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是冰冰的分子密度比水高,如果将水分挤压可不可以形成一种常

水分子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一个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元素;和。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 。它的质量是2.99×10^-29kg。它的体积是π/6(4×10-10)m3=3 ×10^-29m3。 水(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的无机物,在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中也有水。
  心脏能跳动 ,血液能流动,肺能呼吸,关节能活动,肌肉能运动,多亏有了人体的冷却系统  --埃维昂公司瓶装水广告语节选  
水的功能远不止这些,水是用得最普遍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气候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最要紧的是无法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水这种物质如此特殊的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它的。
正确的角度
  尽管水的行为复杂又独特,它却是又小又简单的分子。它由两个氢原子分别和氧原子键合而成。水分子的三个原子形成104.5度角。每个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键,叫共价键,通过分享一对电子形成。应当指出,一对电子的共享程度并不均衡。氧比氢更需要电子(这种特性称为负电性)。换言之,氢原子和氧原子键合时,在这个过程中共价电子主要在负电的氧原子周围运动。因此,共价键氧的一侧带负电(-),氢的一侧带正电(+)(高中物理课本就介绍过电子带负电)。  
如果水是线性分子,这些电荷就无关紧要。这种分子应该对称(为了检验水等由三个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对称性,画一条横线与一条竖线穿过分子中部。如果分子对称,上下、左右看上去都应该一样。)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周围,作用相互抵消。只有一个电荷中心;分子为无极分子。  但是水分子为非线性,呈角分布,因而差异很大。因为呈角分布,因而分子不对称。在负电荷周围,正电荷不均匀分布。作用不能相互抵消,两者都有自己的电荷中心。分子有正负极。这是有极分子,化学家称为偶极子。事实上,水是一种特殊的有极分子,其有极属性比几乎其他所有分子都明显。  因而水分子呈非线性,且呈角分布。这方面哪怕稍有差池,生命就不会存在。黏在一起  因为偶极子有正极与负极,活像小磁铁。分子的正极吸引邻近分子的负极,从而分子黏在一起。蜂蜜黏性大,就是这个原因。图5为水分子相互吸引的示意图。  用虚线表示吸引,因为偶极子间相互吸引涉及氢原子,故称为(氢键表示含氢的有极分子间的相互吸引。氢键比水分子内氧与氢两种原子间的共价键弱)。水分子因其有明显的
水分子偶极子属件而由稳固的氢键结合在一起。它们趋于牢牢地粘在一起。牢固到什么程度?用一个医药用的滴管,将水滴小心地滴到硬币上。在水尚未从硬币边沿溢下来之前,数一下硬币上的水滴数。  为了用别的方法演示水分子的黏性,在两个玻璃杯或茶杯中分别装上油和水,尽量将它们放平(和平面平行),分别在两种液体上轻轻地放一个用比水和油大得多的钢制成的小纸夹。纸夹本应沉入液体中,但事实是它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在油上浮着。  其实,纸夹浮在水面上并非因为有,或两者存在密度差异,而是因为水有黏性,水面上的分子粘在一起构成透不过去的覆盖层,叫。将纸夹往水面下压,纸夹就会沉下去。黏在一起的分子形成固体和液体。为了使分子不黏在一起而相互分开,并变成,必须向水中增加大量的能量,通常都通过加热。就是说,水的沸点高,往往呈液态。必须将水温提高到212°F(100℃),分子才能有足够能量克服氢键的强作用力而分开。温度在32°F(0℃)和212°F之间时,水为液体。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水全年多半为液体。  但是如果水不呈角分布,无极性,而不是有极性,就不会很黏,水的沸点 将特别低。如果水无极性,估计在-85°F(-65℃)就会沸腾,那么在地球的所有温度下水都应该是气体。  
实际上水是液体,水分子呈角分布且有极性,而不是呈线性分布且无极性,因此水成为生命的源泉。
生命的灵丹妙药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了复杂的分子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叫化学演变(参见《地球生命的起源》)。这一过程涉及许多不同混合物的混合和反应。这时,是任何物质无法与之相比的最好物质,它能溶解物质,提供相互碰撞和反应的介质。水被称为万能溶剂,尤其适合溶解生命世界中的许多物质。如果没有液态水,生命肯定进化不了。生命在进入陆地之前在海洋中产生并生存了数亿年,也充分地证明水的重要性。  生命茁壮成长的地球,有之称。液态水覆盖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重量约15×1017吨(共有28×10^24滴)。  其他行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火星上极其干燥,没有生命,尽管火星表面受侵蚀的沟渠表明水曾经在火星表面流动,也说明火星上可能有过生命。月球极其干燥,并因为其他原因而没有生命存在。水星也是如此。也因为温度很高,不可能有液态水,也不存在生命。在金星上,铅也会熔化。这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气态巨星。冥王星则是个大冰球,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液态水对生命的起源与维持都至关重要(只需喝一杯水,即可得到证实)。  有人一直有些似真非真地将生物说成“一袋酶”。这说明生物的机体极其复杂,井然有序。一次必须完成上千种不同的化学反应。酶协调并加速这些反应。要是没有酶,很多反应会十分缓慢。水这种介质特别适合酶的工作,任何其他一种液体都不能像水那样充分溶解许多物质,并促使它们反应。事实上任何其他液体都没有类似的功能。水在生命体大量存在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在所有细胞中,水占70%~85%。在人体体重中,水占60%;在人体的大脑中,水占70%。在人体的骨头中,水的重量占20%。人的体重正常为150磅(68公斤),其中水占40夸脱(38升)。  水很容易流动,这一点显然有别于油和奶油冻等黏稠液体。水容易流动,而且溶解力很强,因而它是一种很好的运输和循环流体。在血液中,水占93%,可溶解营养素、激素和代谢产物,在人体细胞中循环。  水蒸发时还带走相当一部分热。人发烧与出汗时,皮肤将汗水蒸发,带走热量,使人体降温,水是人体的冷却剂。  水还有比热高的特点,能很好地稳定温度,升温与降温都不很容易,因而人的体温能稳定在98.6°F(37℃)。水的温度稳定效应在生物界以外也有重要应用。
  陆地的比热较低,升温和降温都比水快得多。因此地区四季的温差比大。例如,首都雷克雅未克和维尔霍扬斯克的海拔和纬度相同,日常的阳光日吸收量与强度相同,因此它们的气候,特别是温度,理应相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雷克雅未克位于冰岛南海岸,临近,年温差只有20°F(11℃)。维尔霍扬斯克在亚洲大陆内陆,年温差为120°F(67℃)。水的温度调节效应在也很明显,奥马哈和内布拉斯加等内陆城市的年温差比洛杉矶等海岸城市大。
水的异常现象
