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什么时候进行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没有任何调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解析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8
更新时间: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解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出台背景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
教育部于2008年4月9日正式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相对新出台的方案,原评估方案是1999年制订的,当时的背景是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发展速度很快,教育部强调高职院校办学要规范,评估以规范为主。到了2005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l6号),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性、特色性的认识,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规律,提高质量,进行内涵建设。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评估方案,势必会阻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 (二)力图解决原来评估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 1、评估目的重心偏移。
&&&&& 一般来讲,评估主要有三个功能:鉴定、诊断和“开方”(发展)。
&&&&& 高职评估原本也是从这三个功能出发的,但是因为在原有评估方案操作下,大家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移到“鉴定”上,即注重评估结论的问题,学校更是竭尽全力地去获“优”。这样就容易导致评估工作中的作假、形式主义。评估专家也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给学校诊断和“开方”上,其实评估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诊断和“开方”,因为这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问题。鉴定不过是对过去的事情做评价。
&&&&& 2、评估的主体错位。在以往的评估理论与实践中,人们往往将评估专家作为评估主体,但实际上真正的主体或者说主要的主体不应该是专家,应该是利益相关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才是评估主体,利益关系最大的群体是最主要的主体。打个比方,一个收藏家喜
欢收藏但是不懂鉴定,收藏家找专家帮忙鉴定,那么好像专家成了主体,实际上主体是收藏家,因为如果买了赝品,损失的是收藏家。
&&&&& 3、评估方法过于注重形式。
&&&&& 原来的评估方案有十几项“规定动作”,这样做为了便于比较。但是反过来,没有两所学校是完全相同的,而且学校所面临的发展任务挑战、存在的问题等都各不相同,用一个方法度量是有问题的。另外,原来的评估缺乏整体感,往往是把一个学校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来评估,然后把各个部分的评估结果汇总在一起,给出结论。
&&&&& 其实更重要的是应该强调整体、平衡与和谐。譬如评价一个企业,不仅看财务报表,也要看其它若干个方面,这就是一种协调与和谐发展。如果要搞形象工程,也必须是内涵基础上的形象,仅追求表面形象是害人的,是要不得的。
&&&&& 4、评估信息方面的问题。
原来的评估信息主要来自学校的自评报告,原来的评估是命题作文,比如原来的评估方案有36个观测点,专家对每一个观测点都提了要求,学校就针对36个观测点做36篇文章,然后专家去查看、核实、辨别材料的真伪,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材料的真实性不可靠,这些材料是根据专家的要求做出来的,因此这样的评估很难讲是准确的。而评估应该是广泛采集信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判断。
&&&&& 因此,鉴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环境的变化与高职院校评估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课题组经过广泛发动、深度调研,研制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简称新方案)
&&&&& 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解读
&&&&& 制订原来的评估方案(简称老方案)的主要依据是本科院校评估方案、国外高职院校评估的实践。与制订老方案思路不同,这次新方案的制订是有一个理性、系统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 (一)评估不可或缺
&&&&& 不管做什么事,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做,我们是否需要评估?实际上评估不能少:
(1)政治生活中离不开评估。例如,唐太宗规定三品以上官员议事要有谏官陪,这实际上就是决策评价。魏征就是很典型例子,唐太宗的一些重大决策被魏征否定了。再譬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讲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实际上就是评价与自我评价。
(2)经济活动离不开评估。审计就是经济生活中的评估,教育评估理论专著中就是把教育评估称作教育审计。战略管理里面不能少了评估,战略管理三阶段:战略决策、战略实施、战略评价。
(3)生产科研离不开评估。譬如一套化工的生产实验装置,如果没有检测、控制手段,那么没有人敢操作。同样,教育关系到我们的后代、明天,关系到那么多的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绝对不能没有评估,关键是要把评估做好,而不是不要评估,所以评估不能少。当然学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把评估与很多利益、资源挂起钩,评估实践偏离了初衷,再加上浮躁心态,所以评估不是真空,不能离开这些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 (二)评估的宗旨
&&&&& 1、为了让评估主体得到而不是为了失去;
&&&&& 2、评估是为了增强学校对社会的适应力,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就业为导向,所以要跳出教育来评教育;
&&&&& 3、通过评估引导学校形成自主、开放、创新、发展的办学局面。
&&&&& (三)评估的目的
&&&&& 1、鉴定。
&&&&& 任何评估都会有鉴定功能,总是要给评价对象一个结论。
&&&&& 2、诊断与“开方”。
这是评估的主要目的与重心,即要告诉学校优势在哪里、问题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办?这是主要的。而给学校鉴定,相对来说是次要的。如果专家诊断、“开
方”工作做到位了,给出什么样的结论是很自然的事情。譬如看病,验血、量血压、测体温等不一定都由医生做,检验人员完全可以,而医生要做的是根据这些检验结果做出判断,发烧是怎么引起的,下一步应该吃什么药,这是医生的主要职责。所以评估目的一定要放在诊断和“开方”上。
&&&&& (四)评估的主体
&&&&& 主要的评估主体应该是校内有三个,校外有三个。校内有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校外有用人单位、家长和社会。专家组也算是评估主体之一,但不是主要的评估主体。因此从这一思路出发,设计指标体系从主要评估主体的角度考虑。比如学生,主要考虑两类学生:一类是高中毕业生,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 如何评价?前提是他们有理性的思考;一类是大学生,他们如何评价学校。再如教师,也主要是两类教师:一类是刚到校的新教师,他们从哪些方面评价学校;一类是已经在校工作了三、五年的教师,这是青年教师的“危险期”,他们是如何评价学校的?留还是走?通过这样的分析,采取次要主体让位主要主体的方式,归纳出来四个主要成效区(KRA):
