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被别人有可能无意的小举动大文明的画或者话语伤到自尊,是什么问题?

无心话语1:“我早就说……”_5句“无心”话 伤害宝宝自尊心_性格心理_教育_太平洋亲子网
5句“无心”话 伤害宝宝自尊心
10:13:25出处:作者:紫璇
1无心话语1:“我早就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孩子也是如此。自尊心人人都有,只不过孩子的自尊心更加脆弱,就像一只透明的玻璃杯,虽然美,但一碰即碎。生活的琐事很烦乱,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一些气话。事情过后也许还可以弥补,但对孩子的伤害却有可能是永久性的。那么,父母哪些&无心&的话语,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呢?&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父母&无心&话语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点评:其中一种情况,&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会让孩子体味到挫折感。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出来做比较,有翻旧帐的意味,虽然仍然肯定其能力,却也认为他其实早就能将事情做好,多少有点批评的味道。  因此,这样的说话方式确有不妥,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好了没得到鼓励,而没做好的事情却一再被提起。另外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父母多次告诫的事,孩子却仍然一犯再犯,于是父母便会说&我早就说,不要这样做&。  支招:和孩子说话时要懂得刹车,孩子做对了,给予鼓励即可,切勿出现这样翻旧帐的话语。此外,父母应该也能察觉到孩子是有意或无意地一再犯错,如果认为孩子是无心的,那就告诉自己&他是不小心的&,便能稍微降下怒火,而在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则可以既认真又严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犯下这个错误,让他练习自己说出原因,以达到修正的功效。  如果孩子是有意犯错,则需要正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因平日受到忽略而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是身心发展上有障碍。2无心话语2:“不可以……”  父母&无心&话语2:&不行&&&,或者&不可以&&&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他最爱的卡通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看电视&,然后硬生生地将电视关掉。&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分析:这种情境经常在家中上演,许多大人主观上认定不好的事,都会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但是却并未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还有就是要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点是避免其行为出现僵化。  曾经有一位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要求孩子放学后都在公寓大门口等她,不能到其他人家中,当然也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妈妈一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也乖乖听话。  但是,有一天妈妈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直接被送到医院,而孩子就这样一直站在门口等,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也不敢搭理。直到妈妈醒来后,才想到&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由此可见,孩子不明白在楼下等妈妈的原因,妈妈也未曾与孩子谈到其他应变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傻地听话等着,以避免被责骂,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化的行为模式。  支招:建议父母在说&不可以&前,应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比如跟孩子通过协商的语气来对话:&这个卡通片要演30分钟,可是我们等一下就要吃饭了,该怎么办?&  另外,不妨用正向的提醒来代替负面的禁止,比如以&我们要先吃饭&来代替&不准看电视&。如果总是一味禁止,反而在提醒孩子要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被禁止的事更有兴趣。3无心话语3:“你看你……”  父母&无心&话语3:&你看你&&&  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这一天,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点评: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不满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比如上面这个事例,就可以提醒孩子:&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  支招: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请注意,不论自己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4无心话语4:“你一定要……”  父母&无心&话语4:&你一定要&&&  当小雅正在玩玩具时,父母不时在一旁叮咛:&等一下,你一定要自己收玩具。&&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点评:当父母经常说出&你一定要&或&你应该要&的话语时,不妨先省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是单纯的命令以获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还是将自己的期待加诸于孩子身上?如果确实是上述2种心态之一,那么父母就要矫正自己的想法。  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控制与责骂虽然可得到即时性的效果,却会产生最大的后遗症。把孩子当作即将长大的成人,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才是长久之针,这比单纯地命令他&一定要&更重要,以免孩子未来缺乏判断力,只知道盲从或因为反对而反对。  或者,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玩完之后不懂得收拾玩具,便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先行提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命令的口气容易让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觉,这便是犯了&预期失败&的谬误。  支招:首先,让孩子拥有判断力;其次,学龄前的孩子常将物品拟人化,有时使用他们的语言会使亲子互动沟通更有效。所以,改口问问问孩子:&玩完玩具要做什么?&,或以孩子的语气说:&玩完玩具后,也要让玩具回家哦!&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他们对收拾玩具这件事就很容易接受。5无心话语5:“不要吵!”  父母&无心&话语5:&不要吵!&  妈妈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坐下来,看看自己最爱的电视剧,圆圆在一旁玩玩具,不仅在房子里跑来跑去,还不时发出碰撞的声音,导致妈妈听不清楚剧中的对白,于是便告诉圆圆:&不要吵!