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大学赵绅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大全
我的图书馆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大全
中国历代文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状元共532人(隋代不计)。唐 149人 五代十国35人 两宋118人 辽56人 西夏1人 金39人 伪齐2人 元32人
明90人 大西1人 清114人 太平天国15人
一、隋代状元(进士)榜&
孙伏伽 (?~658) 河北人
名侯白,字君素,隋魏郡(郡治今河南临漳)人。《
(?~永徽初)华州华阴(今陕西)人。祖俭,周东雍州刺史。父文伟,隋温州刺史。&
房玄龄 (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
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
& & 为相十五年。
(573~635)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
&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
& & 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黄凤麟(555~626年)字魁熹号江夏逸叟,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比部员外郎
二、唐代状元榜(149人)&
(?~658)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622年(唐高祖
&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唐代第一科状元,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官至大理卿
娄师德(630~699)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武)人。进士及第,唐高宗、武则天两代大臣。&
2 、宋守节 &
&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庚午科状元及第。取进士79人,又取57人,重试11人。曾任
& & & 雍州(今陕
&西西安西北)司功。&
郭震(656~713)中国唐朝将领。字元振,魏州贵乡人。以字显。少有大志,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
弓嗣初(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皆不详。唐高宗咸亨四年(673)或咸亨五年(674)状元。
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状元。取进士沈佺期、宋之问等45人。考官为考功员外郎骞味道。&
4、许 且 &
682年(唐高宗开耀二年)壬午科状元及第。取进士刘知几、陈子昂55人,重试及第11人.。考官
& &为考功员外郎刘思立。
5、吴师道&
又作吴道师、吴道古。祖籍邺县(今河北临漳),
&685年(唐则天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乙酉
科状元及第。同榜共取进士二十七人(先取二十二人,后又取五人,皆因圣意),考官:刘廷奇。
&官至吏部侍郎、户部郎中。&
6、陈伯玉 &
& &687年(唐则天武后垂拱三年)丁亥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共65人。&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则天武后长安二年(702)癸卯
&科进士第一人。此科进士及第21人。考官为沈佺期。&
7、姚仲豫 &
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丙午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共32人。考功员外郎赵彦昭。&
8、常无名(688~744)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生于唐则天武后垂拱四年(688),卒于唐玄宗天宝三载
(744)。712年(唐睿宗景云三年)状元。官至礼部员外郎。&
9、崔 液 &河北定县
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七人。考官:房光庭。历
&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
10、李 &昂
&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甲寅科状元及第。考官:王邱。官至吏部郎中。&
11、范崇凯 & 四川内江
&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丙辰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薛邕等16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祖咏等21
。考官:考功员外郎贾季阳。官至京兆府司录参军。
13、严 &迪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丙寅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31人。考官,严挺之。
14、李 &嶷
&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丁卯科状元及第。同榜有王昌龄、常建等19人。考官:严挺之。曾
& & 任右武卫录事参军。
15、虞 &咸
728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戊辰科状元及第。同榜有贺兰进明等进士20人。考官:严挺之。
16、王正卿 &
& 729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己巳科状元。
17、王 &维(701~761)
&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字摩诘。生于周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唐肃宗上
元二年(761)。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裴明复。官
& & 终尚书右丞。&
18、徐 &征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癸酉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25人。曾任少监。&
&琚(694~748)顿邱(今河南清丰)人。生于周武后延载元年(694),卒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48)。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有颜真卿等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孙
&逖。&官至洛阳尉。
&至(718~772)一说贾季邻,长乐(今河北冀县)人,一说河南洛阳人。字幼邻。生于唐玄宗开元六
年(718),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状元及第。该科有
李颀、萧颖士等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考功员外郎孙逖。贾至生于官宦家庭。父贾曾官至太子
舍人和礼部侍郎。曾任兵部侍郎,死于右散骑常侍任上。赠礼部尚书 。&
21、王季友 江西南昌
&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状元。
&曙(?~739)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38)戊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姚奕。授河内尉。&
23、王 &阅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壬午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韦陟。
24、刘 &单
&陕西歧山 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状元。进士26人。官至礼部郎中。
&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状元。进士榜眼岑参等29人。
26、羊袭吉
&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状元。进士21人。
&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状元。进士23人。官至水部郎中。
28、杨 &誉
&748年(唐玄宗天宝七年)状元。进士何幼嗣、李嘉佑等24人。曾任慈州刺史、汾州刺史
29、李巨卿
&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状元。进士钱起等20人。
30、杨 &儇
&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状元。进士张继、鲍防、皇甫曾等56人。
&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状元。进士元结、韩君平等35人。
&陕西西安 & &
755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状元。授补阙起居郎。曾任礼部侍郎。拜相,封河内郡公。
&官终福建观察使。
32、卢 &庚
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状元。
33、洪 &源
763年(唐代宗宝应二年)状元。进士27人。
34、杨栖梧 &
& 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状元。进士13人。
35、萧 &遘
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状元。进士27人。
36、齐 &映
河北高阳东769年(唐代宗大历四年)状元。累官至中书侍郎、御史大夫。 追赠礼部尚书。
37、李 &博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状元。进士27人。
38、王 &溆
771年(唐代宗大历六年)状元。进士章八元等28人。
39、张 &式 河南南阳
&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状元。进士33人。官至户部郎中。
40、杨 &凭 河南灵宝
&774年(唐代宗大历年九年)状元。进士32人。官终太子詹事。
41、丁 &泽
775年(唐代宗大历十年)状元。进士王建等27人。
42、黎 &逢
777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状元。进士12人,曾任监察御史。
43、杨 &凝 河南灵宝
&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状元。进士21人。官终兵部郎中。
44、王 &储
779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状元。进士20人。曾任詹事。
45、魏弘简 河北巨鹿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状元。进士22人。历官户部侍郎等。
46、崔元翰 河北定州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状元。进士17人。官至知制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三元”状
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状元。进士武元衡等27人。
48、郑全济 &
& 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状元。进士33人。
49、张正甫 河南南阳
&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状元。进士27人。曾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官终吏部尚
&书,追赠太师。
50、牛锡庶
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状元。进士33人。
51、卢 &顼 河北涿州
&789年(唐德宗贞元五年)状元。进士36人。
52、尹 &枢 阆中
&791年(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进士30人。
53、贾 &稜 河北冀县
&792年(唐德宗贞元八年)状元。进士韩愈、欧阳瞻23人。官至大理详事。
54、苑 &论 山西朔县
&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状元。进士柳宗元、刘禹锡32人。
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状元。进士李逢春28人。
56、李 &程 陇西
&796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状元。
57、郑巨源
797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状元。
58、李 &随
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状元。
59、封孟绅
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状元。官终太常卿。
60、陈 &权
800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状元。白居易中进士。
61、班 &肃 祖籍四川三台
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状元。进士18人。曾任坊州刺史、司封员外郎。
62、徐 &晦 福建
& 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状元。
63、武翊黄 河南偃师
&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状元。进士23人。
64、王源中 &
& 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状元。任户部郎中、侍郎。终官刑部侍郎。
65、柳公权 &
808年(唐宪宗元和二年)状元。官至太子少师。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精于楷
&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
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
&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66、韦 &瓘 陕西西安
&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状元。进士20人。
67、李顾行 &
& 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状元。进士32人。官至监察御史。
68、王 &质 山西河津
&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状元。授秘书省正字。曾任给事中、权知河南尹。赠左散骑常
69、李固言