&&&&& (1)社会评价。即口碑,学生或者老师选择学校首先关注的就是社会评价。具体到高职院校来讲,就是报考率、报到率和声誉。
&&&&& (2)过程与管理。即学校的管理情况怎么样,人才培养过程如何。
&&&&& (3)学习与创新。即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毕业后的发展能力水平如何。比
如,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学生家长很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创业能力如何,这就是学习与创新。另外,体现在教师方面,就是青年教师在学校的稳定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在这所学校是否有利于他今后的发展。
&&&&& (4)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
&&&&& (五)评估特点与方法
&&&&& 通过新旧方案指标体系的比较来阐明其
&&&&& 特点与方法:
&&&&& 1、新方案是绩效评价模式,而老方案是CIPP模式
&&&&& 老方案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高职评估指标体系与本科评估指标体系,都是CIPP模式,即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新方案叫做绩效评价方案,即从绩效切人,而且是从评估主体对学校办学绩效的判断切入,因此称为绩效评价方案。
&&&&& 2、新方案是建立在状态数据信息采集平台上的现场考察,而老方案是学校提供材料的现场考察学校准备迎评材料是老方案评估学校的主要依据。从评过的学校看,一般的院校要准备200―300盒材料,材料多的学校甚至达到1800盒,七个专家在四天内是看不完的。而且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学校整理的,与总结材料雷同,重点讲成绩,谈到问题与不足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实际意义不大。
&&&&&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新方案评估的主要信息来源。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强调“原始、即时、公开、独立”原则,这也是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所强调的。“原始”即每个教师的信息(上课信息、发表论文、科研项目等)必须由本人负责采集,其他人不得代劳。对于学校某些职能部门的信息,务必指定具体的人负责。必须做到一旦信息出错,找到采集人,没有任何理由推脱。采集平台上的信息不能“把关”,更强调端对端。“即时”信息生成之后必须在一周或者三天内完成输入。要把信息采集平台做成“摄像头”,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出来。
&&&&& 另外,即时的信息构成了连续“点”的图像,这防止了在某个“点”上作假的可能性,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公开”即信息采集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等都可以看到采集平台,营造“同行看同行,内行看内行”的局面,这将在无形中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也即信息采集平台把原来五年一轮评估产生的间歇式激励,转向持续激励。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采集平台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作用是主要的,而为评估的作用是次要的。“独立”即学校领导不能干预信息采集平台,从源头信息到采集平台,信息系统是独立的,没有人可以干预。另外,信息采集平台与学校内网不能相互替代,信息采集平台是原始信息、源头信息,若学校内网需要有相同韵信息,是由学校内网向信息采集平台索取,而不是相反。
&&&& 3、新方案力求抓问题的主要方面,老方案面面俱到老方案是CIPP模式,有几十年的实践,不能讲它不科学。但针对于高校评估来说,它有两个缺陷,一是求全,高职院校评估是4―5天,本科院校评估是一个星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评一个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大学,把学校的方方面面搞清楚是太难了。二是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设计评估,即将评估主体看成是教育专家,这是一个缺陷。现在更加强调跳出教育评教育,真正站在评估主体的立场上评价教育。
新方案共列了七个主要评估指标,即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是从四个KRA中抽出来的。根据现在高职教育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四个KRA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变,但一个阶段的主要评估内容是会变的,现在评估的七个方面,是由现在的高职教育面临的形势决
&&&&& 4、逻辑体系截然不同
&&&&& 老方案的逻辑体系是逐层分解式,有六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太笼统、抽象,就分解为二级指标,依此类推,层层分解。由一级指标一二级指标一观测点。
&&&&& 新方案的逻辑体系是果一因一评价效。七个主要评估指标对应着四个KRA,从四个KRA评价,这就是结果。中间的部分叫主要评价要素,这个主要评价要素不是二级指标,是原因,要分析原因。然后结果清楚了,原因找到了,为学校给出评价结论和“开方”是很自然的事情。
&&&&& 5、实施办法与现场考察程序不同
&&&&& 老方案听课是一个主要内容,教师设计具体的一两节,专家听课作为了解专业与课程建设的主要方法。现场考察程序有十几道“规定动作”,专家看学校的迎评材料听校长汇报,专家的主要精力是核实材料的准确性;然后找出问题、提出建议。
&&&&& 新方案评估办法是以深度访谈为主 即请专业教师谈谈如何授课、如何改革、如何实培养目标,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又是怎么样等。专家通过与专业教师一系列的访谈,然后再就访谈中出觋的具体问题进行互动探讨。这同样也需要准备,但这样的准备与教师准备设计具体的一两节晰深完全不同,教师需要准备的是考虑如何建设与改革专业的问t题,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另外,了解课程的方式采取“说课”的方法,要求课程教师围绕专业讲出该课程的地位用、内容体系,授课方式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新方案中的考查方式采取随机抽查,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需要准备。新方案中现场考察程序完全变了,“规定动作”大大简化,查核材料基本上不做了,专家首先看信息采集平台,了解学校情况,查找优势与不足,然后听校长汇报,看看校长对该校的判断与专家的判断一致性程度如何。专家就问题与学校互动探讨,共同查找问题原因,并提出对策。值得注意的是新方案中对专家的要求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专家写反馈意见时不要求统一格式,但要求专家必须分析问题原因。专家所做的主要是与学校一起查找问题原因,一起研究问题解决的对策。
&&&&& 6、评估结论不同
&&&&& 老方案中评估结论分四个,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新方案只分“通过”和“暂缓通过”。就全国来讲,暂缓通过的学校是极少数,这类学校不应该办下去;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应该是通过的。但是通过了不等于就没有压力,采集平台给学校的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另外评估专家给学校的评估结论是根据学校自定的目标来评价的,也就是说,学校定出什么样的目标(较高或较低),评估专家就用学校自定的目标来衡量学校,为学校查找问题与不足、分析原因并找出对策。
&&&&& 三、新方案试点评估的效果
&&&&& 新方案在教育部高教司征求了l2个省、市的意见之后,做了修改、完善,于2008年1月份在广东两所学校进行试评估。之后又进行了修改。