&&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点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请你记住,孩子的名字永远叫&小孩&&。他们需要有时间、有空间去玩耍,而玩就是单纯的玩,不是为了学习技巧而玩。&玩&是孩子的天职,爸爸妈妈一定要接纳孩子需要玩的特性,而游戏时自然会发出声音。  再者来说,城市里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活动空间,精力无法发泄,因此父母必须仔细思考,孩子是否真的缺乏游戏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请为孩子规划一段到户外跑跳的时间,或者在家中安排安全合适的区域,既让孩子充分发泄精力,又不必担心被责骂。  在已经得到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后,如果孩子仍然在家中大声游戏而吵到其他人,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他,可以玩游戏,但是不能妨碍到别人。如果孩子没有消耗精力的渠道,却又在正常发泄精力时一再被父母责骂,那只会摧毁他的自信心,因为他只是在单纯的游戏,却总是惹得父母不高兴。  我是成长说小编,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邮箱.cn方式联系我,孩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来信方式:成长说+宝宝年龄+遇到的问题。如:成长说+宝宝2岁半+孩子被打怎么办。&精彩推荐: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
PCbaby向你推荐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话语是否伤小朋友自尊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话语是否伤小朋友自尊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可以培养孩子自尊心的那些话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可以培养孩子自尊心的那些话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有的流言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极远的地方。俗话又说,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而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其价值远比千里更远,比千两更重。
  父母的话,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自尊心、自我管理、成就动机、情绪发展、气质、愿望、勇气和努力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如何懂得谦逊,懂得照顾、体谅他人呢?源头就在父母身上。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而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归根结底,原因也在父母身上。所以,父母绝不能将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只看做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手段,而是要意识到,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滋养孩子的养分,都是在装饰孩子的美好未来。
  很多父母都深知与孩子对话的重要性。可问题是,一遇到实际问题,父母就失去了理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理性被麻痹,感性占据上风时,所有能说的、不能说的话都会尽数倾倒出来,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肆意横行。就在此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瞬间恶化。
  还有些父母找不着北,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这也是一大问题。明明是想说些好话激励孩子,可他们不知道哪些话对孩子有好处,结果就在犹豫的瞬间已经铸成了大错。不能及时选择合适的话语,也是导致两代人之间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看似困难,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认清本质,能够通过正确的对话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意识到你不只是他们的父母,更是其人生的同行者,在孩子做出各种尝试时及时激励他,这就足够了。可是,看着那么多父母一筹莫展,无法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真是急煞旁人。
  其实,就算是再好听的话,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就算是再好用的字眼,也要把握好语气中夹杂的感情。并且,就算是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罗列出了50 句能够成就孩子的话。如果你使用得当,就能把自家的宝贝培养成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这些成就孩子的话,你最好每天都能对孩子说一句。这就好比人不可一日无食,因为身体需要成长;好话也每天都不可缺少,因为心灵也需要成长。
  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话
  1、你能做到的
  孩子:“到底为什么总是不行呢?”
  父母:“机器人组装不顺利吗?”
  孩子:“难道是二手货?连说明书也一塌糊涂。”
  父母:“让我看看。”
  孩子:“我不想做了。总是不成功,烦死了。”
  父母:“但是在失败的过程中不是也有收获吗?不要着急,再试一次吧。”
  孩子:“这次好像也不行……”
  父母:“你能做到的,加油!”
  人们从一生下来的那个瞬间,就走进了社会的既定模式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根据社会规定好的玩法,不断进行挑战,以完成自己在不同年龄段里应该做的事。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取决于其在面对挑战时是自信满满地接受,还是畏怯不前、消极躲避。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有权享受成功。其实,哪怕尝试失败也无妨,只要霸气犹存,一腔热情不减,信心百倍,即便失败了也能给周围的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挑战的力量来自于自尊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所具备的价值,敢于挑战任何横亘在自己面前的事情,即使挑战失败,也不会轻易为此感到失望或羞愧。相反,我会盯着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断改进,将眼下的失败看成是明天成功的垫脚石。
  但是培养自尊心就像将铁杵磨成针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从小就在和谐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它才会发出小小的嫩芽,再用父母完整的爱和激励滋养,它才会一点点成长,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尤其是在孩子对某事犹豫不决时,“你能做到的”这么一句小小的激励就能让孩子重塑自信,燃起继续挑战的欲望。如果孩子遇到某事进展不太顺利,二话不说就选择放弃,或者因为结果不理想而闹脾气的话,父母就需要好好反省了。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都说明父母之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勇气。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因为失败而伤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说这样的话。
  “暂时失败没有关系,你可以继续进行挑战。相信你早晚会取得成功的!”