  多数物质受热时密度减小(将物质的紧密度或将分子挤压在一起的程度看作密度最为方便),以一块铜币为例。铜币受热时,铜原子运动加快且扩散。铜币所占空间略有增加,密度减小。继续加热直到最后熔解。液态铜的密度肯定比固态小。液体铜受热,其分子继续扩散,密度越来越小。几乎所有的纯物质都按照这一规律,但水例外。  水在50°F(10℃)时为液体,我们将水冷却,而不将其加热。据推测,水冷却时,分子运动减慢,相互靠近,水的密度增加。但在39°F(4℃)时出现了反常现象,将水进一步冷却时,水分子开始扩散。32°F(0℃)时,水凝固,水分子进一步扩散,体积增加近10%(在温度低于“凝固点”的地区,必须往汽车水箱中加入防冻液,就是这个原因。一旦水凝固,会将汽车的发动机组胀破)。也就是说,39°F水的密度比32°F时水的密度大。任何温度下,液体水的密度都比冰的密度大。冰块在水面上漂浮,就是这个原因。这一反常现象,归因中的水分子形成一种相当开放的晶体结构。溶解时,这种开放结构崩溃,分子进一步聚拢,加大了物质的密度。这种开放结构只有在水温达到39°F时才完全崩溃。  水的反常现象对我们周围的世界产生有趣的影响。例如,季节变化时,湖泊和深的池塘发生的变化。冬天来临,气温下降,湖面的水受冷,密度加大而下沉,下面的温度稍高的水上升又被冷却。温度在39°F以上时,水受冷会下沉。由39°F降到32°F时,水的密度减小,停留在表面,最后凝固成冰。水体自上而下凝固。而几乎所有其他液体是自下而上凝固。  湖泊或池塘中的水,自上而下凝固,即使在气温低于32°F时仍能保持液态。水面的冰起了热障的作用,将下面的液体同上面寒冷的空气隔开。除了浅池塘外,水体底部通常保持液态。因此,海洋生物能在严冬中生存下来。 振动性能好  微波炉之所以能烹调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水。水是一种强偶极子。电学上的水是正、负极性很强的分子。微波像、光和X射线一样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具有电和磁两种特性。电磁能穿过食物时,导致水等极化分子振动。振动产生热,这种热煮熟放在微波炉中的食物。微波炉并不是常说的由里向外煮熟食物,煮熟食物的热源来自食物内部而不是外部。  水妙不可言,实际上是奇妙分子的妙不可言  要用脑思考,用眼观察  人体不能缺水  终生保持强健体魄,最要紧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每天把  水喝足  --埃维昂公司的广告用语
  水在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是一种共价化合物。在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   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在雪的为0.1×103 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3.9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0.9 kg/m3,冰在0℃时,密度为0.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热稳定性很强,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也只有极少量离解为氢和氧,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离解为氢和氧水。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并能产生较明显的毛细现象和吸附现象。纯水有极微弱的导电能力,但普通的水含有少量电解质而有导电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化合物可溶于水。   在-213.16℃,会表现出现厌水性。   :H2O分子中两个H-O键的夹角为104.5° 水的涟漪
水的颜色  谁都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可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描绘江南水乡美好春色时却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的艺术夸张和丰富想象吗?碧波荡漾的海洋为什么又是蔚蓝色的呢?  原来这是由太阳光所引起的,当太阳光照射在浅薄的水层时,光线几乎毫无阻挡地全部透过,因此,水看上去是无色透明的。而当太阳光照射在深水层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同波长的光的特征就表露出来,产生不同效果。波长长的光线穿透力强,容易被水吸收;波长短的光穿透力弱,易发生散射和反射。红、橙和黄色一类波长较长的光,进入水体,在不同的深度被相继吸收,并利用它们自己储蓄的能量将海水加热;蓝光、紫光波长较短,经散射和反射后映入我们的眼帘,因此,浩渺海水便显得蔚蓝一片。  如果水体中含有大量粗而带色的悬浮物,或有为数众多的浮游生物繁殖,水也会出现某种特殊的颜色。例如,红海中生长了大量的蓝绿藻,其体内藻红素将红海变成名副其实的红色海洋;黄海则由于黄河带来大量黄色泥沙而呈黄色;黑海的命名应该归功于其深水中含有的硫化氢;而白海则完全是由于周围环境的皑皑冰雪所致,也难怪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密度  大家知道,一切物质受热时都增大自己的体积,即热胀冷缩,同时减小密度。水也具有这种性质,但是在 0℃和 4℃之间例外,此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并不是增加,而是缩小。4℃时水的密度最大。因此,水的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这和大多数物质不一样。  将冰逐渐加热融化成0℃的水,这时结晶中的空隙由于水的侵入而被填充,使 0℃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急速增大。但比较起来,此时水的分子空隙并不是完全填满的,其密度应为0.99987g/cm3。可在 4℃时,水的空隙被依次填满了,此时的密度最大,密度为0.9999720g/cm3,相对密度为1.0000000g/cm3。而大于4℃的水则发生热膨胀,分子运动逐渐变得活跃起来,其密度又逐渐变小了。尽管水有上述异常,但它仍然是密度的标准,4℃时,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冰点和沸点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不难看出,这又是以水的物理特征为标准,进行温度的测定。  如果以氢和化学元素周期表中VIa族的一些化合物,如H2Te、 H2Se、 H2S、 H20相比较,计算一下它们的相对分子量,结果发现水的冰点和沸点不在其他3个化合物的普遍规律性之中,其他3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越大,沸点和冰点就越高。假如水也符合此规律,那么水的冰点似乎应为一90℃--120℃,沸点大约为一75℃--100℃,而实际上则分别为全0℃和100℃,相差甚远。  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很久以前,水的这一性质被用在山地高程的确定上。沸腾时的温度也随水中溶解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压力和水的冰点之间存在着另一种奇异的关系:在 2200 个大气压以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冰点降低;越过 2200 个大气压以后,水的冰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3530 个大气压力下,水于 -17℃结冰;6380 个大气压下为 0℃;16500 个大气压力下为 60℃,而20670 个大气压力下,水在76℃时才结冰。如果后两种情况存在,那么我们便可以得到热冰。但事实是在地球岩石圈和上地幔并不存在着这样温度和压力的组合。
汽化热  为了保证液体能在恒温下蒸发,必须向它提供足够的热量以补偿由于高能分子的逃逸所造成的损失,这份热量称为汽化热。汽化热不是水所特有的,任何液体蒸发时都需要吸收这份热量,只是水的汽化热特别高,才是它的突出之处。  水具有超乎寻常的汽化热,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得到了应用。比如,大的食堂利用锅炉蒸汽来蒸饭;手扶拖拉机则利用它来散热。汽化热在恒温下是一个常数。温度变了,汽化热将随之发生变化。  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分子本身的大小依然如故,保持不变,但是,分子间的距离却大大增加了,体积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如1摩尔水,在1个大气压下,100℃时,体积约为18.8mL;当变成水汽后,在同样条件下,体积增大到301000mL。也就是说,体积增大了16000倍。我们可以想象,利用蒸汽做功时,发挥的力量该是多大啊!
