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接口类型 VGA,HDMI,DVI 和DisplayPort接口有什么区别

[ 本主题由
00:54:48 设为精华1,原因:内容丰富 ]
10:17:11 修改
&&&记得一次去拿货,刚好遇到有位亲,远道从江门把主机扛到去岗顶。说是偏色,偏红。闲来无事,狐狸客串技术员,帮他试试,果然,接口问题,主机,显卡啥事都木有。我让他回去插进VGA线试试,不行就换条线。&&&其实,这个只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只要明白原理,就不是啥吓人的事情了。1.VGAVGA接口还被称为D-Sub接口,很多人觉得只有HDMI接口才能进行高清信号的传输,但这是一个大家很容易进入的误区,因为通过VGA的连接同样可以显示1080P的图像,甚至分辨率可以达到更高,所以用它连接显示设备观看高清视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虽然它是种模拟接口,但是由于VGA将视频信号分解为R、G、B三原色和HV行场信号进行传输,所以在传输中的损耗还是相当小的。评论VGA接口产生原因:&显卡所处理的信息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显卡的输出接口就是电脑与显示器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CRT显示器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这就需要显卡能输出模拟信号。VGA接口就是显卡上输出模拟信号的接口,VGA(Video&Graphics&Array)接口,也叫D-Sub接口。虽然液晶显示器可以直接接收数字信号,但很多低端产品为了与VGA接口显卡相匹配,因而采用VGA接口。VGA接口是一种D型接口,上面共有15针孔,分成三排,每排五个。&评论其中,除了2根NC(Not&Connect)信号、3根显示数据总线和5个GND信号,比较重要的是3根RGB彩色分量信号和2根扫描同步信号HSYNC和VSYNC针。VGA接口中彩色分量采用RS343电平标准。RS343电平标准的峰值电压为1V。VGA接口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多数的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有些不带VGA接口而带有DVI(Digital&Visual&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接口的显卡,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接头将DVI接口转成VGA接口,通常没有VGA接口的显卡会附赠这样的转接头。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与外部显示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模拟VGA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被显卡中的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而对于LCD、DLP等数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中需配置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在经过D/A和A/D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VGA接口应用于CRT显示器无可厚非,但用于连接液晶之类的显示设备,则转换过程的图像损失会使显示效果略微下降。2.S端口估计接触过这种端口的diy比较少,尤其是90后的朋友。这个接口比较老,由于农村消费的特殊性,我们这边倒是接触不少的评论S-Video具体英文全称叫Separate&Video,为了达到更好的视频效果,人们开始探求一种更快捷优秀、清晰度更高的视频传输方式,这就是当前如日中天的S-Video(也称二分量视频接口),Separate&Video&的意义就是将Video&信号分开传送,也就是在AV接口的基础上将色度信号C和亮度信号Y进行分离,再分别以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它出现并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通常采用标准的4&芯(不含音效)&或者扩展的7&芯(&含音效)。