  “虽然很害怕,但你仍然一次一次地在尝试!我的儿子,你很棒!”
  2、先看你的吧
  孩子:“妈妈,这是我今天在文化中心做的折纸。”
  妈妈:“是吗?那我一会儿再刷碗,先来看看你的作品吧。”
  孩子:“怎么样?”
  妈妈:“做信箱了啊,真漂亮!”
  孩子:“把它挂到我屋里可以吗?”
  妈妈:“当然,用不用妈妈帮你挂?”
  孩子:“不用,我自己就可以。”
  妈妈:“那你把信箱挂到自己屋里,妈妈去刷碗了。”
  有一天,妈妈突然想要收拾一下冰箱,于是就把里面塞满的各种食物都掏了出来,堆成小山,然后一个个开始整理。
  这时,孩子跑过来说:“妈妈,你知道今天学校里发生什么事了吗?”
  妈妈正一心忙着整理冰箱,头脑有些发晕,想尽快把冰箱整理好,于是就随便回答道:“一会儿再说吧,你没看见我正在整理冰箱吗?”
  很多妈妈都想先把手里正在做的活儿干完再去满足孩子。站在妈妈的立场上看,只有快速完成手头的工作,才能腾出时间来好好跟孩子交谈。但实际上,妈妈只要稍微忍耐一下,就能享受一次愉快温馨的交谈。但如果拒绝孩子的话,孩子就可能偏偏在此时闹情绪,不愿多等一刻。这时,妈妈往往会觉得孩子不可理喻,是在胡搅蛮缠。但这也只是妈妈以自我为中心得出的片面判断而已。
  对孩子来说,妈妈在听到自己的要求后立刻停下手里的活, 全身心地倾听自己说话,他就能从妈妈的行动中感受到无限的关心和疼爱。他能以此确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并由此而感到安心和满足。
  孩子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成就和父母分享,并以此来获得自信心。但孩子的这种愿望是有期限的。当你做完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然后再去和孩子聊天时,他的倾诉欲望可能已经荡然无存,并且心头被一种不受重视的失落感所笼罩,最初那股与父母分享喜悦和幸福感的激情也消失不见了。
  在这种情形下,忙碌的妈妈只在口头上表示感兴趣,或只用眼睛来传达对孩子的关心都是不够的。你必须用全部的身心来对待孩子,哪怕只是短暂的一会儿也无妨。妈妈把手头正在做的事暂停一下,只将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切关怀。
  3、下次你能做得更好
  孩子:“妈妈,我这次数学又考得很差。”
  妈妈:“你这次那么努力,现在肯定很失望吧。”
  孩子:“我这次为了考好数学,又是去上自习,又是去听辅导班,这么努力可结果还是没有变化。看来我真是天生的笨蛋啊。”
  妈妈:“成绩虽然不好,但为了这次考试你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你的实力肯定是有所提升的。”
  孩子:“真的吗?”
  妈妈:“当然。”
  孩子:“但分数太差,还是很伤心啊。”
  妈妈:“没关系。下次你能做得更好。”
  无论怎么努力复习,考试总是考不好;每次跑步都跑倒数第一;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时,总是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五音不全,唱歌不如别人好听,很害怕参加大合唱;朋友的绘画作品经常得奖,我画得太差了,真的很讨厌画画……
  别看这些都是很琐碎的小事,但其实孩子们经常会为这种事烦恼、痛苦。在孩子的眼中,这些难题就是自己再努力也翻不过去的墙,这种急迫求解却不得解的心情,会时刻压迫着孩子。做父母的必须及时发现孩子心中的困扰。当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渐渐丧失自信心时,父母一定要亲手给他种下希望,告诉他“下次你能做得更好”。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忠告和安慰都太形式化了,给不了孩子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又或许,你认为以孩子们的好眼力,一听到父母的这句安慰就能知道是虚话,他们肯定不会打心眼里如实接受。
  没错,这种安慰的话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却可以在孩子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改变自我否定的惯性。
  出生于意大利的世界级男高音卡鲁索在年幼时因为家境贫寒到工厂打工。虽然他怀有音乐家的梦想,但音乐导师说他没有音乐天赋,这让卡鲁索非常气馁。那时,卡鲁索的妈妈激励他说:“你能成为很优秀的声乐家。妈妈很肯定这一点。现在,你的音乐也一直在进步呢。”后来,他成为了载入史册的著名男高音。
  装满希望的激励性话语,不仅会带给孩子勇气和自信心, 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支持与关爱。父母是孩子最强大的后盾,能给予孩子无限的希望,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孩子欣慰,而这也赋予了孩子挑战未来的强大动力。
  4、你帮了妈妈大忙
  孩子:“妈妈,我帮你一起抬。”
  妈妈:“这个可是很重的。能抬得动吗?”