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状元。官至太子太傅。
70、尹 &极
& & 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状元。
71、张又新 &
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状元。官终左司郎。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
&作出贡献。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
&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72、郑 &澥
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状元。进士33人。历任开州刺史、金部郎中。
73、独狐樟 &
& 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状元。
74、韦 &谌 陕西西安
&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状元。进士31人。官祠部员外郎,武昌节度使。
76、卢 &储
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状元。进士29人。
76、白敏中 山西太原
&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状元。进士29人。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
77、郑 &冠
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状元。828年又中武状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人。
78、李 &群 安徽合肥
&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状元。进士韩琮33人。曾任县丞、拾遗、户部员外郎。安徽历
&史上第一个状元。&
79、柳 &璟
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状元。进士33人。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80、裴 &俅 河南济源
&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状元。进士35人。官至谏议大夫。
81、李 &郃 湖南道州
&827年(唐文宗大和二元年)状元。进士33人。初授河南参军。曾任吏部侍郎,授正议大
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状元。进士杜牧37人。曾官博士。
83、宋 &刓
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状元。进士25人。曾任补阙、河清县令。
84、杜 &陟 湖北襄阳
&831年(唐文宗大和五年)状元。进士25人。曾官度支郎、杭州刺史。
85、李 &珪
83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状元。进士许浑25人。
86、李 &余 四川成都
&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状元。进士25人。
834年(唐文宗大和七年)状元。进士25人。曾任阳翟县令。
88、郑 &确
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状元。进士贾驰25人。
89、李 &肱 甘肃秦安
&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状元。进士40人。曾任岳州、齐州刺史。
90、裴思谦 陕西闻喜
&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状元。进士40人。曾任节度判官、卫尉卿。
91、崔 &囗 河北
&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状元。进士30人。
92、李从实
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状元。进士喻免31人。
&岘 河北清河
&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状元。进士30人。
94、郑 &颢 河南荥阳
&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状元。曾任吏部侍郎、河南尹。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
&皇帝招为驸马。其妻为唐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95、卢 &肇 江西宜春
&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状元。江西第一个状元。
96、郑 &言
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状元。进士25人。任翰林学士、礼部郎中、知制诰。
97、易 &重 江西宜春
&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状元。进士27人。
98、狄慎思
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状元。进士薛能16人。
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状元。进士23人。
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状元。进士23人。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101、于 &珪
祖籍陕西高陵,徙居河南洛阳 &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状元。进士30人。
102、张温琪 &
&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状元。进士曹邺等30人。&
103、李 &郜
&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状元。进士郑嵎等27人,又3人。
104、莫宣卿 广东封开
&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钦点状元,赐内阁中书大学士,死于台州别驾任上。
105、于 &瓖 陕西高陵
& 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状元。进士30人。
854年唐宣宗大中八年)状元。进士30人。
107、崔 &铏 山东聊城东北
&856年(唐宣宗大中十年)状元。进士30人。
108、李 &亿
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状元。进士30人。授补阙。
109、孔 &纬 山东曲阜
&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状元。进士30人。曾
拜相,后加司徒,封鲁国公;被贬又
拜相,卒于相位,赠太尉。&
110、刘 &蒙
860年(唐宣宗大中十四年)状元。进士30人。
111、裴延鲁 河南济源
&861年(唐懿宗咸通二年)状元。进士30人。授中书舍人,后历金部郎中,又加左散骑
常侍。官至浙东观察使。&
112、薛 &迈
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862)状元。进士30人。曾任摄观察巡官、司勋员外郎。
113、孙龙光 &
& 863年(唐懿宗咸通四年)状元。进士35(一说25)人。
114、韩 &衮 河南孟县南
866年(唐懿宗咸通七年)状元。进士25人。
115、郑洪业 &
& 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状元。进士皮日休、韦昭度等30人。 
116、赵 &峻 陕西乾县
&868年(唐懿宗咸通九年)状元。进士30人。
117、归仁绍 江苏吴县
&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状元。进士司空图等30人。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118、李 &筠
871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状元。进士聂夷中、公秉亿、许棠等40人。
119、郑昌图 &
872年(唐懿宗咸通十三年)状元。进士30人。曾官司勋员外郎,官至户部侍郎。
120、孔 &纁
&祖籍山东曲阜 873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状元。进士30人。
121、归仁泽& 江苏吴县
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状元。进士30人。
122、郑合敬& 河南荥阳
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状元。进士30人。官终谏议大夫。
123、孔 &缄
&祖籍山东曲阜
876年(唐僖宗乾符三年)状元。进士郑谷、高蟾等30人。
&偓& 河北武邑 &
878年(唐僖宗乾符五年)状元。曾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凤翔四面
& &行营都统,兼礼部尚书,封乐安县侯。乾宁四年免相,贬为衡州司马,死于任上。&
125、郑 &蔼
& 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状元。进士30人。
126、崔昭纬 河北清河西北
&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状元。进士39人。曾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
贬梧州司马,后又被下诏赐死。
127、许佑孙 &
885年(唐僖宗中和五年)状元。进士35人。
128、陆 &扆 江苏苏州  
&886年(唐僖宗光启二年)状元。进士9人。拜相,封吴郡公。后被朱全忠贬为濮州
司户参军,被杀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
129、郑贻矩  
888年(唐僖宗光启四年即文德元年)状元。进士崔涂等28人。
130、李 &瀚
& 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状元。进士温宪、吴融等25人。
131、杨赞禹 &
890年(唐昭宗大顺元年)状元。进士21人。曾任左拾遗。
132、崔昭矩 河北清河 &
& 891年(唐昭宗大顺二年)状元。官至给事中。
133、归 &黯 江苏吴县  
&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状元。进士30人。
134、崔 &胶
祖籍河北清河 893年(唐昭宗景福二年)状元。进士张鼎等28人。
&检 江苏武功  
&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状元。进士韦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
章,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136、赵观文 广西桂林  
&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状元。进士15人。授侍讲学士,后归隐。
137、崔 &谔  
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状元。进士12人。
138、杨赞图   &
& 897年(唐昭宗乾宁四年)状元。进士20人。官至至司封员外郎、知制诰。
139、羊绍素   &
& 898年(唐昭宗乾宁五年即光化元年)状元。进士20人。
140、卢文焕   &
& 899年(唐昭宗光化二年)状元。
&格 山西闻喜  
&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状元。进士36人。
142、归 &佾 江苏苏州  
&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状元。进士26人。
143、归 &系 江苏苏州  
&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状元。进士23人。
144、裴 &说 广西桂林  
&906年(唐哀帝天佑三年)状元。进士25人。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
145、崔 &詹  
907年(唐哀帝天佑四年)状元。进士20人。
&超 & 浙江湖州 &
& &唐代状元。及第时间不详。
&唐懿宗咸通末年(约872年)任湖州(今属
& 浙江)牧。&
&蒙 &浙江湖州 &
&唐代状元,及第时间不详。
&曾任湖州牧。
148、杨仲昌 &
唐代状元,及第时间约在天宝中某一年。现仅知其"对策第一"。
149、裴文德 河南济源 &
& 唐代状元。封为翰林。后出家做和尚,赐名法海。
&三、五代十国状元榜 (35人)
& 908年(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状元。
& 909年(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三年)状元。
3、徐 &寅 福建莆田
&910年(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三年)状元。
4、陈 &逖 福建泉州
&915—921年(五代后梁末帝贞
明年间)状元。&
5、崔光表 河北清河 &
& &924年(五代后唐庄宗 同光二年)状元。官至右补 阙
,直史馆。卒于任上。&
6、王 &彻 山东莘县
& & &925年(五代后唐庄宗
同光三年)状元。官至左拾遗。进士4人。
7、王归璞 四川简州 &
&926年(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即唐明宗天成元年)状元。
8、黄仁颖 福建泉州 &
& &927年(五代后唐明宗
天成二年)状元。
& 928年(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状元。中 进士15人。
10、李 &飞
&930年(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五年)状元。
11、艾 &颖
&931年(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二年)状元。进士4人。任左散骑常侍。入宋任户部侍郎。
12、卢 &华
&932年(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 )状元。中进士8人。曾任 刑部员外郎。
13、寇 &湘
&陕西渭南 &
&945年(五代后
晋出帝开运二年)状元。中进士15人。后应辟为魏王记室至终。
14、王 &溥
&山西祁县 &
&949年(五代后汉高祖乾佑二年)状元。授职秘书郎,后为枢密使郭威从事,迁太常
&丞。拜宰相,加礼部尚
书、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入宋后,授太子太保、太子太
&傅。升太子太师。
封祁国公。死后赠侍中。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在唐代苏
&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
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
&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
&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5、王 &朴 山东东平
& &950年(五代后汉隐帝乾佑三年)状元。授职校书郎。