熔化热(融解热)  水的熔化潜热很高,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大约为333.69J/g。这是指水凝结成冰时放出的热量,或冰熔化成水时需要吸收的热量。  水的熔化潜热与一般物质相比,除了其值较高(例如,纯铁的熔化&潜&热为 25J/g,硫的是39.8SJ/g,铅的是 23J/g)外,还有一个异常的特点:冰在一个大气压力下的温度,可以为 -1~-7℃之间,看来好像是冰的温度越低,需要熔化它的热就越多,这个结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普通读者--作为热物理学的门外汉--对这个问题大概不会有太多的异议。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70℃时,熔化潜热并不是333.69J/g,而是301.45J/g!这真是一个不容争辩,而且相当难以置信、出乎意料的异常特性。冰的温度每降低1度,其熔化热大约减少2J,因为冰的单位热容量比水小。
热容量  把1克物质的温度升高(或下降)1℃时所需要(释放)的热量称作比热容,在数量上等于此物质的热容量。在 15℃时,水的热容量为41868J/(g·0℃)也就是说,1g水,若要使其温度上升1℃,需要41868J的热量。这又是以水的物理特征作为标准的一个例子。  水的热容量比大多数物质的热容量都大(只有氧、铝等的热容量比水大)。例如,土和砂之类的物质,热容量为0.84J/(g·℃),铁和铜等金属仅为 0.42J/(g·℃),酒精和甘油为 1.26J/(g·℃),铂为 0.12J/(g·℃),木料为0.6J/(g·℃)。这种水与土之间热容量的巨大的差异,反映在气候学上,就是海洋性气候比大陆性气候升温慢,降温亦慢,变幅较小的现象。  除汞和液态水外,一切物质的单位热容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0~35℃,水的单位热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35℃以后,水的热容量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的热容量和水的密度一样,与温度的关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关系。例如,25℃和 50℃时水的单位热容量一样,都是4.17843J/(g·℃)。雪片  水也可以是艺术品。雪是固态水的一种,其形状美丽迷人,是自然界最精美的图案之一。但雪也常常令人想起铲雪、汽车开不动和霜伤等诸多不便。下雪时,取一片雪花放在一张黑纸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雪花呈六边形,这是水分子相连的结果。如果降雪地区气温较高(仍然低于凝固点),雪花会又大又复杂。如果气温很低,雪花小且简单。因为温度较高的空气一般都较潮湿,雪晶体生成时有较多的水分子。  这些不寻常的晶体形状差异很大。有的内部扁平像绣出的六边形,或六边圆柱体,或是星形,六边支叉从中心向外不同的方向辐射。雪晶体的形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也受到雪花落到地面的速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雪片的结构完全开放,就是说,雪晶体有许多大孔。因此,雪的密度比普通的冰低得多(众所周知,冰的密度又比液体水低)。实际上,厚50英寸的干粉末状的雪溶化后只有约一英寸厚的雨水。  水蒸气在尘埃周围聚集凝固,在高层大气中形成雪。雪通常不是由液体水凝固而成,这倒挺有意思的。  常言道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从某种意义说,是正确的。普通的雪晶体约有1019个水分子。它们的三维组成几乎是无穷的。任何两片雪花的分子结构都不一样。乍一看,雪片的外形和大小都相似。《今日美国》的气象学家杰克·威廉姆斯在《天气》一书中说到:“许多小的雪晶体结构简单,为六面形雪片,形状上没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再复杂的晶体也可能相似”。
表面张力和附着力  表面张力是水以及固体的边界分子联结、&集合&、缩小体积(内聚力)的一种能力。水的表面分子凝聚形成张力膜,若要破坏张力膜需要相当大的力,也就是说,水的表面张力比较大。比水重8倍多的东西,比如保险刀片和针等能够平放在水面上而不会沉入水下。 18℃时水的表面张力是 72X10-5J/cm2,应该说这个数值是很高的,因为,酒精的表面张力为22 X 10-5J/cm2,丙酮为24 X 10-5J/cm2,汽油为29 X10-5J/cm2。事实上,水的表面张力在所有液体中仅次于水银(其表面张力约为 500X10-5J/cm2)而名列第二。水所具有的较强的表面张力控制着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存在状况,影响着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  水还有一个奇怪的性质,就是在细玻璃管(毛细管)中可以观察到&粘着性&(附着性)。毛细管中的水向上升,与引力(重力)相反。在与空气接触的边界层里,水分子的凝聚力,同水使管壁湿润对管壁&粘着&力相配合,结果,毛细管中便形成高于自然水面的凹形面。具有更大表面张力的汞没有粘着力,所以汞在毛细管中不是凹形面,而是凸形面。必须注意,水对油质管壁不粘着,比如水在内壁涂以石蜡的毛细管中的液面,如同汞一样是凸形,而不是凹形。  毛细常数的概念是指液体的上升高度与毛细管半径的乘积。纯水的毛细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减小,而在达到极限时等于零。15℃时水的极限毛细上升高度,粗砂为0.2m,细砂为1.2m,而纯粘土则为12m。上升持续的时间是:粗毛管为5~10天,细毛管16个月,这在土壤物理学上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动力粘滞性  水的这个性质在通过孔隙介质(比如沙)的渗透过程中有很大意义。矿化水,尤其是盐水,在相同温度下透过孔隙介质时,其粘滞性大大提高。0℃条件下,纯水的动力粘滞系数为1.789 X 102Pa·s,而100℃时只是0.282X102Pa·s,少了约5/6。为比较起见,我们以汞的粘滞系数为例,0℃时等于 1.69X102Pa· s,100℃时为 l.22X102Pa· s,仅仅减少了 7%。水蒸气的粘滞系数,15℃时只有 0 98Pa· s,即比同温度下水的粘滞系数小得多,差了180倍。  水的粘滞性高和表面张力大,合起来的作用使农田水分流失较慢,无需经常灌溉;反之,如果水分流失较快,就需要经常灌溉。水的介电常数  电容器的电容C,由于电极板之间存在的物质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程度,可用下式定义的介电常数。来表示,其数值为该物质及其状态所固有:C=εC0 式中,和εC0分别为在电极板间有物质存在时和真空时电容器的电容。的值,在空气中是1.0006,在云母中为604,在CS2中为2.6左右,水的值特别大,一定条件下为80左右。水的介电常数高是由于分子极性强造成的,这个性质使水成为一种优良溶剂。水的其他物理性质  水除了具有上述较为奇异的物理性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异常的物理特性,例如,水的导热性较其他液体小,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 0.00599 J/(s· cm·℃),冰的热导率为 0.0226 J/(s·cm·℃),雪的热导率与雪的密度有关,当密度为 0.1kg/L时,其热导率为 0.00029 J/(s·cm·℃)。水的压缩率很小,体积压缩系数为 4.74X10-10m2/N,一般认为不可压缩。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的75%。水的折射率为1.33,所以在以空气为界面的情况下,光在水中可以产生全反射。纯水几乎是不导电的,天然水有微弱的导电性,含有离子杂质(盐类)的水则是良好的导体.质量和分子式  水分子的大小一滴水的质量约为  m=ρV=1*0.05g  则每个水分子的质量约  m0=m/N=0.05/(1.67*10^21)g=3*10^(-19)g  水分子的书写:H2O  是由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地球是(从日起改为,不再是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关于水的形成学说最为权威的一种理论,应当是在宇宙星系爆炸之后,并在宇宙引力场的作用下,形成新一代的星系。其部分空间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逐步的收缩,成为新的星球。新行星在形成过程中的中晚期,导致了与氧元素在不断的进行,也就在星球的表面形成了大量的水分子。由于宇宙在爆炸的过程中,宇宙空间拥有大量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星球表面被液态水所覆盖。   水和水体的作用   对气候的影响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对地理的影响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改变地表形态。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欧亚大陆上的是最大的。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当中海洋占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6.53%)。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73.%)。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76%)。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对生命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种类     不同的学科对水有着一些不同的称呼:     根据水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软水: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     硬水: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饮用水根据的含量,可以分为:淡水,咸水,此外还有:  :在各种生命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状态的水。  :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  :贮存于土壤内的水地下水:贮存于地下的水     超纯水:纯度极高的水,多用于集成电路工业     :又称水合水。在结晶物质中,以力与离子或分子相结合的、数量一定的水分子。     的化学分子式为D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氘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万分之二,通过得到的重水比黄金还昂贵。重水可以用来做原子反应堆的减速剂和载热剂。     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极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超重水的制取成本比重水还要高上万倍。     