  孩子:“当然。我抬这边,妈妈抬那边。”
  妈妈:“我儿子力气可真大。”
  孩子:“我帮着一起抬,妈妈是不是一点都不累了?”
  妈妈:“没错,你帮了妈妈大忙了。”
  事实上,孩子真能帮上大忙的事并不多。有时候,孩子出面帮忙反而会越帮越乱,是在帮倒忙。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说不准真能提供些帮助,但低年级的孩子,除非是做那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否则很难给大人帮上忙。幼儿就更别说了,不捣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但是,即便事实如此,我们还是要欣然接受孩子提供的帮助。这是因为里面蕴藏了孩子们的心意。看到世界上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孩子想用一己之力给予帮助,这是最纯净的孝心。更何况,他们的行为不是出于“应该做”,而是在“想来做”的心意下产生的。所以,父母就不应该因为嫌麻烦,或者怕费时等,而无视孩子这份宝贵的心意。
  另外,当你接受了孩子的帮助时,一定要记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孩子们没有读心术,你心中的感激之情不表达出来他是很难知道的。哪怕只是简单几句感谢的话,也能让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会为自己的“有用”而感到满足,也会为能给爸爸妈妈提供帮助而得意。这时,他们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其实,这时候父母的感激之言不妨夸张一些,哪怕夸得天花乱坠也没关系。小忙说成是天大的功劳,有不足之处也能说成做得无懈可击。
  总之,你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事情完成得很漂亮,而你正为此表示感谢。这是来自自己幼小的孩子的帮助,与某个普通人的帮忙还不一样,它的背后是一颗千金难买的爱心,而这份心意正是父母勇往直前最大的动力。
  5、有你我感到很幸福
  孩子:“妈妈是我的妈妈,我好高兴。”
  妈妈:“为什么呢?”
  孩子:“因为有这么漂亮善良的妈妈在我身边,我觉得很幸福。”
  妈妈:“妈妈有你这么可爱的女儿也很幸福。”
  孩子:“不过,妈妈教训我的时候也挺可怕的。”
  妈妈:“那都是为了帮你做对事情,你可是爸爸妈妈最珍惜的人哦。”
  胳膊肘往里拐,血浓于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自己的孩子更完美的了。也许,别人会觉得他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最漂亮、最可爱的人。这种爱是那么的深切,以至于有句俗语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大部分人都会将这种爱意藏在心底。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之间也很少直言爱意。但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必须有意识地做出改变。
  平时,父母要学会时常将内心的想法如实地表达出来,以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让他知道父母的怀抱是自己最安全的避风港。而在家庭中,孩子的被爱和被认可,也会对其情绪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这种情感表达在孩子内心不安或是自信心受挫时尤为重要。在陷入难以克服的困境时,孩子的内心会更追求安定,而这正是充满爱的家庭所能给予他的最大好处。适时的情感表达能及时给孩子补充能量,用认可和爱让孩子重拾信心。
  并且,来自家人的爱还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这时,无论孩子在外面遇到了多么糟糕的状况,只要一想到家人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他就能变得更加诚实,也更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倾诉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而这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培养其信任感和学会关爱别人的桥梁。
  你爱自己的孩子吗?那就快开口告诉他/ 她吧。
  “你是爸爸妈妈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谢谢我的宝贝女儿。”
  “儿子能这么体谅爸爸,爸爸真的很高兴。”
  你知道吗?这些最简单的告白就是孩子最好的养料和水分,这能让孩子心底那颗自尊心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6、我爱你
  孩子:“妈妈,我放学啦。”
  妈妈:“回来了?没什么特别的事吧?”
  孩子:“体育课时蹲地上了,屁股好疼,不过现在没关系了。”
  妈妈:“那肯定摔得很疼吧?你在学校时妈妈很想你。”
  孩子:“为什么?”
  妈妈:“因为爱你啊。”
  孩子:“哎呀,妈妈好幼稚……那你有多爱我?”