后周年间,辅佐柴荣,拜右拾
&遗、开封府推官。 柴荣登基后,历任比部郎中、左谏议大夫、左散骑常
侍、端明殿
&学士、知开封府事、东京副留守、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16、扈 &载 河北廊坊
&&& 952年(五代后周太祖
广顺二年)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授
扈载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17、李 &覃
&955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状元。
18、刘 &坦
&958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五年)状元。
19、简文会 广东南海 &
920年(十国南汉高祖乾亨四年)状元。累官至尚书右丞。终死于祯州刺史任上。
20、梁 &嵩 广西平南
925年(十国南汉高祖白龙元年)状元。授翰林学士。
21、王克贞 江西吉安 &
& & 952年(
十国南唐元宗保大十年)状元。官至观政院副使。后历任滑州、襄州、梓
& & 州三州知州。
22、伍 &乔 安徽庐江
955年(十国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状元。进士3人。仕至户部员外郎。
959年状元。入宋任将作监丞、太常博士、秘阁校理等职。
23、王崇古 &
&964年(十国南唐后主 四年)状元。进士9人。
24、卢 &郢 江苏南京
966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元年)状元。充任后主近侍。 入宋后,任全州知州。卒
& & 于任上。
25、姚 &端
967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二年)状元。
26、郎 &粲
& & 约967年状元。
27、章文谷 福建浦城 &
&970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五
年)状元。入宋后授邢州录事参军。赠工部侍郎、
&太子太保。
971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六年)状元。
29、杨 &遂
972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七年)状元。进士3人,后又王伦等5人。
30、乐 &史
&江西宜黄 & &
& 961—975年间(十国南唐后主年间)状元。曾任 秘书郎 。
31、邱 &旭
&安徽宣城 & &
& 961—975年间(十国南唐后主年间)钦点状元。
进士5人。入宋后,得吕蒙正知
&遇,荐授令录,复迁京官,卒 于衡州。&
973年(十国南唐后主宝大八 年)状元。
33、张 &确
& & 975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十 年)状元。
进士30人。
34、王 &归
& & 十国后蜀进士科(年份不详)状元。
35、费黄裳 四川双流县 &
&十国后蜀进士科(年份不详)状元。进士16人。&
四、宋代状元榜(118人)
&陕西户县 & &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状元。进士19人。宋朝第一个状元。授陇州防御推官。
知贡举,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追赠兵部尚书。&
2、张去华 &河南睢县
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状元。进士11人。拜秘书郎,入值史馆。擢为右补阙。
曾任江南、河北转运使,知陕州。以工部侍郎身份致仕。
&江西湖口 & &
962年(宋太祖建隆三年)状元。进士15人。中状元后,未及授官,就得到母亲病
逝的消息,匆匆赶回家治丧。因悲痛过度,不治而亡。&
4、苏德祥 &山东益州
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状元。进士9人。官至右补阙,内供奉。
5、李景阳 &
& 964年(宋太祖乾德二年)状元。进士8人。
6、刘 &察 &
& 965年(宋太祖乾德二年)状元。进士7人。
7、李 &肃 &
& 966年(宋太祖乾德四年)状元。进士6人。
8、柴成务 &
& 968年(开宝元年)状元。进士10人。
9、安德裕 &
& 969年(开宝二年)状元。进士7人。
10、张 &拱
&970年(开宝三年)状元。进士8人。
11、刘 &寅
&971年(开宝四年)状元。进士10人。
12、安守亮 &
&972年(开宝五年)状元。进士11人。
13、宋 &准
&河南杞县 & &
&973年(宋太祖开宝六年)状元。进士26人。宋朝殿试产生的第一位状元。曾任南
平州知州。出为河北转运使。迁金部郎中,免知制诰。
14、王嗣宗 &山西汾阳
&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状元。进士31人。补秦州司寇参军。授大理寺丞,通判
&睦州、河州。枢密副使。官终于静难节度使。后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身份致仕。
15、吕蒙正 &河南洛阳
&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状元。进士109人。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授著作
& & 郎。拜左补阙,知制诰。任参知政事。拜宰相。
贬为吏部尚书。以右仆射出判河
南府。任左仆射。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追赠中书令。&
16、胡 &旦
&山东惠民 & &
&978年(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状元。进士74人。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
遗,入值史馆。工部员外郎,入值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后双
& & 目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身份致仕。
17、苏易简 &四川中江
&980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状元。进士寇准121人。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大夫。
以右拾遗知制诰,连续七年主持贡举。充翰林学士。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掌吏
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后,抑郁而终。
18、王世则 &广西永福
&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状元。进士229人。曾以右正言出使交州(今越南河
内)。还朝后,入值史馆。贬知蒙州。为永州太守。后官复原职。
19、梁 &颢
&山东东平 & &
&985年(宋太宗雍熙二年)状元。进士255人。任大名府观察推官。召右抬遗,入
&值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太常博士。为度支判官。权知开封
& &府,六月得暴病身亡。
20、程 &宿
&浙江衢县 & &
988年(宋太宗端拱元年)状元。先录28人,又录99人。复试录31人。共进士160
&人。曾权知某县簿尉,仕至职方员外郎。
21、陈尧叟 &四川阆中
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状元。进士186人。授光禄寺丞,入值史馆。进工部尚
&书,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进户部尚书。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拜
& &右仆射,知河阳。
22、孙 &何
&河南汝南 & &
99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状元。进士353人。任通判陕州,召入值史馆,历右正
&言,改左司谏。权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任知制诰,死于任上。
23、孙 &仅
&河南汝南 & &
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状元。进士51人。任舒州团练推官。擢为光禄寺丞,入值
集贤院。知审刑院,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权知开封府,改左谏议大夫。出为
&河中知府。归朝复领审刑院,进给事中。
24、孙 &暨
&河南汝南 &
&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状元。进士71人。后为吕蒙正女婿。中状元后,曾任光禄
& & 寺丞,值集贤院。
25、陈尧咨 &四川阆中
&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状元。进士414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校书
&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为宿州观察使,知天
&雄军。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
&军,因病离世于任,赠太尉。
25、王 &曾
&山东益都 &
1002年(宋真宗咸平五年)状元。进士38人。将作监丞通判济州。著作郎,值史馆。
&判大理寺,迁翰林学士,知审刑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枢密使。拜右仆
&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
&州,死于任上。赠侍中。
26、李 &迪
&山东鄄城 &
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状元。进士393人。授将作监丞。贬海州监税。知亳州。进
&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刑部尚书,知亳州。彰信军节度使,知天
&雄军。以太子太傅身份致仕,病逝家中。赠司空,侍中。
27、姚 &晔
&河南商水 &
&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状元。进士207人。官止于著作郎。
28、梁 &固
&山东东平 &
&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状元。进士31人。授将作监丞,入值史馆,历户部判
& 官、判户部勾院。
29、张师德
&河南睢县 &
&101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状元。进士31人。宋第二位状元张去华之子。授将作
监丞,通判耀州,迁为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校理,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迁吏部郎
中。知邓州,徙汝州,拜左谏议大夫,罢知制诰。死于任上。
30、徐 &奭
&福建建安 &
&1012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状元。进士126人。曾以著作郎值集贤院,任开封府
&发解试考官。迁礼部郎中,知制诰,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不久暴病死于任上。
31、张 &观 &山西绛县
&1014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状元。进士21人。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迁太常
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出知杭州。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
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后历知应天府、孟州、河南府,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赠吏
32、蔡 &齐
&山东胶州 &
&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状元。进士范仲淹203人。授将作监丞,通判兖州,
&徙维州。以起居舍入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出
& & 知颍州。追赠兵部尚书。
&整,陕西咸阳 &
1019年(宋真宗天禧三年)状元。进士162人。历官太子舍人,监兖州酒务,后至殿中
& &丞。又曾提点河北刑狱。
34、宋 &庠
&河南杞县 &
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状元。进士曾公亮207人。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破格升
&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知制诰。枢密使。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居
&相位,终无建树。出知河南府。封莒国公。改封郑国公,称镇武宁军,出判亳州。以
司空身份致仕,病故于家。追赠太尉兼侍中。
35、王尧臣 &河南虞城
1027年(宋仁宗天圣五年)状元。进士377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后改秘书
&省著作郎,值集贤院。转右谏议大夫,拜枢密副使。拜户部侍郎,为参知政事。病故
&于任。追赠尚书左仆射。又加赠太师,中书令。
36、王拱辰 &河南通许
&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状元。进士欧阳修、蔡襄249人。通判怀州,入值集贤
&院,知制诰。
翰林学士。迁太子少保。贬知应天府。中太一宫使。转南院使。加检校
&太师,病逝于任。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王拱辰的女婿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学者,外孙女
&李清照为宋代著名女词人。
37、张唐卿
&山东淄川 &
1034年(宋仁宗景佑元年)状元。进士501人。通判陕州。
38、吕 &溱
&江苏杨州 &
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状元。进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
&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
&泉观后,病逝于任。追赠礼部侍郎。
39、杨 &寊
&安徽合肥 &
&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状元。进士榜眼王安石432人。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
40、贾 &黯
&河南邓县 &
&1064年(宋仁宗庆历六年)状元。进士437人。授将作监丞,通判襄州。迁为著作佐
郎,值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后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陈州,因病未及赴任
& & 而卒。追赠尚书礼部侍郎。
41、冯 &京
&湖北武昌 &
&1049年(宋仁宗皇佑元年)状元。进士498人。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回京
后,值集贤院,拜龙图阁待制。枢密副使,后进为参知政事。罢知亳州。观文殿学士