氘化水的化学分子式为HDO,每个分子中含一个氢原子、一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用途不大。     与水相关的化学反应     水的与溶液pH值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 H2O+H2OH3O++OH- 通常H3O+简写为H+      Kw=c[H+]*c[OH-]     25度时,Kw=1×10-14     pH=-lg([H+])     pH&7,溶液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     能溶于水的或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或碱。酸和碱发生生成盐和水。水在电流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氢气和。和水接触会发生燃烧。     在的作用下,无机物和有机物能够与水进行:     有机物的水解:有机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水分子的氢原子或羟基(-OH)代换,例如乙酸甲酯的水解:     无机物的水解:通常是盐的水解,例如弱酸盐乙酸钠与水中的H+结合成弱酸,使溶液呈碱性:     此外,水本身也可以作为催化剂。     淡水短缺问题与对策     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咸外,只有2.5%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势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仅占世界总淡水的0.3%。     于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估计到2050年,全球有46%的缺水。对于水资源稀少的地区来说,水已经超出生活资源的范围,而成为战略资源,由于水资源的稀有  性,水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为让全世界都关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3月22日为。
  有几个经典模型   1.优先吸附毛细孔模型:弱点干态电镜下,没发现孔。湿态膜标本不是电镜的样品。   2.溶解扩散模型:不认为有孔。   3.干闭湿开模型:上工世纪80,90年代,国人等提出的,能够解释1和2模型的统一的现代最贴切的逆渗透机理模型。既“干闭湿开”模型,统一了两个最经典的反渗透机制模型,细孔模型,溶解扩散模型。   非加压的海水淡化法:吸附渗透法
  水滴扬起水在科学、哲学、宗教、文学、美术、体育、神话等中都有所体现。  水的利用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边建立,以解决灌溉、饮用和排污问题。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水在饮用、清洁、洗涤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因此形成了一些专门与水有关的研究领域,如水力学,水文科学,水处理等,甚而产生了以水为生的产业水产业。   工业生产和化工生产大量使用这种廉价的原料。但未经处理的的任意排放就会造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处理就变得十分必要。 (见水污染和污水处理。)   古代世界观中的水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开始探讨世界各种事物的组成或者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古代的五行学说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体,以及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   水崇拜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通过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中国传统上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处皆有龙王,、堂遍及全国各地。祭龙王祈雨是中国传统的信仰习俗。
  最初的生命在水中诞生。亿万年前,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一些物质在水中以一种特定的形式碰巧结合在一起,于是,地球上第一个单细胞生命诞生了。它也许就是今天我们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祖先。 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   水无色、无味,并具很好的渗透力,是一种很好的媒介及载体。是吸收、储存和传导自然界的能量与共生讯息(Bio-ResonantInformation)给生物体的最重要的媒介物质。是生物体内一切物质交换的媒介。   1、人在不同的时期体内的含水量:   人是被水创造的,平均62%是水   胎儿时期90%,婴儿80%以上,成年人60-70%,老年60%以下   现代医学证明“人的老化是细胞干燥的过程”由此可见,水对人的重要性。
  2、人体中各器官的水分含量:   眼球99%,血液83%,肾脏82.7%,心脏79.3%,肺79.%,肌肉76%,脑74.8%,皮肤72%,骨22%   当人身体失水20%就会致死,所以每天正常时需要喝1-1.5升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水可以:   维持细胞形态,增加新陈代谢功能   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正常循环   溶解营养素,使之易于吸收和运输   帮助排泄体内废弃物。   散发热量调节温度等。   使血液保持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水基本信息
汉语拼音:shuǐ    :water   名:aqua   水 部外:0   总笔画:4;   86&98:IIII;    仓颉:E;   笔顺:2534;   :12900;   UniCode:CJK;统一:U+6C34; 物理部分  :99.975℃(为0,气压为标准气压时)    :0℃   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98℃   比热容:4.186J/(g·℃) 0.1MPa 15℃   2.051J/(g·℃) 0.1MPa 100℃   :1000 千克每立方米 (4℃时)   临界:374.2℃   浮力分类:悬浮、漂浮、沉浮 化学部分  :H2O   结构式:H—O—H(两氧键夹角104.5°)   相对分子质量: 18.016   化学实:水的电解   化学成分组成:氢原子、原子
  ,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中国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   说明:   1。在隶定汉字中,“川”和“水”是一对关系字。所谓“关系字”,是指字形相近,字义关联的一对汉字,如“”和“”,“”和“”,“戈”和“弋”等。“川”字笔画竖直,象征水的流动,所谓“川流不息”。“水”字笔画勾曲,象征水的静 中国书法水止,所谓“一汪清水”。   2。水是水、木、火、土、金五种元素中排名第一的元素,是最早出现的元素。“”。水的生成过程与“盖天”宇宙模型有关。“盖天”宇宙模型的基本架构可以概括为:上为天,下为地,天地中央有天地柱。这一模型来源于台风。天地柱就是台风眼。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起先,热带洋面因夏季水温升高而蒸腾出大量水汽。水汽散漫飘荡在洋面上。随后,由于地球自转偏转力的影响,这些水汽逐渐进入同向旋转过程。随后出现一个中空的水汽团,这个水汽团通过旋转吸引到更多水汽,从而越长越高,上与天盖相接,下与大地相连。这个水汽团的解剖结构是这样的:中心是,其中无风无雨,阳光灿烂;台风眼外是云墙区,云墙区外是大风区。古人认为甘肃的沙漠地区就是台风眼(天地柱)所在,陕西地区是云墙区所在,陕西以东地区属于大风区。“天一生水”的意思是:“天一”就是北极星。原先,没有北极星。而后出现了北极星“天一”。北极星的出现意味着“旋转中心”的成立。随之散漫的混沌之气进入同向旋转过程,原始“台风”就逐渐形成了。随着原始“台风”的长高和旋转的加速,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汽中的轻飘成分上扬,形成了天;水汽中的重浊成分下沉,形成了。还有一部分水汽变成了五行循环的第一元素——水,在“云墙区”落下,随后顺着倾斜的大地往外流出,这就是。
  [1]同本义   水,准也。──《》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涤。──《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宋·司马光《》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2]特指河流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3]泛指一切水域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水(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4]汁、液的通称。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5]大水;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汉·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6]星名。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7]官名。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8]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9]五行之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0]水生动。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面亦收租   [11]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也指人贩子)   [12]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13]指水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4]水族。中国之一,居住在省(五次民族)   [15]姓   2:【动】   [16]泅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17]哄诱探询。