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清楚的梦记得清楚上初一时,语文书翻开第一页就有冰心,和鲁迅的画面,这两个人代表什么,是不是这样?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36 小时
金币:13810
<em id="authorposton13-9-5 10:21
查看: 3392
& &&&鲁迅文章退出义务教育教材,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鲁迅吗?
& && & 各位新初一的伙伴们已经拿到初一新课本了吗?拿到新书定是喜悦,可你们是否了解新初一语文教材到底做了哪些改变呢,鲁迅的哪些文章又曾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呢?
& && &咱们一起来看看新闻吧!
& &&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 & & &&&
& & & &   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 & & &   课文
& & & &   更换9篇,改动1篇
& & & &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 & & &   删掉的课文:
& & & &   沈复的《童趣》
& & & &   流沙河的《理想》
& & & &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 & & &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 & & &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 & & &   梁衡的《夏感》
& & & &   蒲松龄的《山市》
& & & &   鲁迅的《风筝》
& & & &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 & & &   新增的文章:
& & & &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 & & &   魏巍的《我的老师》
& & & &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 & & &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 & & &   马及时的《王几何》
& & & &   贾平凹的《风雨》
& & & &   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 & & &   纪昀的《河中石兽》
& & & &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 & & &   改动的文章:
& & & &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有变化。
& & & &   结构
& & & &   单元顺序大调整
& & & &   “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八年级学生王浩然翻看过新教材后说。在他看来,鲁迅的《风筝》是七年级语文教材里最难懂的一篇文章。
& & & &   “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郑州七中初中部语文组组长、郑州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张玉明说,新教材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代替了这一亲情主题的文章。
& & & &   张玉明说,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这传达了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 & & &   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在山的那边》,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而为家庭亲情。
& & & &   “第一单元讲亲情,第二单元讲学习生活,再到自然美景、人生体验,新版教材由浅入深,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余年的张玉明认为,新教材的章节顺序更接地气,“编排更紧凑,主题也更集中。”
& & & &   教材修订紧跟社会变化
& & & &   2012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部分学科新教材去年秋季投入使用,语文新教材今年才和师生见面。“去年用的是新课标,但语文教材还是老教材。”一位一线语文老师说,今年新修订的教材将更加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原则为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吸收合理化建议,实现平稳过渡。
& & & &   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撤并单元、调整次序)、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 & & &   一般来说,教材每隔一个周期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一来吸收新的文学成果,二来紧跟社会变化。“七年级上册是变化的起点,第一轮教材修订中可能就会出现莫言的文学作品。另外,将来的说明文中可能会有中国航天科技的一些内容。”张玉明分析说。
& & & &   观点
& & & &   初中生的阅读不宜过于深刻
& & & &   “删除鲁迅的一些作品,我认为是正常的编辑思路。”昨天,青年作家赵瑜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 & & &   赵瑜认为,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
& & & &   赵瑜说,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
& & & &   “《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赵瑜认为,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
& & & &   “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赵瑜认为,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
& & & &   他说,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那些年出现在教材中的鲁迅文章:
  年的教材共收录鲁迅作品16篇,其中《一件小事》、《故乡》、《社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药》、《〈呐喊〉自序》、《祝福》、《“友邦”惊诧论》、《藤野先生》等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保留篇目,基本确定了新中国语文教材收录鲁迅作品的内容。
  1956年秋季全国中学使用新编的文学课本和汉语课本。这套教材共选入鲁迅作品14篇,和1950年的教材相比,增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风波》、《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等文章。
  1958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次收录鲁迅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1978年的初高中教材新增了《拿来主义》、《狂人日记》、《阿Q正传》、《范爱农》、《雪》等五篇文章。
  在2000年新编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增加了《阿长与&山海经&》、《鲁迅自传》、《灯下漫笔》(节选)、《流产与断种》等篇目。
【曾经在中学教材中鲁迅的作品】:
10:19 上传
& & & & & & & &
金币 + 80&
<em id="authorposton13-9-5 10:27
很好的总结,家长孩子们好好看看~
鲁迅那些经典在教材中再也看不到了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36 小时
金币:13810
<em id="authorposton13-9-5 10:37
邱丛孔明仲达 发表于
很好的总结,家长孩子们好好看看~
鲁迅那些经典在教材中再也看不到了
用户等级:大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437 小时
元宝:2982
金币:81916