&&&&& 试评后认为新方案是可行的,这是 个主要成果。之前很多人担心新方案中量化指标太少,很难给出评估结论,质疑新方案的可行性。广东两所学校试评下来之后发现这些担心是没必要的,从信息采集平台看学校情况很清楚、很全面,问题也很明显地摆在那里。专家通过查找原因,再给出评估结论显得更充分,更有把握。另外信息采集平台运行以后,学校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总的来说,试评下来新方案是可行的。
&&&&& 当然由于新方案与大家的传统思维与理念不一样,推行新方案仍然是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包括理解新方案的精神,指导、培训学校制订文件等。在新方案正式评估的第一所学校――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座谈会上,主要归纳总结了四个情结:
&&&&& (一)鉴定情结
&&&&& 新方案取消了分等之后,很多高校花大量精力研究什么叫“通过”,什么叫“暂缓通过”原来老方案有分等的评估结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优秀”上,从来没有人关心合格与不合格的问题。实际上,到2007年底,全国已经评估了500多所高等职业学校,没有一所是不合格的真正不合格的学校在建校之初是不会被审批通过的。现在讲的“通过”与“暂缓通过”是从学校发展内涵来讲的,不是办学条件的实质评估,不通过的学校是极少数的。而且通过与否完全可以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确定,无须专家来确定。譬如现在某省的高职校最大的问题是专业建设水平差,省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抓住这个,关掉一两所专业建设特别糟糕的高职校,评估导向就明确了。
&&&&& (二)量化情结
&&&&& 很多人对评估仍纠缠在量化上,最典型的是某高校在订细则时,自作主张中间加出来两档,合格与优秀。有的说现在评估量化没有了,实际上是有的,虽然新方案评估指标中量化只剩下三个,但是有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对给予“黄牌”和“红牌”的条件都有明确规定从理论上来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应该用非线性方法来评价,但是我们原来的评估,习惯用线性的预测方法评价,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简单化处理的结果:一是得到心理安慰,专家若是给出某个学校“优”,是因为该校达到了某指标标准,这样做好像很合理,很令人信服。实际上,某个量化指标的水平就能代表该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吗?因此,简单的线性预测办法评估学校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二是这样的评估会造成千校一面。忽略地域差别及学校之间水平的差别,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的学校,是不合适的。实际上没有两所学校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个性化的个体。不划指标不等于不要指标,指标在信息采集平台上显现,可以看得出同一省内的高职校水平。而且水平是在发展变化的,原来的优势可能在若干年后不再是优势。因此量化没什么好处,各个标准要有浮动,各个标准是比较出来的。实际上分等也并不是大逆不道,但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不能分等,一旦分等,就有可能弄虚作假。
&&&&&& (三)主体情结
&&&&& 很多人仍然习惯站在评估专家的角度提问题、讲问题,到学校习惯于找出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这样的模式,其实做这样的专家很容易,不需要水平。有水平的专家是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学校找问题原因很难,这需要水平,一般专家做不了的,但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做。从人类学的平等换位思考来看,能找到问题症结,提出真知灼见的专家也才是学校所欢迎的专家。
&&&&& (四)本科情结
&&&&& 很多高校仍然习惯按照传统普通本科高校的一些要求来建设高职,跳不出以前的老本科办学模式。
【字体: 】
【】【】【】【】【】
上一个文章: 没有了
下一个文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比较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发展的很快,为了实现数量发展与质量发展相协调,教育部高教司于2003年发布了包括《评估案》、《评估工作指南》及《评估工作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在内的《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确定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工作。并于当年试评估了全国26所高职高专院校。三年后,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职院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2008年,经过五年一轮的教育评估之后,教育部公布了新的评估方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经过首轮的评估实践,在某种程度上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促进了职业学校的发展。但无论是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还是与国内的普通教育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评估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方面都有着很大差距。如何对职业学校进行科学评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决策理论和事实依据,成为了职业教育界同行的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对职业学校评估的发展道路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职业教育的评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根源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评价在逐步改进,新的评价理念也正在冲击着固有的评价思想、评价模式、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等。本文通过对英国、澳大利亚两国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中评估指导思想、评估机构、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介绍,分别归纳两国在职业教育评估中的成功经验与自身优点。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别将中、英两国职业教育评估,中、澳两国的职业教育教育评估,以及我国自身职业教育评估新旧方案做以对比。并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与中国国情,对比分析后找出我国职业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对此类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探讨,提出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类关系问题及需要坚持的原则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目的旨在探讨出我国高职教育评估体系改进的新方案,提出提高评估质量的若干方法,促进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有序化、规范化体制的建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718.5【目录】:
ABSTRACT5-10
1 绪论10-17