知河阳。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追赠司徒。
42、郑 &獬
&湖北安陆 &
&1053年(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进士520人。通判陈州,入值集贤院,知制诰。出知
荆南。还京,判三班院。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徙青州。
43、章 &衡
&福建浦城 & &
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状元。进士苏轼、苏辙388人。通判湖州,值集贤院。改
&盐铁判官,同修起居注。知澶州。历知秀、襄、曹、苏州,复以待制知扬、庐、宣、颍州。
44、刘 &辉
&江西铅山 & &
1059年(宋仁宗嘉佑四年)状元。进士163人。任大理评事,签书建业军判官。
45、王俊民 &山东莱州
1061年(宋仁宗嘉佑六年)状元。进士193人。曾任庆天府发解官,病逝于任。
46、许 &将
& 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状元。进士200人。
47、彭汝砺 &
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状元。进士200人。
48、许安世 &
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状元。进士306人。
49、叶祖洽 &
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状元。进士蔡京355人。
50、余 &中
& 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状元。进士400人。
51、徐 &铎
& 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状元。进士422人。
52、时 &彦
& 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状元。进士348人。
53、黄 &裳
& 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状元。进士445人。
54、焦 &蹈
& 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状元。进士485人。
55、李常宁 &
1088年(宋哲宗元祐三年)状元。进士508人。
56、马 &涓
& 1088年(宋哲宗元祐三年)状元。进士591人。
57、毕 &渐
& 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状元。进士513人。
58、何昌言 &
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状元。进士569人。
59、李 &崟
& 1100年(宋哲宗元符四年)状元。进士561人。
60、霍端友 &
1103年(宋徽宗崇宁二年)状元。进士538人。
61、蔡 &薿
& 110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状元。进士571人。
62、贾安宅 &
1109年(宋徽宗崇大观三年)状元。进士731人。
6、3莫 &铸
& 1112年(宋徽宗政和二年)状元。进士李纲713人。
64、何 &栗
& 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状元。进士秦桧670人。
65、王 &昂
& 1118年(宋徽宗重和元年)状元。进士783人。
66、何 &涣
& 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状元。进士630人。
67、沈 &晦
& 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状元。进士805人。
68、李 &易 江苏扬州
&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状元。进士554人。授左宣义郎。
69、张九成 河南开封
&1132年(宋高宗绍兴二年)状元。进士392人。授镇东军签判。
70、汪应辰 江西玉山
&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状元。进士357人。授镇东军签判。
71、黄公度 福建莆田
&1138年(宋高宗绍兴八年)状元。进士395人。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
72、陈诚之 福建长乐
&1142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状元。进士397人。授左承郎。
73、刘 &章 浙江龙游
&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五年)状元。进士373人。授镇东军签判。
74、王 &佐 浙江绍兴
&1148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状元。进士353人。授承事郎。
75、赵 &逵
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状元。422人。授左承事郎。
76、张孝祥 四川简州
&1154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状元。进士419人。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其词追
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
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77、王十朋 浙江乐清
&1157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年状元。进士445人。授承事郎。
78、梁克家 福建泉州
&1160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状元。授平江佥判。
79、木待问 浙江温州
&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状元。进士538人。
80、萧国梁 福建永泰
&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状元。进士494人。
81、郑 &侨 福建永泰
&1169年(宋孝宗乾道五年)状元。进士391人。
82、黄 &定 福建永泰
&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状元。进士389人。奇迹,七年中同一个县连续3人中状元。
83、詹 &骙
1175年(宋孝宗淳熙二年)状元。进士426人。
84、姚 &颖
浙江宁波 &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状元。进士417人。
85、黄 &由
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状元。进士380人。
86、卫 &泾
1184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状元。进士394人。
87、王 &容
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状元。进士435人。
88、余 &复
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状元。进士558人。
&亮&浙江永康&
1193年(宋光宗绍熙四年)状元。进士396人。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提倡注重
&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
日用之间无非事”的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
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90、邹应龙 &
& 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状元。
91、曾从龙 &
& 1199年(宋宁宗庆元五年)状元。
92、傅行简 &
& 1202年(宋宁宗嘉泰二年)状元。
93、毛自知 &
& 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状元。
94、郑性之 &
& 1208年(宋宁宗嘉定元年)状元。
95、赵建夫 浙江温州
&1211年(宋宁宗嘉定四年)状元。
96、袁 &甫
1214年(宋宁宗嘉定七年)状元。
97、吴 &潜
1217年(宋宁宗嘉定十年)状元。
98、刘 &渭
1220年(宋宁宗嘉定十三年)状元。
99、蒋重珍 &
& 1223年(宋宁宗嘉定十六年)状元。
100、王会龙 &
&1226年(宋理宗宝庆二年)状元。
101、黄 &朴
& &1229年(宋理宗绍定二年)状元。
102、徐元杰 &
&1232年(宋理宗绍定五年)状元。
103、吴叔告 &
&1235年(宋理宗端平二年)状元。进士460人。
&坦&浙江平阳&1238年(宋理宗嘉熙二年)状元。
105、徐俨夫&浙江平阳&1241年(宋理宗淳祐元年)状元。
106、留梦炎 &
&1244年(宋理宗淳祐四年)状元。
107、张渊微 &
&1247年(宋理宗淳祐七年)状元。
108、方逢辰 &
&1250年(宋理宗淳祐十年)状元。
109、姚 &勉
& &1253年(宋理宗保祐元年)状元。
110、文天祥 &
&1256年(宋理宗保祐四年)状元。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以崇高的爱
&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111、周震炎 &
&1259年(宋理宗开庆元年)状元。
112、谢元龙 &
&1262年(宋理宗景定三年)特科状元。
113、方山京 &
&1262年(宋理宗景定三年)状元。
114、阮登炳 &
&1265年(宋度宗咸淳元年)状元。
115、陈文龙 &
&1268年(宋度宗咸淳四年)状元。
116、张镇孙 &
&1271年(宋度宗咸淳七年)状元。
117、池梦鲤 &
&1274年(宋度宗咸淳十年)特科状元。
118、王龙泽 &
&1274年(宋度宗咸淳十年)状元。
五、辽代状元榜 (56人)
1、高 &举 &
988年(辽圣宗统和六年)状元。辽朝第一个状元,但只高举一人进土及第。
2、高 &正 &
989年(辽圣宗统和七年)状元。进士2人。累迁枢密直学士。迁右仆射。任工部侍
& 郎,为北院枢密副使。病逝于任上。
3、郑云从 &
990年(辽圣宗统和八年)状元。进士2人。
4、石用中 &
991年(辽圣宗统和九年)状元。进士仅1人。任翰林学士、汉人行宫都部署。升为参
& 知政事。病逝于任上。
5、王熙载 &
993年(辽圣宗统和十一年)状元。进士2人。
6、吕德懋 &
994年(辽圣宗统和十二年)状元,进士2人。历官三司使、枢密副使、知吏部尚书、
& 宰臣。病逝任上。&
7、王用极 &
995年(辽圣宗统和十三年)状元,进士2两人。  
&河北宛平 & &
996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状元。进士2人。调云州幕官。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出为
武定军节度使。后招南院枢密使,拜左丞相,封韩王。拜太师中书令,加尚文,改封
9、陈 &鼎 &
&997年(辽圣宗统和十五年)状元,进士2人。
10、杨又玄 &
998年(辽圣宗统和十六年)状元。任知详覆院、枢密副使兼吏部、参知政事兼枢密
& &使、同知贡举。
11、初 &锡
& 999年(辽圣宗统和十七年)状元。进士4人。
12、南承保 &
1000年(辽圣宗统和十八年)状元。进士3人。
13、邢 &祥
1002年(辽圣宗统和二十年)状元。进士6人。曾任威知贡举、给事中、同知贡举。
14、李可封 &
1004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状元。进士3人。曾任崇禄卿。
15、杨 &佶
1006年(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状元。历校书郎,大理正。转仪曹郎,典掌书命。
&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历忠顺军节度使,朔州、武州观察外置使,天德军节度
&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职。出为武定军节度使。
16、史克忠 &
1008年(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状元。进士13人。
17、刘二宜 &
1009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状元。进士3人。
18、高承颜 &
1011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九年)状元。进士2人。
19、史 &简
& 1012年(辽圣宗开泰元年)状元。进士19人。
20、鲜于茂昭 &
1013年(辽圣宗开泰二年)状元。进士6人。
21、张用行 &
1014年(辽圣宗开泰三年)状元。进士31人。
22、孙 &杰
& 1016年(辽圣宗开泰五年)状元。进士48人。
23、张克恭 &
1018年(辽圣宗开泰七年)状元。进士37人。任平州节度使宰臣。官至司空。
24、张仲举 &
1020年(辽圣宗开泰九年)状元。进士45人。
25、张 &渐
& 1022年(辽圣宗太平二年)状元。进士47人。
26、李 &炯
& 1024年(辽圣宗太平四年)状元。进士47人。
27、张 &昱
& 1025年(辽圣宗太平五年)状元。进士72人。授太子校书郎。
28、张 &宥
& 1028年(辽圣宗太平八年)状元。进士57人。
29、张仁纪 &
1029年(辽圣宗太平九年)状元。进士22人。&
30、刘 &贞
& 1031年(辽兴宗景福元年)状元。进士57人。
31、刘师贞 &
1032年(辽圣宗重熙元年)状元。进士57人。
32、冯 &立
& 1036年(辽兴宗重熙五年)状元。进士49人。授右补阙,赐绯衣银鱼。
33、邢彭年 &
1038年(辽兴宗重熙七年)状元。进士55人。
34、王 &寔
& 1042年(辽兴宗重熙十一年)状元。进士64人。
35、王 &棠
&河北涿县一带
1046年(辽兴宗重熙十五年)状元。进士68人。累迁上京(今内蒙古巴林旗一带)
&盐铁使。迁东京(今辽宁辽阳)户部使。升枢密副使,拜南府宰相,后病逝于任上。&
36、张孝杰 &辽宁朝阳
1055年(辽道宗清宁元年)状元。累迁枢密直学士。出为惠州刺史。任参知政事。
& &封陈国公。拜北府宰相。
贬为武定军节度使。张孝杰后因私贩广济湖盐及擅改诏令
&获罪,被削夺爵位,贬安肃州。病死家中,被剖棺戮尸。
37、梁 &援
1059年(辽道宗清宁五年)状元。进士151人。初为儒林郎,后为武定军节度使、汉
&人行宫都部署。不久,又为辽兴军节度使。升枢密副使。卫尉卿兼吏房承旨,加乾
文阁直学士,知制诰。铨读考试,典掌贡举十次之多。&
38、王 &鼎
&河北涿县 & &
1062年(辽道宗清宁八年)状元。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任翰林学士、观
&书殿学士。后病逝于家中。&
39、张 &臻
& 1066年(辽道宗咸雍二年)状元。进士101人。
40、赵廷睦 &
1070年(辽道宗咸雍六年)状元。及第者138人。曾任枢密直学士,后以参知政事兼
&知南院枢密院事。又以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拜南府宰相,同年以南府宰相身
& &份出知兴中府事。
41、刘 &霄
& 1074年(辽道宗咸雍十年)状元。
42、刘 &瓘
& 1079年(辽道宗大康五年)状元。进士113人。
43、李君裕 &
1083年(辽道宗大康九年)状元。进士51。
44、张 &毂
& 1086年(辽道宗大安三年)状元。进士26人。
45、文 &充
& 1090年(辽道宗大安六年)状元。进士72人。
46、冠尊文 &
1092年(辽道宗大安八年)状元。进士53人。
47、陈衡甫 &
1095年(辽道宗寿昌元年)状元。进士130人。
48、康秉俭 &
1100年(辽道宗寿昌六年)状元。进士87人。
49、马恭回 &
