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地下车位分摊土地成本的时候段表头的成本要素选什么

100小时学SAP-CO(June笔记)-伍零叁
1.创建成本控制范围并将公司代码分配给它
成本控制范围:用于在企业范围内成本核算信息的统一规划和控制。在SAP系统提供的成本控制范围内,可以方便地对其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信息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统一计划、记录和任意分组统计
一个成本控制范围下可包含一个公司代码,也可包含多个公司代码。
1.创建成本控制范围
2.维护成本范围中的成本中心标准层次
注意这里的成本控制范围设置时在控制下,前面的设置时在组织机构下面设置
3.分配公司代码到成本中心(否则无法第四步的配置)
到组织机构机构下面进行分配
4.激活组件、控制标识(前提是3步完成了)
路径同样在:控制-&一般控制-&组织结构-&维护成本控制范围
2.维护成本中心和成本组
成本中心是企业内的最小职责单位,是每一笔费用的具体接收者。创建成本中心主数据时必须将每个成本中心分配给标准层次结构的某个节点,标准层次结构反映了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成本中心组与成本中心组之间的关系。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成本中心组,当然除了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成本中心组之外,还可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层次之外自己定义需要的成本中心组。
2)维护(OKENN)
1.创建成本组
2.在成本组中创建成本中心
创建以下成本中心
在HQ里面创建成本中心
采购为生产类型,市场、销售为销售类型其他都为管理类型
注意成本中心类型是可以在后台进行配置
系统默认的
3.SAP成本要素(初级和次级)及成本要素组维护
成本要素是CO模块中用于记载费用、内部结算分配用,相当于CO模块中的科目,FI与CO是两个独立的模块,这两个模块是通过初级成本要素来联接;次级成本要素主要用于CO内部结算分配用,不会产生FI的会计凭证。
SAP的科目分为资产负债类科目,损益类科目,需要成本要素的一定是损益类科目,但是损益类科目不一定需要成本要素,为了区分不同成本对象(如订单、成本中心、销售订单、物料等)的成本就需要成本要素,这样过帐的时候会指向对应的成本对象,一般可以OKB9预设成本对象.如果不设成本要素,对应损益科目接收的费用直接过帐到利润中心,所谓损就是成本费用,益就是收入,当然如果按单生产需要收入区分不同订单的收入,那么收入科目同样需要成本要素。这些所说的跟科目直接关联的都是初级成本要素(通过科目号码创建成本要素)。
次级成本要素也就是为了方便归集相应的初级成本要素,通过分割跟初级成本要素相连只在CO层面过帐的成本要素,所以次级成本要素的借贷只能是成本对象之间进行,而初级成本要素不一样,可以通过资产类科目过帐到损益类科目时产生并指派到成本对象,也可以从成本对象转到另外的成本对象(KB11N要求初级成本要素)。这些都是成本流的体现,如订单确认通过作业类型和次级成本要素的关联从成本中心过帐到订单(订单任务清单工序工作中心对应成本中心),同时次级成本要素是方便记帐,例如机器、厂房等的折旧费你不可能每张订单进行相应的折旧,而是每个月折旧到成本中心,再按占用工作中
心工时比率分摊这些费用,由于每个月的订单数量都是很难固定的,当然折旧费只是实际过帐到成本中心的一部分费用,所以实际发生的费用也是不会固定的,所以通过预先KP26的作业单价从成本中心过帐到订单跟成本中心实际接收的费用要相等比登天还难,所以需要用到作业价格重估MFN1/CON2,而我们不可能按每种初级成本要素建立对应的作业类型(当然SAP已经想到了防止有人可能真的那么做,所以已经写代码不允许作业类型和初级成本要素直接关联一起),否则报工不知道要费多少头牛,所以这样就需要用到次级成本要素,这样从成本中心过帐到订单的是次级成本要素,而成本中心实际接收的费用是初级成本要素,要将这些费用成本做为订单成本,实际上成本中心只是成本转移的作用