1.1 选题背景10-11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11-12
1.2.1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11-12
1.2.2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12
1.3 文献综述12-15
1.3.1 相关概念界定12-13
1.3.2 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综述13-14
1.3.3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发展综述14-15
1.4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15-17
1.4.1 研究思路15-16
1.4.2 采用的方法16
1.4.3 主要理论重点16-17
2 国内外职业教育评估的主要思想内容17-26
2.1 英国职业教育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点17-21
2.1.1 英国职业评估的主要思想17
2.1.2 评估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17-18
2.1.3 评估的主要内容18-19
2.1.4 学生的资格鉴定途径19-20
2.1.5 评估证据搜集的原则20
2.1.6 英国职业教育评估的主要特点20-21
2.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评估体系21-24
2.2.1 澳洲国家培训框架(ANTF22
2.2.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评估的特点22-24
2.3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评估的主要内容24-26
2.3.1 高职教育评估的主要思想24-25
2.3.2 评估组织机构25
2.3.3 高职院校教育评估的主要内容25-26
3 对比分析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存在的问题26-33
3.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内外对比分析26-29
3.1.1 中英职业教育评估对比分析26-27
3.1.2 中澳职业教育评估对比分析27-29
3.2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新旧方案对比29-33
3.2.1 指导思想对比29
3.2.2 新旧评估思想内涵对比29-30
3.2.3 评估主体比较30-31
3.2.4 评估过程对比31
3.2.5 评估结论对比31-33
4 解决问题的方案33-43
4.1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33-34
4.1.1 评建结合原则33
4.1.2 政府与学校互补原则33-34
4.1.3 软件与硬件相协调原则34
4.1.4 材料的形式与内涵相统一原则34
4.2 健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体制与机制34-39
4.2.1 转变政府职能35
4.2.2 统一全国职业资格考评制度35-36
4.2.3 被考评者为中心化36-37
4.2.4 完善对先前学习能力的认可制度37
4.2.5 重视考评者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在职发展37-38
4.2.6 重视考评过程中行业的参与和合作38
4.2.7 考评专业、全面、实效化38-39
4.3 完善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体系39-42
4.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39-40
4.3.2 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40-42
4.4 规范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操作过程42-43
4.4.1 证据搜集、分析与检验规范化42
4.4.2 考评工具现代化42
4.4.3 考评过程加强“元评估42-43
研究结论43-44
参考文献45-48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良;;[J];辽宁高职学报;2013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应崧;;[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徐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古广灵,潘厚辉,刘碧容;[J];高教探索;2004年02期
姬兴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曲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杨益琴;;[J];继续教育;2010年01期
徐礼丰;;[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刘恩允,杨诚德;[J];江苏高教;2004年01期
王浩仁,李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管德明;;[J];教育与职业;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芳才;[D];厦门大学;2007年
李荣侠;[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贾晓娟;[D];山西大学;2008年
王悦;[D];吉林大学;2009年
周文清;[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何丽霞;[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婷婷,孙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张启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刘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郑少龙,胡勇;[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蔡雅萱;史晓燕;;[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李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周良书;;[J];北京党史;2011年03期
余雪莲,李巧针;[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张东海;;[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蔡磊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冬梅;;[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李文利;刘强;;[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易全勇;辛竹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马文静;;[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徐卫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郭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陈绵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方晓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李玉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李玉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远飞;[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素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于兴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姜世健;[D];南开大学;2010年