1103年(辽天祚帝乾统三年)状元。进士103人。
50、李 &石
1107年(辽天祚帝乾统七年)状元。进士100人。累官至翰林学士。降金后,任平州
&留守,试中书门下平章事。反金投宋后,改名安弼。官至徽猷阁待制。
51、刘 &祯
& 1109年(辽天祚帝乾统九年)状元。进士90人。
52、韩 &昉
&北京一带 & &
1112年(辽天祚帝天庆二年)状元。补右拾遗,转史馆修撰,累迁少府少卿、乾文
&阁待制。后降金,加官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信使。加韩昉为昭文馆直学士,改
&礼部尚书,迁翰林学士,兼太常卿,修国史。任济南尹,拜参知政事。后任汴京留
&守,封郓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病逝家中。
53、王 &翚
& 1118年(辽天祚帝天庆八年)状元。
54、李宝信 &
1122年(辽宣宗建福元年)状元。
55、李 &球
& 1122年(辽德妃德兴元年)状元。进士108人。
56、边贯道 &山西丰州
辽朝某科状元。&
六、西夏状元榜(1人)
1、李遵顼 &宁夏银川
&其祖上原为拓跋氏,唐赐姓李,宋赐姓赵,即帝位后用赵姓。庙号神宗。1203年(西夏
& &天庆十年)状元。任都督府王。西夏皇建二年(1211),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帝。1223
&年自号上皇,传位于次子李德旺。1225年病逝,谥英文皇帝。&
七、金代状元榜(39人)
&山西浑源 & &
&1124年( 金太宗天会元年)词赋状元。官至石州刺史。
&河北真定 & &
&1128年(金 太宗天会六年)状元。任郎官。
&河北武安 & &
&1132年(金太宗天会
十年)状元。授右拾遗,历任定州观察判官、河北西路转运都
& &勾判官、深州同知军州事、礼部郎中、平
章政事。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后任刑
& & 部尚 书。
4、赵 &洞 &
&1133年(金太宗天会十一年)状元。任承德郎。
&河北定县 & &
&1139年(金熙宗天眷
二年)状元。任弘政县令、秀容县令,召为左司都事,累迁为
& &吏部 郎中。
后任左谏议大夫、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尚书右丞、左丞兼太子少
& & 师、平章政事、右丞 相。
6、赵安荣 &山西陵川
& & &1140年(金熙宗天眷
三年)状元。
7、吕忠翰 &河北一带
& & &1150年(金海
陵王天德二年)状元。历官为翰林直学士。
8、杨建中 &
&1151年(金海陵王天德三年)状元。&
9、王彦潜 &河北河间
&1151年(金海陵王天德三年)状元。任临海军节度判官。
10、常大荣 &
1151年(金海陵王天德三年)状元。任渖州观察判官。
11、郑子聃 &辽宁凌源
& & 1157年(金海陵王正 隆二年)状元。 任翰林
修撰,改侍御史。 迁待制,兼吏部
& &郎中,改秘书少监。迁升为翰林直学士后,兼
太子左谕德。任沂州防御使。召为左
& &谏议大夫兼直学士,改
任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迁侍讲后,仍兼修国史。
12、赵安时
&山西陵川 & &
1160年(金海陵王正 隆五年)状元。 官至永安军节度使。 
13、任忠杰 &山西天戎
& & 1161年(
金世宗大定元年)状元。任尚书省礼部员外郎。
14 、孟宗献 &河南开封
& &1163年(金世宗大定三年)状元。
乡试、府试、省试、廷试,皆得 第一。中国科
&举史上唯一的“四元”状元。任翰林供奉。
15、赵承元 &
1173年(金世宗大定十三年)词赋状元。品行不端。
16、徒单镒 &吉林上京路
& 1173年(金世宗大定十三年) 状元。 授两官。历任国
史编修官,兼修起居注,历
& &官至参知政事,兼修国史。拜平章政事、封济国公。
后历任威平知府,南京留守,
& &真定知府。拜尚书右丞相,监修国史。拜左丞相。后忧愤而卒。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
17、张行简 &山东日照
& & 1179年(金世宗大正十九年)状元。任应奉翰林文字。累
迁为礼部郎中。任 礼部
& 侍郎,提点司天台,兼修国史。任顺天军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太傅、翰林学士承
&&旨。病逝任上。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18、王 &泽
&山西阳曲 & &
1191年(金 章宗明昌二年)状元。授翰林应奉。
19、孙用康 &
1193年(金章宗明昌四年)状元。
20、杨云翼 &山西昔阳
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状元。授承务郎,出为陕西乐路兵马都总 管判官。召为
&太学博士。召授司天台提点、吏部尚书、御史中丞、翰林学士。
21、张 &檝
& & 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状元。官至镇州、
戎州刺史。
22、纳兰胡鲁刺河北大名路 &1197年(
金章宗承安二年)状元。任应奉翰林文字、泗州防御史、吏 部侍郎,迁
& &绛阳军节度使,代行河东南宣抚副使职责。加资善大夫,改任代理经
略使。后卒于
& &任所。  
23、李俊民 &山西晋城
& & 1200年(金章宗承安五 年)状元。
授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弃官讲学。
24、李 &演
&山东济宁 & &
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状元。任应奉翰林文字。被元俘后,慷慨赴义。追赠为济州
25、张 &本
&河北观津 & &
1213年(金宣宗 贞佑元年)状元。历官翰林学士。后为道士。
26、李献能 &山西运城
& & 1215年(金宣宗贞佑
三年)状元。授应奉翰林文字。任鄜州(今陕西富县) 观察
& &推官。迁修撰。充河中帅府经历官。元兵破河中,奔陕州,代理左
右司郎中,遇赵
& & 三三兵变被害。
27、斡勒业德 &
1221年(金宣宗兴定五年)状元。及第者仅二十八人。
28、富珠哩察罕 &
& 1224年(金哀宗正大元年)策论状元。
29、王 &鄂,山东东明
1224年(金哀宗正大元年)状元。授应奉翰林文字。历任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
& &令。改同知申
州事,行蔡州汝阳令。元世祖即位后,任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
& &后辞官,获享廪禄终身。
30、卢 &亚
&河南偃师 & &
1227年(金哀 宗正大四年)词赋、经义状元。
31、李 &塘
& 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状元。  
32、郑时昌 &山西洪洞
& & 金世宗大定年间()某科状元。
任汾州教授。
33、武明甫 &山西陵川
& & 金海陵王贞 元中及第第一。  
34、刘 &海
&山西合河 & &
金朝某科状元。 &官至河南府尹,后死于国难。
35、李 &安
&山西襄垣 & &
金朝某科状元。&
36、张继祖 &山西临晋
& & 金朝某科状元。
官至保静军节度副使。  
37、刘文龙 &河南西峡
& &金朝 某科状元。  
38、元 &堪
&金朝某科状元。
39、刘仲渊 &北京宛平
& 金朝某科状元。 &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任尚书礼部
侍郎。大定 六年
(1166),任详读官时,因事被贬为石州刺史。以尚书刑部侍郎身份廉察宣抚东京、北京
& & &等路。另外,因
与张景仁,曹望之编辑《太宗实录》,受到朝廷嘉奖。&
八、伪齐状元
1、罗 &诱安徽
&伪齐刘豫()年间状元。
2、邵世矩 江苏徐州 &
伪齐刘豫()年间状元。
九、元代状元榜(32人)&
1、护都答儿 又名护都沓儿 &蒙古
1315年(元仁宗延佑二年)右榜即蒙古、色目人榜之状元。授集贤修撰。&
2、张起岩 & 历城
&1315年(元仁宗延佑二年)左榜状元。授集贤修撰。转为国子监博士,升监丞,进为
& 翰林院侍 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
院侍讲。后出为南台侍御史,入中台,出任燕南廉访使。升任南台中丞、进为翰林
承旨。后奉诏修辽、金、宋史。任国史院总裁官。累迁至荣禄大夫、翰林承旨士。&
3、忽都达儿,又名护都达儿,捏克解氏,居沣阳。1318年(元仁宗延佑五年)右榜状元。授秘书监著作郎。历
任湖广行省员外郎、南台御史、江浙员外郎,累迁饶 州路同知,衡州路同知,升济南
路总管、婺州路总管。&
4、霍希贤 &沣州
& & 1318年(元仁宗延佑五年)左榜
状元。曾任职知威州官。
5、泰不华,又名泰普化、达普化,伯牙吾台氏,居台州
&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右榜状元。授集贤修撰。
历任秘书监著作郎,奎章阁典签,南台 御史,拜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后任河 南佥,
&移淮西、江南宪佥。升绍兴路总管。后应召入史馆,修辽、金、宋史。修成升为礼部&
&尚书。授浙东宣慰使。后被害身亡。封魏国公。&
&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任监察御史、国子监丞、兵&
部员外郎、中书左司都事、礼部郎中、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河东廉访副使、礼部尚
& & & 书、陕西行台治书侍御
史、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
7、捌 &剌 &
又名八剌 & &
&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右榜状元。&
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仕至监察御史。&
9、阿察赤 &
& 1327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
右榜状元。&
10、李 &黼
&河南阜阳 & &
&1327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任河南
& & 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任江西行省郎中。
充国子监丞,升宣文阁鉴书
& & 博士兼经筵官。后任秘书太
监,礼部侍郎,外调授江州路总管。江西行省参政、
行江州等路军民都总管。后战死江州。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 夫、行中
& & 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
11、笃列图 &揑古氏,居永丰。 河北
1330年(元明宗至顺元年)右榜状元。历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御史中
& & 丞、南台御 史。
12、王文烨 &山东邹平
&1330年(元明宗至顺元年)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累官至枢密院判。&
13、同 &同
&蒙古人 &河北正定
&1333年(元惠宗元统元年)右榜状元。
&官封承务郎。
14、李 &齐
&河北博野 & &
1333年(元惠宗元统元年)左榜状元。授承务郎。历官佥河北淮西行省廉访司
&事,移知高邮府。被张士诚杀死。
15、拜 &住
&逊都恩氏 & &
&1342年(元惠宗至正二年 )右榜状元。授承务郎。累官奉训大夫,佥山东东西道
& 肃政廉访司事。官至太子司经。&
16、陈祖仁 &河南开封
&1342年(元惠宗至正二年)左榜状元。授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林院直学士、侍讲学士、中书省参议、侍御史。放外任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 &山北道肃政廉访使。后任国子祭酒,又任枢
密副使。历任翰林院学士,中书参知政
&事,太常礼仪院使。死于乱军之中。&
17、普颜不花 &蒙古
1345年(元惠宗至正五年)右榜状元。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历任江西
&行省左右司郎中、江西廉访副使,山东廉访使,授益都路达鲁花赤等,累至中书参
& &知政事。山东
宣慰使,转知枢密院事,以山东行省平章守御益都。自杀。
18、张士坚 &
&1345年(元惠宗至正五年)左
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承直郎。曾任会试监试
& 官。官至监察御史。
19、阿鲁辉帖木儿 &
&1348年(元惠宗至正八年
)右榜状元。&
20、王宗哲 &河北无极
&1348年(元惠宗至正八年)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历官至湖广宪佥事。&
21、朶烈图 &蒙古
&1351年(元惠宗至正十一
年)右榜状元。授集贤修撰、承务部。任翰林待制、兵部
22、四川成都 &
& &1351年(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出任四川儒学提举 & &
& & 官,终死于兵乱。
23、薛朝晤 &辽东
&1354年(元惠宗至正十四年)右榜状元。&
24、牛继志 &河北武强
& &1354年(元惠宗至正十四年)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承
务郎。后任承事
& 郎、太府监、右藏库使三宝奴。&
25、侻 &征
&1357年(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右
26、王宗嗣 &
&1357年(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左榜状元。例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27、买 &住
&1360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右
28、魏元礼 &河北肃宁
& &1360年(
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任礼部侍郎。
29、宝 &宝
& &1363年(元惠宗至正二十三
年)右榜状元。&
30、杨 &輗
&1363年(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
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31、赫德溥化 &
&1366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右榜状元。&
32、 张 &栋
1366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 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十、明代状元榜(90人)
01、吴伯宗 &江西金溪
&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状元。
02、朱 &善
&江西丰城 & &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状元。&
03、丁 &显
&福建建阳 & &
&1385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04、任亨泰 &湖北襄阳
&1388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05、皇 &观
&安徽贵池 & &
&1391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06、张 &信
&浙江定海 & &
&1394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07、陈 安阝 &福建闽侯
1397年(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南榜(或称春榜)状元。取宋琮等五十人于奉天殿,
& &赐陈安阝 进士第一,尹昌隆、刘谔次之。
及第后,与主考官等人以同被朱元璋下