带S-Video接口的视频设备(&譬如模拟视频采集/&编辑卡电视机和准专业级监视器电视卡/电视盒及视频投影设备等当前已经比较普遍,同AV&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由于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但S-Video&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和Cr&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而且由于Cr&Cb&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Video&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评论AGP接口年代,S端口还是常见的狐狸这边还有不少奔腾4配9550的卡拉ok机器呢(不是我经手的)不过,奉劝大家别碰,貌似极限就是能支持,连手机的分辨率都不如3.DVI评论DVI接口有3种类型5种规格,端子接口尺寸为39.5mm×15.13mm。3大类包括:DVI-Analog(DVI-A)接口,DVI-Digital(DVI-D)接口,DVI-Integrated(DVI-I)接口。5种规格包括DVI-A(12+5)、单连接DVI-D(18+1)、双连接DVI-D(24+1)、单连接DVI-I(18+5)、双连接DVI-I(24+5)。DVI-Analog(DVI-A)接口(12+5)只传输模拟信号,实质就是&VGA模拟传输接口规格。当要将模拟信号D-Sub接头连接在显卡的DVI-I插座时,必须使用转换接头。转换接头连接显卡的插头,就是DVI-A接口。早期的大屏幕专业CRT中也能看见这种插头。DVI-Digital(DVI-D)接口(18+1和24+1)是纯数字的接口,只能传输数字信号,不兼容模拟信号。所以,DVI-D的插座有18个或24个数字插针的插孔+&1个扁形插孔。DVI-Integrated(DVI-I)接口(18+5和24+5)是兼容数字和模拟接口的,所以,DVI-I的插座就有18个或24个数字插针的插孔+5个模拟插针的插孔(就是旁边那个四针孔和一个十字花)。比DVI-D多出来的4根线用于兼容传统VGA模拟信号。基于这样的结构,DVI-I插座可以插DVI-I和DVI-D的插头,而DVI-D插座只能插DVI-D的插头。DVI-I兼容模拟接口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D-Sub插头可以直接连接在DVI-I插座上,它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连接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考虑到兼容性问题,目前显卡一般会采用DVI-I接口,这样可以通过转换接头连接到普通的VGA接口。而带有两个DVI接口的显示器一般使用DVI-D类型。而带有一个DVI接口和一个VGA接口的显示器,DVI接口一般使用带有模拟信号的DVI-I接口。评论前阵子有几个土豪朋友,买了1440p显示器,我才开始留意这个问题DVI接口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又分为单连接(Single&Link)和双连接(Dual&Link)两种方式。单连接DVI接口的传输速率只有双连接的一半,为165MHz/s&,最大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只能支持到hz&。至于双连接的DVI接口,支持到,60Hz模式,也可以支持,120Hz的模式。液晶显示器要达到3D效果必须拥有120Hz的刷新率,所以3D方案中,使用DVI的话,必须要使用双连接的DVI接口的DVI线。总的来说,如果是内的分辨率,单双连接两者输出的画质是一样的。评论为了防止搞错菊花,还是在具体配图说一下吧评论这个是淘汰了的DVI-A评论这个是单通道的DVI-D,极限支持的分辨率,60Hz场频,不可以转为VGA信号评论这个是双通道的DVI-D,支持分辨率,60Hz场频或者分辨率,120Hz场频,也就是常说的3D显示。不可以转为VGA评论这个是单通道的DVI-I,支持分辨率,60Hz场频,可以转为VGA可以看到DVI-I和DVI-D最大的区别是,I是五点,D是一个扁棍的,非常容易区分。同样,见到一个扁棍的话,你的VGA设备就甭用了评论这个是双通道的DVI-I接口,支持分辨率,60Hz场频或者分辨率,120Hz场频。可以转换为VGA简单来说,要用1440p的显示器,必须用双通道接口;3D显示器也是评论现在懂的怎么区分两种接口吧4.HDMI接口评论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英语: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简称HDMI)是一种全数字化图像和声音传送接口,可以传送未压缩的音频及视频信号。