1.创建初级成本要素(KA01)
跟科目有关的成本要素
接下来要维护的成本要素还有:
以上成本要素都只要维护:成本要素类别为1 (初级成本/成本降低产生的利润)
2.次级成本要素(KA06)
次级成本要素有多种类型, 其中一种次级成本要素(43)会与作业类型相联系,另外一种用
于作业分摊(42)。
最后保存。
其他的“次级成本要素”输入参数如下:
成本要素:801020
名称:machine time assign 描述:machine time assignment
成本要素类别:43
成本要素:801030
名称:prepare time assign 描述:prepare time assignment
成本要素类别:43
成本要素:802010
名称:elect free appo 描述:electricity free appo
成本要素类别:42
成本要素:803010
名称:marketing act cal 描述:marketing active calculate
成本要素类别:21
成本要素:804010
名称:prd in process anay 描述:product inprocess anaylysis
成本要素类别:31
成本要素:804020
名称:prd so cal 描述:product sales order calculate
成本要素类别:21
3.创建成本要素组(KAH1)
给前面创建的初、次级成本要素分别建立归类组。为了评估、计划、和分配的目的,将成本要素合并成组,例如工资、津贴等等。一个成本要素组可以包含任意数目的成本要素。按不同的目的再把成本要素组作不同的组合就能产生成本要素的层次结构。
单个的成本要素可以并入不同的层次,层次的范围和分类可按要求决定。每一层次又可包含任意数量的子层次。例如,除了基于成本要素的层次之外,还可以按面向对象(人工成本等)或面向功能(采购等)的不同准则来分组。
为成本要素组(例如,原材料,安装成本,机器成本)创建一行标识,在此标识下,各种成本被记帐到订单上,然后将这些行标识分配给&K&类(成本)。系统为写在这些成本要素下的某个借方记帐创建在产品,这些数值写在您在定义更新之下指定的结果分析成本要素(成本要素型“31”)下面。
您也得为成本要素组(例如各种成品)创建行标识。在这些组的下方,各种贷款被记帐到接收货物的订单上。您再把这些行标识分配给&A&类(结清了的成本)。系统缩减每一项在这些成本要素之名下所做的贷方记帐计算的在产品。
建立同级成本要素组
4.更改成本要素(缺省科目分配)KA02
其他更改的参数如下:
成本要素 &&缺省成本中心 &&&&&&&&成本要素描述
&&&&2003 &&&&&&&&&&&&&&&&&&&&&&主营业务收入-贸易
&&&&2005&&&&&&&&&&&&&&&&&&&&& &主营业务收入-自制
&&&&2005 &&&&&&&&&&&&&&&&&&&&&&主营业务收入-贸易
&&&&1001 &&&&&&&&&&&&&&&&&&&&&主营业务成本-生产订单差异
4.作业类型和作业类型组
作业类型即将成本中心内的业务按成本分配的观点加以分类。一个成本中心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作业类型,也可以没有作业类型。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配等功能可以在成本中心层次上执行,也可以更明细的在成本中心的作业类型层次上。实际成本的输入则是在成本中心的层次上进行。
作业类型是生产性成本中心生产输出的一种形式.
作业消耗资源,如电力,机器,人工……
作业类型与次级成本要素相关.
作业类型分配到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与相应的成本中心相联.
工艺路线由工序组成,每一道工序在工作中心完成,工作中心的工作任务由作业完成.