  妈妈:“非常非常爱。”
  “我爱你”,轻轻的三个字,从嘴里说出来却是那么难。恋人之间分享心底的甜蜜感觉时,夫妻之间强调对彼此的衷心时,都会鼓足了勇气向对方表白这三个字:我爱你。
  何止是情侣之间需要这三个字呢?同事之间的爱,师徒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所有的关系链中都缺少不了这份爱意。
  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比任何人都更渴望得到关爱。
  如果遇到表现型的父母,能经常听到他们对自己表达爱意, 并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关爱,这样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他肯定具备超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拥有强大的内心。并且,即便家中面临困境,他也能依靠健康的心灵与困境作斗争。而许多研究结果也证实,在危机应变能力方面,拥有健康心灵的孩子比心灵脆弱的孩子能力更强。
  平时经常用言语和行动来表达爱意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训诫的时候,效果也更好。孩子在受到父母的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伤,但平时经常听到父母充满爱意的言语的孩子,在被批评时自尊心很快就会恢复,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很快缓和并变得和睦。因为他们相信,父母批评自己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但是,平时不擅长表达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很容易伤害孩子了。孩子坚信,父母是因为讨厌自己才发牢骚的,或者, 孩子会认为自己的过错太离谱了,父母肯定不再爱自己了。这样的不安情绪会肆无忌惮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滋生、蔓延,进而吞噬掉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当你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失望或受挫时,更应该主动表达爱意。孩子天生就很敏感,当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让父母受到困扰时,很快就会变得惴惴不安。这时,如果父母还能表达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孩子心中的不适就会迅速消解,心也会和父母贴得更近。可以说,这种在困境中表达关爱的方法效果极佳,它会让孩子重整旗鼓,尝试进行新的挑战。
  7、你一定很生气吧
  父母:“孩子,你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孩子:“今天发生了一件特别荒唐的事 。”
  父母:“怎么回事?”
  孩子:“智允新买的涂改液不见了,他竟然怀疑是我拿的。”
  父母:“竟然有这样的事?那你肯定很生气吧?后来你怎么办的?”
  孩子:“我当时特别生气,大声说了他,还把他给推倒了。”
  父母:“智允那样怀疑你很不对,他太草率了。不过, 如果你当时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冷静点跟智允理论,说不定就不会以打架收场了。”
  父母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和温暖的港湾,孩子希望父母一直无条件地守护在自己身边。可以说,孩子对父爱和母爱的渴望是无止境的。
  因此,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陷入困境的时候,先别管孩子是否做错了,父母首先应该试着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换句话说,你一定要先对孩子的愤怒、委屈、伤心、惊恐表示同情并加以抚慰,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有一次,我在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散步,无意中看到一起散步的一家人。孩子正在玩轮滑,突然一个不小心摔倒了。我担心孩子受伤了,正打算去看个究竟,那边却同时传来了惊叫声,把我给吓住了。
  “我不是早说了让你戴上护膝护肘再滑吗?!你看看,伤到胳膊了吧,要是留疤了可怎么办?”
  孩子玩轮滑的时候摔倒,本来已经吓了一跳,胳膊受伤了, 伤口还疼着。这时,面对妈妈铺天盖地的指责,孩子一声不吭地站了起来,自己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满脸的不安和羞愧。
  对于大人来说,如果感觉对方不是跟自己站在一边的,心里肯定会想,“反正跟你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从而不愿意跟对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对方还是自己最信任、最热爱和最珍惜的父母,在自己伤心时不能与自己站在一起,那种失落感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要想跟孩子心对心地交谈,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令他能够对你敞开心扉。
  孩子在生气或者伤心时都希望父母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受伤的心。此时,孩子情绪很紧张,非常反感各种说教的话,需要家长先从心理上给予抚慰,放松他紧绷的心。
  8、人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孩子:“今天班里有个演讲,每个人都需要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假期里的见闻,我在台上太紧张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父母:“这是你的第一次演讲吧,肯定挺紧张的。”
  孩子:“我以为自己能讲好,没想到一站到台上就开始紧张了,头脑中一片空白。”
  父母:“人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只要多试几次,你就会成功的。”
  孩子在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难堪。这时, 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尽量避免其受挫。和大人一样,在这种难堪的状况下,孩子感觉就像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众人面前一样,他们也想快点逃跑,找个地方躲起来。此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尽快摆脱这种处境。孩子觉得难堪的时候,父母说下面这些话可以起到安慰的作用:
  “现在觉得很伤心,是吧?没关系,过一会儿就没事了。”
  “谁都有可能碰上这样的事。”
  如果孩子在学习方面感觉自己进步比较慢、觉得羞愧,父母可以这样安慰他: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一次就做好的。”
  “你现在学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继续努力,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第一句话是告诉孩子,学习过程也很重要。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说,不用太在意目前的结果,这样说能够让孩子不再产生羞愧感,还能让孩子更重视过程,而不是只看重结果。
  第二句话是告诉孩子,你正在一点一滴地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句话是向孩子展示进步的可能性,给予孩子希望,让他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彻底忘记羞耻感,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情。
  孩子觉得难堪或羞愧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对他说“你看看你的好朋友谁谁做得多好”之类的话。这句话听起来就像丈夫对妻子说:“今天聚会的时候你看到没有,金总监的夫人真是皮肤又好、身材又苗条啊。
  9、你一定为这事困扰很久了吧
  孩子:“妈妈,我觉得我的脑袋不太好使。”
  妈妈:“啊?你怎么会这么说呢?”