HDMI可用于机顶盒、DVD播放机、个人电脑、电视游乐器、综合扩大机、数字音响与电视机等设备。HDMI可以同时传送音频和影音信号,由于音频和视频信号采用同一条电缆,大大简化了系统线路的安装难度。HDMI是被设计来取代较旧的模拟影音传送接口如SCART或RCA等端子的。它支持各类电视与电脑图像格式,包括SDTV、HDTV视频画面,再加上多声道数字音频。在传送时,各种视频数据将被HDMI收发芯片以“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TMDS)技术编码成数据数据包。规格初制订时其最大像素传输率为165Mpx/sec,足以支持1080p画质每秒60张画面,或者UXGA分辨率();后来在HDMI&1.3规格中扩增为340Mpx/秒,以符合未来可能的需求。HDMI也支持非压缩的8声道数字音频传送(采样率192kHz,数据长度24bits/sample),以及任何压缩音频流如Dolby&Digital或DTS,亦支持SACD所使用的8声道的1bit&DSD信号。在HDMI&1.3规格中,又追加了超高数据量的非压缩音频流如Dolby&TrueHD与DTS-HD的支持。标准的Type&A&HDMI接头有19个脚位,另有一种支持更高分辨率的Type&B接头被定义出来,但目前仍无任何厂商使用Type&B接头。Type&B接头有29个脚位,容许其传送扩张的视频通道以应付未来的高画质需求,如WQSXGA()。Type&A&HDMI可向下兼容于现今多数显示屏与显卡所使用的Single-link&DVI-D或DVI-I接口(但不支持DVI-A),这表示采用DVI-D接口的信号来源可以通过转换线驱动HDMI屏幕,但是此种转换方案并不支持音频传送与遥控机能。此外,如无HDCP认证的DVI屏幕也将不能收看从HDMI所输出带有HDCP加密保护的视频数据。(所有HDMI屏幕皆支持HDCP,但大多数DVI接口的显示屏不支持HDCP。)Type&B&HDMI接头也将向下兼容于Dual-link&DVI接口。HDMI的规格书中规定了四种HDMI接口,&分别是:HDMI&A&Type应用于HDMI1.0版本,总共有19pin,&规格为4.45&mm&×&13.9&mm,为最常见的HDMI接头规格,&相对等于DVI&Single-Link传输。在HDMI&1.2a之前,&最大能传输165MHz的TMDS,&所以最大传输规格只能在于(TMDS&162.0&MHz)&。评论评论HDMI&B&Type应用于HDMI1.0版本,规格为4.45&mm&×&21.2&mm,总共有29pin,&可传输HDMI&A&type两倍的TMDS数据量,&相对等于DVI&Dual-Link传输,&用于传输高分辨率(WQXGA&以上)。&(因为HDMI&A&type&只有Single-Link的TMDS传输,&如果要传输成HDMI&B&type的信号,&则必须要两倍的传输效率,&会造成TMDS的Tx、Rx的工作频率必须提高至270MHz以上。&而在HDMI&1.3&IC出现之前,&市面上大部分的TMDS&Tx、Rx只能稳定在165MHz以下工作。)此类接口未应用在任何产品中。HDMI&C&Type应用于HDMI1.3版本,总共有19pin,&可以说是缩小版的HDMI&A&type,&规格为2.42&mm&×&10.42&mm,但脚位定义有所改变。&主要是用在便携式设备上,&例如DV、数码相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机等。&现在已有SONY&HDR-DR5E&DV利用此规格接头作为图像输出接口。(俗称为MINI&HDMI)HDMI&D&Type应用于HDMI1.4版本,总共有19pin,&规格为2.8&mm&×&6.4&mm,但脚位定义有所改变。&新的Micro&HDMI接口将比现在19针MINI&HDMI版接口小50%左右,可为相机、手机等便携设备带来最高1080p的分辨率支持及最快5GB的传输速度。评论从这个设备,比较直观看出三种接口的区别,最大的是hdmi,第二的是mini&hdmi,最小的就是micro&hdmiHDMI&2.0日提出新增&60p@60&(常称4K)32声道传输带宽18Gbit/s线材兼容HDMI&1.4&(没有定义新的数据线和接头)、而要玩4k电视机,准备个hdmi2.0的线材吧5.display&port就是俗称的DP口,屌丝表示没用过DisplayPort也是一种高清数字显示接口标准,可以连接电脑和显示器,也可以连接电脑和家庭影院。2006年5月,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确定了1.0版标准,并在半年后升级到1.1版,提供了对HDCP的支持,2.0版也计划在今年推出。&作为HDMI和UDI的竞争对手和DVI的潜在继任者,DisplayPort赢得了AMD、Intel、NVIDIA、戴尔、惠普、联想、飞利浦、三星等业界巨头的支持,而且它是免费使用的,不像HDMI那样需要高额授权费。