<em id="authorposton13-9-5 10:50
从此无法在课本上看到鲁迅了
所以呢,课外还是可以给孩子们看看鲁迅的文章,让他们多了解了解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36 小时
金币:13810
<em id="authorposton13-9-5 11:09
晟睿 发表于
从此无法在课本上看到鲁迅了
所以呢,课外还是可以给孩子们看看鲁迅的文章,让他们多了解了解
那这个要滴,鲁迅的还是不错滴
用户等级:大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437 小时
元宝:2982
金币:81916
<em id="authorposton13-9-5 11:11
小平老师 发表于
所以呢,课外还是可以给孩子们看看鲁迅的文章,让他们多了解了解
那这个要滴,鲁迅的还是不错滴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 小时
金币:2623
<em id="authorposton13-9-5 11:43
荆轲刺杀秦王,当地图打开到最后的时候终于露出了匕首,荆轲拿起匕首在秦王的桌子上刻下了一个“早”字。
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44 小时
金币:7718
<em id="authorposton13-9-5 12:42
我倒是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当成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补充,但初一就以课本正文来学习的话,难度还是略大,因为很多用词习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适应。
到底是好是坏,还是以后再看吧
各有各的理,我们且行且看给孩子们补充看看不管怎么说还是有用的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36 小时
金币:13810
<em id="authorposton13-9-5 13:03
周六fly 发表于
我倒是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当成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补充,但初一就以课本正文来学习的话,难度还是略大,因 ...
各有各的理,我们且行且看给孩子们补充看看不管怎么说还是有用的
家长帮十周年纪念勋章,参加十周年用户印记活动获得。
家长渔村专属勋章,加入村可获得。
成长印记勋章
参与论坛和孩子一起陪伴公益活动纪念勋章
Powered by初一语文书的课后阅读
篇一:推荐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推荐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一、文学作品: 1.《西游记》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5月第2版 2.《骆驼祥子》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1月第1版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4.《繁星?春水》冰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4月第1版 5.《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出版社; 6.《泰戈尔诗选》冰心 郑振铎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5月 7.*《男生贾里全传》秦文君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8.*《花季?雨季》郁秀 海天出版社 1999年9月第1版 9.*《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 华夏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10.*《哈利?波特》(英)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11、《周国平散文》《周国平自选集》 12、刘墉《漂泊的人生》《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 13、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 14、曹文轩《红瓦》、《草房子》、《青铜葵花》 15、毕淑敏小说集《昆仑殇》散文随笔《素面朝天》、《走出白衣》 16、席慕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朱彩虹》、《有一首歌》 17、《罗兰散文》 18、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19、《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20、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21、《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 22、海明威《老人与海》 23、《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傅雷译 24、威廉?贝纳德 《佛家训》 25、《城南旧事》林海音 26、《相处的日子》秦文君著 27、“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28、张爱玲散文集《流言》
二、人生修养: 29.《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特赵立光艾柯译哈尔滨出版版 30.*《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成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1.*《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 著 楚土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5月第2版 32.*《人类征服的故事》(美)房龙 常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 33.*《音乐的故事》(德)保罗.贝克马立张雪燕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34.*《新编世界五千年》夏国梁夏冰 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 35.*《成功之路》(美)拿坡仑?希尔海南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36.*《圣经故事》刘小江编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7年4月第1版 三、名人传记: 3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李汉昭译华文出版社 版 38.*《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左明彻译 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 39.*《我的父亲邓小平》 40.*《杨振宁传》徐胜蓝 孟东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四、科学技术: 41.《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 中华书局 1998年3月第1版 42.*《基因的故事》陈章良王莉江 43.*《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著李大光译吉林出版社 1998年 44.*《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45.《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约翰?布罗克曼袁丽琴译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 版