1.创建作业类型(KL01)
机器工时-MAC、准备工时-SET只是成本要素分配不同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里的“作业类型”和“次级成本要素”的成本要素类别是“43(内部作业分配)”的是对应的。
2.创建作业类型组(KLH1)
5.设置作业输出价格
出于计算产品成本的需要。用于确定公司内部人工作业、机器作业和准备作业的结算价格,称之为作业价格。SAP可以通过成本计划和作业量计划自动确定作业价格。可以用作业类型组一次维护三个计划价。
T-code:KP26&& KP27
功能:作业类型计划与作业价格计划
成本中心年1-12月,计划作业时间与作业单价如下:
人工作业:19200小时,260元/小时。
机器作业: 19200小时,450元/小时。
准备作业:19200小时, 300元/小时。
固定价格:可简单理解为不论是否生产,均会发生的费用,比如的机器折旧元/小时。一名工人的工资元/小时。
可变价格:可简单理解为与生产量成比例的费用,如机器消耗的水电费元/小时。
2)配置(KP26)
计划作业:19200(一年计划开工19200个人工小时)/
固定价格:260(指人工工时价格260元/时.作业价格分固定价格和可变价格,用于计算产能差异和投入差异)/460(机器工时作业价格中固定的部分为460元/时)/300可变价格:空/170(机器工时作业价格中可变部分为170元/时)/空
这个可变价格应该在PP模块能够看到影响
6.维护成本控制的编号范围
CO是通过管理会计的凭证来管理成本流的。这里定义一套CO凭证的编号规则和范围。
维护成本控制凭证的编号范围是与集团公司相关即只与成本控制范围有关,这样不同公司代码的成本控制凭证是可能叉号的。就是说:如果成本控制范围包含多个公司代码,那么这几个公司代码将共用成本控制凭证编号范围。
复制从:0001到:C999
注意移动的方式:1.用光标选中要移动的对象;
&&&&&&&&&&&&&&&&&&&&&&&&&&&&&&&&&& 2.点:选中按钮确认;
&&&&&&&&&&&&&&&&&&&&&&&&&&&&&&&&&& 3.勾选成本编号范围:
&&&&&&&&&&&&&&&&&&&&&&&&&&&&&&&&&& 4.点元素/组按钮
7.录入供应商费用发票(FB60应付凭证)、普通发票(FB50总账凭证)、查看成本变化、成本中心数据重过帐(KB61)
在《100小时学SAP之FI篇》其实已经录过此类发票。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成本中心。所以,费用记账到对应的科目,但并没有同时分摊到对应的成本中心。同时,我们还知道,FI--CO.只能通过FI中的某些损益科目(维护了对应CO中的初级成本要素的)。
1. 录入供应商费用发票
错误提示:
KA03查看租金的的初级成本要素的设置
发现成本中心这里没有值,把2001增加进去,系统会自动带入。问题如果不是2001成本中心是否可以保存,如果不能保存,成本中心的控制在哪里设置
然后模拟-过账
2.录入普通发票(FB50)
然后对这个凭证进行过账,在后面这笔凭证会进行分摊,分摊到制造部门去
3.运行成本中心报表
4.成本中心数据重过帐
就像发票或者会计凭证做错了。可以冲销类似。成本中心过错了。也可以重过帐,用KB61
修改成新的成本中心重新过一次就可以。我们假设,刚才供应商的那张凭证中成本中心弄做
了。不是2001.而是2006的。
再去查看报表
可以看到成本中心2001下的租金已经转到了2006
8.新建统计指标(KK01)、输入统计指标数量(KB31N)、根据指标定义分配循环、并分配(KSV5)
统计指标相当于财务术语中的分摊基准,可以作为权数使用。
附加说明:了解分摊,分配和定期重过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摊是既分摊初级成本又分摊次级成本至CO中对象的方法。成本分摊的规则可以有很多,比如根据统计指标,根据百分比,根据权重,根据固定金额等等。我们在系统中将分摊规则定义在一个重要的参数:分摊循环中。分摊循环是多行的。每一行中都定义了分摊成本流的发送方,接受方,分摊规则等内容。在月末我们指定需要执行的循环,系统自动完成分摊的全过程。分摊使用的是次级成本要素。分摊时:发送方:成本中心,业务流程接收方:成本中心,WBS元素,内部订单,成本对象,业务流程分配和分摊极为类似。
