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的鱼

在国家鼓励创业的期间创业,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 - 知乎5401被浏览208221分享邀请回答2.7K1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K3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逆流而上抑或顺势而为?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美国寓言:当洪水袭来的时候,狗熊、负鼠和狐狸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狗熊奋力向前,狐狸寻找逃跑的机会,而负鼠倒下来装死。有意思的是,负鼠和装死在英语里面是一个词。其实这三类动物反映的是面对灾难来临的时候三类人的表现。一类人不怕死亡、勇往直前;一类人随机应变、择机逃离;一类人不知方向、随波逐流。
近期,在深度思考钢铁产业发展方向的时候,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则寓言。面对钢铁产业陷入的困境,发现现在的钢铁企业面临同样的三种选择:有的企业想逃,有的企业想闯,有的企业想装。这里有好坏之分、对错之别么?我认为没有。最起码很难判定。好些东西只能靠时间来证明。
企业存立的核心是逐利性。而每个企业家对未来的理解和战略的定位又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同行业的企业在选择方向和路径上的不同。过去几年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资本争相流入到钢铁产业也就不足为奇。这正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如今的钢铁产业面临发展的拐点,资本的观望和犹豫也体现出各企业对钢铁未来走向预判的分歧。
我个人的观点,一个企业在谋划战略的时候,需要看两样东西:大势和优势。要根据钢铁产业的发展大势,并结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制定战略。那么什么是钢铁产业的发展大势呢?我的观点是,钢铁产业由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就是这个大势。成熟期的产业意味着竞争趋于白热化、企业利润减少和大量企业的竞争性退出。当然我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认可。因为至少在过去的五年以来,我不断规劝新上产能的企业放弃扩张企图,却被很多人解读为书生意气。其实每个人对现象的解读是完全不同的。五年前我看到的不是钢材价格和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而是钢铁市场由盛及衰拐点的即将到来。而有些企业不认为中国钢铁产业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他们还不习惯于接受这个事实。有些人对赌政府的救市和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所以在钢铁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的形势下,还有些企业逆势而上,继续上马钢铁生产项目。对此我不妄加评判。也许他们是对的。我只是想提醒大家,一个成熟的产业,其产能的迅速扩张能力是神都无法阻止的。一旦有新的需求产生,马上会有几倍的供给能力释放出来。这就是绝对过剩产业的基本特征。所以,当你在预判一种乐观的未来的时候,也要弄清楚这个产业扩张的能力。千万别跟经济规律较劲。
我认为在未来的五年,将是兼并重组最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市场还是环保的压力都使企业举步艰辛。如果钢铁生产企业的资金链一旦崩盘,将会推倒一大片钢铁市场的多米诺骨牌。当然有些优质的企业会游动得更快些。有些劣质企业会被这一次大潮淹没。所以如果提前选择退出,未尝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现在的最大问题是,钢铁企业的退出机制还不成熟,一个企业选择退出无怪乎有兼并重组和破产两条路。钢铁企业破产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我认为未来政府最应该研究的就是钢铁企业的退出机制,以防不测。
当然,现在也是优秀企业蓄势待发的最好时机。虎行如步。未来几年钢铁企业的资产会大幅缩水,重组的成本会大大降低。靠政府全力推进的重组之路,恐怕会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迅速展开。过剩的产业,只有走向适度的垄断才有可能寻找到新的平衡。大家都要学会接受变化。
&&&&&&&&&&&&&&&&&&&&&&&&&&&&&&&&&&&&&&&&&&&&&&&&&&&&&&&&&&&&&&&&&&&&&&&&&&&&&&&&&&&&&&&&&&&&&&&&&&&&&&
&&&&&&&&&&&&&&&&&&&&&&&&&&&&&&&&&&&&&&&&&&&&&&&&&&&&&&&&&&&&&&&&&&&&&&&&&&&&&&&&&&&&&&&&&&&&&&
&2013年7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流而上的反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