评论全尺寸评论mini虽然HDMI和DisplayPort看起来有着同样的功能,又同样都是高速数字串行链接,但是在结构上它们却完全不同。物理特性&HDMI和DisplayPort在相同的基础架构以及差分同轴双绞线上运行,都使用高速低电压差分信号来传输数据,但二者的相同点仅此而已。虽然从外表来看这两个标准十分相似,但结构上却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链路的性能与其成本、兼容性、鲁棒性以及易执行能力。HDMI标准现定义了四种连接器,A至D。除了Type&B外,其余都是19针。Type&C与D针对便携应用和小体积设备。两个标准所使用的线缆略有不同。HDMI1.0至1.3使用4个屏蔽同轴差分对、&4个单端控制信号,电源(+5V)以及地线。HDMI1.4增加了音频回传通道和以太网通道,所以信号的构架有所不同。HDMI1.4使用的是4个同轴对、1个非屏蔽差分对、3个单端信号、电源(+5V)以及地线。这意味着,HDMI1.4和HDMI1.3使用不同的线缆。如果在HDMI1.4系统中使用一根非HDMI1.4线缆,那么音频回传和以太网的功能将会丧失。但是,HDMI1.3的所有功能以及HDMI1.4的其他新功能(如3D)则都可以保留。DisplayPort定义了两种接头,全尺寸(Full&Size)和迷你(Mini)。两种接头都有20针,但迷你接头的宽度大约是全尺寸的一半,&它们的尺寸分别为7.5mm&x&4.5mm与16mm&x&4.8mm。建立完整链路需要5个&同轴对、3&个单端信号,以及电源与地线。DisplayPort本身的可扩展性允许在更少导线的情况下建立&低带宽的DisplayPort链接,但是很少有人这么做,因为这有可能给终端用户带来令人困惑的兼容性问题。其中Mini&Displayport&是由苹果公司开发出来的,因为苹果一直需要小的接口来适应一贯轻薄的产品。6.雷电接口评论雷电接口的连接线材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已经面世的电缆型雷电连接线,它除了可以提供双通道双向10Gb/s的传输带宽,还可以提供12W的供电,可以直接驱动无源的移动设备。另外—个版本的连接线材质为光纤,理论上光纤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0Gb/s,是电缆版的10倍,USB3.0接口的20倍,将会是对传输速度有极高要求的设备的最佳选择。简单来说,雷电接口兼具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带雷电口的主板玩过,但是没有具体设备,这个仅能仰望一下。对于狐狸来说,iPhone5是很遥远的东西Thunderbolt连接技术融合了PCIExpress数据传输技术和DisplayPort显示技术,可以同时对数据和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并且每条通道都提供双向10Gbps带宽。&Thunderbolt技术融合PCI&Express和DisplayPort两种通信协议。其中PCI&Express用于数据传输,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任何类型设备扩展;DisplayPort用于显示,能同步传输1080p乃至超高清视频和最多八声道音频。并且两条通道在传输时都有自己单独的通道,不会产生任何干扰。&Thunderbolt接口物理外观和原有Mini&DisplayPort接口相同,Mini&DP接口的显示器以及Mini&DP至HDMI/DVI/VGA等接口的转接头都可在Thunderbolt接口上使用。一般来说应用现有的物理接口能够在兼容性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Thunderbolt接口由Intel控制芯片驱动,通过PCI-E&x4、DisplayPort总线与系统芯片组相连,也可直连Intel处理器核芯显卡进行DisplayPort输出。基于PCI-E协议的传输机制让数据的传输更加方便,免去了转换步骤,同时也能够适应更多的场合。&Thunderbolt使用铜质线缆,长度限制为3米。还将推出光纤线缆产品。光纤理论传输速率可达100Gbps,铜线仅设定10Gbps。铜线在未来保留一项优势,那就是通过线缆提供10W供电,而光纤Thunderbolt不提供供电功能。评论另外还有WHDI,WIDI这些接触更少就不谈讨了。前者是intel的技术,应用在笔记本上面,需要配备一个适调器;后者在影驰的GTX460见过一次至于穿墙能力,没用过的东西就不YY了个人建议,新买显示器的话,19寸这种就算了;21.5一般有DVI,可以的话HDMI也准备上;DP口的没有摸过,不发表。至于液晶显示器,还是HDMI省事多了,尤其是笔记本
http://service..cn/widget/qmd//46b0b2a5/1.png
工作关系,不加qq,有事qq群,太平洋官方QQ群,高手如云,没啥搞不定的
渣网速,看我抢沙发
还在直播?