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18]用水测平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19][方言]不成功,败了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3:【形】   [20][方言]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补充:   [21]病名,即水肿。以水肿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故名。出《素问·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又:“足胫肿曰水。”   [22]指水肿病的病理机制。《素问·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肺之脉俱寒结也,脾肺寒结,则气化为水。”   [23]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24]网络新用   水是论坛上没有太大价值的帖子的总称,每一篇这样的帖子都被称为“水帖”,发水帖的行为称为“灌水”,某些跟帖多而且都是水帖的帖子称为“水楼”,经常占着位置不说话叫“潜水”。   在游戏中发挥不好,会被称为“水”。   [25]【闽台方言】漂亮,美丽的   ====〖简释〗====   水   shuǐ(ㄕㄨㄟˇ)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2]河流:汉~。湘~。   [3]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4]液汁:~笔。墨~。   [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6]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7]姓。   [8]漂亮。   水平低、歧视。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在缺少露天水源的野外困境中,是否能够即时找到水决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   教你三个办法在艰苦的环境中找水:地下取水、日光蒸馏水和植物中取水。 地下取水  寻找地下水源的首选之地就是地表早已干涸的溪流与河流的河床地区。虽然这些地方的地表早已无水,但是在它们的地表下往往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日光蒸馏水  日光蒸馏取水法特别适用于沙漠地区,在地面挖一个长宽约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 日光蒸馏法一水壶,在坑上放一块塑料薄膜,用石头或沙土将薄膜的四周固定在坑沿,然后在塑料膜的中央部分吊一石块确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顺利滑至中央底部并落入收集器中。   太阳的照射使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升高,蒸发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水壶中,这种方法在一天之内能收集大约半升水。 植物中取水  通过凝结植物的水汽来收集水分。在一段健壮枝叶浓密的树木嫩枝上套一个塑料袋,放袋子的时候要注意使袋口朝上,袋的一角向下,   这样便于接收叶面蒸腾作用产生的凝结水。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上升与薄膜接触时遇冷后就会凝结成水滴。应让凝结的水珠沿着薄膜内壁流入底部收集器中。
  冰:   比热容: 2.135 1(J/g ℃) -20~0℃   融 化 热: (J/kg 0℃)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atm,1atmosphere)时(101。325千帕斯卡(kPa)),温度在0 ℃以下为固体(固态水),0℃为水的凝固点。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现液态)。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纯水在0℃时密度为999。87千克/立方米,在沸点时水的密度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减小4%。在4℃是密度最大,为1000千克/立方米。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CAS:
  InChI编码: InChI=1/H2O/h1H2   物理学中,水在摩擦中的两面性:   在粗糙的物体表面有能摸的着的水时,水会减小。   例如:家里的地板砖,特别是浴室和厨房的地板砖上沾有了水,会使二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力;下雨天汽车不能开的太快;在有水的地板上行走容易摔跤等。   在粗糙的物体表面有极少的(摸不到,有湿润感觉)水时,会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例如:数钞票时,在手上沾上些水,数钱数的又快又准等。   水(化学式:2)是由氢、氧两种组成的,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古代之一;西方古代的中也有水。     tpcλaμσ温度压力比热容导热系数热扩散率动力粘度运动粘度℃kPakJ/(kg·K)W/(m·K)10m/h*10^6Pa·s*10^6(m^2)/s0984.2077 0.558 4.81789.71 1.780 10984.1910 0.563 4.91304.28 1.300 20984.1826 0.593 5.11000.28 1.000 30984.1784 0.611 5.3801.20 0.805 40984.1784 0.623 5.4653.12 0.659 50984.1826 0.642 5.6549.17 0.556 60984.1826 0.657 5.7470.72 0.479 70984.1910 0.666 5.9406.00 0.415 80984.1952 0.670 6.0355.98 0.366 90984.2077 0.680 6.1314.79 0.326 1001014.2161 0.683 6.1382.43 0.295 1101434.2287 0.685 6.1254.97 0.268 1201984.2454 0.686 6.2230.46 0.244 1302704.2663 0.686 6.2211.82 0.226 1403614.2915 0.685 6.2198.13 0.212 1504764.3208 0.684 6.2185.35 0.202 1606184.3543 0.683 6.2171.62 0.190 1707924.3878 0.679 6.2162.79 0.181 18010034.4254 0.675 6.2152.98 0.173 19012554.4631 0.670 6.2145.14 0.166 20015554.5134 0.663 6.1138.27 0.160 21019084.6055 0.655 6.0131.41 0.154 22023204.6473 0.645 6.0125.53 0.149 23027984.6892 0.637 6.0119.64 0.145 24033484.7311 0.628 5.9117.74 0.141 化学性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质,因为用一般的加热方法很难把它分解。直到18世纪末,才由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1。稳定性:在2000℃以上才开始分解。   水的电离:纯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传=可逆=H+ +OH- 或 H传+H传=可逆=H3O+ +OH-   注:“H3O+”为水合,为了简便,常常简写成H+,纯水中氢离子为10^-7mol/L   2。水的氧化性:水跟较活泼金属或碳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氢被还原成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3Fe+4H2O(水蒸气)=+4H2↑   C+H2O=CO↑+H2↑(高温)   3。水的还原性:   最活泼的非金属氟可将水中负二价氧,氧化成氧气,现还原性 2F2+2H2O=4HF+O2↑   4。水的电解:   水在电流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工业上用此法制纯氢和纯氧 2H2O=2H2↑+O2↑   5。水化反应:   水可跟活泼金属的、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发生水化反应。   +H2O=2NaOH   CaO+H2O=Ca(OH)2   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   CH2=CH2+H2O←→C2H5OH   6。水解反应   盐的水解 水解:Mg3N2+6H2O(加热)=3Mg(OH)2↓+2NH3↑   NaAIO2+HCI+H2O=AI(OH)3↓+NaCI(NaCI少量)   碳化钙水解: CaC2(电石)+2H2O(饱和氯化钠)=Ca(OH)2+C2H2↑   水解: C2H5Br+H2O(加热下的氢氧化钠溶液)←→C2H5OH+HBr   醇钠水解:   C2H5ONa+H2O→C2H5OH+NaOH   酯类水解:   CH3COOC2H5+H2O(铜或银并且加热)←→CH3COOH+C2H5OH   多糖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   7。水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的负十次方,一般认为水的直径为2~3个此单位。。   8。水的电离:   在水中,几乎没有电离生成离子。   H2O←→H+ +OH-   由于仅有一小部分的水分子发生上述反应,所以纯水的Ph值十分接近7。   9。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m^3/kg,温度高于3.98℃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原因: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kPa)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10。水在离子中是两性物质,既有氢离子(H+),也有氢氧根离子(OH-)。但纯净蒸馏水是中性的。 化学式非正常读法  H2O:氧化氢、一氧化二氢、氧化二氢、一氧化氢(以上为正常形式读法)、氢氧酸(以、、的水溶液、、相似读法。)、酸式氧;将H2O写成HOH、H(OH),也可以读作:氢氧化氢、苛性氢、羟基氢、碱式氢。国外曾经有过一篇将水称为《》的恶搞文章。   虽然可以根据水的化学式得到以上读法,但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的命名规则,水的唯一化学名称为“水(water)”。“一氧化二氢”、“氧化氢”和“氢氧化氢”等等都不正确,都不能在正式科学场合被使用。唯一的区别仅仅是区分特殊种类的水,比如蒸馏水、去离子水或重水。