分配的不同是它只处理初级成本要素,而且分配后的成本流仍然保持原成本要素。因此分配被经常用于类似水电费,房租等特定成本要素的分配过程。而分摊往往是将某个服务性成本中心的所有费用都以新的形式(次级成本要素)分配出去。分配时:发送方:成本中心,业务流程接收方:成本中心,WBS元素,内部订单,成本对象,业务流程你可以限制发送方类别的数量行项目既在为发送方过帐也为接收方过帐,并使分配正确纪录。
定期过账暂时没有去了解。
统计指标采用固定值和总值的区别
统计指标如果采用固定值,则该值会被应用到本年度的所有期间;如果采用总值,则只会用到本期间(一般是一个月);
举个例子:采用固定值:在期间1:你在本财年的第1期间记帐10名雇员到成本中心1100,系统会在本财年从第2期间到第12期间自动为这10名雇员过帐。在期间6:这时的雇员数增加到15人,这就是说你要在期间6为15名雇员记账到成本中心,系统会在本财年从第7期间到第12期间自动为这15个雇员过帐。
采用总值:在期间4:电话数目增加到30部,因此30被过帐到期间4,这个值不会被系统过帐到接下来的期间。
--------------
1.创建统计指标
2.录入统计指标的数量
2.定义分配循环
分配循环发送方分配的是初级成本要素;接收方接收的也是初级成本要素;与次级成本要素无关。可用到计划(预算)与实际发生额中。如可创建一个循环,将某成本中心(可超过一个以上)的初级成本要素(可超过一个以上),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其他成本中心(可超过一个以上),当然也将这循环分为几个段,各段间相应的要求可以不一样,这样每月末执行时,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初级成本要素的流向情况。
分配(KSV5)是将某一成本中心的初级成本要素分给另一成本心,被分配的初级成本要素会与被分配的成本中心的相同的初级成本要素一并反映。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利润中心下的成本中心的分配或分摊,并不影响该利润中心的利润额,但跨利润中心进行分配或分摊,则影响了不同利润中心的利润额,两种方法产生(分配或分摊的规则相同时)的影响一致。
业务描述:公司确定分配房租的规则是将记录到“2006行政部”成本中心的所有房租费用按照总部各成本中心所占地面积分配给各成本中心。但是制造部门的工作地点由于不在该办公物业中,所以不需要承担由“2006行政部”分出的房租费用。这里的分配规则我们要定义到SAP系统管理会计中;该分配规则在SAP中称为“分配循环”,每一个分配标准即称为一个“段”。
SAP关于循环配置的几个要点
SAP成本模块中费用分配的循环配置,说起来比较简单,但用起来涉及的范围及业务并不那么单纯。
要注意的问题总结一下。
1、循环的配置与成本中心标准层次结构。
一般来说,循环中配置的成本中心是涵盖所有成本中心标准层次中所有与生产有关成本中心的。这是相关联的内容。除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外,其他费用都会用循环分配到直接制造成本中心中去。因此,在配置的时候不能漏掉。
2、循环配置与工艺路线
表面看起来循环与工艺路线没有直接关联。但如果你需要通过成本中心费用来计算作业类型的价格,那么,所有循环的接收方就要涵盖工艺路线所涉及的所有成本中心。否则,就会发生某些成本中心没有费用,但又有实际作业价值的情况。由于成本中心费用为0,这时计算出来的作业类型单价也是0。而实际该成本中心又有实际记录的作业数。这就造成这部分作业成本不能记入产品成本中去,进而造成结算错误。
3、循环的发送方与接收方设置。
每个循环每个段都有发送方和接收方。发送方的集合必须涵盖所有间接费用成本中心,接收方也必须涵盖所有直接费用成本中心。
对于单独的段来说,首先要搞清楚分配的流程。设置段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事情,而整体的布局是比配置本身重要得多的东西。首先从整体布局上安排好分配的方案,段的配置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此建议在做具体的循环和段的配置之前,做一个分配清单。反复检查清单的内容与分配方案是否一致。清单安排好了,后续的配置也就没问题了。
4、循环的追踪因素。
所谓循环的追踪因素,其实就是给一个分配依据。依据方式:
1)接收方实际发生额。这是按接收方实际发生的费用,按其占总费用的比例来计算接收额的。如果该接收方成本中心没有实际发生额,就分不到费用。
2)固定比例统计指标。按接收方所有成本中心设计一个统计指标,给一个固定的分配比例。规定某个成本中心分得的比例是多少。这种分配方式适用于流程变化不大的企业。接收方的成本中心相对固定,当分配比例变化时,可相应修改或冲销重建统计指标的CO凭证。