&&&&&&&&&&&&&&
太平洋回帖半天不显示出来,站长:&服务器缓存问题”,卧槽这服务器也太垃圾了吧
卧槽 签名图片呢 叼距老母
太平洋回帖半天不显示出来,站长:&服务器缓存问题”,卧槽这服务器也太垃圾了吧
卧槽 签名图片呢 叼距老母
点击链接加入群【DIY低成本家装投影?电视】:/?_wv=1027&k=2JTPAqy
http://service..cn/widget/qmd//1c.png
&发表于&20:18&渣网速,看我抢沙发
http://service..cn/widget/qmd//46b0b2a5/1.png
工作关系,不加qq,有事qq群,太平洋官方QQ群,高手如云,没啥搞不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液晶电视& && &正文
  在过去的几年间,高速数字视频接口行业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1999年推出的数字视频接口(DVI)为我们今天所见的高速接口奠定了基础。DVI的用处是从PC传输视频信息至显示器。当时,LCD显示器刚刚开始在市场上普及。DVI标准从未真正取代与其性质相同的VGA接口,但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市场上见其踪影。HDMI源于DVI,但增加了音频和强制性内容保护。该接口专为消费市场设计,一推出就获得成功,受到消费市场的热烈欢迎,并迅速成为数字互联领域的事实标准。   2006年5月,DisplayPort标准的1.0版推出,标志着行业中的一个转折点。DisplayPort与其他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该标准无需版权费。它是一个完全公开的标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使用,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其进行修改。DisplayPort很快击败另一个源于DVI的接口标准——UDI(统一显示接口) ,并在PC市场中受到关注。同时,它也鼓励了其他相似准的推出,如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iVA)。DiiVA与DisplayPort的基本概念相似,不过DiiVA增加了USB和以太网功能。目前,二者都在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考虑范围内,有可能会成为中国消费类数字接口标准的基础。 DisplayPort接口  目前市场变幻莫测。USB3.0将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4.8Gbps,完全能够传输未经压缩的视频数据。但考虑到其传输距离短以及缺乏可扩展性,USB3.0代替HDMI或DisplayPort的可能性并不大。与此同时,英特尔正在准备推出可提供10Gbps传输速率的Light Peak高速光纤技术,能够将所有接口都统一在其标准中,未来可能达到40Gbps或更高速率。这些标准最终能否彻底取代同样也在不断增长的HDMI和DisplayPort现在还不好说,不过今天,先让我们将目光瞄准HDMI和DisplayPort,目前业界对二者的未来发展存在各种不同猜测,它们会成为未来的行业标准吗?两个标准有必要同时存在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也对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能。 ·链路结构  虽然HDMI和DisplayPort看起来有着同样的功能,又同样都是高速数字串行链接,但是在结构上它们却完全不同。   物理特性 HDMI和DisplayPort在相同的基础架构以及差分同轴双绞线上运行,都使用高速低电压差分信号来传输数据,但二者的相同点仅此而已。虽然从外表来看这两个标准十分相似,但结构上却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链路的性能与其成本、兼容性、鲁棒性以及易执行能力。   HDMI标准现定义了四种连接器,A至D。除了Type B外,其余都是19针。Type C与D针对便携应用和小体积设备。   两个标准所使用的线缆略有不同。HDMI1.0至1.3使用4个屏蔽同轴差分对、 4个单端信号,电源(+5V)以及地线。HDMI1.4增加了音频回传通道和以太网通道,所以信号的构架有所不同。