&令处死。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
&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
&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08、韩克忠 &山东武城
1397年(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夏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监察御史。&
09、胡 &广
&江西吉水 & &
1400年(明惠帝建文二年)状元。授修撰,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10、曾 &棨
&江西永丰 &
&1404年(明永乐二年)状元。授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11、林 &环
&福建莆田 &
&1406年(明成祖永乐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升为侍读学士,官至侍讲
12、萧时中 &江西吉安
&1411年(明成祖永乐九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3、马 &铎
&福建长乐 &
&1412年(明成祖永乐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4、陈 &循
&江西泰和 &
&1415年(明成祖永乐十三年)状元。历事永乐至景泰五朝,由修撰累官户部尚书,位
& 至少保兼太子太傅。&
15、李 &骐
&福建长乐 &
&1418年(明成祖永乐十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6、增鹤龄 &江西泰和
&1421年(明成祖永乐十九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17、邢 &宽
&安徽无为 &
&1424年(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
& 南京国子监事。&
18、马 &愉
&山东临朐 &
&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右侍郎。&
19、林 &震
&福建长泰 &
&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20、曹 &鼐
&河北字晋 &
&1433年(明宣宗宣德八年)状元。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
21、周 &旋
&浙江永嘉 &
&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讲。
22、施 &盘
&江苏吴县 &
&1439年(明英宗正统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23、刘 &俨
&江西吉水 &
&1442年(明英宗正统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翰林院事。&
24、商 &辂
&浙江淳安 &
&1445年(明英宗正统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25、彭 &时
&江西安福 &
&1448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26、柯 &潜
&福建莆田 &
&1451年(明代宗景泰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
27、孙 &贤
&河南杞县 &
&1454年(明代宗景泰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28、黎 &淳
&湖北华容 &
&1457年(明英宗天顺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29、王一夔
&江西新建 &
&1460年(明英宗天顺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尚书。
30、彭 &教
&江西吉水 &
&1464年(明英宗天顺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31、罗 &伦
&江西永丰 &
&1466年(明宪宗成化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32、张 &升
&江西南城 &
&1469年(明宪宗成化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33、吴 &宽
&江苏苏州 &
&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34、谢 &迁
&浙江余姚 &
&1475年(明宪宗成化十一年)状元。&
35、曾 &彦
&江西泰和 &
&1478年(明宪宗成化十四年)状元。&
36、王 &华
&浙江余姚 &
&1481年(明宪宗成化十七年)状元。&
37、李 &旻
&浙江杭州 &
&1484年(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状元。&
38、费 &宏
&江西铅山 &
&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状元。&
39、钱 &福
&上海松江 &
&1490年(明孝宗弘治三年)状元。&
40、毛 &澄
&江苏昆山 &
&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状元。&
41、朱希周 &江苏昆山
&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状元。&
42、伦文叙 &广东南海
&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状元。
43、康 &海
&陕西武功 &
&1502年(明孝宗弘治十五年)状元。
44、顾鼎臣
&江苏昆山 &
&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状元。&
45、吕 &柟
&陕西高陵 &
&1508年(明武宗正德三年)状元。&
46、杨 &慎
&祖籍庐凌,徙居四川新都 & 1511年(明武宗正德六年)状元。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不仅工
&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
&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
&明时推为第一。&
47、唐 &皋
&安徽歙县 &
&1514年(明武宗正德九年)状元。&
48、舒 &芬
&江西进贤 &
&1517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状元。&
49、杨维聪 &河北固安
&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状元。&
50、姚 &涞
&浙江慈溪 &
&1523年(明世宗嘉靖二年)状元。&
51、龚用卿 &福建怀安
&1526年(明世宗嘉靖五年)状元。&
52、罗洪先 &江西吉水
&1529年(明世宗嘉靖八年)状元。&
53、林大钦 &广东潮州
&1532年(明世宗嘉靖十一年)状元。&
54、韩应龙 &浙江余姚
&1535年(明世宗嘉靖十四年)状元。&
55、茅 &瓒
&浙江杭州 &
&1538年(明世宗嘉靖十七年)状元。&
56、沈 &坤
&安徽太和 &
&1541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年)状元。&
57、秦鸣雷 &浙江临海
&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状元。&
58、李春芳 &江苏兴化
&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状元。&
59、唐汝楫 &浙江兰溪
&155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状元。&
60、陈 &谨
&福建神州 &
&1553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状元。&
61、诸大绶 &浙江绍兴
&1556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状元。
62、丁士美 &江苏淮阴
&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状元。
63、申时行
&江苏苏州 &
&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状元。&
64、范应期 &浙江湖州
&1565年(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状元。&
65、罗万化 &浙江绍兴
&1568年(明穆宗隆庆二年)状元。&
66、张元忭 &祖籍四川绵竹,徙居浙江绍兴
& 1571年(明穆宗隆庆五年)状元。&
67、孙继皋 &江苏无锡
& &1574年(明神宗万历二年)状元。
68、沈懋学 &安徽宣城
&1577年(明神宗万历五年)状元。&
69、张懋修 &湖北江陵
&1580年(明神宗万历八年)状元。&
70、朱国祚 &浙江嘉兴
&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状元。&
71、唐文献 &上海松江
&1586年(明神宗万历十四年)状元。&
72、焦 &竑
&江苏江宁 &
&1589年(明神宗万历十七年)状元。&
73、翁正春 &福建闽侯
&159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状元。&
74、朱之蕃 &南
1595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状元。世居荏平(今山东荏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
75、赵秉忠 &山东益都
&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状元。&
76、张以诚 &上海青浦
&1601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状元。&
77、杨守勤 &浙江慈溪
&1604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状元。&
78、黄士俊 &广东顺德
&1607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状元。&
79、韩 &敬
&浙江吴兴 &
&161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状元。&
80、周延儒 &江苏宜兴
&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状元。&
81、钱士升 &浙江嘉善
&1616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状元。&
82、庄际昌 &福建永春
&1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状元。&
83、文震孟 &江苏苏州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状元。&
84、余 &煌
&浙江绍兴 &
&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状元。&
85、刘若宰 &安徽怀宁
&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状元。&
86、陈于泰 &江苏宜兴
&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状元。&
87、刘理顺 &河南杞县
&1634年(明思宗崇祯七年)状元。&
88、刘同升 &江西吉水
&1637年(明思宗崇祯十年)状元。&
89、魏藻德 &北京通州
&1640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状元。&
90、杨廷鉴 &江苏武进
&1643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状元。
十一、大西国状元榜
(仅一个,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年号大顺。)
1、龚济民 &
1644年(张献忠大顺年间)状元
十二、清代状元榜 (114人)
01、傅以渐 & 山东聊城
1646年(清顺治三年)状元,授弘文院修撰。后多次升迁,加封太子太保,后成为康
&熙帝的老师。改任国史院大学士。
02、吕 &宫
& 江苏武进 &
1647年(清顺治四年)状元,授秘书院修撰。后为弘文院大学士,官至一品。加授太
&子太保。不久,归家养病。
03、刘子壮 & 湖北黄冈
1649年(清顺治六年)状元,授国史馆修撰。顺治九年充会试同考官,试毕,告病还
&乡。不久即病故。
04、麻勒吉 & 满族正黄旗
姓瓜尔佳氏。1652年(清顺治九年)满榜状元。为满族第一位状元。授职弘文院侍
讲学士。任日讲官、任副总裁、经筵讲官。
05、邹忠倚 &江苏无锡
& 1652年(清顺治九年)汉榜状元,授秘书院修撰。清朝第一个"补考状元"。因该科效
&元&朝制,分设汉满两榜,故为汉榜状元。登第两年后病重,不久去世。
06、史大成 &浙江鄞县
&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汉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礼部左侍郎。
07、图尔宸 &满洲正白旗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满榜状元。授图尔宸入翰林院,任修撰,掌修国史。累官仕&
& 至工部侍郎。
08、孙承恩 & 江苏常熟
&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09、徐元文 & 江苏昆山
&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10、马世俊 &江苏溧阳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仅仕至侍读学士。
11、严我斯 &浙江湖州
&1664年(清康熙三年)状元。历任修撰、山东乡试主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学士
等。仕至礼部侍郎。&
12、缪 &彤
&1667年(清康熙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讲学士。后以家丧回归故里,以教书
为业,创办"三畏书院"。
13、蔡启僔 &浙江德清
&1670年(清康熙九年)状元。&
14、韩 &菼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礼部尚书、经筵
讲官。后卒于任上。&
15、彭定求 &江苏苏州
&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纂修两朝圣训,晋升
翰林院侍讲。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归故里,潜心学问。&
16、归允肃 &江苏常熟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历任中允、侍读、侍讲学
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
17、蔡升元 &浙江德清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会试同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后升
内阁学士。&
18、陆肯堂 &江苏苏州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19、沈廷文 &浙江嘉兴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状元。