国际最新标准:  (1)不含有害人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2)含有适量的有益于人体健康,并呈离子状态的矿物质(钾、镁、钙等含量在100mg/L);   (3)水的分子团小,溶解力和渗透力强;;   (4)水中含有溶解氧(6mg/L左右),含有离子;   (5)呈负电位,可以迅速、有效的清除体内的酸性和多于的自由基及各种有害物质;   (6)水的硬度适度,介于50~200mg/L(以碳酸钙计)。   到目前为止,只有弱碱性呈离子态的水能够完全符合以上标准。因此它不仅适合健康人长期饮用,而且也由于它具有明显的调节肠胃功能、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疲劳和美容作用,也非常适合胃肠病、、高血压、冠心病、病、肥胖、便秘和过敏性疾病等体质酸化患者辅助治疗。 六种水不能喝  人离不开水,但什么是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却很少有人知道。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未开水”、“重煮水”、“生水”、“老化水”、“千滚水”、“蒸锅水”要注意禁止饮用。    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喝水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再平常不过了,不过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一条微博却让不少网友惊出了一身冷汗。博主在微博中列出了日常6种对人体有害的水:“1.生水。2.老化水。3.千滚水。4.蒸锅水。5.不开的水。6.重新煮开的水。”   一、生水:喝生水,易引起胃肠炎、肝炎、痢疾。   二、老化水: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其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水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三、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四、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五、不开的水: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的卤化烃、氯仿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100℃,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变得安全。   六、重新煮开的水: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多次沸腾会导致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升高。   专家证实基本可信   到底哪些水不能喝?记者请教了扬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钱建亚教授,钱教授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重新煮开的水对人体有害,所以重新烧开的水有没有危害不好说,但是如果重复多次烧开,变成“千滚水”,那就对健康无益了。
水崇拜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通过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中国传统上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处皆有龙王,龙王庙、堂遍及全国各地。祈雨是中国传统的信仰习俗。 高山流水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地方好好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关于水的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   宋-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渓。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2.水何,山岛。   (曹操:《》)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1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1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7.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忆江南》)   19.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   绳锯木断,。 节水名言  1、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2、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3、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5、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水的性质   1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12、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13、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1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8、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9、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20、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水的文化内涵  上善若水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   上善若水书画作品图册(19张)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中的人生哲学   车尔尼雪夫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水,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的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委曲的摇曳着,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家。”
1、对气候的影响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夏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2、对地理的影响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欧亚大陆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3、对生命的影响  水对人体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   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水份有什么作用呢?   1.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水,如水可溶解各种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等要成为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细胞之间川流不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总之人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2.水在上有一定的作用。当人呼吸和出汗时都会排出一些水分。比如炎热季节,环境温度往往高于体温,人就靠出汗,使水分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来降低体温,使人免于中暑。而在天冷时,由于水贮备热量的潜力很大,人体不致因外界温度低而使体温发生明显的波动。   3.水还是体内的。它能滋润皮肤。皮肤缺水,就会变得干燥失去弹性,显得面容苍老。体内一些关节囊液、浆膜液可使器官之间免于摩擦受损,且能转动灵活。、唾液也都是相应器官的润滑剂。   4.水是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治疗力量的奇药。矿泉水和电解质水的保健和防病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主要是因为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当感冒、发热时,多喝开水能帮助发汗、退热、冲淡血液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同时,小便增多,有利于加速毒素的排出。   5.大面积烧伤以及发生剧烈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体内大量流失水分时,都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防止严重脱水,加重病情。    6.睡前喝水有助于美容。上床之前,你无论如何都要喝一杯水,这杯水的美容功效非常大。当你睡着后,那杯水就能渗透到每个细胞里。细胞吸收水分后,皮肤就更娇柔细嫩。   7.入浴前喝一杯水常葆肌肤青春活力。沐浴前一定要先喝一杯水。沐浴时的汗量为平常的两倍,体内的新陈代谢加速,喝了水,可使全身每一个细胞都能吸收到水分,创造出光润细柔的肌肤。   8.需要指出的是,对老人和儿童来说,自来水煮沸后饮用是最利于健康的,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净化后会降低水内的矿物质,长期饮用效果并不如天然水源。   9.水在生物体中存在形式   水在细胞中主要是以游离态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加压易析出,易蒸发,称为自由水。他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成为各种代谢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在细胞中的含量越多,细胞代谢就越旺盛。一部分水和其他物质结合,不能自由流动,称为结合水。结合水含量越多,生物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就越强,如:抗旱、抗寒等。   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失水亦称为脱水。