  孩子:“别人上学,我也上学;别人上补习班,我也上补习班;老师都一样,为什么我的成绩就不如别人呢?”
  妈妈:“你一定为这事困扰很久了吧?不过你要知道, 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孩子:“是吗?”
  妈妈:“你性格好,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能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并且,你很有幽默感。要知道,聪明的人都是很会讲笑话的哦。”
  孩子时常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责、陷入忧郁。为什么我学习成绩不好?为什么我朋友不多?为什么我长得不好看?为什么我这么胖?为什么我唱歌不好听?为什么我这么老土、赶不上时髦?
  当你面对孩子的这些困扰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对啊”或者“不是的”。你应该先去体谅孩子的心情,“你一定为这事困扰很久了吧”,“谢谢你跟妈妈(爸爸)说出你的困惑”,然后再继续接下来的对话。这是对孩子勇于直面自己的失败、错误、缺点,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的勇气的一种赞赏。
  接下来的对话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有所变通。如果孩子是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你可以跟孩子谈谈他的长处,安抚他受伤的心灵,你还可以给他看一些明星小时候和成人后的对比照片,列举一些小时候其貌不扬、长大后却相貌出众的真实案例。如果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感到自责,你可以向他传达这样一种信念:只要像现在一样一如既往地努力,下次一定可以考得更好。
  当孩子感到自责时,他其实是在告诉父母:他正在为某件事而发愁。当孩子发出这种信号时,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应该主动去了解孩子的烦恼,并用适当的方法帮他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你的孩子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10、一时的成败并不能代表一切
  孩子:“妈妈,我的作文得奖了,你看!这是奖状。”
  妈妈:“祝贺你!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孩子:“我好像真的很有写作天赋哦。”
  妈妈:“是啊,你的作文确实写得不错。不过,几次的成败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部的能力。”
  孩子:“是吗?”
  妈妈:“是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会随着努力的程度而改变。如果你能继续努力,将来你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如果就此懈怠的话,你可能就会失去这种能力。”
  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缺乏自信而苦闷不已,也有的父母因为孩子太过自信而担忧。过分自信的孩子坚信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好的时候当然没有问题,但一旦遇到挫折,他们的受挫感会远远大于一般的孩子。
  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经历失败的时候,不要过度消沉。对于那些过于自满的孩子来说,遭遇失败的时候, 他们的无力感和受挫感会更强烈。因此,家长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谦虚的品质,这一点很重要。
  家长还要提醒孩子的是,不能仅凭一时的成败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更不能因为一时的成败而骄傲或气馁。父母应该时刻提醒孩子,事情都存在不可知性,当下的努力程度决定着未来的成败。要懂得激发孩子的挑战意识。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比较,让孩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让他明白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互相比较是不好的,但实际上,客观恰当的比较能够让孩子找准自己的定位,也有利于防止孩子因盲目自信而产生不必要的优越感。
  比如,你可以这么说:
  “你喜欢学英语,你妹妹喜欢学音乐。”
  “哥哥把房间整理得很整齐,你也到处都擦得很干净。”
  11、这个想法真不错
  孩子:“这次的假期作业是对回收物进行再利用。我准备用易拉罐制作一架未来型太空船。”
  父母:“这个主意听起来真不错。”
  孩子:“未来型太空船使用环保燃料,这是它的特色所在,所以我要在燃料桶上多下点功夫。”
  父母:“这个想法真不错,我很期待你的作品。”
  现在社会的价值观有些扭曲,一切都只看结果。人们都将取得高分、获得亮眼的成绩、摘取更高的奖项看成是最高的荣誉。很多拼死拼活奋斗在人生战场上的人,只是因为结果不理想,没有取得所谓的“成功”就灰心丧气。
  虽然结果很重要,但踏踏实实奋斗的过程其实更值得珍惜。当然,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但如果一直坚持不懈、不放弃的话,总有一天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时,为了制造灯丝,他试验了90种材料都没有成功。爱迪生对低声抱怨的助手说,这不是90次失败,而是成功验证了这90种材料无法制造灯丝。重视过程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很多专利,被人称为“发明大王”。
  在孩子的幼儿时期,父母就要注意引导孩子重视过程,即努力的重要性。孩子是注重过程,还是只重视结果,这是由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的。所以,做父母的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言行,看看自己有没有一味地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没有向孩子强调过程的重要性。
  12、你打妹妹时心里也不好受吧
  父母:“妹妹为什么哭啊?”