3)按接收方实际作业额。这种方法对于生产线开停不规律的企业比较合适。如果条线某个工序停机,该工序相应的工作中心就没有实际作业发生额,也就分配不到相应的费用。
3.执行分配
消息为0.说明正确。刚才只是测试运行。现在我们退回去。去掉“处理”中的“测试运行”
项目。再运行一次就可以了。
4.查看成本中心报表
9.定义分摊循环并分摊(KSU5)
分摊的概念其实在分配中已经做过一部分讲解,不过要完全弄明白“分配”和“分摊”。还是不要怕麻烦,费口水。多说点总比较不说好。个人觉得说的最好的算是屠夫了。他的“分配分摊重过账”文章已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下。
前面房租费用分配,分配前后成本流的形态(即房租费用)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分配&是一种对初级成本要素的分配.但是在有些情况中,分摊前后的成本流形态发生了变化.比如行政部门发生各种费用,但是以&行政管理费&的形式分摊给其他成本中心.再比如工厂食堂成本中心发生各种费用,但是它就以&食堂费&的形式分摊给其他的成本中心.这时候接收方(比如财务部)成本中心看到的不是食堂里发生的电费,水费,材料费,人工费等等,而是看到分摊给它的&食堂费&是多少.这种&食堂费&或&行政管理费&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次级成本要素&.在SAP管理会计中这被称为&分摊&,它和前面的&分配&含义不同
另附一点网友的看法:
分配和分摊是两种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前者指费用先在一个部门归集,再分到其他部门,如水电费,先在物业部门归集,再分到其他部门。
而分摊,如制造费用,通过分摊生产管理费用到生产工序中(工作中心)
假设A成本中心发生电话费100元,其中60元要分配给B成本中心,分配后反映在B成本中心的报表上‘电话费’60元,同时A成本中心的报表上‘电话费’只剩下40元。
假设A成本中心发生电话费100元,其中60元要分摊给B成本中心,必须建立一个分摊成本要素,假设是‘分摊-电话费’,分摊后反映在B成本中心的报表上是‘分摊-电话费’60元,A成本中心的报表上‘电话费’100元、‘分摊-电话费’-60元。
结论:分配直接将费用转移到接收对象,分配后就不能反映原始状况;
分摊虽然能够反映原始状况,但是要多增加一个分摊成本要素,不容易让人理解。
这里就是网友解释的多一个802010次级成本要素
分摊中成本流转使用的是次级成本要素,所以在这个屏幕里需要指定相关的次级成本要素。我们既可以像现在这样指定一个固定的分摊成本要素,也可以建立一种从原始的初级成本要素到分摊成本要素的对应关系,SAP 称之为分配结构(屏幕中分摊成本要素的下方)此外,本例中我们使用“固定百分比”的规则在接收方中分摊成本。
2.执行分摊
3.查询报表
注意:我们显示的802010 电费分摊是一个次级成本要素,它是公司内部成本流转使用的,财务会计中没有的科目
10.维护结算参数文件-&内部订单结算的分配结构-&创建内部订单类型并维护编号范围-&结算凭证编号范围
以下内容都是网络收集的资料
1.1内部订单概念
内部订单用于计划、收集、监视和结算,在公司内部进行的特定操作。内部订单可用于不同的目的。这种功能分类反映在不同的订单类型中,其属性定义了在系统中处理订单的方式。
SAP系统内内部定单分为两类:实际定单和统计性定单。
统计性定单,例如用项目内部订单来管理在建工程,在月末无须结转成本。
1.2内部订单的常规类型
间接费用订单:费用订单用于归集特殊事件和临时项目成本的对象。费用订单主数据创建的同时可以维护结算规则,也可于费用订单结算前维护结算规则。
费用订单分统计性费用订单和真实费用订单。统计性费用订单则不用维护订单结算规则,只用于报表分析的用途。
投资订单;用于监视在固定资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如建造存储设施。
ERP中内部订单用来规集费用,费用控制,成本分析等,其主要功能包括:
(1).预算功能:可使用ERP的内部订单(或PS项目模块)监控企业包括支出预算结算等投资活动,内部订单的预算功能一般常用于粗略地控制部门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户可以方便地增加减少预算额度, 如果采用跨年度预算,系统可以方便地将当年预算余额结转到下年(预算结转-)Tcode:KOCO,承诺结转-)Tcode:KOCF)。