根据水与电解质丧失比例不同,分三种类型。   1、高渗性脱水:以水的丢失为主,电解质丢失相对较少。   2、:以电解质丢失为主,水的丢失较少。   3、:水和电解质按比例丢失,体液不变,临床上较为常见。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体重的70%;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量的要求,如果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元素或有某些有害物质,或遭到污染水质,达不到饮用要求,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雨水的药用功能  雨水,又名无根水,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淡,诸水之上也。夏日尤佳。饮之可以去病。(刚下的雨水中含有大量尘埃,特别在现代化的和工业污染严重的城市,成分相当复杂,甚至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但在未受污染的地方,干净的雨水功能依旧)。 4。水利的发展  1.古中国人早已把水灵活运用到农业中:为保证水稻生活的环境湿润,他们在田沿筑起土埂,防止田内余水流失,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他们还使用桔槔,桔槔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   2.古代亚述国王在其首都四周种满珍稀植物。为了灌溉这些植物,他修了一条长长的运河,用来从附近的水源处引水灌溉这些植物。   3.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诺奇幕特兰四周有许多湖,阿兹泰克人在湖中建台田。他们挖出湖里的淤泥铺在,再种上作物。阿兹泰克人在台田周围挖了沟渠,类似于中国的水田用于灌溉。   4.以色列位于沙漠之中,沙漠占国土面积的60%,不仅耕地少,而且是一个半干旱地 农业灌溉(1张) 区,降雨量少,季节性强,区域分布不均,淡缺乏的问题极为突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建国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资源为公共财产,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除兴修水利外,还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农业生产中基本不用常见的漫灌、沟灌、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多采用喷灌,占灌溉面积的87%,占10%。80年代后,滴灌开始普遍采用,目前已占灌溉面积的90%,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种植上。滴灌投资并不比喷灌高,不仅节水,而且对地形、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强,不受风力和气候影响,肥料和可同时随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药,还可防止产生次生盐渍化,消除根区有害盐分。滴灌技术的采用,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产值的90%以上来自灌溉农业。   国家节水标志“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国家节水标志作用   “国家节水标志”既是节水的宣传形象标志,同时也作为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标识。对通过相关标准衡量、节水设备检测和专家委员会评定的用水器具,予以授权使用和推荐。据了解,、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节水标志,对节水起到了促进作用。 水和地震之间的联系  由于大陆地壳板块随着天文星系交汇,会产生生滑移,所以,观察和观测河流、水库、水井、池塘、湿地、土地旱情等与水相关联的特征参数,会对地壳滑移状况和分布,取得较为精确的数据,旱区是水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大陆板块地壳滑移最严重的区域。   局部的矿井、水渗透、海水渗透等现象,以及高坡陡峭意外塌方,都是地壳滑移造成的!之后在下雨时,表现出垮塌,也是随后的表现。   注重水文观测和水土流失,以及重灾旱情,都是地壳滑移表现,是地震和微弱地震的外在表现,可以提供足够的地震数据跟踪实证。 水和水系之间的关系  一些地区,每年汛期,定期来讯,水量极大,这是水系表现,对于各个区域出现这样的情况,应积极利用,挖库扩容清淤,汛期蓄水,储存淡水,涵养水源,表面看起来,总是山洪暴发、和汛期抗洪,没有了解水系来水规律,来水就抗,水也没存贮,结果是旱时无水,涝时不存。   易发山洪区域,应该积极开发水利存储和库容设施,自然改善生态,坚持实施,就会改善局部气候环境,生态会持续向好,节省候补的经济建设投入,形成良性循环生态动态平衡。
水的分类  软水: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不含或较少含有钙镁化合物)   硬水: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人长期饮用危害健康。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饮用水根据氯化钠的含量,可以分为:   淡水 咸水 生物水:在各种生命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状态的水。 天然水:鱼 土壤水:贮存于土壤内的水   地下水:贮存于地下的水 超纯水:纯度极高的水,多用于集成电路工业   结晶水:又称水合水。在结晶物质中,以化学键力与离子或分子相结合的、数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DD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万分之二,通过电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黄金还昂贵。重水可以用来做原子反应堆的减速剂和。   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T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极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超重水的制取成本比重水还要高上万倍。   氘化水的化学分子式为HDO,每个分子中含一个氢原子、一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用途不大。 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公里,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淡水只占0。9%;而其中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全球总储水量的7/100000),其中大部分以冰雪的形态在南、北极储存。而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的淡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02%。 水污染分类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化学性污染   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事故污染最甚。   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   (1)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所引起的。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   (2)热污染:来自各种工业过程的,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   (3)放射性污染:由于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和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学、工业、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废水处理   1. 废水流过沉淀槽,固状物会沉淀下来;   2. 在滴流过滤中,废水流过沙砾得以过滤,沙砾表面也可铺细菌,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3. 还可在水中加入漂白粉,氯气等杀死微生物;   4. 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可以天然净化;   5. 废水经过“旋水分离器”,能过滤。
  水的硬度最初是指钙、镁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 (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故又叫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   水中有些金属阳离子,同一些阴离子结合在一起,在水被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蒸发浓缩,容易形成水垢,附着在受热面上而影响热传导,我们抒水中这些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水的硬度。如在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是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它与水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氯离子(CL-)、以及硝酸根离子(NO3-)等结合在一起,形成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硝酸盐等硬度。水中的铁、锰、钭等金属离子也会形成硬度,但由于它们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很少,可以略去不计。因此,通常就把Ca2+、Mg2+的总浓度看作水的硬度。水的硬度对锅炉用水的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各种不同参数的锅炉对水质的要求对水进行软化或除盐处理。   水的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两种。   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还有少量的碳酸盐硬度。碳酸氢盐硬度经加热之后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故亦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所形成的硬度。