20、戴有祺 &上海金山
&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状元。
21、胡任与 &江苏南京
&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状元。
22、李 &蟠
&江苏徐州 & &
&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状元。
23、汪 &绎
&江苏常熟 & &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状元。
24、王式丹 &江苏宝应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状元。
25、王云锦 &江苏无锡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状元。
26、赵熊诏 &江苏武进
& & &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状元。
27、王世琛 &江苏苏州
&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状元。
28、王敬铭 &上海嘉定
&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恩科状元。
29、徐陶璋 &江苏苏州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状元。
30、汪应铨
&江苏常熟 & &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左春坊赞善。
后谢职离京,返归故乡。
31、邓锺岳 &山东聊城
&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32、于 &振
&江苏金坛 & &
&1723年(清雍正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曾任河南乡试主考
官、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33、陈德华 &河北安新
&1724年(清雍正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迁至侍读学士。充《一统志》馆副
34、彭启丰 &江苏苏州
&1727年(清雍正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累迁至右中允。&
35、周 &澍
&浙江杭州 & &
&1730年(清雍正八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36、陈 &倓
&江苏仪征 & &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37、金德瑛 &浙江杭州
&1736年(清乾隆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
& & 礼部侍郎,仕至左都御史。
38、于敏中
&江苏金坛 & &
&1737年(清乾隆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
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封为太子太保。生前把持朝
政,交结内侍,广收贿赂,贪污资财,死后败露,撤祠祀、夺世职。&
39、庄有恭 &广东广州
&1739年(清乾隆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值上书房。历任光禄寺卿、内阁学
士、峡谷次督江苏学政、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后戴罪立功,署湖北巡抚。&
40、金 &甡
&浙江杭州 & &
&1742年(清乾隆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会试同考官。后升侍讲学士。&
41、钱维城 &江苏常州
&1745年(清乾隆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中允,入值南书房,侍读学
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
42、梁国治 &浙江绍兴
&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左副都御史,
吏部侍郎,湖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湖北、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
入京后,历任军机处行走,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协办大学士,东阁
&大学士。&
43、吴 &鸿
&浙江杭州 & &
& 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44、秦大士 &江苏江宁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45、庄培因 &江苏武进
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翰林院侍读学
&士。病死于任上。
46、蔡以台
&浙江嘉善 & &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47、毕 &沅
&江苏太仓 & &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
&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山东巡抚、湖广总督。&
48、王 &杰
&陕西韩城 & &
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任内阁学士、刑
&部侍郎、吏部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仕至东阁大学,加太子太保
49、秦大成 &上海嘉定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仕至翰林院修撰
50、张书勋 &江苏吴县
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状元。任顺天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
&后官至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51、陈初哲 &江苏吴县
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52、黄 &轩
&安徽休宁 & &
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奉诏入值上书房。&
53、金 &榜
&安徽歙县 & &
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山西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
&官。仕至翰林院修撰。
54、吴锡龄 安徽休宁 &
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55、戴衢亨 江西大余 &
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56、汪如洋 浙江杭州 &
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状元。
57、钱 &棨 江苏苏州
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状元。
58、茹 &棻 浙江绍兴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状元。
59、史致光 浙江绍兴 &
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状元。
60、胡长龄 江苏南通 &
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状元。
61、石韫玉 江苏吴县 &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状元。
62、潘世恩 江苏吴县 &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状元。
63、王以衔 浙江湖州 &
& & 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状元。
64、赵文楷 安徽安庆 &
& & 1796年(清嘉庆元年)状元。
65、姚文田 浙江湖州 &
& & 1799年(清嘉庆四年)状元。
66、顾 &皋 江苏无锡
1801年(清嘉庆六年)状元。
67、吴廷琛 江苏吴县 &
& & 1802年(清嘉庆七年)状元。
68、彭 &浚 湖南衡山
1805年(清嘉庆十年)状元。
69、吴信中 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吴县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状元。
70、洪 &莹 安徽歙县
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状元。
71、蒋立镛 湖北天门 &
& & 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状元。
72、龙汝言 安徽桐城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状元。
73、吴其浚 河南固始
&181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一生历任多省
&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
&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
& & &是我国19
世纪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74、陈 &沆 湖北浠水
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状元。
75、陈继昌 广西临桂 &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状元。
76、戴兰芬 祖籍安徽休宁,寄籍安徽天长
&1822年(清道光二年(1822年)状元。
77、林召棠 广东吴川 &
& & 1832年(清道光三年)状元。
78、朱昌颐 浙江海盐 &
& & 1826年(清道光六年)状元。
79、李振钧 安徽安庆 &
& & 1829年(清道光九年)状元。
80、吴钟骏 江苏吴县 &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状元。
81、汪鸣相 江西彭泽 &
& &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状元。
82、刘 &绎
江西永丰 & & &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状元。
83、林鸿年 福建侯官
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状元。
84、柳福保 浙江吴兴 &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85、李承霖 江苏丹徒 &
& &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状元。
86、龙启瑞 广西临桂 &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
同考官。升侍讲。又出任湖北学政。&
87、陈毓溎 &山东济宁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云南学政。
88、萧锦忠 &湖南茶陵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89、张之万 &河北南皮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乡试副主考官。&
90、陆增祥
&江苏太仓 & &
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91、章 &鋆
&浙江鄞县 & &
1852年(清咸丰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四川乡试主考官、顺天乡试、
&会试同考官。&
92、孙如仅 &山东济宁
1853年(清咸丰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
93、翁同龢 &江苏常熟
1856年(清咸丰六年)状元。历任陕甘学政、内阁学士、工部、刑部尚书、军机
&大臣、协办大学士。是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
&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
&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
&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94、孙家鼐 &安徽寿州
1859年(清咸丰九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上书房。&
95、锺骏声 &浙江杭州
1860年(清咸丰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屡掌文衡。曾任顺天乡试
&同考官。&
96、徐 &郙
&上海嘉定 & &
1862年(清同治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河南乡试正考官。
97、翁曾源 &江苏常熟
1863年(清同治二年)状元。&
98、崇 &绮
&满洲镶黄旗 &姓阿鲁特氏
1865年(清同治五年)状元。&
99、洪 &钧
&江苏吴县 & &
1868年(清同治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学政。历代状元中,唯一
&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
&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
&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00、梁耀枢 &广东顺德
&1871年(清同治十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101、陆润庠
&江苏吴县 & &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102、曹鸿勋
&山东潍坊 & &
&1876年(清光绪二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南乡试副考官湖南学政。
103、王仁堪
&福建闽侯 & &
&1877年(清光绪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04、黄思永 &江苏江宁
&1880年(清光绪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会试同考官,后累
&迁,官至侍读学士。&
105、陈 &冕
&北京大兴 & &
&1883年(清光绪九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106、赵以炯 &贵州贵阳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四川乡试副主考