袁曦临;[D];南京大学;2011年
雷冬玉;[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方成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刘吉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宋秋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敬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高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时代;[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苏兆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楠;[D];湘潭大学;2010年
赵龙阳;[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童晓燕;[D];苏州大学;2010年
钱啸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阿艳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徐爱弟;[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家寰;;[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9期
崔奎勇;赵飒飒;;[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福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任宏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王建初,刘铭东;[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吴雪萍;[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徐玉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朱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4期
李桂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2期
江志斌,俞宁;[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朱为民;;[J];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张健;[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慧娟;[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黄斌;[D];天津大学;2004年
杨继霞;[D];河北大学;2006年
万春芬;[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郭伟萍;[D];天津大学;2005年
杨瑛;[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李铁绳;[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7期
徐吉志;;[J];教书育人;2010年05期
涂园园,叶周樱;[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顾成明;[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年01期
魏中林;;[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7期
席学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年Z2期
罗福午,徐世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5年02期
;[J];煤炭高等教育;1986年01期
马华威;[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5年04期
王冀生;[J];高教探索;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利宁;彭文;;[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吴云;;[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吴晓勤;陈永红;;[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马艳秀;;[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于义良;安建业;;[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王玲;孟丽;;[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刘建琴;李远辉;刘彦君;;[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张静平;;[A];河南省护理教育新理论与技能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慧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虞洋 张洪;[N];解放军报;2011年
沈萍;[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石影;[N];遵义日报;2009年
李志峰 李子风
王光雨;[N];重庆日报;2009年
徐敏;[N];解放日报;2007年
张海飞;[N];联合日报;2008年
记者 宫玉忠;[N];黑河日报;2008年
李凝;[N];科技日报;2004年
蒋廷玉 李月宁
本报实习生
葛灵丹;[N];新华日报;2011年
赵晖;[N];无锡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会杰;[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丁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王少非;[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亚东;[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李秋菊;[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石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侯建国;[D];河北大学;2005年
张会敏;[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董垌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蓉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余倩;[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黄非非;[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曹凯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王红艳;[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张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鲍艳利;[D];河海大学;2006年
朱明;[D];河海大学;2006年
方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李兰香;[D];天津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