  孩子:“她跟我乱喊乱叫,我打了她一下。”
  父母:“妹妹对哥哥没有礼貌,确实是她做得不对。不过,她为什么要对你乱喊乱叫呢?”
  孩子:“没什么理由,她本来就没礼貌,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父母:“志勋啊,那你打妹妹时心里是不是也不好受呢?”
  孩子:“当然不好受啊。”
  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是最考验父母智慧的事情了。不仅要具备判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还要有保证让双方都不感到受伤的气度。
  要想具备以上两点,父母首先要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开场白可以是这样的:“你和妹妹吵架的时候,妈妈觉得很为难。”“爸爸没有帮上你什么忙,觉得很难受。”
  然后就引导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志勋打妹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志勋为什么这样对妹妹呢?”“我觉得很多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你自己想想该怎么解决你和妹妹之间的问题,好吗?”
  如果遇上需要当场解决矛盾的情况,你需要“请求”孩子,而不是“要求”。让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所处的境况,知道他想要什么,也知道矛盾是什么,然后请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这样一来,孩子没有被强迫感,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妈妈,妹妹吵得我没法学习了,所以我才会那么生气,你帮帮我吧,能让她玩的时候安静些吗?”
  “如果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有人在客厅看电视,你也会觉得受影响,是吧?现在你哥哥就觉得很受干扰,我们先在房间玩一会儿积木,等哥哥做完作业再看电视,好不好?”
  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说,如果他正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就突然让他停止,他当然会拒绝。此时,父母如果想通过强迫一方就范来解决问题,必然会招来反感。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虽然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也应该采用“请求”的方式让他自己做出让步,而不是赤裸裸地“要求”他按自己的吩咐去做事。
  13、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孩子:“我不小心打碎了自己最喜欢的杯子,真是心疼死我了。”
  父母:“哎呦,那个杯子可是你上次旅行的时候买的纪念品啊,你肯定特别心疼。”
  孩子:“一时半会儿也买不到一模一样的杯子了,怎么办啊?”
  父母:“是啊,那个是旅游纪念品,不是随便在小区超市或者商场里就能买到的。”
  孩子:“气死我了。”
  父母:“你很心疼吧?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同理心很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孩子时,更要通过同理心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受到重视的,从而让孩子有勇气向父母坦陈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吝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同理心。最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该在何时、如何与孩子形成同感。
  例如,孩子辛辛苦苦养大的仓鼠死了,说实话,对于父母来说,死一只仓鼠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方面,仓鼠并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另一方面,这种动物本来寿命就不长。因此,父母就有可能说出让孩子伤心的话来。
  “快点拿去扔掉吧。”
  “动物迟早会有死的一天。”
  “反正已经死了,有什么办法呢?”
  养仓鼠的时候,碰上阴雨天,仓鼠会发出难闻的气味。所以,现在仓鼠死了,父母可能反而觉得是好事。说不准因此就说出让孩子心如刀割的残忍的话。
  “死了反倒更好,因为仓鼠我都头疼死了。”
  父母必须牢记一点,对于你来说微不足道的事,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意义重大。比如,对孩子来说,去年暑假在海边捡到的一块石头比大人的金银珠宝还珍贵。孩子们平时收集到的各种卡片,也跟音乐发烧友们收集的CD一样宝贵。
  所以,当孩子因为非常琐碎的事情,或者微不足道的东西而伤心时,父母千万不要说出愚蠢的话,切不可火上浇油,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的心情,并给予适当的安慰。
  14、妈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妈妈:“你说过今天要做暑期生活汇报演讲的,怎么样,还顺利吗?”
  孩子:“其实……一站到大家面前,我的脑袋里就一片空白了,什么都说不出来。简直糗死了,一想到这事我就心烦。”
  妈妈:“在很多人面前演讲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孩子:“真的吗?”
