,经检查发现保险丝熔断。更换新的保险丝后,将台灯 单独接人电路,又发现保险丝熔断,其原因可能是 ( ) A.台灯灯泡的两条接线相碰了。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室内电路中本来就存在短路现象 D.台灯开关的两端短路 7.问题导学方案 P86, 课标导练,1、2、3. 六: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 课题:17.2 欧姆定律 序号 17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学会科学分析和 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感受欧姆得出欧姆定律的 不易,学习科学家为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学习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 1.通过导体电流与 有关,而且 越大,电流越 。 2.通过导体电流与 有关,而且 越大,电流越 。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猜想非常好, 但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怎么来 证明呢? 问题导学方案,P89 课本导读(1)、(2)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请回顾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 是 , 。 2、出示目标: 1)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根据需要选择器材?电池盒、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思考: 1.改变电源电压 2.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评价学生设计的电路 总结实验注意 事项 实验记录表格 结论设计电路 2。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一、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提出问题 2 猜想和假设 3 设计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 控制电阻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 控制电压不变。 4 进行实验 5 得出结论; 二、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五、达标检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 成正比,跟导体的 成反比。 2、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强度成反 比 C. 因为 I 与 U 成正比, 所以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 无关 D 电阻与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 3、欧姆定律公式说明( ) A.当电压增大 2 倍时,电阻 R 增大 2 倍 B.当电流强度增大 2 培时,电阻 R 减小 2倍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当电压为零时,电阻阻值不变 D.当电压为零时,电阻 R 也为零 4、如图二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 18 伏特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 时,安培表的示 数是 1.2 安培,伏特表的示数是 12 伏特。 求: (1)R2 两端的电压? (2)R1 的电阻值? (3)R2 的电阻值? 5、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发现当电压表示数为 5 伏时,电流 表示数为 0.25 安,此时导体的电阻为多大?若电压表示数为 6 伏时,电流表的示数会变为 多少?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 两点间的电压是 6V,电阻 R1=4Ω ,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是 2V, 求:R1 中的电流和电阻 R2。7、问题导学方案,P90,课标导练 1, 8、问题导学方案,P90,课标导练 2, 六: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一、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提出问题 2 猜想和假设 3 设计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 控制电阻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 控制电压不变。 4 进行实验 5 得出结论; 二、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 课题:17.3 电阻的测量 序号 18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 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 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 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学习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设计。 学习难点: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 。 欧姆 定律的公式 、变形公式 、 。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 2、出示目标: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 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㈠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以得到 R=U/I,由公式可知,只 要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即可以算出导体的电阻, 这种测量方法叫做伏安 法。测量和计算,各个物理量的单位要严格统一,即电压的单位是伏,电流的单位是安,电 阻的单位是欧。 ㈡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方法――伏安法 2..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R=U/I 3.实验器材: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4.设计实验 ①实验电路图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的电阻, 从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小灯 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代入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R=U/I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器 的滑片 P, 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分别记下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根据公式 R=U/I 算出电阻,并比较电阻值的大小。 3. 记录实验数据表格注意事项:1.连接时,接线柱应有序进行,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把干路上的各元件 串联起来,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的两端。 2.连接实物图时要将开关断开;3.实验前要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4.电流表应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应与被测电阻 并联; 5.应用试触法选择量程; 6.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7.滑动变阻器应采用 “一上一下”的连接方法。 问题导学方案,P93,课本导读, ( 1) (2)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伏安法测量电阻 五、达标检测: 1. 如下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 其中电池组电压为 6V, RX 的阻值约为 10Ω 左右。 (1)如果电压表选择 3V 的量程。那么电流表应选用 的量程。这样做的优点是 ① ; ②以免实验时间过 长,因 而影响阻值。 (2)将图甲中器材连接成测定 RX 阻值的实验电路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画片 P 处于最左端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 。(3)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数据后,认为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实验电路接错了。 A.你认为 同学的电路接错了。 B.你的判断依据是 。 (4)小明同学已将前两次实验的数据记入了正确的表中,第 3 次实验的电表指示如图乙 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中,并完成表中的有关计算。 (5)从记录表中看出,三次实验计算所得的电阻值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2.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 A、B、C、D 四种错误,请 将与之对应的不正常现象用短线连接。A.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a. 电流表的示数较大,电压表示数为零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b. 移动滑片 P,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无变化 C.电阻的两个接线柱间发生短路 c.电流表有示数, 但电压表的指针迅速偏转到刻度盘的最右侧 D. 变阻器的电阻丝全部直接 连入电路 d.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线左侧偏转 六:课后练习: 。 七:板书设计: 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步骤,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 课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序号 19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练习能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计算题 2)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电流的一般求法;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 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通过进一步计算和思考总结出串联分压、并联分流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或公式推导,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 课 时: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 、 基本知识 1.欧姆定律的公式 I= ;变形:U= ,R= 2.串联电路的特点: 总电流 总电压 总电阻 电压的分 配 3.并联电路: 总电流 总电压 总电阻 电流的分 配 (二) 、串联电路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 都 。 问题导学方案,P98,1―2 题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实际电路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往往可以 简化为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 再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应用欧姆定 律 来 解 决 串 联 合 并 联 电 路 中 的 问 题 。 复 习 : 欧 姆 定 律 的 内 容 是: 。 2、出示目标: 1)通过练习能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计算题 2)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电流的一般求法;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 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电阻的串联 结合欧姆定律变形公式 U=IR,推导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U=U1+U2,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1) 、特点: (2) 、公式: (3) 、实质: 2、电阻的并联 结合欧姆定律公式 I=U/R,推导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I=I1+I2,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1) 、特点: (2) 、公式: (3) 、实质: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 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总结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并在组内讨论 五、达标检测: 1. 甲、 乙两电阻之比为 2: 1, 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 甲、 乙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 ( ) A.1:2 B.2:1 C.1:1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7Ω ,R2=8Ω ,S 闭合,电压表示数为 4V,则电源电压为( ) A. 2.5 V B. 7.5 V C. 14 V D. 3.5 V 3、在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B.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电压一定时,某段导体的电阻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4、将 30Ω 的电阻接在一电源两端,通过的电流为 0.3A.若把 30Ω 的电阻拿走,将 10 Ω 与 60Ω 的电阻分别接在这个电源两端,那么通过的电流分别为( ) 。 A.0.9A,0.15A B.0.15A,0.9A C.0.1A,0.6A D.0.6A,0.1A 5、在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B. 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C.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6、把“4V、4Ω ” 和“2A、1Ω ”的电阻串联起来,最大电压为 V,若并 联起来,则最大电流为 A。 7、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6 V 时,通过的电流为 0.1 A,若将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 3 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若该导体两 端的电压为 0,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 8、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这是因为电流表的电阻非常 ,使电路中产 生很 的电流, 会将电源或电流表烧坏.电压表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 并且能测出 电源的电压,这是因为电压表的电阻非常 ,不能使电源产生很大 的 。 9、已知手电筒内装四节新的干电池,已知灯丝的电阻为 10Ω ,则灯丝发光时通过它的 电流为 。 10、一段导体通过 60 mA 的电流时,它两端的电压是 2.4 V,当将这个导体的电流增 大到 100 m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形成降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