五、报刊类: 《中国青年报》、《读者》、《演讲与口才》、《视野》、《青年文摘》、《读写天地》、《南方都市报》、《读书文摘》、《格言》、《语文报》等篇二:推荐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推荐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一、文学作品: 1.《西游记》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5月第2版 2.《骆驼祥子》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1月第1版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4.《繁星?春水》冰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4月第1版 5.《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出版社; 6.《泰戈尔诗选》冰心 郑振铎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5月 7.*《男生贾里全传》秦文君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8.*《花季?雨季》郁秀 海天出版社 1999年9月第1版 9.*《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 华夏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10.*《哈利?波特》(英)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11、《周国平散文》《周国平自选集》 12、刘墉《漂泊的人生》《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
13、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 14、曹文轩《红瓦》、《草房子》、《青铜葵花》 15、毕淑敏小说集《昆仑殇》散文随笔《素面朝天》、《走出白衣》 16、席慕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朱彩虹》、《有一 首歌》 17、《罗兰散文》 18、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 19、《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20、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21、《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 22、海明威《老人与海》 23、《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傅雷译 24、威廉?贝纳德 《佛家训》 25、《城南旧事》林海音 26、《相处的日子》秦文君著 27、“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28、张爱玲散文集《流言》 二、人生修养: 29.《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特赵立光艾柯译哈尔滨出版版 30.*《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成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1.*《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 著 楚土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5月第2版 32.*《人类征服的故事》(美)房龙 常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 33.*《音乐的故事》(德)保罗.贝克马立张雪燕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34.*《新编世界五千年》夏国梁夏冰 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 35.*《成功之路》(美)拿坡仑?希尔海南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36.*《圣经故事》刘小江编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7年4月第1版 三、名人传记: 3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李汉昭译华文出版社 版 38.*《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左明彻译 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 39.*《我的父亲邓小平》40.*《杨振宁传》徐胜蓝 孟东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四、科学技术: 四、科学技术 41.《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 中华书局 1998年3月第1版 42.*《基因的故事》陈章良王莉江 43.*《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著李大光译吉林出版社 1998年 44.*《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45.*《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约翰?布罗克曼袁丽琴译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 版 五、报刊类:
《中国青年报》、《读者》、《演讲与口才》、《视野》、《青年文摘》、《读写天地》、《南
方都市报》、《读书文摘》、《格言》、《语文报》等篇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这道题目的设计目的是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课文,学会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要初步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 1.&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写&我&在百草园的经历;第二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的情景。
2.(本题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平常说话也好,写文章也好,在讲完一个内容转入另外一个内容的时候,不能过于突然,中间最好有过渡的成分,这样文章才显得自然。其实,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同样很讲究过渡。同学们注意留心一下,这样有利于大家掌握好听课的节奏。)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巳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本题主要是帮助同学们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大家可能难以理解得很深刻。不过,只要有所理解,只要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也就有了进步。)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老师都会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从文章的整体上看,写百草园的部分充分写出了童年时代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百草园的动植物是那么地吸引童年时代的&我&!此外,在百草园里,还有许多乐趣:首先是神秘的传说,其次是激动人心的捕鸟的游戏和趣味相投的小伙伴闰土......所以说,百草园带给&我&的是自由与快乐,百草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可是,&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我&尽管怎么也想不清楚的原因,仍不得不与可爱的百草园告别。&我&十分的留恋,然而却毫无办法。于是,只得面对严肃的先生,只得去念自己完全不懂的古文......这些和百草园又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此外,鲁迅先生不止一次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和脱离儿童的实际,就在本文中,也写出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所以,第一种说法有它可取的地方。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作者写作目的看法的不同。 其实,就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来看,主要还是怀念以前的生活。就这篇文章来说,即使是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鲁迅先生也不是一味地把三味书屋写得毫无乐趣可言。至少,他对自己童年时代私塾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是非常敬重的。因此,第二种说法更合理。