(2).计划功能:内部订单的费用成本计划功能可和MM模块和生产能力计划集成,用于监视实际成本并和实际成本对比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
(3).分析功能: 可以随时分析内部订单的计划/实际发生额对比,各不同期间的实际/实际对比,按月/季指标分析,分析内部订单发生的行项目,对订单的未清项等进行分析。
(4). 期末处理:可将日常内部订单规集的成本费用在期末进行重分配(Tcode:KSW1/KSW5)或结算(Tcode:KO88)到目标成本对象,这些成本对象包括订单/项目/成本中心/网络/资产/Co-PA的获利段/费用科目等。
-----------
内部订单关键词:
1.对象种类/类型(Object Category/ObjectType)
系统将状态管理中有相似处理功能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叫Object Categor或ObjectType,请看Tcode:BS12。
2.订单种类(OrderCategory)
订单种类算是对象种类的一种,下图是BS12和KOT2的一个合成图,可看到的右边是KOT2的订单种类(OrderCategory)01/02到70,分别对应BS12中的对象种类/类型(Object Category/ObjectType)ORC/ORD/ORF/ORG等,双击BS12,就能为每个订单类型分配允许的业务交易状态,在接下来还会就此问题详细阐述。
3.订单类型(OrderType)
订单类型有自己的编号和控制参数,用来区分出内部订单的实际用途。
这3者关系是,系统默定了对象种类,订单种类是其中一种,对象种类可控制该对象是否允许什么业务交易,系统都有一定的默认设置,除非特殊需求,一般并不建议修改,比如系统默认不允许使用分摊循环将费用分摊到目标对象CO订单(Tcode:KKF1建立),这样需要BS12设置对象种类ORF允许业务交易RKIU。
4.对象类(ObjectClass)
对象类也用来根据业务交易来组织成本对象并分析成本流,对象类有四种:
INVST:投资/OCOST:间接费用/PRODT:生产/PROFT:利润分析在内部订单主数据中可选择一个内部订单的对象类,我们知道在CO模块常用的成本对象包括内部订单,成本中心,获利分析段,WBS元素等,象成本中心这个对象默认就属于对象类OCOST:间接费用。
内部订单如下:固化订单种类(OrderCategory)的情况下,实际上也就固化了订单的业务处理逻辑,但是,为了迎合各企业的复杂流程下,允许自配置一定的订单类型(Ordertype),在其中再定义一些参数。
1.维护维护结算参数文件(SM30-&TKB1V)
结算参数文件也决定了结算规则
本来按照100小时学SAP里的,应该先维护订单类型。因为维护订单类型里的结算参数,书上说是输入100.而100说是系统自带的。没有找到100.只好先建立100了
2.维护内部订单结算的分配结构(SM34--CO_SSTRUC)
在上一个维护参数文件中有一个“分配结构”:需要进一步维护:A1。
维护新建分配的源文件:
指将在科目&销售费用-市场费用&下发生的属于市场活动订单类型的费用进行结算
维护结算要素:
接收方类型:CTR(指将在订单中归集的费用结算到成本中心)
结算成本要素:803010市场活动结算(指结算通过市场活动结算成本要素来完成)
3.维护内部订单的类型(KOT2_OPA)
现在才开始维护,100小时学SAP坑爹了
4.维护结算编号范围(KO8N)
11.创建内部订单-&用创建的内部订单开费用发票-&内部订单费用结算-&查询结算结果(即查看成本中心费用)
1)创建内部订单(KO04)
结算百分比率
该字段指定百分比,按照该百分比把在接收方对象中汇总的成本分配到指定的结算接收方。
2)用创建的内部订单开费用发票(FB50)
先修改成本要素:市场部的默认订单:
3)内部订单费用结算(KO88)
4)查询结算结果
不知2006租金统计指标为什么从400变为了480。制造部在前面没有设置指标所以没有M2的变化。当前位置:&&&& >
> SAP-CO-分摊分配
SAP-CO-分摊分配
本文标签:第1页/共19页
作者:SAP 屠夫
分配分摊重过帐
ERP 系统中的所谓的periodic Allocation包括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摊(Assessment). 有好事者总结了几条.