  妈妈:“当然。妈妈还曾因为害怕当众演讲而大哭大闹过呢。”
  当孩子搞砸了一件事,或者某件事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孩子就会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此时,比起用甜言蜜语来安慰孩子,父母不如说一句“妈妈也曾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或者“爸爸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以父母的亲身经历来安慰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犯错或者做得不尽人意的时候,不那么羞愧和绝望。
  孩子们会觉得,“原来这样的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小时候都会犯啊”。而且,孩子还会觉得自己知道了爸爸妈妈的小秘密,增强了彼此情感联系的纽带。此时,生养自己的父母变成了孩子人生路上的前辈和导师,孩子也因此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感想了。
  但是,光有安慰还不够,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这还不算真正的帮助,只能算是暂时的安慰。
  当孩子因为某些缺点和不足而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父母应该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上给予孩子指导。同时,在指导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不能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是啊。自己一个人做这样的事情肯定不容易。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好吗?有需要妈妈帮忙的地方,一定要告诉我哦。”
  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跟朋友起冲突的时候,有自己的小心事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先跟孩子表达同感,然后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5、我想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妈妈:“今天你为什么没有去钢琴学校?”
  孩子:“哦,我不小心忘记了。”
  妈妈:“熙静说,你今天在学校和别的同学吵架了?”
  孩子:“她怎么连这种小事也要打报告,真讨厌。”
  妈妈:“钢琴老师说你没有来学校,我打你电话也打不通,妈妈很担心,就打电话问了她一下而已。”
  孩子:“哦,我正好临时有点事,所以没去。”
  妈妈:“我想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妈妈要怎么做你才能放心地告诉妈妈实情呢?”
  很多父母都说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有障碍。其实,父母跟孩子沟通有问题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父母“封住了孩子的口”。这里并不是说父母强行用手捂住了孩子的嘴,而是说父母的言行令孩子不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事。
  要想沟通顺畅,就必须先制造出合适的交谈氛围。也就是说,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但大多数父母都是为了“对话”而对话,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情报,就对孩子穷追不舍。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有什么问题?怎么又这样?真是没救啦!真拿你没办法!你到底想怎么样?……
  此时,孩子就算想说什么,也会觉得反正说了也白说,都是自讨没趣,为了明哲保身,就会保持沉默。就像婆婆指责媳妇时媳妇闭口不言、老板指责下属时下属惟命是从一样,孩子在父母面前也容易三缄其口。当孩子沉默到极致忍无可忍时,就会一次性全部爆发。
  想和孩子对话,就要首先让孩子打从心眼里愿意和父母对话。父母不能一直采取“逼问”的方式,而是应该引导孩子毫无芥蒂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例如:
  “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也想帮你。你有没有需要妈妈帮助的地方?”
  “妈妈会安静地听你说话,好不好?你到底遇到什么困难了?”
  同时,父母还可以选择下面的表述方式,让孩子切身感受到他是受到关注的,从而引导孩子主动说出更多的心里话。
  “你能再跟我谈谈那件事吗?”
  “现在轮到你说了。”
  16、我知道你喜欢这个
  父母:“你在画画啊?”
  孩子:“这是我长大以后要住的房子。”
  父母:“你把房子涂成了紫色的?”
  孩子:“嗯,我想住在紫房子里。”
  父母:“我知道你特别喜欢紫色。”
  孩子:“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父母:“我看你平时画画的时候最经常用的就是紫色,所以就知道啦。”
  在跟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孩子最常说的话是:“妈妈连我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还这么多意见。”或者是:“爸爸根本不了解我,我特别喜欢那个的。”
  孩子会因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而失望,闷闷不乐。所以,父母要时常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喜欢……”之类的话。这种话是对孩子关心和爱护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其实,父母还可以就孩子的朋友、学校生活等多发表一些这样的见解,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平常就得多观察孩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以及他的周围环境等。只有真正弄清楚孩子喜欢的东西,以及感兴趣的事,父母才能说出准确的见解。也就是说,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不了解孩子,却草率地胡乱揣测孩子的心思,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例如,看到孩子贴明星的海报,就说:“你肯定很喜欢他吧,我看你上次还去听他的演唱会了。”但实际上孩子上次去的是别人的演唱会。此时,孩子肯定会反驳道:“妈妈,你根本就不了解我,就别装作很关心我的样子了。”这岂不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 本文由华夏盛轩授权摘自《毁掉孩子的话 成就孩子的话》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举动大文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