不过,现在有不少研究鲁迅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根本就没有批判私塾教育的成分,鲁迅先生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态度是非常尊敬的。先生虽然没有回答&怪哉&是什么,但是他对于犯错的学生,也不是真正的处罚,而是对他们很随和。而且在三味书屋部分里同样写到了不少乐趣,比方说孩子们可以偷偷地跑到后面的园子里玩耍。 因此,第三种说法更加符合人文主义的色彩。 成长的道路上,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应该是充满欢笑的。
二、(设计这道题目的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参考上下文猜测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重点。读书的一个有效的办法便是抓住关键字眼。)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强调的重点是后面的内容。&单是......就有无限的趣味&这些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采用这个句式的好处是可以使行文更为简洁,描写的景物更加集中。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短短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那整个百草园不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吗?仿写示例: 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变幻莫测的银子岩,丰姿绰约的大榕树;也不必说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
2.从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可以推断出&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送到私塾。 此外,模拟小孩子的语气来写,而且又是采用第一人称,更加显得亲切自然。 三、(本题是从课内延伸向课外的练习,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这段话准确使用动词的基础上,学着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可以用题目中提出的那些游戏,也可以自行选择游戏。) 课本上的这段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简明而又准确地把捕鸟这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交代清楚了。我们自己在模仿的时候,也要好好地体会才行。 仿写示例: 只见某某同学举起右手,和同伴打了一个手势,然后就接过篮球,迈开大步,闪过两个防守队员,冲向篮板前面。起跳,篮球从他的手中飞出,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球进了。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我&从衣襟上别着的夹竹桃引起了回忆,这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挥之不去的忧伤。设计这道题目的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因为本文对往事的回忆,既可以说是由眼前所见到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爸爸的话引起的。) 1.回忆起爸爸叫&我&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我&硬着头皮做完了这件事情,感觉又闯过了一关,自己又长大了一些。
2.&我&听了这句话很不舒服,因为&我&想到了爸爸惩罚&我&赖床不起的往事。爸爸用鸡毛掸子打了&我&一顿之后,又给&我&送来了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这使&我&明白爸爸的爱是很深的也是很含蓄的。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我&生气地责备妹妹们。当得知爸爸的死讯时,&我&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我&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我&把毕业文凭放好,马上&#39;就准备去医院。这时&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阅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要仔细赏析精彩的片段,用心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我&很懒惰。那天下雨,&我&又起床晚了,就准备不去学校,因为&我&不愿意面对同学们投采的异样的眼光。于是&我&索性就赖在床上不起来。&我&准备逃学的举动激怒了爸爸,他拿起鸡毛掸子狠狠地教训了&我&。 爸爸的态度: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他绝对不能容忍他的女儿逃学。他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他在惩罚&我&的时候几乎没有和&我&商量,责斥&我&的语言也越来越短,直至动用武力。 爸爸对我的情感:&我&到学校以后穿少了衣服,又没有带零花钱。爸爸亲自送过来。可见他表面的严厉中又蕴涵有无限的关爱,他十分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对我成长的影响: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从此,&我&都是到校最早的学生之一,也是最为勤奋的学生之一。&我&终于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有机会代表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2.就在老高和&我&讲话的那一刹那,&我&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镇定与安静。&我&看了一眼弟弟妹妹,意识到自己是最大的孩子,这时,&我&感受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于是&我&匆匆放好自己的证书,匆匆赶往医院。 其实,就在毕业典礼上,尽管&我&也感觉长大了,尽管别人也一再地提醒&我&:你长大了。可是,当时&我&还没有真正长大,因为&我&希望老师们要永远拿我们当孩子。
三、(此题紧紧围绕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情和思想。) 参考发言: 我盼望快快地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决定干什么事情,而不是总要听从爸爸妈妈的教训;我盼望快快地长大,长大了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不用每天为了考试而担心......然而,我又害怕真正地成为大人。大人太累了,他们既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承担数不清的责任;大人总是要板着脸来教训孩子,大人总是不能真正地和我们沟通...... 3 丑小鸭
一、(设计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丑小鸭遭到的歧视与打击有:1.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因为他体积太庞大,太特别,所以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后来发展到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2.他被迫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去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也不喜欢他。 3.好不容易有两只刚刚孵出的公雁向他发出邀请,让他和大雁一起飞翔,这时丑小鸭的生活即将有转机,然而,公雁被猎人射杀,他自己也差点被猎人打死。 4.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农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咪咪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丑小鸭的想法是正确的。 看来,我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最关键的是不能丧失自己的信心。假如连自己都不相信,谁又能看得起你呢?