1. 两者都可针对初级成本要素, 而分摊中还可使用次级成本要素.
2. 分配保留了原来的成本因素, 分摊则不可追溯原成本因素.
3. 分配比分摊有更高的性能?
说到第3条, 我说, 别逗了, 还性能问题, 我看不出分配比分摊性能强在哪里? 举一个500年前就使用的老掉牙的例子, 现在该例还能继续被广泛用于忽优菜鸟用户, 说, 如果电话费在缴纳时比如记在IT 部门, 在期末使用分配循环比根据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可以是各部门电话数量或各部门实际通话小时) 或百分比分配到各部门, 电话费保留初级成本要素原样分到各成本中心; 又说, 假如电话费, 打印费, 网络维护费等打包成一个次级要素叫办公费用(成本要素类别42) 再分摊到各部门, 电话费, 打印费, 网络维护费不反应在各部门成本中心费用而是一个次级要素办公费用, 性能问题? 不知是谁什么年代说的这话? 现在服务器早就脱离温饱问题直奔大康了, 就这么几行逻辑它就能影响系统性能?
小B :天天杀猪不怕人议论?
老屠:浮生若梦, 富贵云烟, 人活着不都要说很多废话, 嘴长在他人身上, 难道你还能捂住人家
嘴巴不行? 只要自己活着痛快, 多为社会做点好事就行, 俺祖师庖丁早就说过:杀自己的猪, 让别人吃肉吧!
某天, 一个香港客人问我分配分摊如何翻译? 我答曰:分配-&Allocation,分摊-&Assessment, 忽优过去了, 幸好我以前用惯了英文系统, 英文原意是:
Allocation(统称) 包括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摊
-&Assessment.
图1-[1]:如果选择”重复的”, 则发送方和接受方有迭代关系,系统会将迭代的发送方金额
完全从贷方发送出去, 一般没有余额或极少数尾差.
举一个简单实例, 你就会相当清楚, 发送方成本中心A, 一笔屠宰费(科目)100元, 记帐金额, 接受方追踪因素:固定百分比,
接受方成本中心:A本身20%,B 30%,C 50%.
(1).如果选择”重复的”标志, 则A 无余额,A 既在发送方又在接受方产生迭代, 最终被分配
到成本中心B 的屠宰费37.50 ,C为62.50 (按30%和50%的权数).
(2). 如果不选择”重复的” 标志, 则分配到A,B,C 的屠宰费分别为20,30,50元. 如果想在分配后还留部分金额给本身可以考虑不选择”重复的” 标志.
图1-[2]:”累计”标志什么意思, 也非常简单, 科目每月都有借贷发生额, 当月余额和累计
余额, 如图2, 原材料这样的资产科目ECC6就可以使用分配将累计余额分配出去,
图1-[3]:分配的时候是否考虑数量, 成本中心和成本费用都可统计消耗数量, 接下来就此问
题有个本人小小的认识Share 一下.
随笔 专注研究ERP 各大模块的高度集成的最佳设计理念
第1页/共19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成本分摊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