HDMI1.4使用的是4个同轴对、1个非屏蔽差分对、3个单端信号、电源(+5V)以及地线。这意味着,HDMI1.4和HDMI1.3使用不同的线缆。如果在HDMI1.4系统中使用一根非HDMI1.4线缆,那么音频回传和以太网的功能将会丧失。但是,HDMI1.3的所有功能以及HDMI1.4的其他新功能(如3D)则都可以保留。   DisplayPort定义了两种接头,全尺寸(Full Size)和迷你(Mini)。两种接头都有20针,但迷你接头的宽度大约是全尺寸的一半, 它们的尺寸分别为7.5mm x 4.5mm与16mm x 4.8mm。建立完整链路需要5个 同轴对、3 个单端信号,以及电源与地线。DisplayPort本身的可扩展性允许在更少导线的情况下建立 低带宽的DisplayPort链接,但是很少有人这么做,因为这有可能给终端用户带来令人困惑的兼容性问题。 ·时钟  任何工作的数字链路,都少不了同步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一个共同时钟,即链路时钟。HDMI和DisplayPort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完全不同。   HDMI利用一个同轴对向接收器发送同步时钟信号。时钟差分对是链路数据传输率的1/10,等于视频信号的像素时钟频率(在深色彩模式中,时钟可能是像素时钟频率的1.25/1.5或2倍)。当然,在不同的视频分辨率、刷新速率以及比特深度下,该数据也有所变化。最高时钟频率受特定的HDMI标准控制,但所有HDMI标准的最低时钟频率都是25MHz。如果像素时钟频率低于25MHz,视频将会横向复制像素,直到时钟频率达到最小值以上。HDMI1.3与1.4的最高时钟频率是340MHz,而HDMI1.0至1.2a则是165MHz。 DisplayPort接口  DisplayPort则使用8B/10B编码,这是一种通信中的常用方式,能够将链路时钟嵌入至数据流中。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专门占用一个同轴对,在接收端的信息同步和时钟恢复更容易,而且链路更可靠。但这样做也有缺点,这种方式使得链路时钟完全与音频、视频和其他信号源分开。这样一来,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必须有专用的硬件来将被传输的音视频数据流从原本的信号传输率转换为固定链路时钟。   数据传输 HDMI将信号编码成三个串行位流,并通过三个差分对传输。这些串行位流的数据传输率是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传输时钟的10倍。串行位流使用了名为TMDS的编码技术,其功能是减少跃变数量,同时防止有过长的0或1串出现所导致的DC wandering或信号重同步问题。音频信号是在视频行消隐时传输的,同时带有参考值以便音频时钟能在接收端恢复。这就对视频水平消隐期的大小有了严格的要求,它必须确保足够带宽来传输音频信号。   与以太网相似,DisplayPort使用一种数据包结构来传输数据。这使得DisplayPort可以通过成为通道的串行位流来传输多种信号。1、2或4个通道可以用来传输数据,而每个通道都与嵌入的1.62Gbps、2.7Gbps或5.4Gbps(DisplayPort1.2)的链路时钟同步。当链路接通时,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互相沟通来决定数据传输率和通道数量。这样做意味着可以解决线缆或其他通信通道中受到的可能产生链路完整性问题的干扰,但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总是以最高数据传输率来运作。通常这并不是问题,如果较高数据传输率无法工作将导致链路不稳定,那么带宽较低的链路总比不稳定的链路要强。DisplayPort这种能够沟通并决定可行性连接速度的能力,表示其可以在困难情况下始终保证正常运行,而与其相比,在同样的情况下HDMI只会停止工作。   内容保护 所有HDMI 版本都使用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DCP)来加密链路数据并提供内容保护。DisplayPort1.0要求使用可选的128-bit AESDisplayPort内容保护(DPCP),但自1.1版本之后其也开始使用HDCP。   辅助通道 / 数据控制 所有的HDMI版本都提供被称为CEC(消费电子控制)的低速控制通道,该通道用来在设备间传输命令,如播放、停止、快进等。