二、(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精华,培养理解能力。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和关键的词语进行领悟,这样有助于理解整篇文章。) 1.丑小鸭之所以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是因为他心中有着美丽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在挫折面前,自己心中不灭的理想就像是茫茫深夜里一盏明亮的灯,它既可以指引自己前进的道路,又可以帮助自己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直面惨淡的现实。 2.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朝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始终要相信&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所以说,英雄不怕出身低贱,怕的就是缺乏对未来的向往,缺乏对自己前途的规划,自甘平庸。 3.丑小鸭感到难为情,一方面是因为突然有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辞,对于听惯了歧视性语句和饱受磨难的他来说,一下子还不能接受;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仍然是卑微、无力和渺小的,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这一句话其实也就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他要勉励自己,在成功面前,千万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停止前进的步伐。
三、(本题旨在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对学生进行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1.安徒生简介: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于丹麦欧登塞的一户贫苦鞋匠家中,幼年丧父,饱尝生活的艰辛。14岁时,安徒生孤身一人来到哥本哈根皇家舞蹈学院学艺,梦想成为芭蕾舞蹈家,此后又想成为歌剧演员,但因他貌丑,声音也不十分动听,所以再度尝到了美梦破碎的苦涩。不过他还算有运气,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他终于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安徒生从17岁起就决心献身文艺创作,写过剧本、散文,也写过诗歌,他写的一部名叫《即兴诗人》的长篇小说还曾名噪一时。安徒生20岁后遍游欧洲大陆,遍交文友,但是直到30岁时才发表第一篇童话作品,此后写了24本童话集,共168篇童话和故事,包括《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美人鱼》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2.略。这篇文章可以重在谈论自己是如何在丑小鸭精神的鼓励下,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的。
3.这道题目要求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谈。《丑小鸭》尽管是100多年前丹麦的作家所写,但是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要像丑小鸭一样抱着对前途无比的自信,要像丑小鸭一样敢于直面生活中的挫折,要像丑小鸭一样始终不停止对美与爱的追求。
一、(本题旨在通过讨论,使大家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起到积极的影响。) 哲理诗的特点是:一般都很短小,诗歌不靠艺术形象来打动读者,而是靠诗歌深刻的内涵来吸引读者。这种诗歌表面上不容易看懂,但是仔细琢磨,就会体会到它内在的美。 这是一道主观题,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示例: 我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 短小精悍的诗歌总是惹人喜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这样一首简短而精致的诗歌。它只有两节,在这两节里面却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使是遇到困难,也一定要乐观地对待。 亲切动人的诗歌总是惹人喜爱。这首诗歌没有教训的口气,没有古板的说教,有的只是面对面一样的谈心,让人很容易接受作者的看法。 积极进取的诗歌总是惹人喜爱。诗歌洋溢着豪迈的情怀,诗歌始终给人以希望。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二、(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略。(积累,积累,再积累。等你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时,就会突然发现,以前令你茫然失措的语文,现在竟然融会贯通了。因此,千万不能忽视背诵。)
5 伤仲永 一、(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 1.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这一段采用的是详写,突出体现方仲永的才能的确是&受之天也&。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小孩清楚记得前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