官、广西学政、会试同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
107、张建勋
&广西临桂 & &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状元。&
108、吴 &鲁
&福建晋江 & &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陕西乡试副考
&官、安徽学政、国史馆纂修、军务总办云南乡试主考官、云南学政吉林提学使。&
109、刘福姚 &广西临桂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充翰林院侍讲。曾任贵州乡试
&主考官、广东乡试主考官。
110、张 &謇
&江苏南通 & &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
&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
&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111、骆成驤 &四川资中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会试同考官、
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官、贵州乡试主考官、广西乡试主考官。后主办广西桂林法政
112、夏同龢 &贵州麻江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任湖南乡试主
113、王寿彭 &山东潍坊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14、刘春霖 &河北肃宁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科举状元。不
&到三年被派往日本留学法政。
十三、太平天国状元榜(15人)&
1、武立勋 &安徽和县
& 1853年(太平天国
三年)天试状元。&
2、傅善祥 &江苏南京
1853年(太平天国三年)女试状元。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任东王府东殿女
& & & 簿书,仕至丞相。
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3、杨朝福(又称杨启福)湖北安庆 &
1853年(太平天 国三年)翼试状元。&
4、刘闼忠 &
&太平天国天试状元。&
5、朱世杰 &
1853年(太平天国三年 )东试状元。
6、吴容宽 &
1854年(太平天国四年 )天试状元。
7、乔彦才 &
1854年(太平天国四年 )某试状元。&
8、叶春元 &
1855年(太平天国五年 )天试状元。&
9 刘盛培 &湖北
& &1856年(太平天国六年)某
10、范朴园 &
&1857年(太平天国七年 )天试状元。曾任天试阅文官
11、沈抡元 &
&1858年(太平天国八年 )天试状元。
12、吴镇坤 &
&1859年(太平天国九年) 天试状元。 曾任天试阅文官
13、汪顺祥 &
&1860年(太平天国十年 )天试状元。
曾任天试阅文官&
14、陆培英 &
&1861年(太平天国十一年
)天试状元。&
15、徐首长 &
&1862年(太平天国十二年
)天试状元。&
中国历代武状元名录
中国武状元有历史记载的共293人。具体分布为:唐41人 &宋74人
&金1人 &明57人
&大西(张献忠政权)1人 &清109人
&太平天国2人
一、唐代武状元(含武进士)表&
& & 籍 &贯
& 及 第 时间 & &
& 科 & 目 &
1、员半千 & 山东济南
& &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
&岳牧举 & &
&弘文馆学士&
2、孙思观 & 辽宁辽阳
& &692年(武则天长寿元年)
&武艺超伦 & &
3、张仁愿 & 陕西渭南
& &702—704年间(武则天长安年间) 不详
& 兵部尚书&
4、王修福 & 山西临汾
& &705—707年间(唐中宗神龙年间)
&洛邑府左果毅&
5、王仁皎 & 山西祁县
& &707年(唐中宗景龙年间) 堪任将帅
6、樊 &咏 &
山西永济 & &713—741年间(唐玄宗开元年间)军谋宏远
堪任将帅 &兵部尚书&
7、裴敦复 & 山西闻喜
& &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堪任将帅
&刑部尚书&
8、房自谦 & 山西闻喜
& &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
& 堪任将帅 & &
9、郑 防 & 山西闻喜
& &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 武足安边 & &
10、樊 衡 &山西蒲州
& &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 武足安边 & &
11、茹义忠 &山西雁山
& &713—741年间(唐玄宗开元年间)不详
12、杨若虚 &不详
&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13、张仲宣 &不详
&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
14、元 o & 不详
&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
15、马季龙 &陕西扶风
& &721年(玄宗开元九年)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
16、郭子仪 &陕西华县
& &713—741年间(唐玄宗开元年间)
& 中书令 & &
&历代状元中,
& 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
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
&为显著者。
17、张重光 &不详
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智谋将帅 & &
18、崔 园 &北京
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智谋将帅 & &
& 谋河西军事&
19、李广琛
& 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智谋将帅 &
20、令狐朝 &不详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 & & 军谋越众
21、来 瑱 &陕西邠县
& 约742-752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智谋果断才堪统众
中书门下平章事&
22、李 晟 &甘肃临潭
& 唐朝中期 & &
23、胡 o & 河北易县
& 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军谋越众
参谋范阳军事&
24、王 翃 &山西太原
&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
&才兼文武 & &
& 尚书右仆射&
25、夏侯审 &不详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 &军谋越众
26、郑 儋 &不详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 &军谋越众
27、平知和 &不详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 &军谋越众
28、凌 正 &不详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 &军谋越众
29、周 渭 &不详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 &军谋越众
30、丁 悦 &不详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 &军谋越众
31、许 贽 &不详
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 &识洞韬略堪任将帅 &
32、樊 泽 &山西永济
& 唐朝后期 & &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 &
33、樊宗师 &山西永济
& 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使谏议大夫&
34、吴 思 &不详
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
35、李商卿 &不详
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
36、裴 俦 &山西闻喜
& 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 &军谋宏远才任边帅
37、侯云章 &不详
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 &军谋宏远才任边帅 &
38、郑 冠 &不详
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
& & 户部郎中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文状元、武进士全中的人。823年中文状元。
39、李 式 &不详
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
40、舒 贺 &江西德兴
& 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 &不详
41、黄仁泽 &福建莆田
& 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 &武举
二、宋代武状元表(74人)
& & 籍贯 &
&及第时间 & &
&同榜进士额 & &
01、张建民 &不详
&1030年 (宋仁宗天圣八年) &
02、李 瞻 &不详
&1031年(宋仁宗天圣九年) &
03、许思纯 &不详
&1034年(宋仁宗景佑元年) &
04、金景先 &不详
&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 &
05、王 梁 &不详
&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 &
06、何景略 &不详
&1049年(宋仁宗 皇佑元年) &
07、董君平 &不详
&1053年(宋仁宗皇佑五年) &
08、康 修 &不详
&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 &
09、康大同 &不详
&1070年(宋神宗 熙宁三年) &
10、文 焕 &不详
&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 &
11、郭 璪 &不详
&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
&一作薛奕&
12、赵图徽 &不详
&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 &
13、贾君文 &不详
&1091年(宋哲宗元佑六年) &
&一作辛育&
14、杨 达 &不详
&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 &
15、张 闳 &不详
&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 &
16、徐 衡 &江西乐平
& &110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
17、熊安上 &福建建阳
& &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
& 一年间,其家叔侄、兄弟有
四人分别考中文武进士,一时传为科举佳话。
18、杨 友 &福建晋江
& &1112年(宋徽宗政和二年)
19、石公辂 & 新昌
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 & &
20、史 江 & 不详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 & &
21、徐 遂 & 不详
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 & &
22、朱虎臣 & 江西浮梁
& & 年(绍兴年间 )
& & 不详 &
年龄最小的武状元,皇帝赐予他武状元
&时,年仅九岁。
23、张 深 & 不详
&1135年( 宋高宗绍兴五年) &
24、陈 鳌 & 浙江平阳
& 1138年( 宋高宗绍兴八年) &
25、陈 鹗 & 浙江平阳
& 1142年(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
26、应裦然 & 不详
&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
27、柯 熙 & 福建永福
& &1148年(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两元武状元&
28、汤 鷽 & 福建
&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
29、郑 矼 & 福建闽县
& &1154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30、赵应熊 & 不详
&1157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 &
& 两元武状元&
31、樊仁远 & 福建闽县
& &1160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
32、孙显祖 & 不详
&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 &
33、蔡必胜 & 浙江平阳
& &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     30
&武举绝伦 &在宫廷政变中起
& & 到关键作用的武状元。
34、赵 鼐 & 不详
&1169年(宋孝宗乾道五年) &
35、林宗臣
& 福建泉州 &
&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 &
36、蒋 介 &
不详 & & &
&1175年(宋孝宗 淳熙二年) &
37、陈 说 & 福建闽县
& &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
38、江伯虎 & 福建福州
& &1181年(宋孝宗 淳熙八年)
&为第一部军事教材的第一部讲义《武
&经七书讲义》做序的武状元。
39、林 山票 & 福建福清
& &1184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40、黄裦然 & 浙江平阳
& & 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41、厉仲方 & 浙江东阳
& & 1190年(宋光宗绍熙四年)
42、林 管 & 浙江平阳
& & 1193年(宋光宗绍熙四年)
43、周 虎 & 安徽临淮
& & 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
44、陈良彪 & 福建长乐
& & 1199年(宋宁宗庆元五年)
45、林仲虎 & 福建宁德
& & 1201年(宋宁宗嘉泰二年)
&一作叶漴&
46、郑公侃 & 福建福州
& & 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
47、周师锐 & 浙江东阳
& & 1208年(宋宁宗嘉定元年)
48、林汝浃 & 福建长溪
& &1211年(宋宁宗 嘉定四年)
49、刘必万 & 浙江杭州
& & 1214年(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个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