这类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故也称为永久硬度,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等。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之和称为总硬度;水中Ca2+的含量称为钙硬度;水中Mg2+的含量称为镁硬度;当水的总硬度小于总碱度时,它们之差,称为负硬度。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时,当我们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部分面积都是鲜艳的蓝色。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多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地球上本来就有水吗?   对于地球水的来源目前主要的两派观点如下:   (一)自生说   1.地球从原始星云凝聚成行星后,由于内部温度变化和重力作用,物质发生分异和对流,于是地球逐渐分化出圈层。在分化过程中,氢、氧等气体上浮到地表,再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最后生成水。   2. 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后冷却形成原始地壳的时候产生的。最初地球是一个冰冷的球体。此后,由于存在地球内部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开始衰变,释放出热能。因此地球内部的物质也开始熔化,高熔点的物质下沉,易熔化的物质上升,从中分离出易挥发的物质: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气,试验证明当1 m3花岗岩熔化时,可以释放出26 L的水和许多完全可挥发的化合物。   3.地下深处的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水,实验证明,压力为15 kpa,温度为1,0000C的岩浆,可以溶解30%的水。火山口处的岩浆平均含水6%,有的可达12%,而且越往地球深处含水量越高。据此,有人根据地球深处岩浆的数量推测在地球存在的45亿年内,深部岩浆释放的水量可达现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4. 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水。从现代火山活动情况看,几乎每次火山喷发都有约75%以上的水汽喷出。1906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纯水蒸气柱高达13,000米,一直喷发了20个h。阿拉斯加卡特迈火山区的万烟谷,有成千上万个天然水蒸气喷出孔,平均每秒种可喷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热水约23,000m3。据此有人认为,在地球的全部历史中,火山抛出来的固体物质总量为全部岩石圈的一半,火山喷出的水也可占现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5.地球内部矿物脱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在高温下与氢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氢化合物燃烧也可以生成水,在坚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结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体。   (二)外生说   1.人们在研究球粒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为0。5~5%,有的高达10%以上,而碳质球粒陨石含水更多。球粒陨石是太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陨石,大约占所有陨石总数的86%。一般认为,球粒陨石是原始太阳最早期的凝结物,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这些球粒陨石凝聚而成的。   2.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1.5 t这种“宇宙水”。然后,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水饥、水荒、水枯、水污的缠扰,做为“水”的关键点,“水处理”是水家族最最重要的急所重点,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有超过“自然水”的趋势。   常说的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两种。经常用到的水处理药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活性炭及各种滤料等。饮用水包括海水淡化,脱盐,净化等。   水处理工艺:一般水处理方法及原理 污水处理一般来说包含以下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它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铁离子、锰离子、油脂等。   二级处理是生物、化学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   三级处理是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现在的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投入实际应用的并不多。它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正向渗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余污染物,并用臭氧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然后将处理水送入中水道,作为冲洗厕所、喷洒街道、浇灌绿化带、工业用水、防火等水源。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纯净水处理工艺,视原水水质而定。正向渗透、反渗透处理   如果原水是市政自来水,一般的流程是   砂滤--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可有可无)--保安过滤器--反渗透--紫外消毒--产水   如果是一般的地表水,在进入上述流程之前要杀菌并添加絮凝剂。   如果是井水,在砂滤后要加除铁锰过滤器。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   (一)沉淀物过滤法   (二)软化法   (三)   (四)去离子法   (五)逆渗透法、   (六)超过滤法   (七)   (八)   (九)生物化学法等,及最新颖的   (十)正向渗透法,自然净化方法的人类新创造。 正渗透和脱盐的新途径  “渗透”在海水淡化、脱盐、水处理领域,啰嗦、复杂一下又称正渗透、或正向渗透,以示与反渗透、反向渗透法、逆渗透的差异、区别或对应、强调,正向渗透法是与反渗透互逆的一对方法。正渗透作为一种潜在的水纯化和淡化新技术,世界上正对其进行着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国外1976年,有液-液体系的原始尝试,国内1992年,发明过液-固体系的正向渗透(非加压)吸附渗透法脱盐(CN)。直到约10年后,又重新跟随国际潮流,开始标准的模仿复制的模式,2008年开始有综述报告。 寻找水处理脱盐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压力驱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RO)在膜、膜组器、设备和工艺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和改进,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RO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存在的局限,而且就脱盐来讲,RO技术可认为已接近发展的顶峰。因此,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展了“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FO)”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压力延缓渗透(FRO)海水发电”,更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清洁再生能源开发技术J。但是国内目前对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关注得很少,相关研究和论文也不多。虽然,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有了创造性的发明“非加压吸附渗透法海水淡化”(CN)。   正向渗透分离技术很早就得到了应用。很久以前,人们就采用食盐来长期贮存食物,因为在高盐环境下多数细菌、霉菌和病原菌由于渗透作用会脱水死亡或暂时失去活性。如今,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垃圾渗透液处理等研究;食品工业在实验室利用正向渗透膜分离来浓缩饮料;紧急救援时的生命支持系统利用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制取淡水。近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正向渗透技术已经应用于人体的药物控制释放。 碳纳米管薄膜  一种用碳纳米管来做薄膜的小孔。 活细胞的蛋白质膜  薄膜的孔用引导水分子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的蛋白质来构成。
  自然生态水络合态   生物体内生物态   化学提纯等级纯净态   雾化蒸馏物理态   净化饮用态   工业排放污染态   水体离子结合态
  变化   冰的分子模型   由于水分子间有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根据近代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约为摄氏4度是液态水的9/10。 水溶解时拆散了大量的氢键,使整体化为四面体集团和零星的较小的“水分子集团”(即由氢键缔合形成的一些缔合分子),故液态水已经不象冰那样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象冰中那样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相对冰就增大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分子聚乙烯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