HDMI1.4通过增加 一个差分对提升了CES的能力,将其作为音频回传通道和以太网通道。   DisplayPort使用AUX(辅助通道)作为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总线,比CEC的带宽要多得多。DisplayPort1.0和1.1的最高带宽是1Mbps。DisplayPort1.2则将其增加到720Mbps,使其可以支持USB和以太网。AUX同样可以建立链路并进行链路培训来优化速度和链路的可靠性。&  电磁干扰 EMI是任何电子系统都要考虑的重点。HDMI与DisplayPort都使用低电压信号来减少电磁干扰,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HDMI还使用TDMS信号来减少电磁干扰。因为TMDS能够减少跃变数量,所以有助于减少电磁干扰。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在固定时钟频率上所有跃变还是会发生,从电磁干扰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到在这个频率谐波上的能量毛刺。因此,HDMI不得不大量依靠屏蔽来减少总的电磁干扰并满足EMI标准。   DisplayPort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如何减少电磁干扰。该标准使用两种技巧来达到此目的。首先,利用数据扰频。它与TMDS相似,能够帮助减少跃变数量和周期;其次就是扩频时钟(SSC),在固定范围内调节链路时钟,从而将电磁干扰分散在较大范围。这样,DisplayPort可以比HDMI更容易满足电磁干扰标准,并且可以使用更便宜的较细线缆。   互联互通 既然都源于DVI,且本质上有相同的通信架构和电气特性,所以HDMI与DVI和DVI-D可以互相兼容。这样在连接这两个标准时所需要的线缆在技术要求上就比较简单。   因为想达到互联互通,DisplayPort研发出了一种称为DP++的延伸器。为了DisplayPort与HDMI共同合作,业内人士定义了协议和链路层兼容模式,这样只需使用一个相对较简单的电平位移器类的装置就可以在DisplayPort和HDMI的低电压之间进行调整。使用该方式可以制造出比较便宜的转换器。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并非所有的DisplayPort设备都支持DP++,这可能会给普通的终端用户带来困扰,因为他们所购买的DisplayPort至HDMI转换器无法正常工作。   特性 HDMI的每个版本都很清晰地定义了接口能做什么,精确的数据类型和特性都得到了很详细的描述。而DisplayPort则重视提供基础链路和公开的标准,并不关注解释功能究竟需要如何来实施。HDMI1.0指出了基本的音视频传输层;HDMI1.1和1.2(a)加入了支持DVD Audio和Super Audio CD功能。HDMI1.3是第一次真正的大幅度改版,把带宽从4.92Gbps增加到了10.2Gbps。该版本还增加了新的视频色彩格式(Deep Color 和xvYCC)、自动话音同步、更先进的音频(Dolby TrueHD和DTS-HD),以及对CEC命令列表的更新。HDMI1.4增加了音频回传通道、以太网通道、3D支持以及对4k X 2k 分辨率的支持。   DisplayPort1.2把数据传输率从10.8Gbps提升到21.6Gbps;增加了多流功能;将辅助通道速率提升至720Mbps,使其能够支持USB2.0 和以太网;并添加了对多个音频模式(Dolby MAT、DTS HD、中国DRA标准)以及3D的支持。新规范中一个明显的遗漏,就是没有明确指出如何在速度提升的辅助通道中传输USB或以太网数据。具体细节将在不久的将来添加到DisplayPort1.2 中,但这很可能会在短时期内影响DisplayPort1.2设备的推广。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点击查看下一页(1/2)
[第1页] HDMI和DisplayPort结构上完全不同
扩展阅读: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标签:
744人正在浏览
500人正在浏览
378人正在浏览
354人正在浏览
216人正在浏览
频道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示器的接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